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的预防保健作用
刮痧的预防保健作用
1、感冒刮痧疗法
采用穴位(风池、太阳、大椎、风门、肺俞、夹脊等穴)刮痧法,将红花油或万花油涂擦于穴位局部皮肤上,操作者用手紧握刮痧板从上至下刮拭,用力宜均匀柔和,痛甚处应反复重刮,每次治疗时间约15分钟。刮拭出痧后再给饮温开水或生姜汁糖水以发汗解表。隔日治疗1次。
2、黄褐斑刮痧疗法
先清洁皮肤,再均匀涂抹润肤乳,按照额头、眼周、面颊、口周、鼻部、下颌的顺序,用面部刮痧板依次从面部中间向两侧沿肌肉纹理走向或顺应骨骼形态单方向刮拭,在色斑、痛点处采用压力大速度慢的手法。然后按揉太阳、印堂、迎香、颧髎、承泣、四白、承浆、大迎、颊车及黄褐斑部位。刮拭速度宜缓慢柔和,力度均匀平稳,以皮肤潮红为度,不要求出痧。每周2次,4周为一疗程。
刮痧的操作要点
1、充分暴露刮拭部位,在皮肤上均匀涂上刮痧油等介质。
2、手握刮拭板,先以轻、慢手法为主,待患者适应后,手法逐渐加重、加快,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宜单向、循经络刮拭,遇痛点、穴位时重点刮拭,以出痧为度。
3、可先刮拭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循行路线,振奋一身之阳、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再根据病情刮拭局部阿是穴或经穴,可取得更好疗效。
4、刮痧后嘱患者饮用温开水,以助机体排毒驱邪。
刮痧的用途
刮痧具有调气行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络、驱邪排毒等功效,已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科的多种病症及美容、保健领域。尤其适宜于疼痛性疾病、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的康复;对于感冒发热、咳嗽等呼吸系统病证临床可配合拔罐应用;对于痤疮、黄褐斑等损容性疾病可配合针灸、刺络放血等疗法;还适用于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的防治。
刮痧的作用与功效
一、预防保健作用
刮痧疗法的预防保健作用又包括健康保健预防与疾病防变两类。刮痧疗法作用部位是体表皮肤,皮肤是机体暴露于外的最表浅部分,直接接触外界,且对外界气候等变化起适应与防卫作用。皮肤所以具有这些功能,主要依靠机体内卫气的作用。卫气出于上焦,由肺气推送,先循行于皮肤之中,卫气调和,则‘‘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灵枢·本脏》)。健康人常做刮痧(如取背俞穴、足三里穴等)可增强卫气,卫气强则护表能力强,外邪不易侵表,机体自可安康。若外邪侵表,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表证,及时刮痧(如取肺俞、中府等)可将表邪及时祛除,以免表邪不祛,蔓延进入五脏六腑而生大病。
二、治疗作用
刮痧疗法的治病作用可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活血祛瘀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二)调整阴阳
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三)舒筋通络
肌肉附着点和筋膜、韧带、关节囊等受损伤的软组织,可发出疼痛信号,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使有关组织处于警觉状态,肌肉的收缩、紧张直到痉挛便是这一警觉状态的反映,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肢体活动,从而减轻疼痛,这是人体自然的保护反应。此时,若不及时治疗,或是治疗不彻底,损伤组织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疤痕化,以致不断地发出有害的冲动,加重疼痛、压痛和肌肉收缩紧张,继而又可在周围组织引起继发性疼痛病灶,形成新陈代谢障碍,进一步加重“不通则痛”的病理变化。
临床经验得知,凡有疼痛则肌肉必紧张;凡有肌紧张又势必疼痛。它们常互为因果关系,刮痧治疗中我们看到,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紧张也就消除;如果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则疼痛和压迫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有利于病灶修复。
刮痧是如何预防保健的
刮痧疗法的预防保健作用又包括健康保健预防与疾病防变两类。刮痧疗法作用部位是体表皮肤,皮肤是机体暴露于外的最表浅部分,直接接触外界,对外界的湿、热、风、寒等毒邪起适应与防卫作用。皮肤所以具有这些功能,主要依靠机体内卫气的作用。卫气出于上焦,由肺气推送,先循行于皮肤之中,卫气调和,则“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灵枢•本脏》)。健康人常做刮痧(如取背俞穴、足三里穴等)可增强卫气,卫气强则抵御外邪能力强,外邪不易侵表,机体自可安康。若外邪侵表,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表证,及时刮痧(如取肺俞、中府等)......
如何提高刮痧的疗效
怎么才能提高刮痧的疗效呢?中医刮痧是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明代郭志邃著有《痧胀玉衡》一书,完整地记录了各类痧症百余种。想要提高刮痧的疗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掌握刮痧的方法和补泻手法。体质强弱不同,病情轻重不同,发病时间长短不同,刮拭手法要有区别。
2、选取刮拭部位要正确,哪疼刮哪是民间刮痧的方法,只有根据不同的病症选取相应的经络穴位,刮痧的效果才会显著。
3、充分利用刮痧的诊断作用和防病作用,坚持保健刮痧,未病先防,提前治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是最好的防病治病方法。
4、要用专用的刮痧板和刮痧乳、刮痧油。因为专用刮痧板的形状是根据人体的解剖形态设计的,适合人体经络穴位和全息穴区的刮拭,达到应有的刺激强度。刮痧乳的润滑性好,加之其中含有益于皮肤的中药成分,可以保护皮肤,预防感染,提高疗效。
小编温馨提示:刮痧疗法对疼痛性疾病,感冒发热,亚健康状态,防病保健以及轻度脏腑功能失调有很好的疗效。对于严重的脏腑功能失调、骨关节明显变形等病症刮痧起辅助治疗作用。
刮痧的作用和机理
刮痧是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利用刮痧器具,刮拭经络穴位或某处皮肤,通过良性刺激,使刮拭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现代科学证明,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痛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刮痧施术于皮部对机体的作用大至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预防保健作用,二是治疗作用。
预防保健作用
刮痧疗法的预防保健作用又包括健康保健预防与疾病防变两类。刮痧疗法作用部位是体表皮肤,皮肤是机体暴露于外的最表浅部分,直接接触外界,且对外界气候等变化起适应与防卫作用。健康人常做刮痧(如取背俞穴、足三里穴等)可增强卫气,卫气强则护表能力强,外邪不易侵表,机体自可安康。若外邪侵表,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表证,及时刮痧(如取肺俞、中府等)可将表邪及时祛除,以免表邪不祛,蔓延进入五脏六腑而生大病。
治疗作用
刮痧疗法的治病作用可表现在以下方面:
活血祛瘀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调整阴阳 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舒筋通络 肌肉附着点和筋膜、韧带、关节囊等受损伤的软组织,可发出疼痛信号,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使有关组织处于警觉状态,肌肉的收缩、紧张直到痉挛便是这一警觉状态的反映,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肢体活动,从而减轻疼痛,这是人体自然的保护反应。此时,若不及时治疗,或是治疗不彻底,损伤组织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疤痕化,以致不断地发出有害的冲动,加重疼痛、压痛和肌肉收缩紧张,继而又可在周围组织引起继发性疼痛病灶,形成新陈代谢障碍,进一步加重“不通则痛”的病理变化。
信息调整 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器的固有频率及生物电等),当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而脏器生物信息的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身的机能平衡。
通过各种刺激或各种能量传递的形式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产生一定的生物信息,通过信息传递系统输入到有关脏器,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作用。这是刮痧治病和保健的依据之一。如用刮法、点法、按法刺激内关穴,输入调整信息,可调整冠状动脉血液循环,延长左心室射血时间,使心绞痛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改善冠心病心电图的S-T段和T波,增加冠脉流量和血氧供给等。
排除毒素 刮痧过程(用刮法使皮肤出痧)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血流增快,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组织细胞得到营养,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减轻病情,促进康复。
四个提高刮痧疗效的方法
要用专用的刮痧板和刮痧乳、刮痧油
因为专用刮痧板的形状是根据人体的解剖形态设计的,适合人体经络穴位和全息穴区的刮拭,达到应有的刺激强度。刮痧乳的润滑性好,加之其中含有益于皮肤的中药成分,可以保护皮肤,预防感染,提高疗效。
正确掌握刮痧的方法和补泻手法
体质强弱不同,病情轻重不同,发病时间长短不同,刮拭手法要有区别。
选取刮拭部位要正确
哪疼刮哪是民间刮痧的方法,只有根据不同的病症选取相应的经络穴位,刮痧的效果才会显著。
充分利用刮痧的诊断作用和防病作用
坚持保健刮痧,未病先防,提前治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是最好的防病治病方法。
刮痧有什么好处,能治病吗
1、刮痧可以急救。(中暑、急性哮喘、心绞痛等)2、刮痧对慢性病有辅助治疗作用。(高血压、糖尿病、哮喘、中风偏瘫……)3、刮痧对疼痛性疾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关节炎、腰扭伤等)4、学会刮痧可对家庭常见病进行保健治疗。(感冒、高热、头痛、恶心、痛经、失眠、拉肚子等)5、刮痧让孩子远离抗生素,不吃药,不打针;助婴幼少儿增智、增高、增加食欲、增强免疫力,预防和治疗近视……6、刮痧对一些疑难杂病有较好的效果。如:牛皮癣、不孕不育,类风湿等。7、刮痧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升人体正气,达到少生病或不生病的作用。8、刮痧能起到调理脏腑,有延年益寿,养颜美容的功效。9、刮痧能让民众远离抗生素,少吃药(是药三分毒)少花钱,节约医药费,而且能防治大病的作用。10、“一板在手,健康长久”。学习刮痧,能免费掌握养生之道,树立起求医不如求己,健康靠自己的信念。11、一人学刮痧,全家乐哈哈。学会刮痧,能为家人刮痧保健,及时处理许多小病,不至于使小病拖成大病,造成危害。12、学会刮痧,能为周围邻居和朋友的健康服务,促进邻里和谐,友情深厚。13、学会刮痧,能创业和就业。成为“保健刮痧师”后能创立一番事业,是一份越做越好,越老越香,可以持续做下去的长久的事业选择。
醋蛋液的功效与作用 预防保健作用
醋蛋液有良好的预防保健作用,可以降血压、降低血脂,对于高脂血症、动脉硬化、以及冠心病并心绞痛、脑血栓、糖尿病、肝脏疾病等有较好的预防保健的功效。
刮痧预防保健方法
1.感冒刮痧疗法
采用穴位(风池、太阳、大椎、风门、肺俞、夹脊等穴)刮痧法,将红花油或万花油涂擦于穴位局部皮肤上,操作者用手紧握刮痧板从上至下刮拭,用力宜均匀柔和,痛甚处应反复重刮,每次治疗时间约15分钟。刮拭出痧后再给饮温开水或生姜汁糖水以发汗解表。隔日治疗1次。
2.黄褐斑刮痧疗法
先清洁皮肤,再均匀涂抹润肤乳,按照额头、眼周、面颊、口周、鼻部、下颌的顺序,用面部刮痧板依次从面部中间向两侧沿肌肉纹理走向或顺应骨骼形态单方向刮拭,在色斑、痛点处采用压力大速度慢的手法。然后按揉太阳、印堂、迎香、颧髎、承泣、四白、承浆、大迎、颊车及黄褐斑部位。刮拭速度宜缓慢柔和,力度均匀平稳,以皮肤潮红为度,不要求出痧。每周2次,4周为一疗程。
刮痧板的保健作用
刮痧疗法的预防保健作用又包括健康保健预防与疾病防变两类。刮痧疗法作用部位是体表皮肤,皮肤是机体暴露于外的最表浅部分,直接接触外界,且对外界气候等变化起适应与防卫作用。皮肤所以具有这些功能,主要依靠机体内卫气的作用。卫气出于上焦,由肺气推送,先循行于皮肤之中,卫气调和,则“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灵枢.本脏》)。健康人常做刮痧(如取背俞穴、足三里穴等)可增强卫气,卫气强则护表能力强,外邪不易侵表,机体自可安康。若外邪侵表,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表证,及时刮痧(如取肺俞、中府等)可将表邪及时祛除,以免表邪不祛,蔓延进入五脏六腑而生大病。
为什么会有刮痧疗法
刮痧施术于皮部对机体的作用大至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预防保健作用,二是治疗作用。
一、预防保健作用
刮痧疗法的预防保健作用又包括健康保健预防与疾病防变两类。刮痧疗法作用部位是体表皮肤,皮肤是机体暴露于外的最表浅部分,直接接触外界,且对外界气候等变化起适应与防卫作用。皮肤所以具有这些功能,主要依靠机体内卫气的作用。卫气出于上焦,由肺气推送,先循行于皮肤之中,卫气调和,即皮肤调柔,腠理致密。
健康人常做刮痧(如取背俞穴、足三里穴等)可增强卫气,卫气强则护表能力强,外邪不易侵表,机体自可安康。若外邪侵表,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表证,及时刮痧(如取肺俞、中府等)可将表邪及时祛除,以免表邪不祛,蔓延进入五脏六腑而生大病。
二、治疗作用
刮痧疗法的治病作用可表现在以下方面:
1、活血祛瘀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2、调整阴阳
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3、舒筋通络
肌肉附着点和筋膜、韧带、关节囊等受损伤的软组织,可发出疼痛信号,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使有关组织处于警觉状态,肌肉的收缩、紧张直到痉挛便是这一警觉状态的反映,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肢体活动,从而减轻疼痛,这是人体自然的保护反应。出现肢体问题,若不及时治疗,或是治疗不彻底,损伤组织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疤痕化,以致不断地发出有害的冲动,加重疼痛、压痛和肌肉收缩紧张,继而又可在周围组织引起继发性疼痛病灶,形成新陈代谢障碍,进一步加重“不通则痛”的病理变化。
同时,掌握刮痧疗法的一些注意事项也很重要:
1、刮痧疗法对疼痛性疾病,感冒发热,亚健康状态,防病保健以及轻度脏腑功能失调有很好的疗效。对于严重的脏腑功能失调、骨关节明显变形等病症刮痧起辅助治疗作用。
2、可以按照刮痧教材中各种病症的提示部位去刮拭,前提是明确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刮拭效果不明显时,要请医生诊断清楚,再刮痧治疗。
3、重症、疑难病症应在医生指导下刮痧。
4、刮痧前一定要认真学习刮痧疗法的注意事项,掌握适应症、禁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