艾灸的制作方法是怎样的
艾灸的制作方法是怎样的
一般情况下,每天灸一次,每次灸30分钟即可,大约一周左右为一个疗程。需要注意的是,做艾灸的时候要注意避免烧烫伤,皮肤距离身体有保持一定的位置,不能太近,以免烫伤,一般以局部感觉微微灼热为度。另外还要注意的就是,孕妇的下腹部不能艾灸,颜面部禁忌艾灸,做艾灸的时候精力集中。
可以的,每天三十分钟艾灸
一般情况下,可以灸一次,每次灸10~20分钟。
艾灸顺序: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也就是说艾灸的一般顺序是 :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即由小逐渐增强;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每壮递增。
艾灸注意事项:
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
饭后一小时内不宜艾灸
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不要艾灸;
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禁灸;
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上文就是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艾灸多长时间做一次的,一般都是一周一个疗程的,如果是想要养生的话就必须要坚持一个星期的时间去使用艾灸的,而且每次艾灸的时间最好是十至二十分钟左右的,那样才可以发挥功效。
艾灸方法
基本方法】
艾灸方法很多,但用于补益则比较简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艾灸补益的基本操
作方法:
1.艾条灸艾条灸是以艾绒制成文条(一般叫做清艾条),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在穴位上熏灸或灼烫的方法。若用在艾绒中加入性温芳香药物制成的艾条进行熏灸,则叫做 “药条灸”(普通的艾条和药艾条中药店均有售)。艾条灸的方法主要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所需施灸的穴位上熏灸的方法。艾灸时,点燃的一端距离皮肤约3厘米,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灸至皮肤温热发红,有温热感,而又不致产生灼痛和烧伤皮肤为宜。
2.间接灸间接灸又称隔物灸。其方法是施灸时,艾炷不直接置于皮肤上,而是在皮肤与艾炷之间加上药物,根据所隔药物的不同,又分为多种灸法:中间以生姜衬隔的,叫隔姜灸;中间以蒜作衬隔的叫隔蒜灸;中间以盐作衬隔的叫隔盐灸等等。间接灸火力温和,同时具有艾灸和所加药物的双重作用。其机理主要看其中所添加的垫物的性质而决定补泻,如隔姜灸、附子饼隔物灸可以加强其温阳补益的作用,多用于补虚助阳。鼓饼隔物灸则多用于散泻毒邪,一般认为是泻法。间接灸中我们着重介绍一下隔姜灸,取新鲜的老生姜,切成比一元硬币略厚的薄片置于选定的穴位上,上置艾炷,以火柴等从艾炷尖点燃,感到灼痛时,可以将姜片稍稍提起,等灼痛消失后,即刻再放下,再行灸治,反复进行直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生姜性温味辛,具有助阳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
【施灸手法】
施灸手法,是补是泻也是很有讲究的。古人早就认识到了这点,在《灵枢·背腧》中对艾炷灸补泻就已有了记载:“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人,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针灸大成·艾灸补泻》篇则对古人的补泻方法作了更详细的说明和补充,指出:“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待自灭,即按其穴;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意思是说艾灸补益就是将艾点燃以后使其所产生的热缓慢地传人体内,施灸后又立即、快速地按住施灸的穴位,其目的是使正气聚而不散,从而达到补其不足的目的,这就是艾灸的补法。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意思是说艾灸的泻法是在艾点燃之后,不断地进行吹火,以使艾火迅即燃烧,所产生的热能很快传人体内。在艾灸以后不去按压施灸的部位,其目的是使机体内所藏之热邪能随艾火之热发散到体外,达到驱邪外出,起到泻热泻实的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艾灸的补泻对机体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艾灸补泻小鼠大椎穴的实验结果显示:穴区的温度变化随方法之不同而变化。虽然补法艾灸和泻法艾灸两种术式皮肤温度的峰植无明显差异;但补法艾灸皮下温度的升高较泻法艾灸明显,且补法艾灸所致的温度升高的持续时间比泻法艾灸要长。
艾灸的补泻在隔物灸当中根据所隔物品的性味、功用等不同决定其补泻。选用偏重于泻的药物,如甘遂、豆豉饼等进行隔物灸所起的是泻的作用,多用于散泻毒邪;选择偏重于补的药物进行隔物灸,如生姜、附子饼等,则起到补的作用,多用于补虚助阳。
艾灸的分类
1.直接灸——化脓灸、非化脓灸。
2.间接灸——也叫隔物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饼灸、黄蜡灸、硫磺灸等。
3.艾卷灸——艾条灸(悬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
4.温筒灸——铜制灸器、不锈钢灸器、竹制灸器。
5.无瘢痕灸----温和灸轮换灸雀啄灸回旋灸发疱灸6 悬灸通常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并不是这样。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说艾灸的一种神奇的疗法,因为它的确有很多不同凡响之处。首先,艾灸的疗效就十分神奇。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中医艾灸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经络养生方法都有什么
艾灸法
灸疗
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的灸法。根据艾灸的操作方法不同,艾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而间接灸又可分为隔物灸和悬灸。从效果来说,直接灸效果最好,较之扎针(针灸)效果更佳。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直接接触皮肤施行灸法,患者非常痛苦。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在艾灸的操作方法上做了大量改进。首先就是隔上一层东西的艾灸,如隔上生姜片的隔姜灸。但由于这种灸法还是有痛苦,之后就干脆将艾条悬空,离开皮肤一定距离施灸。这就是现在的悬灸。根据操作方法不同,又分为回旋灸、温和灸、雀啄灸和往返灸。
自我艾灸时多用艾条灸,因为艾条使用方便,也好控制。
取坐位,全身自然放松,呼吸平稳,心无杂念,将所施灸的部位暴露出来。灸时要注意防止火星落在皮肤上,避免烫伤。
悬灸上肢穴位:内关。
悬灸下肢穴位:涌泉、足三里、三阴交。
被动艾灸法
被动艾灸也就是请他人帮助施以灸疗,艾柱灸与艾条灸均可以,可根据情况选用。一般艾柱灸难度大一些,需要用心学习操作;艾条灸难度相对较小,容易操作控制,各人可根据自己的感觉进行选择。
被灸者一般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全身自然放松,不要紧张,心情愉悦。然后将要施灸的部位暴露出来。施术者站于一旁,也可取坐位,手臂及身体自然放松,心无杂念,轻巧操作,从容缓和,不急不躁,全神贯注。
被动灸法多用于胸腹
部或腰背部,养生的穴位有气海穴、关元穴、中脘穴、神阙穴、华佗挟脊、肾俞、命门。
按摩法
按摩后脑
两手指交叉,抱在后颈枕下部,左右来回横向搓摩约20次,力量要轻柔适中。
梳头浴面
双手五指分开如爪,自前额向后梳头10次,继而用手掌自上而下摩擦面颊10次。
旋摩耳轮
先用掌心旋摩耳郭前面10次,然后水平方向摩擦耳郭前面和后面10次。
艾灸的制作方法是什么
(一)直接灸:
1、无瘢痕灸:用较小的艾绒点燃,放在施灸的穴位,感觉到大热,不等艾火烧到皮肤,即可用镊子取下来,另换新柱。本疗法可连续三到七状。这种方法适合于成年人,感觉到烫,就取下,反复多次。
2、发泡灸:也是用小艾柱,对皮肤的灼烫程度较小艾柱深,当病人感觉皮肤发烫后,继续3-5秒钟,此时施灸部位可出现黄斑,且有汗出,隔一到两个小时后,会起泡。这种方法需要施灸者熟练掌握分寸,发泡后,小的水泡可以自然吸收,大一些的需要挑破。这种施灸方法比较适合较小的部位,如手指关节的疼痛,寒冷引起的疾病等。
3、瘢痕灸:瘢痕灸又称化脓灸,用黄豆大的或枣核大小的艾柱,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待局部组织化脓后结痂,痂脱落后,留有永久性瘢痕。此灸法最早总结记载于《针灸甲乙经》,而后唐宋时期非常盛行。施灸的时候用小艾柱,一般每穴施灸3-6状不等。古人认为灸疮的发生于不发是瘢痕灸成败的标志。《小品方》说:“灸的脓坏,风寒乃出;不坏则病不除也。”
这样的说法还有很多,《太平圣惠方》亦说:“灸炷虽然数足,得疮发脓坏,所患即差,如不得疮发脓坏,其疾不愈也。”但是,当今人为了美观,我们还是不赞成这样来艾灸,同时如果您是瘢痕性体质,千万不要尝试这种治疗方法,会有瘢痕迟迟不消,且越长越大。
4、自贴式直接灸:是新时代的一种商品,可以直接贴在穴位上施灸的一种方法。比较适合小局部的疼痛。
(二)间接灸:
1、隔姜灸:隔姜灸用姜片做垫物施灸的一种灸法。
生姜,辛温无毒,升发宣散,调和营卫,通经活络,祛寒发表。
方法:把生姜切片,厚度约3-4毫米,姜片上面用牙签扎好眼,上面放上艾绒,点燃后即可施灸。姜片太厚,热力不均,太薄容易烫伤皮肤。当病人诉热难忍的时候,可以移动姜片做移动艾灸。可一姜一炷,也可一姜多炷。如果姜片已干,必须弃之。
此方法适合临床一切虚寒症状,尤其对呕吐,腹痛,泄泻,遗精,阳痿,早泄,不孕,痛经,面瘫,麻木,萎症,及风寒湿痹疗效可靠。
2、隔蒜灸:大蒜辛温喜散有消肿化结,拔毒止痛之功。最好是取独头蒜,直径切开,厚2-3分,中间扎眼,上面放置艾绒。适合于无名肿毒、腹中积块、用治疮毒,此灸法有消肿,拔毒,发散,止痛的作用。
通过上面的内容分析了解之后,那么大家就应该知道如果艾灸的话,应该如何动手,或者选择哪一个穴位了吧,实施艾灸穴位必须是要对的,要不然对自己的可能就容易产生跟多不良的影响了,建议大家都要遵守。
艾灸补益的基本方法及手法
基本方法
1.艾条灸艾条灸是以艾绒制成文条(一般叫做清艾条),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在穴位上熏灸或灼烫的方法。若用在艾绒中加入性温芳香药物制成的艾条进行熏灸,则叫做“药条灸”(普通的艾条和药艾条中药店均有售)。艾条灸的方法主要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所需施灸的穴位上熏灸的方法。艾灸时,点燃的一端距离皮肤约3厘米,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灸至皮肤温热发红,有温热感,而又不致产生灼痛和烧伤皮肤为宜。
2.间接灸间接灸又称隔物灸。其方法是施灸时,艾炷不直接置于皮肤上,而是在皮肤与艾炷之间加上药物,根据所隔药物的不同,又分为多种灸法:中间以生姜衬隔的,叫隔姜灸;中间以蒜作衬隔的叫隔蒜灸;中间以盐作衬隔的叫隔盐灸等等。间接灸火力温和,同时具有艾灸和所加药物的双重作用。其机理主要看其中所添加的垫物的性质而决定补泻,如隔姜灸、附子饼隔物灸可以加强其温阳补益的作用,多用于补虚助阳。鼓饼隔物灸则多用于散泻毒邪,一般认为是泻法。间接灸中我们着重介绍一下隔姜灸,取新鲜的老生姜,切成比一元硬币略厚的薄片置于选定的穴位上,上置艾炷,以火柴等从艾炷尖点燃,感到灼痛时,可以将姜片稍稍提起,等灼痛消失后,即刻再放下,再行灸治,反复进行直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生姜性温味辛,具有助阳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
施灸手法
施灸手法,是补是泻也是很有讲究的。古人早就认识到了这点,在《灵枢·背腧》中对艾炷灸补泻就已有了记载:“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人,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针灸大成·艾灸补泻》篇则对古人的补泻方法作了更详细的说明和补充,指出:“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待自灭,即按其穴;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意思是说艾灸补益就是将艾点燃以后使其所产生的热缓慢地传人体内,施灸后又立即、快速地按住施灸的穴位,其目的是使正气聚而不散,从而达到补其不足的目的,这就是艾灸的补法。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意思是说艾灸的泻法是在艾点燃之后,不断地进行吹火,以使艾火迅即燃烧,所产生的热能很快传人体内。在艾灸以后不去按压施灸的部位,其目的是使机体内所藏之热邪能随艾火之热发散到体外,达到驱邪外出,起到泻热泻实的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艾灸的补泻对机体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艾灸补泻小鼠大椎穴的实验结果显示:穴区的温度变化随方法之不同而变化。虽然补法艾灸和泻法艾灸两种术式皮肤温度的峰植无明显差异;但补法艾灸皮下温度的升高较泻法艾灸明显,且补法艾灸所致的温度升高的持续时间比泻法艾灸要长。
艾绒和艾条哪个效果好
区别不大。
艾绒和艾条都是以艾叶为原材料加工制作而成的,两者都可用来艾灸,并且艾灸效果区别也不是很大,调理效果都是差不多的,只是两者艾灸方式会有所区别。艾绒可以用来直接灸,同时也可隔物灸,而艾条一般只能悬空灸或者是放置在艾灸盒内施灸,经常艾灸能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作用,同时还能帮助身体去湿除寒,但具体用艾绒好还是艾条好建议根据自身习惯来选择。
艾灸治疗子宫腺肌症有用吗
1.艾灸起辅助作用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是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所以艾灸对于子宫腺肌症的恢复可以起到辅助的作用有一定的帮助,真正治疗的话还是需要专业的配方,你可以用中药妇炎丸调理治疗.这样会专业一些,当然艾灸可以作为辅助恢复的方法。
2.艾灸治疗子宫肌瘤的中医原理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是由于情志长期不得抒发,而造成的血瘀证状。因而艾灸治疗子宫肌瘤是有效的。中医认为:以气血预热则行、遇寒则凝的特性,使用艾灸治疗子宫肌瘤是非常有效地。 艾灸治疗是中医传统疗法,至今已有两千年历史,它是利用了“气血得温则行”原理,使用艾条将配制好的中药,经过穴位渗透到体内,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而治疗疾病,具有消於散结、温通气血、等功效。
3.艾灸治疗子宫肌瘤的操作方法
艾灸治疗子宫肌瘤的具体操作方法是:用温灸器材,最好是火龙罐四个,将艾条截呈4—5厘米厘米长点燃后,插于罐内待用。取神阙、关元、涌泉(2个),将罐定于这4个穴位上,后再另点燃1根艾条灸太溪,三阴交(如泡完脚后再灸效果更好)。
4.艾灸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
需要提醒患者朋友注意的是:艾灸治疗子宫肌瘤是个很漫长的过程,不是几天或十几天就可以做到彻底治愈,时间长达半年以上,也不见得能够彻底治愈,因此也算不上最理想的治疗选择。
熏蒸艾灸能治妇科病吗
熏蒸和艾灸对于妇科病有一定的作用。
熏蒸和艾灸是两种常用的治疗手段,一般熏蒸是通过热气将药材中的药效或挥发性芳香油带出,作用于患处,可以缓解身体不适。而艾灸是通过艾绒灸法,针对于脉络进行艾草灸制。
艾灸的介绍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艾灸的介绍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
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艾条艾柱区别
外观区别艾条和艾柱之间最为明显的区别就是外观上的区别,一般艾条比较长,而艾柱比较短,其实,严格来说,艾柱指的就是短一些的艾条,两者在制作材料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规格区别常见的艾条规格多为:18mm*200mm,就是:直径为1.8厘米,长度为20厘米。而艾柱多是18mm*27mm,就是:直径为1.8厘米,长度为2.7厘米。当然,由于制作厂家的不同,其规格可能也会有所差异。
使用方法的区别 艾条的使用方法1、手持艾条悬灸:艾条比较长,将它点燃后,用手拿着艾条在身体患处或者穴位上方悬灸即可;
2、借助艾灸盒施灸:将艾条插入艾灸盒后,点燃艾条,调整好高度,将艾灸盒捆绑在身体患处或者穴位上方艾灸;
3、借助艾条夹悬灸:点燃后,用艾条夹夹住,在距离身体患处或者穴位上方悬灸等等;
艾柱的使用方法1、直接灸:点燃艾柱后,直接放在身体患处或者穴位上方艾灸;
2、隔物灸:就是在身体患处或者穴位上方,放上姜片、大蒜、盐等物品,将艾柱点燃后放在物品上方艾灸;
3、借助随身灸艾灸:将艾柱插入随身灸,点燃后盖上盖子,调整洞孔大小后放入绒布套中,再捆绑在身体身体患处或者穴位上艾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