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误区
糖尿病的误区
只要血糖高就是糖尿病
血糖升高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饱食或高糖饮食、剧烈活动、情绪紧张、应激(如高热、严重外伤、急性心脑血管意外等等)及药物作用(如糖皮质激素等)等。还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血糖升高,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库兴氏病等等。因此,必须多次复查血糖及通过其他相关检查,排除应激因素以及其他可引起血糖升高的疾病才能最终确诊糖尿病。
不甜就随便吃
有些糖友认为,糖尿病就意味着与甜的食物绝缘,所以平时就选择一些成面包、成饼干以及市场上大量糖尿病专用甜味剂食品,因为这些不含糖,在感到饿的时候可以用它们充饥,不需控制。实际上。市面上各种面包饼干都以粮食为原料,同主食一样,吃下去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即使吃的食物不含糖,也需要计算进食的总热量,从而才能全面统一的达到饮食控制的效果。
妊娠期糖尿病对宝宝有什么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误区
在不少孕妈咪看来,控制糖的摄入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预防、治疗妊娠糖尿病,我们除了管住糖的“进口”,还可以管住糖的“出口”。
建议:
通过适度的运动,可促进葡萄糖利用,从而有利于血糖控制。餐后散步就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方式,每次30分钟,以不感到疲劳为宜。散步时要尽量避开有坡度或台阶的地方以免摔倒。
很多孕妈咪觉得水果里的维生素、纤维素等可以让宝宝长得快又好,一天要吃掉很多水果。其实水果里含有大量极易被吸收的果糖,过量吸收果糖正是引发妊娠期糖尿病的最大诱因。
建议:
所以孕妈咪吃水果也要“保质保量”———每天正常饭后吃一两个水果,少吃高甜度水果,选择猕猴桃、柚子等维生素含量高、含糖量低的水果为宜。
很多人说,糖尿病属于“富贵病”,都是吃出来的,控制饮食少吃点就行了。但是,控制饮食不等于忍饥挨饿,一般来说,每顿主食介于1-2两之间。
建议:
1.少食多餐,把正餐的主食匀出一小部分,如半两主食或者一个鸡蛋,作为加餐用。
2.多食用低热量、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从而实现平衡营养。
产后,绝大多数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妈咪糖代谢异常能够恢复,但有17%-63%产妇在产后5-16年发展为2型糖尿病。产后5年内是发展为糖尿病的高峰期,并且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能包含一部分妊娠前存在的糖代谢异常者。
建议:
产后进行血糖检查非常重要,保证每2年复查一次。有高危因素的妈妈每年需要检查一次,保证让糖尿病从此远离自己的生活。
糖尿病的饮食误区 误区六:糖尿病只能吃素菜
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的是日常饮食的平衡,肉和菜都要吃。不吃肉类会导致蛋白质不足,抵抗力降低,更易发生感染。优质的蛋白质对于糖尿病人的健康十分重要。保证每天都能获得足够的优质蛋白质,比如瘦肉、豆类等。
糖尿病认识八误区
误解1:只要血糖高就是糖尿病
血糖升高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饱食或高糖饮食、剧烈活动、情绪紧张、应激(如高热、严重外伤、急性心脑血管意外等等)及药物作用(如糖皮质激素等)等。还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血糖升高,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库兴氏病等等。因此,必须多次复查血糖及通过其他相关检查,排除应激因素以及其他可引起血糖升高的疾病才能最终确诊糖尿病。
误解2:空腹血糖正常就不是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有些人在偶尔的检查中看到自己血糖正常就以为自己不是糖尿病,其实未必。有些人空腹血糖虽正常,但餐后2小时血糖却很高,同样也是糖尿病,这种情况多见于2型糖尿病的早期。因此,必须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的检查,尤其是空腹血糖大于5.6mmol/L而且肥胖的人应做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餐后血糖情况,以避免漏诊。
误解3:尿糖阳性就是糖尿病,尿糖阴性可排除糖尿病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必须尿中有糖,否则就不是糖尿病,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因为,血糖在肾脏的排泄过程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即血糖浓度、肾脏对血糖的滤出能力和再吸收能力。如果肾脏对血糖的滤出能力降低,而对滤出血糖的再吸收能力尚好时,血糖浓度虽高但无尿糖,医学上称之为“肾糖阈增高”;反之称“肾糖阈降低”,即血糖浓度正常,尿糖却呈阳性。肾脏排糖功能不正常的人,尿糖检查不能正确反映血糖浓度的真实情况。因此,我们不可依据尿糖来诊断糖尿病。
误解4:儿童糖尿病均为1型糖尿病
过去儿童糖尿病绝大多数都是1型(旧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儿剧增,儿童2型(旧称“非胰素依赖型”)糖尿病也越来越多。儿童患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可能与遗传,常进食高热量、高脂肪的快餐食品,营养过剩,活动少,而喜欢长时间静坐看电视、玩游戏等有关。现任美国糖尿病协会主席卡夫曼是一位小儿内分泌专家,他指出,2型糖尿病已是美国儿童的一种流行病,在过去10年中,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率上升了33%。我国儿童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也在明显上升。在近日举行的国际青少年糖尿病协会第30届年会上,国际医学界人士对儿童2型糖尿病这个日趋严重的问题也深表关注。
误解5:成年期发生的糖尿病肯定是2型糖尿病
人们一般认为,到成年期才发生的糖尿病应该是2型糖尿病。殊不知,还有一种介于1型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所谓“1.5型糖尿病”,它的学名叫“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英文简称为LADA)。它本质上属于1型糖尿病,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查呈阳性。但它起病又具有迟发、隐匿的特点,发病初期口服降糖药治疗有效,无须使用胰岛素,这点又符合2型糖尿病的特点,所以非常容易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目前估计,LADA这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约占10%~15%。对于这部分患者,应争取早期确诊,尽早使用胰岛素,以保护残存的胰岛功能,避免并发症发生。
误解6:糖尿病是吃糖多引起的
目前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其中,“环境因素”的变化是导致当前糖尿病发病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所谓“环境因素”是指“多吃少动”以及由此引起的营养过剩及肥胖。所谓“进食糖类食物(即碳水化合物)可引起糖尿病”的说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相反,糖尿病患者对糖类食物(即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不宜过低,它所提供的热量在总热量中所占的比例应达到55%~60%为宜。事实上,目前我们饮食结构存在的问题是,脂肪和蛋白质类的食物摄入过多,而糖类食物(主要指米、面等淀粉类)摄入相对不足。限制高脂肪、高热量饮食以及增加运动才是预防糖尿病的根本措施。当然,我们并不提倡多吃白糖等单糖,吃得多了,容易导致热量过剩及肥胖。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限制白糖、红糖等单糖,因为单糖极易吸收而引起血糖的迅速升高,使受损的胰岛更不能负担,加重病情。
误解7:血糖恢复正常就说明彻底痊愈了
有一些病情较轻的糖尿病患者,经过一段正规治疗,特别是适宜的饮食控制,血糖降至正常,甚至不用药也可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就以为自己的糖尿病已被治愈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以目前的科学水平,糖尿病还没有根治的办法。也就是说人一旦得了糖尿病,就不可能真正治愈,哪怕临床症状暂时消除。
误解8:控制糖尿病把血糖降下来就够了
糖尿病本质上是一组代谢紊乱综合征,除了高血糖以外,多数患者还同时合并高血压、脂代谢异常、体重超标、高尿酸血症等多项代谢紊乱,仅仅控制血糖,并不能很好地防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病等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糖尿病的治疗,要求综合控制,全面达标,即在血糖治疗达标的同时,还应将血压、血脂、体重控制在相应范围内,延缓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切不可只注意控制血糖这个单一指标,而忽略其他指标异常的问题。
治疗糖尿病的误区
1、中医中药根治糖尿病
医学界目前还没有找到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中医同样如此。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中药药性复杂,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目前比较共同的认识是:中医、中药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有一定作用。但病友们如果盲信自称能根治糖尿病的“中医”,而终止现行的正常治疗,其结果往往是人财两空。
2、吃糖尿病食品
有一定糖尿病饮食治疗知识的病友都应该知道:饮食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总热量和均衡饮食,而并不在于专门吃所谓的“糖尿病食品”。其实糖尿病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与普通食物没有什么不同。病友们如果不注意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原则而认为只要吃“糖尿病食品”血糖就没有问题,这是很危险的。
有关治疗糖尿病的误区的问题就讲解到这里,事实上,癫痫病的治疗误区有很多种,不仅仅是以上两种,我们一定要详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治疗结果更加的理想,是我们早日脱离糖尿病伤害的关键因素,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糖尿病饮食5大误区
误区一:饮食治疗就是饥饿疗法,其实不然。糖尿病患者应维持标准体重,摄入和各自的标准体重及活动强度相一致的食量,若采用饥饿办法就可能使自身的物质被消耗,导致体重下降,引起代谢紊乱。时间过长,会导致营养失衡,这样不但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反而造成血糖波动大而加重病情。
误区二:“糖尿病食品”和“无糖食品”可以随便吃。其实 “糖尿病食品”是指用高膳食纤维的粮食做的,如:荞麦、燕麦。尽管这些食物消化吸收的时间较长,但最终还是会变成葡萄糖。而“无糖食品”实质上只是未加蔗糖的食品,某些食品是用甜味剂代替蔗糖。所以吃“糖尿病食品”和“无糖食品”的量应与吃普通食品的量要相等。
误区三:糖尿病饮食可以多吃副食少吃饭。肉、蛋、鱼虽然含糖量不高,但却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在体内可转变成葡萄糖。若碳水化合物不按照60%-70%的比例摄入,将可能导致脂肪的过度分解,出现酮症,甚至发生酸中毒。因此,糖尿病患者的主食量一般不宜少于150-200克;另外,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加重肾脏负担,并能引起高尿酸血症。另外,坚果类(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等)成为很多糖尿病患者的消遣食品,随时随地拿来品一品。这些坚果类除含丰富的蛋白质外、还富含油脂,30粒花生米等于一匙油,一个人1天吃3匙油,其脂肪的摄入量就差不多了。而大量花生、瓜子、杏仁的食入,不仅使热量大为增加,而且使血脂升高。所以,吃花生、瓜子要计算量,要减少油的摄入。
误区四:糖尿病饮食要多吃素菜少吃肉。因为肉食食品摄入减少,势必使机体蛋白质不足,易导致患者抵抗力降低,更易发生感染。缺少肉食品的食谱,由于没有脂肪的饱腹感,患者极易饥饿,这样不易坚持饮食治疗。
误区五: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水果甜,很多病人提起水果如谈虎色变,自患病后不敢问津。水果口感好,还能补充大量维生素、果酸和矿物质,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但是要适量。水果一般建议在两餐之间,并将水果的热量计算在总热量之内。通常建议糖尿病患者选择含糖量较低及升高血糖速度较慢的水果。相对而言,猕猴桃、草莓等含糖量较低,对糖尿病患者较为合适,而香蕉、菠萝、葡萄等含糖量较高,糖尿病人不宜食用太多,但是少量也可以吃。
糖尿病的饮食误区 误区三:糖尿病可以放心吃无糖食品
很多所谓的无糖食品 ,比如无糖饼干、无糖麦片、无糖藕粉等,虽然不含有人工添加的蔗糖,但仍然含有大量淀粉,有的甚至还添加了淀粉糖浆、葡萄糖浆、麦芽糖浆、麦芽糊精等。它们升高血糖的速度毫不逊色于日常所吃的白糖,糖尿病患者还是少吃为妙。
茯苓山药片
华燕吟医生说从茯苓山药片所含有的四种西药成分可以找到答案。“格列苯脲、盐酸吡格列酮、盐酸二甲双胍、盐酸苯乙双胍,都是可以起到降血糖的作用,所以服用后有效果也是正常的。”
而问题隐患也就在这里面,华燕吟说,这四种降血糖西药在使用时有严格的条件要求,而且往往最多是两种同时用,不会同时服用四种。“比如格列苯脲属于强效的降血糖药,它的副作用是造成低血糖,而盐酸吡格列酮不能用于心衰病人,二甲双胍对胃有刺激,用这些药都要求医生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西药在用量上有严格的要求,而茯苓山药片没有标明含量,四种降糖药同时大剂量服用,短时间内有效果,对糖尿病患者的伤害却是长远的,由此引发的低血糖或会致命:“类似的糖尿病误区有很多,很多人私下购买这种所谓的特效药。其实,糖尿病患者科学用药记牢遵照医嘱就可以了。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一样,用药用量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