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和正常儿的区别
脑瘫儿和正常儿的区别
1、视、听觉障碍:相比于正常孩子,不少脑瘫儿童伴有近视或斜视,其中以内斜视为多见,听力减退以徐动型脑瘫较为多见。脑瘫儿童往往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存在困难。
2、智力障碍:相比于正常孩子,在所有的脑瘫儿童中,智力正常的孩子约有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有一席之地/4。
3、运动障碍:相比于正常孩子,脑瘫儿童的运动能力低于同年龄的正常孩子,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障碍程度轻的只是手、脚动作稍显得不灵活或笨拙,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4、牙齿发育障碍:相比于正常孩子,脑瘫儿童牙齿多数发育不良,牙齿质地疏松、易蛀,各种牙病的发生率较正常孩子为高。
5、情绪和行为障碍:相比于正常孩子,不少脑瘫儿童特别是手足徐动型和孩子性格比较固执、任性,情绪波动变化大,善感受易怒,有的甚至孤僻,不合群。
6、瘫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早期临床可见原始反射的残留,肌张力的异常等,通常随小儿发育,运动增多之后才作出相应诊断。在早期发现异常后,要注意不能错过发育最佳时期,及时给予异常姿势矫正,康复训练,能够促进发育追赶。
脑瘫儿和正常儿的区别
脑瘫的病因复杂多样,可分为产前、产时、产后和未知因素四类,但存在这些病因的患儿并未全部发生脑瘫,只能将这些因素视为脑瘫发生的危险因素。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70%~80%的脑瘫与产前因素有关,母亲妊娠期各种异常情况均可视为脑瘫的危险因素。宫内感染、多胎妊娠、宫内发育迟缓、孕期母亲因素是引起脑瘫的重要原因。
宫内感染是引起胎儿神经发育异常的原因,常见的有巨细胞包涵体病毒、弓形虫、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和梅毒螺旋体等,如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常伴有脑瘫、癫痫、弱智等中枢神经后遗症,CT表现以颅内钙化常见,大部分弓形虫感染的患儿出生时无症状,感染数月到数年后才出现异常。在脑瘫、癫痫、神经性耳聋患儿中,弓形虫IgG检出率显著增高。
众所周知,多胎妊娠时早产及低体重儿出生率明显高于单胎儿,故脑瘫发生率也随之增加。由于多胎妊娠时胎盘功能相对不足,特别是某些双胎胎盘所特有的病理情况,如胎儿间输血综合征,则会出现供血胎儿贫血、低体重,受血胎儿血容量过高、水肿、心力衰竭等。
宫内发育迟缓、孕期母亲各种危害因素可能引起大脑发育受到损害,头颅发育障碍导致小脑畸形,进一步制约了脑组织发育,容易造成脑瘫。
脑瘫儿和正常儿的区别 4-5个月
4-5个月时脑瘫儿与正常儿的区别在于:
婴儿脑瘫早期症状是否有眼不追视眼前东西,不注意看人,眼神不灵活;是否仍不会翻身,俯卧位抬头小于90°;是否有身体逐渐变硬,有轻度角弓反张姿势或下肢交叉呈剪刀样等。
脑瘫儿和正常儿的区别
有脑瘫的高危因素存在
若是家族曾有脑瘫患儿、孩子是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宝宝等情况,父母要高度重视这些高危的因素,要多注意孩子日后的发育情况。除此之外,若妈妈生孩子是出现难产的,也要引起重视。
吸吮困难,过于安静或易激惹
脑瘫宝宝在新生儿期不像正常的小宝宝一样,肚子饿的时候会到处觅食,看到妈妈的乳头或者是奶嘴时,会主动凑过去吸吮,给他们喂奶时,他们吸吮起来也好像没什么力气似的,还很容易会引起呛咳、吐奶。
脑瘫患儿的嘴巴总是张着的,还会看到口水流出来。除此之外,脑瘫的孩子会经常哭闹,很难安抚,有的孩子会特别安静,多周围的声音等都不关心。
运动发育比同龄的小孩落后
不同月龄的小孩会有不同的运动发育水平,从初的头竖直片刻到脖子稳稳地竖直,再到会翻身、坐、爬、站、走……脑瘫宝宝虽然也可以看到一些不同的运动发育变化,但是相对同月龄的小孩来说,他们在运动发育方面却又是明显落后的。
比如到两三个月了,其他小婴儿抱起来时头都可以稳稳地了,他们抱起来时头却还是摇摇晃晃的;到了三四个月时,其他小朋友俯卧时都可以把头抬高到90度了,他们俯卧时却还是脸蛋贴着床,或者是很吃力地才能把头稍微抬离床面片刻。
到了六个月的时候,正常的小孩子都可以独自稳稳坐着,但脑瘫的患儿还是不能翻身,到一岁的时候,正常都会爬行或者是走路,但脑瘫患儿还是坐不稳。
除了大运动的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小朋友外,在精细动作的发育上,他们也是比同龄的小孩落后,抓、握能力差,甚至不能把手放到嘴边等等。
脑瘫患儿的行为与正常孩子有哪些不同
1、智力障碍
相比于正常孩子,在所有的脑瘫儿童中,智力正常的孩子约有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有一席之地/4。
2、视、听觉障碍
相比于正常孩子,不少脑瘫儿童伴有近视或斜视,其中以内斜视为多见,听力减退以徐动型脑瘫较为多见。脑瘫儿童往往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存在困难。
3、情绪和行为障碍
相比于正常孩子,不少脑瘫儿童特别是手足徐动型和孩子性格比较固执、任性,情绪波动变化大,善感受易怒,有的甚至孤僻,不合群。
4、牙齿发育障碍
相比于正常孩子,脑瘫儿童牙齿多数发育不良,牙齿质地疏松、易蛀,各种牙病的发生率较正常孩子为高。
5、运动障碍
相比于正常孩子,脑瘫儿童的运动能力低于同年龄的正常孩子,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障碍程度轻的只是手、脚动作稍显得不灵活或笨拙,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小儿脑瘫会出现哪些身体障碍呢
语言障碍:大多数的小儿脑瘫儿童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有的表现为语言表达困难或构语困难,有的表现为发音不清或口吃,有的还表现为失语症,即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自己无法讲话,我们了解了小儿脑瘫的症状有哪些后,知道这种情况尤其以手中徐动型的小儿脑瘫占比例为大。
视、听觉障碍:不少小儿脑瘫儿童伴有近视或斜视,其中以内斜视为多见,听力减退以徐动型小儿脑瘫较为多见。小儿脑瘫儿童往往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存在困难。
生长发育障碍:一部分轻型小儿脑瘫儿童生长发育可以基本或接近正常,但大多数的小儿脑瘫儿童都比同年龄的正常孩子个子长得矮小,生长发育显得落后。
牙齿发育障碍:小儿脑瘫儿童牙齿多数发育不良,牙齿质地疏松、易蛀,各种牙病的发生率较正常孩子为高。要警惕是小儿脑瘫的症状,应及时的治疗。
口、面功能障碍:一部分小儿脑瘫儿童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均出现明显痉挛或不协调收缩。从而导致孩子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
情绪和行为障碍:不少小儿脑瘫儿童特别是手足徐动型和孩子性格比较固执、任性,情绪波动变化大,善感受易怒,有的甚至孤僻,不合群。
脑瘫的早期症状及临床表现
其实,脑瘫儿童在早期所表现的运动异常、姿势异常以及进食异常等,只要细心地观察,就不难被发现。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观察识别。
早期症状:
太闹人:易激惹、持续哭闹、睡眠不安等。太安静:对外界不理不睬,过分安静。
太难喂:吸吮困难,呕吐频繁。
太难带:护理困难,肢体僵硬,翻动如滚木样。
太难看:握拳头、“飞机手”、“芭蕾脚”等。
临床表现:
脑瘫婴儿在各方面的发育都比同龄正常儿童差。如“全身发软、无力或四肢发紧;易惊、角弓反张、少动或过多乱动;喂奶时出现吸吮无力、吞咽困难或经常呛、噎、吐奶;婴儿的嘴不能很好地闭合,哭声微弱或阵阵尖叫;2-3个月时,还不会笑、抬头,持续哭闹,手指紧握,不会张开;4-5个月还不会翻身;8个月还不会坐,甚至不会抓、握,也不会把手放到嘴边。另外,智力发育也落后于同龄正常儿。
异常的动作或姿势有:流口水、颤抖;在学站时、两腿并拢,双脚总是脚尖着地,有的甚至出现交叉,呈剪刀型;肢体运动不协调,不对称,头不能保持正中位置等,这些都是脑瘫患儿常见的动作或姿势。
总之,根据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各种不同姿势,结合母亲在怀孕时及产时的高危因素,便可早期发现,并应尽早去医院神经科检查,以明确诊断,进行早期的治疗。
脑瘫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有哪些
1、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小儿脑瘫患者常表现出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困难,分离运动不充分,动作僵 硬、平衡功能差、不协调、不对称,出现各种异常的运动模式等等。
2、姿势异常:由于有肌张力异常,肌肉或紧张或松弛,以及缺乏大脑高级中枢上位神经元对下位神经元的控制,粗大的原始反射就会释放出来,持续存在。还有病理反射的出现,使得脑瘫患儿不能完成正常的活动。
3、视力障碍:脑瘫儿童中有55-60%在视觉上有问题,最常见的是25%斜视,10%有偏盲。
4、听力障碍:脑瘫患儿约有5%完全失聪,约有8%患儿部�痔ιナА�
5、知觉异常:脑瘫儿童约有41.7~72.3%有知觉缺失。他们对痛的刺激、尿布的干湿、物体的光滑与粗糙感觉正常,但对身体位置的知觉会缺失。
6、智力障碍:脑瘫儿童中大约25%有智力正常,约有50%有轻度或中度智力障碍,约有25%为重度智力障碍。
7、语言障碍:约有30~70%的脑瘫儿童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往往先出现吸允困难、吞咽和咀嚼困难、发音不清、构音障碍、语言表达障碍及失语症等。
8、情绪及行为障碍:小儿脑瘫患者多数比较内向、畏缩、紧张、容易有发怒、破坏、攻击、自残等情绪和行为。也有的好动无片刻安宁,而手足行动型的则比较外向,不惧怕。
9、学习障碍:脑瘫儿童由于有智能、听力、视力障碍,所以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能力较差。只有25%是正常的。
10、癫痫:脑瘫儿童中有14.75%会出现癫痫。发作时双眼呆滞、全身强直、四肢抽动、口吐白沫等。
脑瘫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有哪些呢,通过上文内容的介绍,现在大家是否对于这个问题都已经了解了呢,脑瘫这个疾病的发生给患者朋友们的健康带来了及其严重的危害性,为此我们大家对于这个疾病的发生是一定要及时的去治疗。
11、生长发育迟缓:脑瘫儿童相对比正常儿童的发育还是比较迟缓的。
特殊幼教:脑瘫儿童的心理康复
脑瘫儿童是儿童残疾的一种,发生率较高,脑瘫儿童大多伴有轻微的智力残疾,影响他们的认知水平,有的甚至更严重,特别是那些肢体残疾,伴有轻度的智力障碍的儿童,他们往往运动能力低于同年龄的正常儿童,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但是脑瘫儿童又具有正常儿童共性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他们需要玩耍,需要游戏,需要运动,但是他们身体有残疾,这些需求又得不到满足,而脑瘫的家长会感到没有面子,又觉得对不起这些孩子,所以一味宠,生活上尽量满足他们,甚至把这些孩子封闭在家里,生活圈子很小,长期以往慢慢这些脑瘫孩子的心理就会形成孤僻、固执、发脾气,一不顺心就大吵大闹的性格,进入幼儿园后产生攻击性行为,拒绝老师,有的还伴有依赖家人,不愿与陌生人交往,拒绝老师、同伴的倾向明显,哭闹不止,没有情感的交流,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对脑瘫儿童心理的康复是非常必要。
学前脑瘫儿童和正常儿童一样正处于在脑功能迅速发展,各项心智机能逐步形成和成熟的关键时期,但脑瘫儿童由于身心障碍的影响,对物质及人际关系或环境的自发性反应都有迅速较好的倾向,且很容易受到阻碍发展的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脑瘫儿童心理发展畸形一旦形成,将对社会、家庭极其个人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对脑瘫儿童心理康复非常重要。
一、了解脑瘫儿童的心理需求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同样,爱智力正常的孩子每个教师都能轻而易举做得到,可对于那些肢体残缺或智力低下的孩子呢,就未必了。而作为特殊教育的教师就要爱那些肢体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满足其合理的要求,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满足,让他们觉得老师是爱他们的。要知道那些孩子,就象遭受到意外伤害的花朵,需要格外精心的关爱和呵护。而脑瘫孩子特别需要这些心理需求,要给他们鼓励、赏识,让他们在心灵舒展中成长,对这些孩子是多么重要。
二、每月召开家长会,不断提供国内、国外的康复信息。
拓宽家长眼界,树立康复信心,家长相互交流,平衡家长心态,正确对待脑瘫孩子的教育态度。例如:有的家长教育方法较好,心态也比较平稳,特别是有的家长能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加以变化、发展,逐步摸索出一套康复训练方法。让家长之间相互交流信息,交流教育方法,让家长在亲子活动中随机学习,提高训练效果。
三、通过家园联系册,家园教育方法统一,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也让教师了解孩子在家情况,及对父母的态度,以便教师及时调整训练方法和教育措施。如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妥,教育方法粗暴经常打骂孩子,形成攻击性行为。有的家长非常宠爱孩子一味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养成孩子的自私心理。教师及时能和家长沟通教育方法,调整家长心态。
四、教师及时观察孩子心理状况,调整教育措施。例如:我班在和普通班融合时,脑瘫孩子因不便走路,但流露出一种渴望玩的心情,这时老师就要及时满足,让普通班的孩子和他一起玩,让他学会交往技巧。还有一次,在做升旗时,某某孩子流露出羡慕的心情,老师及时观察到,也满足他的愿望。这样能平衡孩子的心态,提高幼儿康复训练的自觉性。
五、探索心理康复、肢体康复与智力康复之间的关系
由于学前脑瘫儿童受社会上一些偏见、歧视及他们自身特点的影响,大多数都形成了孤僻、胆小的性格,有的还伴有行动不便依赖家人,不愿与陌生人交往。进入幼儿园后,拒绝老师、同伴的倾向明显,哭闹不止,无法对他们进行康复训练和教育,更谈不上挖掘他们的潜能和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
(一)心理康复
心理康复是指通过师生日常的接触及各种教育训练活动,减少或消除脑瘫儿童的心理障碍,调整与人的关系,恢复和形成学前脑瘫儿童正常的心态和人格。所以,在康复训练中尽可能多地提供成功的体验,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用成功的体验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对他们因能力而造成的失误从不批评,对他们遇到的任何困难都给予极大的关怀和帮助,教师用比父母更多的爱逐渐打开他们封闭的心灵,使他们能接纳他人,愿意与他人交往和游戏,也愿意接受教师施与的康复训练措施。也为他们融入社会群体打下了基础。
(二)肢体康复
肢体康复则是通过各种训练手段对肢体残疾部位加强功能的锻炼,尽可能发挥其机体的潜能,提高和恢复残疾部位的功能,逐步达到生理上的自理自立。随着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和提高,逐渐减少他们对家人的依赖,培养其独立性和自信心,促进了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智力康复
智力康复是通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通过区角活动及个训让脑瘫孩子参加各类游戏、活动,刺激他们的各种感官的引发下,挖掘他们的潜在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的习惯、生活习惯,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随着肢体康复渐渐好转,以及知识的积累和各种技能的掌握、教师和家人以及周围人鼓励和表扬,是脑瘫儿童得到了以前没有的微笑和鼓励,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自卑感渐渐消失,“我能行”的自信心逐渐地建立,逐渐建立起正常的心理和心态,激发他们要学习知识的欲望以及要去接触周围的人和事,参加集体活动,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用自己的努力和意志以及好学的精神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得到智力的康复。
所以智力的康复和肢体康复以及心理康复密切配合缺一不可,教师要把握好之间的关系。
六、开展融合活动让脑瘫孩子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由于肢体的残缺引起行动的不便,也有的家长怕被人看不起往往把自己的孩子封闭在家里,生活圈子很小,长期以往慢慢这些脑瘫孩子的心理就会形成孤僻、固执、发脾气,一不顺心就大吵大闹性格,所以幼儿园就要尽可能开展一些融合活动让脑瘫孩子我与正常孩子交往,让他们一起游戏,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慢慢打开他们封闭的心理,为他们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七、做好脑瘫孩子的安置工作
由于社会上还存在偏见,特别是一些智力轻度低下的孩子,经过训练孩子的能力有了提高,可以进入普通学校进行随班就读,老师有责任与各方面联系,做好合理安置。
脑瘫患儿家庭康复运动有哪些
1、康复训练要趁早
小儿运动功能的发育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成熟,婴幼儿是发育最重要的时期。越早发现,脑瘫进行康复训练,就可以尽早纠正脑瘫儿异常的姿势,培养孩子正确的运动姿势。一岁以前是脑瘫儿最佳的治疗阶段,早期开始康复训练可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2、促进和抑制双管齐下
康复训练在抑制患儿异常运动姿势的同时,还要同时促进患儿正常运动功能的发育。循序渐进地促进小儿产生正确运动,同时对一些异常或不良姿势加以抑制,就可以使患儿的运动功能有所提高。
3、保持正确和对称
保持正确的姿势有助于协调全身肌力,也有利于保持对称和促使运动功能正常发育。
4、加强调节和平衡力
运动功能的训练需要锻炼调节和平衡的能力,这是正常运动的基础。
5、家庭训练和医生指导相结合
脑瘫儿的康复训练很大程度取决于家长的努力与坚持。有了医生正确的指导和家长的配合,才能达到满意的训练效果。
6、训练与游戏相结合
小儿喜欢游戏,没有耐性,注意力不易集中。如果能将训练和游戏相结合,可以提高患儿的兴趣,获得良好的效果。
家庭康复训练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按照医生的计划进行康复
每个脑瘫儿运动功能受损情况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父母带着孩子到专科医院求治,专业的医生会根据患儿发育障碍的具体情况拟定出康复训练计划。训练一段时间后还需要进行复诊,康复医生会分析患儿康复训练的情况,训练效果,存在的问题,完善康复训练计划。
2、训练要循序渐进
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家长应根据孩子实际发育年龄,对照正常儿童发育表,一步一步地进行训练。选择训练动作时应由简到难逐步过渡。如果训练动作过难,孩子不能完成,会导致挫败感而失去信心、放弃训练。
3、多方面训练可同时进行
家长可同时进行多方面训练的综合康复。将康复训练内容融入孩子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
4、避免训练中的伤害
家长在帮助孩子进行训练时动作应轻柔缓慢,避免用力过猛。孩子在做训练动作时应小心保护,慎防跌倒摔伤。
小儿脑瘫的十大症状
(1)运动障碍:脑瘫儿童的运动能力低于同年龄的正常孩子,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障碍程度轻的只是手、脚动作稍显得不灵活或笨拙,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势障碍:脑瘫儿童身体的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在运动时或静止时姿势别扭,左右两侧不对称,有些严重的病例头常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处于竖直正中位置,而是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
(3)、智力障碍:在所有的脑瘫儿童中,智力正常的孩子约有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有一席之地/4。
(4)、语言障碍:大多数的脑瘫儿童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有的表现为语言表达困难或构语困难,有的表现为发音不清或口吃,有的还表现为失语症,即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自己无法讲话,这种情况尤其以手中徐动型的脑瘫占比例为大。
(5)、视、听觉障碍:不少脑瘫儿童伴有近视或斜视,其中以内斜视为多见,听力减退以徐动型脑瘫较为多见。脑瘫儿童往往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存在困难。
(6)、生长发育障碍:一部分轻型脑瘫儿童生长发育可以基本或接近正常,但大多数的脑瘫儿童都比同年龄的正常孩子个子长得矮小,生长发育显得落后。
(7)、牙齿发育障碍:脑瘫儿童牙齿多数发育不良,牙齿质地疏松、易蛀,各种牙病的发生率较正常孩子为高。
(8)、口、面功能障碍:一部分脑瘫儿童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均出现明显痉挛或不协调收缩。从而导致孩子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
(9)、情绪和行为障碍:不少脑瘫儿童特别是手足徐动型和孩子性格比较固执、任性,情绪波动变化大,善感受易怒,有的甚至孤僻,不合群。异常行为表现为
1)强迫行为:自己强制自己作某一动作。
2)自伤行为:自己打自己或用头不停地撞墙。
3)侵袭行为:欧打他人,但较少见。
(10)、癫痫:约有39%---50%的脑瘫儿童由于大脑内的固定病灶而诱发癫痫,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癫痫的发生率尤其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