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病累积肠胃所致
肝胆病累积肠胃所致
所谓肝脾不和乃肝胆疾病累积肠胃所致,它是一个广义的范畴,临床有肝郁脾虚、土虚木乘、肝木太过横逆而犯脾土等区别,具体而言,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等方都是此法的具体体现,也是临床比较常用的方药。
按木土失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病机,其中肝胆脾胃的升降失运是关键。脾胃同居中焦,是一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司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输布,脾主升清,胃主受纳,清升浊降则气机调畅。肝主疏泄,调畅脾胃气机,肝气条达则脾升胃降,气机顺畅,病理状态下,肝失疏泄,脾胃失和,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就会出现腹胀、痞满、嗳气、脘痛等表现。
“治胃病不理气非其治也”,故疏肝理气是遣方的重要法则,肝失疏泄,疏泄不及,土失木疏,气壅而滞;肝之疏泄太过,横逆而犯脾胃,脾胃不和,均可引起脾胃系病证,故调肝可以安胃。本病例即是,用了一系列调理气机的药物如厚朴、苏叶、苏梗、陈皮、枳壳、香附、佛手、香橼、大腹皮等。其次,用清解郁热的变通之法,胃病日久,脾胃虚弱,气滞血瘀,日久均可郁而化热,临证时病人的舌象反应最明显,要灵活运用。本例中患者舌暗红,显然有郁热之象,故用连翘清此郁热。第三,健脾养胃,补虚以固本,尤其是慢性胃病,中医讲治病求本,故健脾养胃时时刻刻都要牢记。在本例中成肇仁用六君子汤补益脾气,焦三仙消食和胃,以补脾胃虚之本。诸药合用,标本兼治,收效甚好。
吃油腻的东西头晕怎么回事
1、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这主要是因为肝胆病患者出现了代谢异常;吃油腻食物头晕。
2、患者会感到低热:这主要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3、常会觉得浑身乏力、劳累异常:孙淑娟专家指明,这主要是因为肝脏出现损伤以后,不能正常的消化和吸收营养,使得糖原减少,供应不足,患者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4、黄疸症状:肝胆患者还会出现巩膜黄染、皮肤发黄、尿黄的症状,这主要是由于肝胆病患者体内的胆红素偏高引起的;
5、除此之外,肝胆病的症状除了上述所列的以外,还有牙龈出血、免疫力下降、肝区疼痛、腹部胀痛等症状。,由于肝胆病的症状不是很明显,也没有什么特异性,常常容易被患者忽略,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一般肝胆疾病症状比较多,如果患者发现自己有一些症状,建议还是尽快的去一些专业的医院进行检查一下,如果发现是一些肝胆疾病,尽量立即治疗,而且在生活中饮食上也要特别的注意,特别是油腻的食物一定不要食用。
肝胃湿热的症状有哪些
湿热是中医内蕴,指湿热蕴酿於中焦脾胃和肝胆而言。湿为重浊粘腻之邪,容易影响气 机的流通,如与热邪相合,湿热交困,则热因湿阻而难清,湿因热蒸 而阳气受伤更甚,临床表现为热势缠绵,下午热高,身重,神疲,懒言,神志昏沉,胸脘痞闷,恶心,纳呆,腹胀,便溏,或发黄疸,小 便不利或黄赤,舌苔黄腻。多见於肠伤寒、黄疸型肝炎,钩端螺旋体病等。湿性重浊粘腻,与水同类,故为阴邪;具有壅遏气机,易困脾阳的致病特点。火热之性炎上、燔灼、躁动,与寒相对,故属阳邪;其致病具有升温冲逆,伤阴耗气,入血动血,扰乱神明,传变迅速等特点。
湿热之邪亦有内外之分。内湿由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之所生,而内热(火)则多因五志化火、嗜食辛辣、烟酒成癖、痰湿瘀血久蕴等所形成。湿热之邪是肝胆病最常见、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几乎大多数肝病均不同程度地具有湿、热之邪致病的基本特征。无论是肝胆病 中频见的肠胃道症状,如腹胀、腹泻、纳呆等,还是各种感染性肝胆疾病所表现的发热、脓肿之类,均与湿、热之邪内犯肝胆密切相关。例如,黄疸就主要是由于湿热蕴蒸肝胆,以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肌肤,下流膀胱而形成。若就暴发性肝炎的急黄而言,则为湿与热毒相合为病的结果。湿热相合致病在肝胆病中除主要可以导致黄疸外,亦可因湿热之邪蕴结大肠,引起腹泻、大便脓血、里急后重等湿热下痢证。
了解了肝胃湿热的症状表现我们才能够判断自身是不是出现了类似的问题,才能够方便我们采取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治疗,出现了肝胃湿热的情况,尽量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吃一些胃宁舒片可以达到很好的治愈效果。
胃痛的鉴别
胁痛肝气犯胃所致的胃痛常攻撑连胁而痛,胆病的疼痛有时发生在心窝部附近,胃痛与胁痛有时也易混淆,应予鉴别。但胃痛部位在中上腹胃脘部,兼有恶心嗳气,吞酸嘈杂等胃失和降的症状,纤维胃镜等检查多有胃的病变;而胁痛部位在上腹两侧胁肋部,常伴恶心,口苦等肝胆病症状,B超等实验室检查多可查见肝胆疾病。
胃痛症状起因
1、寒邪客胃:寒属阴邪,其性凝滞收引。胃脘上部以口与外界相通,气候寒冷,寒邪由口吸人,或脘腹受凉,寒邪直中,内客于胃,或服药苦寒太过,或寒食伤中,致使寒凝气滞,胃气失和,胃气阻滞,不通则痛。正如《素问,举痛论篇》所说:“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胃痛。”
2、饮食伤胃: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以和降为顺,故胃痛的发生与饮食不节关系最为密切。若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饮食停滞,致使胃气失和,胃中气机阻滞,不通则痛;或五味过极,辛辣无度,或恣食肥甘厚味,或饮酒如浆,则伤脾碍胃,蕴湿生热,阻滞气机,以致胃气阻滞,不通则痛,皆可导致胃痛。故《素问,痹论篇》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医学正传,胃脘痛》曰:“初致病之由,多因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爝,复餐寒凉生冷,朝伤暮损,日积月深,故胃痛。”
3、肝气犯胃:脾胃的受纳运化,中焦气机的升降,有赖于肝之疏泄,《素问,宝命全形论篇》所说的“土得木而达”即是这个意思。所以病理上就会出现木旺克土,或土虚木乘之变。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横逆犯胃,以致胃气失和,胃气阻滞,即可发为胃痛。所以《杂病源流犀烛,胃病源流》谓:“胃痛,邪干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肝郁日久,又可化火生热,邪热犯胃,导致肝胃郁热而痛。
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血行瘀滞,又可形成血瘀,兼见瘀血胃痛。胆与肝相表里,皆属木。胆之通降,有助于脾之运化及胃之和降。《灵枢,四时气》曰:“邪在胆,逆在胃。”若胆病失于疏泄,胆腑通降失常,胆气不降,逆行犯胃,致胃气失和,肝胆胃气机阻滞,也可发生胃痛。
4、脾胃虚弱:脾与胃相表里,同居中焦,共奏受纳运化水谷之功。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胃之受纳腐熟,赖脾之运化升清,所以胃病常累及于脾,脾病常累及于胃。若素体不足,或劳倦过度,或饮食所伤,或过服寒凉药物,或久病脾胃受损,均可引起脾胃虚弱,中焦虚寒,致使胃失温养,发生胃痛。若是热病伤阴,或胃热火郁,灼伤胃阴,或久服香燥理气之晶,耗伤胃阴,胃失濡养,也可引起胃痛。肾为先天之本,阴阳之根,脾胃之阳,全赖肾阳之温煦;脾胃之阴,全赖肾阴之滋养。若肾阳不足,火不暖土,可致脾阳虚,而成脾肾阳虚,胃失温养之胃痛;若肾阴亏虚,肾水不能上济胃阴,可致胃阴虚,而成胃肾阴虚。胃失濡养之胃痛。
胃疼患者的鉴别诊断方法
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时,就会出现胃疼的症状因为胃肠分泌和蠕动就受到抑制,便出现口干、胃液缺乏、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上腹不适、打嗝嗳气,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时,胃酸分泌增多,蠕动加快,消化亢进,容易发生溃疡病。所以,患有颈胃综合征的人若活动量加大,尤其是颈部旋扭运动过多,刺激了交感神经受体,便加重了上述反应以致病情加重,颈部损伤、劳累,往往是该症反复发作的诱因。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该病患者的鉴别诊断方法。
如果情况复杂,难以判定是哪个位置不舒服及发作的时间与疼痛的性质,应马上到医院请医生帮助诊断与检查,这才是最直接且准确的方法。
专家建议,认为自己有胃痛症状的人,最好不要因为上腹部一痛就断定为"胃痛",急到医院诊察,告诉医生自己是"胃"痛,这样可能会造成误诊或是延迟病情。最好以疼痛的位置及症状的表象来形容病况,在经全面的诊断后,才能认定是否为"胃"的问题。
胁痛肝气犯胃所致的胃痛常攻撑连胁而痛,胆病的疼痛有时发生在心窝部附近,胃痛与胁痛有时也易混淆,应予鉴别。但胃痛部位在中上腹胃脘部,兼有恶心嗳气,吞酸嘈杂等胃失和降的症状,纤维胃镜等检查多有胃的病变;而胁痛部位在上腹两侧胁肋部,常伴恶心,口苦等肝胆病症状,B超等实验室检查多可查见肝胆疾病。
每天早上口苦口干是怎么回事
口干这症状多是胃火,主要是由于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导致的。同时采取中医刮痧疗法,多喝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吃蔬菜水果,禁止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吸烟饮酒,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口苦是许多疾病的伴随症状,但在临床治疗中却往往容易被忽略.正常情况下,胆汁分泌于十二指肠,参与油性食物的消化.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分泌于十二指肠中的一部分胆汁,会反流到胃内,则出现口苦。
急慢性胆囊炎,肝胆结石,胰腺炎,萎缩性胃炎,肝炎,胃部分切除术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症,都易引起胆汁反流,而出现口苦.由于胆汁呈碱性,长时间的胆汁反流,会中和胃酸,使胃的消化功能下降,而出现胃脘胀闷,烧心,厌食油腻等症状.重者会形成碱性反流性胃炎,再重者则会形成萎缩性胃.。
中医学认为,肝气热则胆泄口苦.口苦主要是由于肝气郁滞,化热犯胃,胆火上逆所致.因而,再治疗上要以疏肝利胆清热为主,来处方配伍用药.常用的有效方剂一般以小柴胡汤或丹栀逍遥散化载.另外,口苦的患者多晨起为重,所以晚饭不宜饮酒或是油腻之品。
归根到底每天早上口苦口干还是与胃、肝、胆有关,口干口苦这些情况的出现绝非偶然,它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预示着我们的身体出现了危机,需要马上去诊治,对待这种情况的发生,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内确定病因,然后针对病因进行专项的治疗,争取让病魔扼杀在摇篮里。
肝胆病的饮食原则
1.控制热量摄入,以便把肝细胞内的脂肪氧化消耗。肥胖者应逐步减肥,使体重降至标准体重范围内。
2.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食用糖的摄入不宜过多。
3.高蛋白饮食,高蛋白可保护肝细胞,并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
4.保证新鲜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供应,以满足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
5.限制食盐,每天以6克为宜。
6.适量饮水,以促进机体代谢及代谢废物的排泄。
7.含有甲硫氨基酸丰富的食物,如小米、芝麻、菠菜等食品可促进体内磷脂合成,协助肝细胞内脂肪的转变。
8.忌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肝胆病的早期症状
肝病的前期症状有很多,包括急性肝炎起病急,有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乏力、腹痛、肝区不适、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尿黄如浓茶水色,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有皮肤骚痒,大便有时呈灰白色,一般需2-4个月恢复。部分病人肝功能正常后仍有口苦、肝区不适、腹胀等症状。根据是否出现黄疸,可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病情较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稍重。 当然,肝病的前期症状不只这些,还需要我们知道的是常见的症状有发烧、呕吐、腹痛、头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轻微黄疸等等,不过这些症状往往被患者忽略,因而延误治疗。当病症进一步严重的时候(例如肝脏肿大、腹部积水、黄疸加剧等等),则有可能引发各种并发症和致命疾病,所以我们不应对轻微的肝炎病症掉以轻心。
老是胃胀气怎么回事 各种疾病因素引起胃胀
一些肠胃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胃炎、肠阻塞、肠套叠、肠胃道肿瘤等,容易累积肠气而导致胀气。另外,患有鼻炎、鼻子过敏的人,因为常用嘴巴呼吸,很易把空气吸进消化道,从而产生胃胀气。
胃胀是什么原因 各种疾病因素
一些肠胃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胃炎、肠阻塞、肠套叠、肠胃道肿瘤等,容易累积肠气而导致胀气。另外,患有鼻炎、鼻子过敏的人,因为常用嘴巴呼吸,很易把空气吸进消化道,从而产生胃胀气。
肝胆病治疗
甲型肝炎是一种有自限病程的急性传染病,除了少数特别严重的暴发型病例外,其他所有病例预后良好。自然病程不超过3~6周。只需根据病情给予适当休息、营养和对症支持疗法,防止继发感染及其他损害,即可迅速恢复健康。
(一)住院轻症和中等症的甲型肝炎患者,如果家庭有适当的疗养条件,可以留家疗养,定期到门诊复查。病情较重者,如血清胆红素超过180μmol/L,血清ALT>33400nmol/(S·L)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缺乏家庭疗养条件者、则宜住院。重症患者住院后,经治疗病情好转,症状基本消失,即可回家继续疗养。
(二)休息在肝炎症状明显时期均应卧订休息。恢复期则应酌情渐增活动,但要避免过劳。卧订休息阶段,特别要注意到每次进食后平卧休息,严格禁止饭后散步。住院患者出院后,仍应经过全休、半休、轻工作,这样一逐步过渡阶段,可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适当调整。这样一个过渡阶段是重要的,可以巩固疗效,防止反复。
(三)饮食应根据食欲、病情、病期及适当营养情况适当掌握。
诊断胃疼的方法有哪些
诊断胃疼的方法有哪些?胃疼是人人都容易患上的疾病,由于平时不注意饮食方面还有时间规律,或者饥一顿饱一顿的饮食专题都容易患上胃疼这种疾病,胃疼是一种慢性的疾病,下面我们就和专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胃疼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吧。
诊断胃疼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1、常用化验检查包括有:查血,尿,粪三大常规,还有大便隐血试验,寄生虫,微生物检查,尿胆红素,尿胆原检查,血清胆红素,自身抗原或(和)抗体,癌胚抗原,胃泌素,胰泌素等测定。
2、形态学检查有:X线钡餐检查,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
3、幽门螺杆菌检测:如果培养阳性即可确诊。据研究认为该菌与以下疾病有关。
4、B超检查:肝气犯胃所致的胃痛常攻撑连胁而痛,胆病的疼痛有时发生在心窝部附近,胃痛与胁痛有时也易混淆,应予鉴别。但胃痛部位在中上腹胃脘部,兼有恶心嗳气,吞酸嘈杂等胃失和降的症状,纤维胃镜等检查多有胃的病变;而胁痛部位在上腹两侧胁肋部,常伴恶心,口苦等肝胆病症状。
5、纤维胃镜或肠镜检查:胃处腹中,与肠相连,从大范围看腹痛与胃痛均为腹部的疼痛,胃痛常伴腹痛的症状,腹痛亦常伴胃痛的症状,故有心腹痛的提法,因此胃痛需与腹痛相鉴别。胃痛在上腹胃脘部,位置相对较高;腹痛在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位置相对较低。胃痛常伴脘闷,嗳气,泛酸等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之症;而腹痛常伴有腹胀,矢气,大便性状改变等腹疾症状。
6、心电图等心脏检查异常:胃处腹中之上部,心居胸中之下部,正如《医学正传·胃脘痛》谓:“胃之上口,名曰贲门,贲门与心相连。”《证治准绳·心痛胃脘痛》所说:“然胃脘逼近于心,移其邪上攻于心,为心痛者亦多。”心与胃的位置很近,胃痛可影响及心,表现为连胸疼痛,心痛亦常涉及心下,出现胃痛的表现,故应高度警惕,防止胃痛与心痛,尤其是防止胃痛与真心痛之间发生混淆。疼痛性质多为刺痛、绞痛,有时剧痛,且痛引肩背及手少阴循行部位,痛势较急,饮食方面一般只与饮酒饱食关系密切,常伴有心悸,短气,汗出,脉结代等心脏病症状。
专家建议,认为自己有胃痛症状的人,最好不要因为上腹部一痛就断定为"胃痛",急到医院诊察,告诉医生自己是"胃"痛,这样可能会造成误诊或是延迟病情。最好以疼痛的位置及症状的表象来形容病况,在经全面的诊断后,才能认定是否为"胃"的问题。
【特别详解】诊断胃疼的方法有哪些?上述就是消化系统专家给患者总结的详细内容,专家表示,胁痛肝气犯胃所致的胃痛常攻撑连胁而痛,胆病的疼痛有时发生在心窝部附近,胃痛与胁痛有时也易混淆,应予鉴别。但胃痛部位在中上腹胃脘部,兼有恶心嗳气,吞酸嘈杂等胃失和降的症状,纤维胃镜等检查多有胃的病变;而胁痛部位在上腹两侧胁肋部,常伴恶心,口苦等肝胆病症状,B超等实验室检查多可查见肝胆疾病。
肝胆病怎么办
1.肝胆湿热
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
治则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木通、车前草、泽泻、生地、当归、甘草。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2剂,温服。
若见呕逆者,加竹茹、黄连、半夏;若见吐衄者,加丹皮、茜草。若阴囊湿疹,睾丸肿痛,或带下黄臭者,加地肤子、黄柏;土茯苓、金银花;若小便频数涩痛,甚或小便点滴不下者,加滑石、沉香。
2.湿热黄疸
阳黄身热,面目、周身黄如桔色,小便黄赤短涩,大便不畅(或秘),腹微满,口渴胸闷,烦躁不安,或有头汗出,别处无汗,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泄热,利湿,退黄。主方:茵陈蒿汤加味。
茵陈、栀子、车前子、茯苓、滑石、连翘、赤芍。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2剂,温服。
若黄疸加深,嗜睡或昏迷者,宜送服或鼻饲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紫雪丹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