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肌梗死易与哪些疾病相混淆

心肌梗死易与哪些疾病相混淆

心肌梗死是一种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也是近几年来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心肌梗死其症状不一,多表现为突然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等。专家提示,心肌梗死在临床上很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在确诊之时一定要谨慎。

1、心绞痛

心绞痛的疼痛性质与心肌梗塞相同,但发作较频繁,每次发作历时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发作前常有诱发因素,不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或血清心肌酶增高,心电图无变化或有ST段暂时性压低或抬高,很少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含有硝酸甘油片疗效好等,可资鉴别。

2、急性心包炎

尤其是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可有较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疼痛,心电图有ST段和T波变化,但心包炎病人在疼痛的同时或以前,已有发热和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疼痛常于深呼吸和咳嗽时加重,体检可发现心包摩擦音,病情一般不如心肌梗塞严重,心电图除aVR外,各导联均有ST段弓背向下的抬高,无异常Q波出现。

3、急性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大块栓塞常可引起胸痛,气急和休克,但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右心室急剧增大,肺动脉瓣区搏动增强和该处第二心音亢进,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等,发热和白细胞增多出现也较早,心电图示电轴右偏,Ⅰ导联出现S波或原有的S波加深,Ⅲ导联出现Q波和T波倒置,aVR导联出现高R波,胸导联过渡区向左移,左胸导联T波倒置等,与心肌梗塞的变化不同,可资鉴别。

4、急腹症

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等,病人可有上腹部疼痛及休克,可能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疼痛波及上腹部者混淆,但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不难作出鉴别,心电图检查和血清心肌酶测定有助于明确诊断。

5、主动脉夹层分离

以剧烈胸痛起病,颇似急性心肌梗塞,但疼痛一开始即达高峰,常放射到背,肋,腹,腰和下肢,两上肢血压及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少数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有下肢暂时性瘫痪或偏瘫,X线胸片,CT,超声心动图探测到主动脉壁夹层内的液体,可资鉴别。

以上讲解,是关于心肌梗死易于哪些疾病相混淆的简单讲解,希望您能在了解之后,认真对待,在发现自身有患病症状之时,一定要去医院进行确诊,切勿自己在家中胡乱猜测,从而影响疾病的尽快治疗。最后,祝您早日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是怎样的

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包括:

1.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

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2.少数患者无疼痛

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3.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

可能误诊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少数患者表现颈部、下颌、咽部及牙齿疼痛,易误诊。

4.神志障碍

可见于高龄患者。

5.全身症状

难以形容的不适、发热。

6.胃肠道症状

表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更常见。

7.心律失常

见于75%~95%患者,发生在起病的1~2周内,以24小时内多见,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

8.心力衰竭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的最初几小时内易发生,也可在发病数日后发生,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

心肌梗塞的最突出症状是什么

1.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2.少数患者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3.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可能误诊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少数患者表现颈部、下颌、咽部及牙齿疼痛,易误诊。

4.神志障碍:可见于高龄患者。

5.全身症状:难以形容的不适、发热。

6.胃肠道症状:表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更常见。

7.心律失常:见于百分之75~95患者,发生在起病的1~2周内,以24小时内多见,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

8.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的最初几小时内易发生,也可在发病数日后发生,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

9.低血压、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出汗、血容量不足、心律失常等可引起低血压,大面积心肌梗死(梗死面积大于百分之40)时心排血量急剧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收缩压<80mmHg,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心率增快,尿量减少(<20ml/h)。

心梗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临床上本病应与以下几个疾病进行鉴别:

(一)心绞痛心绞痛的疼痛性质与心肌梗塞相同,但发作较频繁,每次发作历时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发作前常有诱发因素,不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或血清心肌酶增高,心电图无变化或有ST段暂时性压低或抬高,很少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含有硝酸甘油片疗效好等,可资鉴别。

(二)急性心包炎尤其是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可有较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疼痛,心电图有ST段和T波变化。但心包炎病人在疼痛的同时或以前,已有发热和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疼痛常于深呼吸和咳嗽时加重,体检可发现心包摩擦音,病情一般不如心肌梗塞严重,心电图除aVR外,各导联均有ST段弓背向下的抬高,无异常Q波出现。

(三)急性肺动脉栓塞肺动脉大块栓塞常可引起胸痛、气急和休克,但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右心室急剧增大、肺动脉瓣区搏动增强和该处第二心音亢进、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等。发热和白细胞增多出现也较早。心电图示电轴右偏,Ⅰ导联出现S波或原有的S波加深,Ⅲ导联出现Q波和T波倒置,aVR导联出现高R波,胸导联过渡区向左移,左胸导联T波倒置等,与心肌梗塞的变化不同,可资鉴别。

(四)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等,病人可有上腹部疼痛及休克,可能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疼痛波及上腹部者混淆。但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不难作出鉴别,心电图检查和血清心肌酶测定有助于明确诊断。

(五)主动脉夹层分离以剧烈胸痛起病,颇似急性心肌梗塞。但疼痛一开始即达高峰,常放射到背、肋、腹、腰和下肢,两上肢血压及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少数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有下肢暂时性瘫痪或偏瘫。X线胸片、CT,超声心动图探测到主动脉壁夹层内的液体,可资鉴别。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心肌梗死在发病的时候全身无力,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和左心的疾病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是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又不能预见什么时候这种疾病会发生,或者是发生到严重的程度,为此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好的治疗这种患者,具体的心肌梗死的内容如下阐述:

先兆: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

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性质较剧、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疗效差,诱发因素不明显。

1症状:疼痛、全身症状、胃肠道症状、心律失常、低血压和休克、心力衰竭

2体征:①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室颤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特别是入院前主要的死因。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性心动过缓。

②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mmHg,且病人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少、神志迟钝,甚至晕厥者则为休克表现。

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为心肌梗死后心脏舒缩力显著减弱或不协调所致。

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重者可发生肺水肿,随后可发生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表现。

右心室心肌梗死者可一开始就出现右心衰竭表现,伴血压下降。

3并发症: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心脏破裂、栓塞、心室壁瘤、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当然我们了解了心肌梗死的先关内容之后,我们还应该了解这种疾病在临床上应该怎么做,我们首先根据患者的病因,以及在临床上会存会什么问题给出相关的阐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这种疾病的治疗,再者有发生心肌梗死危险的患者也应该注意起来,否则会影响到自己的生命安全。

如何正确诊断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又称为心肌梗塞,对人们的影响很大,所以人们要及时检查是否有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心肌梗死容易与一些疾病混淆,检查的同时需要注意鉴别诊断。

【检查】

1.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有Q波心梗的心电图特点。

(1)坏死区出现病理Q波,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导联出现。

(2)损伤区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导联出现。

(3)缺血区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导联出现。

(4)背向心梗区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2.心肌酶谱CPK、GOT,LDH升高,最早(6小时内)增高为CPK,3?4d恢复正常。增高时间最长者为LDH,持续1~2周。其中CPK的同工酶CPK?MB和LDH的同工酶LDH1的诊断特异性最高。

3.目前针对心肌坏死标志物心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ardiac Troponin I/Myoglobin/CK-MB),出现了快速诊断的金标诊断试剂,作为心肌梗死在突发时的一个最快速的辅助诊断,被越来越多的应用。

4.血象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血沉加快,血清肌凝蛋白轻链增高。

【鉴别】

1.心绞痛:疼痛部位与心肌梗死相同,性质相似但较心肌梗死轻,持续时间短,含硝酸甘油多能明显缓解,心电图无变化或暂时性ST-T改变,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正常。

2.急性心包炎:疼痛与发热同时出现,呼吸和咳嗽时加重,早期即有心包摩擦音,后者和疼痛在心包腔出现渗液时均消失;全身症状一般不如心肌梗死严重;心电图除aVR外,其余导联均有ST段弓背向下的抬高,T波倒置,无异常Q波出现。

3.急性肺动脉栓塞:可发生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和休克。但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发绀、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颈静脉充盈、肝大、下肢水肿等。心电图示Ⅰ导联S波加深,Ⅲ导联Q波显著,T波倒置,胸导联过度区左移,右胸导联T波倒置等改变,可资鉴别。

4.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等,均有上腹部疼痛,可能伴休克。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血清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测定可鉴别。

5.主动脉夹层:胸痛一开始即达高峰,常放射到背、肋、腹、腰和下肢,两上肢的血压和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可有下肢暂时性瘫痪、偏瘫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表现,但无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等可资鉴别。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X线或磁共振体层显像有助于诊断。

需要提示的是,心肌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但是,心肌梗死前一般都有早期症状,如剧烈胸痛的同时伴有出冷汗、烦躁不安、恐惧、面色苍白等往往是心肌梗死的早期症状,应密切观察。

心肌炎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一)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相似之处为心脏扩大,反复出现心力衰竭,可见心源性休克。但本病多发生在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大量增生及心肌变性等病变累及整个心脏。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显示左室肥厚为主。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左心衰竭症状,心脏肥大,心音减弱,无杂音或有轻度收缩期杂音。无病毒感染的病史或症状,无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室检查改变。

(二)中毒性心肌炎 。有严重感染或药物中毒史。常并发于重症肺炎、伤寒、败血症、白喉、猩红热等疾病,常随原发病感染症状好转 而逐淅恢复。使用吐根碱、锑剂等可引起心肌炎,随药物的减量或停用而逐渐好转或恢复。

(三)风湿性心脏炎 。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风湿活动的症候如高热,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炎,环形红斑及皮下小结等。有瓣膜病变时出现二尖瓣区收缩期和/或舒张期杂音。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粘蛋白增高及抗溶血性链球菌“O”,链球菌激酶效价增高与咽拭子培养阳性等链球菌感染的证据。

(四)克山病。 相似点为心脏扩大、心律紊乱、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但克山病有地方性,发病常在某一流行地区,有多发季节(如东北冬春季,西南夏季为多)及年龄物点(如东北青年妇女,西南2-5岁患儿)。心电图上以ST-T改变,右束支传导阻 滞、低电压者为多见;心律失常心律多变、快变,心率明显增快或减慢为特点。X线检查心脏扩大较显著,搏动显著减弱,控制心力衰竭后不能回缩至正常。急性期过后多数变为慢性。有时可因心脏中附壁血栓脱落而引起脑栓塞,发生抽搐或偏瘫。

心绞痛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一、心绞痛的常见并发症

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二、心绞痛的并发病症

心绞痛可出现心肌梗死、致命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1、心律失常

变异型心绞痛易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痉挛,血管突然闭塞,心肌缺血及血流再灌注后形成复极不一致的折返和心肌电不稳定。缺血时间越长,ST段抬高越明显,越易发生心律失常。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的原因有大量吸烟,酗酒及感染等。因冠脉痉挛多发生于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所以应积极预防危险因素,如:戒烟、降脂、降血压、降血糖等。冠脉痉挛不仅能诱发严重心律失常,而且可发生心肌梗死导致猝死,临床上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普通心电图有时很难捕捉到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及心电监护多能提供心律失常的证据。因此对变异型心绞痛的患者初期要严密监测心电情况,早期发现恶性心律失常,及早处理,防止猝死的发生。

2、心肌梗死

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引起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性心肌坏死。临床表现呈突发性,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特征性心电图动态衍变及血清酶的增高,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稳定型心绞痛变为不稳定型,或继往无心绞痛,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疼痛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包括突然发作剧烈持久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少数病人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病人疼痛位于上腹部,被误认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脑卒中样发作可见于年龄大的患者。全身症状:发热、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胃肠道症状:多见于下壁梗死病人;心律失常:见于75%~95%病人,发生在起病的1~2周内,而以24小时内多见,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的最初几小时内发生,发生率为32%~48%,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烦躁等症状。

3、心力衰竭

也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心脏因疾病、过劳、排血功能减弱,以至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要。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喘息、水肿等。心力衰竭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疲倦乏力,呼吸困难,初起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终而演变为休息时呼吸困难,只能端坐呼吸。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多于熟睡之中发作,有胸闷、气急、咳嗽、哮鸣,特别严重的可演变为急性肺水肿而表现剧烈的气喘、端坐呼吸、极度焦虑和咳吐含泡沫的粘液痰(典型为粉红色泡沫样痰)、紫绀等肺部郁血症状。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少,夜尿,饮水与排尿分离现象等。主要体征是肺底湿性罗音或全肺湿性罗音,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奔马律与交替脉,肝肿大,肝颈回流阳性,X线检查以左心室或左心房增大为主。实验室检查则左心衰竭有臂舌时间延长,飘浮导管测定肺动脉毛细血管楔嵌压增高;右心衰竭有臂肺时间延长、静脉压明显增高。

心肌梗塞临床分期

一,疼痛

这种疾病最突出的症状。有没有明显的诱因,往往发生在安静、疼痛的部位和性质相同的疼痛,但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很长,有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硝酸甘油无效。病人经常烦躁、出汗、恐惧或即将死亡的感觉。少数患者无疼痛,起病心源性休克或急性肺水肿。

二、休克

20%例患者可伴有休克,超过几个小时后发病,发病数小时内至1周。病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脉搏微弱,血压下降低于10.7kPa(80mmHg),甚至晕厥。

三、心律失常

约75-95%在1-2周内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对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最常见的心律失常24小时,大部分患者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和猝死。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并不少见,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频率较低。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束支传导阻滞,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在心房梗塞患者中更为常见。

四、心力衰竭

对心肌梗塞和不协调的收缩力明显减弱,因此急性左心衰发作,最初的几天,呼吸困难、咳嗽、烦躁不安等症状的发生,不能躺下。急性肺水肿的发生严重,发绀和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后以右心衰竭,右心衰竭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发生。

五、全身症状

有发热、心动过速、增加白细胞和红细胞沉降率等。这主要是由于组织坏死引起的吸收,通常在梗死发生后1-2天,体温一般在38摄氏度左右,很少超过39摄氏度左右,约一个星期左右。

四大症状告诉你这是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24小时内最多见,可伴乏力,头晕,昏厥等症状,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尤其是室性过早搏动,若室性过早搏动频发(5次/min以上),成对出现或呈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心搏的易损期(RonT)时,常预示即将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一些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即为心室颤动,可引起心源性猝死,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也时有发生,各种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见,严重者可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则较少见,多发生在心力衰竭者中,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前壁心肌梗死若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时,说明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广泛,且常伴有休克或心力衰竭,故情况严重,预后较差。

全身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是发热,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由于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h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在38℃上下,很少超过39℃,持续1周左右。

心力衰竭:发生率30%~40%,此时一般左心室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已大于20%,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心室顺应性降低和心肌收缩不协调所致,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发病最初数天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也可突然发生肺水肿为最初表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出现胸部压闷,窒息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咳白色或粉色泡沫痰,出汗,发绀,烦躁等,严重者可引起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竭的表现,右心室心肌梗死者可一开始即出现右心衰竭表现,伴血压下降。

低血压和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期中常见血压下降,若无微循环衰竭的表现仅能称之为低血压状态,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mmHg,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20ml/h),神志迟钝,甚至昏厥者则为休克的表现,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见于20%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主要是心源性,为心肌广泛(40%以上)坏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神经反射引起的周围血管扩张为次要因素,有些病人尚有血容量不足的因素参与,严重的休克可在数小时内死亡,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可反复出现。

心肌梗死并发症 心包炎

早期心包炎多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后2~4天,此时心包炎引起胸痛易与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相混淆,有些病人没有胸痛则不必做特殊治疗,若有胸痛可给予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1周内出先的心包炎,同时伴有发热、心肌炎和肺炎时,称之为梗死后综合征。病人常常有剧烈压榨性胸痛,呼吸时加重,疼痛部位在胸骨后、心前区、肩部等处,胸痛可达几天或几周,病人体温一般在38~39°C,少数病人可达40°C,体温多持续1~2周。梗死后综合征极度痛苦时,易被认为是急性心肌梗死再发。早期心包炎、梗死后综合征在治疗上应注意不能用抗凝剂,以防引起心包出血。

相关推荐

胃痛未必等同于胃病

一、胆道疾病。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石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症等胆道疾病患者多有中上腹部或右季肋下的不规则隐痛及不适感,有时还可出现上腹部饱胀、嗳气等酷似胃病的症状。病情常因进食油腻等而诱发或加重。许多病人因此长期被误诊为胃痛,按胃病治疗无效,查胃镜又没有特殊异常,一查B超才知道患了胆道疾患。 二、肝胆恶性肿瘤。如肝癌(尤以左叶肝癌多见)、胆囊癌及总胆管癌等都可见胃痛,并出现上腹部饱胀、乏力、纳差、黄疸等症状体征,极易被误诊为胃病而失去早期诊断和治疗机会。做腹部B超、CT和胃镜可鉴别。 三、胰腺疾病。胰头癌

心绞痛会引发哪些并发症

可出现心肌梗死、致命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1、心律失常 变异型心绞痛易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痉挛,血管突然闭塞,心肌缺血及血流再灌注后形成复极不一致的折返和心肌电不稳定。缺血时间越长,ST段抬高越明显,越易发生心律失常。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的原因有大量吸烟,酗酒及感染等。因冠脉痉挛多发生于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所以应积极预防危险因素,如:戒烟、降脂、降血压、降血糖等。冠脉痉挛不仅能诱发严重心律失常,而且可发生心肌梗死导致猝死,临床上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普通心电图有时很难捕捉到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

心肌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一、误将心脏神经症当做心肌炎。这种情况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或更年期妇女,患者有心悸、无力、头晕、呼吸困难、睡眠质量不好等症状,或可发现患者有情绪不稳定、过度敏感、易激动等与心脏无关的体征,查体多正常,需注意诊断鉴别。 二、心肌炎患者心电图可发现非特异性的ST段或T波变化,因此,也有可能将心电图ST段变化误认为就是心肌炎改变。专家表示,能够引起心电图ST段变化的临床疾病非常多见,如心脏神经症患者心电图发现有ST段移位或T波变化,与交感神经有关,也有些感染性疾病也会出现ST段变化,切不能一概而论,误认为是心肌炎而

肠梗阻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慢性肠假性梗阻 肠假性梗阻(chronic intestinal pseudo-obstruction)是一种有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但无机械性梗阻证据的综合征。麻痹性肠梗阻即为急性肠假性梗阻,已如前述。此处介绍慢性肠假性梗阻。 一般认为本征是肠壁神经变性的结果,因在病理检查中有些病例表现为肠神经丛的节细胞病变。但亦有认为是肠平滑肌病变。因有的病例有家族性内脏肌病的表现,如小肠和膀胱平滑肌变性和纤维化。由于30%的患者有家族史,提示本征与遗传有关。 患者的症状多始儿童或青春期,少数在30~40岁时才出现。病程

猝死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鉴别诊断 临床上需与其它原因引起的猝死进行鉴别: (1)心脏病 冠心病是老年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文献显示,我国因冠心病猝死平均发生率为28.7/10万,占冠心病总死亡率的45.1%。这些死亡者生前冠状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常堵塞严重,平常重视不够或受医疗条件限制,不少人几乎没做过心电图或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而未被确诊,疾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常常在某些诱因下发生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后容易导致猝死。此外,其他心脏病,如心肌缺血、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瓣狭窄、恶性心律不齐等,也是导致猝死的原因。 (2)肺栓塞 由于检

如何准确的对脑梗塞进行诊断

脑梗塞的诊断依据: 1、脑梗塞起病急骤:多数无前驱症状,发病急骤,以秒计,脑梗塞发病后常于数秒钟内病情达高峰。 2、多数脑梗塞患者有神经系统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在主半球则有运动性失语或感觉性失语。少数患者为眩晕、呕吐、眼震及共济失调。可有短暂意识丧失,或局限或全身抽搐,严重脑梗塞患者可以有昏迷、消化道出血、脑疝,甚至很快死亡。 3、有产生栓子来源的疾病:多数脑梗塞患者有产生栓子来源的疾病如心脏病、心房纤颤、心肌病、心肌梗死等,尤其是心房纤颤的症状和体征。 4、脑CT扫描或MRI检查:脑梗塞发

心绞痛会引发什么疾病

1、心律失常 变异型心绞痛易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痉挛,血管突然闭塞,心肌缺血及血流再灌注后形成复极不一致的折返和心肌电不稳定。缺血时间越长,ST段抬高越明显,越易发生心律失常。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的原因有大量吸烟,酗酒及感染等。因冠脉痉挛多发生于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所以应积极预防危险因素,如:戒烟、降脂、降血压、降血糖等。冠脉痉挛不仅能诱发严重心律失常,而且可发生心肌梗死导致猝死,临床上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普通心电图有时很难捕捉到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及心电监护多能提供心律失常的证据。因此对变异型心绞痛

什么类型的心肌梗死要去医院

想要知道什么类型的心肌梗死需要去医院治疗,首先应该知道心肌梗死这种疾病分为几种类型,心肌梗死通常分为两种类型: 区域性心肌梗死:亦称透壁性心肌梗死,累及心室壁全层,梗死部位与闭塞的冠状动脉支供血区一致,梗死面积大小不一,多在2.5~10cm2之间。该型梗死远比心内膜下梗死常见。如梗死未累及全层而深达室壁2/3以上则称厚壁梗死。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指梗死仅累及心室壁内层1/3的心肌,并波及肉柱及乳头肌。常为多发性、小灶状坏死,不规则地分布于左心室四周,严重者融合或累及整个左心室内膜下心肌引起环状梗死。 在这

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心肌梗死的患者在疾病发作期间其实是很痛苦的,想要护理好心肌梗死患者的疾病治疗,首先我们应该不断地研究心肌梗死患者的疾病症状,再者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疾病治疗的同时,还应该了解自己的症状,为此做了以下的知识总结。 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如无急诊PCT治疗条件,或不能在90分钟内完成第一次球囊扩张时,若患者无溶栓治疗禁忌证,对发病12小时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进行溶栓治疗。 常用溶

病毒性心肌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风湿性心肌炎 风湿性心肌炎是风湿热的重要表现之一, 其发病与链球菌感染有关。因此, 风湿性心肌炎患儿发病前多有链球菌感染史, 如扁桃体炎、咽炎、猩红热等。本病的特点是: ①多发于学龄儿童和青春期, 婴幼儿甚为少见。而病毒性心肌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 包括新生儿、婴儿乃至成人。②心脏受累包括心内膜、心肌和心包, 故称全心炎, 以心内膜受累最多见, 尤其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而病毒性心肌炎主要侵犯心肌, 也可累及心包, 此时称为病毒性心肌心包炎。累及心脏瓣膜者甚为少见。③风湿性心肌炎主要表现为奔马律, 心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