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肠梗阻的分类

肠梗阻的分类

1.按病因分类

(1)机械性肠梗阻

临床上最常见,是由于肠内、肠壁和肠外各种不同机械性因素引起的肠内容通过障碍。

(2)动力性肠梗阻

是由于肠壁肌肉运动功能失调所致,并无肠腔狭窄,又可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种。

前者是因交感神经反射性兴奋或毒素刺激肠管而失去蠕动能力,以致肠内容物不能运行。

后者系肠管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肠壁肌肉过度收缩所致。

有时麻痹性和痉挛性可在同一患者不同肠段中并存,称为混合型动力性肠梗阻。

(3)血运性肠梗阻

是由于肠系膜血管内血栓形成,血管栓塞,引起肠管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肠蠕动功能丧失,使肠内容物停止运行。

2.按肠壁血循环分类

(1)单纯性肠梗阻

有肠梗阻存在而无肠管血循环障碍。

(2)绞窄性肠梗阻

有肠梗阻存在同时发生肠壁血循环障碍,甚至肠管缺血坏死。

3.按肠梗阻程度分类

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或部分性肠梗阻。

4.按梗阻部位分类

可分为高位小肠梗阻、低位小肠梗阻和结肠梗阻。

5.按发病轻重缓急分类

可分为急性肠梗阻和慢性肠梗阻。

6.闭襻型肠梗阻

是指一段肠襻两端均受压且不通畅者,此种类型的肠梗阻最容易发生肠壁坏死和穿孔。

肠梗阻的分类是从不同角度来考虑的,但并不是绝对孤立的。如肠扭转可既是机械性、完全性,也是绞窄性、闭襻性。

不同类型的肠梗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如单纯性肠梗阻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

机械性肠梗阻近端肠管扩张,最后也可发展为麻痹性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时,由于炎症、水肿或治疗不及时,也可发展成完全性肠梗阻。

产后肠梗阻如何治疗呢

1.机械性肠梗阻的治疗以手术为主,特别是一些先天性肠道畸形,如先天肠道闭锁,必须及时手术,但有些疾病如肠套叠,绝大多数可经气灌肠得到治疗,又如粘连性肠梗阻,有相当一部分患儿经禁食,胃肠减压,中药,输液等保守治疗而缓解。

2.目前最常见的机械性肠梗阻有三种疾病,即粘连性肠梗阻,肠套叠和腹股沟斜恼嵌顿。功能性肠梗阻主要针对引起肠麻痹的疾病进行治疗,例如肺炎合并肠麻痹时,主要治疗肺炎,同时采取禁食,胃肠减压,洗肠等保守疗法,减轻肠梗阻的症状,真正需要手术者很少。

3.绞窄性肠梗阻因病情重,发展快,应积极治疗,并及时手术,以防发生严重的中毒性休克和肠管过多的坏死所导致的死亡。

注意事项

1.无论何种肠梗阻,注意观察腹疼情况,呕吐及排便排气情况。如病儿腹疼剧烈或腹胀渐加重,或有烦躁,脉快等现象时,说明病情加重,应及时送医院诊疗。

2.病儿手术后回家要注意饮食,少吃或不吃生冷食物,如生白薯、花生、豆类等,防止胃肠受刺激后梗阻复发。

3.注意病儿的保暖,勿着凉感冒。

肠梗阻一般分为几种,通常肠梗阻分为3种疾病,不同的疾病可选择不同的方法,一般遇到产后肠梗阻在病情不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的方式来治疗,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是儿童还是成人患上了肠梗阻的问题,需要注意饮食保持清淡,禁忌辛辣油炸食物。

肠梗阻的主要分类包括哪些

肠梗阻的分类是希望得到患者重视的,正确把握肠梗阻的分类能够依此得出准确的认识和治疗,那么常见肠梗阻的分类包括哪几方面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把握一番,看看肠梗阻的分类包括哪些?该如何准确的治疗。

肠梗阻的分类:

(1).单纯性肠梗阻 仅有肠腔阻塞而无肠壁血供障碍,称为单纯性肠梗阻。多见于肠腔内堵塞或肠外肿块压迫所致的肠梗阻。

(2).绞窄性肠梗阻 在肠腔阻塞时,肠壁因血管被绞窄而引起缺血坏死,称为绞窄性肠梗阻。多因扭转、肠套叠、嵌顿症、肠粘连所引起者。

按梗阻发生的部位分为两类:

(1).小肠梗阻 又可分为高位小肠梗阻,主要指发生于十二指肠或空肠的梗阻,与低位小肠梗阻,主要是指远端回肠的梗阻。

(2).大肠梗阻:结肠梗阻可发生在结肠的任何部位,但以左半结肠为多。乙状结肠扭转常有便秘史或以往有多次腹痛发作,经排便、排气后症状缓解。

按梗阻的程度可分为2类

(1)完全性肠梗阻:肠内容物完全不能通过。

(2)不完全性肠梗阻:部分肠内容物仍可通过梗阻部,不完全性肠梗阻可演变为完全性肠梗阻。

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2类

(1)急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一般都是急性肠梗阻,也是完全性的。

(2)慢性肠梗阻:慢性肠梗阻一般是不完全性的,不完全性肠梗阻一般也是单纯性肠梗阻。慢性肠梗阻亦可演变为急性。

其他特殊类型的肠梗阻:

神经性肠梗阻:由于肠壁肌肉运动受抑制而失去蠕动能力,肠腔内容物不能向下运行的肠梗阻。

妊娠合并肠梗阻:由于妊娠子宫增大挤压肠袢,使无症状的肠粘连因受压或扭转而形成肠梗阻。

假性肠梗阻:本病诊断较困难,常常是在反复剖腹探查后,未发现机械性肠梗阻病因时才考虑本病。

对于上述肠梗阻的分类,大家一定要给予正确的面对和治疗,因为积极把握了肠梗阻的分类,才能够帮助患者在此基础上得出准确的认识和治疗,当然大家在把握了肠梗阻的分类之后,还一定要积极咨询相关专家的建议。

介绍肠梗阻的分类

(一)按梗阻的原因可分为三类

1、机械性肠梗阻在临床上最常见,90%以上的急性肠梗阻是由于机械因素造成肠腔狭窄或闭塞,致使肠内容物不能通过。例如肠粘连、肠管炎症或肿瘤、肠外肿块压迫、绞窄性疝、肠套叠、肠扭转、蛔虫团堵塞肠腔等均属于此类。

2、动力性肠梗阻主要由于肠壁肌肉活动紊乱,致使肠内容物不能运行,而不是肠腔内外机械性因素引起的梗阻,肠壁本身并无解剖上的病变,

动力性肠梗阻又可分为:

(1)麻痹性肠梗阻:亦称无动力性肠麻痹。因感染中毒、低血钾、脊髓炎、甲状腺功能减退、腹部手术等原因影响到肠道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或影响到肠道局部神经传导、或影响到肠道平滑肌的收缩使肠管扩张蠕动消失,不能将肠内容物推向前进而引起。

(2)痉挛性肠梗阻:比较少见,且为短暂性的,梗阻是由于肠肌痉挛性收缩以致肠腔缩小而引起,偶见于肠道炎症或神经功能紊乱。

3、缺血性肠梗阻肠管无机械性阻塞而由于血液循环障碍失去蠕动力,见于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或栓塞。

(二)按肠壁血供情况分为两类

1、单纯性肠梗阻仅有肠腔阻塞而无肠壁血供障碍,称为单纯性肠梗阻。多见于肠腔内堵塞或肠外肿块压迫所致的肠梗阻。

2、绞窄性肠梗阻在肠腔阻塞时,肠壁因血管被绞窄而引起缺血坏死,称为绞窄性肠梗阻。多因扭转、肠套叠、嵌顿症、肠粘连所引起者。

(三)按梗阻发生的部位分为两类

1、小肠梗阻又可分为高位小肠梗阻,主要指发生于十二指肠或空肠的梗阻,与低位小肠梗阻,主要是指远端回肠的梗阻。

2、结肠梗阻多发生于左侧结肠,尤以乙状结肠或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为多见。(四)按梗阻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梗阻与不完全性(或部份性)梗阻。

(五)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性肠梗阻与慢性肠梗阻。

肠梗阻症状

肠梗阻的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肠膨胀;

二、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

三、感染和毒血症;

除上述三项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之外如发生绞窄性肠梗阻往往还伴有肠壁腹腔和肠腔内的渗血绞窄的肠袢越长失血量越大亦是导致肠梗阻病人死亡的原因之一。

当肠内容物通过受阻时,则可产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排便障碍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肠壁血供障碍,继而发生肠坏死,如不积极治疗,可导致死亡。

肠梗阻病症状有哪几类

腹痛、呕吐、腹胀、便秘和停止排气是肠梗阻的典型症状,但在各类肠梗阻中轻重并不一致。

肠梗阻的典型症状主要在腹部。

1.腹部膨胀 多见于低位小肠梗阻的后期。闭袢性肠梗阻常有不对称的局部膨胀,而麻痹性肠梗阻则有明显的全腹膨胀。在腹部触诊之前,最好先作腹部听诊数分钟。

2.肠鸣音(或肠蠕动音)亢进或消失 在机械性肠梗阻的早期,当绞痛发作时,在梗阻部位经常可听到肠鸣音亢进,如一阵密集气过水声。肠腔明显扩张时,蠕动音可呈高调金属音性质。在麻痹性肠梗阻或机械性肠梗阻并发腹膜炎时,肠蠕动音极度减少或完全消失。

3.肠型和蠕动波 在慢性肠梗阻和腹壁较薄的病例,肠型和蠕动波特别明显。

4.腹部压痛 常见于机械性肠梗阻,压痛伴肌紧张和反跳痛主要见于绞窄性肠梗阻,尤其是并发腹膜炎时。

5.腹块 在成团蛔虫、胆结石、肠套叠或结肠癌所致的肠梗阻,往往可触到相应的腹块;在闭袢性肠梗阻,有时可能触到有压痛的扩张肠段。

肠梗阻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它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也可分为不完全性和完全性。它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不同类型的肠梗阻,临床表现有所区别。只有明确不同类别的临床症状,才可以有效的鉴别与诊断,才能制定治疗方案。

肠梗阻类的便秘怎么办

1 首先,你可以通过吃香蕉来改善便秘,香蕉的通便效果非常好,吃香蕉可以润滑肠胃,帮助消化,帮助排便,我一般便秘的时候,就会连着两天,每天都坚持吃一两根香蕉,便秘就解决了。

2 然后,饮食要注意,饮食要清淡一点,多吃点青菜,多吃点水果,多喝点绿豆粥,这些食物,水分充足,而且易消化,还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易于吸收营养,像那些辛辣的食物这段时间最好不要吃。

3 最后,你还可以通过吃红薯来缓解便秘,红薯是属于五谷杂粮类的,多吃对身体有好处,关键是它也能助于消化,而且可以缓解你因为便秘引起的腹胀,我经常这么做,效果不错的。

肠梗阻是怎么产生的

肠梗阻顾名思义即肠道发生梗阻,引起肠梗阻的原因主要有3个,由此将肠梗阻分为3大类。但是无论时哪一类的肠梗阻,其治疗原则都是相同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肠梗阻的原因及治疗原则。

1.机械性肠梗阻

机械性肠梗阻是由各种机械性原因导致肠内容物通过完全受阻或严重障碍。其原因包括三个方面:

(1)肠外因素

①粘连与粘连带的压迫。粘连可引起肠折叠、扭转,因而造成梗阻。先天性粘连带较多见于小儿,因腹部手术和腹腔炎症产生的粘连则多见于成人。

②嵌顿性外疝或内疝。

③肠外肿瘤或腹块的压迫。

④肠扭转。常由于粘连所致。

(2)肠管本身的原因

①先天性狭窄和闭孔畸型。

②炎症、肿瘤、吻合手术及其它因素所致的狭窄。例如炎症性肠病、肠结核、放射性损伤、肠肿瘤、肠吻合等。

③肠套叠。成人较少见,常因息肉或其它病变引起。

(3)肠腔内原因

由于成团的蛔虫、胆石、粪块和异物引起,均不常见。

2.动力性肠梗阻

动力性肠梗阻是由于神经抑制或毒素刺激导致肠壁肌肉运动紊乱,致使肠内容物不能运行。其原因有两个方面:

(1)麻痹性:腹部大手术后、腹膜炎、腹部外伤、腹膜后出血、麻醉药、肺炎、脓胸、低钾血症等全身性代谢紊乱均可引起肠麻痹。

(2)痉挛性:肠道炎症及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均可导致肠管暂时性痉挛。

3.血运性肠梗阻

血运性肠梗阻是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管血运障碍,继而发生肠麻痹使肠内容物不能运行。其原因主要是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肠梗阻如何分类

除了按照肠梗阻发生原因进行分类,还可以根据有无血运障碍分为单纯型(无血运障碍)和绞窄性肠梗阻(有血运障碍);按照梗阻部位可以分为高位小肠、低位小肠以及结肠梗阻。

不同种类的肠梗阻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比如单纯型的肠梗阻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发展成为绞窄性肠梗阻,造成严重的后果,对肠梗阻进行分类有利于对肠梗阻的治疗的选择及后果的预判。

肠梗阻的分类

对肠梗阻的分类是为了便于对病情的认识、指导治疗和对预后的估计,通常有下列几种分类方法。

1.按病因分类

(1)机械性肠梗阻 临床上最常见,是由于肠内、肠壁和肠外各种不同机械性因素引起的肠内容通过障碍。

(2)动力性肠梗阻 是由于肠壁肌肉运动功能失调所致,并无肠腔狭窄,又可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种。前者是因交感神经反射性兴奋或毒素刺激肠管而失去蠕动能力,以致肠内容物不能运行;后者系肠管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肠壁肌肉过度收缩所致。有时麻痹性和痉挛性可在同一患者不同肠段中并存,称为混合型动力性肠梗阻。

(3)血运性肠梗阻 是由于肠系膜血管内血栓形成,血管栓塞,引起肠管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肠蠕动功能丧失,使肠内容物停止运行。

2.按肠壁血循环分类

(1)单纯性肠梗阻 有肠梗阻存在而无肠管血循环障碍。

(2)绞窄性肠梗阻 有肠梗阻存在同时发生肠壁血循环障碍,甚至肠管缺血坏死。

3.按肠梗阻程度分类

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或部分性肠梗阻。

4.按梗阻部位分类

可分为高位小肠梗阻、低位小肠梗阻和结肠梗阻。

5.按发病轻重缓急分类

可分为急性肠梗阻和慢性肠梗阻。

6.闭襻型肠梗阻

是指一段肠襻两端均受压且不通畅者,此种类型的肠梗阻最容易发生肠壁坏死和穿孔。

肠梗阻的分类是从不同角度来考虑的,但并不是绝对孤立的。如肠扭转可既是机械性、完全性,也是绞窄性、闭襻性。不同类型的肠梗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如单纯性肠梗阻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近端肠管扩张,最后也可发展为麻痹性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时,由于炎症、水肿或治疗不及时,也可发展成完全性肠梗阻。

按肠梗阻的原因可分为3类

一、发病原因

1.按肠梗阻的原因可分为3类

(1)机械性肠梗阻:

常见病因有:

①肠内异物:肠石、寄生虫、大的胆石及粪块堵塞或嵌顿。

②肠道内息肉、新生物、良恶性肿瘤或淋巴瘤堵塞。

③肠套叠。

④肠先天性异常:包括先天性肠道内闭锁、肠道有先天性的纤维幕或蹼形成、梅克尔憩室狭窄等。肠先天性异常一般较少见。

⑤肠道或腹膜炎症性病变:如肠结核、克罗恩病、结核性腹膜炎、放射性肠炎及NSAIDs等药物导致的肠道炎性溃疡所致的狭窄等。

⑥肠粘连:常因腹腔或盆腔手术后,或腹腔内慢性炎症性病变(如结核性腹膜炎、克罗恩病等)所致。手术后发生肠粘连以小肠粘连者为多。

⑦疝:如腹股沟斜疝、腹内疝,包括网膜囊内疝、股疝等发生嵌顿。

⑧肠扭转:扭转多见于肠系膜肿瘤或其基底部狭窄等原因所致。

⑨肠管外肿瘤等压迫:如腹腔内、网膜、肠系膜的巨大肿瘤,腹膜后巨大肿瘤,胰腺假性囊肿等均可使肠管受压,严重者发生肠梗阻。近年来肠管外压迫所致的肠梗阻有增多的趋势。

(2)运动障碍性肠梗阻:

运动障碍性肠梗阻是因肠壁肌肉活动紊乱,导致肠内容物不能运行,而非肠腔内外有机械性因素引起肠梗阻,因此也称为假性肠梗阻。其病因有:

①手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常见于手术后。

②非手术麻痹性肠梗阻:常见于:

A.电解质紊乱(尤以血钾、钠、镁异常多见)。

B.多种全身性或腹腔内炎症,如败血症、腹腔内脓肿、重症胰腺炎及肾盂肾炎、肺炎等。

C.重金属中毒。

D.尿毒症。

F.脊髓炎。

G.甲状腺功能减退。

③由于肠平滑肌病变或肌间神经丛等病变导致肠肌肉活动障碍所致的肠梗阻。常称为慢性假性肠梗阻,多见于下列病变:

A.肠平滑肌病变:如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结缔组织病、淀粉样变性、放射性损害及线粒体肌病等。患原发性家族性内脏性肌病者也常伴有慢性假性肠梗阻。

B.肠肌间神经丛病变:可见于:a.神经源性肠发育异常、孤立性肠道发育异常伴神经纤维瘤病,或伴多发性内分泌瘤及肌强直性营养不良等;b.多种隐性及显性遗传性疾病;c.散发性内脏神经性病变(包括非炎症性变性病及变性的炎性疾病,如美洲锥虫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等);d.肠神经或神经丛发育异常,如肌间神经丛成熟障碍(常伴有中枢神经发育异常及神经元异常)、全结肠神经节细胞缺乏症等。

C.神经元性疾病:可见于帕金森病、EB病毒感染后选择性乙酰胆碱功能不全及脑干肿瘤等。

D.代谢内分泌疾病:见于黏液性水肿、嗜铬细胞瘤、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急性间歇性卟啉病等。

F.小肠憩室病:见于小肠憩室病伴类似进行性全身性肌硬化症、伴内脏神经元性疾病和神经细胞核内包涵体等。

G.药物性因素:见于应用酚噻嗪类、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可乐宁、阿片制剂、长春新碱后及麻醉剂性肠综合征(narcotic bowel syndrome)。

⑦其他:继发于硬化性肠系膜炎、脂肪泻及脂质沉着症(lipidosis)。

(3)急性缺血性肠梗阻:

系肠管的血供发生障碍所致。常可造成肠壁肌肉活动消失,如肠管血供不能恢复,则肠管极易发生坏死,尤其是经终末支供血的肠管。肠管血供发生障碍多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以及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等。

2.按肠管血供情况可分为2类

(1)单纯性肠梗阻:

仅表现肠内容物通过困难,而无肠管血液供应障碍。但单纯性肠梗阻可演变为绞窄性肠梗阻。

(2)绞窄性肠梗阻:

表现为肠内容物通过受阻,并伴有肠管血运障碍。

3.按梗阻的程度可分为2类

(1)完全性肠梗阻:

肠内容物完全不能通过。

(2)不完全性肠梗阻:

部分肠内容物仍可通过梗阻部,不完全性肠梗阻可演变为完全性肠梗阻。

4.按梗阻部位亦可分为3类

(1)高位性小肠梗阻:

一般指发生于十二指肠及空肠的梗阻。

(2)低位性小肠梗阻:

一般指发生于远端回肠的梗阻。

(3)结肠性梗阻:

一般好发于左半结肠,尤以乙状结肠或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好发。

5.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2类

(1)急性肠梗阻:

绞窄性肠梗阻一般都是急性肠梗阻,也是完全性的。

(2)慢性肠梗阻:

慢性肠梗阻一般是不完全性的,不完全性肠梗阻一般也是单纯性肠梗阻。慢性肠梗阻亦可演变为急性。

二、发病机制

从单纯性肠梗阻发展到肠壁绞窄、坏死、穿孔等,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主要可分为以下3方面:

1.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扩张与体液丢失

梗阻近端肠管中充满气体与液体,使肠管扩张。急性肠梗阻时肠壁变薄;慢性梗阻往往因为肠蠕动亢进,肠壁肌层逐渐肥厚,肠管增粗。肠管内气体来源有三:

(1)来自咽下的气体(68%):

动物实验性肠梗阻,如将食管予以阻断,则梗阻以上的肠管很少有积气。临床上借助于胃管吸引,保持胃内空虚,则肠管很少积气。

(2)来自消化过程中

食物被细菌分解所产生的气体。

(3)来自血液弥散到肠腔中的气体

特别是氮气。后两种来源占全部气体的32%。

Hibbard 1976年报道狗的试验性肠梗阻其肠腔内的气体成分。

肠腔中的气体,主要有N2、CO2、O2,均可通过黏膜渗入血液而达到平衡。N2的弥散作用甚微,故肠腔中以N2为主。甲烷(CH4)是细菌分解食物所产生。硫化氢(H2S)可以使胃肠减压的橡皮管变为黑色。有人认为H2S是肠梗阻引起中毒的物质,但Hibbard 1936年观察到将600~800ml的H2S饱和溶液注入动物的闭襻内,未出现中毒症状。

肠管中的液体一部分来自摄入的水分,但大部分是积存的消化液。正常人的消化道在24h内分泌8~10L的消化液,除100~200ml被排出人体外,大部分都回吸收到血液中,维持体液的动态平衡。肠道中消化液的电解质成分与血浆中的电解质成分相似,因此肠液的丢失就等于血浆的丢失。

低位梗阻时,呕吐较少。由于肠管扩张,肠黏膜的吸收功能减退,虽有一些电解质被吸收,但实际水与电解质的丢失仍是较明显的。高位梗阻时,由于呕吐频繁,以胃液、胆汁、胰液及空肠液为主。钠离子的丢失较氯离子为多,因此酸中毒的机会较多。另外胃液及肠液中含有两倍于血浆的钾离子,因此也常伴有钾离子的丢失。北医一院400例中,低钠者27.2%,低氯者18.5%,低钾者9.8%,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22mmol/L者占44.0%,高于29mmol/L占1.6%。

Haden与Orr于1923~1924年曾描述输入盐水似乎可以缓冲肠道吸收的毒素。现已知生理盐水能补充丢失的电解质,从而延长病人的生命。

当梗阻发展到绞窄时,可产生血液的丢失。当大部分肠管发生绞窄,开始时都不致使受累的肠段发生完全的血循环中断。小肠扭转时首先影响其静脉回流,导致肠管的充血与淤血。继之小动脉痉挛,肠蠕动增加,进一步引起小血管破裂,血液流注黏膜下层及肌层,从而造成出血性梗死。此时血液渗入肠腔及腹膜腔内,故可产生血性腹水。直至绞窄的肠压与动脉压相等时,血液循环完全中断,造成小血管内凝血。失血量多少,与绞窄的肠管长短成正比。

2.细菌的繁殖及毒素的吸收

梗阻时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在梗阻以上的肠管里细菌过度繁殖,主要有大肠埃希杆菌及厌氧菌。细菌的繁殖可以增加手术的感染机会,尤以大肠梗阻为甚。此外,细菌所产生的毒素经血液循环与淋巴液吸收进入体内,也可经肠壁渗透到腹腔中被腹膜吸收,腹腔毒素的吸收发生在肠梗阻晚期。正常人的肠道中有大量的需氧菌及厌氧菌,肠梗阻后厌氧菌的繁殖加快,肠道中细菌的数量与分布同时发生改变,例如正常动物肠管中的类杆菌(bacteroides)通常位于大肠中,一旦梗阻发生。大量的类杆菌亦可出现于小肠。绞窄性肠梗阻时,由于肠管的出血有利于细菌的繁殖,使绞窄的肠管中有大量的细菌并产生大量的毒素,往往是造成死亡的原因。Barnett在动物实验中,把绞窄性肠梗阻的腹腔渗液,注射到其他动物腹腔内,可使动物死亡。若把绞窄的肠襻置于不能渗透的塑料袋中,可使动物的病死率降低。Yull 1962年发现人的绞窄性肠梗阻的腹腔积液中也有同样的毒性物质。在绞窄刚开始,肠壁通过性尚无改变,细菌尚未渗透到腹腔时,病人的中毒症状并不明显。当绞窄肠段发生坏死,尤其是绞窄的肠段较长时,肠腔内的大肠埃希杆菌、链球菌等繁殖达到高峰,则其中毒症状表现严重。一旦肠管破裂,则感染与休克更为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

3.肠管内压的增高对肠管的影响

肠管内压力增高,压力作用于肠壁,除使肠管膨胀外还影响肠黏膜的吸收作用,也使肠壁的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引起肠壁坏死。正常小肠压力是0.267~0.533kPa(2~4mmHg),梗阻以上的肠内压可以升高到1.33kPa(10mmHg)以上。

单纯低位小肠梗阻,由于梗阻以上的肠管较长,肠管内压力则较低,小肠梗阻持续48~96h时,肠内压一般在0.53~1.87kPa(4~14mmHg)。在肠蠕动高潮时,压力可达2.67~4kPa(20~30mmHg)。当结肠远端梗阻时,结肠内压较高。因为60%的病人,其回盲瓣功能良好,使结肠成为一个闭襻,因而其内压可高达2.45kPa(25cmH2O)。又因为盲肠肠壁较薄,而且又是压力反作用的集中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盲肠很可能发生穿孔。

肠内压的增加,引起肠管膨胀,同时也增加肠蠕动,发生肠绞痛。持久的肠内压增高可造成肠肌肉的麻痹,肠蠕动减弱,肠鸣音减弱。

肠内压的增高,将引起静脉回流的减慢。肠梗阻48~96h以后,可以观察到正常时可以通透的水、葡萄糖、士的宁(番木鳖碱,strychnine)有明显吸收减退现象。相反,淋巴吸收有增强现象。实验证明,甲紫注入梗阻的肠管中,可以看到肠系膜的淋巴结中有染料出现;注射到非梗阻的肠管中,相同时间内并无染料出现。这可能因为肠内容物的停滞,使静脉压升高,淋巴循环加速,促进了对此种染料的吸收。

此外,梗阻以上部位,肠壁静脉回流受阻,肠管水肿,分泌水、钠、钾增多。15cm一段小肠,可以分泌500ml液体。

肠内压升高时间过久,则产生肠壁通透性改变。1935年Sperling和Wangensten用狗进行回肠闭襻肠梗阻实验。发现肠内压达到肠壁毛细血管内压时,持续10h(压力为2.0kPa,或15mmHg),肠壁的活力与通透性均无明显改变,28h后则活力丧失,通透性增强。近来Deitch实验发现,单纯性肠梗阻6h,细菌可以达到肠系膜淋巴结,24h可达肝、脾及血流中。作者认为是由于细菌繁殖和肠黏膜屏障发生障碍所致。当肠管内压再继续升高,对肠侧壁压力等于或大于肠壁内动脉灌注压时,肠壁便产生缺血。若此时梗阻不能得到缓解。便可产生肠壁的坏死和穿孔。肠腔内细菌毒素进入腹腔,产生如前所述的严重的感染中毒,进入肠梗阻病理的最危险状态,常夺去病人的生命。

肠梗阻的原因 血运性肠梗阻

血运性肠梗阻是因肠系膜血管有血栓形成或者发生栓塞,导致肠管的血运发生障碍,因而失去蠕动能力,继发肠麻痹,导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通过。而肠腔本身并没有狭窄或者阻塞,此种肠梗阻一般较为少见。

肠梗阻是怎么得的 神经性肠梗阻

肠管本身并没有器质性狭小,是肠壁肌肉植物神经的功能性失调,失去正常的蠕动能力,导致肠内容物不能运行而形成梗阻。神经性肠梗阻有两种类型:

多见于腹部手术后或者某些内脏受到炎症刺激,导致神经、体液代谢紊乱,交感神经兴奋而肠壁肌肉瘫痪,致使肠管失去蠕动能力,无力使肠内容物向下运行。如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等。

痉挛性肠梗阻是由于交感神经麻痹或者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肠管肌肉强烈痉挛收缩而肠腔变得很细小,肠内容物也不能向下运行所致。如慢性铅中毒引起的肠痉挛等。

肠梗阻治疗

1.粘连性肠梗阻

(1)非手术疗法 对于单纯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特别是广泛粘连者,一般选用非手术治疗;对于单纯性肠梗阻可观察24~48小时,对于绞窄性肠梗阻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一般观察不宜超过4~6小时。基础疗法包括禁食及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防治感染及毒血症。还可采用中药及针刺疗法。

(2)手术疗法 粘连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病情不见好转或病情加重;或怀疑为绞窄性肠梗阻,特别是闭襻性肠梗阻;或粘连性肠梗阻反复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时,均应考虑手术治疗。

①粘连带或小片粘连行简单切断分离。

②小范围局限紧密粘连成团的肠襻无法分离,或肠管已坏死者,可行肠切除吻合术,如肠管水肿明显,一期吻合困难,或病人术中情况欠佳,可先行造瘘术。

③如病人情况极差,或术中血压难以维持,可先行肠外置术。

④肠襻紧密粘连又不能切除和分离者,可行梗阻部位远、近端肠管侧侧吻合术

广泛粘连而反复引起肠梗阻者可行肠排列术。

2.绞窄性肠梗阻

(1)绞窄性小肠梗阻,一经诊断应立即手术治疗,术中根据绞窄原因决定手术方法。

(2)如病人情况极严重,肠管已坏死,而术中血压不能维持,可行肠外置术方法,待病情好转再行二期吻合术。

3类肠梗阻的形成原因分别是什么

1.机械性肠梗阻

机械性肠梗阻是由各种机械性原因导致肠内容物通过完全受阻或严重障碍。其原因包括三个方面:

(1)肠外因素

①粘连与粘连带的压迫。粘连可引起肠折叠、扭转,因而造成梗阻。先天性粘连带较多见于小儿,因腹部手术和腹腔炎症产生的粘连则多见于成人。

②嵌顿性外疝或内疝。

③肠外肿瘤或腹块的压迫。

④肠扭转。常由于粘连所致。

(2)肠管本身的原因

①先天性狭窄和闭孔畸型。

②炎症、肿瘤、吻合手术及其它因素所致的狭窄。例如炎症性肠病、肠结核、放射性损伤、肠肿瘤、肠吻合等。

③肠套叠。成人较少见,常因息肉或其它病变引起。

(3)肠腔内原因

由于成团的蛔虫、胆石、粪块和异物引起,均不常见。

2.动力性肠梗阻

动力性肠梗阻是由于神经抑制或毒素刺激导致肠壁肌肉运动紊乱,致使肠内容物不能运行。其原因有两个方面:

(1)麻痹性:腹部大手术后、腹膜炎、腹部外伤、腹膜后出血、麻醉药、肺炎、脓胸、低钾血症等全身性代谢紊乱均可引起肠麻痹。

(2)痉挛性:肠道炎症及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均可导致肠管暂时性痉挛。

3.血运性肠梗阻

血运性肠梗阻是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管血运障碍,继而发生肠麻痹使肠内容物不能运行。其原因主要是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相关推荐

肠梗阻的护理

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护理:禁食水,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体位选半卧位,以减轻对膈肌的压迫。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病情加重。应警惕绞窄性肠梗阻的发生,及时手术治疗。 依据肠梗阻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采取某些预防措施,可有效地防止、减少肠梗阻的发生。 1.对患有腹壁疝的病人,应予以及时治疗,避免因嵌顿、绞窄造成肠梗阻。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和治疗肠蛔虫病。 3.腹部大手术后及腹膜炎病员应很好地胃肠减压,手术操作要以柔,尽力减轻或避免腹腔感染。

肠梗阻的饮食

1、宜吃的食物: (1)宜吃清淡有营养,流质的食物,如米汤,菜汤,藕粉,蛋花汤,面片等 (2)容易消化促进排便的食物。如蔬菜:海带、猪血、胡萝卜等水果:山楂、菠萝、木瓜等;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各种蔬菜、水果、糙米、全谷类及豆类,可帮助排便、预防便秘、稳定血糖及降低血胆固醇。 (3)宜吃富含蛋白质及铁质的食品,如瘦肉、鱼虾、动物血、动物肝肾、蛋黄、豆制品以及大枣、绿叶菜、芝麻酱等。 (4)宜吃加工或烹饪精细的食物,以利咀嚼及消化。全蛋每周可吃1—2个。奶类及其制品、五谷根茎类、肉鱼豆蛋类、蔬菜类、水果类及

肠梗阻的原因

1.肠外原因 (1)主要是因为粘连与粘连带压迫,粘连可引起肠折叠、扭转,而造成梗阻。先天性粘连带较多见于小儿,腹部手术或腹内炎症产生的粘连是成人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但少数病例可无腹部手术及炎症史。腹部手术或腹内炎症产生的粘连是成人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 (2)嵌顿性外疝或内疝,。 (3)肠扭转,常由于粘连所致。 (4)肠外肿瘤或腹块的压迫。 2.肠管本身的原因 (1)先天性狭窄和闭孔畸形。 (2)炎症、肿瘤、吻合手术及其他因素所致的狭窄,例如炎症性肠病、肠结核、放射性损伤、肠肿瘤、肠吻合等。 (3)肠套叠,在

肠梗阻手术

专家指出,肠梗阻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需立即手术治疗:(1)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休克而抗休克治疗后改善不显著者。(2)有明确腹膜炎体征,体温、脉搏、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核细胞百分比逐渐上升。(3)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出物为血性,或腹腔穿刺为血性者。(4)经胃肠成压后臆胀减轻,但摄痛无明显减轻,经补液后脱水和血液浓缩改善不明显者。(5)腹胀不对称,腹部触及有压痛的肿块。(6)腹部x线摄片示孤立突出胀大的肠摔,不因时间而改变位囊者。(7)腹痛发作急骤,持续性剧痛或阵发性加重之间仍有持续性疼浦;呕吐出现早

肠梗阻咋办呢

因为腹腔内发生感染后炎性渗出,纤维素沉着于腹腔、网膜或肠壁,形成结缔组织机化而造成粘连。比如盆腔炎、附件炎、各种腹部手术后等疾病,常可出现粘连,以肠粘连为最常见。 病人常感觉到腹胀、腹痛、恶心、食欲不振、便秘,甚至可能出现机械性肠梗阻。一旦发生肠粘连病人非常痛苦,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因此在感染治愈后尽早开始康复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具体方法如下: 1、 蜡疗或白炽灯、红外线等可以改善腹部血液循环,缓解腹胀、腹痛等症状。 2、 音频电疗具有消散粘连、缓解疼痛的作用。 3、 干扰电疗和调制中频

肠梗阻的护理

护理:禁食水,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体位选半卧位,以减轻对膈肌的压迫。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病情加重。应警惕绞窄性肠梗阻的发生,及时手术治疗。 依据肠梗阻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采取某些预防措施,可有效地防止、减少肠梗阻的发生。 1.对患有腹壁疝的病人,应予以及时治疗,避免因嵌顿、绞窄造成肠梗阻。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和治疗肠蛔虫病。 3.腹部大手术后及腹膜炎病员应很好地胃肠减压,手术操作要以柔,尽力减轻或避免腹腔感染。 4.早期发现和治疗肠道肿瘤。 5.腹部手术后早期活动。

肠梗阻的病因

(1)机械性肠梗阻:为最常见的类型,是各种机械性原因导致的肠腔缩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主要原因包括:肠腔堵塞,如结石、粪块、寄生虫、异物等;肠管受压,如肠扭转、腹腔肿瘤压迫、腹外疝、腹内疝等;肠壁病变,如肠肿瘤、肠套叠、先天性肠道闭锁等。 (2)动力性肠梗阻:较前类少见。肠壁本身无器质性病变,是神经反射或腹腔内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肉功能紊乱,使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行。可分为麻痹性肠梗阻及痉挛性肠梗阻两类。前者常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低钾血症及某些腹部手术后等;后者较少见,可继发于尿毒症、重金属中毒和肠功能紊乱

肠梗阻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①腹痛:机械性肠梗阻为阵发性绞痛;绞窄性肠梗阻为剧烈的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重;麻痹性肠梗阻为全腹胀痛。 ②呕吐:高位肠梗阻呕吐早而频繁,主要为胃内容物;低位肠梗阻呕吐出现较晚,呕吐物呈粪样,若吐出蛔虫,多为蛔虫团引起的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呕吐呈溢出性;绞窄性肠梗阻呕吐物为血性或棕褐色液体。 ③腹胀:高位肠梗阻腹胀轻;低位肠梗阻腹胀明显;闭袢性肠梗阻腹胀多不对称;麻痹性肠梗阻表现为均匀性全腹胀。 ④停止排便排气:完全性肠梗阻,多不再排气、排便,但高位肠梗阻早期例外;不完性肠梗阻可有多次少量排气、排便;绞窄性

肠梗阻的预防

1、及时治疗腹壁疝,避免因嵌顿、绞窄引起肠梗阻。 2、预防和治疗肠蛔虫病,避免因蛔虫团堵塞肠腔引起肠梗阻。 3、保持饮食卫生,不干净的食物可能会引起肠梗阻。饱食后不要让宝宝剧烈活动,避免发生肠扭转。 4、给宝宝选择易消化的食物,不要过量吃肉,少吃辛辣食物。一些不容易嚼烂、容易形成团块的食物,比如糯米、动物筋膜、肌腱等,尽量少给宝宝吃。 5、防治便秘,平时宝宝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促进肠蠕动,帮助粪便软化,预防肠梗阻。 6、家长不要给宝宝吃过多的花生、瓜子。另外,空腹不要吃大量的柿子、杨梅、山楂,因为可能

肠梗阻的症状

(1)腹痛:为阵发性绞痛。空肠或上段回肠梗阻,每3~5 分钟发作1次,回肠末端或大肠梗阻,每6~9分钟发作1次,发作间歇期疼痛缓解,绞痛期间伴有肠鸣音亢进。肠鸣音呈高调。有时可闻气过水声。麻痹性肠梗阻可以无腹痛,高位小肠梗阻绞痛可以不严重,中段或低位肠梗阻则呈典型剧烈的绞痛,位于脐周或定位不确切。每次绞痛可持续数秒到数分钟。如果阵发性绞痛转为持续性腹痛,则应考虑已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了。 (2)呕吐:梗阻以后,肠管的逆蠕动使病人发生呕吐。呕吐物开始为胃内容物,以后为肠内容物。高位小肠梗阻绞痛不重,但呕吐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