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消化道出血是否停止
判断消化道出血是否停止
如有以下情况要考虑有活动性出血:①反复呕血或鼻胃管洗出血性液体,反复排血便(红色、暗红色、黑色或柏油样便或大便潜血试验阳性);②循环衰竭经有效治疗后未得到明显改善,或好转后又恶化,中心静脉压波动稳定后又下降(<5cmh2o)③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下降,网织红细胞升高;④补液扩容后,尿量正常,但血尿素氮维持增高;⑤内镜、核素扫描、血管造影等检查提示有活动性出血。
一、消化道出血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认定:
首先认定是否真正消化道出血;排除食物或药物引起血红色及黑便,如动物血和其他能使大便变红的食物、炭粉、含铁剂药物、铋剂。
(二)排除消化道以外的出血原因:
鉴别是呕血还是咯血;排除口、鼻、咽部出血。
二、询问下列关键病史:
有关疾病史: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肝病、炎症性肠病、肾功能不全、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凝血障碍。
近期用药史及目前用药: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类固醇激素、肝毒性药物、能引起食管腐蚀性损伤药物。
有关症状:剧烈呕吐或咳嗽、腹痛、发热或皮疹;合并出血的颜色、稠度、出血部位及出血时伴随症状。
有关家族史:遗传性凝血障碍病、消化性溃疡病、炎症性肠病、毛细血管扩张病。
消化道出血是什么原因呢
(一)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1.食管疾病 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炎)、食管癌、食管溃疡、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器械检查或异物引起损伤、放射性损伤、强酸和强碱引起化学性损伤。
2.胃、十二指肠疾病 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包括药物性胃炎)、胃粘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炎、残胃炎、残胃溃疡或癌。还有淋巴瘤、平滑肌瘤、息肉、肉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膈疝、胃扭转、憩室炎、钩虫病等。
3.胃肠吻合术后的空肠溃疡和吻合口溃疡。
4.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线破裂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肝硬化、门静脉炎或血栓形成的门静脉阻塞、肝静脉阻塞(Budd-Chiari综合征)。
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1)胆道出血:胆管或胆囊结石、胆道蛔虫病、胆囊或胆管病、肝癌、肝脓肿或肝血管病变破裂。
(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胰腺脓肿、胰腺炎、胰腺癌等。
(3)胸或腹主动脉瘤破入消化道。
(4)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
全身性疾病在胃肠道表现出血
(1)血液病:白血病、再生不良性贫血、血友病等。
(2)尿毒症。
(3)结缔组织病:血管炎。
(4)应激性溃疡:严重感染、手术、创伤、休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及某些疾病引起的应激状态,如脑血管意外,肺源性心脏病、重症心力衰竭等。
(5)急性感染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
下消化道出血病因
1.肛管疾病 痔、肛裂、肛瘘。
2.直肠疾病 直肠的损伤、非特异性直肠炎、结核性直肠炎、直肠肿瘤、直肠类癌、邻近恶性肿瘤或脓肿侵入直肠。
3.结肠疾病 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憩室、息肉、癌肿和血管畸形。
4.小肠疾病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结核、克隆病、空肠憩室炎或溃疡、肠套叠、小肠肿瘤、胃肠息肉病、小肠血管瘤及血管畸形。
化验大便潜血阴性 大便潜血化验的重要性
1、大便隐血除化验既可以用来排除消化道疾病,也可以用来诊断消化道是否出血。
2、在消化性溃疡时大便潜血阳性率为40%~70%呈间断阳性,消化道癌症时(如胃癌)大便潜血阳性率可达95%,呈持续阳性。其他各种疾病所致的消化道出血,大便潜血均可呈阳性反应。
3、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出现微量出血可能是唯一的症状,因此便隐血检测是早期发现消化道肿瘤的唯一有效手段。
肝硬化出血的一些基础护理
肝硬化出血是危重病症之一,来势凶猛,短时间内可发生急性周罔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肝硬化出血常见于胃及十二指肠以及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因此,熟练掌握抢救程序和抢救技术,严密观察病情,准确估计出血量,及时有效地实施抢救和护理是成功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观察病情,准确判断出血量体位护理:根据病情墩适当卧位,儿有重度出血,均应绝对卧床休息,轻者可适当在室内活动;若出现休克时,应取垂头仰卧位,让下肢抬高30度。
心理护理
肝硬化出血的患者常出现恐惧的心理状态,此时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加以安慰。消除病人紧张情绪。护理人员可陪伴病人,使其有安全感。及时消除血迹,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各项检查、治疗的目的,以减轻其恐惧心理。
基础护理
口腔护理:由于出血患者抵抗力低,尤其啾血后口腔内会有残留,给口腔内细菌生长创造条件,细菌增多,分解糖类、发酵和产酸的作用增强,易引起口腔感染。因此,必须认真作好口腔护理,每日2次,防止15腔感染。②皮肤护理:消化道出血患者,血循环较差,尤其是便血,易污染床裤。因此,必须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应经常更换体位,按摩受压部位局部组织,保持皮肤清洁。
饮食及生活护理
可选用温凉、清淡、无刺激流食;出血停止后,改为半流质饮食,以后根据病情转为饮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可少食多餐,尽量不吃生硬、粗纤维饮食,避免过饥过饱。戒酒、戒烟,妥善安排日常生活,避免劳累、精神紧张,保持乐观情绪。定期复查,如发现呕血、黑便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肝硬化可引起胃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因出血量大、不易自止,易造成失血性休克,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止血措施和抗休克治疗,是十分关键的。目前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对于治疗肝硬化引起大出血效果良好外明确出血原因和部位,正确估计出血量是关键。根据出血量的多少及患者生命体征情况来确定输液和输血的速度,同时注重观察呕叶物和大便的次数、性质和量,以判定出血是否停止或是有再次出血,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以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以作出相应的处理,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夕匕率,避免再次出血和减少并发症,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如何判断消化道出血是否停止
有下列迹象,应认为有继续出血或再出血:
1.反复呕血,或黑粪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呕血转为鲜红色、黑粪呈暗红色, 伴有肠鸣音亢进;
2.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经补液输血而血容量未见明显改善,或虽有好转而又恶化,经快速补液输血,中心静脉压仍有波动,稍有稳定又再下降。
3.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与红细胞压积继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
4.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增高。
如果出现以上情况,考虑消化道出血在继续,应该及时予以处理。
大便出血有哪些表现
常见症状:大便带血、腹泻、便秘
下消化道少量出血(少于500ml)时,可很快被机体代偿而不引起明显症状;当出血量超过800~1000ml以上时,尤其是在较短期内丢失者,均可有头昏、乏力、心悸、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皮肤苍白等表现,更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的表现。有上述表现时均提示为大出血。
大出血患者,当其头昏、冷汗、心悸、皮肤苍白等症状消失,脉搏及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则提示出血已经停止。
1.临床表现。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3.出血量的判断 血便的次数与量,根据血便的次数与数量来估计便血的失血量不甚准确,但血便次数多,每次的量也多,无疑是出血量大的指标。此外,如果患者排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便,甚至排出凝血块也是出血量大的佐证。患者每次血便量少、次数少,甚至数天才解1次者,提示出血量较小;若红细胞在肠道内破坏,血红蛋白与硫化物结合而形成硫化亚铁时,粪便可呈黑色或称柏油样便。
4.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 经积极治疗后,患者血便的次数与量明显减少,提示出血减轻,当患者数天不排便或排出黄色便时,常提示出血已经停止。
5.便血诊断的确立 诊断便血时应尽可能地排除上消化道出血。一般而言,根据病史、体征与出血的特点可作出初步判断。有溃疡病或肝硬化病史者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可能性大,而有炎症性肠病史者则提示便血可能性大。柏油样便或黑便伴呕血者,一般均为上消化道出血;而仅有便血者,便血的可能性稍大,但不少十二指肠溃疡者可仅表现为便血,此时,需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以及血便的特点等进行分析,以判断是上消化道、抑或便血。虽然上消化道大出血时,因出血量大,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也可经肛门排出暗红或鲜红色血便,但此时患者一般会有呕血并存,故鉴别常无困难。有发热、白细胞升高、血尿素氮显著升高者,常提示出血部位较高,即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较大。鉴别有困难时,可插入鼻胃管至胃内,如抽吸出含咖啡渣样或暗红色胃液,则提示为上消化道出血;如抽吸出无血液而含胆汁的胃液,则可排除上消化道出血;如抽吸出无胆汁、且清亮的胃液时,则只能排除食管与胃出血,尚不能完全排除十二指肠出血。最可靠的鉴别方法是胃镜检查术,可立即确立或排除上消化道出血(胃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仍未见有出血时,基本可排除上消化道病变)。
6.便血的病因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与体征,部分便血患者,其病因可作出初步诊断,例如,患者有痔核史,每次都表现为大便后滴血或血与粪便不相混(血液附着于粪便外),血液呈鲜红时,应考虑痔核出血。年轻患者,当血液附着在粪便的外面,与粪便不相混时,还应考虑有左半结肠息肉的可能;当患者有排出黏液、脓血便时应考虑肠道炎症、溃疡性病变,如同时还伴有里急后重者,还应考虑有直肠癌的可能。但是确诊仍需依靠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
(1)实验室检查:大便检查如发现阿米巴滋养体或血吸虫卵,则有利于阿米巴痢疾或血吸虫病的诊断;大便常规发现有红细胞、脓细胞时,则提示肠道有炎症性病变,大便培养有利于发现致病菌;如考虑系血液病导致的便血,则应作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因子等检查,必要时应作骨髓象检查。
(2)肛门指检:对便血患者应作为常规检查。肛诊可发现内痔、息肉或直肠癌及狭窄等病灶。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这些症状你都明白吗
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
本病以呕血和黑便为主要表现,血容量的减少可以导致周围循环的变化。根据失血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大量出血(出血量在数小时内达1000ml并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显性出血(呕血和/或解柏油样黑便,不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和隐性出血(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全面诊断包括病因、部位和严重程度的判断。要重视既往病史和症状、体征在病因诊断中的作用。例如消化性溃疡常有反复发作中上腹痛史,用抗酸解痉药物常可以止痛;应激性溃疡常有明确的创伤史;作过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要考虑发生吻合口溃疡出血的可能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常有血吸虫病或肝炎病史,以往吞钡检查可见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恶性肿瘤患者多有乏力、食欲不振、消瘦、贫血等表现;胆道出血患者常有右上腹痛、黄疸、呕血的三联症。应该注意的是有部分患者在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前可以没有任何自觉症状,这时要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就需要依靠胃镜、B超等辅助检查手段。
二、疾病介绍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胰腺、胆道的出血而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呕血和黑粪,患者一般不难自判断。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管、胆管病变引起的急性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的空肠上段病变所致出血也属这一范围。这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主要临床表现是呕血和便血,或者胃管内见血性液体,年发病率在50~100/10万之间。
三、检查诊断
纤维胃镜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首选方法,不仅可以发现出血的部位和原因,而且有助于判断再出血的可能性,决定是否需要急诊手术。研究表明在发病后24小时内行急诊胃镜检查可以尽快明确病因、减少输血需求和手术机率,并缩短住院天数。大约20%~35%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需要行内镜下治疗,采用电凝、激光、药物注射或金属钛夹钳闭等局部止血措施,5%~10%的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
其处理原则主要包括有效的液体复苏,出血征象的监测以及病因治疗。由于各种止血方法的不断改进,约80%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可经非手术治疗达到止血目的。对部位不明确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经过积极的初步处理后,未能有效控制,且生命体征仍不稳定,应早期行急诊剖腹探查,以期找到病因,彻底止血。
如何诊断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下消化道出血
部位
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病变引起的出血及胃空肠吻合术后出血
屈氏韧带一下的肠道出血
常见病因
消化性溃疡、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食管胃低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癌
大肠癌、大肠息肉
病史
多有消化性溃疡、应激史、肝胆疾患病史或呕血史
腹部疼痛包块及排便异常,血便
出血征兆
急性上腹痛或原有节律性上腹痛加剧。
中下腹疼痛或里急后重等感觉
临床表现
呕血,黑便
血便,不伴呕血
便血
柏油样便,无血块,大便隐血实验阳性
暗红或鲜红,黏液脓血便,大量出血时可有血块
粪便
稠或成形,血与粪便均匀混合
不成形血液附着在表面。便后滴血
常用药物抑制胃酸分泌的如西咪替丁,法莫替丁,奥美拉唑等。药物止血,血管加压素、常用生长抑素止血。
呕血和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排出量减少,周围循环衰竭。病人可出现头昏,心悸,乏力、出汗、口渴,晕厥等一系列组织缺血的症状。
贫血及贫血征象。发热。
氮质血症可分为肠源性、肾前性和肾性氮质血症。上消化道出血后,肠道内血液的蛋白质消化产物被吸收,引起血中尿素氮升高。出血导致周围循环衰竭,使肾血流量与率过滤降低,导致氮质潴留,是血尿素氮增高的肾前行因素。
,但是尿量减少,血尿素氮不能降至正常。考虑是否长久的休克导致肾衰竭。
便血诊断鉴别
1.临床表现。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3.出血量的判断:血便的次数与量,根据血便的次数与数量来估计便血的失血量不甚准确,但血便次数多,每次的量也多,无疑是出血量大的指标,此外,如果患者排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便,甚至排出凝血块也是出血量大的佐证,患者每次血便量少,次数少,甚至数天才解1次者,提示出血量较小;若红细胞在肠道内破坏,血红蛋白与硫化物结合而形成硫化亚铁时,粪便可呈黑色或称柏油样便。
4.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经积极治疗后,患者血便的次数与量明显减少,提示出血减轻,当患者数天不排便或排出黄色便时,常提示出血已经停止。
5.便血诊断的确立:诊断便血时应尽可能地排除上消化道出血,一般而言,根据病史,体征与出血的特点可作出初步判断,有溃疡病或肝硬化病史者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可能性大,而有炎症性肠病史者则提示便血可能性大,柏油样便或黑便伴呕血者,一般均为上消化道出血;而仅有便血者,便血的可能性稍大,但不少十二指肠溃疡者可仅表现为便血,此时,需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以及血便的特点等进行分析,以判断是上消化道,抑或便血,虽然上消化道大出血时,因出血量大,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也可经肛门排出暗红或鲜红色血便,但此时患者一般会有呕血并存,故鉴别常无困难,有发热,白细胞升高,血尿素氮显著升高者,常提示出血部位较高,即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较大,鉴别有困难时,可插入鼻胃管至胃内,如抽吸出含咖啡渣样或暗红色胃液 ,则提示为上消化道出血;如抽吸出无血液而含胆汁的胃液,则可排除上消化道出血;如抽吸出无胆汁,且清亮的胃液时,则只能排除食管与胃出血,尚不能完全排除十二指肠出血,最可靠的鉴别方法是胃镜检查术,可立即确立或排除上消化道出血(胃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仍未见有出血时,基本可排除上消化道病变)。
6.便血的病因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与体征,部分便血患者,其病因可作出初步诊断,例如,患者有痔核史,每次都表现为大便后滴血或血与粪便不相混(血液附着于粪便外),血液呈鲜红时,应考虑痔核出血,年轻患者,当血液附着在粪便的外面,与粪便不相混时,还应考虑有左半结肠息肉的可能;当患者有排出黏液,脓血便时应考虑肠道炎症,溃疡性病变,如同时还伴有里急后重者,还应考虑有直肠癌的可能,但是确诊仍需依靠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
(1)实验室检查:大便检查如发现阿米巴滋养体或血吸虫卵,则有利于阿米巴痢疾或血吸虫病的诊断;大便常规发现有红细胞,脓细胞时,则提示肠道有炎症性病变,大便培养有利于发现致病菌;如考虑系血液病导致的便血,则应作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因子等检查,必要时应作骨髓象检查。
(2)肛门指检:对便血患者应作为常规检查,肛诊可发现内痔,息肉或直肠癌及狭窄等病灶。
便血有哪些表现
大出血患者,当其头昏、冷汗、心悸、皮肤苍白等症状消失,脉搏及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则提示出血已经停止。
1.临床表现。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3.出血量的判断 血便的次数与量,根据血便的次数与数量来估计便血的失血量不甚准确,但血便次数多,每次的量也多,无疑是出血量大的指标。此外,如果患者排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便,甚至排出凝血块也是出血量大的佐证。患者每次血便量少、次数少,甚至数天才解1次者,提示出血量较小;若红细胞在肠道内破坏,血红蛋白与硫化物结合而形成硫化亚铁时,粪便可呈黑色或称柏油样便。
4.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 经积极治疗后,患者血便的次数与量明显减少,提示出血减轻,当患者数天不排便或排出黄色便时,常提示出血已经停止。
5.便血诊断的确立 诊断便血时应尽可能地排除上消化道出血。一般而言,根据病史、体征与出血的特点可作出初步判断。有溃疡病或肝硬化病史者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可能性大,而有炎症性肠病史者则提示便血可能性大。柏油样便或黑便伴呕血者,一般均为上消化道出血;而仅有便血者,便血的可能性稍大,但不少十二指肠溃疡者可仅表现为便血,此时,需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以及血便的特点等进行分析,以判断是上消化道、抑或便血。虽然上消化道大出血时,因出血量大,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也可经肛门排出暗红或鲜红色血便,但此时患者一般会有呕血并存,故鉴别常无困难。有发热、白细胞升高、血尿素氮显著升高者,常提示出血部位较高,即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较大。鉴别有困难时,可插入鼻胃管至胃内,如抽吸出含咖啡渣样或暗红色胃液,则提示为上消化道出血;如抽吸出无血液而含胆汁的胃液,则可排除上消化道出血;如抽吸出无胆汁、且清亮的胃液时,则只能排除食管与胃出血,尚不能完全排除十二指肠出血。最可靠的鉴别方法是胃镜检查术,可立即确立或排除上消化道出血(胃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仍未见有出血时,基本可排除上消化道病变)。
6.便血的病因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与体征,部分便血患者,其病因可作出初步诊断,例如,患者有痔核史,每次都表现为大便后滴血或血与粪便不相混(血液附着于粪便外),血液呈鲜红时,应考虑痔核出血。年轻患者,当血液附着在粪便的外面,与粪便不相混时,还应考虑有左半结肠息肉的可能;当患者有排出黏液、脓血便时应考虑肠道炎症、溃疡性病变,如同时还伴有里急后重者,还应考虑有直肠癌的可能。但是确诊仍需依靠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
(1)实验室检查:大便检查如发现阿米巴滋养体或血吸虫卵,则有利于阿米巴痢疾或血吸虫病的诊断;大便常规发现有红细胞、脓细胞时,则提示肠道有炎症性病变,大便培养有利于发现致病菌;如考虑系血液病导致的便血,则应作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因子等检查,必要时应作骨髓象检查。
(2)肛门指检:对便血患者应作为常规检查。肛诊可发现内痔、息肉或直肠癌及狭窄等病灶。
上消化道出血是怎么回事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但在外科临床工作中以胃、十二指肠溃疡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出血最为常见。
(一)胃、十二指肠疾病
(二)食管疾病
(三)血管病变
(四)肝胆胰疾病
(五)全身性疾病和其他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粘膜糜烂应激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胃息肉胃平滑肌肉瘤胃平滑肌瘤胃粘膜脱垂手术后吻合口溃疡、套叠胃肉芽肿病变十二指肠憩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责门粘膜撕裂综合征食管裂孔疝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癌食管良性肿瘤食管憩室主动脉瘤、脾动脉瘤胃壁内小动脉瘤、血管瘤胃粘膜下动静脉畸形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肝硬化伴门脉高压症肝癌伴门脉高压症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阻塞综合征胆道出血壶腹癌胰腺癌侵犯十二指肠急性胰腺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肺原性心脏病肺气肿合并感染凝血机制障碍白血病紫癜血友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淋巴瘤尿毒症淀粉样变性结节病
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溃疡病约占半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占1/4,近年来急性出血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伴发出血的病例也有所增长,约有5%左右病例的出血病灶未能确定,即使剖腹探查也未能找到出血原因。
如何判断消化道出血是否停止
一次出血后黑粪持续天数受患者排便次数影响,如每日排便一次,约3天后粪便色泽恢复正常。因此不能仅从粪便的有无来判断出血是否停止。
有下列迹象,应认为有继续出血或再出血:
1.反复呕血,或黑粪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呕血转为鲜红色、黑粪呈暗红色, 伴有肠鸣音亢进;
2.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经补液输血而血容量未见明显改善,或虽有好转而又恶化,经快速补液输血,中心静脉压仍有波动,稍有稳定又再下降。
3.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与红细胞压积继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
4.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增高。
如果出现以上情况,考虑消化道出血在继续,应该及时予以处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怎么回事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如表36-1所示,但在外科临床工作中以胃、十二指肠溃疡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出血最为常见。
表36-1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一)胃、十二指肠疾病
(二)食管疾病
(三)血管病变
(四)肝胆胰疾病
(五)全身性疾病和其他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粘膜糜烂应激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胃息肉胃平滑肌肉瘤胃平滑肌瘤胃粘膜脱垂手术后吻合口溃疡、套叠胃肉芽肿病变十二指肠憩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责门粘膜撕裂综合征食管裂孔疝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癌食管良性肿瘤食管憩室主动脉瘤、脾动脉瘤胃壁内小动脉瘤、血管瘤胃粘膜下动静脉畸形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肝硬化伴门脉高压症肝癌伴门脉高压症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阻塞综合征胆道出血壶腹癌胰腺癌侵犯十二指肠急性胰腺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肺原性心脏病肺气肿合并感染凝血机制障碍白血病紫癜血友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淋巴瘤尿毒症淀粉样变性结节病
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溃疡病约占半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占1/4,近年来急性出血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伴发出血的病例也有所增长,约有5%左右病例的出血病灶未能确定,即使剖腹探查也未能找到出血原因。
大便出血的诊断方法
1.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3.出血量的判断:血便的次数与量,根据血便的次数与数量来估计大便出血的失血量不甚准确,但血便次数多,每次的量也多,无疑是出血量大的指标,此外,如果患者排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便,甚至排出凝血块也是出血量大的佐证,患者每次血便量少,次数少,甚至数天才解1次者,提示出血量较小;若红细胞在肠道内破坏,血红蛋白与硫化物结合而形成硫化亚铁时,粪便可呈黑色或称柏油样便。
4.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经积极治疗后,患者血便的次数与量明显减少,提示出血减轻,当患者数天不排便或排出黄色便时,常提示出血已经停止。
5.大便出血诊断的确立:诊断大便出血时应尽可能地排除上消化道出血,一般而言,根据病史,体征与出血的特点可作出初步判断,有溃疡病或肝硬化病史者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可能性大,而有炎症性肠病史者则提示大便出血可能性大,柏油样便或黑便伴呕血者,一般均为上消化道出血;而仅有大便出血者,大便出血的可能性稍大,但不少十二指肠溃疡者可仅表现为大便出血,此时,需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以及血便的特点等进行分析,以判断是上消化道,抑或大便出血,虽然上消化道大出血时,因出血量大,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也可经肛门排出暗红或鲜红色血便,但此时患者一般会有呕血并存,故鉴别常无困难,有发热,白细胞升高,血尿素氮显著升高者,常提示出血部位较高,即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较大,鉴别有困难时,可插入鼻胃管至胃内,如抽吸出含咖啡渣样或暗红色胃液 ,则提示为上消化道出血;如抽吸出无血液而含胆汁的胃液,则可排除上消化道出血;如抽吸出无胆汁,且清亮的胃液时,则只能排除食管与胃出血,尚不能完全排除十二指肠出血,最可靠的鉴别方法是胃镜检查术,可立即确立或排除上消化道出血(胃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仍未见有出血时,基本可排除上消化道病变)。
6.大便出血的病因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与体征,部分大便出血患者,其病因可作出初步诊断,例如,患者有痔核史,每次都表现为大便后滴血或血与粪便不相混(血液附着于粪便外),血液呈鲜红时,应考虑痔核出血,年轻患者,当血液附着在粪便的外面,与粪便不相混时,还应考虑有左半结肠息肉的可能;当患者有排出黏液,脓血便时应考虑肠道炎症,溃疡性病变,如同时还伴有里急后重者,还应考虑有直肠癌的可能,但是确诊仍需依靠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
(1)实验室检查:大便检查如发现阿米巴滋养体或血吸虫卵,则有利于阿米巴痢疾或血吸虫病的诊断;大便常规发现有红细胞,脓细胞时,则提示肠道有炎症性病变,大便培养有利于发现致病菌;如考虑系血液病导致的大便出血,则应作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因子等检查,必要时应作骨髓象检查。
(2)肛门指检:对大便出血患者应作为常规检查,肛诊可发现内痔,息肉或直肠癌及狭窄等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