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刮痧有效果吗 支气管炎刮痧取穴位置
支气管炎刮痧有效果吗 支气管炎刮痧取穴位置
中府穴:位于胸前壁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六寸。
功效主治:止咳平喘,疏调肺气。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嗳气吞酸,不欲饮食。
膻中穴: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功效主治:理气宽胸,清肺化痰。主治胸痹,气管炎,咳嗽,气喘,胸膜炎,心绞痛等、
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功效主治:清肺泻火,调理肠俯。主治咳嗽,气喘,肺炎,肺结核,咯血等症。
列缺穴:位于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刮痧可以治疗妇科疾病
刮拭胸部具有宽胸理气,疏肝解郁的功效,刮拭后可感气机畅通,轻松自如。刮拭胸部还可防治如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另外,刮痧时,刮胸部对防治妇女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炎、乳腺癌有一定效果。
刮拭腹部可调理肝胆、健脾和胃、培补肾精、通利膀胱。可防治如胆囊炎、慢性肝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呕吐、胃痛、消化不良、慢性肾炎、前列腺炎、便秘、泄泻、月经不调(月经不调吃什么药)、卵巢囊肿(卵巢囊肿吃什么药),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宫外孕吃什么药)等。
胸腹部位禁刮多
胸部正中线应用补法,即用力轻柔,忌用力过大。胸部两侧一般采用平补平泻或补法。对于病久、体弱胸部肌肉削瘦的患者,刮拭时可用刮痧板厚边棱角沿两肋间隙之间刮拭。妇女乳头禁刮。
空腹或饭后半小时以内禁在腹部刮拭。
脐中即神阙穴处禁止刮拭。
肝硬化腹水、胃出血、腹部新近手术、肠穿孔等患者的腹部禁刮。
胸腹部多用补法刮
患者取仰卧位,刮者站或坐其一侧,或站或坐其头前。先暴露胸部待刮拭皮肤,并涂沫刮痧润肤油或润肤乳。
刮胸部正中线5-8次。刮痧师手持刮痧板,以其薄边为着力点,以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刮拭胸部正中线(任脉胸部循行部分),从天突穴经膻中至鸠尾穴上,从上向下刮。在膻中穴可重点刮拭,正中线可让其出痧。手法力度适中,不可太重。
刮胸部正中线至两肋5-8次。刮者以刮痧板厚边为着力点,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刮拭胸部两侧,从胸部正中线开始,由内向外刮拭。女性应避开乳头。手法宜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不出痧或少量出痧。
刮腹部正中线5-8次。刮者以刮痧板薄边为着力点,补法刮拭腹部正中线(腹部任脉循行部分),从鸠尾穴至水分穴,避开神阙穴,再从阴交穴至曲骨穴。腹部刮痧力度宜轻柔,不可向下用力过大,以免伤及内脏。可让患者腹部稍加鼓气,可稍刮出痧。
刮腹部两侧5-8次。刮者以刮痧板薄边或厚边为着力点,用补法刮拭腹部两侧,从幽门、不容、日月向下,经肓俞、天枢、大横至横骨、气冲、冲门。腹部刮拭力量宜轻柔,不可向下用力过大,以免伤及内脏。刮拭时可让患者腹部稍加鼓气,可使腹部稍出痧。
温馨提示:刮痧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手段,大家生活中可以好好利用,不过刮痧一定要注意手法的正确性。
慢性支气管炎刮痧图解 慢性支气管炎刮痧方法三
大椎、大杼、膏肓俞、神堂。配穴:一般均配风池、身柱、曲池、天突、定喘、列缺;外感或发热者配合谷,胸闷配内关,痰多配丰隆、足三里。
用刮痧法。先刮主穴,用泻法刮至出现密集紫红色疙瘩为止。再刮配穴(可分次交叉配用),次日再刮未刮或已刮配穴,每日1次,至愈为度。
主治支气管炎。
屡用效佳,多1次病情大减,3次即愈。
慢性支气管炎刮痧图解
慢性支气管炎刮痧方法一
一、刮痧部位
脊柱两侧(从颈7至骶4),肩上区,胸锁骨上下区胸骨柄区,肘弯区,并重点在颈7至胸1~3或胸8至腰2及其两侧和异常反应点。
二、刮痧方法
用 刮痧法。先刮脊柱两侧(从颈7至骶4)正中线(督脉),再刮脊柱旁开0.5寸,共3行,自上到下,刮至皮肤微红为度,然后刮肩上区,从内到外,刮至皮肤微 红为止,再重点刮治。急性咳嗽在颈7至胸3及其两侧和异常反应部位;慢性咳嗽在胸8至腰2及其两侧和异常反应部位。在上述3行脊柱旁1.5寸,共5行,自 上到下,自内到外,从左到右,均刮至皮肤出现痧痕为止。
急性用泻法,慢性用平泻平补法,由轻到重进行操作,急性重刮,慢性适中。最后刮胸骨柄区、胸锁骨上下区、肘弯区,以出现痧痕为止。
三、适应症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
多年使用,效果甚佳,一般急性1次见效,最多5次即愈或显效;慢性1~3次见效,最多10次,均有较好的疗效。治疗期间忌食辛辣油炸、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宜清淡,避风寒。
慢性支气管炎刮痧方法二
一、刮痧部位
分2组,一为大椎、风门、肺俞、身柱、膻中、中府;
二为大椎、风门、肺俞、身柱、膻中、中府、尺泽、太渊、肾俞。
二、刮痧方法
用刮痧法。急性取第1组穴,慢性取第2组穴。
第1组穴以大椎用挤痧法或刮痧法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风门、肺俞、身柱,然后刮膻中、中府,用泻法均以皮肤出现痧痕为止。
第2组穴先刮大椎、风门、肺俞、身柱,再刮膻中、中府、尺泽、太渊,然后刮肾俞,初用平补、平泻法,后用补法,均以出现痧痕为止。
三、适应症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
屡用效佳。急性期治疗期间应戒烟,忌食辛辣;慢性期及缓解期,应注意保暖,心情舒畅,防感冒及劳逸适度,并且戒烟。
慢性支气管炎刮痧方法三
一、刮痧部位
大椎、大杼、膏肓俞、神堂。配穴:一般均配风池、身柱、曲池、天突、定喘、列缺;外感或发热者配合谷,胸闷配内关,痰多配丰隆、足三里。
二、刮痧方法
用刮痧法。先刮主穴,用泻法刮至出现密集紫红色疙瘩为止。再刮配穴(可分次交叉配用),次日再刮未刮或已刮配穴,每日1次,至愈为度。
三、适应症
主治支气管炎。
屡用效佳,多1次病情大减,3次即愈。
慢性支气管炎刮痧方法四
一、刮痧部位
胸1~7及其两侧(正中线、旁开0.5寸、旁开1.5寸、旁开3寸,共7行)及中府、天突、膻中。胸闷配内关;痰多配丰隆;外感或发热配大椎、尺泽。
二、刮痧方法
用刮痧法。先刮胸1~7及其两侧7行,自上到下,从内到外,刮至皮肤出现痧痕为止,再刮中府、天突、膻中,再刮配穴。热甚者在刮后以三棱针在大椎、尺泽穴上点刺放血各1或2滴。急性用泻法,慢性用平泻法或补法。
三、适应症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
临床屡用均有较好的疗效。
慢性支气管炎刮痧方法五
一、刮痧部位
脊柱两侧(重点为颈4~7及其两侧和胸1~5及其两侧),颈前区,胸骨柄区,前后第2、3肋间及肘弯区。
二、刮痧方法
用 刮痧法和撮痧法。按规定要求先在脊柱两侧作常规治疗,刮3行至微红为止,再重点在颈4至胸5及其两侧,刮7行(急性用泻法,慢性用平泻法,后改为补法), 至皮肤出现痧痕为度,再在余区作局部刺激,颈前区用扯痧法,再刮胸骨柄区(自上到下),前后第2、3肋间由内向外、左右、前后各刮1次,肘弯区双侧各刮1 次。
三、适应症
主治急、慢性咳嗽。
多年应用,确有较好的疗效。禁忌同上。若配以药物外敷,效果尤佳。
慢性支气管炎刮痧方法六
一、刮痧部位
分2组:1为大椎、风门、肺俞、身柱、膻中、中府。配穴:肺俞、太冲。
2为大椎、风门、肺俞、身柱、膻中、中府、肾俞。
二、刮痧方法
用刮痧法。第1组先刮颈部的大椎,再刮背部的风门、肺俞、身柱,然后刮胸部的中府、膻中,最后刮足背部的太冲。再点刺肺俞,太冲穴放血少许,用泻法,以刮至出现痧斑为度。每日1次。
第2组可先刮颈部大椎,再刮背部的风门、肺俞、身柱、肾俞,最后刮胸部的中府、膻中穴,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隔日1次。
三、适应症
主治支气管炎(咳嗽)。
第1组适用于急性咳嗽,第2组适用于慢性咳嗽。临床应用,多获良效。
喉咙痒咳嗽不停怎么办 刮痧治疗
用角刮法刮拭大椎穴20次,力度轻柔,速度缓慢,可以不出痧。
位置: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主治疾病: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用面刮法刮拭大杼穴30次,力度微重,速度适中,以出痧为度。
位置:位于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效:大杼穴祛风解表、宣肃肺气,主治胸肺、项背等疾患。如伤风头痛、咳嗽气急、喘息喉痹、颈项强、肩背痛、热病、胸胁气满、腰脊强痛、癫痫、厥逆、眩晕、虚劳、骨髓冷痛、疟疾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感冒、发热、支气管炎、肺炎、腰背肌痉挛、骨结核、肢体麻木等症。
用面刮法刮拭肺俞穴30次,力度微重,速度适中,以出痧为度。
位置:取定穴位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功效:肺俞穴调补肺气,补虚清热。主治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用角刮法刮拭至阳穴30次,力度适中,速度适中,可不出痧。
位置: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7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布有7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功效:至阳穴利胆退黄、宽胸利膈,主治疗胃痉挛、胆绞痛、胆囊炎、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等。配阳陵泉、日月主治胁肋痛、黄疸、呕吐;配心俞、内关主治心律不齐、胸闷。
支气管炎刮痧有效果吗 支气管炎症候特征
外感咳嗽,即急性咳嗽,除咳嗽主症外,可兼见表证,若调治失当可转为慢性咳嗽,内伤咳嗽是肺系多种疾病迁延不愈导致肺脏虚损,气阴两伤所致,内伤咳嗽经久难愈,感受外邪即可急性发作。
支气管炎刮痧刮哪里
中府穴止咳平喘,清泻肺热,膻中理气宽胸,清肺化痰;尺泽清热和胃,通络止痛,列缺宣肺祛风,舒筋活络,这四个穴位搭配,可增强止咳平喘,宽胸理气之功,能有效缓解支气管炎及其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病症。
支气管炎刮痧的方法?
刮痧(Skin scraping) ,是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明代郭志邃著有《痧胀玉衡》一书,完整地记录了各类痧症百余种。近代著名中医外治家吴尚先对刮痧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阳痧腹痛,莫妙以瓷调羹蘸香油刮背,盖五脏之系,咸在于背,刮之则邪气随降,病自松解”。
现代科学证明,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