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糖尿病是遗传的吗

糖尿病是遗传的吗

糖尿病是一种现代的流行的疾病,而且糖尿病的发病率还在逐渐上升。为什么糖尿病发病率这么高呢?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另外遗传也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很多人是因为遗传而发病的。那么对于是否遗传的问题,哪些是属于遗传的问题你是否了解呢?下面来看一下遗传与糖尿病的关系。

遗传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这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证实。欧美等国家白种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10%,而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印度及中国移民的患病率可达15%~20%。中国人可能属于易患糖尿病的种族。一般说来,2型糖尿病的遗传性比1型糖尿病更明显,母亲有2型糖尿病,其子女患病概率约为20%。父亲有糖尿病,子女患病概率约为15%,父母均有2型糖尿病,子女则约有25%患病。

并不是说糖尿病患者的后代就一定会得上糖尿病,只是一种易患倾向,至于是否发病或何时发病,与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我们常说,糖尿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是得糖尿病的内因和基础,而环境因素则是得糖尿病的外因和条件,是发病的诱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只有内因和基础,还不一定会得糖尿病,只有有内因又有外因的个体,才会得病。

以上介绍的就是糖尿病和遗传的关系,遗传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但是有家族史也并不一定就会得上糖尿病,只能说有家族史的人得糖尿病的可能性要比正常人大。所以只要积极的预防和锻炼身体,不管什么人都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是否会遗传给下一代

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到目前已经发现,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比没有家族史患者的发病率高出3~40倍。在正常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5%,但对于双亲均患糖尿病的人来讲,其子女患糖尿病的几率超过50%。

在我国,糖尿病的遗传度为51.2%~73.8%,一般高于60%。不过1型糖尿病的遗传度要低于60%,由此可见,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的遗传度更强一些。

糖尿病高发并非由于遗传

虽然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导致肥胖,继而造成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这是导致当前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的主因。

因此,专家说,环境因素(主要是饮食和运动)才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即使父母患有糖尿病,如果子女注意预防,那么患糖尿病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因此,糖尿病病人子女也不必过于担心。同样,即使父母无糖尿病,但如果不注意预防,其子女照样会患糖尿病。关注自身的“预警信号”,如高体重、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等,早发现、早治疗,把糖尿病拒之门外。

夫妻备孕要警惕家族遗传病

遗传病,是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和基因)发生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目前已知的遗传病大约有四千多种。包括染色体病、但基因病和多基因病三大类。

人们容易把遗传病和先天性疾病混为一谈。其实,先天性疾病一般是指婴儿出生时就表现出症状的疾病。先天性疾病中有些是遗传因素引起的,属遗传病,如先天愚型(唐氏综合征);而有些,却是孕期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而引起胎儿发育异常,不属遗传病范畴,如先天性心脏病。由此可知,先天性疾病并不都是遗传病。

另一方面,遗传病也不一定是在出生时就有症状表现的,也就是说,一些后天出现的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病。有些遗传病,要在个体发育到一定年龄时才表现出来。例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一般4岁~6岁才发病。许多遗传性智力低下患者,在婴幼儿期亦不易发现。由此可知,后天发生的疾病中,也有遗传病。

那么,哪些疾病容易被遗传呢?

遗传病的种类

糖尿病: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有家族遗传倾向。Ⅱ型比Ⅰ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更显著。

心脏病:如果父母患心脏病,子女发生心脏病的几率要比父母没有心脏病的子女高出5-7倍。

高血压、高血脂:如果父母一方患高血压或高血脂,孩子患病几率是50%;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高血压或高血脂,几率将提高到75%。

肥胖症:父母一方是肥胖症,孩子超重的可能性是40%;如果父母双方都是肥胖症,可能性就会提高到70%。即便如此,只要孩子一直坚持健康饮食,锻炼身体,也能长成一个体重正常的孩子。遗传病,是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和基因)发生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目前已知的遗传病大约有四千多种。包括染色体病、但基因病和多基因病三大类。

人们容易把遗传病和先天性疾病混为一谈。其实,先天性疾病一般是指婴儿出生时就表现出症状的疾病。先天性疾病中有些是遗传因素引起的,属遗传病,如先天愚型(唐氏综合征);而有些,却是孕期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而引起胎儿发育异常,不属遗传病范畴,如先天性心脏病。由此可知,先天性疾病并不都是遗传病。

另一方面,遗传病也不一定是在出生时就有症状表现的,也就是说,一些后天出现的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病。有些遗传病,要在个体发育到一定年龄时才表现出来。例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一般4岁~6岁才发病。许多遗传性智力低下患者,在婴幼儿期亦不易发现。由此可知,后天发生的疾病中,也有遗传病。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据权威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导致糖尿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很多肥胖的人容易患糖尿病,有的糖尿病是遗传来的,还有可能是饮食不健康造成的。

一、遗传因素

举世公认,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Ⅰ型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50%,而在糖尿病Ⅱ型中其重要性达90%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Ⅱ型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糖尿病Ⅰ型。

因此引起糖尿病Ⅱ型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糖尿病Ⅰ型

二、精神因素

近十年来,中、外学者确认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三、肥胖因素

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约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比,有基础研究材料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体力活动逐渐减少时,人体肌肉与脂肪的比例也在改变。自25岁至75岁,肌肉组织逐渐减少,由占体重的47%减少到36%,而脂肪由20%增加到36%,此系老年人,特别是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中糖尿病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长期摄食过多

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的胰岛素β细胞负担过重,而诱发糖尿病。现在国内外亦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体越丰满,糖尿病越增多”的概念。

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从分子生物学、电镜超微结构、免疫学、生理生化学等多角度进行控索,对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又有了新的认识。

五、感染

幼年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有显著关系,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仅可以使隐形糖尿病得以外显。

六、妊娠

有关专家发现妊娠次数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多次妊娠易使遗传因素转弱诱发糖尿病。

七、基因因素

目前科学认为糖尿病是由几种基因受损所造成的:Ⅰ型糖尿病———人类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Ⅱ型糖尿病—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溶酶基因和线粒体基因损伤。

糖尿病会遗传吗

糖尿病遗传吗?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的家属中,糖尿病的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父母亲都是糖尿病患者,其子女约有5%会患糖尿病,若父母亲中只有一方有糖尿病,则子女得病的机会更少。也就是说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情况下,患糖尿病的几率要相对来说高一些,从而说明糖尿病具有遗传性。

但是糖尿病本身并不会遗传,遗传的是糖尿病的易患病体质。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糖尿病患者子女只是遗传了某些基因,而这些基因对糖尿病具有易感性。也就是说,在某种环境中就有可能发病,而避免这种环境,就可能不发病。

所以建议大家饮食上注意低糖、低脂、低热量,主食控制在八成饱即可,多食用蔬菜,定期复查空腹和餐后的血糖。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治疗

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主要原因都是哪些呢

遗传因素: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已被公认。国内外许多统计资料表明,糖尿病人亲属中的糖尿病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人中遗传因素更为明显。Ⅱ型糖尿病基因的遗传占主要地位,其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且是多基因遗传(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致病基因)。把异常基因遗传下去,使后代具有糖尿病易感性,在遇有外因如肥胖等情况下就会发展成糖尿病。

病毒感染也是造成糖尿病的一个原因之一,不容忽视。病毒感染是Ⅰ型糖尿病的重要环境因素。当具有糖尿病易感性的人感染了脑炎、心肌炎及柯萨奇B4病毒后,病毒可直接侵犯胰岛B细胞,使之发生急性炎症、坏死而丧失功能。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自身免疫的减弱,也会造成糖尿病。糖尿病人常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桥本氏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恶性贫血等。由于病毒感染,特别是柯萨B4病毒感染,使胰岛组织及B细胞产生炎症、破坏,引起了自身免疫反应。在病毒加抗体作用下,胰岛细胞进一步大量破坏,使胰岛素分泌功能减弱,从而导致糖尿病,特别是Ⅰ型糖尿病。

吃南瓜能治疗哪些疾病

吃南瓜对于治疗糖尿病是很有益处的,毕竟在生活之中,南瓜中的营养成分是很多,并且在南瓜之中,所含的纤维素特别是果胶能够改善糖代谢、脂代谢,因此,常吃有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苦瓜的提取物中有类似胰岛素的物质,因此,常吃的话也有降血糖的作用。

吃南瓜可以降解人体之中的糖尿病危害,在合理饮食的前提下,安排食用南瓜和苦瓜是有益的,它们中含有的膳食纤维可以延缓糖类的吸收速率,从而减少血糖的波动。但这种作用在含有膳食纤维的蔬菜中都可以发现到,并不为南瓜、苦瓜所独有。

吃南瓜不会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是糖尿病发生的诱因,因此对于这种综合性的代谢疾病,不可能只因为一两种食物就影响其发病过程。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病因是什么

医学界目前认为先天性心脏病是遗传因素和子宫内环境因素等 综合作用的结果。首要发病因素是遗传因素,患有先心病的母亲和 父亲,将该病传给其下一代的几率分别可高达3%~16%和1%~ 3%,并且有半数的先心病母亲可以将自己畸形的类型也一起传给孩 子。孕妇的子宫内环境因素中,病毒感染、药物、高原缺氧、早产、高龄(35岁以上)、糖尿病、酗酒等也是先心病的高危因素。

糖尿病会不会遗传

很多糖尿病病人的子女都担心,自己将来会不会得糖尿病?目前研究表明,糖尿病是一个多病因的疾病,他的发病主要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如不良生活方式,即营养过多、缺少运动、饮酒、吸烟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也可以说,糖尿病既是遗传病,但又不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就绝大多数糖尿病而言, 糖尿病病人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遗传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即糖尿病易感性。也就是说这些人天生比别人容易得糖尿病,如果再加上某些环境因素的作用,就会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的遗传因素,即致病基因较为复杂。

总的来说,在糖尿病中占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较1型糖尿病遗传的可能性更大。英国有研究观察200对单卵双胞胎20 余年后发现,其糖尿病的一致性(即双胞胎在出生后的不同时间里都患糖尿病),

2 型糖尿病为90.6%,1型糖尿病为54.4%。同时,2型糖尿病的遗传不是单一的基因遗传,而是一个受多个基因影响,但每个基因影响强度不大的多基因遗传病。根据我们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10年来对1 100多个2型糖尿病家庭(6 000多家庭成员)的调查显示,其亲属中的糖尿病发生率要比非糖尿病病人亲属中高3~4倍。如果父母都有2型糖尿病,其子女并非100%都患糖尿病,但发生率比较高;若父母中只有一个有糖尿病,则子女患糖尿病的机会相对较低。

容易遗传的糖尿病除了2型糖尿病,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单基因突变糖尿病,这种糖尿病是由于一个特定基因的突变引起的,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家族里的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有这个基因的变异,而且家里几代人都会出现糖尿病患者,表现出的症状和2型糖尿病基本相似,而发病年龄都比较小。

那么,应当如何正确预防该病的发生呢?由于糖尿病在家族中的直系亲属(兄弟姐妹、父母亲和子女)间遗传危险性最大,所以一旦家中有人查出糖尿病,就需要对其直系亲属定期(最好每半年一次)检查空腹和餐后血糖,如果空腹血糖在5.6毫摩尔/升以上,就应做葡萄糖耐量试验,以进一步早期确诊糖尿病。因为,他们是一群容易得糖尿病的“危险人群”,虽然他们可能还未发病或还处在糖尿病发病早期而自己毫无意识,定期检查能帮助他们早发现、早治疗。祝你健康。

糖尿病是否遗传

糖尿病能否遗传,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可以肯定地回答:糖尿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多年来经过对糖尿病的调查研究,父母患有糖尿病者其子女发病率比正常人群的发病率高。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有所增高。单卵孪生子女均患糖尿病者,幼年为50%,成年可高达90%以上。这说明不仅幼年发病的糖尿病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且成年后发病的糖尿病与遗传因素也有密切关系。但是,糖尿病病人也并非都能找到明显的遗传现象,父母双亲均患有糖尿病者,其子女的发病率也并非100%。这说明遗传因素是糖尿病的发病“基础”,但不一定都发生糖尿病。至于是否发病,还得看后天发病因素(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饮食丰盛、感染等)是否具备,是否足以引发糖尿病。遗传是糖尿病的发病基础,外在环境因素常常作为诱因,只有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发病因素二者兼有,相互作用,才会发生糖尿病。

因此,家族中有糖尿病病人时,其子女就应该注意节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防止肥胖,尽可能避免这些后天发病因素的伤害,以达到防止或延缓发病的目的。没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年龄超过40岁,也应该注意控制体重的增长,以防引发糖尿病。

糖尿病到底是不是遗传病

确实,糖尿病是具有遗传倾向,大夫问家族史,也是想了解家里是否有类似的患者,比如有些糖尿病,如MODY可能会有三代遗传。但是对于最常见的2型糖尿病,我们所说的遗传,确切的说是指遗传倾向,而不是真正的遗传病。是否患糖尿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环境因素,包括饮食、生活、精神等等。2型糖尿病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和环境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即使父母有糖尿病,后代如果有好的生活方式,也可能不会得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已被很多实践证实,有研究发现大约39%的2型糖尿病患者至少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在相同的环境下,不同的种族糖尿病的发病率是不一样的,比如在美国的华人的糖尿病的发病率较白人高,这也说明中国人或者说华人更易患糖尿病。另外有研究,在美国,非洲裔美国人、美国印第安人、Pima印第安人和西班牙裔美国人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是白种人的2-6倍。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的终生患病风险比年龄和体重相匹配且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高5-10倍。然而,即使在糖尿病遗传风险增加的人群中,环境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仍起主要作用。例如,在墨西哥Pima印第安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不到美国Pima印第安人的1/5。

糖尿病只是具有遗传倾向的一种慢性疾病,即使有糖尿病家族史,并不等于你一定会得糖尿病,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是可以避免发展为糖尿病的。因此具有糖尿病家族史朋友,可能从年轻的时候就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等到诊断糖尿病后再来注意,我觉得就有点晚了。

糖尿病的原因有什么

引发糖尿病的原因比较多,对于这种疾病最好的方式就是预防他的发生,一旦患上这种疾病,就需要终生靠药物来控制血糖,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个疾病,下面就详细的为大家讲解一下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在有糖尿病家族中患病的机率要高于正常的家庭5倍,在糖尿病1型的病因中遗传因素占了一半以上,在二型糖尿病中占了90%以上,由此可见糖尿病的发病和异常是有直接的关系的。

2、精神因素,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和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比如生长激素,这些都是会造成血糖的升高。

3、长期摄取过剩的营养,饮食过多不节制,营养过剩,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的细胞负担过重,诱发糖尿病,

4、感染,幼年型糖尿病和病毒感染有着明显的关系,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可以使得隐形糖尿病外显。

通过上述的讲解,大家对于糖尿病的病因也有了更好的认识,希望能对大家有用,我们要从糖尿病的病因来做好预防工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伤害,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

糖尿病是怎么得的

糖尿病可分两大类,一类原因不太清楚,我们称之为原发性糖尿病;另一类糖尿病有其特殊的病因,如胰腺疾病造成胰岛素合成不了,分泌不出来,或是由其它内分泌的原因引起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太多等;这就属于继发性糖尿病的范畴了。

虽然原发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但是目前至少可以说,引起糖尿病的基本原因有两个:第一是遗传因素,也就是说糖尿病是有遗传性的,遗传是容易得糖尿病的基因。

如有人认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遗传的是胰岛容易发生自身免疫性破坏基因;对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一般认为是一种多基因的遗传,遗传的是容易发生肥胖、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基因。但是,如果只有遗传倾向这种先天的因素,还不至于得糖尿病,还需要有后天的因素,也就是环境因素,这就是得糖尿病的第二个因素,对防治糖尿病来说也是更值得注意的因素,包括热量摄取太多,活动量下降,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等。这两条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就使人得了糖尿病。

吃土蜂蜜会得糖尿病吗

不会的。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有两个:一是遗传因素引起,患糖尿病者多有家族史;二是环境因素引起,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

土蜂蜜中虽然含有大量的糖类物质,如:果糖、葡萄糖,蔗糖等,但是正常人的胰腺可以分泌胰液,消化糖分、脂肪等,所以由此可见,在胰腺功能正常的情况下,适量食用土蜂蜜是不会导致得糖尿病的。

糖尿病的病因都有哪些

现在糖尿病是我们所熟知的疾病之一,但是也有很多朋友对它不够了解或者说存在误解,单一的认为吃糖多会导致糖尿病,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生呢,让我们听听科学的解释:

1.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通过对以上知识的了解,现在我们知道了导致糖尿病的关键因素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不可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环境因素来远离糖尿病的困扰;平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通过锻炼身体来增加对糖尿病的抵抗力。

相关推荐

糖尿病会传染吗

不会传染,但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双亲均糖尿病者,其子一代并非100%都患,仅有5%得上这病,若双亲中只有一个有糖尿病,则子一代患此病的机会更少,且常隔代遗传。 它的病因很复杂,经常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发病。身体分泌失调,就由于诸多因素导致的一种内分泌疾病.替内胰岛素供应不能满足身体需要。不属于传染性疾病,也不存在传播途径,但具有遗传性。 糖尿病会“传染”给配偶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与那些配偶非这病患者的人相比,与2型这病患者结婚的人将来患这病的危险会增加一倍。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生活方式影响这病

什么Ⅱ型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全 身性的代谢性疾病;病人多肥胖,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液中 胰岛素增高以补偿其胰岛素抵抗,但相对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 相对不足,从而发生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紊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

糖尿病传染不传染 糖尿病遗传

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20%-30%的糖尿病病人具有家族病史,但糖尿病遗传性更多还要取决于糖尿病的类型,其中1型糖尿病遗传性要小于2型。

1型糖尿病发病的原因有哪些

1、感染:1型糖尿病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着很显著的关系,虽然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仅可以使隐形糖尿病得以外显。但往往人们在出现病毒后,将会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1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2、妊娠:经过调查发现,妊娠次数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多次妊娠易使遗传因素转弱诱发1型糖尿病。 3、肥胖因素:目前认为肥胖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约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比,随着年龄增长,体力活动逐渐减少时,人体

糖尿病遗传吗怎么遗传 如何判断否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早期,最明显的变化就“三多一少”,即多食、多尿、多饮、体重减轻,如果出现这样的变化,并且有家族糖尿病史,千万不能忽视,尽早去检查血糖,只有早期发现才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遗传

糖尿病患者家族史的调查表明,糖尿病病人子女糖尿病患病率比非糖尿病家属高4至10倍。双亲之一为2型糖尿病患者,其子女发病风险率40%;双亲均为2 型糖尿病患者,子女发病风险率可达70%。多数2型糖尿病家系调查中见到家系传递中存在明显的母系效应。2型糖尿病患者的双亲,母亲方患者较父亲方患者多见,一般1倍左右。可见,遗传糖尿病发病中占有重要因素。值得指出的糖尿病发病机制非常复杂,遗传和环境因素都很重要。遗传提供了糖尿病发病的易感性;只有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有糖尿病易感基因的患者,才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

常见的遗传病有哪些

单基因遗传由一对遗传基因突变引起疾病,具有这种基因的人一般都发病。也就说在单基因遗传病中,遗传因素起了决定作用,而环境因素基本不起作用。如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症、成骨不全症、牛皮癣、高胆固醇血症、多囊肾、神经纤维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腓肌萎缩症、软骨发育不全、多指、并指、上睑下垂、先天聋哑、全身自化、血友病、着色性干皮病、苯丙酮尿症、鱼鳞症、眼球震颤、视网膜色素变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人群中受累人数约占10%左右。 多基因遗传遗传信息通过两对以上致病基因的累积效应所致的遗传病,其遗传效应较多地受

糖尿病遗传

看情况了,如果你的亲属(要有血缘关系)三代以内存在3人或者3人以上的糖尿病,临床上认为有家族遗传史,这个时候如果你的夫人健康的,那么遗传的几率在15-35%之间(前提,全体均为2型糖尿病)。 如果只有你一个,没有其他人的话或者少于3人,且均为2型,那么遗传几率在5%不到。 如果其中有1个或者1个以上的1型糖尿病,那么遗传几率在35%以上,越多可能型越大。 如果你的夫人也糖尿病患者,且你们都1型糖尿病的话,那么遗传几率大于80%,如果,你和你的夫人一个1型一个2型,那么遗传几率大于35%。 如果你

糖尿病的病因到底在哪里

(1)遗传因素:糖尿病遗传性疾病已被公认。国内外许多统计资料表明,糖尿病人亲属中的糖尿病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人中遗传因素更为明显。但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有不同的遗传病因。Ⅰ型糖尿病由于体内存在易感性因素与人类的细胞抗原有联系,使遗传易感性增强,一旦病毒感染和/或自身免疫的作用下就会发病。Ⅱ型糖尿病基因的遗传占主要地位,其遗传方式可能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且多基因遗传(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致病基因)。把异常基因遗传下去,使后代具有糖尿病

糖尿病遗传

糖尿病的发病因素除了遗传易感性外,还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在各种环境因素中,肥胖ⅱ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发因素。过度肥胖的危险在于,你的体重越重,你就需要越多的胰岛素来维持你的血糖达到正常水平,你的胰岛素很可能会由于超负荷运作而变得失去功能。有一种向心性肥胖危险性更大,这一种腰围与臀围的比例大于0.90的肥胖。因为这种肥胖脂肪细胞体积的肥大,而不脂肪细胞数量的增生,这种肥大的脂肪细胞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易发生胰岛素抵抗,发生糖尿病的重要指征。 还有一种逐渐流行的都市化生活方式,将会把你推向糖尿病患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