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手术
胆囊息肉手术
胆囊内的小息肉可以继续观察,无须吃药也无须手术。患者定期做B超检查,了解息肉的变化就行了。一旦发现有变化,再处理也不迟。胆囊息肉的治疗主要是胆囊切除和保胆手术。保胆手术无法解决胆囊息肉和结石本身所合并的胆囊壁黏膜的炎症,容易复发且有恶变的风险。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应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
胆囊息肉是否要做手术不仅仅只是看息肉的大小,还须看息肉的类型。胆囊息肉有三种: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前两种息肉一般无恶变趋势,腺瘤性息肉尤其是单发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者,有恶变倾向。一般认为,息肉单发,且直径大于1厘米,应及早手术;息肉多发,直径小于0.5厘米且无症状者,可暂不手术,但要定期复查;息肉直径在0.5~1厘米者,要追踪观察,短期内有增大趋势者,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方面颇多争论。多数人主张以直径≥10mm的PLGs作为手术指征,对<10mm者须保持警惕性。部分人认为息肉>10mm、单个、年龄>60岁者应高度怀疑为胆囊癌,均应及时手术。认为年龄高于60岁、有胆石共存、对10mm的单个病变,即使无症状也应作胆囊切除。还有专家认为,只是将年龄改为高于50岁,>10mm的PLG作预防性胆囊切除是合理的。
无蒂癌最大直径平均为(14±4)mm,显著小于有蒂癌(22±8)mm。8例无蒂癌已浸润至肌层外,其中2例直径仍≤10mm,2例有蒂癌浸润至肌层外,最大直径均≥30mm。认为最重要的指标是无蒂而不是大小。凡发现为无蒂PLG,即使<10mm也应立即切除。而有蒂PLG,则可掌握为>10mm时施行手术。
6个肿瘤高危因素为:单发、>10mm、广基或蒂粗大、病变增长、年龄>50岁、合并结石。但也强调对<10mm不能放松警惕,必须定期随访。采用3种不同的胆囊切除术,即在胆囊结缔组织层中剥离的单纯胆囊切除术、切除全部胆囊结缔组织的全厚胆囊切除术与加作胆囊床部分肝组织的扩大胆囊切除术。根据术前判断的PLG性质加以选择。就癌肿而言,<18mm者仍有早期癌的可能,仍可经LC作全厚胆囊切除术。若术后病理证实已浸润至浆膜下,则可作二次探查术。但若直径>18mm,即有晚期癌的可能性,应直接开腹
胆囊癌的高危因素
老年女性、大结石、腺瘤样息肉
原发性胆囊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胆囊炎、胆石症、细菌感染、胆汁酸代谢紊乱、胆囊黏膜增生等与胆囊癌发生相关,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另外,高脂饮食、吸烟、嗜酒也是胆囊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胆囊癌男女发病之比为1∶2.7,平均发病年龄为65.2岁。早期常无特异性的症状,发现时多为晚期阶段,只有可外科切除者可获得较长的生存期。
根据国内统计,胆囊癌同时伴有胆囊结石患者占31.6%;胆囊癌的发生与结石的大小关系密切,结石直径<10mm者,胆囊癌的发生率为1.0%;结石直径为20~22mm者,胆囊癌的发生率为2.4%;结石直径>30mm者,胆囊癌的发生率为10%。
胆囊息肉分为胆固醇性息肉和腺瘤样息肉,腺瘤样息肉如果为单个、广基型息肉,直径>1cm,恶变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国外有研究表明,胆囊的良性息肉与胆囊腺瘤和胆囊癌之间可能存在发病顺序的关系,通常不典型增生发展至癌需要3~10年。而胆固醇性息肉则不会癌变,所以遇到这类患者大可让他放宽心。
总之,临床上遇到60岁以上中老年女性,患有充满型胆结石或有超过1厘米的胆囊息肉或者是瓷性胆囊,需格外强调定期密切复查甚至进行胆囊预防性切除。如果患者接受结石或息肉手术,则需术中送快速病理检查,避免术后确诊为癌而行二次手术。
胆囊息肉必须切除了胆囊吗
胆囊息肉不及时治疗是很严重的,胆囊息肉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胆囊切除手术和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
胆囊息肉分非肿瘤息肉和肿瘤息肉两类,非肿瘤息肉主要是指胆固醇性息肉,在所有胆囊息肉中大约占60%左右,大都因不吃早餐致使胆囊内胆汁不能及时排空结晶而成,也因常吃高胆固醇食物而引起,不过长得不快,也不会恶变,没有多少临床症状,可以不用吃药,大多只需要随诊观察,有的人一段时间后甚至会自行消失。
大多胆囊息肉仅需要动态观察,前期每三个月做一次彩超复查。如果在1~2年的时间内都没有增大,就不用管它。否则,病人有一项或几项适应症时,须做手术防癌变,采用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
有适应症的患者包括:常有症状出现的胆囊息肉;息肉大于0.8厘米;息肉位于胆囊颈部;病人年龄大于50岁;伴有胆囊结石、胆囊炎的患者;短期内增长快,比如三个月之内从0.5厘米增长至0.8厘米等。
胆囊息肉多大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有良性息肉和恶性息肉之分,一般多数为一种胆囊的良性病变,但是就算是良性的,如果息肉大的话还是要及时手术治疗的,一般对于胆囊息肉小于十毫米,又没有什么不适症状的,那么是可以先观察并进行口服药物治疗的,而对于大于十毫米的息肉,就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一般来说,胆囊息肉的手术指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息肉直径>12mm的。
(2)单发胆囊息肉样病变。
(3)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的。
(4)患者年龄大于 50岁 。
(5)多发性息肉且短期内息肉有明显增大,同时胆囊壁增厚的。
另外也有一些专家认为胆囊息肉手术适应证为:
(1)单发年龄大于50岁且直径大于10mm或合并有胆结石的,就要及时手术切除。
(2)有明症症状,经治疗后没有疗效并会影响到工作生活的,可以考虑手术。
(3)内科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是没有症状的,可定期观察三个六个月,如发现有增大及时手术。
胆囊息肉增多怎么办
它主要由情志失调、饮食所伤、劳逸过度、感觉外邪等所致。胆囊息肉,手术是根治的方法,但并非所有胆囊息肉都需手术治疗.因其类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转归亦不尽相同,因此其手术适应症各家掌握也不一致.
手术时机选择:胆囊息肉样病变术前有时难以定性.根据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可能性的高危因素我们提出下列手术指征:
(1)单发病变,大于10mm,蒂粗大者,尤其是位于胆囊颈部,年龄大于50岁.
(2)多发病变,伴有胆囊结石,有症状,年龄大于50岁.
(3)单发病变,小于10mm,无症状,年龄小于50岁,允许观察,随访;病变增大或形态有变化则应手术治疗.
(4)多普勒彩超检查病变有丰富血供提示为恶性新生物.
(5)CEA(肿瘤标记物),测值明显升高且除外其它胃肠道肿瘤者.
(6)胆囊息肉样病变,有明显症状且反复发作者.
(7)对直径小于5mm无症状病人应间隔3到5个月随访检查.一旦病变增大或症状明显亦须行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怎样治比较好呢
1.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及手术指征
(1)胆囊息肉的大小大部分学者已认为胆囊息肉的大小与其良恶性有关。小的胆囊息肉(直径<10mm),已被发现其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且可以保持许多年不发生变化。对于大的胆囊息肉则提示恶性病变。
(2)年龄在胆囊息肉患者中胆囊腺瘤及胆囊癌的平均年龄以及胆囊息肉直径明显要比非肿瘤息肉性患者要大。
(3)息肉的数目、形态单发、广基的息肉易癌变。胆囊息肉的恶性病变倾向发生在年龄大,单发,大的胆囊息肉。
(4)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癌与胆囊结石之间的关系已比较明确,部分胆囊癌患者可同时合并胆囊结石,结石的长期刺激可促使胆囊上皮细胞增生而引发癌变。因此结石存在增加胆囊癌变危险性。
(5)伴随临床症状恶性的胆囊息肉更倾向于伴随的临床症状。
综合以上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以10mm为界)又完全没有症状,则没有必要手术;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且仅有消化不良症状(腹胀、嗳气等),可以保守治疗。而具有明显胆绞痛患者,尤其是伴有胆结石,行胆囊切除;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应及早行胆囊切除。
2.手术治疗
对于息肉直径小于10mm、多个、有蒂的胆囊息肉患者,提示病变为假瘤性息肉可能性大,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首选。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提示为肿瘤性息肉,应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常规行冰冻切片,以明确病理类别。
胆囊息肉如何治疗才好
1.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及手术指征
(1)胆囊息肉的大小大部分学者已认为胆囊息肉的大小与其良恶性有关。小的胆囊息肉(直径<10mm),已被发现其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且可以保持许多年不发生变化。对于大的胆囊息肉则提示恶性病变。
(2)年龄在胆囊息肉患者中胆囊腺瘤及胆囊癌的平均年龄以及胆囊息肉直径明显要比非肿瘤息肉性患者要大。
(3)息肉的数目、形态单发、广基的息肉易癌变。胆囊息肉的恶性病变倾向发生在年龄大,单发,大的胆囊息肉。
(4)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癌与胆囊结石之间的关系已比较明确,部分胆囊癌患者可同时合并胆囊结石,结石的长期刺激可促使胆囊上皮细胞增生而引发癌变。因此结石存在增加胆囊癌变危险性。
(5)伴随临床症状恶性的胆囊息肉更倾向于伴随的临床症状。
综合以上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以10mm为界)又完全没有症状,则没有必要手术;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且仅有消化不良症状(腹胀、嗳气等),可以保守治疗。而具有明显胆绞痛患者,尤其是伴有胆结石,行胆囊切除;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应及早行胆囊切除。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并且不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可以观察,定期行超声探查。
2.手术治疗
对于息肉直径小于10mm、多个、有蒂的胆囊息肉患者,提示病变为假瘤性息肉可能性大,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首选。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提示为肿瘤性息肉,应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常规行冰冻切片,以明确病理类别。如为癌性息肉,肿瘤局限于黏膜时可行单纯胆囊切除术;一旦肿瘤侵及肌层,就需要行扩大切除术,包括胆囊床肝脏楔形切除,淋巴结清扫。
胆囊息肉样病变外科处理上虽然存在不少争议,但总的来说,胆囊息肉直径>10mm,年龄>50岁,单发,广基以及合并胆囊结石,已被认为是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可以根据这些危险因素来选取适宜手术的患者。对于直径<10mm且无临床症状的胆囊息肉可以定期行超声探查,如发现异常,则行预防性手术切除。
胆囊息肉的症状
主要涉及到对胆囊息肉良恶性的判定,从而做到早期发现恶性病变及癌前病变,早期手术切除。
1.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及手术指征
(1)胆囊息肉的大小大部分学者已认为胆囊息肉的大小与其良恶性有关。小的胆囊息肉(直径<10mm),已被发现其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且可以保持许多年不发生变化。对于大的胆囊息肉则提示恶性病变。(2)年龄在胆囊息肉患者中胆囊腺瘤及胆囊癌的平均年龄以及胆囊息肉直径明显要比非肿瘤息肉性患者要大。
(3)息肉的数目、形态单发、广基的息肉易癌变。胆囊息肉的恶性病变倾向发生在年龄大,单发,大的胆囊息肉。
(4)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癌与胆囊结石之间的关系已比较明确,部分胆囊癌患者可同时合并胆囊结石,结石的长期刺激可促使胆囊上皮细胞增生而引发癌变。因此结石存在增加胆囊癌变危险性。
(5)伴随临床症状恶性的胆囊息肉更倾向于伴随的临床症状。
综合以上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以10mm为界)又完全没有症状,则没有必要手术;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且仅有消化不良症状(腹胀、嗳气等),可以保守治疗。而具有明显胆绞痛患者,尤其是伴有胆结石,行胆囊切除;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应及早行胆囊切除。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并且不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可以观察,定期行超声探查。
胆囊息肉多大需要做手术呢
1胆囊息肉其实就是胆囊囊肿的一种表现,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在病人患有这种病的时候,有时候会引起身体不适,如果是比较重的病情发作则会引发胆囊癌危及患者生命。所以我们对于这种病的还是需要提起一定的关注的,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才能避免更深度的伤害的造成。
2那么在这种病进行手术治疗的时候,我们知道应该如何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吗?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三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等,需要根据自己的病情进行选择,胆囊息肉一般症状不适十分的明显,但是治疗却不容忽视,尤其是无症状胆囊息肉的治疗不容忽视。
3如果一旦发生胆囊息肉并发胆结石,则是会提高胆囊癌的发病几率,并发胆道感染,多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确定,一般对息肉样病变大于0.2cm或恶性病变者,主张行手术治疗,确定胆囊癌则按胆囊癌手术处理。还体现了切口小,创伤轻,恢复快,收费低的特点,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注意事项:以上是专家为我们讲解的关于胆囊息肉手术治疗的一些相关信息,您要是对于这种病还有其他更多想要了解的内容的话,可以直接联系我们的专家进行了解,也可以致电我们的健康专线行了解,还需要提醒大家的事,虽然胆囊息肉病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对于后期的恢复期饮食和生活习惯要求较高,大家需要注意一下。
得了胆囊息肉应该怎么办呢
主要涉及到对胆囊息肉良恶性的判定,从而做到早期发现恶性病变及癌前病变,早期手术切除。
1.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及手术指征
(1)胆囊息肉的大小大部分学者已认为胆囊息肉的大小与其良恶性有关。小的胆囊息肉(直径<10mm),已被发现其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且可以保持许多年不发生变化。对于大的胆囊息肉则提示恶性病变。
(2)年龄在胆囊息肉患者中胆囊腺瘤及胆囊癌的平均年龄以及胆囊息肉直径明显要比非肿瘤息肉性患者要大。
(3)息肉的数目、形态单发、广基的息肉易癌变。胆囊息肉的恶性病变倾向发生在年龄大,单发,大的胆囊息肉。
(4)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癌与胆囊结石之间的关系已比较明确,部分胆囊癌患者可同时合并胆囊结石,结石的长期刺激可促使胆囊上皮细胞增生而引发癌变。因此结石存在增加胆囊癌变危险性。
(5)伴随临床症状恶性的胆囊息肉更倾向于伴随的临床症状。
综合以上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以10mm为界)又完全没有症状,则没有必要手术;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且仅有消化不良症状(腹胀、嗳气等),可以保守治疗。而具有明显胆绞痛患者,尤其是伴有胆结石,行胆囊切除;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应及早行胆囊切除。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并且不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可以观察,定期行超声探查。
2.手术治疗
对于息肉直径小于10mm、多个、有蒂的胆囊息肉患者,提示病变为假瘤性息肉可能性大,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首选。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提示为肿瘤性息肉,应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常规行冰冻切片,以明确病理类别。如为癌性息肉,肿瘤局限于黏膜时可行单纯胆囊切除术;一旦肿瘤侵及肌层,就需要行扩大切除术,包括胆囊床肝脏楔形切除,淋巴结清扫。
胆囊息肉样病变外科处理上虽然存在不少争议,但总的来说,胆囊息肉直径>10mm,年龄>50岁,单发,广基以及合并胆囊结石,已被认为是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可以根据这些危险因素来选取适宜手术的患者。对于直径<10mm且无临床症状的胆囊息肉可以定期行超声探查,如发现异常,则行预防性手术切除。
胆囊息肉应该如何治疗最有效
胆囊息肉是常见多发的胆道疾病,绝大多数是良性,仅极少数为恶性,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其中有的是真正的息肉,为肿瘤性息肉,临床上较少见,仅占10%左右,且绝大多数是单个存在的,很少出现两个或者几个并存的现象。但是有的却不是真正的息肉,而是非肿瘤性息肉,常是胆固醇结晶沉积所致。这种“假息肉”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且绝大多数为多发,很少为单发。胆固醇性息肉是胆囊黏膜胆固醇结晶沉积,常常是体内胆固醇代谢紊乱的局部表现,可能与喜欢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工作紧张、饮食不规律等因素有关。临床上见到的大多数为非肿瘤性的,约占胆囊息肉的90%。
得了胆囊息肉如何正确治疗?在临床上,医生是根据患者病程的长短,息肉的大小、形态等等来判断。一般来说,5mm是一个临界点,直径小于5mm的息肉,且大小没有明显变化的可暂时不手术,每3-6个月进行一次B超复查,观察息肉的变化就可以了,如果息肉在短时间内有明显增大趋势或有明显症状的则需及时手术了。而直径大于5mm的息肉就应该考虑手术了,即使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果息肉长到大于10mm左右,其癌变的可能性会达到70~80%。长到12mm以上的就有90%可能会变成胆囊癌了,此外,多发性息肉,特别是伴有胆囊结石,或急慢性胆囊炎的癌变的可能性就更大了,如果有上述方面的现象就要积极地进行手术治疗,不要有侥幸心理。
目前,微创手术已经是胆囊息肉患者首选术式,它避免了因手术切口带来的种种损伤和不适。拥有手术创伤小,安全系数高,副反应低,住院时间短,恢复时间快,术后美观,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保留健康胆囊,取出息肉,保护人体贮存胆汁场所;无须开刀手术,通过3-4个0.5-2厘米的皮肤切口即可取石;手术过程可视、安全、恢复快克服了外科手术的盲区。患者可以用最短的住院时间、最小的切口、最少的炎症反应、最好的医疗及心理效应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