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有哪些危害
房颤有哪些危害
一.生活质量的下降。
心房颤动时心律不齐,心室率过快易于造成心悸、乏力等症状或诱发加重心绞痛,使病人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下降。
二.影响血流。
心房颤动可使心排血量下降25-30%,易于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如果是一个二尖瓣狭窄的病人发生了快速心房颤动,可能引起肺水肿。心房颤动长期存在,心室率未能得到控制还会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三.并发血栓栓塞。
血栓栓塞是心房颤动最严重,危害最大的并发症,心房颤动病人的中风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5.6倍。心房颤动成为影响脑卒中发病率的惟一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见房颤是许多患者尤其是75岁以上老年人中风的致病根源。
房颤发生的原因
1. 房颤的急性原因
房颤与某些急性、暂时性原因有关,包括饮酒、外科手术、电击、心肌炎、肺栓塞、其它肺脏病以及甲状腺机能亢进,治疗基础疾病可以消除房颤。房颤是心肌梗塞和心胸外科手术后较常见的早期并发症。
2. 不伴有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房颤
年轻患者中,大约30%~45%的阵发性房颤和20%~25%的持续性房颤属于孤立性房颤。
3. 伴有相关心血管病的房颤
与房颤有关的心血管病包括瓣膜性心脏病(大多为二尖瓣性)、冠心病(cad)以及高血压,尤其是存在左室肥厚(lvh)时。
4. 神经性房颤
自主神经系统通过提高迷走神经或交感神经张力可以触发易感病人发生房颤。许多患者房颤发作都是出现在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张力增强的时候。coumel (77)描述了一组病人,并将其分为迷走型房颤和交感型房颤。纯粹迷走型房颤或交感型房颤患者比较少见,但是如果患者有某型房颤发作史以及相关特征性症状之一,那么临床医师选用相应药物才能更有效地防止反复发作。
房颤病人要小心脑中风
临床上,脑中风是房颤最大的危害之一。房颤发生时,心房有序的电活动丧失,心房有效收缩功能也消失了。这时,心房内的血流呈涡流,当房颤持续超过48小时,心房内就可能会产生血栓。当所产生的血栓脱落后,会随着动脉血流流动,停在哪里,就可能会造成相应部位血管的堵塞,如脑栓塞、下肢动脉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等。在这些栓塞事件中,最常见的是脑栓塞,即脑卒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
脑卒中是房颤最大的危害之一,非瓣膜病性房颤病人脑卒中发生率是正常人的5.6倍,瓣膜病房颤脑卒中发生率是正常人的17.6倍;而且房颤引起的脑卒中后果更为严重,致残率达25%左右,死亡率可达25%。
房颤常常表现为心悸、眩晕、胸部不适、气短等症状,其发生率很高。发生房颤后应及时就医,以免引发各种严重并发症。
如何预防房颤
房颤病人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包括:戒烟,限制饮酒,限制或不用咖啡因,一些病人可能需要避免含有咖啡因的物质诸如茶、咖啡、可乐以及一些非处方用药。谨慎应用某些治疗咳嗽或者感冒药物,其中可能含有刺激物,这些物质可能促进不规则心律。
心房颤动 分类
房颤分类的定义没有统一,按持续时间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通常认为阵发性房颤指能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持续性房颤指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永久性房颤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4小时内复发者。
按有无基础心脏疾病分为病理性房颤(房颤同时伴有其他基础心脏疾病)和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基础心脏疾病)。特发性房颤往往发生在年龄较轻者,多数小于50岁,特发性房颤有时也称孤立性房颤。
房颤的危害有哪些
房颤的危害有哪些?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即心房不协调的乱颤。房颤的危害不能忽视,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许多心脏病都可以引起房颤,比如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以及心衰等,房颤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慌、头晕、气短等。
房颤的危害表现在房颤患者的心脏内容易形成血栓,而房颤又容易使血栓脱落,脱落的血栓随血管运行到脑部,容易引起脑梗塞。所以,房颤患者患脑梗塞大约是心律正常人的4~7倍。可见,房颤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
房颤的危害还表现在长期心房颤动会导致心房缺少有效的收缩,而代之无效的不协调收缩,心跳极不规则,心室充盈不完全,心排血量显著减少,这些无效收缩不仅不能将血液排出到动脉里去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反而要消耗心肌的能量,因此时间长了,容易引起心力衰竭。
房颤还能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房颤是脑卒中最危险的独立危险因素,20%的中风事件与房颤有关。35%的房颤患者在一生中会发生一次或一次以上的血栓栓塞事件。房颤使动脉系统血栓栓塞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5倍。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从小于1%到大于12%不等,取决于患者是否有临床或超声心动学检查发现的危险因素 ,平均在4.5%左右。
由以上的介绍可见,房颤的危害不能低估,因此一旦发现身体有什么不适,应及时去医院做检查,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发生。
冬天易房颤心慌气短最要警惕
房颤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我国房颤患者数量非常多,60岁以上是高发人群。房颤有随年龄增长患病率明显增高的趋势。针对冬天一些人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疲劳、眩晕的现象,专家提醒说,这样的症状如果频繁出现,就要警惕房颤。
正常人的心跳在每分钟60次至100次,激动或紧张时心跳可能在每分钟140次左右。房颤时心房各部分呈现一种快速而紊乱的颤动,心房每分钟“颤动”350次至600次,从而丧失了有效的收缩。“如果病情延误太久,最终可能诱发心衰、肺水肿、心绞痛、休克、猝死等重症疾病。”专家说,心慌、气短、胸闷等症状往往是房颤患者最先发现的异常情况,体力明显下降、轻微活动就气喘。随着病情的发展,房颤逐渐频繁发作,持续时间也会越来越长。
据介绍,房颤治疗目前主要有传统的药物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以及属于微创介入技术的导管消融术等方式。导管消融术适用于绝大多数患者,不需要开刀、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一般12小时左右即可下地活动。导管消融术对医生的经验和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建议患者去三甲医院和专科医院规范治疗。
冬季可以通过添加衣服、加强保暖以及限制酒精性饮料的摄入,降低高危人群发生房颤的危险。房颤患者要戒烟,限制饮酒,避
房颤有哪些表现
阵发性房颤的症状表现:是突然之间就发作的,患者会觉得自己气短、忧心忡忡的。得了冠心病的老年人,一旦房颤发作的话,心室率跳动是非常快的,还会使病人产生晕倒的现象,更有甚者还会出现心力衰竭和休克。每次疾病发作所需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短的只需要数秒钟,发作频率比较高,长的会连续几天到几个星期,所以,病人需要长期忍受疾病所带来的折磨。
不过,不是全部的病人都会出现显著的症状表现的,有的病人表现不显著或者是没有一点感觉。要是病人没有其他的心血管疾病,同时,房颤发作的时候心跳正常,他们基本上是不会出现房颤的一些症状表现的,或者是在做身体检查的时候,无意中被发现的。要是因为房颤导致病人心跳太快的话,还会产生心慌、胸口发闷、惊慌失措等情况,要是还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话,还户籍导致病情恶化。像这种人群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多关心自身的身体状况,以免出现意外。
房颤最好被识别的当属没有规律的脉搏了,症状表现可能有:胸口疼痛、头脑发晕、晕倒。也有部分病人本身一点症状都没有,一般情况下,都是在中风以后被医生检查出患有房颤疾病的。心慌、胸口发闷是病人最先能够察觉到的异样,他们的体力也会大不如前,稍微活动就会气喘吁吁,给正常生活造成诸多困扰。
房颤的症状表现会因为病人能够感觉到的症状表现的敏感性和耐受性而受到影响,有的病人刚刚出现房颤的时候,会有显著的症状表现。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病人就会适应了,症状也会有所缓解或者是消失。
持续性房颤的症状表示:房颤病人会觉得气短,特别是运动过后心室率就会显著升高。而且,持续性房颤病人更容易被心力衰竭疾病所纠缠。发生房颤的时候,由于心房没有什么收缩力,血流动力学也发生了变化,容易产生附壁血栓,从而出现体、肺循环栓塞等一些症状表现,其中,脑栓塞以及肢体动脉栓塞比较常见。
哪些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需要进行抗凝治疗
抗凝的主要目的是为预防血栓形成,防止血栓栓塞。对于持续或永久性房颤、有栓塞病史或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左心房血栓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如无明确禁忌症,均应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心慌气短 房颤的警报
房颤危害不仅在心脏
一般人正常情况下的心跳为每分钟60到100次左右,当感到激动或紧张时,心跳一般会有所加快,达到每分钟160次左右。但房颤发生时,心房快速颤动并传到心室,患者会明显感到心脏不规整的“怦怦”跳动。此时,心房每分钟“颤动”的频率会达到350到600次,心房内各部分肌纤维极不协调地乱颤,从而丧失有效的收缩。
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流行病,心房颤动的危害不仅在于心脏,更在于会大大增加血栓和中风的危险。房颤发作时,心房不能有效地泵出血液,血液滞留心房内,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就会增高。如果血栓离开心脏进入血液循环,就会阻塞动脉,导致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中断。一旦血栓流入脑动脉就会导致脑中风。由房颤所引发的脑梗塞后果更为严重,致残率和致死率很高。
高血压老人尤需警惕
我国目前有着一支庞大的“房颤大军”,房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明显升高,我国60岁以下人口中房颤的发病率约为1%,60岁以上人口的发病率为3%到4%,80岁以上人口的发病率为9%。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房颤人数还在不断增长。
房颤会给人带来哪些危险
说到引发房颤的原因,最为有可能的莫过于日常酗酒、长期精神紧张、代谢紊乱以及严重感染等因素造成,大家对此要注意。
如果你总是感觉心脏跳动紊乱或是心跳加快,并且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到疲劳,经常头晕眼花、胸部不适或是气短,这时候不可大意,应去医院做相关检查,确保不是房颤在作祟,如果确诊为房颤,就应当进行针对性治疗,因为房颤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房颤诊断不是很困难,在房颤发作时,可根据心电图来判断,一般发作时间短或是频繁,都可通过动态心电图来检查确诊。上海远大心胸医院专家提醒患者,虽然生活中很多房颤患者并没有什么太明显的症状表现,最多只是伴有轻微的不适,但是房颤还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房颤的发生可导致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危险。血栓形成与栓塞,是房颤最严重的危害。这是因为房颤时由于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形成血栓,如果血栓脱落的情况下,可随着血液流至全身各处,从而导致脑栓塞、肢体动脉栓塞等。
房颤患者常常存在错误认识
(1)房颤没有任何症状不需要治疗。这部分患者由于错误认识往往忽视治疗,但无症状房颤同样会导致总死亡率增加、心脏逐渐扩大和心力衰竭及脑血栓发生率增加。房颤的危害及治疗的必要性不取决于患者症状的轻重,房颤患者无论有无症状均应到系统检查评估房颤的危险性接受及时治疗。
(2)房颤发作不频繁目前不急于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发作次数会逐年增多,发作时间会延长,无自愈倾向,阵发性房颤早期未出现心房结构改变时射频消融手术效果最理想,因此认为房颤患者应该早期接受治疗。
(3)房颤即使药物治疗仍然反复发作而丧失信心。长期以来药物一直是房颤治疗主要方法,即便坚持每日服药,多数患者房颤也会复发。目前随着三维导航系统的不断完善,射频消融技术的快速进步,房颤的治愈率大幅度提高,复发率正日渐减少。阵发性房颤的成功率高,复发率低;慢性房颤目前的成功率虽然较低,复发率偏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复发率逐渐降低。
(4)房颤等同于冠心病。有时房颤可以与冠心病合并存在,多数患者的房颤和冠心病并无必然联系,冠脉造影等一系列检查排除了冠心病的患者,房颤有时很严重;但是不要因为两者症状相似,简单地认为房颤就是冠心病,应该在全面系统心脏检查后有的放矢,接受正规的房颤治疗。
房颤的十种原因
房颤是心脏病的一种,它还具有全身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生房颤的老年人较多,诱发房颤的原因很多,小编为您介绍十种常见原因。
房颤既可以是心脏疾病,又可以是全身疾病的临床表现。引起房颤的病因很多,主要为心脏本身的疾患。老年人可由于隐匿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房间隔缺损所致。
房颤不论性别、年龄、有无器质性疾病均可发生。但老年人居多,房颤既可以是心脏疾病,又可以是全身疾病的临床表现。引起房颤的病因很多,主要为心脏本身的疾患。发达国家以冠心病、心肌疾病为主,发展中国家则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为最多,老年人可由于隐匿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房间隔缺损所致。少数房颤找不到明确病因,被称为孤立性房颤或特发性房颤。
1.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仍是房颤的最常见原因,尤其多见于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其中,二尖瓣狭窄患者当中,心房纤颤为41%,主动脉瓣病变发生房颤的机会较小。患者发生房颤的平均年龄大约为37 岁,以女性居多。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发生房颤的机理与左房扩大、心房压力升高及心房肌病变有关。心房扩大、压力升高及心房肌纤维化病变导致心房肌各部分的不应期很不均匀,从而诱发房颤的发生。
2.冠心病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增加,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冠心病已成为房颤的首要原因,老年人所占比例较高。但房颤并不是冠心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在冠状动脉造影中显示有明显冠状动脉狭窄者中,发生房颤者占0.6%~0.8%,急性心肌梗死者,房颤的发生率占10%~15%。
3.心肌病 各种类型的心肌病均可以发生房颤,发生率在10%~50%之间,成人多见,儿童也可发生。以原发性充血性心肌病为主,约占20%。
4.高血压性心脏病 高血压在房颤原因中的比率为9.3%~22.6%。房颤的发生与高血压病所致肥厚心肌的心电生理异常、肥厚心肌缺血及肥厚心肌纤维化有关。由于心肌肥厚及纤维化、心室顺应性减退、心房压升高及左房增大,加上心肌缺血,从而诱发房性电生理紊乱,而导致房颤。
5.缩窄性心包炎 一般病人的发病率为22%~36%,高龄患者房颤发生率可达70%,心包积液也可伴发房颤。
6.肺心病 肺心病发生房颤有报道为4%~5%。常呈阵发性,其原因与肺内反复感染、长期缺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有关。
7.先天性心脏病 在先天性心脏病中,房颤主要见于房间隔缺损。
8.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967 年Lown 提出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概念,其中包括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和窦房阻滞及心动过缓-心动过速,这里的心动过速包括房颤。当窦性心动过缓时,心房的异位兴奋性便增强,而易于发生房颤。
9.预激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的主要并发症是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其次为房颤。房颤的发生率约占12%~18%。一般认为心室预激的房颤发生率与年龄有关,儿童患者很少发生,而高龄患者则房颤发生率较高。心室预激发生房颤的机制目前不甚明了,可能与预激引起的室上速发作,导致心房肌电生理不稳定,或室性期前收缩,经房室旁路逆传心房,恰遇心房易损期而导致的房颤有关。另外,旁路前传不应期短也易诱发房颤。
10.甲状腺功能亢进 房颤是甲亢的主要症状之一,甲亢患者中房颤的发生率在15%~20%。老年人甲亢者可能存在心肌的器质性损害,易发生慢性房颤。
以上介绍专业性较强,患者有不明白的要及时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