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须菜栽培技术
龙须菜栽培技术
龙须菜(G.sjoestedtii Kylin)是一种温带性红藻,其含胶量是目前已知可养江属海藻中最高的一种。
一、栽培模式
1.筏式单养龙须菜。这是主要的栽培形式,其中大多数是在秋、冬、春三季连续栽培龙须菜3茬,少数是全年筏架不上岸,连续栽培4茬。
2.龙须菜与海带筏式轮养。9月--12月栽培龙须菜,12月--翌年4月栽培海带,4月--7月栽培龙须菜;少数是7月--9月也栽培龙须菜。
3.龙须菜与牡蛎筏式轮养。在夏、秋、冬三季吊养褶牡蛎,在冬、春季牡蛎收获后栽培龙须菜1茬--2茬。
二、龙须菜栽培技术
1.海区选择。
①底质:除了凹凸不平的岩礁底质外均可。
②水深:冬季大干潮线下2.0m以上水深。
③风浪与水流:目前,由于养殖器材坚固,抗风浪能力强,可以到潮流较急的海区养殖,风浪较小的海区要求潮流畅通。
④水质:南方海区水质一般较肥沃,只要养殖季节海区海水比重在1.018以上、没有工业废水严重污染均可。
2.海区布局。要求呈 品 字形排列。
3.筏架设置
(1)定位打桩。由于龙须菜在南方生产要避开高温季节的台风期,因此,考虑筏向的主要因素是潮流,筏向要尽可能做到顺流。筏子的位置方向确定后,要确定筏长和桩间距离。筏身长度为50m--65m,锚缆绳的纯长度为满潮时水深的2倍--3倍。一台筏子的两个桩间的水平距离为筏身长度加上锚缆绳与水深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另一边长度的2倍。两筏之间的距离就是相邻桩间的桩距,不同的养殖模式则不一样,有的2.5m--3.0m,有的4.5m--5.5m,这样即可确定桩位。
桩基材料视海区底质不同而异。沙泥质底的海区应选用大约直径13cm、长2m的松木为桩;泥沙底的海区选用大约直径16cm、长3m以上毛竹为桩;软泥质底的海区应抛50kg--100kg的铁锚。注意毛竹末端要打通竹节,长度约占全长的1/3。除铁锚外,各桩均要在顶端钻孔以便系桩绳。
(2)下筏。下筏前,锚缆绳要与桩绳连接好,浮绠绳上还需每隔50cm--60cm处绑好吊绳和相应的浮子后下海,每小区台架的两侧还需加固横绳,浮绠绳、横绳与锚缆绳连接好,再将松紧不齐的筏子整理好,使间距一致,即构成单式筏架。筏架的松紧度要以最高潮也保持松驰为最适宜。
(3)每小区(约3亩)的用料。除了桩基外,还有2160丝--2800丝的聚乙烯浮绠绳、横绳、180丝的聚乙烯吊绳和2800丝--3600丝的聚乙烯桩绳、锚缆绳以及浮子等。
4.取苗、夹苗、挂苗
(1)时间。在水温下降至27℃时,约在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2)苗绳。180丝--360丝聚乙烯绳,有3股3花、3股6花两种形式,苗绳的捻度必须适宜,太松易掉苗,太紧易伤苗。分苗前几天要把苗绳处理一下,即新苗绳用水浸泡1天,旧苗绳用200ppm漂白粉消毒、洗净。
(3)取苗。由于龙须菜基部生长速度慢于顶端,因此,除了要选择生长良好、颜色紫红、杂藻较少的龙须菜外,还要尽可能不用基部藻体为种苗。运苗期间要防止藻体干燥和温度超过30℃。
(4)夹苗。应采用簇夹法。夹苗量以每米苗绳用50g龙须菜,把剔除杂藻(浒苔等)后当种苗的龙须菜按5g左右为一小簇穿过苗绳,每隔5cm--10cm左右夹一簇苗,应夹在苗中部,两端露出5cm--6cm。夹苗时,防止阳光曝晒和藻体干燥,以防藻体脱水和超过温度上限。
(5)挂苗。把夹好的苗绳两端和浮埂上的吊绳连结好。
5.栽培管理
(1)水层调节。栽培水层的调节,实际上是调节龙须菜的受光。龙须菜是好光性海藻,过弱的光照生长慢,但过强的光照对生长有抑制作用,甚至色素被阳光分解而褪色变黄,如不及时调整会变白脱落。
(2)调整筏架。除适当增减浮力外,应及时补上被弄断的绳子;要经常注意检查筏架的牢固程度,每台筏子的松紧要一致,要求齐正划一,以保证生产安全,龙须菜受光均匀。
(3)施肥。南方海区水质肥沃,一般不施肥;但在个别季节,局部海区营养盐不足时应考虑挂袋施肥。
6.收获晒干
经过2个月--3个月的生长,龙须菜增重高达100多倍,这时藻体较粗,颜色紫黑,当每米苗绳达到3kg时即可收获。除非病虫害严重而抢收,否则不宜过早收获,因为过早收获的龙须菜含胶量较低。收获应连苗绳一起上岸,不宜采取割收法而留住基部。要选择晴天早晨进行,以确保龙须菜能及时曝晒而不变质。如果第一天没晒干,翌日一定要晒干,以便装袋保存。
要减少龙须菜病烂发生,必须做到:
①改良种质。每年从北方引进龙须菜,建立扩种基地,于第二茬生产时全面改用不经南方渡夏的龙须菜,以保持龙须菜原有的种质,同时,每隔几年应再人工选育龙须菜原种1次。
②合理布局。养殖布局较合理的兴化湾内,其病烂状况轻,虫害也少。
③科学管理。不但夹苗要规范,而且要经常调节水层,特别是天气突变时,龙须菜宁可距离水面多些而长得慢些,不宜被强光长时间照射。同时,局部海区营养盐不足时,可施用铵肥,铵肥对害虫有一定的驱除作用。
空心菜的栽培技术
早地栽培技术
“早栽培 ,多施肥 , 勤采收 ”是空心菜的栽培原则 。旱地栽培是最普及也是最简单的栽培方式 ,只要能控制好栽培各个环节 ,该技术也能发挥其作用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
整地:施足基肥空心菜喜欢充足的光照及肥水 ,应选择背风向阳 、富含有机质 、蓄水保肥能力较强的沙壤土地块种植 。菜地提前半个月翻耕晒白 , 以减少病虫害 、疏松土壤 。 晒白后整地筑畦 ,畦宽1m 、高0.3m, 畦长可根据地块特点合理安排 ,但不宜超过 ,以利搭拱棚和覆盖薄膜 ,畦间挖沟宽0.35m。667m2施腐熟土杂肥1500kg加6-9kg农科系列控释肥作基肥 ,与土壤混匀整平 , 后即可播种。
播种间苗:播前用绿亨2号1000倍液浸种24h,捞出沥干后按畦称种 ,均匀撒播 。播后拍平 ,盖细土防露籽 ,同时浇水 、覆盖地膜保湿出苗 。播后5-6d待齐苗后揭膜间苗 ,去弱留强 ,移密补稀 ,苗与苗之间保持拳头大小空间 。
田间管理:光照管理 , 在阳光不充足时要及时揭膜盖膜 , 以保证充足的阳光和保温 。
养分管理 ,视苗情及时供给养分 ,同时也要合理排灌 ,确保水分供应充足及防止渍水 。施药防病 ,防止叶斑病、炭疽病等侵染危害 。
时采收:一般主茎高度达25-30cm时采收 , 每次采收留基部芽节1-2节 , 隔8-10d采收第2批 。6月中旬揭膜 ,揭膜后露地生长 , 8月中旬采收结束 。采收的空心菜摘去下部老叶 ,净菜上市 。
水田栽培技术
选择排灌方便、肥沃、背风向阳、烂泥层较浅的田块种植 ,施足基肥 。耕翻平整土地 ,然后将秧苗按株距24-26cm斜插于土中 ,要求人土深 2-3节 , 叶和梢尖露出水面 。水层大约3cm高 ,在大雨时要及时做好排水工作 , 以防植株被淹 ,导致减产 。
浮水栽培技术
秧苗头尾相间或呈羽状排列 , 按一定的宽度编织在草绳上 。 选择水深肥沃的烂泥塘 ,然后将各条草绳按大小行固定在泥塘两边的木桩上 。其它的田间管理比较简单 , 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大风吹倒空心菜导致产量及品质下降甚至无收获 。可以在空心菜栽培地附近种植菱白 、蒲草等植物 。 如果发现有缺肥的死水处应追肥。 水培过程一般病虫害较少, 因而很少使用农药 。
深液流浮板栽培技术
目前我国水生蔬菜栽培总面积约50万hm2, 虽然 占全国蔬菜播种面积不到百分之十 ,但其优 良的品质和风味 , 尤其是水生蔬菜在生产和栽培过程中病虫害很少 , 因而很少使用农药 ,种植出的空心菜更接近无公害蔬菜标准 。 空心菜的深液流浮板栽培技术采用较为先进的技术 , 只要使用该技术的栽培地的空气及水源不受污染及在育苗时土壤肥料也不受污染 ,整个生产过程就能接近无公害生产 ,即可生产出无公害的空心菜 。
蕺菜的栽培技术
作畦
栽培蕺菜一般以砂壤土为好,并在冬季翻耕晒白。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4000千克、复合肥25千克,耙碎整平,作畦宽1.3~1.5米、高30厘米,长度按地形而定,沟距30~40厘米。在畦面进行栽培[2]
栽植
蕺菜可用种子繁殖,也可用分根繁殖,一般情况下多用分根繁殖。栽植期一般以春季为宜,穴种或条种。将有机肥施于穴内或沟内,上覆细土2~3厘米;选择无病虫害、粗壮的地下茎,剪成4~6厘米的短段,每段有2~3个节,平放于栽植穴中或沟中,株距5~8厘米,再覆土5~6厘米;土壤干燥可喷洒定根水,保持土壤湿润。用种子播种每亩用种量80~100千克。
施肥
蕺菜施肥以氮、钾肥为主,对磷肥的用量较少,但不能缺乏。当幼苗出土高约3cm时,即可进行第一次追肥。可用1份腐熟的人粪尿掺水4~5份,加2%的尿素肥进行浇施;中后期生产进入旺盛期,需肥也相对增加,在保证氮肥的基础上,应配合施用磷、钾肥,特别是钾肥对根茎的形成尤为重要。[2]
管理
蕺菜生长的中后期,要加强田间管理,整个生长期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天旱时要注意浇水。雨季及时排除积水。封行前勤除草松土,封行后促控结合。地上部徒长时,及时采收嫩茎叶;地上部茎叶变黄,茎叶细小时,适当追施肥料,促进发棵。及时摘除刚出现的花蕾,以免开花消耗大量养分而抑制地下茎的生长。[2]
采收
野生的蕺菜可周年采掘食用,春、夏季采摘嫩茎叶,秋冬挖掘地下茎。人工栽培的于夏初采收1~2次嫩茎叶,秋、冬季再挖掘地下茎。采收地下茎不要捡净,留下一部分或断头,翌年气温回升时,即萌发出苗,及时进行拔草、松土、间苗、追肥等管理,这样可连续生产多年。[2]
以茎叶完整、淡红褐色,地下茎粗壮、洁白、脆嫩、纤维少、无泥土等杂质,气味清香为佳。每667平方米产1500~2000千克。
选择水源丰富的地块,保水排水方便的地块,冬季深翻土壤,并晒白。亩施有机肥3000~5000千克,耙细后做畦,畦宽1.3~1.5米,每畦做深沟,再在畦面横向套槽,槽宽15~18厘米,槽深15~20厘米,槽距30~40厘米。定植前,再向槽内施大粪3000千克左右,待吸干大粪后即可定植。定植时间长江流域为1~3月,东北、华北为3~4月。定植时将新掘起的蕺菜地下茎,剪成4~6厘米的短茎,剪地下茎时应从节中段下剪,千万不能在节上剪,因为种茎主要靠节上萌芽生根,长出新植株。种茎平放在槽中,覆土10厘米后,如果连续晴天,应立即浇水。每亩用种量为25~50千克。[2]
病虫防治
蕺菜茎叶均有鱼腥味,很少有虫害。病害有白绢病和叶斑病等。防治方法:合理轮作,以水旱轮作为好;选择排灌方便、疏松肥沃土壤;严格选种,提出病种茎。加强添加管理,连阴雨季注意排水,天旱注意灌水;发病初期用代森锰锌、百菌洁、甲基托布津等药物进行喷洒或灌根防治。
荠菜栽培技术
种植季节荠菜在长江流域可春、夏、秋3季栽培,春季栽培在2月下旬至翌年4月下旬播种,夏季栽培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播种,秋季栽培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播种,如利用塑料大棚栽培,可于10月上旬至翌年2月上旬随时播种。[4]
选地整地种植地选择排水良好、肥沃、杂草少的地块,避免连作。播前施腐熟有机肥22.5-30.0t/hm2,浅翻、耙细,做成平畦。[4]
田间管理
荠⑴浇水:荠菜种子细小,易受土壤水分影响。在出苗前,一定要注意浇水保湿,浇水时间以早晨露水未干时比较好,浇水要掌握“轻浇、勤浇”的原则,不能一次浇透,每隔1-2天浇一次。⑵除草:荠菜植株矮小,往往杂草丛生,化学除草困难,影响荠菜品质,故管理中应经常中耕拔草,做到拔早、拔小、拔了,勿待草大压苗。⑶施肥:一般秋播后3-4天出苗-春播后6-15天出苗。当苗有2片真叶时,进行第1次追肥,施0.3%尿素液15t/hm2,第2次追肥于收获前7-10天进行。以后每收获1次追肥1次,施肥浓度可适当提高。秋播荠菜的采收期较长,可追肥4次,每次施肥量同春播荠菜。[4]
采收管理荠菜是分次采收的,每次采收时应采大留小,采留植株要均匀适当,早秋播种荠菜,在真叶10-13片时即可采收,约9月上旬供应市场,从播种到采收为30-35天,以后分期收获4-5次,至翌年3月下旬采收结束,10月上旬播种的秋荠菜,随着气温逐步降低,生长变得缓慢,45-60天后才采收,以后可继续采收2次,2月下旬播种的春荠菜,4月上旬采收供应市场,而4月下旬播种的,5月下旬采收,春播荠菜一般采收1-2次。[4]
白花菜栽培技术
保护地育苗
白花菜 早熟花菜6月下旬播种,苗龄不能超过35天。这阶段,上海地区气温高,雨水多,因此要采取保护地育苗。即塑料大棚顶膜覆盖,裙边揭除,有条件的裙边用防虫网,既通风避雨又可减轻虫害。
苗床要求:四周开好排水沟,前茬未种植甘蓝类作物,播种前7-10天,深翻晒白,使土壤充分熟化。
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厮肥100担,商品有机肥20担作面肥。
稀播:每亩播种量0.5公斤,作到稀而匀,不间苗。播种后用无纺布加遮阳网双层覆盖,保湿降温,每天傍晚浇点水,保持土壤湿润,保证3-4天齐苗。齐苗后应尽快揭除无纺布和遮阳网。
小搭秧:出苗后17-18天即可搭秧,密度4寸见方。搭秧的苗床也应做好备耕工作。畦面要平整,肥料要充足,沟系要畅通。搭秧应在下午4点以后进行。拔苗前应先浇透水,尽量少伤根,搭秧后立即再浇上搭根水,遮阳网覆盖,晚上揭除,第二天早上再浇水,盖上遮阳网,傍晚再浇水,揭除遮阳网,三天之内同样操作,浇水要均匀,保证活棵,活棵后可揭除遮阳网。
适时定植
1、大田备耕: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00担,加蔬菜专用肥100斤,或15﹡15﹡15复混肥150斤,畦宽二米,深沟高畦25—30米一条横沟,种植花菜沟系一定要畅通,雨停沟干。
2、定植:搭秧后16—17天即可定植,苗龄不能超过35天,最好掌握在30—33天。早花菜超秧龄严重影响花球质量和产量。2米畦面种四棵,株距45—1250px,移栽时应带土块,起苗前上午苗床浇透水,下午定植,定植后三天内,早上和傍晚都得浇一次水,促活棵。
管理养护
肥水管理
白花菜 根据越冬白花菜的生育特点,定植后采用前促、中稳、后攻的肥水管理方法。活棵后每亩施腐熟人畜粪肥500—-750公斤加尿素5-8公斤提苗,并松土中耕1-2次。10 月下旬逐行中耕壅土,控制肥料的使用,确保植株稳健生长,增强越冬阶段抗寒能力。当30%的植株出现直径1-2厘米大小的嫩花球,应重施结球肥,每亩施尿素15-20公斤、人畜粪肥1000-1250公斤,以后看苗补施肥1-2次,以满足结球期的肥水需求。白花菜对硼、钼等微量元素十分敏感,可每亩用硼砂 50克或钼酸铵10克配成水溶液施于定植穴内作基肥。
大田管理
中耕除草:定植后,因多次浇水,畦面板结,应及时松土,使畦面疏松,有利发棵。以后在封行前再进行1-2次松土。
追肥:花菜需肥量大,定植活棵后应追肥一次,促发棵。现蕾初期,即花球分化新叶交心时应施一次重肥,每亩施15复混肥20公斤,以后视花菜长势可在小蕾期再施一次复合肥。
病虫防治
花菜软腐病、黑腐病、霜霉病为主要病害,高温高湿发病严重,虫害主要有蚜虫、菜青虫,小菜蛾和甘蓝夜蛾等多种虫害,菜农应及时做好防治工作,特别是苗期虫害,一定要消灭。
及时采收:早花菜成熟期短,气温高,应及时采收。
什么是龙须菜
佛手瓜又名合掌瓜,闽称番蒲,原产于墨西哥和中美洲。龙须菜是佛手瓜的幼嫩卷须,因其须长而卷,就取名叫龙须菜,取 “龙须祈福”之意。
龙须菜,学名芦笋。因其嫩茎,形似龙须,故俗称龙须菜。河南郑州、商水等地均有出产。龙须菜是素菜之珍,有清脑醒神之功用。该种是中国山东地区提取琼胶的原料之一。
富维生素C、高钾、低热、低钠,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用开水氽烫后可凉拌、炒食或腌制,色泽碧绿,清脆爽口,风味独特,是酒家饭店的高档菜肴。
整个生育期无须喷药,不施用化肥,不使用生长调节剂,不存在农药、化肥残留问题,是无污染保健蔬菜;栽培粗放,茎蔓生长迅速,是堵淡补缺的时兴蔬菜。
海拔较高的长泰县陈巷镇吴田、新吴、祖地等村是我县重要的佛手瓜生产基地,特殊的地理条件、小环境气候,使龙须菜的品质、产量都优于其他地区,种植佛手瓜收获龙须菜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径。
龙须菜一般分三种
其一种为野生名菜,属多年生藤状攀援植物,其天然野生藤茎可长达30~50米,属无性繁殖。龙须菜具有浓郁的芳香气味,有清热解毒、利湿助消化等功效,可治感冒、便秘等症。
模式标本产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太平洋丛林。从营养成分上看,每百克鲜龙须菜含蛋白质为1.4g,胡萝卜素为220mg,维生素B1为0.01mg,烟酸为0.9mg,维生素C为2mg。非常适于老年人和幼儿食用。尤其是在医学上,有暖胃、宽胸、利尿、益肾的功能。经常食用龙须菜,有治疗心脏病、高血压、血管硬化以及抗癌作用。
其二龙须菜为生长在海边的石头上的植物。丛生叶的形状像柳,根须长的有一尺多,呈白色,它的名字还叫石发。
龙须菜别名柳丝、龙须草、海米粉、菊花菜、(又名海菜、江离、线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碳水化合物、钙、铁等,其中钙的含量为食品中魁首。
龙须菜性味甘、寒,具有助消化、解积腻、清肠胃和止血降压的功效。龙须菜因不含脂肪,故有山珍“瘦物”之美称。高血压患者常食有助于降低血压。
由于龙须菜含有中等嘌呤,凡属痛风性关节炎、高尿酸血症的患者缓解期请谨慎食用,减少嘌呤摄入。
其三为佛手瓜苗。
龙珠果的栽培技术
选地
以排水良好、土层疏松而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栽植
苗高5厘米左右时,按株距10厘米定苗,并没支柱,用竹枝或树枝插在行间,茎蔓缠绕其上,在定苗时、生长期、始花期各追肥1次,第1次氮肥,第1次麸肥或人粪尿,第3次除施氮肥外,增施过磷酸钙。在每次追肥前,进行中耕除草,施肥后结合进行培土。
采收
夏末秋初采收全株,洗净,鲜用或晒干。秋、冬季挖取根部,洗去泥纱,晒干。4-5月采收果实。
碱蓬人工栽培技术
盐生植物碱蓬[Suaeda glauca(Bunge)Bunge]为藜科碱蓬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国有20多个品种,黄河三角洲地区广泛生长的品种为盐地碱蓬,自古就是民间食用的野菜碱蓬营养丰富,是一种优质蔬菜和油料作物。碱蓬的嫩茎叶既可鲜食,又可制干,便于贮藏和运输,因此碱蓬的利用开发具有较好的前景。为解决碱蓬的周年供应问题,丰富市民的菜篮子,笔者经多年的研究和探讨,已初步掌握其特征特性和脱盐土反季节设施栽培技术。
1、碱蓬的特征特性
1.1植物学特征
盐地碱蓬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自然状态下株高20~60cm,脱盐土人工栽培可达80cm以上。无明显的主茎,在含盐量高的土壤(0.3%以上)中生长时有红色条纹,多级分枝,枝细长,斜伸或开展。叶线形,对生,长1.5~5cm,宽1~3mm。正常年份3月上中旬至6月上旬都可出苗。7~8月为花期,9~10月为结实期,11月初种子完全成熟。成熟时植株火红,极具观赏价值。
1.2营养成分全面而丰富
碱蓬的营养成分全面而丰富,其鲜嫩茎叶的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的40%,且水溶性好,与大豆相仿,籽粒的脂肪含量高达36.4%(内含共扩哑油酸,一种高级保健品),远高于大豆(18.8%),粗脂肪含量低,仅为3.3%,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粗灰分含量分别为5%、16.5%,32.5%。另外,碱蓬茎叶中含有大量的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胡萝卜素和Ca、P、Fe、Cu、Zn、Mn、Se等微量元素,其中有许多指标都高于螺旋藻。是一种优质食用、保健蔬菜。
1.3商品性好
碱蓬株型美观,有“翡翠珊瑚’“龙须菜”的雅称;鲜嫩茎叶营养丰富,具有特别的海鲜味,口感好,可凉拌、可烹制。
近年来市场价格看好,春季鲜菜售价2.5元/kg,制干18.00元/kg,冬季栽培亩产鲜菜达1000kg以上,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1.4适应性广,适合多种栽培模式
碱蓬是一种盐生植物,俗称“盐蒿”,“海鲜菜”。经人工驯化可以成为新的栽培蔬菜品种,并能在脱盐土上栽培。碱蓬喜高湿、耐盐碱、耐贫瘠、少病虫害,是一种天然的无公害绿色食品,适于沿海地区沙土或沙壤土种植。碱蓬温度适应范围广,在自然条件下3月上中旬即可出苗,栽培技术简单,可春季和秋冬季设施栽培。播种至鲜菜采摘时间短,春夏季25~40d,秋冬季45~60d,可作为空茬补缺蔬菜栽培。
2、碱蓬的秋冬季设施栽培技术
2.1田地准备
选择沙土或沙、壤土的地块,播前3~5d扣大棚增加地温。将地整成宽1m,长10m左右的小畦,畦高20cm,沟宽30cm。播前每亩施腐熟饼肥200kg、三元复合肥50kg,将土耙细整平,播前1~2d用喷壶均匀喷水一次以提高土壤湿度。
2.2精细播种
采用科学的栽培方式,碱蓬可实现四季播种,而反季节的秋冬播种效益更好。秋冬季11月中旬起即可播种,将当年采收并经特殊处理的碱蓬种子,在播前用50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min后,换清水浸种4h,每亩用种750g左右。用尖嘴锄开1~2mm深的浅沟,行距10cm,用细沙或过筛细土拌种均匀捻播,用扫帚轻扫,然后压实畦面,以利保墒出苗。上覆地膜,加盖拱棚,3~4d幼苗出土后即撤去地膜。
2.3生长期管理
当幼苗有6片真叶时及时疏苗,株距5~6cm,同时拔除杂草,间苗后2~3d喷一次0.3%的尿素溶液。气温下降时,夜晚要加盖草苫保暖,遇雪天在小拱棚上加盖薄膜防冻害,晴天中午温度较高时小拱棚适当通风降温防病害发生,通风时结合锄草补苗。如果面向春节市场,还需加搭中棚或设天幕。
2.4适时采收上市
秋冬栽培碱蓬采摘鲜嫩幼梢10~15公分上市,采摘的鲜菜及时用塑料袋包装防失水,并要装入纸箱防止在贮藏及运输途中挤压变形,影响外观品质,夜间注意保暖防止冻伤。碱蓬是再生能力比较强的植物,采后2~3d浇薄粪水或亩施尿素10kg,促进再生分枝,可循环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