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出尿蛋白不一定是患病
验出尿蛋白不一定是患病
不少人为什么自己平时很健康,但是在体检时结果竟然是验出蛋白尿?其实出现蛋白尿不是都因为疾病所致的,正常情况下也会出现生理性蛋白尿。所以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蛋白尿,要正确区分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现在这段时间不少人要进行入职体检,升学体检等,拿到体检结果过后不少人会感到很疑惑,为什么自己平时很健康,但是在体检时结果竟然是验出蛋白尿?其实出现蛋白尿不是都因为疾病所致的,正常情况下也会出现生理性蛋白尿。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蛋白尿,如何区分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的含义
尿蛋白是尿液通过酸化加热后混浊而检出的蛋白质。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的范围为≦0.15g,常规化验尿蛋白检测为阴性。如检测尿蛋白﹥150毫克/ 日,即尿蛋白阳性时,说明人体排出的尿蛋白量明显增多,属于异常尿蛋白。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代表肾脏发生了病变,故临床可依据尿蛋白阳性的多少来判定肾病损伤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效果。因此,出现异常尿蛋白,一定要有效控制并消除,防止病情恶化进展。
生理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是指由于机体内、外环境各种因素引起机体生理反应性增多所产生的尿蛋白,尿蛋白定性试验一般不超过+,定量《0.5g/24h,生理性蛋白尿常见于食高蛋白饮食后,精神激动、剧烈运动、长时间受寒、妊娠等,都可能出现暂性的蛋白尿。包括:
1、功能性蛋白尿指机体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生理状态时,引起肾血管痉挛或充血等暂时性功能性的改变,而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导致暂时性、轻度的蛋白尿。
2、体位性蛋白尿也称为直立性蛋白尿,是指由于直立体位,使前突的脊柱压迫肾静脉,或因直立过久肾脏下移造成肾静脉扭曲继而肾静脉淤血,淋巴、血流循环受阻所引起的蛋白尿。特点是:卧位时,尿蛋白阴性,起床活动或站立过久后,尿蛋白阳性,平卧休息后,又为阴性,多见青少年。
3、偶然性蛋白尿指由于偶然因素,尿液中混入了多量血液脓液、粘液或生殖系统排分泌物,致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而造成的蛋白尿。
4、摄入性蛋白尿可能是进食摄入,也可能是输注摄入,尿蛋白偶然被检出。
5、妊娠性蛋白尿与机体处于妊娠状态有关,分娩后蛋白尿消失。
病理性蛋白尿
当肾小球、肾小管发生病变时,如各期肾炎、肾病以及高血压发生肾动脉硬化时,均可出现病理性蛋白尿;各种细菌性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败血症等也可出现病理性蛋白尿;非感染性疾病,如肾结石、多囊肾、肾淀粉样变性以及休克、严重肌肉损伤、发热、黄疸、甲状腺功能亢进、溶血性贫血及白血病等,也可出现病理性蛋白尿其生成原因、机制和临床所见,均与肾脏疾病有关,包括:
1、肾小球性蛋白尿是指肾小球因受到炎症、毒素、免疫、代谢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滤出较多的血浆蛋白,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概念的提出,对临床上判断肾小球损伤严重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选择性蛋白尿指肾小球损伤较轻,蛋白主要成分为相对分子质量为4~9万的中相对分子质量的清蛋白的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指肾小球毛细管壁有严重受损,以大和中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同时存在为特点的蛋白尿,提示临床预后较差。
2、肾小管性蛋白尿是指由于炎症或中毒,引起近曲小管对蛋白质重吸收能力减低,而出现的以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为主的蛋白尿。
3、混合性蛋白尿指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或相继受损而产生的蛋白尿,其特点是在尿液中,蛋白以小相对分子质量β2-M和中相对分子质量清蛋白为主,但大、中、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均增多。
4、溢出性蛋白尿指血液循环中,出现了大量以中、小相对分子质量为主的异常蛋白质,经肾小球滤出后,原尿中的含量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最大能力,而大量出现在尿液中形成的蛋白尿。典型情况如BJP。
5、组织性蛋白尿指由于肾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组织破坏或分解、炎症或药物刺激分泌等的蛋白质,进入尿液中所形成的蛋白尿。
慢性肾炎尿蛋白中医如何治疗
慢性肾炎尿蛋白中医如何治疗? 众所周知,尿蛋白是慢性肾炎中最为典型和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而治疗尿蛋白与慢性肾炎的治疗息息相关。肾病专家提示,尿蛋白的治疗不可一味追求指标的降低,应尽可能修复肾脏的损伤,中医中药疗法治疗尿蛋白效果佳,通过疗程服用可从根本上消除尿蛋白。
工具/原料
慢性肾炎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各种因素导致的肾脏固有细胞受损,肾小球选择滤过性功能发生障碍,使原本不可能漏出的蛋白大量随尿液排除,产生尿蛋白现象。所以慢性肾炎蛋白尿的治疗,需要以修复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作为治疗入手点。
方法/步骤
尿蛋白是患者肾脏受损的典型症状,也是对于肾病治疗的主要的风向标,患者在治疗中时刻注意蛋白指标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慢性肾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哪些事项,避免引起尿蛋白反复呢?
首先调节饮食结构,宜给予优质低蛋白、低磷、高维生素饮食。适当补充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选择食用新鲜蔬菜、水果、仙人掌、坚果、牛肉等食物。其次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有效治疗。最后定期复查,掌握蛋白变化指标。
对于慢性肾炎尿蛋白的治疗,患者不仅要坚持药物治疗,积极修复受损肾脏,还要从根本上阻止蛋白的滤出,又要积极配合饮食治疗,减轻肾脏负担,修复肾脏功能。
END
注意事项
一些常规的西医治疗只是可以暂时的消除慢性肾炎患者的症状,但是达不到实际的治疗效果。对慢性肾炎的治疗,西医药物发挥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对慢性肾炎的治疗需要强调中医治疗的作用,中医治疗慢性肾炎可以达到消除症状和修复肾功能的效果,治疗效果高于单纯的西医对症治疗。
尿常规异常症状起因
1、白细胞异常:
尿常规白细胞如果出现大量+,提示有泌尿系感染,或结石、结核等。如果病人有典型的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基本可以判断为尿路感染。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尿路感染,用药前最好做个尿细菌培养。根据培养出的致病菌和药敏实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
2、红细胞异常:
正常人尿中没有红细胞(或偶见),如果尿常规出现红细胞,并超过3个+,提示有泌尿系炎症、结石、肿瘤、肾炎等。需要注意的是, 女性查出尿中红细胞,要看是否在月经期,以避免假阳性。
3、尿蛋白异常:
尿蛋白+是肾炎、肾病综合征的标志。严重尿路感染、剧烈运动也会出现尿蛋白。
尿蛋白是肾病
尿常规是在就医、体检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检查,而尿蛋白的出现,确实让人惊恐不安。
蛋白尿是肾脏病的常见表现,但是尿中出现蛋白质并不一定预示着肾病,偶尔检查尿中含有微量蛋白引起的因素很多,比如有剧烈运动、长久站立,摄入过多高蛋白食物或过量饮酒都可能在检测到微量蛋白。
所以如果出现尿蛋白了先不要自己吓自己,静心了解一下关于尿蛋白,然后对症下药,一定会很快好起来的。
正常尿液中含有微量蛋白质(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0mg),普通检测方法不能发现,检查结果为阴性。超出此范围则可检出,称为蛋白尿。当尿蛋白检测显示为阳性时,就是不正常。
尿蛋白和蛋白尿的区别
什么是尿蛋白
尿蛋白是尿液中的正常成分,正常人每天尿中排出的蛋白质一般为40-80毫克/天,上限为150毫克/天,在常规检测中显示的是阴性,在正常含量范围内的尿中的蛋白质即为尿蛋白。当尿蛋白检测显示为阳性时,就是不正常。
什么是蛋白尿
尿常规检查中蛋白质/尿蛋白显示+、++、+++等则是蛋白尿。在一般情况下尿液检查汇总蛋白质呈阴性,当出现+时会怀疑有肾脏疾病的发生。人体肾脏是一个 过滤系统,废物经过肾脏排泄,形成尿液。正常肾小球滤液中含有少量小分子蛋白质含量为20毫克/100毫升。通过肾小管再吸收,最后残留在尿液中蛋白质不 超过70-100毫克/24小时,用普通尿常规检查测不出。当肾脏固有细胞发生损伤,吸收功能发生障碍,就会漏出蛋白,成为蛋白尿。
尿蛋白与蛋白尿的区别:由上所述,可以看出,尿蛋白是尿液中的正常成分,而蛋白尿则是尿液中蛋白质超出了一定范围的统称,二者还是有所区别的。
由此可见,有没有蛋白尿是监测肾病的重要指标,在体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蛋白尿和尿蛋白的区别是什么
蛋白尿和尿蛋白的区别是什么呢?在检查尿常规的时候,医生看了检查,如果蛋白尿或尿蛋白哪一项有异常的话,有时说有蛋白尿而有时又说尿蛋白,弄的人们摸不清头脑,那么到底什么是尿蛋白,什么又是蛋白尿呢?蛋白尿和尿蛋白的区别是什么?
什么是尿蛋白?
尿蛋白是尿液中的正常成分,正常人每天尿中排出的蛋白质一般为40-80毫克/天,上限为150毫克/天,在常规检测中显示的是阴性,在正常含量范围内的尿中的蛋白质即为尿蛋白。
什么是蛋白尿?
尿常规检查中蛋白质/尿蛋白显示+、++、+++等则是蛋白尿。在一般情况下尿液检查汇总蛋白质呈阴性,当出现+时会怀疑有肾脏疾病的发生。人体肾脏是一个过滤系统,废物经过肾脏排泄,形成尿液。正常肾小球滤液中含有少量小分子蛋白质含量为20毫克/100毫升。通过肾小管再吸收,最后残留在尿液中蛋白质不超过70-100毫克/24小时,用普通尿常规检查测不出。当肾脏固有细胞发生损伤,吸收功能发生障碍,就会漏出蛋白,成为蛋白尿。
蛋白尿和尿蛋白的区别:由上所述,可以看出,尿蛋白是尿液中的正常成分,而蛋白尿则是尿液中蛋白质超出了一定范围的统称,二者还是有所区别的,只是界限似乎有点模糊,大家往往把二者混为一谈,如果还是不太清楚的话可以到正规的肾病医院详细的咨询。
微量白蛋白是什么及其正常值介绍
今天要和大家谈谈尿微量蛋白的正常值。尿微量蛋白说的简单易懂一点就是尿中含有少量的蛋白质。在糖尿病和肾病患者中是比较常见的,再做尿常规检查示,如果尿里面蛋白偏高,在这里就要建议大家,最好去医院检查检查了,那么尿微量蛋白的量为多少才算正常呢?下面将告诉大家尿微量蛋白的正常值是多少。
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但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
尿微量白蛋白的增高多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的参考值为0.49~2.05mg/mmol·Cr或4.28—18.14mg/g·Cr。
尿微量白蛋白是评估肾脏受损程度:当发现尿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尿常规尿蛋白的显示为阴性(-)或(+-),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这个时候说明肾脏已经损伤。而当尿中微量白蛋白超过200mg/L时,尿常规测试尿蛋白阳性(+)~(+++),就应该警惕了,此时证明机体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肾病发展离不可逆期只有一步之遥。
以上就是尿微量蛋白的正常值是多少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尿微量蛋白也是糖尿病和肾病的象征,如果大家在检查中检查出尿微量蛋白,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做详细检查,配合医生治疗。尿微量蛋白值的高低,也是评估肾脏受损程度的高低的标准。在这里也说每一位患者都能健健康康的!
蛋白尿和尿蛋白是否一样
什么是尿蛋白?
尿蛋白是尿液中的正常成分,正常人每天尿中排出的蛋白质一般为40-80毫克/天,上限为150毫克/天,在常规检测中显示的是阴性,在正常含量范围内的尿中的蛋白质即为尿蛋白。
什么是蛋白尿?
尿常规检查中蛋白质/尿蛋白显示+、++、+++等则是蛋白尿。在一般情况下尿液检查汇总蛋白质呈阴性,当出现+时会怀疑有肾脏疾病的发生。人体肾脏是一个过滤系统,废物经过肾脏排泄,形成尿液。正常肾小球滤液中含有少量小分子蛋白质含量为20毫克/100毫升。通过肾小管再吸收,最后残留在尿液中蛋白质不超过70-100毫克/24小时,用普通尿常规检查测不出。当肾脏固有细胞发生损伤,吸收功能发生障碍,就会漏出蛋白,成为蛋白尿。
蛋白尿和尿蛋白的区别:由上所述,可以看出,尿蛋白是尿液中的正常成分,而蛋白尿则是尿液中蛋白质超出了一定范围的统称,二者还是有所区别的,只是界限似乎有点模糊,大家往往把二者混为一谈,如果还是不太清楚的话可以到正规的肾病医院详细的咨询。
出现了尿蛋白和尿潜血需要治疗吗
对于初次检查出尿蛋白(尿潜血)的人群而言,也许因为没有出现任何症状,认为这种异常情况过几天就会消失,也就没有去就医诊治的念头了。殊不知,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危险观念。一旦检查出尿蛋白(尿潜血)情况,即便当时身体尚感觉不到任何的不适,一定不能抱着轻视或置之不理的态度,须尽快就医诊治。
为什么?因为如果此刻对出现了尿蛋白、尿潜血的情况不处理,肾脏就不仅仅是发生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的问题了。随病程进展,肾脏将不断的发生纤维化病变,肾功能就会慢慢减退。随肾功能的进行性下降,检查除尿蛋白、尿潜血指标会持续异常外,血肌酐也会升高、肾脏也会萎缩,各种并发症状也将接踵而至,最终病人慢慢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尿毒症。
而出现尿蛋白、尿潜血阳性后,也积极治疗了,但老是复发,又是怎么回事呢?就是不规范治疗所致。检查出了尿蛋白、尿潜血阳性,医生就给消蛋白、消潜血,治好了吗?完全就是治标不治本!治疗仅仅是针对出现的蛋白、潜血处理,对肾小球的滤过屏障完全没有进行相应的修复,蛋白、潜血治疗后一段时间是正常了,但这只是暂时的。稍有感染、感冒、劳累等因素影响,蛋白质、血细胞还是会从损伤的肾小球滤过屏障中漏出,尿蛋白、尿潜血就会再次出现,导致肾病病情不断恶化进展。临床上80%肾炎患者治疗不当,最后都会发展为尿毒症。所以,要想彻底消除尿蛋白、潜血,避免病情恶化,就一定要采取规范治疗。
因此,可以说,尿蛋白、尿潜血的出现实际上是对人们发出的一项预警信号:肾脏有病了,要抓紧时机规范治疗,不然,则很有可能发展成为肾衰竭、尿毒症。对待尿蛋白、尿潜血问题,一定不能“姑息养奸”!
验出蛋白尿不一定是患病
蛋白尿的含义
尿蛋白是尿液通过酸化加热后混浊而检出的蛋白质。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的范围为≦0.15g,常规化验尿蛋白检测为阴性。如检测尿蛋白﹥150毫克/ 日,即尿蛋白阳性时,说明人体排出的尿蛋白量明显增多,属于异常尿蛋白。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代表肾脏发生了病变,故临床可依据尿蛋白阳性的多少来判定肾病损伤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效果。因此,出现异常尿蛋白,一定要有效控制并消除,防止病情恶化进展。
生理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是指由于机体内、外环境各种因素引起机体生理反应性增多所产生的尿蛋白,尿蛋白定性试验一般不超过+,定量《0.5g/24h,生理性蛋白尿常见于食高蛋白饮食后,精神激动、剧烈运动、长时间受寒、妊娠等,都可能出现暂性的蛋白尿。包括:
1、功能性蛋白尿指机体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生理状态时,引起肾血管痉挛或充血等暂时性功能性的改变,而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导致暂时性、轻度的蛋白尿。
2、体位性蛋白尿也称为直立性蛋白尿,是指由于直立体位,使前突的脊柱压迫肾静脉,或因直立过久肾脏下移造成肾静脉扭曲继而肾静脉淤血,淋巴、血流循环受阻所引起的蛋白尿。特点是:卧位时,尿蛋白阴性,起床活动或站立过久后,尿蛋白阳性,平卧休息后,又为阴性,多见青少年。
3、偶然性蛋白尿指由于偶然因素,尿液中混入了多量血液脓液、粘液或生殖系统排分泌物,致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而造成的蛋白尿。
4、摄入性蛋白尿可能是进食摄入,也可能是输注摄入,尿蛋白偶然被检出。
5、妊娠性蛋白尿与机体处于妊娠状态有关,分娩后蛋白尿消失。
病理性蛋白尿
当肾小球、肾小管发生病变时,如各期肾炎、肾病以及高血压发生肾动脉硬化时,均可出现病理性蛋白尿;各种细菌性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败血症等也可出现病理性蛋白尿;非感染性疾病,如肾结石、多囊肾、肾淀粉样变性以及休克、严重肌肉损伤、发热、黄疸、甲状腺功能亢进、溶血性贫血及白血病等,也可出现病理性蛋白尿其生成原因、机制和临床所见,均与肾脏疾病有关,包括:
1、肾小球性蛋白尿是指肾小球因受到炎症、毒素、免疫、代谢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滤出较多的血浆蛋白,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概念的提出,对临床上判断肾小球损伤严重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选择性蛋白尿指肾小球损伤较轻,蛋白主要成分为相对分子质量为4~9万的中相对分子质量的清蛋白的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指肾小球毛细管壁有严重受损,以大和中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同时存在为特点的蛋白尿,提示临床预后较差。
2、肾小管性蛋白尿是指由于炎症或中毒,引起近曲小管对蛋白质重吸收能力减低,而出现的以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为主的蛋白尿。
3、混合性蛋白尿指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或相继受损而产生的蛋白尿,其特点是在尿液中,蛋白以小相对分子质量β2-M和中相对分子质量清蛋白为主,但大、中、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均增多。
4、溢出性蛋白尿指血液循环中,出现了大量以中、小相对分子质量为主的异常蛋白质,经肾小球滤出后,原尿中的含量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最大能力,而大量出现在尿液中形成的蛋白尿。典型情况如BJP。
5、组织性蛋白尿指由于肾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组织破坏或分解、炎症或药物刺激分泌等的蛋白质,进入尿液中所形成的蛋白尿。
尿蛋白是怎么回事
蛋白尿概述
正常肾小球滤液中含少量小分子蛋白质。当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普通尿常规检查即可测出,称蛋白尿。如果尿蛋白含量≥3.5g/24h,则称为大量蛋白尿。
部位:生殖系统
人群:儿童,孕妇,女性
检查诊断
一、病史:根据蛋白尿的原因不同追问病史要有所侧重,如水肿史,高血压发生情况,糖尿病史,过敏性紫癫史,损伤肾脏药物使用史,重金属盐类中毒史,以及结缔组织疾病史,代谢疾病和痛风发作史。
二、体格检查:注意水肿及浆膜腔积液情况,骨骼关节检查,贫血程度及心、肝、肾体征检查。眼底检查,急性肾炎眼底正常或轻度血管痉挛,慢性肾炎眼底动脉硬化,出血、渗出等,糖尿病肾病常常出现糖尿病眼底。
三、实验室检查:尿蛋白检查可分定性、定量检查和特殊检查。1、定性检查:最好是晨尿,晨尿最浓,且可排除体位性蛋白尿。2、尿蛋白定量检查:方法较多,有巴氏法、双缩豚法,磷钨酸法等,以双缩豚法最准确,最常用。
四、尿蛋自特殊检查:常用尿蛋白电泳检查,可分辨出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多发性骨髓瘤的尿蛋白电泳检查对分型有帮助。尿放免法是一种尿蛋白定性方法,尿常规阴性时,放射免疫法可表现阳性,其缺点假阳性率高。
验出蛋白尿不一定是患病
现在这段时间不少人要进行入职体检,升学体检等,拿到体检结果过后不少人会感到很疑惑,为什么自己平时很健康,但是在体检时结果竟然是验出蛋白尿?其实出现蛋白尿不是都因为疾病所致的,正常情况下也会出现生理性蛋白尿。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蛋白尿,如何区分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的含义
尿蛋白是尿液通过酸化加热后混浊而检出的蛋白质。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的范围为≦0.15g,常规化验尿蛋白检测为阴性。如检测尿蛋白﹥150 毫克/ 日,即尿蛋白阳性时,说明人体排出的尿蛋白量明显增多,属于异常尿蛋白。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代表肾脏发生了病变,故临床可依据尿蛋白阳性的多少来判定肾病损伤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效果。因此,出现异常尿蛋白,一定要有效控制并消除,防止病情恶化进展。
生理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是指由于机体内、外环境各种因素引起机体生理反应性增多所产生的尿蛋白,尿蛋白定性试验一般不超过+,定量《0.5g/24h,生理性蛋白尿常见于食高蛋白饮食后,精神激动、剧烈运动、长时间受寒、妊娠等,都可能出现暂性的蛋白尿。包括:
1、功能性蛋白尿指机体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生理状态时,引起肾血管痉挛或充血等暂时性功能性的改变,而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导致暂时性、轻度的蛋白尿。
2、体位性蛋白尿也称为直立性蛋白尿,是指由于直立体位,使前突的脊柱压迫肾静脉,或因直立过久肾脏下移造成肾静脉扭曲继而肾静脉淤血,淋巴、血流循环受阻所引起的蛋白尿。特点是:卧位时,尿蛋白阴性,起床活动或站立过久后,尿蛋白阳性,平卧休息后,又为阴性,多见青少年。
3、偶然性蛋白尿指由于偶然因素,尿液中混入了多量血液脓液、粘液或生殖系统排分泌物,致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而造成的蛋白尿。
4、摄入性蛋白尿可能是进食摄入,也可能是输注摄入,尿蛋白偶然被检出。
5、妊娠性蛋白尿与机体处于妊娠状态有关,分娩后蛋白尿消失。
病理性蛋白尿
当肾小球、肾小管发生病变时,如各期肾炎、肾病以及高血压发生肾动脉硬化时,均可出现病理性蛋白尿;各种细菌性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败血症等也可出现病理性蛋白尿;非感染性疾病,如肾结石、多囊肾、肾淀粉样变性以及休克、严重肌肉损伤、发热、黄疸、甲状腺功能亢进、溶血性贫血及白血病等,也可出现病理性蛋白尿其生成原因、机制和临床所见,均与肾脏疾病有关,包括:
1、肾小球性蛋白尿是指肾小球因受到炎症、毒素、免疫、代谢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滤出较多的血浆蛋白,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概念的提出,对临床上判断肾小球损伤严重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选择性蛋白尿指肾小球损伤较轻,蛋白主要成分为相对分子质量为4~9万的中相对分子质量的清蛋白的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指肾小球毛细管壁有严重受损,以大和中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同时存在为特点的蛋白尿,提示临床预后较差。
2、肾小管性蛋白尿是指由于炎症或中毒,引起近曲小管对蛋白质重吸收能力减低,而出现的以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为主的蛋白尿。
3、混合性蛋白尿指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或相继受损而产生的蛋白尿,其特点是在尿液中,蛋白以小相对分子质量β2-M和中相对分子质量清蛋白为主,但大、中、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均增多。
4、溢出性蛋白尿指血液循环中,出现了大量以中、小相对分子质量为主的异常蛋白质,经肾小球滤出后,原尿中的含量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最大能力,而大量出现在尿液中形成的蛋白尿。典型情况如BJP。
5、组织性蛋白尿指由于肾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组织破坏或分解、炎症或药物刺激分泌等的蛋白质,进入尿液中所形成的蛋白尿。
尿蛋白是怎么回事
不同病因引起的腰疼临床表现也不相同,例如:1.功能性蛋白尿功能性蛋白尿是一种轻度(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0.5~1克)、暂时性蛋白尿,原因去除后蛋白尿迅速消失。常发生于青壮年,可见于精神紧张、严重受寒或受热、长途行军、强体力劳动、充血性心衰、进食高蛋白饮食后。2.体位性蛋白尿清晨尿液无尿蛋白,起床活动后逐渐出现蛋白尿,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加强脊柱前凸姿势时,尿蛋白含量增多,平卧休息1小时后尿蛋白含量减少或消失,多发生于瘦长体型的青年或成人。反复体位性蛋白尿,需注意除外肾病,如胡桃夹现象(又叫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因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挤压左肾静脉所致)。3.病理性蛋白尿蛋白尿持续存在,尿中蛋白含量较多,尿常规检查常合并有血尿、白细胞尿和管型尿。并可伴有其他肾脏病表现,如高血压、水肿等。病理性蛋白尿主要见于各种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疾病、遗传性肾病、肾血管疾病和其他肾脏病。
常见的如:(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①肾炎 可为隐匿性、急性、急进性或慢性。常合并血尿、高血压和水肿等。②肾病综合征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或等于3.5克,同时伴有血白蛋白减少,水肿、高血脂。③肾功能不全 分为急性和慢性肾功能不全。蛋白尿为肾脏损害的表现。
(2)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①狼疮性肾炎 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的表现。育龄期女性多见。依据肾脏受累严重程度的不同,尿蛋白量可以表现为少量至大量。②紫癜性肾炎 是过敏性紫癜肾脏受累的表现。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儿童多见,成年人亦可发生。蛋白尿多数发生在紫癜出现后2~4周。③糖尿病肾病 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早期肾脏受累,但是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可为阴性,后逐渐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再发展至大量蛋白尿,乃至终末期肾病,即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等治疗。④痛风性肾病 尿检异常出现较晚且轻微,仅见轻度蛋白尿及少量红细胞。晚期可进展至慢性肾衰竭。⑤高血压肾病 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5~10年后常出现肾脏等损害。良性高血压导致的蛋白尿一般为轻至中度的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1.5~2克),很少出现大量蛋白尿。有些合并镜下血尿,常有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脑动脉和视网膜动脉硬化等表现。另外一种恶性高血压导致的蛋白尿常为突发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由少至大量,多数伴有血尿和白细胞尿,肾功能多急剧恶化。
(3)肾小管间质疾病 如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尿蛋白多为+至++,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2克。
(4)遗传性肾病 如Alport综合征、Fabry病、薄基膜肾病、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等,由于基因异常,导致肾脏结构缺陷,导致不同程度的蛋白尿。
(5)其他 如高原性蛋白尿可见于从平原进入高原居留的人,尿蛋白阳性,定量>400毫克/24小时,去高原前无蛋白尿,进驻高原后发病,吸氧可好转,返回平原恢复正常。
导致尿蛋白高是怎么回事
尿蛋白高是怎么回事?我们知道尿蛋白是临床上检查肾脏功能的重要项目之一。很多朋友在检查之后,发现自己尿蛋白偏高,尿蛋白一次偏高可能是劳累疲乏等生理性原因所致。对于反复出现尿蛋白高是怎么回事呢?这极可能是肾病导致。
【尿蛋白偏高的原因】尿蛋白升高的原因很多、如感冒、劳累、剧烈运动、肾病等都会引起,若您高血压的病史,这种情况初步考虑是长期的高血压导致的肾脏损害,也就是高血压肾病,蛋白的出现是由于肾脏受损,肾小球的滤过膜孔径增大或断裂,使蛋白从中漏出。尿中蛋白超过正常值而形成的泌尿系疾患。
实质上,尿蛋白的出现有三种情况:一是剧烈的体力劳动或运动,长途步行,高温作业,冰冻严寒,精神紧张,高热,心衰病人或进高蛋白饮食后而形成的称功能性蛋白尿。二是长时间直立、行走或脊柱,腹部向前突出时,尿蛋白含量增多,平卧休息后即减少或消失者称体位性蛋白尿。三是病理性蛋白尿,分肾小球型和肾小管型,其发病机理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病变导致血浆蛋白滤出增大或大分子蛋白漏出,超过了肾小管的再吸收能力,故在患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肾盂肾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肾功能不全、妊娠中毒症等疾病时尿蛋白顽固而持久。
以上就是有关尿蛋白高是什么回事的简单介绍,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如果您是反复性的尿蛋白偏高,那说明您的肾脏功能已经受到损害,务必及时到医院接受就诊治疗,防止引起更严重的病症。
尿蛋白定量正常值是多少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值小于150mg/24小时。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判定肾病有无的可靠指标:
1、临床上,判定肾病发生与否,多通过尿常规检测中的尿蛋白定性和定量两个指标进行综合判定。尿蛋白定性指标就是常说的尿蛋白是阴性还是阳性。如果尿蛋白检测结果为阳性,反应肾病的患病情况程度看其带有几个+。而尿蛋白定量判定则更能准确的反应受检者的肾脏功能,经常使用的诊断指标即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
2、正常人,尿常规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范围小于150mg/24小时.如果受检人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指标高出了此正常值参考范围,则可认为其存在肾功能损伤情况。
尽管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判定肾病是否发生的可靠指标,但是,单凭一次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异常就判定受检者发生了肾病,这是不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