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的潜伏期有多长时间
丙肝的潜伏期有多长时间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继续增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人们对于丙肝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丙肝潜伏期是由于人体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后,没有立刻发病,而是潜伏在人体内,随着病毒在体内逐渐发展,身体会表现会相应的症状,在没有发病的这段日子里就是丙肝的潜伏期,丙肝潜伏期是因人而异的,与个人的体质有很大的关系。
专家表示:丙肝感染人体后,并不会马上发病,多会潜伏一段时间后,人体才会有所表现,故丙肝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丙肝易患人群,切勿以一次的检查结果,作为判断“有无感染丙肝”的主要依据,需注意定期检查。
一般来讲,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多会潜伏2-26周的时间,平均为7.4周;但因输Ⅷ因子引起的丙型肝炎,一般来讲潜伏期比较短一些,一般在7-33天左右,平均为19天,大家需注意鉴别。
专家告诉我们丙肝潜伏期约为2~26周,平均7.4周。输Ⅷ因子引起的丙型肝炎,潜伏期7~33天,平均19天。丙肝潜伏期是多久了解之后还需要我们知道丙肝的早期会有食欲消失、呕吐、胃痛、疲乏、皮肤巩膜黄染。疾病早期,症状类似乙肝,但较轻,如感染超过6个月,称慢性丙肝,许多丙肝感染者并无症状。
丙肝是由丙肝病毒引起的肝损伤,一般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在潜伏期内,丙肝感染者没有什么症状,又由于丙肝感染的机率比乙肝小很多,一般的体检只会检验乙肝的抗体或抗原,而不会包括HIV丙型肝炎快速测试,所以使得丙肝很难被发现。
丙肝的预防尚无疫苗可用,这是因为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变异性较大,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难以应付不断出现的大量新病毒毒种。因此,目前丙肝的预防更加强调主观能动性,重点在于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早期诊断和治疗已经感染丙肝病毒的患者(传染源)。人们应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提高防范意识。,不能乱输血,不要随便扎耳朵眼、文身、文眉、文眼线等。
有一小部分孕妇,在怀孕期查出是丙型肝炎,在宝宝出生后,即使宝宝无异常表现,能吃能睡。可做为母亲还是担心宝宝是否是患上丙肝?宝宝的健康是否受到影响?以下几点也许会帮你摆脱这种苦闷的心境。
得了丙肝能活多久
丙肝,与甲肝还有乙肝一样,都是潜伏期很长的一种疾病,平日里对人的身体产的影响是很小的,但是当其爆发出来,对人的身体就会是致命打击。所以人们对于丙肝会问得了丙肝能活多久这个问题。
从上述可知,甲肝是一种潜伏期很长的疾病,所以大家并不用担心一患上丙肝就会出现生命危险。至于得了丙肝能活多久,这个要看它的潜伏期,一般而言,及早发现丙肝,并且进行治疗,这是完全有希望治愈的。因为丙肝并不是不可治愈的疾病,所以患丙肝的朋友不必过度担心。
在丙肝潜伏期的这段时间里,丙肝并不会对人的寿命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大家并不用去考虑得了丙肝能活多久这个问题,在平日生活当中多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定期去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从心底树立起战胜病魔的决心与信心,不要惧怕丙肝而惶惶不可终日,否则丙肝还没发作你就把自己吓出了一身病,那就不值得了。
艾滋病潜伏期
艾滋病潜伏期多久
关于艾滋病潜伏期时间,一句话因人而异。从临床统计资料来看,儿童平均为12个月,成人平均为29个月,但个别患者艾滋病潜伏期时间可超过5 年,甚至最长可达14.2年。不过,话又说回来,个别艾滋病患者可能不会那么好运,因为临床上最短艾滋病潜伏期时间仅为6天,而潜伏期时间如此短常见于输入血制品而感染的急性病例。
现在大家再来看艾滋病潜伏期有多久是否发现艾滋病潜伏期时间是因人而异的,由于艾滋病的潜伏期也具有传染性,因而了解艾滋病的潜伏期有多久非常重要,否则艾滋病必将传染给自己的家人、爱人,后果十分可怕。
丙肝病毒潜伏期
丙肝潜伏期一般为7周,起伏为2-24周。丙肝潜伏期在表现呈现前几周,在丙肝潜伏期至整个患病时间均有感染性。缓慢丙肝携带者的感染性仍不清晰。丙肝潜伏期是多久一起提示咱们防止触摸能够为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和其他体液。不共用能够被污染的牙刷、剃刀、注射器和其他物品。
要正视丙肝的存在,需求输血者应选用规范血站供给的血液和血制品,运用一次性注射器;承受牙科医治应到规范医院口腔科;丙肝病毒潜伏期要早发现,以便及时的防止丙肝,不要随意扎耳朵眼、文身;要远离毒品,根绝静脉吸毒;防止穿插运用注射器和针灸针;防止性乱和不洁性交,以防感染丙型肝炎。
丙肝病毒存活时间
丙肝病毒存活时间为多长时间,为什么丙肝会有很长的潜伏期呢,有的丙肝患者的潜伏期达到了20年。丙肝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所以在急性的患者一定要及时的治疗才不至于转化为慢性期。
据了解,丙肝是类似于乙肝的病毒性肝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而且患者感染后都会存在一定的潜伏期,有的会被患者自身免疫给消灭,由于丙肝病毒有一个坚硬的外壳,而同样会有一些顽固性的丙肝病毒会在空气中长期生存,一般为7-33天,当遇到100℃高温的水时,即可在10分钟内灭亡,而60℃则可存活10个小时左右。
丙肝病毒存活时间是多长,专家给我们做了具体的介绍。但是专家说,不同的病因,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体质,丙肝病毒存活的时间是不同的。无论丙肝病毒可以存活多长时间,我们只要做到的就是对丙肝患者进行及时的有效的治疗,让患者能够早点康复。
艾滋病潜伏期
关于艾滋病潜伏期时间,一句话因人而异。从临床统计资料来看,儿童平均为12个月,成人平均为29个月,但个别患者艾滋病潜伏期时间可超过5年,甚至最长可达14.2年。不过,话又说回来,个别艾滋病患者可能不会那么好运,因为临床上最短艾滋病潜伏期时间仅为6天,而潜伏期时间如此短常见于输入血制品而感染的急性病例。
现在大家再来看艾滋病潜伏期有多久是否发现艾滋病潜伏期时间是因人而异的,由于艾滋病的潜伏期也具有传染性,因而了解艾滋病的潜伏期有多久非常重要,否则艾滋病必将传染给自己的家人、爱人,后果十分可怕。
梅毒窗口期的时间
首先一般的梅毒潜伏期在十到九十天不等,平均时间为三周左右。梅毒潜伏期有多久指的就是没有出现症状,或者症状较为轻微,人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得病了的情况
其次比如像感冒,有时候病毒已经在身体里面生根发芽了,我们还认为自己很健康,没有什么不适,这个时候就叫做潜伏期。等到病毒的数量累积到了一定的程度,病情就发作了,此时叫做发作期
最后就梅毒来说,在感染了梅毒后,初期是不会被人察觉到的,直到一段时间后,人们才会感觉到身体不舒服、皮肤上开始陆续长出东西(硬下疳),这个时期就被称为是梅毒的潜伏期,硬下疳则是一期梅毒的典型症状
梅窗口期所以梅毒潜伏期可以有症状出现,也可以没有症状。有些免疫力非常强的人,或者正好使用了抗生素的人,甚至可以不出现硬下疳,直到二期梅毒才开始出现症状,所以说梅毒潜伏期的时间可以非常的长
如何远离传染病的窗口期
“窗口期”不是潜伏期
许多人把“窗口期”误认为是疾病的潜伏期。实际上,“窗口期”与潜伏期是完全不一样的。
“窗口期”是感染病毒后不能通过检测方法诊断的一段时间,而潜伏期是感染病毒后没有出现临床症状的一段时间。例如艾滋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很长,可以长达许多年,但“窗口期”仅仅只有14-21天。也就是说感染艾滋病毒后14-21天就能通过检测确诊,而感染者确诊后还会经过许多年才表现出临床症状。
疾病的潜伏期只会发生在疾病出现临床症状以前,而“窗口期”有时还会发生在疾病的恢复期。例如: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恢复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消失后到表面抗体出现需要经过一段“窗口期”;有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过抗病毒治疗后,血液中的表面抗原下降到检测不到的水平,也会出现这样的“窗口期”。因此,“窗口期”与潜伏期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概念。
现有手段无法检出“窗口期”
相关数据显示,“窗口期”血液的感染概率大约为五十万分之一,依靠现有的检验手段无法避免“窗口期”事件的发生。
经过对献血者的严密筛查,近年来因输血或血制品造成的艾滋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几乎见不到了。但是,如果艾滋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在感染的“窗口期”去献血,由于目前的检测方法还不能从“窗口期”感染者的血液中检测到感染病毒的标志物,就有可能发生漏检,造成输血后的疾病传播。
1996年,瑞典曾报道1例“窗口期”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献血造成两人发生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但是,这种“窗口期”输血传播的几率极低。“窗口期”输血传播的几率:艾滋病为0.14/100万至1.1/100万(即每百万人输血感染的几率为0.14-1.1),丙型肝炎为0.1/100万至2.33 /100万,乙型肝炎为0.75/100万至8.7/100万。
安全献血是关键
如何避免或降低“窗口期”感染的概率,减轻输血风险带来的伤害?安全献血是关键。想降低“窗口期”感染风险,就要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
因此,在献血前不仅要对献血者进行血液的筛查,还要征询献血者健康状况,签发《献血者知情同意书》。我国2012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明确规定:具有易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如有男男性行为和多个性伴侣者等)不应献血。高危献血者故意献血,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77条、《艾滋病防治条例》第38条和第62条规定,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献血者在发生可能感染艾滋病毒的高危行为(不安全性行为、不安全注射等)以后去献血,属于高危献血者,不符合我国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这种情况的发生有两种可能:采血医生没有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征询献血者献血前有无传播疾病的高危行为,二是献血者明知自己有高危行为仍去献血。
我国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明确指出:“无偿献血是出于利他主义的动机,目的是帮助需要输血的患者。请不要为化验而献血。”
延伸阅读:手术前为何要查三种病毒
近年来,在医院进行手术、胃镜检查等介入性诊断治疗前都要常规进行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毒的检查。
这些检查项目曾被病人误解,认为医院乱做检查多收费。还有人误解为医院歧视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毒感染者,不愿意为这些患者做手术。
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毒都属于经血液传播。使用未经规范消毒的内镜、牙科器械、注射器、针头、血液透析机,以及医务人员在使用和处理医疗器械过程中导致的职业暴露,均为医院内传播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2012年发布的《中国丙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中要求:进行外科手术及侵入性诊疗操作(所有涉及外科操作的内科、内镜以及妇科、产科、牙科等的常规医疗操作)的患者,在进行操作前筛查丙肝病毒抗体;血液透析患者首次血液透析前,应进行丙肝病毒抗体检测,丙肝病毒抗体阴性者在血透中建议定期(半年)进行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筛查。
手术前和介入性诊断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毒的筛查有三个目的:一是发现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毒感染者。对于这些患者所使用的医疗器械要进行专门的消毒或单独使用,保护其他患者,防止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毒在医院内的传播。二是保护医务人员。在对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毒感染者进行手术等操作时要特别注意防护,避免锐器刺伤皮肤,防止医护人员感染病毒。三是鉴定病人感染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毒的时间。如果病人在手术前检查未感染丙肝病毒,而手术后不久发现丙肝病毒感染,则感染可能与本次手术或术后治疗有关。
因此,为了防止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在医院内感染,手术前和介入性诊断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毒的筛查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