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的中医分类
痤疮的中医分类
肝气郁结证:多见于女子,皮疹反复发作,与月经周期有明显关联。一般年龄偏大的女性,伴有月经不调,属于此类。
肝肾阴虚证:多见于30岁以上的成年人,皮疹色红不鲜,常见面色晦暗,色素沉着,神疲乏力,苔薄白,脉濡滑等症状。
热毒血热型:青春之体,血气方刚,阳热上升,与风寒相搏,郁阻肌肤所致。
肺经风热证:表现为颜面潮红,粉刺焮热、瘙痒,或有脓疱,苔薄黄,舌红,脉细数等症状。一般面鼻及胸背部痤疮属肺,是由肺经风热阻于肌肤所致;
脾胃湿热证:皮疹红肿瘙痒,常伴有大便不畅,消化不良,腹胀,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常由于过食肥甘、油腻、辛辣食物,导致脾胃蕴热,湿热内生,熏蒸于面而成。
祛痘的分类
皮肤分类
油性皮肤:特点是皮肤粗厚, 毛孔明显,部分毛孔很大,酷似桔皮。皮脂分泌多, 特别在面部及T型区可见油光;皮肤文理粗糙,易受污染;抗菌力弱,易生痤疮;附着力差,化妆后易掉妆;油性皮肤妆容易花掉。
中性皮肤:皮肤平滑细腻,有光泽,毛孔较细,油脂水分适中,看起来显得红润、 光滑、没有瑕疵且富有弹性。对外界刺激不太敏感,不宜起皱纹,化妆后不易掉妆。
干性皮肤:肤质细腻,较薄,毛孔不明显,皮脂分泌少而均匀,没有油腻感觉。皮肤比较干燥,看起来显得清洁、细腻而美观 。这种皮肤不易生痤疮,且附着力强,化妆后不易掉妆。
混合性皮肤:同时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皮肤为混合性皮肤。一般在前额、鼻翼、下巴处为油性,毛孔粗大,油脂分泌较多,甚至可发生痤疮,而其它部位呈现出干性或中性皮肤的特征。
敏感性皮肤:皮肤细腻白皙,皮脂分泌少,较干燥。其特点是易引起皮肤过敏,出现红、肿、痒等。
根据痘痘形成原因可分为以下3类:
1、按病因分类:化妆品性痤疮、机械性痤疮、职业性痤疮、氯痤疮、新生儿痤疮、婴儿痤疮、成人痤疮。
2、按皮损形态分:炎性痤疮、非炎性痤疮、疤印。
3、按严重程度分:轻度痤疮 、中度痤疮、重度痤疮。
痤疮的中医治疗
祖国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中就有关于青春痘的记载。《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劳汗当风,寒薄为鼓,郁乃痤。”《诸病源候论·面龅候》中记载:“面胞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龅,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也。”《外科正宗·肺风粉刺酒齄鼻》中记载:“肺风、粉刺、酒齄鼻三名同种,粉刺属肺,齄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外科启玄》中记载:“肺气不清,受风而生,或冷水洗面,热血凝结而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肺风粉刺》中记载:“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由此可见,先人对该病已从病因病机、临证表现上有所认识。
近代中医对青春痘病因的研究在传统肺热、风热、血热、湿热等发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冲任不调、肾阴不足、血瘀痰结等观点,进一步补充、完善了青春痘的发病机制。先天不足,肾阳亏损,同源之肝脏疏泄失于条达,致冲任不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则血海满盈不得时,月经前后见虚火上炎之象,青春痘加重。肾为先天之本,主司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功,若原本肾阴不足,其阴阳平衡失调,会导致女子二七、男子二八相火亢盛,天癸过旺,早期发育,面生粉刺。素体阳盛,易热易火,灼伤津液;肾阴不足,阴液失于濡养,日久炼液为痰,痰凝气结·,血瘀不通,发为结节、囊肿。
用中医中药治疗青春痘讲究的是辨证论治,目前对青春痘的辨证分型尚缺乏统一的标准。根据临床所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型:肺经风热型、湿热蕴结型、痰湿凝结型。或分为肺经风热、脾胃湿热、肝郁气结、瘀血阻滞、痰湿凝结、热毒蕴结、冲任不调七型。
肺经风热型
征候:油性皮肤多见。丘疹呈红色,或有痒痛,多分布于鼻周。可有口干,舌红,苔薄黄、便黄,大便干燥,脉浮数。
治则:宜清肺散热。
方药:枇杷清肺饮加减
枇杷叶10克,桑白皮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野菊花10克,白茅根30克,黄连10克,赤芍10克,生槐米15克,金银花20克,当归10克,苦参10克。
方解:枇杷清肺饮原方出自《医宗金鉴》,本方取枇杷叶苦平,性善降泄;桑白皮甘寒性降,两药俱人肺经,清肃肺热为君药。黄芩、黄连、金银花、野菊清热解毒燥湿为臣。当归、苦参、栀子、赤芍、白茅根、生槐米清热凉血共为佐使。有脓疱加公英、地丁;口渴加生石膏、知母;便干加生大黄。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分温服。
饮食调养:枇杷薏苡仁粥:生薏苡仁100克,鲜枇杷60克(去皮核),枇杷叶10克。先将枇杷叶洗净切碎,煮沸10~15分钟,捞去渣后,纳入薏苡仁煮粥,粥熟后切碎枇杷果肉,放人其中搅匀即可。
中药外治:选择中药大黄、硫黄、丹参、冰片各等量,研成极细末,与适量大豆粉混合,加基质调成稀膏,敷于面上。7—10天1次,3次1疗程。
针灸疗法:主穴选择百会、尺泽、曲池、大椎、合谷、肺俞、委中。配穴选四白、下关、颊车。用泻法,中等刺激,留针半小时,每日1次,10次1疗程,症状好转后改为隔日1次。
湿热蕴结型
征候:面部、胸背部或臀部皮疹较多。表现为结节及多数大小脓疱,可以挤出黄白色碎米粒样脂栓,皮疹红肿疼痛。伴口臭口苦,大便黏滞不爽,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宜清热化湿通腑。
方药:茵陈蒿汤加减
茵陈3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益母草15克,大青叶20克,白鲜皮20克,大黄6克,甘草6克。
方解:茵陈蒿汤出自《伤寒论》。本方中茵陈蒿味苦性平,清热利湿,擅治湿疮、疥癣、风疹等皮肤病,故用为君药。栀子、黄芩、大黄清热燥湿,通腑泻热为臣药。大青叶、白鲜皮、益母草清热解毒,疏风活血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饮食调养:凉拌三苋:鲜苋菜、鲜冬苋菜、鲜马齿苋各100克,分别用开水焯至八成熟,捞出后浸入冷水中5~10分钟,取出控水,切段,适量加入调料后拌匀即可。
中药外治:与肺经风热方法相同。
针灸治疗:主穴选百会、大椎、曲池、合谷、肺俞、委中。配穴选内庭、足三里、脾俞,病变局部周围穴。脾俞用补法,其余均用泻法。留针半小时,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症状好转后改为隔日1次。
征候:皮疹结成囊肿,或有纳呆、便溏。
治则:宜消痰软坚,活血化瘀。
方药:化瘀散结丸加减
舌淡胖,苔薄,脉滑。
痤疮的临床分类
1、寻常性痤疮 主要发生在面部,也可见于胸背部,只有少数患者可侵犯四肢和臀部形成泛发性痤疮。寻常性痤疮的表现有:
1)皮脂溢出:多数痤疮患者为油性皮肤,而且痤疮的严重程度与皮脂分泌量有一定相关性,但在痤疮消退以后,皮脂溢出仍可能持续存在。
2)分刺 是毛囊漏斗过度角化形成的皮损,分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种。
2、特殊类型痤疮
1)聚合性痤疮:多见于男生,青春后期发病。
2)暴发性痤疮:男性多见。特点是有轻度痤疮数月或数年的患者突然病情加重伴有发热、多关节痛,并出现体重下降,贫血、白细胞增多、血沉升高等。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联合治疗有效。
3)坏死性痤疮:又称痘疮样痤疮,皮损可波及颞部,发际前缘、鼻、耳甚至躯干四肢。其特点是额部的毛囊性丘疹、脓疱、坏死及凹陷性瘢痕,开始为粟粒大小的暗红色毛囊性脓疱,中心部分有毳毛贯穿,中心部分很快结痂坏死,形成盘状痂皮,最后脱痂遗留凹陷性瘢痕。
肾功能的中医分类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其生理功能是藏精、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跟人的骨骼血液、皮肤乃至牙齿、耳朵都有莫大的关系。而“肾虚”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
肾亏期,多数病人有精神萎靡、腰酸腰痛,体力不支,睡眠不佳(包括失眠、多梦、嗜睡)、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肾阴虚时,有遗精、尿量多或尿如脂膏、头晕目眩、耳鸣等症状,严重时有耳聋、口干、盗汗、低热、颧红,手足心热等现象。
肾阳虚时,有腰酸腰痛,性欲减退、滑精、早泄、阳痿等。
肾阴虚
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肾阴虚表现为腰酸腿困、腰膝酸软,因为虚火引起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小便色黄,失眠多梦,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耳鸣,盗汗,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等。以上这些都是肾阴虚的常见表现。“肾阴”亦称“真阴”、“元阴”、“肾水”,指肾脏的阴精。肾阴有滋养脏腑的作用,为人体阴液的根本。《景岳全书》称:“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肾阴虚症状为:五心烦热、口干舌燥、睡眠不好,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
肾阳虚
肾阳虚是肾脏阳气亏虚所表现的证候,多由素体阳虚或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以及房劳过度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头目眩晕,精神委靡,面色苍白或黧黑,舌淡胖,苔白,脉沉弱;或阳痿,妇女宫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水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甚则腹部胀痛,心悸咳喘。肾阳虚常会出现腰痛,因为腰为肾之府,这种痛一般会有冷的感觉,这是肾阳虚的一个典型表现。另外,它扩散到全身,会出现全身也怕冷的症状。
肾气虚
肾气虚症状包括尿后滴沥不尽,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听力减退,气短,四肢不温,容易疲倦,舌淡,脉细弱。男性患者可出现滑精或早泄;女性患者会白带清稀,胎动易滑。
解析痤疮的分类
1.聚合性痤疮:聚合性痤疮最为严重的影响患者的面部,这种痤疮一般很多的粉刺、丘疹、脓疱、脓肿、囊肿及窦道、瘢痕、瘢痕疙瘩都集簇发生。
2.脓疱性痤疮:脓疱性痤疮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痤疮,以脓疮表现为主,脓疱为谷粒至绿豆大小,破后脓液较粘稠,愈后遗留浅的瘢痕。
3.丘疹性痤疮:丘疹性痤疮也是痤疮的一种表现,患者皮损以炎性的小丘疹为主,小米至豌豆大的坚硬的小丘疹,呈淡红色至深红色。
4.点状痤疮:主要表现为黑头粉刺,是痤疮的主要损害,是塞在毛囊皮脂腺口的乳酪状半固体,露在毛囊口的外端发黑,如加压挤之,可见头部呈黑色而体部呈黄白色半透明的脂栓排出。
5.萎缩性痤疮:萎缩性痤疮也是痤疮的一种表现症状,专家表示,丘疹或脓疱性损害破坏腺体,可引起凹坑状萎缩性瘢痕。
腰痛的中医分类
腰痛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病症。中医认为,腰痛可分为4个类型:
寒湿型腰痛:此型腰腰痛患者在发病初期可出现腰部酸痛重着、转侧不利、活动时疼痛更甚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寒湿型腰痛患者即使在静卧时腰痛也不会减轻,在阴雨天疼痛更甚。
肾虚型腰痛:此型腰痛患者常会出现腰膝无力、遇劳则痛、卧床休息疼痛减轻等症状。
慢性劳损型腰痛:此型腰痛患者常因腰部长期劳累、骨骼畸形、扭伤后没有完全康复或多次扭伤而致腰痛,常表现为持续性的腰部酸痛、腰部有僵硬感、疼痛时轻时重、劳累时加剧、疼痛随气候变化减轻或加重等。
急性扭伤型腰痛:此型腰痛患者起病突然,有腰部外伤史,其腰部有明显的压痛点,常可根据压痛点确定扭伤的部位。在临床上,治疗腰痛的方法包括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由于大多数腰痛患者的疼痛部位都比较局限,因此更愿意使用外治法进行治疗。
中药外敷法治疗腰痛
采用中药外治法治疗腰痛常会收到满意的效果。下面偶要两种最有效的中药外敷法:
中药熨敷法
寒湿型腰痛:取独活、防风、肚中、牛膝、威灵仙、香附、当归、元胡及桑寄生各等量。将上述药物一起炒热,用布包裹数层。将此药包贴在患处熨半个小时,药冷即重新加热,可每天用药1-2次,每剂药可连续食用3-5天。此法对有很好的疗效。
肾虚型腰痛:取熟地、山药、菟丝子、牛膝、当归、黑豆各等量。将上述药物一起炒热,用布包裹数层。将此药包贴在患处熨半个小时,可每天用药1次。
急慢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性腰痛:取荆芥、防风、秦艽、丁香、肉桂、乳香、没药、胡椒各等量,醋和95%的酒精各少许。将前8味药物一起研成细末。每次取适量的此药末,将其撒在患处的皮肤上。 将2~3块白布用醋浸湿,覆盖在药末上。用20毫升的注射器吸取95%的酒精,然后将酒精喷洒在白布上,并用火将其点燃,待病人感觉灼烫时吹熄火焰,等患处皮肤略凉是可再度将白布点燃,可反复点燃4~5次后结束治疗,一般应每隔1天治疗1次,也可每天治疗一次,连续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在用此法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应停止治疗5天,再继续下1个疗程的治疗。
中药湿敷法
寒湿型腰痛:取生附子适量,醋少许。将生附子烘干,研成细末。将此药末用醋调成膏状,敷在命门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和涌泉穴上。或取生川乌、生草乌各15克,食盐、醋各少许。将生川乌、生草乌一起研成细末,用食盐和醋调成膏状。将此药膏敷在肾俞穴、腰眼穴和腰部的疼痛点,用塑料薄膜覆盖,用胶布固定,可每日换药1次。
痤疮中医治疗
很多人进入青春期后,脸上不知不觉地起了很多疙瘩,有时还伴有痒痛有黑色的称为黑头粉刺。破溃或吸收后可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或凹状疤痕。少数严重的红疙瘩可出现更大的软囊肿、脓肿,破溃愈合后留下比较明显的疤痕,使颜面皮肤凹凸不平,颜色深浅不一,十分难看。另外由于雄激素水平不同,一般男子患痤疮比女性严重,且更难治愈。
中医主要采用清热祛风、凉血利湿的方法。成药可选用防风通圣丸、归参丸等,内服可用枇杷叶9克、桑皮9克、苦参9克、赤药12克、丹皮10克、菊花9克、生草9克,水煎服,日服一剂。大便干燥者,可酌加酒军6—10克;结节性囊肿可酌加贝母10克、凌霄花6克。外治可用颠倒散,每晚用茶水调后搽患处,白天洗掉。
也可用简便方法:
①白花蛇草15—30克,加水煎汤内服,每日或隔日一剂,一天二
次。
②仙人掌适量,捣烂,涂敷患处。每日2次。
③鲜马齿苋、蒲公英、菊花各30克,蜂房10克,水煎汤待温后清
洗患处,每日2次。
④鲜槐叶、丝瓜叶各30克,捣烂,涂敷患处
祛痘的分类
皮肤分类
油性皮肤:特点是皮肤粗厚,
痘痘治疗 毛孔明显,部分毛孔很大,酷似桔皮。皮脂分泌多, 特别在面部及T型区可见油光;皮肤文理粗糙,易受污染;抗菌力弱,易生痤疮;附着力差,化妆后易掉妆;油性皮肤妆容易花掉。
中性皮肤:皮肤平滑细腻,有光泽,毛孔较细,油脂水分适中,看起来显得红润、 光滑、没有瑕疵且富有弹性。对外界刺激不太敏感,不宜起皱纹,化妆后不易掉妆。
干性皮肤:肤质细腻,较薄,毛孔不明显,皮脂分泌少而均匀,没有油腻感觉。皮肤比较干燥,看起来显得清洁、细腻而美观 。这种皮肤不易生痤疮,且附着力强,化妆后不易掉妆。
混合性皮肤:同时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皮肤为混合性皮肤。一般在前额、鼻翼、下巴处为油性,毛孔粗大,油脂分泌较多,甚至可发生痤疮,而其它部位呈现出干性或中性皮肤的特征。
敏感性皮肤:皮肤细腻白皙,皮脂分泌少,较干燥。其特点是易引起皮肤过敏,出现红、肿、痒等。
根据痘痘形成原因可分为以下3类:
1、按病因分类:化妆品性痤疮、机械性痤疮、职业性痤疮、氯痤疮、新生儿痤疮、婴儿痤疮、成人痤疮。
2、按皮损形态分:炎性痤疮、非炎性痤疮、疤印。
3、按严重程度分:轻度痤疮 、中度痤疮、重度痤疮。
感冒的中医分类
概述
感冒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用于治疗感冒的药物有许多种。由于中成药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的特点,故很受人们青睐。但临床实践证明,如果中成药选用不当,也可延误病情。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型感冒、风热型感冒、暑湿型感冒和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四种类型。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不同类型的感冒应选用不同的中成药治疗。
风寒型感冒
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肌肉疼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咽喉红肿疼痛、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等特点,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这种感冒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伤风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时茶颗粒等药物治疗。若病人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风寒型感冒病人忌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药物。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就是需要出点汗(中医称辛温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盖上两层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等等。风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汤,伤寒论首方,也称和剂之王(麻黄汤也主治风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总结: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风热型感冒
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发热重、痰液粘稠呈黄色、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便秘等特点。治疗应以辛凉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解热消炎胶囊、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银翘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药物治疗。风热型感冒病人忌用九味羌活丸、理肺丸等药物。
寒包火感冒
寒包火的感冒(表现为流清涕,大便干燥,咽部红肿,发热)和风热感冒(表现为喉痛、面红、舌苔黄等)可以靠喝苦丁茶来泻火、清热,缓解感冒的一些症状,如咽喉肿痛、头疼、眼睛肿胀等,但不能预防和治疗感冒,还是要吃银翘解毒丸、连花清瘟胶囊等药物。
暑湿型感冒
病人表现为畏寒、发热、口淡无味、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此类型感冒多发生在夏季。治疗应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病人可选用藿香正气水、银翘解毒丸等药物治疗。如果病人胃肠道症状较重,不宜选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养胃丸等药物。
时行感冒
病人的症状与风热感冒的症状相似。但时行感冒病人较风热感冒病人的症状重。病人可表现为突然畏寒、高热、头痛、怕冷、寒战、头痛剧烈、全身酸痛、疲乏无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婴幼儿或老年人可能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等症状。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疏风透表为主。病人可选用解热消炎胶囊、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氨咖黄敏颗粒、防风通圣丸、重感灵片、重感片等药物治疗。如果时行感冒的病人单用银翘解毒片、强力银翘片、夏桑菊感冒片或牛黄解毒片等药物治疗,则疗效较差。
中毒型流感病人则表现为:高热、说胡话、昏迷、抽搐,有时能致人死命。因此病极易传播,故应及早隔离和治疗。
总之,感冒病人应根据自身的病情特点选用不同的中成药治疗,否则会影响疗效,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