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针灸如何才能对崩漏有效

针灸如何才能对崩漏有效

治疗崩漏,采取体针疗法:取中极、三阴交、隐白。脾虚加脾俞、关元;肾虚加气海、关元、命门;血热加合谷、曲池;肝郁加大冲、大敦;湿热加阴陵泉、合谷;阴虚加太溪、大冲、照海;瘀血加血海、膈俞。

常用断红穴(二、三掌骨之间,指端下1寸),先针后灸,留针20分钟,有减少血量作用。神阙、隐白,艾灸20分钟后,可减少出血。

可以用一些滋补药,饭前服用更有利于滋补作用,利于吸收,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不过,患者最好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用药。

胃下垂灸那些地方 三阴交

位置:位于足太阴脾经穴位,位于小腿三阴交内侧,踝关节上三寸。对于妇科疾病有很好的疗效,是针灸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穴位。

主治疾病: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足痿,瘾疹,失眠,神经衰弱,荨麻疹,神经性皮炎。

针灸法治崩漏下血效果如何?

崩漏是很少见的一种妇科疾病,患病后会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出现阴道出血的现象,严重时会造成贫血,患者可早发现疾病早做治疗,然而治疗疾病是根据疾病的病因及类型来定的,但是患者也可使用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崩漏疾病,那么崩漏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如何呢?

针灸治疗崩漏的方法是很有效的,但也要依据穴位刺激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下面就为大家做详细的治疗介绍。

(1)耳针法选内生殖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神门,肝,肾,腹。每次选2~4穴,在所选的穴位处寻找敏感点,快速捻转数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也可用埋针或埋丸法。

(2)皮内针法选气海,阿是穴,地机,三阴交。消毒穴位后,取揿钉型或麦粒型皮内针刺人,外用胶布固定,埋入2天后取出。

(3)皮肤针法选下腹部任脉,肾经,胃经,脾经,腰骶部督脉,膀胱经,夹脊穴。消毒后,腹部从肚脐向下叩刺到耻骨联合,腰骶部从腰椎到骶椎,先上后下,先中央后两旁,以所叩部位出现潮红为度,每次叩刺10-15分钟,以痛止,腹部舒适为度。

(4)穴位注射法选中极,关元,次髎,关元俞。用2%普鲁卡因或当归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入药液2毫升,隔日1次。

患者在使用针灸治疗时,要注意身体清洁的护理,患者要注意卫生,但同时又要避开针灸的部位,防止受到感染,会引起其它的疾病。因此患者使用针灸治疗最好到当地正规的医院或是机构,避免针灸时出现异常会造成崩漏疾病更加重。

崩漏艾灸哪里

崩漏艾灸哪里

治则:理血培元,调补冲任。

血崩方取穴:隐白,关元,三阴交,百会,肝俞,脾俞,肾俞。

漏下方:气海,脾俞,三阴交,地机,血海。属寒者加灸命门,中极;属热者加灸大敦,太冲;属瘀者取气冲,冲门,支沟。

取穴方义

隐白为足太阴脾经的井穴,专治血崩;脾俞配三阴交可补脾摄血;肝俞可复 藏血之功;肾俞,关元培元固本,气摄而血止;更加百会可升阳益气,血随气升,漏下自止;气海,血海双调气血;属寒者者更加命门以温补真阳,中极散胞宫之寒凝;属热者更加大敦,太冲二穴,足厥阴肝经的井穴与原穴并用,可清泄血热,散厥气,调气血;属瘀者更加气冲,冲门,支沟三穴,以助行气化瘀之力。

操作方法

1.艾炷灸:隐白,百会,气海均可用如麦粒大艾炷灸10-20壮,肝俞,肾俞,脾俞各灸10壮,三阴交,地机,血海各5壮。

属寒者处艾炷重灸以上诸穴外,还可加命门,中极两穴,每穴用麦粒大小艾炷灸20壮,属热者,加大敦,太冲各5壮,急吹其火,使艾柱快速烧尽,取其散热泻火之效,属瘀者,气冲,冲门各灸3壮,支沟灸5-7壮

2.艾条灸:艾条悬灸,重点穴位是隐白,气海,关元,中极四穴,重者可用瘢痕灸法,局部灸疮可外敷药膏保护至结痂成瘢,其余诸穴可灸至皮肤潮红,一般灸15分钟左右。

3.隔物灸:隐白,气海,关元,中极四穴均可采用隔姜灸法,艾炷可大如蚕豆,应鲜姜上艾炷热力蒸透,水汽每至穴位皮肤起水疱,用消毒三棱针在水疱地部刺破放出水后,再外敷药膏,以防感染,促进吸收。

崩漏有哪些症状

一、崩漏的常见症状

阴道出血

二、崩漏的症状

崩漏是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崩漏是妇女月经病中较为严重复杂的一个症状。

崩漏以青春期妇女、更年期妇女多见。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损及冲任,冲任气虚不摄所致。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绝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治,亦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针灸气海灸几寸

气海针灸方法

取穴:仰卧,肚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连线上1./5与下3.5/5交界处(脐下1.5寸)。

进针方向:从腹侧面向背侧面直刺,与腹前壁成90°。

深度:针0.8-1.2寸,留针30分钟;艾炷灸5-14壮,或温和灸20-3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胀向腰部放射。

注意:气海深部为子宫底部,女性月经期不宜深刺穴位;孕妇不宜刺灸。

气海为任脉经穴,乃本经经气所发,既是生气之海,又是大气所归之所,有补肾气,益元气,温下焦,祛寒湿,和营血,理经带,纳肾气,止虚喘之功效,《铜人载》:“针八分,得气即泄,泄后宜补之,灸百壮。”

针灸气海主治病证

1.脏腑气虚之四肢无力,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厥冷,中风脱证,胃下垂,脱肛,阴挺,疝气,遗精,遗尿,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赤白带下,产后崩漏不止,胞衣不下,不孕,虚喘,泻痢不止,水谷不化,便秘,癃闭,淋证诸症。

2.气机阻滞之脘腹胀满,绕脐腹痛,水肿,癃闭,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胞衣不下,崩漏诸症。

崩漏艾灸哪里 崩漏艾灸取穴方义

隐白为足太阴脾经的井穴,专治血崩;脾俞配三阴交可补脾摄血;肝俞可复 藏血之功;肾俞,关元培元固本,气摄而血止;更加百会可升阳益气,血随气升,漏下自止;气海,血海双调气血;属寒者者更加命门以温补真阳,中极散胞宫之寒凝;属热者更加大敦,太冲二穴,足厥阴肝经的井穴与原穴并用,可清泄血热,散厥气,调气血;属瘀者更加气冲,冲门,支沟三穴,以助行气化瘀之力。

崩漏中医艾灸治疗 崩漏艾灸操作方法

1.艾炷灸:隐白,百会,气海均可用如麦粒大艾炷灸10-20壮,肝俞,肾俞,脾俞各灸10壮,三阴交,地机,血海各5壮。

属寒者处艾炷重灸以上诸穴外,还可加命门,中极两穴,每穴用麦粒大小艾炷灸20壮,属热者,加大敦,太冲各5壮,急吹其火,使艾柱快速烧尽,取其散热泻火之效,属瘀者,气冲,冲门各灸3壮,支沟灸5-7壮

2.艾条灸:艾条悬灸,重点穴位是隐白,气海,关元,中极四穴,重者可用瘢痕灸法,局部灸疮可外敷药膏保护至结痂成瘢,其余诸穴可灸至皮肤潮红,一般灸15分钟左右。

3.隔物灸:隐白,气海,关元,中极四穴均可采用隔姜灸法,艾炷可大如蚕豆,应鲜姜上艾炷热力蒸透,水汽每至穴位皮肤起水疱,用消毒三棱针在水疱地部刺破放出水后,再外敷药膏,以防感染,促进吸收。

崩漏有哪些症状

最主要的症状是阴道持久的或者大量的出血。如前文所述,出血多而势猛者为崩,出血缓慢而持续者为漏。中医认为阳盛阴虚,热毒严重,肝脾虚淤,加上饮食不善,操劳过度,或结婚生育太早,男女之事太频繁等,都可能造成女性的崩漏病症。具体的说,崩漏有以下几个类别:

1.阴虚型

月经很不规则,每次流出的血液明显比正常状况下的多,或者出血时间过长,血液颜色也比正常情况要深。患者觉得口渴不已,心思烦躁,四肢燥热,失眠不安等。脉搏变得又细又窄,舌苔泛黄。

2.肝郁型

月经周期混乱无常,会流出深红色鲜血。有时候血流如注不可遏止,有时候慢性出血长期不停。人的性格也变得容易发怒,焦躁不安。舌苔为黄色,脉搏快而紧。

3.脾虚型

会突然出现阴道大量出血或长时间的出血不止。该类崩漏出血的颜色比较淡,而且粘稠度比较小。患者常常感到胸闷气短,食欲不振,或出现大便很稀的现象。舌苔淡薄,脉搏较弱。

4.血瘀型

突然大量出血,或血流不止。血液为暗紫色,内有块状淤血。发病时,下腹部剧烈疼痛,当身体排出部分淤血后,痛感可能减轻。舌头暗红色,有少许淤血,脉搏沉重。

5.肾虚型

大多出血少但不易遏止,但有时出血量会突然增多。血液为淡红色或暗紫色。患者常常感觉腰酸无力,失眠多汗,或怕冷,或燥热,排便很稀。

针灸断红穴可有效防止女性子宫出血

“功血”中医称崩漏,认为系由冲任不固所致。其中妇女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势如山崩,称为血崩或崩中;出血量少,但持续而淋漓不断,有如雨后屋漏,称为漏后。崩与漏可互相转化,不易截然分开,故常合称崩漏。

功血,临床表现为不规则的子宫出血,月经周期紊乱,出血时间延长,经血量多,甚至大量出血或淋漓不止。根据排卵与否,通常将功血分为无排卵型及排卵型两大类,前者最为多见,约占80%~90%,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及更年期,后者多见于生育期妇女。病程长者可伴有贫血症状,必须全面体检,排除全身或器质性疾病。妇科检查一般无特殊发现,有时子宫略有增大,或可触及胀大的卵巢。

治子宫出血,可采用针灸疗法。

针灸断红穴,可有效缓解子宫出血症状。

中医对功血的治疗,可采用针灸断红穴。断红穴为近年发现的经验效穴,临床治疗操作简单、安全便用、疗效满意、易于推广。

断红穴定位:该穴位于手背第二、三掌骨间,即八邪中的上都穴。

针刺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快速沿掌骨水平方向刺入1.5~2寸,使针感上行至肩,留针20分针。配合艾灸15分钟。

机理:断红穴,针之可使经气相通,针感上行至肩,使经气通畅而升提之。灸之能补气固脱,顺经气而能固,经气固则血止,故治疗功血,常获满意的止血效果。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给大家介绍的针灸断红穴可防止子宫出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这里也仅是提供一个参考,祝您身体健康。

艾叶红糖鸡蛋

中医学上常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中医针灸里面的灸法,把艾叶加工成的“艾绒”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所以艾叶能够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

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如艾附暖宫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而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每百克鸡蛋含蛋白质12.8克,主要为卵白蛋白和卵球蛋白,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并与人体蛋白的组成极为近似,人体对鸡蛋蛋白质的吸收率可高达98%。每百克鸡蛋含脂肪11~15克,主要集中在蛋黄里,也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蛋黄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固醇类、蛋黄素以及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D及B族维生素。这些成分对增进神经系统的功能大有裨益,是很好的健脑食品。

崩漏中医艾灸治疗 崩漏艾灸哪里

治则:理血培元,调补冲任。

血崩方取穴:隐白,关元,三阴交,百会,肝俞,脾俞,肾俞。

漏下方:气海,脾俞,三阴交,地机,血海。属寒者加灸命门,中极;属热者加灸大敦,太冲;属瘀者取气冲,冲门,支沟。

崩漏艾灸哪里 崩漏发病机制

崩漏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冲任损伤,不能固摄,以致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素体阳盛,外感热邪,过食辛辣,致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情志抑郁,肝郁化火,致藏血失常;七情内伤,气机不畅,或产后余血未尽,瘀血阻滞冲任,血不归经发为崩漏;忧思劳倦过度,损伤脾气,统摄无权,而致冲任不固;肾阳亏损,失于封藏,使冲任不固,或肾阴不足致虚火动血,而成崩漏。

崩漏带下及子宫肌瘤的针灸治疗

人体的机能活动主要依靠气血,气血在经脉中有一定常数,针刺的主要作用就是调和气血,使之恢复平衡。就气而论,它代表人体内最原始、最根本的精微物质和各种复杂的功能活动。气在体内弥漫散布,周流不息地运转,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当人体发生疾病时,正邪相搏,阴阳失调而气机紊乱,针刺治疗就是通过经络气血的全面联系,根据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属性,施行相应的针刺手法,决定留针、快针,以调整脏腑经络气机,使营卫气血恢复正常,阴阳复归平衡,疾病痊愈。作为医者,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求医生在针刺施术时,做到精神内守,神志专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密切观察病人的神态变化,体察针下感应,用心于针,直到针下产生得气,才能收到良好疗效。像我师父陈新华这样有功力的医生,他还能通过针将气运于病人的体内往复循环,一次打通所有不通之处。但此法极耗医生本人的元气,我师父每次给病人运气针灸完毕要喝两壶水,然后静坐练功一两个小时,有时甚至要练半天才能恢复元气,病人若不是行善积德功德圆满之人,我师父是不会予以此法治疗的。下面就妇科常见的崩漏、带下,及子宫肌瘤谈谈我个人的针灸治疗方法。

崩漏是妇女子宫出血的征候。崩,指出血量多,来势急骤;漏,指出血量少,淋漓不绝。在发病的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渐少,可能致漏,漏势发展又可能变为崩,故多以崩漏并称。该病证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受损,不能固摄,临床以虚证为多。

经漏多由体质孱弱,气虚不能摄血,冲任不固,以致月经淋沥不断,色淡而不鲜。或因经期内行房,致伤胞宫而成,则多少腹疼痛。此外如寒热邪气客于胞中,或忧思郁结气滞不宣,皆可造成经漏。其证象:经来不断,淋沥无时,所下不多,或时行时止,或少腹绵绵作痛,神疲肢倦,饮食减少,脉沉细或数。

关于崩血,张石顽是这么讲的:“崩之为患,或脾胃虚损,不能摄血。或肝经有火,迫血妄行,或怒动肝火,血热沸腾,或脾经瘀结,血不归经。凡此皆足造成血崩。悲哀过度,亦是主因。”其证象:突然下血不止,患者顿呈贫血状态,全身皮肤苍白,口唇爪甲尤甚,心虚,肢麻,眩晕,耳鸣,甚则不省人事,脉芤或沉或浮。

带下,是指妇女阴道内流出一种粘稠液体,如涕如脓,因与带脉有关,故称带下。发病原因大都是脾虚失运,水湿内停;肾气不足,下元亏损,致使带脉失约,任脉不固,临床以脾肾虚较为常见。夹血者为赤带,属热。少腹隐隐作痛,阴道灼热,所下之物或夹秽臭。属寒者不痛,不秽臭,所下之物白色为多。亦有因思虑过度、手淫、房事不节而感者。若出现赤、白、黄、绿、黑五色带,一定是病变成了癌症,需要引起重视。

在针灸治疗方面,无论崩漏还是带下,温补脾肾是重中之重。元代著名针灸大家窦汉卿在《标幽赋》里就明确指出:“漏崩带下,温补使气血依归。”健脾益气可以增加固摄作用,补肾壮阳可以加强摄纳作用,这些治疗法则都是治疗崩漏、带下病的有效大法。

我在治疗崩漏时最常用的是奇穴断红,此穴有补气固涩的作用,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很好。治疗崩漏的方法当然是用十四经上的大敦穴为最好,其次是隐白,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脾统血”,月经出血量不正常与肝脾有关,大敦为肝经井穴,隐白为脾经井穴,两者都能治急症。一般针刺即有效,病势急也可在此二穴直接灸效果尤佳。隐白位于下肢大趾之端,连接阳经之气,有升发之功,故可治下血崩漏之证,是止血治标之主穴。经漏加灸关元、气海、百会、肾俞、命门,血崩加灸三阴交、隐白、大敦、百会、关元、中极。若是发脾气暴怒引起的血崩,可取双侧曲泉穴,用泻法,留针20分钟,针刺一两次即愈,因为此证属肝经火灼,迫血妄行所致。《灵枢﹒厥痛》篇云:“病注下血,取曲泉”,曲泉是木经的水穴,泻曲泉有平肝泻火,滋阴清热之作用,标本皆能兼顾,故用以治疗肝火血崩有奇效。

子宫若有疼痛,加针陷谷、承浆二穴。陷谷穴与肺、大肠通,有一股金气,有理气的作用,属土经的木穴,在五行上跟木跟肝相关,能疏肝理气,调理肝脾,月经的疾病常常要用针灸或用药来疏肝,另外,阳明经多气多血能调理气血,这个穴位在足阳明胃经上,治疗生理痛作用很好,因为它是木穴可以疏肝,又是胃经的穴位多气多血所以可以调理气血。承浆穴也是治疗生理痛很好的穴位,它可以说是任脉的井穴,井穴可以开窍去寒,任脉通到阴部,承浆穴可开窍去其寒,另外它也是手足阳明经脉的交叉点,手足阳明有调理气血作用,月经疼痛多半是因为气血不通,气血瘀滞,或下焦虚寒所致,因此针刺承浆穴效果也不错。

带下病我一般选择手太阴肺经肩部肌肉丰厚处阿是穴针刺,此处痛点在肺经上,肺主气,有理气作用,此处肌肉丰厚,脾主肉,又可健脾祛湿,赤白带一般都是脾虚湿重或气不固摄,针刺此处阿是穴两者兼治,故可以去带。当然还有其他组穴也可以选择,只要是健脾、益气的穴位都可以,这里不再累述。

子宫若有肌瘤,不仅要用毫针,还要加以火针、艾灸,以微通,温通经脉,调气行血,消癥散结,从而达到祛除肌瘤的目的。此病初期,多因气血瘀积而致癥块,发于胞宫,古人称之为“石瘕”,此时正气尚充,故为邪实之证,可治以活血化瘀、调气散结法,以火针刺关元、大赫、气冲、中极、水道、归来、血海、三阴交等穴温通经脉,行气血散结可愈。如病程日久,冲任失调,月经发生异常,多有出血不止等症,久之气血两亏,旁及五脏六腑,变生诸症蜂起,此时瘤体未除,而正气已虚,故为虚中夹实,实中夹虚之难治之证,其治法当以补泻兼施,微通、温通之法酌用,方能奏效。若虚实之比,气血虚已成标急之证,治以刺关元、中极补肾气,刺隐白补脾气以统血止血,灸痞根以温通经气,消散结块。痞根穴出自《重编医经小学》一书,位居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半,古人每遇痞块、瘰疬之证,常用此穴针或灸之。我治子宫肌瘤,多艾灸此穴,临床效果甚好。有些病人是肝郁引起的虚实夹杂之证,可先针行间调肝气而化瘀,刺八髎、中空通经调气以散结,灸痞根以温通,临床效果也不错,因病人久病体虚,在复诊中可加刺肾俞、脾俞以补脾益肾,调补气血,以上穴位共同起到了调气止血、通经散结、治愈疾病的目的。

崩漏中西结合治疗

中西结合治疗急救处理: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血色淡红,形寒肢冷,腰膝冷痛,面色晄白,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胖或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细或微弱,尺部尤甚。若血崩出现虚脱时,可立即针刺入中、合谷、百会(灸)。并急煎独参汤。若出现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证时,可用参附汤加炮姜炭。必要时应输血。常用中成药:当归膏、乌鸡白风丸、定坤丹(丸)、健妇丸等。常用止崩漏中药:蒲黄、血余炭、艾叶炭、益母草、大蓟、小蓟、地榆、紫珠、苎麻根等,可在辨病、辨证基础上选用。针灸疗法体针疗法取中极、三阴交、隐白。脾虚加脾俞、关元;肾虚加气海、关元、命门;血热加合谷、曲池;肝郁加大冲、大敦;湿热加阴陵泉、合谷;阴虚加太溪、大冲、照海;瘀血加血海、膈俞。常用断红穴(二、三掌骨之间,指端下1寸),先针后灸,留针20分钟,有减少血量作用。神阙、隐白,艾灸20分钟后,可减少出血。耳针疗法:取穴为子宫、内分泌、皮质下,针刺,留针15~20分钟。西药止血剂:如维生素E、叶酸、止血环酸、 EACA等。急救处理:血崩出现虚脱时,针刺人中、合谷,艾灸神厥、隐白,20分钟。急煎独参汤。必要时输血。单方验方乌梅120g,红糖适量,1剂日,水煎当茶饮。棕桐炭、百草霜各30g,共研未,白开水送服。西药止血:可选用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三合激素、复方黄体酮或维生素K安络血、止血敏等。

有很女性选择中医治疗方法,但要知道的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更为具体的,通过自己的症状来正确的选择就医,女性面对崩漏不能滥用药物,若用错药物会使病症反而加重,事半功倍,以上就是中西结合治疗的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并且能够有效的治疗崩漏症状!

相关推荐

子宫穴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子宫穴位置 子宫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患者卧位,在脐下4寸,旁开3寸处取穴。 【生理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在腹内、外斜肌处;有腹壁浅动、静脉;布有腹下神经。 子宫穴的功效与作用 调经理气,升提下陷。 子宫穴主治病症 子宫下垂,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不孕症,阴挺,崩漏。 【刺灸法】直刺0.8-1.2寸,局部酸胀感向外生殖器放散;可灸,艾炷炙5~7壮,或艾条炙10~15分钟(对受针着做蜂毒过敏实验后,确定不过敏着。可用蜂针散刺,蜂针直刺,蜂针蜇刺)。 配伍

按摩子宫穴位的作用

【子宫穴的准确位置图】 子宫穴位于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穴旁开3寸。 【子宫穴的按摩手法】 用双手中指指腹按揉并做环状运动,每次3分钟,每日2次。 【按摩子宫穴位的作用】 1、缓解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妇女不孕、阴挺、盆腔炎、阑尾炎等; 2、按摩子宫穴的功效:调经理气、升提下陷。 【针刺子宫穴的方法】 直刺0.8-1.2寸,局部酸胀感向外生殖器放散(孕妇禁针);可灸。(对受针者做蜂毒过敏实验后,确定不过敏着。可用蜂针散刺,蜂针直刺,蜂针蜇刺。 【艾灸子宫穴的方法】 子宫穴艾条灸5-15分钟,子宫穴艾炷

艾叶煮鸡蛋有什么作用 调理月经

艾叶具有温经止血的功能,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女性虚寒引起的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一定疗效。所以煮鸡蛋时,在水里加少许艾叶,能帮助调理月经,改善女性因为身体虚寒引起的月经问题。

针刺关元能治什么病 关元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大补元气,益气摄血,如配气海,隐白,治疗肾虚崩漏;配肾俞,脾俞,气海,三阴交,治疗气虚恶露不止;配足三里,太白,会阳,治疗气虚便血。 2.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宜灸,温肾暖宫,如配肾俞,足三里,三阴交,治疗肾虚寒凝之痛经;配肾俞,子宫,气户,三阴交,太溪,治疗肾虚宫寒不孕症。 3.配血海,三阴交,太溪,水泉,针刺补法,调补冲任,治疗肾虚冲任不足之月经不调,闭经等。 4.配次髎,肾俞,中极,带脉,三阴交,针刺补法,灸关元,补肾止带,治疗肾虚带下。 5.配气海,归来,三阴交,太冲,针

崩漏有哪些临床症状

本病以青春期妇女、更年期妇女多见。表现为月经量多,或非行经期阴道大量出血,或月经持续时间过长。 ⑴ 贫血:崩漏失血过多,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唇色淡白、头晕目眩、精神倦怠、气短无力、心悸怔仲、失眠多梦、脉象细弱等一系列贫血征象。 ⑵ 虚脱:崩漏病起,如来势猛,出血量多,崩下不止,常可引起虚脱,出现神昏面白、四肢冰冷、汗出淋漓、气短喘促、脉浮大无根或沉伏不见的危重证候,如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 ⑶ 邪毒感染:表现为下腹疼痛拒按,腰痛,带下稠粘,色黄气秽或五色并见,伴有烦躁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舌苔黄腻,脉象细

月经崩漏怎么止血有效果

一、针灸止血: (1)断红穴:第2与第3掌骨之间,指端下1寸,先针后灸,留针20分钟,有明显减少血量的作用。 (2)体针:取神厥、隐白,艾灸20分钟,可减少血量。 (3)耳针:子宫穴、内分泌、皮质下,针刺或埋针。 二、西药人工周期疗法: 己烯雌酚0.5~1毫克,每日1次,自月经周期第五天开始服用,连用22天,最后5天加用黄体酮10~20毫克/日肌注或安宫黄体酮10~12毫克/日,口服,两者同时停药。2~7天后,引起撤退性子宫出血,可视为月经。 再按上法应用,连用3个周期后停药,观察卵巢功能是否恢复。 三、

崩漏止血一个穴位搞定

月经量多、崩漏是妇科的常见病症,遇到这种情况别着急,试试这个办法,会解你的燃眉之急...... 每个人都知道,人体缺血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气血充足,人才能够充满活力。 如果脾气虚弱,血液就不能正常运行,会引起多种出血症状,比如:月经量多、崩漏等等。 遇到这种情况别着急,用一个简单的办法就能把血止住。在大脚趾的内侧指甲角处,有一个穴位叫“隐白穴”,对因为脾虚引起的出血症有很好的止血作用。 把艾条点燃,对准隐白穴的位置灸10——20分钟,先灸左脚,后灸右脚。找不准穴位也没关系,只要把艾条在大脚趾的内侧来回灸就

黎蒿和益母草是一种东西吗

不是的 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夏季开花。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在夏季生长茂盛花未全开时采摘。 食用功效: 味辛苦、凉。活血、祛淤、调经、消水。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 艾叶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

针刺隐白穴怎么操作正确

隐白针灸操作手法 进针方向:从足背向足底直刺与足背面成90°。 针刺深度:正坐垂足或仰卧,沿拇趾爪甲根及爪甲内侧缘所作直线交点处,斜刺,向上,进针0.1-0.2寸,或点刺出血,留针15分钟;温和灸5-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微痛放射到附近。 作用主治 隐白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处,为井木穴,水为木之母,本穴又为子穴。具有扶脾益胃,温阳救逆,调和气血,启闭开窍,急救苏厥,清心定志,镇静安神,升举下陷,收敛止血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惊风,失眠,梦魇,腹胀,气喘,热病鼻衄,胸中烦热,呕吐,不欲饮食,尿血

血海的主治

主治病症: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产后恶露不尽,贫血;睾丸炎,小便淋涩;气逆,腹胀;风疹,瘾疹,湿疹、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丹毒;股内侧痛,膝关节疼痛。 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贫血、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膝关节疼痛等。配带脉主治月经不调;配曲池、合谷主治荨麻疹;配犊鼻、阳陵泉主治膝痛。 1)治月经不调:血海,带脉(《针灸资生经》)。 2)治荨麻疹:血海,三阴交,曲池,合谷。 3)治膝关节疼痛:血海,犊鼻,阴陵泉,阳陵泉。 文献摘录 1)《针灸甲乙经》:若血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