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泌尿感染吃什么药好
小儿泌尿感染吃什么药好
宝宝出现了尿路感染,如果只是局部的感染,是要加强清洁,注意尿道的清洁,用温水清洗外阴,保持清洁的状态。如果有尿路感染引起的发热,或者是其他的不舒服,这种情况建议及时就医,然后根据他自身的情况吃一些消炎药,进行抗感染治疗,然后还是要保持尿路的清洁。
血尿症状怎么自诊
尿液中出现较多红细胞称为血尿。血尿最常见于泌尿系统疾病,如结石、感染、肾小球肾炎、肿瘤等,也可因全身性疾病、尿路邻近组织疾病和其他原因引起。血尿如有以下表现应立即诊治:1. 无尿,血尿或蛋白尿2. 恶心呕吐3. 食欲不振,疲劳4. 面部及双下肢水肿。下面的小测试可以帮助您做到初步自诊并获得有效建议。
血尿症状常见于以下疾病:
女性尿道癌 、 老年人急进性肾炎 、 登革出血热 、 小儿IgA肾病 、 输尿管结石
如果您的病情还未得到确认,请开始以下测试:
1、如果您近期(或十天内)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伴高血压、水肿:
就诊建议:可能为肾炎,建议到医院肾内科或是泌尿外科进一步检查。
推荐科室:泌尿外科肾内科
2、如果您伴有腰痛、尿急、尿频、尿痛,甚至畏寒、发热:
就诊建议:可能为急性肾孟肾炎或泌尿系感染,建议及时到医院泌尿外科或肾内科进一步检查。
推荐科室:泌尿外科肾内科
3、如果您突发一侧腰部钝痛或阵发性绞痛,并向同侧会阴部、大腿内侧放射,可伴恶心、呕吐等症状:
就诊建议:可能为肾或输尿管结石,建议到医院泌尿外科或肾内科就诊。
推荐科室:泌尿外科肾内科
4、如果血尿是否呈间歇性、无痛性,常有贫血,且伴腰痛和/或腰部肿块:
就诊建议:可能为泌尿系统恶性肿瘤(肾肿瘤、膀胱肿瘤)或多囊肾,建议到医院肾内科或泌尿外科就诊。
推荐科室:泌尿外科肾内科
5、如果您伴会阴部钝痛或剧痛,有明显的尿频、尿急、尿痛,有时有突然尿流中断:
就诊建议:可能为膀胱结石、尿道结石,建议到医院泌尿外科就诊。
推荐科室:小儿泌尿科泌尿外科
6、您如果有过骑跨伤、骨盆骨折或腰部外伤后,尿道流血或不能排尿:
就诊建议:可能为泌尿系统损伤,建议到医院泌尿外科就诊。
推荐科室:小儿泌尿科泌尿外科
7、如果您是剧烈运动或劳动后,出现轻度血尿,无其他症状体征,3~7天后恢复:
就诊建议:可能为剧烈运动引起的特发性血尿,建议注意休息,必要时到医院泌尿外科或肾内科就诊。
推荐科室:小儿泌尿科泌尿外科肾内科小儿肾内科
8、如果您清晨无血尿,随着立位工作时间延长,腰酸腰痛逐渐加剧,并出现血尿,特别是明显瘦弱者在立位腹部可扪及包块:
就诊建议:可能为肾下垂、游离肾,建议到泌尿外科进一步检查。
推荐科室:小儿泌尿科泌尿外科
9、如果您是短暂的镜下血尿,并伴有尿路邻近器官疾病:
就诊建议:可能是由前列腺炎、急性阑尾炎、女性盆腔炎、腹腔内恶性肿瘤引起,建议到医院普通内科进一步检查。
推荐科室:小儿泌尿科普通内科
10、如果您有结核病史,且尿频、尿痛,进行性加重,并出现终末血尿(或大量全程血尿):
就诊建议:可能为泌尿系统结核,建议到医院泌尿外科进一步检查。
推荐科室:泌尿外科
11、如果您伴有全身性皮肤粘膜出血:
就诊建议:可能为血液系统疾病(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建议到医院血液科进一步检查。
推荐科室:小儿血液科血液科
12、如果您均不存在上述情况:
就诊建议:若症状持续,且原因未明,建议医院泌尿外科或肾内科进一步检查。
推荐科室:泌尿外科肾内科
建议需要做的化验检查:
尿液中红细胞增多或肉眼见到红色尿,称为血尿。肉眼能看到尿呈红色或洗肉水样,称为肉眼血尿;需要通过显微镜检查才能看到红细胞,称为显微镜血尿或微血尿。可发生于泌尿系结石、肿瘤及外伤、泌尿系感染、肾结核、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盂积水感染、肾栓塞及肾结石、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流行性出血热等。除做肾脏B超及CT、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外,以下化验检查有助于血尿的鉴别诊断:
(1)尿常规检查:如尿中红细胞(RBC)数量明显增多,几乎无白细胞(WBC)及蛋白,提示为泌尿系结石、肿瘤或外伤引起的血尿;如尿中红细胞及白细胞均升高,提示为泌尿系感染引起的血尿,也可为肾结核、肾盂肾炎、肾盂积水感染、肾栓塞、肾结石等引起的血尿;如尿中除有白细胞及红细胞外,出现尿蛋白(PRO)及管型,提示可能为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血尿。
(2)外周血检查:如白细胞(WBC)总数明显升高,并出现幼稚细胞,提示可能为白血病引起的血尿;如血小板(PLT)减少,提示: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流行性出血热引起的血尿。
(3)血沉(ESR)测定:如增快,提示可能为结核或肿瘤引起的;血尿。
(4)抗核抗体(ANA)测定:如为阳性,提示为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引起的血尿。
检查项:
白细胞(WBC或LEU)
红细胞(RBC或BLC)
血红蛋白(Hb或HGB)
血沉(ESR)
血小板(PLT)
尿蛋白(PR0)
抗核抗体(ANA)
宝宝尿路感染怎么造成的
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简称“尿感”,是由于细菌侵入尿路而引起的。严重危害小孩泌尿系统健康。
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简称“尿感”,是由于细菌侵入尿路而引起的。
事实上,尿感是小儿常见病,孩子发生泌尿道感染的机率不低。据调查,本病占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8.5%,居第四位。本病可发生于小儿任何年龄,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尤高。女孩发病为男孩的3-4倍,唯有婴儿期男孩发病较女孩多。
这主要是婴儿的生理解剖因素和环境因素所决定的。婴幼儿的尿路容易发生逆行感染,由于经常使用尿布或穿开裆裤,尿道口常受粪便和其它不洁物的污染,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副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粪链球菌及金葡萄菌等多种病菌就堆积在尿道口周围,寻找可乘之机;婴儿,特别是女孩尿道短,括约肌功能差,细菌容易沿着尿道上行至膀胱;另外婴幼儿输尿管末段在膀胱肌层走行的较短,膀胱膨胀时不能将其压紧关闭,膀胱憋尿时易经输尿管逆行而上造成肾盂感染;再加上婴幼儿自身免疫力不健全,防御能力差,不仅易引起上行感染,还可能由于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菌血症等而导致下行感染尿道。所以越小的婴儿,发病率越高。
尿路症状有苦难言
其实婴幼儿尿路感染也有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只不过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其实哭闹、拒哺、烦躁不安就是尿道内不适、疼痛的表现;
尿布需要不断更换,而每次排尿量却不多,可能正是尿频尿急的表现;
会阴常见有尿布疹,尿布有臭味等,都可能是尿路有感染的特征。
而尿路感染的这些症状,容易被忽略。相反,最多见的感染外在表现为发烧,常与易观察到的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联系在一起,转移了家长和医生的注意力,掩盖了泌尿道感染的实质。因此,婴儿尿路感染常易误诊。
泌尿感染的症状表现
1、全身中毒症状
泌尿感染的全身中毒症状,主要表现在发热、寒战、头痛等。主要见于上尿路感染病人,特别是急性泌尿感染,及伴有尿路梗阻的病人尤为多见。绝大多数,尿感是由上行感染引起的。正常情况下,尿道口及其周围是有细菌存在的,但一般不会引起感染。
2、常规检测
泌尿感染时尿常规检查,可有白细胞、红细胞甚或蛋白。血常规可能有白细胞升高,尿细菌培养阳性。尿液流出可把病菌排出体外,尿液中一些高浓度物质如尿素,以及尿路中的酸性环境等,均有抑制细菌生长的功能。
3、尿路刺激征
泌尿感染的常见症状,可表现为尿路刺激症,即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等症状。这些症状,不同的病人表现为轻重程度不一。急性期炎症患者,往往有明显的尿路刺激征;但在老年人、小儿及慢性尿路感染患者,则通常尿路刺激症状较轻,如轻度的尿频、尿急、排尿不适等。
小儿泌尿道感染的治疗原则
(1)一般处理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鼓励患儿多饮水以增加排尿量,女童还应注意外阴部的清洁卫生。鼓励患儿进食,供给足够的热卡、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处理便秘。对高热、头痛、腰痛的患儿应给予解热镇痛剂缓解症状。对尿路刺激症状明显者,可用山莨菪碱等抗胆碱能药物或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2)根据不同部位及药敏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应遵循儿科用药的特点。最好能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留取尿标本送细菌学检查。若没有药敏试验结果,对上尿路感染或急性肾盂肾炎推荐使用二代以上头孢菌素及其增效稳定剂、氨苄青霉素/棒酸、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勿乱用药
宝宝得了尿路感染该如何护理?
发烧的护理。可采用物理降温(冷敷宝宝额头、或给宝宝做温水擦浴),当宝宝体温达到38.5℃时,要按照医生的指导给他吃退烧药。
让宝宝多喝水或其他喜欢喝的饮料。这是为了让宝宝的尿量增多,有利于冲洗尿道,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并且可以促进细菌毒素和炎性分泌物排出。多数宝宝通过多喝水、多排尿就可以使尿路感染的症状逐渐减轻。
要勤换尿布,而且保持宝宝会阴部清洁干燥。使用布制尿布时,需用先用开水烫洗再晒干,或煮沸消毒。
宝宝需要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按医生指导的疗程吃药。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口服抗生素可能会让宝宝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现象,所以最好在饭后服用,这样可以减轻胃肠道副作用。如果副作用仍明显,可遵照医嘱减量或更换其他药物。通常服药后,宝宝尿痛、尿急等症状会较快消失,尿化验也会逐渐正常,此时最重要的是仍需要按医嘱继续服药,不能看到宝宝没什么症状了就擅自停药,以免反复发作,导致慢性尿路感染。
正确清洗宝宝私处也是预防尿路感染的关键。
男孩私处的清洁方法:
第1步:宝宝大便后首先要把肛门周围擦干净。先把柔软的小毛巾用温水沾湿,擦干净肛门周围的脏东西。
第2步:如果发现宝宝的阴茎被粪便污染,可以先用清水冲洗。如果仍然存有污物,可用手把阴茎扶直,轻轻擦拭根部和里面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但不要太用力。可以把小毛巾叠成小方块,然后用折叠的边缘横着擦拭。
第3步:阴囊表皮的皱褶里也是很容易积聚污垢的,妈妈可以用手指轻轻地将皱褶展开后擦拭,等小鸡鸡完全晾干后再换上干净、透气的尿布。
包皮和龟头清洗:宝宝3-5岁前都不必刻意清洗包皮,因为这时宝宝的包皮和龟头还长在一起,过早地翻动柔嫩的包皮会伤害宝宝的生殖器。当看到包皮逐渐与龟头分离时,可以隔几天清洗一次,但要在宝宝情绪稳定的时候。清洗时,妈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捏着阴茎的中段,朝孩子腹壁方向轻柔地向后推包皮,让龟头和冠状沟完全露出来,再轻轻地用温水清洗。洗后要注意把包皮回复原位。
女孩私处的清洁方法:
第1步:大便后用湿毛巾从前往后擦掉脏东西。也可以先用装入温水的喷雾器或茶壶从前往后冲洗,这样脏东西就容易被洗掉。
第2步:待局部自然干燥后,或用吹风机将局部吹干,再换上新的干燥尿布。不要想尽办法用湿毛巾等东西将小阴唇周围的“脏东西”擦掉。特别是白色分泌物是一层非常好的保护膜。如果将这些保护膜擦去,特别容易造成局部黏膜污染,并不利于预防尿路感染。千万不要每次小便后也要擦干净。有些家长将毛巾叠成细长条,然后在小阴唇的沟里滑动擦拭,这不是推荐的方法。
第3步:大腿根部的夹缝里也很容易粘有污垢,妈妈可以用一只手将夹缝拨开,然后用另一只手轻轻擦拭,等小屁股完全晾干后再穿上尿布。
小孩持续低烧是什么原因 泌尿系统感染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也可导致持续的低热,一般女孩较为多见,如果是女孩出现长期低热,就需要进行尿检,检查是否有泌尿系统感染的情况。
孩子泌尿感染要避免憋尿
家长朋友们注意:孩子也会泌尿感染。泌尿感染并非成年人的专利,在婴幼儿、儿童阶段亦相当常见。马偕纪念医院小儿急救加护医学科主治医师王淑美表示,泌尿道感染是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及肠胃炎的儿科常见疾病。小儿泌尿道感染可经由血行性或上行性细菌感染。这些泌尿道感染的小朋友,常合并泌尿道畸形,若没有进一步详细检查,而重复感染,很容易造成肾脏受伤。小儿泌尿道感染症状多样化,和其他疾病有时不容易区分,所以家长应提高警觉,尽早就医,以便快速诊断出来并予以适当治疗。
1.养成正常的饮食习惯;
2.避免憋尿;
孩子泌尿感染
3.勤换尿布有肋减少泌尿道感染;
4.小男生包皮应确实清洁,如有包皮过长或过紧的问题,应遵照医师的指示护理;
5.清洁孩子的小屁屁时,须避免沾染至尿道附近。
婴幼儿泌尿道感染不一定以频尿、尿急、小便痛来表现,而可能是发烧并畏寒、食欲不佳、呕吐、哭闹不安、延长或晚发性黄疸等,刚开始常以为是一般感冒来治疗;但有些婴幼儿也会以血尿或脓尿表现,所以若在尿布上出现血或黄绿色的脓尿,家长应紧急送医检查。已具表达能力的大孩子,多是下泌尿道(膀胱或尿道)感染,较少会发烧,常以解尿疼痛、频尿或腰痛表现。
而针对口语能力欠佳的小小孩,家长则可由下列几点观察:没有明显感冒症状(如咳嗽、流鼻水等),或肠胃炎症状(如呕吐以及拉肚子等)的不明原因的发烧,且多日高烧不退,这时应验尿检查,以排除泌尿道感染的可能。
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吃什么药比较好
1.一般治疗 急性感染时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勤排尿,减少细菌在膀胱内停留时间。女孩应注意外阴部清洁,积极治疗蛲虫。
2.抗菌疗法 应早期积极应用抗菌物治疗。药物选择一般根据:①感染部位:对肾盂肾炎应选择血浓度高的药物,而下尿路感染则应选择尿浓度高的药物如呋喃类或磺胺;②尿培养及药物敏感结果;③肾损害少的药物。急性初次感染经以下药物治疗,症状多于2~3天内好转、菌尿消失。如治疗2~3天症状仍不见好转或菌尿持续存在,多表明细菌对该药可能耐药,应及早调整,必要时可两种药物联合应用。
(1)磺胺药:因其对大多数大肠杆菌有较强抑菌作用,尿中溶解度高,不易产生耐药性,价格便宜常为初次感染首选药物。常用制剂为磺胺甲基异恶唑(SME),多与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TMP)联合应用(即复方新诺明SMZco)。其剂量为50mg/(kg?d)分2次服。一般疗程为1~2周。为防止在尿中形成结晶应多饮水,肾功能不全时慎用。
(2)吡哌酸(pipemidic acid,PPA):对大肠杆菌引起的尿感,因其尿排出率高,疗效显著。适用于各种类型尿感。用量30~50mg/(kg?d),分3~4次口服。副作用少,可用轻度胃部不适。幼儿慎用。
(3)呋喃坦啶:抑菌范围广,对大肠杆菌效果显著,不易产生耐药性。剂量为8~10mg/(kg?d),分3次口服。易致胃肠反应,农宜在饭后服用。亦可配合TMP使用。对顽固性感染需3~4个月连接治疗时更宜选用呋喃坦啶。
(4)氟哌酸;为喹诺酮类全合成广谱抗菌药物,对革兰阴性、阳性菌增色有较强抗菌作用。剂量5~10mg/(kg?d),分3~4次口服。因其抗菌作用较强,长期应用可导致菌群失调,使用时应注意。一般不用于幼儿。
(5)氨基苄青霉素、先蜂霉素:均为广谱抗生素,有较好抑菌作用,常用于尿感的治疗。卡那霉素、庆大霉素虽有较好抑菌作用,但因其肾霉性较大,且对听力也有不良影响,使用时应慎重。
3.疗程问题 急性感染时如所选用抗生素对细菌敏感,一般10天疗程可使绝大多数病人感染得到控制,如不伴发热者5天疗程可能已足够。痊愈后应定期随访年或更长。因为多数再发是再感染所致,因此不主张对所有病人均采用长程疗法。具体建议如下:①对不经常再发者,再发后按急性处理;②反复再发者,急性症状控制后可用SMZco、呋喃坦啶、吡哌酸或氟哌酸中的一种小剂量(治疗量的1/3~1/4)每晚睡前服用1次,疗程可持续3~6个月。对反复多次感染或肾实质已有不同损害者,疗程可处长至1~2年。为防止耐药菌株产生,可采用联合用药或轮替用药,即每种药物用2~3周后轮换使用,以提高疗效。
泌尿感染
诱发泌尿系感染性疾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梗阻与返流
泌尿系梗阻与返流都可引起尿流动力学的异常改变,使尿液引流不畅而潴留于泌尿道内,容易招致感染。引起梗阻和返流的原因有二:
1)机械性梗阻,如先天性畸形、结石、异物、慢性炎症引起的疤痕挛缩和前列腺肥大等。
2)神经功能性梗阻和返流,如神经原性膀胱、先天性解剖缺陷、巨输尿管、输尿管膀胱返流等。
泌尿系梗阻和返流皆能障碍尿液引流而产生局部尿液潴留。由于尿液是细菌生长的良好环境,故易招致感染。据统计,梗阻性尿路感染较非梗阻性感染的发病率高10多倍,下尿路梗阻较上尿路梗阻感染的发病率高2倍。对于反复发作尿路感染病例必须检查有无泌尿道梗阻和返流存在,必须去除这些因素,否则难以治愈。
妊娠
妊娠期中由于机体内分泌的改变和子宫压迫输尿管下段可以引起尿液引流不畅。在妊娠10周时即可从静脉肾盂造影图中看到肾盂和输尿管扩张现象,尤以右侧为明显。据测量正常人肾盂和输尿管含尿量为6~15ml,妊娠期可达20~60ml,这种尿液存留、延迟排出容易导致感染。
在产前检查中发现有2~13%的孕妇有无症状的细菌尿,若不加治疗,将有25~40%以上的病人发生有症状的尿路感染(急性肾盂肾炎)。妊娠过程中尿路感染可以出现于各个阶段,因此需多次作细菌培养。至于尿路感染与肾功能的损害问题可用尿浓缩试验来作为探索,妊娠期妇女有尿路感染者,尿浓缩力即下降。经治疗,尿内细菌消灭后尿浓缩功能亦能恢复正常,当前认为尿浓缩功能改变是由于肾乳头炎症或血流减少所致。动物实验中大量细菌进入肾内而不出现肾功能丧害,若肾乳头有细菌侵犯时则出现肾功能减退。现已证明妊娠期发生的急性肾盂肾炎往往会侵犯肾乳头,出现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减退。
糖尿病问题
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一系列代谢功能的紊乱和免疫功能的改变容易引起感染,并且一旦发生感染更不易控制。据报道糖尿病病人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5倍,同时发现糖尿病女病人中患有无症状细菌尿者达20%。因此一致主张糖尿病患者应避免不必要的尿路器械检查;若必需检查,应先控制血糖,然后再行检查,同时应尽量消除尿内的细菌生长。
先天性畸形
泌尿系常有许多先天性畸形发生,如马蹄肾、异位肾、肾旋转不全、肾输尿管交界处狭窄、双输尿管双肾盂畸形、输尿管开口异位、膀胱外翻等,这些病变往往都能引起泌尿系梗阻而导致感染。
尿路器械检查
常用者如留置导尿管、膀胱镜检查、尿道扩张术、尿路造影(逆行肾盂造影、膀胱尿道造影等),由于操作损伤粘膜或消毒不严,能使细菌带入尿路,或使原有感染灶扩散发生感染。尤其是脊椎损伤或脑血管意外截瘫病例引起的尿潴留。长期卧床,放置留置导尿管者,100%发生感染。这些病例一般不死于原发病变,而大多死于尿路感染。对必需长期施用留置导尿管者,应改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引流尿液。必须用经尿道留置导尿者,应采用优质导尿管,当前以水凝胶(hydrogel)涂抹的硅胶导尿管为较理想,其生物习性对机体组织的刺激达到最小程度,可以减少感染发生。
其他
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疲劳过度,营养不良,常期应用激素和免疫缺陷等。又如尿路结石,除结石本身可以引起梗阻尿路外,尚有分解尿素的细菌使尿液呈碱性,促使镁、铵、磷酸盐等沉着发生结石,也可以细菌为中心外围晶体沉着而形成感染性结石,往往可以在结石中心培养出细菌来。还有慢性缺钾性肾炎和高尿酸症、钙离子代谢紊乱等,都是诱发感染的因素。
排尿异常
尿路感染常见的排尿异常是尿频、尿急、尿痛,也可见到尿失禁和尿潴留。慢性肾盂肾炎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可有多尿,后期可出现少尿或无尿。
尿液异常
尿路感染可引起尿液的异常改变,常见的有细菌尿、脓尿、血尿和气尿等。
腰痛
腰痛是临床常见症状,肾脏及肾周围疾病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肾脏包膜、肾盂、输尿管受刺激或张力增高时,均可使腰部产生疼痛感觉,下尿路感染一般不会引起腰痛。肾及肾周围炎症,如肾脓肿、肾周围炎、肾周围脓肿、急性肾盂肾炎,常引起腰部持续剧烈胀痛,慢性肾盂肾炎引起的腰痛常为酸痛。
小儿泌尿感染的症状表现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典型症状表现为发热、寒战、尿频、尿急、尿痛甚至血尿。婴儿期症状不典型,只表现为发热、精神不好或排尿时哭闹,容易误诊,如治疗不及时易转为慢性或反复感染造成肾损害。男孩及反复感染者多伴有先天性泌尿系畸形。小儿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以婴幼儿较多见,女孩多于男孩。新生儿期男孩发病率高,此时应考虑与全身感染(如败血症)有关。下面小儿泌尿感染的相关症状介绍。
1、急性尿路感染
是指病程在6个月内者。症状因年龄及感染累及部位而异。年长儿与成人相似,年龄越小全身症状越明显,局部排尿刺激症状多较轻或易被忽视。
(1)新生儿期:多由血行感染所致。症状轻重不等,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吃奶差、苍白、呕吐、腹泻、腹胀等非特异性表现。多数小儿可有生长发育停滞、体重增长缓慢。部分病儿可有抽风、嗜睡,有时可见黄疸。但一般局部排尿症状多不明显,因此要提高对本病的警惕,对原因不明的发热应及早作尿常规检查及悄、血培养以明确诊断。
(2)婴幼儿期:仍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轻咳、反复腹泻等。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症状随年龄增长逐渐明显。排尿时哭闹,悄频或有顽固性尿布疹应想到本病。偶可出现黄疸。
(3)儿童期:下尿路感染时多仅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有时可有终末血尿及遗尿,而全身症状多不明显。但上尿路感染时全身症状多较明显,表现为发热、寒战、全身不适、可伴腰痛及肾区扣击痛。同时可伴有排尿刺激症状。部分病人可有血尿,但蛋白尿及水肿多不明显。一般不影响肾功能。如治疗不彻底或反复发作或有尿路梗阻、畸形等其它因素者可转为慢性。
2、慢性尿路感染
指病程6个月以上,病情迁延者。症状轻重不等,可从无明显症状直至肾功能衰竭(首先出现浓缩功能受损)。反复发作可表现为间歇性发热、腰酸、乏力、消瘦、进行性贫血等。局部下尿路刺激症状可无或间歇出现。脓尿及细胞尿可有或不明显。病儿多合并悄返流或先天性尿路结构异常,B型超声波检查或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肾瘢痕,如能早期矫治可减少肾损害。
求医网温馨提示:宝宝的尿路容易感染,妈咪要做好护理,特别要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对于周岁的宝宝,除了要勤洗勤换尿裤、尿布,每次大小便后都要清洗宝宝的小屁屁外,还应注意清洗方法,即由前向后清洗外阴,然后再清洗肛门,女婴更应注意这一点。对于1岁以上的宝宝,也应每天清洗外阴。提醒一点,给男孩清洗外阴时,一定要扒开阴茎包皮,把隐藏在里面的污垢洗净。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尽早穿封裆裤。
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是由于细菌侵入尿路而引起的。因为感染的确切定位常有困难,所以统称为泌尿系感染,简称“尿感”。
尿感是小儿常见病,据调查,本病占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8.5%,居第四位,本病可发生于小儿任何年龄,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较高。女孩发开门见山为男孩的3-4倍,唯有新生期男孩发病较女孩多。
[病因]
小儿易发生尿感的生理原因:婴幼儿经常使用尿布或穿开裆裤,尿道口常受粪便和其它不洁物的污染,加上局部防御能力差,易引起上行感染,女孩尿道短,更是如此,小婴儿机体抗菌能力差,易患菌血症致下行感染,先天畸形及尿路梗阻,如肾盂积水,输尿管狭窄,多囊肾均可使引流不畅而继发感染,也可由于结石,肿瘤等原因引起的梗阻使细菌逆流导致尿感,另外,在正常情况下,输尿管有一段是在膀胱内走的,当膀胱内尿液充盈及排尿时,膀胱壁压迫此段尿管使其关闭,尿液不能逆流;在婴幼儿期,由于膀胱壁内走行的输尿管短或输尿管异常,在排尿时输尿管关闭不全而致逆流,细菌随逆流的尿液上行引起感染。
80%-90%的尿路感染由肠道杆菌引起,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其次为变形杆菌,副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等,少数为粪链球菌,金葡萄球菌等,偶由病毒,支原体或真菌引起。
上行感染多见于女孩,;血行感染(下行感染)多发生在新生儿及小婴儿,常见于肺炎,败血症病程中,少数可由淋巴通路及邻近器官或组织直接波及;直接蔓延是通过尿路器械检查,导尿,外伤,手术等途径感染。
[症状]
病程在六个月以内的尿路感染称为急性尿路感染,尿感症状因年龄及感染累及部位而异年龄越小全身症状越明显,各年龄段的临床表现为:
一、新生儿期:以全身症状为主,有发热,面色苍白,吃奶差,呕吐,腹泻,腹胀等非特异性表现。多数小和生长发育停滞,体重增长缓慢。
二、婴幼儿期:仍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轻咳、反复腹泻等。排尿时哭闹、尿频、有顽固性尿布疹时应想到本病。
三、儿童期:下尿路感染时大部分仅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跃进刺激症状,上尿路感染时表现为发热、寒战,全身不宜,腰痛,肾区叩痛,恶心,呕吐,同时伴有尿路刺激症状。
[治法]: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龙胆草6 柴胡6 木通3 泽泻9 车前草12 金银花10 云苓12
防己6 白术12 黄芪15 薏苡仁12 淮山15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特点
【概述】
泌尿系感染(ruinary tract infection)简称尿感,是由细菌直接侵入尿路而引起的炎症。感染可累及上、下泌尿道,因定位困难统称为尿感。症状上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前者起病急,症状较典型易于诊断。慢性及反复感染者可导致肾损害。小儿时期反复感染者,多伴有泌尿系结构异常,应认真查找原因,解除先天性梗阻,防止肾损害及瘢痕形成。
【诊断】
典型病例根据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可确诊。年长儿症状与成人相似,局部排尿症状明显,故较易诊断。但婴幼儿期排尿症状多不明显,极易误诊,应对原因不明发热病儿反复查尿,争取在用抗菌药物治疗前进行尿培养、细菌计数及药物敏感试验。 凡已确认为本病者,应进一步初次感染还是复发,是上尿路还是下尿路感染,是否存在尿路结构异常。小儿尿感定位多较困难可参考临床症状、肾功能及尿常规检查进行鉴别。【治疗措施】
本病治疗关键在于积极控制感染、防止复发、支除诱因、纠正先天或后天尿路结构异常,防止肾功能损害。 1.一般治疗 急性感染时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勤排尿,减少细菌在膀胱内停留时间。女孩应注意外阴部清洁,积极治疗蛲虫。
2.抗菌疗法 应早期积极应用抗菌物治疗.
什么是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简称尿感,是由细菌直接侵入尿路而引起的炎症。感染可累及上、下泌尿道,因定位困难统称为尿感。临床上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前者起病急,症状较典型易于诊断,但婴儿期症状可不典型,诊断多有困难。慢性及反复感染者可导致肾损害。小儿时期反复感染者,多伴有泌尿系结构异常,应认真查找原因,解除先天性梗阻,防止肾损害及瘢痕形成。
泌尿系感染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主要由大肠杆菌引起,其次有变型杆菌、产气杆菌、副大肠杆菌等感染,少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
治疗泌尿感染用胡桃仁煮粥
泌尿感染一般以腰痛、尿频、尿急、尿痛为主要临床特点,为什么会形成泌尿感染呢?很多人对泌尿感染还不是很了解,下面为大家介绍治疗泌尿感染吃什么好。
1.胡桃仁100g,大米200g,加水煮稀粥饮用。
胡桃仁煮粥
2.向日葵梗心 100厘米,剪成3厘米长的小段,水煎服,每日1次,连服1个月。
3.荸荠茎30g-60g,煎汤代茶饮。
4. 鲜葫芦捣烂后取其汁,调以蜂蜜,每次服半杯,每日2次。
5.鲜杨桃5个切成块,加清水5碗煎至3碗,冲入蜂蜜饮用。
6.南瓜子20g去壳取仁,捣烂成泥,加白糖适量搅拌,早、晚空腹用温开水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