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新生儿肠梗阻治疗方法是什么

新生儿肠梗阻治疗方法是什么

1.禁食、胃肠减压:一旦怀疑有肠梗阻存在,即应严格禁食。确认有肠梗阻后,即应进行有效的胃肠减压。胃的减压一般应使用较粗口径的鼻胃管,注意要将鼻胃管的前端置放于胃体大弯侧,以保证充分有效的引流。检测的方法是,通过胃管注入30 ml液体,随即可顺利抽回20 ml以上。对病程较晚、腹胀明显者,若采用miller-abbott管并能放置至梗阻部位则效果更好。有效的胃肠减压能减少肠腔内积液积气,降低肠腔内压,从而改善肠壁血液循环,减轻腹胀,减少肠腔内细菌和毒素量。

2.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输液的种类和容量应根据呕吐情况、缺水类型及程度、血液浓缩程度、尿量及尿比重、血电解质测定、血气分析及中心静脉压监测情况综合分析计算。不但要补充因呕吐、胃肠减压等外丢失量,还要充分考虑到渗出至肠腔、腹腔等所谓“第三间隙”的内丢失量。要注重酸中毒的纠正及钾的补充。病程后期尚应注意血浆或全血的补给。

3.防治感染和中毒:适时合理应用抗生素可防止因梗阻时间过长而继发的多种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芽胞杆菌、链球菌等)及细菌毒素的产生。一般选用以抗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的广谱抗生素。

中医是怎样治疗肠梗阻的

肠梗阻治疗的重点是解除梗阻。对于各种类型的绞窄性肠梗阻、肿瘤引起的肠梗阻宜手术治疗,而其他如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粪块堵塞所致肠梗阻、肠套叠早期等,一般先选择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疗法中以中西医结合为佳,即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灌肠及针刺治疗,疗效可靠而且保守成功率高。

中药灌肠应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对身体状况良好、属实证者以复方大承气汤加减;对年老体弱等表现为虚证者则用增液承气汤加减。一般每次取药液200ml,温度适宜时保留灌肠,视病情每天2~3次。针刺取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等穴位,加电针刺激,每次1小时,每天2次。经上述综合治疗,一般3~5天腹痛缓解,肠道恢复排气排便,临床治愈。

愈后应用中药调理避免复发十分重要。如属肠粘连所致,一般辨证治以理气活血散瘀,方用宽肠逐瘀汤加减;如因粪块阻塞应宣肺润肠通便,用五仁开气丸加减等

肠梗阻最佳治疗方法措施

肠梗阻最佳治疗方法措施

(一)基础治疗

1.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不论采用手术和 非手术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是极重要的措施。

2.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

3.防治感染和毒血症:应用抗生素对于防治细菌感染,从而减少毒素的产生都有一定作用。此外,还可应用镇静剂、解痉剂等一般对症治疗,止痛剂的应用则遵循急腹症治疗的原则。

(二)解除梗阻治疗

可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

1.手术治疗:各种类型的绞窄性肠梗阻、肿瘤及先天性肠道畸形引起的肠梗阻,以及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人,适应手术治疗。

2.非手术治疗: 是每一个肠梗阻病人必须首先采用的方法,,此法也是手术前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除禁饮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外,还可采用中医中药辅助治疗。

在采用非手术疗法的过程中,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免丧失手术时机而影响预后。

肠梗阻的保守治疗方法

1.液体治疗

重点在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肠绞窄时因丢失大量血浆和血液,故在适当补液后应输全血或血浆。

2.胃肠减压治疗

胃肠减压抽出积聚在梗阻上端的气体和液体,降低肠内张力,有利于改善肠壁血循环,减轻全身中毒症状,改善呼吸、循环功能。有效的胃肠减压对单纯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可达到解除梗阻的目的,对于需要手术者也是一种良好的术前准备。

3.抗生素治疗

肠梗阻时,在梗阻上端肠腔内细菌可迅速繁殖。肠梗阻病人应使用针对需氧和厌氧的抗生素。

4.营养支持治疗

肠梗阻时手术或非手术治疗都有相当一段时间不能进食,所以营养支持很重要。一般的外周静脉输液通常达不到营养支持的要求,可采用全胃肠外营养,也就是通过静脉途径输注身体所必需的营养液。

肠梗阻的预防方法

1.腹部大手术后及腹膜炎病员应很好地胃肠减压,手术操作要以柔,尽力减轻或避免腹腔感染。

2.早期发现和治疗肠道肿瘤,腹部手术后早期活动。

3.对患有腹壁疝的病人,应予以及时治疗,避免因嵌顿、绞窄造成肠梗阻。

4.要保持饮食卫生,不洁饮食除了会引起急性胃肠炎以外,也会引起肠梗阻。如急性胃肠炎严重时,反复腹泻也会造成“麻痹性肠梗阻”。还有,饱食后勿作剧烈运动,以防止肠扭转的发生。

另外,对于单纯性肠梗阻、无血液循环障碍的或不完全性的肠梗阻,可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感染等非手术方法,以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或采用灌肠,来刺激肠道,促其排便。若上述治疗后症状未减,甚至加重,趋向完全性肠梗阻,应及时手术治疗,去除肠梗阻的病因,以恢复肠道通畅。

急性肠梗阻怎么办

a、单纯机械性肠梗阻,先用非手术治疗6~12小时,若病情不能缓解或有绞窄者,则改用手术疗法;

b、麻痹性或痉挛性肠梗阻,宜用非手术疗法,同时治疗其原发病(腹膜炎所致的麻痹性肠梗阻,应酌情决定是否需要手术);

c、绞窄性肠梗阻,必须紧急手术治疗;

d、结肠梗阻,除粪块堵塞或乙状结肠扭转早期可保守治疗外,由于回盲瓣的作用,梗阻属于闭袢性,需尽早手术。

(一)非手术疗法适用于动力性肠梗阻、单纯机械性肠梗阻,以及绞窄性肠梗阻的术前准备。主要措施为:

a、禁食,包括禁水及禁服药;

b、胃肠减压;

c、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

d、注射抗生素以防治腹腔感染,这对绞窄性肠梗阻尤为重要;

e、忌用咖啡,对痉挛性或某些单纯性肠梗阻患者,可用阿托品等药解除疼痛;

f、用生理盐水或肥皂水500ml灌肠,对于老年人由粪块引起的结肠梗阻有效。

(二)手术疗法主要适用于:

a、绞窄性肠梗阻;

b、单纯机械性肠梗阻非手术疗法无效者;

c、必须手术解除梗阻病因,如新生儿肠闭锁、肛门直肠闭锁,以及肿瘤等所致肠梗阻者。

中医是怎样治疗肠梗阻的

肠梗阻治疗的重点是解除梗阻。对于各种类型的绞窄性肠梗阻、肿瘤引起的肠梗阻宜手术治疗,而其他如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粪块堵塞所致肠梗阻、肠套叠早期等,一般先选择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疗法中以中西医结合为佳,即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灌肠及针刺治疗,疗效可靠而且保守成功率高。中药灌肠应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对身体状况良好、属实证者以复方大承气汤加减;对年老体弱等表现为虚证者则用增液承气汤加减。一般每次取药液200ml,温度适宜时保留灌肠,视病情每天2~3次。针刺取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等穴位,加电针刺激,每次1小时,每天2次。经上述综合治疗,一般3~5天腹痛缓解,肠道恢复排气排便,临床治愈。

愈后应用中药调理避免复发十分重要。如属肠粘连所致,一般辨证治以理气活血散瘀,方用宽肠逐瘀汤加减;如因粪块阻塞应宣肺润肠通便,用五仁开气丸加减等

肠梗阻诊断知多少

腹部阵发性绞痛、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肠型、肠鸣音亢进、气过水声是诊断肠梗阻的依据。最后,X线检查可以证实临床诊断。因此,详细地询问病史发展过程,系统地体格检查极为重要。但必须指出,在某些病例中这些典型症状不可能完全表现出来。甚至,有可能与其他一些疾病混淆,如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输尿管结石、卵巢囊肿蒂扭转等。因此,准确地诊断对肠梗阻十分重要。

在诊断中必须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否有肠梗阻存在 根据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和排气,以及肠鸣音变化与X线检查,肠梗阻的诊断一般不难。但在临床上仍有将内科疾病(急性胃肠炎、暴发性食物中毒、心绞痛、过敏性紫瘢等)当成机械性肠梗阻而施行手术导致病人死亡者,须加注意。

(二)是机械性梗阻还是麻痹性梗阻 前者多须手术, 后者常不必手术,故鉴别十分重要。诊断机械性肠梗阻的主要依据是,阵发性腹痛,伴有肠鸣音亢进,腹部透视见扩大的肠腔内有液平面;诊断麻痹性肠梗阻的主要依据是:持续性腹胀痛、肠鸣音消失、多有原发病因存在,X线检查见全部小肠和结肠都均匀胀气。但要注意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机械性梗阻没有经过合理处理,梗阻上段的肠管肌肉过度扩张, 终至麻痹,因而临床表现为腹痛渐渐减轻腹胀则有增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另一种是梗阻上段肠管坏死穿孔,阵发性的腹痛可能因此减轻,其形成的腹膜炎也会引起继发性的肠麻痹,掩盖了原先的机械肠梗阻。继发于机械性肠梗阻的肠麻痹和原发的麻痹性肠梗阻的鉴别,主要靠详细询问病史,如果病人发病之初有阵发性腹绞痛,并自觉腹内有很响的肠鸣音,以后腹痛转为持续性胀痛、腹内响声随之消失,就可诊断为继发于机械性肠梗阻的肠麻痹。

(三)是单纯性梗阻还是绞窄性梗阻 两者鉴别的重要性在于,绞窄性肠梗阻预后严重,必须手术治疗,而单纯性肠梗阻则可先用非手术治疗。有下列临床表现者应怀疑为绞窄性肠梗阻:①腹痛剧烈,发作急骤,在阵发性疼痛间歇期,仍有持续性腹痛;②病程早期即出现休克,并逐渐加重,或经抗休克治疗后,改善不显著;③腹膜刺激征明显,体温、脉搏和白细胞计数在观察下有升高趋势;④呕吐出或自肛门排出血性液体,或腹腔穿刺吸出血性液体;⑤腹胀不对称,腹部可触及压痛的肠袢。通常根据上述特点,绞窄性肠梗阻与单纯性肠梗阻的鉴别没有多大困难,但有时也有肠绞窄而临床表现不突出,以致未能及时手术,造成肠坏死、腹膜炎者,此种情况最常见于粘连索带引起的肠壁切压坏死,以及仅有肠壁部分绞窄的Richter氏嵌顿性疝,因此单纯性肠梗阻经短时间非手术治疗,腹痛仍不减轻者,应考虑施行剖腹探查术。

(四)是小肠梗阻还是结肠梗阻 因为结肠梗阻可能为闭袢性,治疗上胃肠减压效果多不满意,需尽早手术,故鉴别甚为重要。高位小肠梗阻,呕吐出现较早而频繁,水、电解质与酸硷平衡失调严重,腹胀不明显; 低位小肠梗阻,呕吐出现晚,一次呕吐量大,常有粪臭味,腹胀明显。结肠梗阻的特点是,腹痛常不显著,腹胀较早出现并位于腹周围,呕吐发生很迟,X线检查结肠内胀气明显,且在梗阻处突然中止,钡灌肠可见梗阻部位。

(五)是部分性还是完全性肠梗阻 部分性梗阻者,病情发展较慢,有排便、排气;完全性梗阻,病情发展快而重,多无排便、排气。

(六)梗阻的原因是什么 有时难以确定,应根据年龄、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新生儿肠梗阻,多为先天性肠道畸形所致;2岁以下幼儿,肠套迭常是梗阻原因;儿童有排虫史、腹部可摸到条索状团块者,应考虑为蛔虫性肠梗阻;青年人在剧烈运动后诱发的绞窄性肠梗阻,可能是小肠扭转;老年人的单纯性梗阻,以结肠癌或粪块堵塞多见。此外,应详细检查疝的好发部位,看有无嵌顿性疝;曾有手术、外伤或腹腔感染史者,多为粘连性肠梗阻所引起;有心脏病,应考虑肠系膜血管栓塞。

新生儿呕吐辅助检查

(1)新生儿呕吐鼻胃管检查 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检查上消化道畸形的方法当遇到母亲羊水过多,或出生后短期内婴儿出现口吐螃蟹样泡沫时,应该在产房内下鼻胃管检查正常时鼻胃管能够顺利进入胃内,并抽出少量液体,如鼻胃管下降受阻或从口腔或鼻腔内折返回来提示食管闭锁。

(2)新生儿呕吐X线检查

①腹部透视和摄片 腹部透视和摄片是新生儿呕吐时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为了更好地观察胀气的肠曲和液平,应该采用立位透视和摄片,也可以采用侧位水平投照法摄片。

正常新生儿出生后15--60分钟肠道内气体可到达空肠,2--3小时到达回肠,3小时后到结肠5--6小时后横结肠、降结肠均有气体分布。出生24小时后胃小肠、结肠均有气体分布。正常新生儿肠道内气体比儿童多且小肠内气体较多,气体多不能视为肠梗阻的表现。主要应该观察肠道气体分布情况有无胀气的肠曲和液平,根据胀气肠曲的形态和分布情况,可以推测梗阻性疾病的性质和部位还应该重视肠道气体出现的时间,如生后24小时直肠内仍无气体,往往提示肠道梗阻性疾病腹腔内出现游离散气体,提示胃肠道穿孔,肠腔或腹腔内发现钙化影有助于胎粪性肠梗阻和胎粪性腹膜炎的诊断。

②钡餐或钡灌肠检查 可以观察食管胃和肠道的形态和功能,对消化道疾道德败坏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疑有胃肠道完全性梗阻或穿孔的新生儿禁用钡剂造影,疑有食管闭锁或食管气管瘘者可用水溶性碘剂造影,并于造影后及时将造影剂吸出。

③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对腹水的探查腹部肿物部位和性质的诊断、腹腔内游离气体的存在等,都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胆总管囊肿、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疾病的诊断方面都优于X线检查现在,肥大性幽门狭窄的超声检查已经基本取代了钡餐检查。超声检查不仅可以观察到胃肠道的某些改变而且能直接观察肝胆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等改变及其对消化道的影响对呕吐病因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④胃镜 新生儿常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临床应用较少。胃镜检查可以对粘膜充血、出血水肿、溃疡、瘢痕肿瘤和先天畸形等情况进行直接的观察,对某些食管、胃部疾病具有确诊意义。

肠梗阻应该如何预防

1.机械性肠梗阻 治疗原发病(如:小儿先天性肠狭窄、肠壁肿瘤、肠石、蛔虫团、腹外疝嵌顿等),防止病情进展,出现肠梗阻。

2.粘连性肠梗阻 多继发于腹腔手术后、腹膜炎、损伤、出血等。因此术后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很有必要。

肠梗阻的病因很多。预防方面能做到的有患蛔虫症的儿童应积极驱虫治疗,有疝者宜及时修补,腹部手术时操作轻柔,有报道术后在腹腔内放置羧甲基纤维素(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及口服维生素E可以减少肠粘连的发生。

护理:禁食水,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体位选半卧位,以减轻对膈肌的压迫。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病情加重。应警惕绞窄性肠梗阻的发生,及时手术治疗。

预防:对粘连性肠梗阻在缓解期应注意饮食,勿进食较硬的食物,饮食以稀软食为主。对蛔虫性肠梗阻缓解后应行驱虫治疗,除药物驱虫外,还可用氧气疗法驱除肠道蛔虫。饱食后勿作剧烈运动,以防止肠扭转的发生。

肠梗阻治疗

1.粘连性肠梗阻

(1)非手术疗法 对于单纯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特别是广泛粘连者,一般选用非手术治疗;对于单纯性肠梗阻可观察24~48小时,对于绞窄性肠梗阻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一般观察不宜超过4~6小时。基础疗法包括禁食及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防治感染及毒血症。还可采用中药及针刺疗法。

(2)手术疗法 粘连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病情不见好转或病情加重;或怀疑为绞窄性肠梗阻,特别是闭襻性肠梗阻;或粘连性肠梗阻反复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时,均应考虑手术治疗。

①粘连带或小片粘连行简单切断分离。

②小范围局限紧密粘连成团的肠襻无法分离,或肠管已坏死者,可行肠切除吻合术,如肠管水肿明显,一期吻合困难,或病人术中情况欠佳,可先行造瘘术。

③如病人情况极差,或术中血压难以维持,可先行肠外置术。

④肠襻紧密粘连又不能切除和分离者,可行梗阻部位远、近端肠管侧侧吻合术

广泛粘连而反复引起肠梗阻者可行肠排列术。

2.绞窄性肠梗阻

(1)绞窄性小肠梗阻,一经诊断应立即手术治疗,术中根据绞窄原因决定手术方法。

(2)如病人情况极严重,肠管已坏死,而术中血压不能维持,可行肠外置术方法,待病情好转再行二期吻合术。

新生儿肠梗阻实验室检查

1、X线检查 X线检查对肠梗阻的诊断十分重要。空肠与回肠气体充盈后,其X线的图像各有特点:空肠黏膜皱襞对系膜缘呈鱼骨状平行排列,其间隙规则犹如弹簧状;回肠黏膜皱襞消失,肠管的轮廓光滑;结肠胀气位于腹部周边,显示结肠袋形。

小肠梗阻的X线表现:梗阻以上肠管积气、积液与肠管扩张。梗阻后在肠腔内很快出现液面。梗阻时间越长,液面越多。低位梗阻液面更多。液面一般在梗阻5~6h后出现。立位检查可见到阶梯样长短不一的液平面。卧位检查时可见到胀气肠襻的分布情况,小肠居中央,结肠占据腹部外周。高位空肠梗阻时,胃内出现大量的气体和液体。低位小肠梗阻,则液平面较多。完全性梗阻时,结肠内无气体或仅有少量气体。

绞窄性肠梗阻的表现:在腹部有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影像。还可见个别膨胀固定肠襻呈"C"字形扩张或"咖啡豆征"。

麻痹性肠梗阻的表现:小肠与结肠都呈均匀的扩张,但肠管内的积气和液面较少。若系由腹膜炎引起的麻痹性肠梗阻,腹腔内有渗出性液体,肠管漂浮其中。肠管间距增宽,边缘模糊,空肠黏膜皱襞增粗。

2、B型超声检查腹内可形成软性包块,内可见肠腔声像蠕动,可见液体滞留。肠套叠可见同心圆肠腔声像,圆心强回声,纵面可见多层管壁结构。利用B型超声诊断肠梗阻待进一步研究提高。

新生儿肠道畸形的诊断及检查

新生儿肠道畸形的种类比较多,具体的部位,畸形的程度不同,那么症状也是不一样的,在新生儿肠道畸形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呕吐,吃不下东西等等。新生儿肠道畸形需要诊断及检查后才能决定要不要做手术,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好的了解这个问题。

新生儿肠道畸形,是直肠及结肠远端缺乏神经节细胞,导致该段肠管痉挛性狭窄的先天性肠道发育畸形。腹胀、便秘等低位肠梗阻征象为其临床特点。

【诊疗原则】

患儿生后2-3天无胎便或延迟排出胎便,可发生腹胀、呕吐,呈急性低位肠梗阻表现。以后反复发作便秘、腹胀,呈进行性加重。腹胀明显,可见肠型,腹部皮肤发亮,静脉怒张,肠鸣音亢进。肛门指诊直肠内括约肌痉挛,壶腹部空虚感,可激发排便反射,手指取出时,有较多大便和气体排出,大便排出后,腹胀缓解。肠梗阻程度差异很大,与病理分型密切相关,病变范围愈广,症状、体征愈重。并发小肠结肠炎时,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小肠结肠炎病死率很高。

【辅助检查】:

1.X线腹部平片以及钡剂灌肠造影,可见远端结肠及直肠近端狭窄,结肠高度扩张。远端结肠连续处呈漏斗状有明显移行段。

2.直肠痉挛段肠壁肌层活检,证实神经节细胞缺乏。

3.直肠肛门测压,测定直肠和肛管括约肌的反射性压力变化。

4.直肠黏膜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增高。

凡确诊病例,不论何种类型,任何年龄,应用灌肠等非手术疗法仅能暂时缓解症状。对于新生儿,全身情况较差或并发小肠结肠炎患儿,倾向于先行结肠造瘘术,待全身情况、肠梗阻及小肠结肠炎症状缓解后再行根治手术。对全身情况好,无手术禁忌证者,任何年龄段,包括新生儿,均应尽早施行根治术,即一期切除无神经节细胞或该细胞减少变性的肠段后,行近端结肠下降和肛管吻合术。

以上就是新生儿肠道畸形的内容,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这一症状的话,要及时带去医院检查一下,这样子大家也就可以放心了。更多的知识可以随时关注小编,小编会为大家诚心奉献的。

肠梗阻的临床如何辨别

(一)是否有肠梗阻存在

根据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和排气,以及肠鸣音变化与X线检查,肠梗阻的诊断一般不难。但在临床上仍有将内科疾病(急性胃肠炎、暴发性食物中毒、心绞痛、过敏性紫瘢等)当成机械性肠梗阻而施行手术导致病人死亡者,须加注意。

(二)是机械性梗阻还是麻痹性梗阻

前者多须手术, 后者常不必手术,故鉴别十分重要。诊断机械性肠梗阻的主要依据是,阵发性腹痛,伴有肠鸣音亢进,腹部透视见扩大的肠腔内有液平面;诊断麻痹性肠梗阻的主要依据是:持续性腹胀痛、肠鸣音消失、多有原发病因存在,X线检查见全部小肠和结肠都均匀胀气。

但要注意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机械性梗阻没有经过合理处理,梗阻上段的肠管肌肉过度扩张,终至麻痹,因而临床表现为腹痛渐渐减轻腹胀则有增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另一种是梗阻上段肠管坏死穿孔,阵发性的腹痛可能因此减轻,其形成的腹膜炎也会引起继发性的肠麻痹,掩盖了原先的机械肠梗阻。

继发于机械性肠梗阻的肠麻痹和原发的麻痹性肠梗阻的鉴别,主要靠详细询问病史,如果病人发病之初有阵发性腹绞痛,并自觉腹内有很响的肠鸣音,以后腹痛转为持续性胀痛、腹内响声随之消失,就可诊断为继发于机械性肠梗阻的肠麻痹。

(三)是单纯性梗阻还是绞窄性梗阻

两者鉴别的重要性在于,绞窄性肠梗阻预后严重,必须手术治疗,而单纯性肠梗阻则可先用非手术治疗。有下列临床表现者应怀疑为绞窄性肠梗阻:

①腹痛剧烈,发作急骤,在阵发性疼痛间歇期,仍有持续性腹痛;②病程早期即出现休克,并逐渐加重,或经抗休克治疗后,改善不显著;③腹膜刺激征明显,体温、脉搏和白细胞计数在观察下有升高趋势;④呕吐出或自肛门排出血性液体,或腹腔穿刺吸出血性液体;⑤腹胀不对称,腹部可触及压痛的肠袢。

通常根据上述特点,绞窄性肠梗阻与单纯性肠梗阻的鉴别没有多大困难,但有时也有肠绞窄而临床表现不突出,以致未能及时手术,造成肠坏死、腹膜炎者,此种情况最常见于粘连索带引起的肠壁切压坏死,以及仅有肠壁部分绞窄的Richter氏嵌顿性疝,因此单纯性肠梗阻经短时间非手术治疗,腹痛仍不减轻者,应考虑施行剖腹探查术。

(四)是小肠梗阻还是结肠梗阻

因为结肠梗阻可能为闭袢性,治疗上胃肠减压效果多不满意,需尽早手术,故鉴别甚为重要。高位小肠梗阻,呕吐出现较早而频繁,水、电解质与酸硷平衡失调严重,腹胀不明显; 低位小肠梗阻,呕吐出现晚,一次呕吐量大,常有粪臭味,腹胀明显。结肠梗阻的特点是,腹痛常不显著,腹胀较早出现并位于腹周围,呕吐发生很迟,X线检查结肠内胀气明显,且在梗阻处突然中止,钡灌肠可见梗阻部位。

(五)是部分性还是完全性肠梗阻

部分性梗阻者,病情发展较慢,有排便、排气;完全性梗阻,病情发展快而重,多无排便、排气。

(六)梗阻的原因是什么

有时难以确定,应根据年龄、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新生儿肠梗阻,多为先天性肠道畸形所致;2岁以下幼儿,肠套迭常是梗阻原因;儿童有排虫史、腹部可摸到条索状团块者,应考虑为蛔虫性肠梗阻;青年人在剧烈运动后诱发的绞窄性肠梗阻,可能是小肠扭转;老年人的单纯性梗阻,以结肠癌或粪块堵塞多见。

此外,应详细检查疝的好发部位,看有无嵌顿性疝;曾有手术、外伤或腹腔感染史者,多为粘连性肠梗阻所引起;有心脏病,应考虑肠系膜血管栓塞。

相关推荐

小儿肠梗阻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小儿肠梗阻儿童最容易患上的肠胃疾病,这种病在发病后会给患儿的肠道造成严重的伤害。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带孩子进行肠道手术,则会很容易诱发急性肠胃炎,甚至肠癌。那么小孩患了肠梗阻后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机械性肠梗阻治疗以手术为主,特别一些先天性肠道畸形,如先天肠道闭锁,必须及时手术,但有些疾病如肠套叠,绝大多数可经气灌肠得到治疗,又如粘连性肠梗阻,有相当一部分患儿经禁食,胃肠减压,中药,输液等保守治疗而缓解。 2、目前最常见的机械性肠梗阻有三种疾病,即粘连性肠梗阻,肠套叠和腹股沟斜恼嵌顿。功能性肠梗阻

小儿肠套叠怎么治疗

首先,我们的家长朋友们要知道什么小儿肠套叠。其实小儿肠套叠就指患儿的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引发的疾病。小儿肠套叠占肠梗阻发病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十五。目前医学临床上常见的急性小儿肠套叠,慢性小儿肠套叠一般为继发性的小儿肠套叠。急性小儿肠套叠婴幼儿期一种特有的疾病,以四个月到十个月左右的婴幼儿比较多见,孩子两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小儿肠套叠的发病逐年减少。目前小儿肠套叠男女发病之比为二比一或三比一。绝大数小儿肠套叠近端肠管向远端肠管内套入,逆性小儿肠套叠比较少见,不及小

肠梗阻如何救护

1、解除肠道梗阻原因,恢复肠道的通畅。 (1)颠簸疗法,适用早期肠扭转、肠粘连引起的肠梗阻。方法:术者立于病人一侧或背后,病人腹部放松下垂,术者双手合抱病人腹下,抱起病人腹部后突然放松,逐渐加重颠簸。每次连续3~5分钟,休息1~2分钟,至少进行3~4次,病人多有欣快感,随后症状减轻,有排便感。如无效尽快送医院救治。 (2)空气灌肠复位法或植物油口服对小儿肠套叠引起的肠梗阻有效。 (3) 手术治疗。尤其绞榨性肠梗阻和肠肿瘤引起的梗阻。 2、胃肠减压 减少胃肠积液,减轻腹胀,防止呕吐,同时可注入中药。 3

肠梗阻的症状什么

肠梗阻(LBO)一组需要尽早鉴别并积极干预的急症。发病原因依年龄而异,分为机械性梗阻,动力性梗阻(假性梗阻)。中老年患者主要原因包括肿瘤、炎性病变(憩室炎)、狭窄、粪便嵌顿或扭转等。新生儿则主要由于肛门发育异常或其他解剖学异常以及胎粪等引起。 结肠梗阻的临床表现与一般小肠梗阻基本相似,临床表现具有下列特点: ①所有患者都有腹痛,右半结肠梗阻多位于右上腹,左半多位于左下腹,慢性梗阻腹痛轻微,急性梗阻腹痛严重,但不如肠扭转、肠套叠那样剧烈; ②恶心、呕吐出现较晚,甚至缺如。后期呕吐物呈黄色粪样内容物,有恶

新生儿为什么哭闹不停 新生儿不同病情的哭声

1、颅内疾病:如新生儿颅内出血、脑水肿、脑膜炎时,哭声急促,调高,严重时发出声声尖叫,医学上称脑性尖叫。 2、消化道疾病:如腹泻、肠梗阻的孩子,一般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同时伴有皮肤干燥、尿量减少、面色苍白等症。 3、佝偻病和手足搐搦症:新生儿表现为夜间啼哭,俗称“夜哭郎”,伴夜惊、易出汗,抽风等症。 4、皮肤感染:若新生儿皮肤感染,表现为哭声强烈、刺耳、烦躁、触摸皮肤哭闹加重。

肠梗阻治疗

1.粘连性肠梗阻 (1)非手术疗法 对于单纯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特别广泛粘连者,一般选用非手术治疗;对于单纯性肠梗阻可观察24~48小时,对于绞窄性肠梗阻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一般观察不宜超过4~6小时。 基础疗法包括禁食及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防治感染及毒血症。还可采用中药及针刺疗法。 (2)手术疗法 粘连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病情不见好转或病情加重;或怀疑为绞窄性肠梗阻,特别闭襻性肠梗阻;或粘连性肠梗阻反复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时,均应考虑手术治疗。①粘连带或小片粘连行简

小儿肠梗阻的原因

小儿肠梗阻一般指机械性肠梗阻,需要外科治疗。机械性肠梗阻定义为由于机械性原因引起的肠腔不通。临床上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一般急性面容,发病率占小儿急腹症第三位,仅次于阑尾炎与肠套叠,但死亡率占第一位。 一般原因有以下几点: (1)肠腔内堵塞:如肠套叠、肠腔内肿瘤 (2)肠腔外因素:如肠扭转、肠外肿物压迫以及粘连性肠梗阻。 (3)肠壁因素:肠管狭窄、肠壁肿瘤。

小儿肠梗阻应该注意什么

小儿肠梗阻应该注意什么 1、机械性肠梗阻治疗以手术为主,特别一些先天性肠道畸形,如先天肠道闭锁,必须及时手术,但有些疾病如肠套叠,绝大多数可经气灌肠得到治疗,又如粘连性肠梗阻,有相当一部分患儿经禁食,胃肠减压,中药,输液等保守治疗而缓解。 2、目前最常见的机械性肠梗阻有三种疾病,即粘连性肠梗阻,肠套叠和腹股沟斜恼嵌顿。功能性肠梗阻主要针对引起肠麻痹的疾病进行治疗,例如肺炎合并肠麻痹时,主要治疗肺炎,同时采取禁食,胃肠减压,洗肠等保守疗法,减轻肠梗阻的症状,真正需要手术者很少。 3、绞窄性肠梗阻因病情重

肠炎肠道功能紊乱怎么办

(1)不排胎便或胎便排出延迟:新生儿HD24h未排出黑色胎便者占94%~98%,川中武司报道正常新生儿生后24h以内排胎便者占97.7%,过期产儿为100%,而24~48h以后排便者可能有器质性病变。由于病变肠管痉挛,胎粪无法通过狭窄区,以致大量潴留于乙状结肠形成腹胀。约有72%需经处理(塞肛、洗肠等)方能排便,经过治疗后有时患儿可以维持数天或1周排便功能,多数患儿又出现便秘。仅有少数病儿出生后胎便排出正常,1周或1个月后出现症状。 (2)腹胀:腹胀为早期症状之一,约占87%。新生儿期腹胀可突然出现,也可

肠梗阻的分类

1.按病因分类 (1)机械性肠梗阻 临床上最常见,由于肠内、肠壁和肠外各种不同机械性因素引起的肠内容通过障碍。 (2)动力性肠梗阻 由于肠壁肌肉运动功能失调所致,并无肠腔狭窄,又可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种。 前者因交感神经反射性兴奋或毒素刺激肠管而失去蠕动能力,以致肠内容物不能运行。 后者系肠管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肠壁肌肉过度收缩所致。 有时麻痹性和痉挛性可在同一患者不同肠段中并存,称为混合型动力性肠梗阻。 (3)血运性肠梗阻 由于肠系膜血管内血栓形成,血管栓塞,引起肠管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肠蠕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