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脑血管疾病突然发作的治疗步骤和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突然发作的治疗步骤和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突然发作时,一般来说,只要用药方法正确,多数患者可在2~5分钟内控制症状,但有时也会收效不佳,这主要是患者对舌下含药这种方法还不了解所致。

步骤

取半卧位或坐位,仰卧头部,下颌抬起,张口用舌尖舔上牙床,将药物咬碎或掰开,分别放置在舌下的舌系带两侧凹窝内。然后,舌尖放下,抵在下牙尖。

为加速 唾液吸收,避免吞咽,须张口深呼吸,随着深呼吸,药物自黏膜吸收进入淋巴管,一般经10~50次深呼吸,口中药物含化完毕。舌下含化法通常遇到的问题是, 唾液分泌过多,漫到舌上,难以控制吞咽动作,深呼吸就是解决这个难题的。张嘴深呼吸,使会厌关闭食管,吞咽动作停止;同时细长的深呼吸,加速了淋巴循环, 促进药物自舌下黏膜吸收,又能自心脏送达靶器官。

误区

方法有误:一些患者只是将整粒药片放在舌头表面,没有将药片放在舌下唾液多的地方。由于舌头表面有舌苔和角化层,吸收药物较慢且吸收率低,因此,只将药片放在口中舌表面是很难发挥药效的。

口腔干燥:有的人口腔干燥,药片难以溶化被吸收,导致药物不能发挥最佳药效。因此如条件许可,可适量饮水,以利于药物的溶解吸收。但要注意,饮水时不可将舌下含服的药咽下。

适应症不对:如严重的心前区疼痛,舌下含药多无法缓解症状,这时很可能是心肌梗死,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舌下含药还适用于以下病症:

胆绞痛:急性胆囊炎、胆结石并发胆囊炎、胆道蛔虫症均可引起剧烈胆绞痛。患者可舌下含服硝苯吡啶5~10毫克,几分钟后,腹痛就可明显减轻。

贲门弛缓症:以吞咽困难、食物反流及胸骨后疼痛为主要症状。可取硝苯吡啶20毫克舌下含服,可使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压力较用药前下降30%以上。

顽固性呃逆:硝苯吡啶首次10~20毫克,咬碎后舌下含服。效果不佳或无效者,可每2~3小时舌下含服一次。

放射性食道炎:胸部放疗的主要副作用为食道炎,临床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严重者可出现吞咽困难及心绞痛样疼痛。治疗用硝苯吡啶10毫克,舌下含服10分钟可缓解疼痛。

​老人身体不适请及早检查

老年人冠心病常可以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性发作,可无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时也无疼痛或疼痛部位不典型。发生心力衰竭,症状也常不典型,仅表现为夜间睡卧后咳嗽、胸闷、憋气,坐起来后才感舒适。

老年人甲亢可无食欲亢进,无甲状腺肿大、突眼、无脾气暴躁,相反表现为忧郁、反应淡漠。

老年人肺炎可无咳嗽、咳痰,体温也不高,直到休克才就诊。

老年人溃疡病可无典型性溃疡病疼痛症状。老年人内脏穿孔引起的腹膜炎也常无剧烈疼痛,无肌肉强直紧张。

老年人糖尿病常无典型的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的症状。

老年人肿瘤肝癌、胃癌、结肠癌、乳腺癌、宫颈癌早期无症状,肺癌早期症状也不典型。

所以,为了健康,老人身体出现任何异常,都应及早进一步检查。

有资料显示,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上升。尤其是中老年人,他们的体温调节中枢不敏感,如果房间不通风,出汗后又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往往容易中暑。若在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与闷热的室外频繁进出,导致身体调节失衡,这些都有可能造成猝死。

专家指出,预防夏季心脑血管疾病突发,首先不能擅自停药,应坚持服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如复方丹参片等;其次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汽车如果匀速行驶,耗能就少;而突然加速或刹车,耗能就多。人和汽车一样,规律作息、避免心脏超负荷工作,是心脏健康的保证。

另外,夏天出汗多,补充足够的水分非常重要,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更是如此。充足的水分能帮助身体散热,还能使血液的黏稠度下降,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的危险。

心脑血管疾病认识误区

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多达3000万。今冬,南方降雪频繁,北方降水少,气候干燥寒冷,使血管收缩和痉挛频率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又进入了高发期。近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孙宁玲,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态势,详细讲解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并提出以下几点,人们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认识误区。

认识误区一:心脑疾病分开治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心血管疾病包括了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脑血管疾病包括中风,中风又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针对很多患者单一治疗心血管或脑血管疾病的情况,孙主任提出心脏和脑通过血管相通,同属血管性疾病。治疗要同时关注心脑血管的健康,积极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

认识误区二:心脑疾病症状相同

心脑相通,但心脑血管发病时的症状并不相同,急性脑血管疾病,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瘫,心脏疾病则以疼痛为主,此外,急性脑血管疾病会导致昏迷,而心肌梗死的病人则不会,是以疼痛、烦躁、窒息感,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但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都是以防止血栓形成,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延缓血管和组织的衰老。孙主任在访谈中提到,含有维生素B6、维生素E等成分的药物,比如五福心脑清,可以改善高半胱氨酸血症,在抗氧化、防治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认识误区三:心脑疾病急救方法类似

在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时,要使病人保持安静状态,心脏疾病还要口服硝酸甘油,并及时拨打120或999。老年人日常要注意血压等关键指数,配合用药,日常出现胸闷、气短、头晕等症状时,可以使用含有冰片成分的药物,具有芳香开窍作用,对治疗脑动脉硬化症、脑萎缩和缓解上述症状有明显的作用。

心脑血管疾病突发抢救

1、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升高时,会出现头痛伴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时应让病人卧床休息;家中如有血压计,应立即测量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若血压较高,可给予硝苯地平(心痛定) 或卡托普利(开博通)1~2片,口服或舌下含服,并在20~30分钟后复查血压。

2、心绞痛

这是冠心病患者最易发生的急症,多在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天气寒冷、吸烟过多时发生。发病时心前区呈压迫性或窒息性疼痛,历时5~10分钟。心绞痛一旦发作,应立即停止任何活动,就地安静休息,并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1片或消心痛1~2片,在2~5分钟内即能见效。

3、急性心肌梗塞

疼痛的部位与心绞痛相同,但持续时间较长,程度重,并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具有濒死感,这时应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松解领口,保持室内安静和空气流通。有条件者可立即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或消心痛1~2片,同时立即呼叫急救中心,切忌乘公共汽车或扶病人步行去医院,以防心肌梗塞的范围扩大。

怎么预防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防止栓塞

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

患者不宜晨练

因为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季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注意饮食习惯

由于长时间饮食习惯问题,饮食中脂类过多,醇类过多。同时又没有合理的运动促进脂类醇类的代谢,导致体内脂类醇类物质逐渐增多;加上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分泌抗氧化物酶(例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力减低,导致体内自由基水平升高,使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后沉积在血管壁,久之使毛细血管堵塞,随着时间的推移,脂类醇类物质容易和体内游离的矿物质离子结合,形成血栓。血栓容易在血管的拐角处,或者瓶颈处堆积,钙化。同时血栓越来越多,使血管直径缩小。心脏为了保持足够的供血量,就增加血压,造成高血压疾病。如果血压过高,可能导致血管崩裂,于是产生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如果由于堵塞供血不足,即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多吃富含精氨酸的食物

富含精氨酸补肾填精食物有助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血管舒张因子--氧化的合成,减少血管损伤。这类食物有海参、泥鳅、鳝鱼及芝麻、山药、银杏、豆腐皮、葵花子等。

《雅祥心脑血管防控之路》书中详细阐述心脑血管虽然发病急骤,病情凶险,但并不是不可预防的。主要防范要点如下:

控制血压和血脂是关键

血压控制:

将血压控制在一个比较理想的范围内,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中之重。资料表明,坚持长期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仅为不坚持治疗者的1/10.也就是说,只要长期坚持控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可下降90%。

血脂控制:

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血脂控制是服用调脂药物:包括他汀类(如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贝特类,烟酸等。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血脂也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重中之重。

进补要适度

我国民间素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自从出现了激光治疗仪,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大大减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食疗的基础上借助物理疗法效果更好。

心脑血管疾病的7大防治误区

随着天气转凉,又到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在我国,中青年突发心血管疾病问题日趋突出,呈低龄化态势。正确认识心脑血管疾病,澄清大众对高血脂、胆固醇等认识所存在的误区,才能更好帮助人们远离梗死和中风。

心脑血管疾病的7大防治误区

误区一:血脂偏高、胆固醇异常是多吃少动生活方式导致的。

误区二:高血脂就是甘油三酯高,就是血黏度度高、血流缓慢。

误区三:胆固醇异常是慢性问题,即使不达标也不会有大碍。

误区四:保健品或重要可以软化血管,降低血黏度,服用无副作用。

误区五:中风不能预防。

误区六:中青年人不必担心发生脑中风。

误区七:中风病人不可能完全恢复。

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急救禁忌

脑溢血往往在白天的活动中骤然起病,发病时有头痛和呕吐,甚至出现昏迷、偏瘫、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一旦病人发生昏迷,家属一定要尽量克制情绪,让病人平卧在床上,切勿为了弄醒病人而大声叫喊或猛烈摇动昏迷者,否则只会使病情迅速恶化。

冬春交替时,脑溢血、冠心病、猝死的发病人群占全年发病人群的比例高达69.5%,因心脑血管疾病住院的人数比其他季节高出3~5倍,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一旦发生意外,50%的人是因为病情发作时,目击者急救不及时或在急救中存在误区而匆匆结束生命。在此,我总结了几个临床上常见的急救禁忌,希望大家重视。

脑溢血:忌猛烈摇动昏迷者。脑溢血往往在白天的活动中骤然起病,发病时有头痛和呕吐,甚至出现昏迷、偏瘫、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一旦病人发生昏迷,家属一定要尽量克制情绪,让病人平卧在床上,切勿为了弄醒病人而大声叫喊或猛烈摇动昏迷者,否则只会使病情迅速恶化。此类患者常有颅压升高,极易发生喷射性呕吐,如不及时清除呕吐物,可因呕吐物堵塞呼吸道而窒息死亡。因此,如果病人没有颈椎外伤,应将其头转向一侧,让呕吐物流出口腔,避免窒息。

猝死:最怕家属茫然惊恐无策。多数“猝死”无明显预兆,发生在正常活动中或安静睡眠中。有心绞痛史,症状突然加剧,表现为面色灰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特别是出现频繁的室性早搏,都可能是“猝死”的先兆。当患者表现为神志不清、高度紫绀(如面色青紫)、痉挛时,很多家属会很茫然和惊恐,盲目等待“120”而失去急救的最佳时机。这时应轻拍患者肩部,呼唤后无反应时,应在拨打120的同时实施心肺复苏。即发现患者没有颈动脉搏动,立即进行胸部按压,左手的掌根放在胸骨中下1/3处,右手掌根重叠放于左手手背上,手指翘起脱离胸壁,双肘关节伸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肩手保持垂直用力向下按压。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按压的部位不对,或手的按压角度不对,或是用力过大,不仅复苏无效,还易导致胸骨、肋骨骨折,甚至刺穿肺泡,引起血、气胸。

心梗:忌搀扶下步行去医院。心梗发作时的典型症状有:胸前压迫样疼痛,并可能放射到肩部、颈及下颌;心跳不规则、呼吸困难、焦虑恐惧、恶心呕吐、大汗、口唇甲床苍白或紫绀、皮肤苍白青紫等,这是由于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国内外大量实践经验证明,1/3甚至1/2的病人在发病1小时内死亡。究其原因,除了梗死面积大外,还因为当时未采取正确处理措施,如乱搬动病人,或者病人自感还能坚持,在他人搀扶下步行去医院,使梗死面积加大,诱发合并症。此时应首先停止活动,消除发作诱因。如果休息不能缓解,要立即服用硝酸甘油等药物。如果心绞痛次数增加,疼痛加重或服药效果不好,应及早就诊。

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1、肾病

由于糖尿病是由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一旦危及到肾脏,就会导致肾脏疾病,此种情况引起的肾病比单纯的肾病更难治疗,因此预防更重要。

2、视力模糊

糖尿病还会引起视网膜病变,一方面是因为糖尿病人更易感染上炎症,另一方面,由于代谢异常,会引起视网膜的损害,使微血管的调节功能失常。这是很多糖尿病人到后期经常出现视力模糊的原因。

3、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相当危险的,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会在人们放松警惕的时候突然发作,后果非常严重。糖尿病患者得血管疾病的几率比其它人群要高出4倍左右,主要是因为心肌和微血管发生了病变,从而促使心脑血管疾病更容易发作。

4、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指该糖尿病人的脚部出现溃疡和感染,是一系统的病症在足部的集中体现,甚至引起足部的畸形和行走困难。溃疡也可能会表现在身体的其它部位,但足部是最典型,也是最易发生的。

怎么做好24小时血压监测

24小时动态血压:早期高血压病的诊断;协助鉴别原发性、继发性和复杂高血压;指导合理用药,更好地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预测高血压的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和发展。

动态血压与偶测血压相比有如下优点:

(1)去除了偶测血压的偶然性,避免了情绪、运动、进食、吸烟、饮酒等因素影响血压,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血压情况。

(2)动态血压可获知更多的血压数据,能实际反映血压在全天内的变化规律。

(3)对早期无症状的轻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患者,提高了检出率并可得到及时治疗。

(4)动态血压可指导药物治疗。在许多情况下可用来测定药物治疗效果,帮助选择药物,调整剂量与给药时间。

(5)判断高血压病人有无靶器官(易受高血压损害的器官)损害。有心肌肥厚、眼底动态血管病变或肾功能改变的高血压病人,其日夜之间的差值较小。

(6)预测一天内心脑血管疾病突然发作的时间。在凌晨血压突然升高时,最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关于脑中风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

血压正常或偏低者不会得中风。人们都知道高血压容易得脑血管病,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危险因素。脑动脉硬化病人由于脑血管管腔变得狭窄,以及其他因素存在,即使血压正常或偏低也同样会得脑血管病。

误区二:

青年人不必担心得中风。虽然脑血管病的主要患病人群是中老年人,临床资料显示三分之二以上的脑血管病首次发病者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这并不能说明年轻人就可高枕无忧。现在,脑血管病已经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患中风的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酗酒、吸烟、夜生活过度、高脂肪饮食外,还有代谢异常、血液病、心脏疾病等因素。因此,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积极查找原发病并治疗,仍是青年人远离中风的关键。

误区三:

中风发病突然,无法预防。在中风发病前往往会有许多先兆,比如中风发病前大多会有一次到多次的短暂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单眼或双眼看不清东西,面部或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说话不清楚,剧烈头痛等。一般发作仅持续几分钟便消失,极易被病人忽略。专家认为,一旦出现上述先兆,常预示着大中风的来临,须积极到医院求治,不可延误。

误区四:

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吃吃停停。由于担心阿司匹林的毒副作用,有些病人不能坚持服用,这样做是错误的。高危病人服用阿司匹林来防治脑血管病应当是一个长期过程。这与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有关。只有每天坚持服用有效剂量的阿司匹林,才能抑制新生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近年来国外的研究显示,脑卒中的存活者如果中断使用阿司匹林,在1个月内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危险将会增加3倍以上,停药一周内更应当引起注意。

误区五:

瘦人不会得中风。与胖人相比较,瘦人得中风的几率相对低一些,但绝对不可因此而放松警惕。因为瘦人也可以患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血脂紊乱等疾病,这些都是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小常识有哪些

1、心脑血管疾病小常识之控制血压是关键

将血压控制在一个比较理想的范围内,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中之重。资料表明,坚持长期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仅为不坚持治疗者的1/10.也就是说,只要长期坚持控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可下降90%.

2、心脑血管疾病小常识之改变危险因素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不仅要控制血压,同时要控制血糖、血脂,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改变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一切危险因素,避免吸烟、酗酒、生活要有规律。

3、心脑血管疾病小常识之防止栓塞

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

4、心脑血管疾病小常识之患者不宜晨练

因为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季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5、心脑血管包括哪些呢

心脑血管疾病可分为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冠心病,是由动脉硬化引起的,而脑血管疾病则大多都是中风,是由脑部出血引起的。

心脑血管疾病如今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每年我国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多达300多万人,还有数百万人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留下了残疾。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它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缺血性脑卒中就是我们常说的“脑梗死”,出血性脑卒中俗称“爆血管”.

老年人就是因为体质和免疫力下降所以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说老人在生活中一定要好好的注意饮食健康和做出一些适量的运动,这样的话才会更好的预防一些疾病出现。

心脏病突然发作怎么治疗好

1、当心脏病病人突然出现胸部剧烈疼痛或憋闷时,马上调整体位,保持比较缓和的姿势,并保持安静。脸色苍白,出现休克症状时,马上叫救护车。采取比较缓解的姿势后,胸痛症状虽好转,但仍要上医院检查治疗。

2、对一个猝死心脏病者来说,在心跳、呼吸停止后的4分钟是急救的关键时间。这时大脑内的能量尚未耗尽,给予及时的现场急救,可能使猝死者起死回生;如果超过4分钟,则脑细胞可因严重缺血、缺氧而坏死,心脏病患者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即使存活下来,也大多是植物人。

3、如果人在突发心脏病时能很好地控制咳嗽的时间和强度,人的心脏就会像泵一样地起作用,把血液压送到大脑和全身其他器官,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从而为病人争取宝贵的时间,有助于使病人保持清醒意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有效的心搏。人在心脏病突发时应每隔1至2秒钟咳嗽1声,咳嗽5声后可以停一下。不过血压高或者医师怀疑有脑血管疾病者则不宜这样做。

低血压高血脂的人得了心脑血管病应该注意什么

简单地说低血压就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而高脂血症就是指血脂水平过高,这样可以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等,心脑血管病就是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一般都老年人多见,青少年少见,一般由不良饮食作息习惯引起的血压血脂类问题导致,对人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危害,要注意。

1主要由于长期不良饮食作息习惯引起,吃肉太多,醇类过多。又少做运动促进脂类醇类的代谢,导致体内脂类醇类物质逐渐过多;所以年龄增大后,应该注意进食正常,多吃植物类食物,合理的作息运动时间很重要。

2晨练可好可坏要小心对待哦,因为睡觉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醒来后马上进行大强度的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季更应该要小心注意这个问题。

3是人类都明白控制血压和血脂是最重要,在一个比较理想的范围内就不怕突然然发病。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血脂控制是服用调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等。资料表明,只要长期坚持控血压血脂,心脑血管疾病可下降90%。

现在城市人坐多过运动,应多做运动,合理的坐势,少做重复劳累的工作,以减少患病的可能。多喝水,多排毒,保持身体平衡。身理的作息时间也是健康的关键。

相关推荐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法

1、保持心态平衡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2、适当运动心脑血管患者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冬季要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锻炼,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3、控制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压至理想水平,服用有效调脂药物,控制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异常代谢状态,戒烟。4、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的心脑血管疾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药物,以缓解症状,改善预后,预防并发症。5、外科治疗通过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对出血部位进行止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良好的作息习惯是养成健康身体的重要指标,科学实验证明,25岁~55岁之间的人,每天早上5点~7点间起床因为这个时候最适合中年人的体质,这个时间段起床可以将血液的粘稠度降到最低。晚上9点~11点之间休息,可以充分保障身体各个机能有效地自行调理,对一天以来的身体欠缺(比如一天当中的营养进食不足)进行修复。55岁以后的老年人一直保持着早起的习惯就可以了,每天至少6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足以调理自身机能。 ​多加运动。多运动有益身体健康,运动不分年龄,​因人而异,建议大家多多晨练,跑跑步,多呼吸新

心脑血管疾病有什么并发症

1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会让患者的脑部血管产生病变,所以患者会脑出血,脑血栓和脑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脑出血在我国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更严重的脑部动脉内皮细胞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容易形成脑血栓,脑血栓是发病最急的疾病之一,大多数患者病前无任何征兆,所以很难进行及时抢救而死亡,即使抢救及时,大多数患者还会出现偏瘫等一系列后遗症。 2心脑血管疾病还容易引起心力衰竭和恶性心率失常。其中心力衰竭是心脑血管常见的并发症,心力衰竭容易反复

脑血管病如何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发病前的预防,即无病防病发生;二级预防是为了降低再次发生的危险及减轻致残率,即患病后防止再发病。 1.防止栓塞 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高危患者进行有效的抗栓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 2.患者晨练应注意的问题 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季应该注意。 3.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不良生活方式

秋天晨练要注意什么 秋季晨练前适量补水

晨练前适当补水可使循环血量增加,血液粘稠度降低。但要注意补水要少量多次,不要一次饮水过多,一次以150到200毫升为宜, 以免突然增加心脏以及胃肠道的负担,间隔15到20分钟后再补充等量的水分。运动量比较大的人,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食盐或是白糖。补充水分能降低血液浓度,使动脉管腔变宽,血液循环顺畅,有效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突发。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 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 即“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 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秋季心脑血管疾病易发 秋季是从夏季到冬季的过渡性季节,寒暖渐变,常常不易立即感觉和体验到,且秋季的寒暖又常反复,寒而复暖,暖后又寒,使人防不胜防。秋季感冒受寒一般较为普遍,但真正应防范的是心脑血管疾病。 进入换季季节,对健康人来说,这也不意味着什么,但如果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这方面也粗心大意的话,就很容易引发原有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肺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秋季首先要注意季节气候的变化。 防范心血管疾病可从两方面着手,一要对自己所患疾病有充分认识,避免思想上的轻“敌”

冬天当心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

时令已过小雪,严冬降临,寒潮增多。这时,更要当心心脑血管病发病的‘魔鬼时间’,严加防范,以防意外。 正常情况下,人在夜间睡眠时血压降低,大约在凌晨2、3点最低。清晨醒来血压快速升高,晨醒后开始日常活动的最初几小时内(约清晨6-10点)血压达到或者接近最高峰。这时的血压甚至于比夜间高40-50mmHg以上,这在医学上称之为“血压晨峰”。一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在凌晨会突然上升,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6-10时,约半数左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表现为清晨高血压。经研究发现,在清晨这段危险时间,病人的交感神经处于兴奋性增高

心脑血管疾病概述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 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 即“四高一多”的特点。 临床上心脑血管疾病有两种:一种是肺气虚,就是血压正常,但是血脂稠所导致的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另一种是肾脏虚,导致肝脏分解脂肪的功能下降所形成的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 日常生活中脑血管的危险信号有拇指或食指指甲上有黑色的竖道,容易脑梗;拇指或食指指甲上有白点,

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

一、脑血栓::急骤起病是主要特点,是发病最急的疾病之一,大多数患者病前无任何前驱症状,活动中突然起病,绝大多数症状在数秒或数分钟内病情发展到最高峰,少数患者在数天内呈阶梯样或进行性恶化,约半数患者起病时有意识障碍,但持续时间短暂。 二、脑动脉硬化::常出现头晕、头痛、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出血等症状。 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单眼突然出现一过性黑蒙,或视力丧失,或白色闪烁,或视野缺损,或复视,持续数分钟可恢复。对侧肢体轻度偏瘫或偏身感觉异常。优势半球受损出现一过性的失语或失用或失读或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