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血清铁偏低怎么办

血清铁偏低怎么办

血清铁偏低不一定表现出临床症状,因为机体有一个代偿机制,有一定量的铁储备,但当超出低偿机制时,会表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既缺铁贫,可表现为:一般状况:皮肤苍白,匙状甲;神经系统:无力,倦怠,嗜睡;呼吸系统:急促; 消化系统:消化不良;异嗜症:有好吃金属、泥土倾向。

鸡血、鸭血、猪血、羊血、鸡肝、鸭肝、猪肝、牛肝、羊肾、牛肾等是铁的最好来源,每100克鸡血中就含25毫克的铁。它们不仅含铁高,而且吸收率达20%以上。豆类及其制品,如扁豆、豌豆、黄豆、豆腐干、豆腐皮、黄豆粉等,蛋黄,瘦肉,禽肉,海产品,干果类(如桂圆、葡萄干、芝麻等)也是铁的良好来源。

乳制品是贫铁的食品,每100克仅含0.1-0.2毫克铁。因此,不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的小宝宝,都应及时地添加各种辅食,如蛋黄、鱼泥等,以补充营养的不足,为断乳做准备。孕妇和乳母应适当地补充铁制剂。影响铁吸收的因素很多,食物中的有机酸、蛋白质、维生素C、果糖等能促进铁吸收,因此新鲜的水果、果汁和动物性食物有利于铁的吸收。

补铁并不困难,但缺铁却会引起许多麻烦。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就应立即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如果真的缺铁,一定要及时地进行补充。可以服用一些补铁的药,也可以多吃铁含量高的食品,绝对不能不管不理,否则可能对身体造成很大伤害。

血清铁蛋白偏低怎么办

血清铁蛋白偏低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症状,那么血清铁蛋白偏低怎么办呢?血清铁蛋白偏低一般容易出现贫血的症状,严重的话是会引起大家的急慢性肝炎等疾病的,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避免出现血清铁蛋白偏低的症状,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吧。

血清转铁蛋白减低见于:1.铁幼粒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2.营养不良、重度烧伤、肾功能衰竭。3.遗传性转铁蛋白缺乏症。4.急性肝炎、慢性肝损伤等。

铁蛋白低提示体内贮存铁减少,不过多吃点含铁多大食品即可。

铁蛋白降低说明体内缺铁或造血功能增强.只要补充最够的铁使缺铁性贫血得到改善铁蛋白就会正常.改善和预防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吃含铁量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木耳,西红柿,动物肝脏,瘦猪肉,鱼,虾,蛋黄,豆类和大米等,常吃水果,均有食疗作用.提倡用铁锅炒菜.

上述关于血清铁蛋白偏低的症状的分析,希望帮到大家,贫血、营养不良虽然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但是如果不及时的治疗的话,久而久之会造成患者身体的体质下降,所以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

几种比较常见的贫血的检查方法

(1)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测定:FEP增高表示血红素合成有障碍,用它反映缺铁的存在,是较为敏感的方法,但在非缺铁的情况如铅中毒及铁粒幼细胞贫血时,FEP亦会增高,应结合临床及其他生化检查考虑。这是常见的贫血的检查方法。

(2)血清铁蛋白测定:也是常见的贫血的检查方法。血清铁蛋白低于14μg/L,但在伴有炎症,肿瘤及感染时可以增高,应结合临床或骨髓铁染色加以判断,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红系细胞内及细胞外铁染色均减少或缺如。

(3)血清铁测定:血清铁降低<8.95μmol/L(50μg/dl),总铁结合力增高>64.44μmol/L(360μg/dl),故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由于血清铁的测定波动大,影响因素较多,在判断结果时,应结合临床考虑,在妇女月经前2~3天,妊娠的后3个月,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均会降低,但不一定表示缺铁。这是贫血的检查方法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血清铁蛋白的特征

①缺铁性贫血。

②贮存铁缺乏。

③长时间口服铁治疗的监侧

④贫血的鉴别诊断。

⑤一缺铁易发人群的监测(孕妇、献血者、幼儿和血液透析病人).。

⑥铁过度负荷。

⑦长时间铁转移治疗的监测。

贫血到医院需要做哪些检查

(1)血清铁蛋白测定:血清铁蛋白低于14μg/L,但在伴有炎症、肿瘤及感染时可以增高,应结合临床或骨髓铁染色加以判断,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红系细胞内及细胞外铁染色均减少或缺如。这种贫血的检查较为常见。

(2)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测定:FEP增高表示血红素合成有障碍,用它反映缺铁的存在,是较为敏感的方法,但在非缺铁的情况如铅中毒及铁粒幼细胞贫血时,FEP亦会增高,应结合临床及其他生化检查考虑。这也是贫血的检查项目。

(3)血清铁测定:血清铁降低<8 95="" mol="" l="" 50="" g="" dl="">64.44μmol/L(360μg/dl),故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由于血清铁的测定波动大,影响因素较多,在判断结果时,应结合临床考虑,在妇女月经前2~3天,妊娠的后3个月,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均会降低,但不一定表示缺铁。这也属于贫血的检查方法之一。

血清铁升高是怎么回事

血清铁蛋白是检查体内铁缺乏的最灵敏的指标。肝脏含铁蛋白约占体内贮存铁的1/3,而血循环中的铁蛋白又被肝细胞清除,所以肝病时可造成血清铁蛋白升高。另外恶性肿瘤细胞合成铁蛋白量增加,所以铁蛋白也是恶性肿瘤的标志物之一。

铁蛋白升高:原因是铁蛋白的来源增加或存在清除障碍。如患肝癌、肺癌、胰癌、白血病等时,癌细胞合成的铁蛋白增加,使血清铁蛋白升高。

患肝病时肝细胞受损功能下降,使血清铁蛋白升高。

缺铁的表现有什么

—般人只知道缺铁会引起贫血,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发现缺铁还可有其他许多鲜为人知的症状。这些症状可发生在贫血之前,常常被忽视或误诊。

婴幼儿屏气发作 有些婴幼儿在受委屈或某种目的达不到时会大声哭叫,继之出现屏气、呼吸暂停、两眼上翻、面部及口唇发紫,约数分钟后停止屏气,发出哭声,面色转红润,四肢变柔软。这种屏气发作多见于I~3岁的幼儿。近年来研究发现,这种屏气发作的患儿血清铁、运铁蛋白饱和度与铁蛋白都低于正常儿童,给患儿补充铁剂后,发作即减少或停止发作。而停止发作的患儿,上述化验值都已恢复正常,因此认为屏气发作与缺铁有关。

小儿交叉擦腿综合征 有些小儿,尤其是女孩子更为多见,常会发作性出现双下肢伸直交叉,或使劲夹紧两腿摩擦,两眼发红,上肢屈曲握拳,同时伴外阴充血,分泌物增多,男孩子阴茎勃起,过去认为是“小儿手淫”,后来又认为是孩子受寄生虫骚扰。近年来,临床医生详细检查发现,大约有70%的患儿血中铁蛋白降低,认为此症系由体内贮存铁不足,引起儿茶酚胺代谢紊乱的结果。

主妇综合征 国外有人作过调查,发现在25岁~50岁育龄妇女中,有40%~60%可有全身乏力、无精打采、早上不想起床而晚上又辗转难眠、情绪易波动、郁闷不乐、常突然不能自禁地流泪哭泣、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究其原因系缺铁,而且常常化验无明显贫血,仅血清铁偏低。研究还发现,患者肌肉组织铁含量明显降低。因为多发生于家庭主妇,所以称之为“主妇综合征”。补充铁剂后,上述症状可显著改善。

妇女冷感症 美国一学者研究证实,缺铁的妇女体温较正常妇女低,热量产生少13%,新陈代谢也比正常人低。补充铁剂后,她们怕冷感觉可减轻。

异食癖 缺铁还可以引起异食癖,即对正常饮食不感兴趣,却对粉笔、浆糊、泥土、石灰、布、纸、蜡烛等异物有癖好,吃得津津有味。现研究发现,异食癖者缺铁、缺锌明显,补充铁、锌后可迅速好转。缺铁引起的异食癖形式多样,最为多见的是嗜食冰,大冷天也喜食冰块。

神经性耳聋 研究发现,神经性耳聋患者中有不少血清铁含量比正常人低,给以磁石等含铁为主的药物治疗后有显著疗效,绝大多数患者听力明显改善,有的可完全恢复。进一步研究表明,缺铁可导致耳蜗血管纹萎缩,螺旋神经节退化,损伤听觉细胞而发生耳聋。

血清铁偏低是怎么回事

1、血清铁偏低是怎么回事呢

血清铁偏低常见于:

1.1、铁幼粒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1.2、营养不良、重度烧伤、肾功能衰竭。

1.3、遗传性转铁蛋白缺乏症。

1.4、急性肝炎、慢性肝损伤等。

2、血清铁蛋白的简介

血清铁蛋白简称铁蛋白。铁蛋白(serum ferritsn, SF)是去铁蛋白(apoferritin)和铁核心Fe3+形成的复合物·铁蛋白的铁核心Fe3+具有强大的结合铁和贮备铁的能力,以维持体内铁的供应和血红蛋白相对稳定性。SF是铁的贮存形式,其含量变化可作为判断是否缺铁或铁负荷过量的指标。

血清铁蛋白是什么

铁蛋白为机体内一种贮存铁的可溶组织蛋白,正常人血清中含有少量铁蛋白,但不同的检测法有不同的正常值,一般正常均值男性约80-130ug/L(80-130ng/ml)女性约35-55ug/L(35-55ng/ml),血清铁水平在妊娠期及急性贫血时降低,急慢性肝脏损害和肝癌时升高,国内报道肝癌患者阳性率高达90%。

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类贮存铁的蛋白。在哺乳类动物的肝和脾中含量最多。其外径约12~14nm,空囊腔径长约6nm,外壳(即脱铁铁蛋白)由24个亚基组成,每个亚基约含163个氨基酸残基,每个分子最多可结合4500个铁原子。分子量约为450kd。结合铁的铁蛋白是"溶"于水的,血浆铁蛋白的浓度与体内储存的铁成正比。(这是对的)

近几年来发现肝癌还含有一种酸性的异铁蛋白,称为癌胚异铁蛋白,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肝癌患者治疗有效者血清铁蛋白下降,而恶化和再发者升高,持续增高则予后不良,故血清铁蛋白测定可作为疗效监测手段之一,特别是对AFP阴性的患者尤有意义。

缺铁性贫血患者需要做哪些体检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27pg、MCHC《30%)。红细胞指数改变的程度与贫血的时间和程度相关。红细胞宽度分布(RDW)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中意义很难定,正常为(13.4±1.2)%,缺铁性贫血为16.3%(或》14.5%)特殊性仅为50%~70%。血片中可见红细胞染色浅淡,中心淡染区扩大,大小不一。网织红细胞大多正常或轻度增多。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分类正常。血小板计数在有出血者常偏高,在婴儿及儿童中多偏低。

2、骨髓象 骨髓检查不一定需要,除非是需要与其他疾患的贫血相鉴别时。骨髓涂片表现增生活跃,幼红细胞明显增生。早幼红及中幼红细胞比例增高,染色质颗粒致密,细胞质少,血红蛋白形成差。粒系和巨核细胞系正常。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

3、生化检查

(1)血清铁测定:血清铁降低《8.95μmol/L(50μg/dl),总铁结合力增高》64.44μmol/L(360μg/dl),故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由于血清铁的测定波动大,影响因素较多,在判断结果时,应结合临床考虑。在妇女月经前2~3天、妊娠的后3个月,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均会降低,但不一定表示缺铁。

(2)血清铁蛋白测定:血清铁蛋白低于14μg/L。但在伴有炎症、肿瘤及感染时可以增高,应结合临床或骨髓铁染色加以判断。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红系细胞内及细胞外铁染色均减少或缺如。

(3)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测定:FEP增高表示血红素合成有障碍,用它反映缺铁的存在,是较为敏感的方法。但在非缺铁的情况如铅中毒及铁粒幼细胞贫血时,FEP亦会增高。应结合临床及其他生化体检考虑。

(4)红细胞铁蛋白测定:用放射免疫法或酶联免疫法可以测定红细胞碱性铁蛋白,可反映体内铁贮存的状况,如《6.5μg/红细胞,表示铁缺乏。此结果与血清铁蛋白相平行,受炎症、肿瘤及肝病的影响较小是其优点。但操作较复杂,尚不能作为常规使用。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血红蛋白《120g/L,女性血红蛋白《110g/L,孕妇血红蛋白《100g/L;MCV《80fl,MCH《26pg,MCHC《0.31;形态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血清铁《10.7mmol/L,总铁结合力》64.44m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0.15。血清铁蛋白《14mg/L。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为明确贫血的病因或原发病,尚需进行:多次大便潜血、尿常规检查,必要时还应进一步查肝肾功能,胃肠X线检查、胃镜检查及相应的生化、免疫学检查等。

血清铁蛋白的测定

1. 血清铁蛋白降低见于:

⑴缺铁性贫血,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⑵营养不良、严重慢性疾病体内贮存铁减少导致的继发性贫血。

2. 血清铁蛋白增高见于:

⑴体内铁贮存过多,如长期接受输血和不恰当的铁剂治疗;

⑵恶性肿瘤;

⑶急性感染和炎症;

⑷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坏死和心肌梗死等。

铁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身体缺铁的信号

1、全身乏力,无精打采,早上不想起床而晚上辗转难眠。

2、情绪易波动、有郁闷不乐,常突然不能自禁地流泪哭泣。

3、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或有贫血症状,但检查却仅显示血清铁偏低。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检查

一、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仔细询问及分析病史,加上体格检查可以得到诊断缺铁性贫血的线索,确定诊断还须有实验室证实,临床上将缺铁及缺铁性贫血分为:缺铁,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及缺铁性贫血3个阶段,其诊断标准分别如下:

1.缺铁或称潜在缺铁

此时仅有体内储存铁的消耗,符合(1)再加上(2)或(3)中任何一条即可诊断。

(1)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2)血清铁蛋白<14μg/L。

(3)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细胞<10%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

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

指红细胞摄入铁较正常时为少,但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减少尚不明显,符合缺铁的诊断标准,同时有以下任何一条者即可诊断。

(1)转铁蛋白饱和度<15%。

(2)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µmol/L或>4.5g/gHb。

3.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减少明显,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诊断依据是:①符合缺铁及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诊断;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③铁剂治疗有效。

二、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主要与其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相鉴别。

1.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常有家族史,血片中可见多数靶形红细胞,血红蛋白电泳中可见胎儿血红蛋白(HbF)或血红蛋白A2(HbA2)增加,患者的血清铁及转铁蛋白饱和度,骨髓可染铁均增多。

2.慢性病贫血

血清铁虽然降低,但总铁结合力不会增加或有降低,故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或稍增加,血清铁蛋白常有增高,骨髓中铁粒幼细胞数量减少,巨噬细胞内铁粒及含铁血黄素颗粒明显增多。

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临床上不多见,好发于老年人,主要是由于铁利用障碍,常为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清铁增高而总铁结合力正常,故转铁蛋白饱和度增高,骨髓中铁颗粒及铁粒幼细胞明显增多,可见到多数环状铁粒幼细胞,血清铁蛋白的水平也增高。

三、缺铁性贫血的检查

1.血象

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27pg,MCHC<30%),红细胞指数改变的程度与贫血的时间和程度相关,红细胞宽度分布(RDW)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中意义很难定,正常为(13.4±1.2)%,缺铁性贫血为16.3% (或>14.5%)特殊性仅为50%~70%,血片中可见红细胞染色浅淡,中心淡染区扩大,大小不一,网织红细胞大多正常或轻度增多,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分类正常,血小板计数在有出血者常偏高,在婴儿及儿童中多偏低。

2.骨髓象

骨髓检查不一定需要,除非是需要与其他疾患的贫血相鉴别时,骨髓涂片表现增生活跃,幼红细胞明显增生,早幼红及中幼红细胞比例增高,染色质颗粒致密,细胞质少,血红蛋白形成差,粒系和巨核细胞系正常,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

3.生化检查

(1)血清铁测定:

血清铁降低<8.95μmol/L(50μg/dl),总铁结合力增高>

64.44μmol/L(360μg/dl),故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由于血清铁的测定波动大,影响因素较多,在判断结果时,应结合临床考虑,在妇女月经前2~3天,妊娠的后3个月,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均会降低,但不一定表示缺铁。

(2)血清铁蛋白测定:

血清铁蛋白低于14μg/L,但在伴有炎症,肿瘤及感染时可以增高,应结合临床或骨髓铁染色加以判断,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红系细胞内及细胞外铁染色均减少或缺如。

(3)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测定:

FEP增高表示血红素合成有障碍,用它反映缺铁的存在,是较为敏感的方法,但在非缺铁的情况如铅中毒及铁粒幼细胞贫血时,FEP亦会增高,应结合临床及其他生化检查考虑。

(4)红细胞铁蛋白测定:

用放射免疫法或酶联免疫法可以测定红细胞碱性铁蛋白,可反映体内铁贮存的状况,如<6.5μg/红细胞,表示铁缺乏,此结果与血清铁蛋白相平行,受炎症,肿瘤及肝病的影响较小是其优点,但操作较复杂,尚不能作为常规使用。

缺铁的表现有什么

1.婴幼儿屏气发作 有些婴幼儿在受委屈或某种目的达不到时会大声哭叫,继之出现屏气、呼吸暂停、两眼上翻、面部及口唇发紫,约数分钟后停止屏气,发出哭声,面色转红润,四肢变柔软。这种屏气发作多见于I~3岁的幼儿。

2.小儿交叉擦腿综合征 有些小儿,尤其是女孩子更为多见,常会发作性出现双下肢伸直交叉,或使劲夹紧两腿摩擦,两眼发红,上肢屈曲握拳,同时伴外阴充血,分泌物增多,男孩子阴茎勃起,过去认为是“小儿手淫”,后来又认为是孩子受寄生虫骚扰。

3.主妇综合征 国外有人作过调查,发现在25岁~50岁育龄妇女中,有40%~60%可有全身乏力、无精打采、早上不想起床而晚上又辗转难眠、情绪易波动、郁闷不乐、常突然不能自禁地流泪哭泣、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究其原因系缺铁,而且常常化验无明显贫血,仅血清铁偏低。

4.妇女冷感症 美国一学者研究证实,缺铁的妇女体温较正常妇女低,热量产生少13%,新陈代谢也比正常人低。补充铁剂后,她们怕冷感觉可减轻。

5.异食癖 缺铁还可以引起异食癖,即对正常饮食不感兴趣,却对粉笔、浆糊、泥土、石灰、布、纸、蜡烛等异物有癖好,吃得津津有味。现研究发现,异食癖者缺铁、缺锌明显,补充铁、锌后可迅速好转。

6.神经性耳聋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几种典型的缺铁患者的表现,这些症状有的我们并不陌生,甚至就发生在自己身上,那么就该考虑一下是不是该要补铁了呢。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应多吃一些含铁量高的蔬菜来补充我们身体所需的铁。

缺铁性贫血的检查

1、血象 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27pg,MCHC<30%),红细胞指数改变的程度与贫血的时间和程度相关,红细胞宽度分布(RDW)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中意义很难定,正常为(13.4±1.2)%,缺铁性贫血为16.3%(或>14.5%)特殊性仅为50%~70%,血片中可见红细胞染色浅淡,中心淡染区扩大,大小不一,网织红细胞大多正常或轻度增多,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分类正常,血小板计数在有出血者常偏高,在婴儿及儿童中多偏低。

2、骨髓象 骨髓检查不一定需要,除非是需要与其他疾患的贫血相鉴别时,骨髓涂片表现增生活跃,幼红细胞明显增生,早幼红及中幼红细胞比例增高,染色质颗粒致密,细胞质少,血红蛋白形成差,粒系和巨核细胞系正常,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

3、生化检查

(1)血清铁测定:血清铁降低<8.95μmol/L(50μg/dl),总铁结合力增高>

64.44μmol/L(360μg/dl),故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由于血清铁的测定波动大,影响因素较多,在判断结果时,应结合临床考虑,在妇女月经前2~3天,妊娠的后3个月,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均会降低,但不一定表示缺铁。

(2)血清铁蛋白测定:血清铁蛋白低于14μg/L,但在伴有炎症,肿瘤及感染时可以增高,应结合临床或骨髓铁染色加以判断,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红系细胞内及细胞外铁染色均减少或缺如。

(3)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测定:FEP增高表示血红素合成有障碍,用它反映缺铁的存在,是较为敏感的方法,但在非缺铁的情况如铅中毒及铁粒幼细胞贫血时,FEP亦会增高,应结合临床及其他生化检查考虑。

(4)红细胞铁蛋白测定:用放射免疫法或酶联免疫法可以测定红细胞碱性铁蛋白,可反映体内铁贮存的状况,如<6.5μg/红细胞,表示铁缺乏,此结果与血清铁蛋白相平行,受炎症,肿瘤及肝病的影响较小是其优点,但操作较复杂,尚不能作为常规使用。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血红蛋白<120g/L,女性血红蛋白<110g/L,孕妇血红蛋白<100g/L;MCV<80fl,MCH<26pg,MCHC<0.31;形态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血清铁<10.7mmol/L,总铁结合力>64.44m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0.15,血清铁蛋白<14mg/L,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为明确贫血的病因或原发病,尚需进行:多次大便潜血,尿常规检查,必要时还应进一步查肝肾功能,胃肠X线检查,胃镜检查及相应的生化,免疫学检查等。

相关推荐

哪些疾病和缺性贫血很相似呢

1.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常有家族史,血片中可见多数靶形红细胞,血红蛋白电泳中可见胎儿血红蛋白(HBF)或血红蛋白A2(HBA2)增加。患者的血清及转蛋白饱和度、骨髓可染均增多。 2.慢性病贫血:血清虽然降低,但总结合力不会增加或有降低,故转蛋白饱和度正常或稍增加。血清蛋白常有增高。骨髓中粒幼细胞数量减少,巨噬细胞内粒及含血黄素颗粒明显增多。 3.粒幼细胞性贫血:临床上不多见。好发于老年人。主要是由于利用障碍。常为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清增高而总结合力正常,故转

性贫血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辅助检查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血红蛋白

血清测定有什么临床意义

(1)血清增高: ①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 ②红细胞再生或成熟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③的利用率减低,如铅中毒或维生素B6缺乏引起的造血功能减退。 ④贮存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细胞损害、坏死性肝炎等,从受损的肝细胞释出贮存,释出蛋白。 ⑤的吸收率增加,如血色素沉着沉着症、含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治疗或肌肉注射剂引起急性中毒症等。 (2)血清降低: ①临床表现为: A.贫血的一般表现:头晕、头痛、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耳呜、食欲减退和腹胀等。

孕妇补什么吃最好 孕妇为什么要补

孕妈妈自身的营养状况直接关系着胎宝宝的健康,胎宝宝血液中的血清,血红蛋白及血清 蛋白水平随着准妈妈血液中的此类物质的增加而增加,到了妊娠中期后,准妈妈的血容量增大,表现为相对贫血,这时就需要通过饮食来补充所需的,避免生理性贫血。

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

(1)此病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 (2)辅助检查可以排除一些继发性病因,主要包括血清蛋白、转蛋白、血清结合力、肾功能、血糖等; (3)多导睡眠图可以明确患者是否伴有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及其严重程度。

蛋白低的原因是什么

蛋白的核心Fe3+具有强大的结合和贮备的能力,以维持体内的供应和血红蛋白相对稳定性。SF是的贮存形式,其含量变化可作为判断是否缺负荷过量的指标。 血清蛋白很低常见于缺性贫血、大量失血.、长期腹泻、营养不良等。.若SF低于15μg/L时即可诊断缺乏。也可以作为营养不良的流行病学调查指标。如果SF大于100μg/L,即可排除缺血清蛋白很低常见于:①缺性贫血,一般于早期即可出现血清蛋白减低,是早期诊断缺性贫血的重要指标;②失血、营养缺乏和慢性病贫血等,可作为孕妇、儿童营养

血清蛋白的临床意义

SF增高 ①体内贮存增加:原发性血色病、继发性负荷过大。 ②蛋白合成增加:炎症、肿瘤、白血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③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pernicious anemia) ④组织释放增加:肝坏死、慢性肝病等。 SF减低 SF减低常见于缺性贫血、大量失血.、长期腹泻、营养不良等。.若SF低于15μg/L时即可诊断缺乏。也可以作为营养不良的流行病学调查指标。如果SF大于100μg/L,即可排除缺

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性贫血应与以下3种贫血相鉴别 1.地中海贫血 有家族史,血片可见大量靶形红细胞,血红蛋白A2增加,血清蛋白及骨髓可染增加。 2.慢性炎症性贫血 总结合力正常或降低,血清蛋白增高。 3.粒幼细胞性贫血 可见环形粒幼细胞,血清蛋白增多,总结合力降低。

性贫血需要做的化验检查

(1)外周血检查:红细胞(RBC)及血红蛋白(Hb)降低;平均红细胞比容(MCV)降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降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降低;红细胞形态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区扩大,严重者可见环形红细胞。 (2)血清(Fe)及蛋白测定:均降低,血清低于8.95微摩/升(μmol/L),血清蛋白低于14微克/升(μg/L)。 (3)总结合力及转蛋白饱和度测定:总结合力增高,可大于64.44微摩/升(/μmol/L),转蛋白饱和度下降可低于O.15。 (4)骨髓象检查:红细

淋巴瘤的3个早期症状表现

1.淋巴结肿大 包括浅表和深部淋巴结,其特点是肿大的淋巴结呈进行性、无痛性,质硬,多可推动,早期彼此不粘连,晚期则可融合,抗炎、抗结核治疗无效。浅表淋巴结以颈部为多见,其次为腋下及腹胜沟。深部以纵隔、腹主动脉旁为多见。 2.淋巴结肿大引起局部压迫症状 主要是指深部淋巴结,如肿大的纵隔淋巴结,压迫食道可引起吞咽困难;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综合症;压迫气管导致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及紫绀等。 3.发热 热型多不规则,多在38—39C之间,部分病人可呈持续高热,也可间歇低热,少数有周期热,多数病人还有夜间或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