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迎针刺方法
人迎针刺方法
取穴:仰卧,颈内侧三角,平喉结水平,颈总动脉内侧。
简易取法:
1.喉结旁开1.5寸处。
2.摸颈部静脉搏动之内侧缘,平喉结处是穴。
进针方向:从前外向后内与颈部皮面成90°。
深度:针0.3-0.5寸,留针10分钟,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胀向附近。
颧髎位置在哪里 颧髎常用配伍疗法
1、配翳风,下关,太阳,攒竹,颊车,地仓,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风邪入中之口眼㖞斜,面痛等。
2、配风池,太阳,阳白,四白,大迎,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止痉,治疗风邪入络之眼睑瞤动。
3、配风池,颊车,下关,曲池,合谷,针刺泻法,清热泻火,消肿止痛,治疗风热齿痛。
4、配下关,颊车,四白,内庭,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颊肿,面赤,面赤等。
人迎穴针刺怎么操作
人迎针刺方法
取穴:仰卧,颈内侧三角,平喉结水平,颈总动脉内侧。
简易取法:
1.喉结旁开1.5寸处。
2.摸颈部静脉搏动之内侧缘,平喉结处是穴。
进针方向:从前外向后内与颈部皮面成90°。
深度:针0.3-0.5寸,留针10分钟,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胀向附近。
功能主治
类属:足阳明胃经。
功能:通经调气,散结平喘,平肝潜阳,宽胸止咳。
主治病证:
1.痰浊阻肺,肺胃热盛,肺气不宣之胸满喘息,咽喉肿痛诸症。
2.痰气互结之瘰疬,瘿瘤诸病证。
3.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诸病证。
注意事项
1.施针时病人以仰卧位为最佳,这种体味既可以预防坐位针刺易引起脑贫血而致晕针的发生,又有利于术者的操作。
2. 由于本穴深处颈总动脉,颈内静脉,故进针时要避开血管,在其前方或略向内直刺,细心体会手下针感,免伤颈总动脉(若进针感到粘滞,且有明显的搏动感,则应退针,调整方向在刺)。若刺中颈总动脉,由于结缔组织致密,血管壁坚厚,故针感粘滞,且有明显搏动感,因血管壁坚韧,一般不致造成损伤出血。
3.本穴针刺还忌手法过重,因其内补有颈动脉窦,针刺手法过重,可刺激颈动脉窦,导致压力感受器发生改变,可致眩晕,面色苍白,出汗,血压降低等虚脱现象,甚则昏迷,厥逆。
人迎针刺方法 针刺人迎的功能主治
类属:足阳明胃经。
功能:通经调气,散结平喘,平肝潜阳,宽胸止咳。
主治病证:
1.痰浊阻肺,肺胃热盛,肺气不宣之胸满喘息,咽喉肿痛诸症。
2.痰气互结之瘰疬,瘿瘤诸病证。
3.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诸病证。
迎香穴针刺怎么操作
迎香的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双眼平视,鼻唇沟内缘,鼻孔水平外侧0.5寸。
进针方向:从前向后与面部成90°。
进针深度:可达0.5-0.8寸,可刺入提上唇鼻翼肌,或针尖向四白穴透刺,深0.5-1寸,可达眶下孔处。留针20分钟;禁艾炷灸,艾条温和灸2-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向鼻孔方向发胀。
作用主治
迎香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又是手,足阳明经之会穴。穴在鼻旁5分处,刺之可通鼻窍,增进嗅觉功能,具有散风邪,清肺泻火,通利鼻窍之功。常用于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出血,面神经麻痹,面痒,面肿,胆道蛔虫症,便秘等。
注意事项
1.由于眶下孔有眶下神经,眶下动,静脉,因此迎香透四白时不宜针刺过深。
2.迎香所在部位肌肤浅薄,针感较强,不宜使用过强的刺激手法;又因该穴皮肤浅薄,平刺或斜刺时可刺向上迎香方向,但内部有鼻甲,不宜使用粗针深刺,否则容易导致出血。
3.忌消毒不严:因迎香穴处“危险三角区”范围内,若针具消毒不仔细,可能会导致感染,造成颅脑病变。
4.迎香位于面部,肌肉薄弱,深部又密布神经血管,故不宜使用化脓灸或直接灸,但若属于寒邪所致的鼻疾,可使用轻微的艾条悬浮灸。
针刺人迎注意事项 人迎穴常用配伍
1.配膻中,天突,丰隆,中府,针刺泻法,宽胸理气,宣肺化痰,止咳平喘,治疗痰浊壅肺,肺气不宣之胸满喘息。
2.配章门,天井,足临泣,天突,中封,内庭,太冲,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化痰散结,治疗痰气互结之瘰疬,瘿瘤。
3.配少商,商阳,内庭,天突,合谷,少商,商阳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清宣肺气,利咽消肿,治疗肺胃热盛之咽喉肿痛。
4.配太冲,曲池,足三里,风池,太阳,阳白,针刺平补平泻法,平肝潜阳,治疗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5.配内关,针刺平补平泻法,通脉安神定悸,治疗心气不足之心悸。
针刺迎香图片 迎香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眶上神经分布。眶下神经是三叉神经第2支(上颌神经)的终支,经眶下孔穿出至面部,分布于下睑,鼻背外侧及上唇的皮肤。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和面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面动脉是颈外动脉的分支,经下颌下腺深面,在咬肌前缘越下颌骨下缘至面部,经口角外侧,过鼻翼迂回向上到眼内眦,改称内眦动脉。面静脉起自内眦静脉,伴面动脉下行,至下颌角下方与下颌后静脉前支会合,注入颈内静脉。
3.提上唇肌:肌纤维起自上颌骨眶下缘至眶下孔之间,向下止于上唇,鼻翼肌鼻唇沟附近的皮肤,受面神经颊支支配。
通里的定位和主治 通利穴常用配伍
1.配少府,腕骨,内庭,金津,玉液,点刺出血,清心泻火,治疗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木舌,重舌,心烦口渴,小便短赤,甚则尿血等。
2.配心俞,厥阴俞,人迎,内关,针刺补法,或用温针,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治疗心阳不振之心悸,心痛。
3.配神门,内关,三阴交,复溜,针刺补法,滋阴降火,清心除烦,治疗阴虚火旺之心烦补眠,口燥咽干。
4.配心俞,巨阙,间使,神门,针刺补法,补益心气,安神定惊,治疗心气虚惊恐。
针刺迎香图片 迎香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祛风通络,宣通鼻窍,如配列缺,合谷,上星,印堂,风门,治疗外感鼻塞,流涕,鼻渊,面痒等;配上关,四白,颧髎,合谷,治疗风邪入络之面浮肿,面痛;配地仓,颊车,阳白,合谷,治疗风邪外袭之口眼歪斜。
2.配合谷,曲池,尺泽,少商,针刺泻法,清热泻肺,治疗肺经蕴热之鼻衄。
3.配印堂,太冲,丘墟,针刺泻法,清泻肝胆,治疗肝胆火盛之鼻渊,鼻衄等。
4.配内庭,上星,二间,合谷,解溪,针刺泻法,清胃泻火,治疗胃火鼻衄,鼻头红肿等。
5.配神庭,上星,合谷,太渊,针补合谷,太渊,补益肺气,宣通鼻窍,治疗肺虚外感之鼻塞,鼻痒,流清涕等。
6.配四白,针刺泻法,迎香透四白,治疗胆道闭阻之蛔厥。
迎香的针刺方法 针刺迎香的作用主治
迎香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又是手,足阳明经之会穴。穴在鼻旁5分处,刺之可通鼻窍,增进嗅觉功能,具有散风邪,清肺泻火,通利鼻窍之功。常用于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出血,面神经麻痹,面痒,面肿,胆道蛔虫症,便秘等。
肩井针刺方向 肩井常用配伍疗法
1.配期门,行间,内关,天池,乳根,足三里,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通络下入,治疗肝气郁结之乳痈,乳汁不下。
2.配合谷,三阴交,太冲,针刺泻法,理气活血,治疗气滞血瘀之滞产。
3.配章门,天井,足临泣,阳陵泉,大迎,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行滞,化痰散结,治疗气郁痰凝之瘰疬。
4.配丰隆,劳宫,太冲,水沟,针刺泻法,清热化痰,开窍醒神,治疗痰火扰神之中风。
5.本穴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配风池,风门,阳谷,后溪,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颈项强痛;配秉风,曲垣,天宗,肩贞,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肩背痹痛;配肩髃,肩贞,臂臑,曲池,外关,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手臂疼痛,不能举。
迎香的针刺方法 针刺迎香注意事项
1.由于眶下孔有眶下神经,眶下动,静脉,因此迎香透四白时不宜针刺过深。
2.迎香所在部位肌肤浅薄,针感较强,不宜使用过强的刺激手法;又因该穴皮肤浅薄,平刺或斜刺时可刺向上迎香方向,但内部有鼻甲,不宜使用粗针深刺,否则容易导致出血。
3.忌消毒不严:因迎香穴处“危险三角区”范围内,若针具消毒不仔细,可能会导致感染,造成颅脑病变。
4.迎香位于面部,肌肉薄弱,深部又密布神经血管,故不宜使用化脓灸或直接灸,但若属于寒邪所致的鼻疾,可使用轻微的艾条悬浮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