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当心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
冬天当心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
时令已过小雪,严冬降临,寒潮增多。这时,更要当心心脑血管病发病的‘魔鬼时间’,严加防范,以防意外。
正常情况下,人在夜间睡眠时血压降低,大约在凌晨2、3点最低。清晨醒来血压快速升高,晨醒后开始日常活动的最初几小时内(约清晨6-10点)血压达到或者接近最高峰。这时的血压甚至于比夜间高40-50mmHg以上,这在医学上称之为“血压晨峰”。一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在凌晨会突然上升,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6-10时,约半数左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表现为清晨高血压。经研究发现,在清晨这段危险时间,病人的交感神经处于兴奋性增高时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此外一夜没有喝水,病人呼出不少水分,清晨血黏度高。对于有动脉粥样斑块的高血压病人,此时斑块容易破裂,导致心肌梗死、脑梗塞、脑出血、甚至猝死。有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在上午9点的发生率比晚上9点高3倍;心源性猝死的发生高峰也在上午9点到12点;清晨的中风发生率约升高60%。老年人在凌晨去世的占60%,心血管疾病突发达70%一80%。因此这一时段被人们称为心脑血管患者的“魔鬼时间”。这是由于患者醒来,开始活动后,交感神经活跃,儿茶酚胺、5-羟色胺、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增多,血管紧张度增高,使血压增高超过了正常限度。低气温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七成以上的心肌梗死患者和五成以上的冠心病患者对气温的变化非常敏感。冬季清晨天气异常寒冷,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管收缩加强,造成血压波动,从而诱惑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而且,气温过低还会造成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血管痉挛,导致冠心病和中风。寒冬时节,尤其寒流侵袭之际,增加了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尤需警惕,注意防范。
如何应对‘魔鬼时间’?
1.积极在家开展血压自测:清晨高血压是指清晨起床后血压高出正常范围。如果从家里赶到医院检查,一般不能“捕捉”到清晨血压升高的迹象。因此,专家推荐在家中每天从凌晨6点到10点之间,应积极自测1~2次血压。考虑到老年人对血压测量的警觉性不够,专家建议可以选择具有“清晨高血压”提示功能的电子血压计,如欧姆龙新近推出的HEM-7220型血压计。据悉,该款血压计可以根据用户每天测量的清晨血压自动计算出一周的平均值,当一周的“清晨血压”平均值超过135/85mmHg时,血压计就会亮起“清晨高血压”信号灯,让患者和家人能马上对血压警惕起来。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找到血压突然升高的原因。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调整用药品种、剂量、时间,解除清晨高血压威胁。
如果有条件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当然能更精确地监测与控制血压。
2.改变晨练习惯:冬季清晨天气异常寒冷,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管收缩加强,造成血压波动,从而诱惑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而且,气温过低还会造成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血管痉挛,导致冠心病和中风。因此,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冬季清晨锻炼是相当危险的。
随着气温的降低,心脑血管患者应适当推迟晨练的时间,等太阳升起气温稍有增加再开始晨练。此外清早醒来时不急于起床,用三个三分钟缓慢动作:1)醒来后三分钟在床上不动;2)坐起后三分钟不下床;3)下床后三分钟坐在椅子上。缓慢动作会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有利于清晨高血压的有效控制;也有利于心血管事件的预防。到了寒冬时节,锻炼最好安排在下午,最好在阳光充足时,外出活动要注意手部、头部的保暖,不宜从事剧烈运动。
3.适当用药:注意积极治疗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心律失常等基础心脏病。大规模临床试验统计分析证实,阿司匹林可使心血管病高危患者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脑卒中的危险性减少23%。因此,阿司匹林也是目前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与预防常用药。除了日常的预防与治疗,平时选用几种急救药品带在身边,晚上睡觉时则放在床边,随手可取,以备急用。从全方位出击,秋冬时节适时锻炼,安全躲过“魔鬼时间”。
4.改善生活方式;此外,患者应注意少吃辛辣和油腻食物,多吃清淡饮食;进补要适量:还应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大起大落: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地参加体育锻炼。
小心心血管病发病的魔鬼时间
专家们指出,要是能在高峰到来之前用药,无疑能减少猝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此,专家们提出了一种生物节律健康法,认为早起早睡,生活规律,能有效地降低这种危险因素。与此同时,还可配合药物治疗。通常服用的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在服后24小时左右才能达到有效治疗浓度。
因此,一天一次的药物应在早晨6点服用,一天两次的应在早晨6点和下午3点服用,一天三次的应在早晨6点、中午12点、下午5点服用。这样就有可能抑制双高峰的出现,减少猝发心脏病和脑中风的危险。
根据冠心病发作的这种双高峰规律,冠心病患者的锻炼也需“拨误反正”,应将传统的晨练改为晚9时锻炼。有些人的心脏病突发就是因晨练不当所致。晚9时锻炼一方面避开了发病的高峰期,另一方面还可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发病隐患。
冠心病患者的锻炼应适度,早起后可散散步,做做操,晚锻炼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项目进行,时间约40分钟左右,但必须遵循在锻炼中和锻炼后无明显不适感的原则。病情较重的患者,锻炼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猝死保健的五大法宝
猝死是威胁生命健康的一大杀手,心源性猝死是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猝死来势汹汹,但是也是可以避免的,猝死保健的五大法宝有具体如下。
一、“魔鬼时间”慎起居。
上午6时―12时被医学家喻为是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发都在此时。因此,锻炼要避开这段时间。
二、饮食清淡,红黄绿白黑搭配好。
红指葡萄酒,每日50―100毫升;黄指西红柿、胡萝卜,每日1小碟;绿指青菜,每日适量;白指燕麦粉等每日50克;黑指黑木耳、黑芝麻,每日5―10克。此外,每天喝牛奶250克,吃鸡蛋每周不超过4个。
三、中老年人最好住在城区,以免发病时离大医院远而耽误抢救。
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则应减少出行,尽量避免在拥挤的环境中活动。要特别注意的是,老人单独外出时,身边要带些必备药物,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以及能迅速联系到家人的电话号码。
四、经常给自己减压。
对中年人来说,尤其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工作压力。工作以外的时间,要强迫自己完全放松下来,抽空可以和家人去旅游。
五、把握急救10分钟。
当家人出现呼吸或心跳中止症状时,应在10分钟内进行如下抢救:一、拨打“120”或“999”紧急呼救。二、让患者头部后仰,下颌上抬,头部偏向一侧,使呕吐物尽量流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带假牙,需要摘掉,避免抽搐时造成危险。三、做有效的心脏按压,具体方法是,两手手掌重叠,手指抬起,放在患者的心前区(胸骨下1/3部位偏左侧),垂直往下按压。按压幅度为3—5厘米,频率为每分钟100次;同步采用人工呼吸,每30次心脏按压辅以两次人工呼吸。
冬天起床要注意什么 忌醒后立即小便
睡眠时,人体代谢水平降低、 心跳减慢、血压下降,各项生理机能都运转缓慢。此时突然下地去厕所,膀胱迅速排空,易诱发低血压,引起大脑短暂性供血不足,导致排尿性晕厥。而在寒冷的冬季,清晨又是突发心梗、脑卒中的“魔鬼时间”,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方法:即便尿憋得再急,也不要马上起身往厕所跑,而要慢慢起身,在床边坐上几分钟,再慢慢走向厕所。
心脏病要注意以下习惯
1.久看电视喝浓茶
泡杯浓茶,在电视机前一坐就是一天,是不少老人的生活状态。哪怕是身体健康的人,长时间看电视也可能会有致命后果。看电视1小时可增加心脏病死亡风险7%,那些每天看电视4小时的人心脏病风险为28%。如果加上浓茶、咖啡或酒精等刺激性很大的饮料,会使心跳加快,加重心脏的负担。老年人每天看电视要控制在1—2小时之间,注意休息。最好不要喝太浓的茶,以免刺激心脏。
我国心衰中医治疗重大突破!心衰水肿快速消失,胸闷气短心慌见奇效! 心衰疗效极其显著,誉为心衰患者保护神!
2.过度疲劳后桑拿
身体感觉到极度疲劳时蒸个桑拿,是不少中老年男性热衷的休闲方式。实际上,桑拿房里过高的温度会使人体皮下血管迅速扩张,皮肤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回到心脏的血流量也显著增加,心脏负担加重。
人如果在疲劳的时候大量的喝酒再去蒸桑拿的话是非常危险的。老年人以及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的人最好不要蒸桑拿,万一出现恶心、心慌等一些不良反应的话,就要立刻停止。
3.棋牌室里抽烟
烟雾中含尼古丁、一氧化碳等几千种有毒物质,是导致血管痉挛、心肌缺血、严重心律失常,进而猝死的危险因素。专家强调,打牌的人常常烟不离手,再加上多数棋牌室空间狭窄,通风不好。尤其是年龄大、血压高、身体衰弱的中老年人,一旦身处其中过久,导致生病甚至猝死的现象时有发生。
4.酒后喝咖啡
饮酒后喝一杯咖啡来醒酒,会加重酒精对人体的损害。徐成斌解释说,酒后再喝咖啡,会使大脑从极度抑制转入极度兴奋,并刺激血管扩张,极大增加心血管的负担,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会超过单纯喝酒的许多倍。因此,饮用38度以上白酒超过50毫升的人,酒后不要喝咖啡,喝了少量酒的人,喝咖啡最好不超过一杯(200毫升)。在饮用白酒30—60分钟、葡萄酒1—3小时之内,不要喝咖啡。
5.清晨一骨碌爬起床
上午6时―11时被喻为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人的心血管壁在清晨时最脆弱,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发都在此时。徐成斌告诉记者,人在夜间睡眠时,身体各系统处于半休眠状态。早上刚醒来,心跳频率从慢到快,让血管收缩和凝血的物质增加了,容易出现血栓,而醒后猛起身,血压一下上不来,会出现头晕、恶心、四肢乏力等体位性低血压症状。
夏天一个动作令心脑血管瞬间崩溃
1不要猛回头
临床数据显示,颈动脉狭窄、斑块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原因。
一旦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受刺激”脱落,会给心脑血管带来重创,引发心梗、脑梗,甚至可能威胁生命。
尤其在夏季,人体很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和血液粘稠度高的情况。
建议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生活中不要有“猛回头”的动作,以免意外发生;
避免需要突然发力的动作,比如打羽毛球、篮球、突然起床等。
2温差别太大
炎热天气,不少人都会长时间身处温度过低的空调房,乍一出门到高温的环境中,温差的骤然变化,很容易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梗或脑梗。
尤其是入伏后的“桑拿天”,由于空气中湿度增高,含氧量降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很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建议
当天气闷热、空气湿度大时,室内最好开启空调,但温度不要太低,与室外的温差以8摄氏度为宜;
隔几个小时要开窗通风换气,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3饮食要注意
天气热会导致人的食欲下降,因此夏季饮食宜清淡,吃得太油和太咸会使血脂和血压升高,不利心脑血管健康。
建议
日常饮食多以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为主,还要经常吃些瘦肉、鱼类,保证蛋白质摄入;
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少吃大排档、冷饮,以免发生腹泻,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诱发心脏不适。
4晨练别太早
夏季天亮得早,不少中老年人都有早起晨练的习惯。但在夏天,这有可能带来致命风险。
相关研究证实,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死发生在上午4~10点,这段时间被业内称为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
建议
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应尽量避开早间时段锻炼;
炎热天气下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少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
穿着浅色、透气和宽松的棉质衣服,戴上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
5保证水充足
对于患心脑血管病的人来说,每天适量饮水十分必要。
尤其在夏季,身体的水分会被大量蒸发,如果这时候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导致血液浓度增加,血液变得黏稠,极易突发心脑血管事件。
建议
每天的喝水量不少于2000~2500毫升,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
半夜醒来也可适量补点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6房颤赶紧治
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要大于普通人,尤其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增加,水分流失快,导致血液黏稠,易发血栓类疾病。因此,房颤患者夏季更应当心。
建议
房颤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评判中风危险因素,如果结果显示有中风风险,无论有无症状,也无论阵发还是持续性房颤,一定要每天坚持服用抗凝血药,不可随意停药;
还有一些预防房颤中风并发症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比如左心耳封堵术等,主要适用于无法长期服用或耐受口服抗凝剂的房颤患者。
7血糖别降太低
低血糖是糖尿病心血管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会增加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人体的血糖变化与季节关系非常密切,夏天更易发生低血糖:
夏天白天较长,睡眠较少,活动较多,人体热量消耗增加,血糖消耗增多;天气热,人们普遍食欲不振,糖类的摄入量减少,引发低血糖发生率增加。
建议
糖尿病人在夏季千万不要把血糖降得过低,否则很容易诱发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管病;
一般来说,夏季血糖最好控制在空腹6~8毫摩尔/升,饭后8~10毫摩尔/升之间。
最后,专家特别提醒,天热容易使人心情烦躁,而情绪也是心脑血管发病的高危因素。所以,夏季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同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药。
防止心脏病发生的办法
三个半分钟,生命保平安
专家建议:夜间醒来方便时,应先在床上躺半分钟,然后坐起半分钟,再双腿下垂半分钟,能有效防止许多致命性意外事故发生。
及时补水分,绿茶为首选
心脑血管病人发病死亡,原因与出汗过多、未及时喝水、血液浓缩有关。由于各人出汗多少不同,每日所需水分也不同。标准以每日1500毫升尿为准,只要每日有1500毫升左右的尿量即表示人体内水分足够。研究表明,绿茶有强抗氧自由基作用,有良好的防癌、防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是色、香、味俱佳的上乘饮料。
勿暴饮冰水,防心梗猝发
只要饮用三杯以上冰水,心电图几乎都有变化。由于短时间内用大量冰凉饮料诱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者,临床上已屡见不鲜,不可不慎。
膳食是基础,红黄绿白黑
红是指红葡萄酒,每日饮50—100毫升,有助于预防冠心病。黄指黄色蔬菜,如胡萝卜、红薯、西红柿等,富含胡萝卜素,能减轻动脉硬化。绿指绿叶蔬菜。白指燕麦粉、燕麦片,每日50克,能有效降低血甘油三酯、胆固醇。黑指黑木耳,每日5—10克,对降低血粘度、胆固醇有明显效果。
午睡半小时,冠心少三成
调查研究表明,每日午睡半小时者比不睡者冠心病死亡率少30%,其原因与午睡时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与白天的血压高峰出现一段低谷有关。
谨防“魔鬼时间”
生物钟节律研究表明:一天中,上午6—11时是急性心梗、脑卒中、猝死的高峰时间,被称为“魔鬼时间”。病情较重的老年冠心病人,晨起宜提前服药,上午不宜安排过量活动。
情绪稳定,淡泊宁静
据调查,急性心肌梗塞的发作诱因中情绪激动所占比例为第一位。预防心绞痛、心肌梗塞最重要的养生方法是情绪稳定,淡泊宁静。
小心脑血管病
老年人大多有脑动脉硬化。由于脂质代谢障碍、脂肪堆积在血管壁,使血管腔狭窄甚至阻塞,形成脑梗塞,以致局部脑供血不足,造成血管周围的脑细胞变性坏死,脑组织软化、萎缩,脑功能衰退。久而久之,出现老年性痴呆。
发病前,大多数病人有“小中风”史。本病起病缓慢,在病的早期有情绪易波动、好发怒、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以后出现记忆减退。这种记忆减退的特点是近时记忆减退,远时记忆保存。
血管性痴呆的记忆减退,在病的初期阶段有明显的波动性,可出人意外地记忆“恢复”,但好景不长,没多久,记忆又减退,而且减退程度较前更严重。几次波动后,终成痴呆,生活不能自理。
一旦得了血管性痴呆后,要想恢复到病前状态,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发觉家人朋友有性格反常或记忆异常减退的现象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清晨起床注意事项 醒后立即小便
晚上水喝多了,或者有尿频、尿急症状,凌晨常会被憋醒。如果急匆匆地起身去厕所,往往会头晕。
睡眠时,人体代谢水平降低、心跳减慢、血压下降,各项生理机能都运转缓慢。此时突然下地去厕所,膀胱迅速排空,易诱发低血压,引起大脑短暂性供血不足,导致排尿性晕厥。
在寒冷的冬季,清晨更是突发心梗、脑卒中的“魔鬼时间”,中老年人憋醒后立即上厕所,还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即便尿憋得再急,也不要马上起身往厕所跑,而要慢慢起身,在床边坐上几分钟,再慢慢走向厕所。
盘点最威胁健康的5大魔鬼时刻
1最“可怕”的魔鬼时刻:每天的清晨(6~9点)
心律失常以早晨6~9时最频繁。清晨是最可怕的魔鬼时刻,调查显示,全天的死亡人数中,60%的人均死于凌晨。生物钟学家研究指出,这是因为人在黎明时分,血压、体温变低,血液流动缓慢,血液较浓稠,肌肉松弛,容易发生缺血性脑中风。同时,凌晨也是新生儿诞生的高峰期,也许真的是“新旧更替”的理想时间吧!
作怪魔鬼:心脏病、中风、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癌症。
应对方案:定期体检,关注身体的每一个讯号。增加运动,提高心肺功能;保持充足的睡眠,缺少睡眠容易导致体内激素失衡,产生对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
2最“应季”的魔鬼时刻:每年最热和最冷的几个月
通常,当夏季气温升高到35℃以上,就可能对人体构成危险。而寒流降临,医院门诊及住院人数都会骤增,死亡率也会上升。天气太热或太冷,都会导致人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抵抗力、新陈代谢降低,从而促使一些慢性疾病爆发。
作怪魔鬼:慢性疾病。
应对方案:慢性疾病的预防应从日常生活做起,注意饮食、调整作息时间、增加运动,并定期体检。
3最“知名”的魔鬼时刻:每周一
总是没有来由地讨厌星期一,是因为休息了两天之后不得不继续开始工作吗?这个论点曾被最知名的动画人物“加菲猫”充分表明过,他最不喜欢的就是星期一了。没错,当我们的身体开始工作,身体里蕴含的疾病也同时开始工作了。
芬兰的医学专家证明,星期一中风最多,而星期天下降至最低。星期一是心脑血管病人的危险时间,发病及死亡危险比其他几天高出40%,在德国被称为“黑色的星期一”。
作怪魔鬼:中风、心脑血管疾病。
应对方案:格外注意说话含糊不清、视觉问题、虚弱或身体麻痹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是中风的前兆。如果出现剧烈的头疼也要马上就医,这可能是出血性中风的症状。每周一的清晨,可在起床后服1片阿司匹林,不要做太剧烈的运动。
两大疾病是脑卒中元凶
两大疾病是脑卒中元凶
专家介绍,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最主要的原因,高血压病是卒中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动脉管壁内的粥样硬化斑块会逐渐发展成血栓。如果血栓不稳定而从血管壁脱落,就可能被血流带走并停留于循环的某一部位,特别是血管分叉处,从而引起循环阻塞。
高血压不仅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而且过高的血压,容易导致脑出血。
四种因素导致夏季高发
夏季,血压波动、情绪紧张、血黏度上升、睡眠不好等是导致脑卒中易发的四种因素。
首先,夏季气温升高,皮肤血管扩张,势必造成大脑血流减少,同时会有血压波动,对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及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来说,易诱发脑梗死性脑卒中;另一方面人体汗液大量蒸发,血液里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上升,极易诱发脑栓塞;其次,在高温条件下,人情绪紧张,易烦躁,体内应激反应增强,使脑血管疾病发作;最后,一些人由于夏天睡眠不好、休息不良、饮食紊乱,人体处在疲劳应激状态下,体内激素释放水平改变,刺激血管收缩,诱发血管病变。
五个切忌紧急救助患者
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越早越好,特别是脑出血,是急症,病人最好抢在发病3个小时内叫急救车,得到有效的治疗。
发现脑卒中患者后,身边的家属或单位同事、朋友应该沉着冷静,将患者放平,切忌保持仰卧位,不要枕枕头,头应偏向一侧,避免口腔内的分泌物呛咳,误吸到肺部,造成患者窒息;切忌给患者服用药物,因为在没有确诊以前,随意用药可能会加重病情;拨打急救电话时,切忌一定要简单叙述病情,让急救医生做好抢救的准备;转运时,家属最好和急救医师商议,切忌不要自驾车或用出租车转运,数据调查显示,大部分被延误的患者都没有采用急救车的方式转运;实在无法,需自行运送时,切忌在搬运病人时将病人扶直坐起,不要抱、拖、背、扛病人。
六项注意 安全度夏
高度警惕“魔鬼时间”。通常每天6点—11点,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即开始升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血黏度上升,因此增加了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和耗氧。国外把这段时间称为“魔鬼时间”。如果有心血管疾病,这段时间尽量避免大运动量的活动,避免情绪急剧波动。
牢记“3个半分钟”防止致命事故发生。夜间醒来方便时,应先在床上躺半分钟,然后坐起半分钟,再双腿下垂半分钟。避免突然起床,脑部血液供应不足。
不渴也要常喝水。心脑血管病人发病死亡,原因与出汗过多、未及时喝水、血液浓缩有关,所以患者不能跟普通人一样渴了才喝水,而应主动补水,但不宜过量。
膳食要“好色”。心脑血管病患者在夏季膳食问题上一定要“好色”,如黄色蔬菜(胡萝卜、红薯、西红柿等,富含胡萝卜素、番茄红素)或绿叶蔬菜,能减轻动脉硬化。同时吃适量的白色食品(燕麦粉、燕麦片等)和黑色食品(黑木耳等),对降低血黏度、胆固醇有明显效果。
勿暴饮冰水以防招惹“心梗”。猛喝冰凉饮料来降温是主动去招惹心肌梗死等“恐怖分子”。医生发现,只要饮用3杯以上冰水,心电图几乎都有变化。由于短时间内饮用大量冰凉饮料诱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者,临床上已屡见不鲜。
半小时午睡可换安全健康。其原因与午睡时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与白天的血压高峰出现一段低谷有关。
保护心脏的注意事项
1、清晨一骨碌爬起床
上午6时―11时被喻为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人的心血管壁在清晨时最脆弱,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发都在此时。
2、蹲便后猛起身
研究显示,用力屏气排便时,腹壁肌和隔肌强烈收缩,血压下降可能引起脑溢血,心肌耗氧量增加会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两者都可能造成猝死。
3、雾天长时间在户外晨练
雾天,大量的粉尘、细菌等有害物质会随着户外体育锻炼的进行进入到体内,加重血液污染的机会,阻断血液中氧的供应,诱发心脏病。
4、过度疲劳后桑拿
身体感觉到极度疲劳时蒸个桑拿,是不少中老年男性热衷的休闲方式。实际上,桑拿房里过高的温度会使人体皮下血管迅速扩张,皮肤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回到心脏的血流量也显着增加,心脏负担加重
5、堵车时开车窗
堵车时开窗很可能让你心脏受损。德国一项研究表明,人们陷于交通堵塞后一小时,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会增加3。2倍。驾车时高度紧张会促使心跳加快、心肌疲劳,容易诱发冠心病。
白领族掌握五点远离加班猝死
第一,“魔鬼时间”慎起居。上午6时—12时被医学家喻为是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发都在此时。因此,锻炼要避开这段时间。
第二,饮食清淡,红黄绿白黑搭配好。红指葡萄酒,每日50—100毫升;黄指西红柿、胡萝卜,每日1小碟;绿指青菜,每日适量;白指燕麦粉等每日50克;黑指黑木耳、黑芝麻,每日5—10克。此外,每天喝牛奶250克,吃鸡蛋每周不超过4个。
第三,中老年人最好住在城区,以免发病时离大医院远而耽误抢救。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则应减少出行,尽量避免在拥挤的环境中活动。要特别注意的是,老人单独外出时,身边要带些必备药物,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以及能迅速联系到家人的电话号码。
第四,经常给自己减压。“输了健康,赢了世界又如何?”最近,日本神户大学博士韩白衣推出的新书中提到了这一观点。对中年人来说,尤其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工作压力。工作以外的时间,要强迫自己完全放松下来,抽空可以和家人去旅游。
第五,把握急救10分钟。当家人出现呼吸或心跳中止症状时,应在10分钟内进行如下抢救:一、拨打“120”或“999”紧急呼救。二、让患者头部后仰,下颌上抬,头部偏向一侧,使呕吐物尽量流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带假牙,需要摘掉,避免抽搐时造成危险。三、做有效的心脏按压,具体方法是,两手手掌重叠,手指抬起,放在患者的心前区(胸骨下1/3部位偏左侧),垂直往下按压。按压幅度为3―5厘米,频率为每分钟100次;同步采用人工呼吸,每30次心脏按压辅以两次人工呼吸。
早上起床注意事项 忌醒后立即小便
睡眠时,人体代谢水平降低、 心跳减慢、血压下降,各项生理机能都运转缓慢。此时突然下地去厕所,膀胱迅速排空,易诱发低血压,引起大脑短暂性供血不足,导致排尿性晕厥。
而在寒冷的冬季,清晨又是突发心梗、脑卒中的“魔鬼时间”,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方法:
即便尿憋得再急,也不要马上起身往厕所跑,而要慢慢起身,在床边坐上几分钟,再慢慢走向厕所。
男性最不易发现损伤身体的魔鬼时刻
1、最“应季”的魔鬼时刻:每年最热和最冷的几个月
通常,当夏季气温升高到35℃以上,就可能对人体构成危险。而寒流降临,医院门诊及住院人数都会骤增,死亡率也会上升。天气太热或太冷,都会导致人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抵抗力、新陈代谢降低,从而促使一些慢性疾病爆发。
作怪魔鬼:慢性疾病。
应对方案:慢性疾病的预防应从日常生
2、最“知名”的魔鬼时刻:
每周一总是没有来由地讨厌星期一,是因为休息了两天之后不得不继续开始工作吗?这个论点曾被最知名的动画人物“加菲猫”充分表明过,他最不喜欢的就是星期一了。没错,当我们的身体开始工作,身体里蕴含的疾病也同时开始工作了。
芬兰的医学专家证明,星期一中风最多,而星期天下降至最低。星期一是心脑血管病人的危险时间,发病及死亡危险比其他几天高出40%,在德国被称为“黑色的星期一”。
作怪魔鬼:中风、心脑血管疾病。
应对方案:格外注意说话含糊不清、视觉问题、虚弱或身体麻痹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是中风的前兆。如果出现剧烈的头疼也要马上就医,这可能是出血性中风的症状。每周一的清晨,可在起床后服1片阿司匹林,不要做太剧烈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