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冷疗法
运动损伤冷疗法
运动损伤冷疗法
冷疗法是指运用比人体温度低的物理分子(如冷水、冰、蒸发冷冻剂等)刺激来进行治疗的一种物理疗法。
1.作用——冷疗法主要是通过降低组织温度,使周围血管收缩,减少局部血流量及伤部充血现象,减轻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因此,有止血、退热、镇痛和防肿的作用。在进行冷敷过程中,局部会感到冷、刺痛、疼痛减轻和麻木的过程。
2.方法——将毛巾用冷水浸透发在伤部,约两分钟换一次,或将冰块装入袋内进行外敷,每次20分钟左右。也可直接用自来水冲淋或将伤部泡入冷水,或用冰块擦摩伤部,但时间应缩短。有条件可用冷镇痛气雾剂喷涂伤部。常用的为烷类冷冻喷射剂。使用时应距离皮肤30厘米~40厘米垂直喷射,时间约为5秒~10秒。有时为了加强麻醉作用,可在停止喷射20秒后再喷射一次,但喷射次数不能过多,一般不超过3次,以免发生冻伤。喷射冷镇痛气雾剂后,伤部疼痛减轻或消失,温度下降并有麻感。但面部损伤不宜用此法。
3.适应症——主要用于急性闭合性组织损伤的早期,即在损伤后的24到72个小时内使用。
4.注意事项——冷疗法应在伤后尽快使用,越早越好。但要严格控制时间,并注意局部组织情况,冷敷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如发现皮肤麻木时应停止使用,防止组织冻伤。不可在没有感觉的部位冷敷;在对冷敏感的部位进行冷敷时,有些人会出现皮肤发红、瘙痒、起水泡的现象,应注意观察和避免,不要在开放性损伤部位进行冷敷。
运动损伤应该冷处理
经常接触严重的运动损伤如韧带、半月板损伤等的北京玉泉医院德尔康尼关节外科医生说,门诊中经常碰到这样的病人。有个25岁的男性患者,踢球时扭伤了膝盖,医生在询问病情的时候,这个患者说:“昨天踢球时膝盖扭伤了,当时疼得挺厉害,可还是坚持打完了比赛,回家后发现膝盖肿了,于是赶紧用热毛巾敷,还找朋友给揉了揉,结果,晚上肿得更厉害了,疼得一晚上没睡着觉,这才赶紧来看医生。”
医生说,对于现代急性运动损伤的处理有四大原则,即休息、冰敷、压迫和抬高。休息可以避免伤势的加重,减少由于继续运动所引起的疼痛、出血或肿胀。冰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能有效地减少出血和水肿,同时,还有局部麻醉和止痛的作用。压迫有局部止血的作用。抬高肢体的作用就如同水往低处流,可以减轻受伤部位的水肿。
这就可以看出,前面提到的那位患者犯了几个错误:首先,明知受伤了,而且有明显的疼痛,就不应该继续运动,因为这样会导致损伤的进一步加重,并会给治疗增加难度;其次,受伤的部位如果肿胀了,就不要做热敷,因为这会使肿胀更加厉害,这一点是在门、急诊中最常遇见的错误;再次,在没有搞清楚具体伤情前进行按摩也会加重损伤。总之,发生了运动损伤,千万不要进行太过“积极、热情”的自行处理。
预防运动损伤
肌肉韧带拉伤
内因:训练水平不够、柔韧、力量、协调性差,生理结构不佳
外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气温、湿度、上课内容不好,教练专业水平不够
预防:选教练、场地及适当的课程,在正常天气情况下锻炼、准备活动充分、循序渐进。
处理:24小时前为急性期:方法:停止运动、冷敷、包扎、抬高受伤部位。
24小时后为恢复期:配合按摩、微动、康复或恢复性锻炼
关节扭伤
内因:技术掌握不好、协调性差,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小、生理结构不佳、疲劳产生体力差
外因:准备活动不够、场地滑、器材使用不当、教练、内容不好(动作速度快、转、跳多)
预防:准备活动充分、了解设备使用、循序渐进,让教练或自己速度放慢。
处理:24小时前为急性期:方法:停止运动、冷敷、包扎、抬高受伤部位。
24小时后为恢复期:配合按摩、微动、康复或恢复性锻炼
心力憔悴
表现:人发冷,多汗、脸色白或红、头痛、晕、虚、筋疲力尽。
预防:教练或练习者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
处理:离开热的地方,宽衣、湿衣。清醒后给他慢喝些水、注意观察,病人当天不要多运动。
球类运动损伤
(一)篮球运动在我国开展最为普遍。它是一种瞬息万变的运动,要求运动员全面的体力发展与身体训练。最常见的创伤是因跌倒、跳起抢球落地不正确(踩在别人脚上或被踩),急停、急转、冲撞或因场地不平,或场地过滑而引起的急性创伤。外伤最轻的仅仅是一点擦伤,重的可以发生骨折或脱位。一般较常见的有踝关节韧带的捩伤或骨折(往往由于处理不当而变成慢性疾患,经常疼痛妨碍运动)、膝的韧带半月板损伤、指挫伤及腕部舟状骨骨折。另外,在篮球运动中也可发生慢性创伤,其中最影响运动训练与技术发挥的是髌骨软骨病,其发生主要是由于滑步进攻与攻守、急停与踏跳上篮等局部训练过多所致,应引起注意。预防的必要措施,是加强全面训练,避免单打一的训练方法,创造合乎标准的场地卫生条件,加强运动员的纪律教育及裁判工作。同时,应注意运动员的过度疲劳状态,以减少发生创伤的可能性。
(二)足球运动按国外记载,它是创伤发生率最高的运动项目之一。外伤程度,最轻的是擦伤,重的可以有骨折、脱位及内脏破裂。根据广东省体委医务室的资料(按影响训练的情况分类)47.8%是轻伤,19%是中等伤,只有3.2%是重伤。约86%的损伤是在四肢。损伤中除一般常见的擦伤及挫伤外,踝关节的扭伤最常见。其次是大腿前后肌肉拉伤、挫伤。膝关节损伤又次之。其中半月板撕裂,膝十字韧带撕断,髌骨骨折,髌骨软骨病等虽比较少见,但一旦发生,治疗却较困难。某些资本主义国家的职业足球运动员,很多都已经切掉了半月板或髌骨。守门员因为经常扑球摔倒,所以很容易发生手腕(舟状骨骨折)及肘的创伤(鹰嘴皮下滑囊炎及血肿),因此,一般守门员都应穿线衣、带护肘和手套。
这些损伤的发生,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激烈比赛致伤比赛时紧张地争夺、疾跑与铲球,易发生大腿与小腿的肌肉拉伤与断裂。突然改变体位,小腿的突然扭转、内收或外展,可以引起膝、踝关节的韧带及骨的损伤。
2.因球的间接作用致伤这种损伤多见于下肢。例如,用脚外侧踢球,就容易损伤距腓前韧带,这是最常见的踝关节损伤。用足内侧前脚踢球,由于膝关节屈曲,小腿突然因球的作用而外旋外展,就很容易损伤膝的内侧副韧带、半月板及前十字韧带。特别是与对方运动员“对脚”时更容易发生。
此外,一次有力的“屈膝后摆腿正脚背”踢球,由于球的反作用,突然使股四头肌的猛力收缩,常常发生于股四头肌、股直肌腹或腱膜的撕裂。在儿童,则常常促使胫骨结节软骨炎的发生。
3.球击伤例如面部的擦伤、挫伤、腹部挫伤(肝脾破裂、胃肠道挫伤)、阴囊及睾丸挫伤等。但最典型而常见的损伤是守门员的手指损伤,如拇指、食指或其他手指的韧带牵扯与关节半脱位。
4.踢伤比赛时大小腿部常常被对方“球靴”、“膝”及“小腿”踢撞,引起肌肉挫伤、皮下血肿、肌肉断裂(最常见的是股四头肌的损伤)以及骨的损伤(如胫骨骨折,或胫骨创伤性骨膜炎)等。
5.摔倒在运动员争球、冲撞、或疾跑时很易摔倒,因此,发生创伤机会多,场地不平时尤易发生。常见的如擦伤、创伤性滑囊炎(膝及肘)、髌骨骨折、脊柱骨折、脑出血、脑震荡等。在塑料草坪上摔倒还会产生热烧伤。
6.其他除上述情况外,足球运动员又常因劳损发生慢性创伤,如踝关节创伤骨关节病(又名“足球踝”,其成因之一是局部劳损,x线拍片表现为踝关节前后骨质增生),趾骨炎及髌骨软骨病。
发生这些外伤的原因是,运动员犯规动作,技术不正确,是致伤的主要原因,占外伤发生率的百分比很大。其次是不遵守训练原则,技术不过硬,场地不好,运动员忽视使用保护装备(如护腿),裁判不严及运动员过度疲劳等。因此创伤的预防要针对这些方面来解决。除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全面训练原则外,必须注意使用各种保护装置。应反复宣传说明,训练和比赛时使用绷带裹踝,防止踝扭伤与“足球踝”的必要性,开始时踝的动作因不习惯而不太灵活,但换来的是长久的踝灵活。此外,为了预防肘、膝小腿挫裂伤,也应使用护肘、护膝及护腿。
(三)排球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是肩、膝和腰。肩以肩袖损伤肱二头肌腱腱鞘炎最多,多因肩部无力、扣空球或和球技术错误(如肩外展90度屈肘扣球就很易伤肩,如能高手扣球,此伤即可避免),一次或多次逐渐引起。在肩部,由于扣球多姿势不正确,还会引起肩胛上神经麻痹,出现冈下肌麻痹,多见于集训的运动员。膝伤以髌骨软骨病、股四头肌外侧头末端病(尤以单足起跳与落地的运动员最多,如改为双足,多可避免)及半月板骨折与棘突骨膜炎较多。此外,“扣球”、“封网”、“救球倒地”,也可以发生背部、臀部的挫伤及上下肢其他关节韧带的捩伤或扭伤,其中指扭伤,骨折和脱位最常见。因此,预防办法应注意改进错误的技术,遵循训练原则,改善场地卫生条件(场地要平,但不要太硬或太滑),使用厚护膝及护腰。在准备活动时,应特别注意肩、膝、腰、指及腕关节的活动。
(四)棒球其损伤最常见的是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伤,肘骨关节病(投掷肘),肱骨的内髁部骨及肌腱的损伤,以及指挫伤(棒球指)。
预防运动损伤
预防运动损伤:
肌肉韧带拉伤
内因:训练水平不够、柔韧、力量、协调性差,生理结构不佳
外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气温、湿度、上课内容不好,教练专业水平不够
预防:选教练、场地及适当的课程,在正常天气情况下锻炼、准备活动充分、循序渐进。
处理:24小时前为急性期:方法:停止运动、冷敷、包扎、抬高受伤部位。
24小时后为恢复期:配合按摩、微动、康复或恢复性锻炼
关节扭伤
内因:技术掌握不好、协调性差,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小、生理结构不佳、疲劳产生体力差
外因:准备活动不够、场地滑、器材使用不当、教练、内容不好(动作速度快、转、跳多)
预防:准备活动充分、了解设备使用、循序渐进,让教练或自己速度放慢。
处理:24小时前为急性期:方法:停止运动、冷敷、包扎、抬高受伤部位。
24小时后为恢复期:配合按摩、微动、康复或恢复性锻炼
心力憔悴
表现:人发冷,多汗、脸色白或红、头痛、晕、虚、筋疲力尽。
避免运动损伤的冷身运动
1.何为“冷身运动”?
大家都知道,运动前要做“热身运动”,让身体从静止的状态逐渐进入到运动状态。通过热身运动,可以使全身血运增加,携氧能力增强,从而更好地满足身 体接下来的运动需求。同样,“冷身运动”顾名思义就是使身体从运动的状态转化为静止状态的适应过程,可以避免运动者血压下降过快,影响健康。
2.“冷身运动”有什么好处?
即使人不能享受生命的永恒,但正确的体育锻炼却能延长生命之时钟。“冷身运动”就是身体的保护伞,对身体适应环境有很大好处。
首先,冷身运动能使脉搏的高速跳动频率减缓至安全水平;其次,冷身运动能使大量的血液返回心脏从而避免其滞留在腿部,以保证大脑的血供;此外,冷身运动还有助于加速代谢产物的排除,及时放松肌肉,尽快消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还可以减少运动后的肌肉酸痛。
3.“冷身运动”项目有哪些?
“冷身运动”的目的是使身体从动逐渐过渡为静的状态,适合作为“冷身”的运动项目有慢跑、行走、牵拉等,在冷身运动中,还需逐渐减慢动作,至身体恢复平静(心率降至120次/分以下)即可。虽然动作简单,但是对身体的养护是很必要的。
怎么预防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的鉴别
内因:训练水平不够、柔韧、力量、协调性差,生理结构不佳
外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气温、湿度、上课内容不好,教练专业水平不够
预防:选教练、场地及适当的课程,在正常天气情况下锻炼、准备活动充分、循序渐进。
内因:技术掌握不好、协调性差,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小、生理结构不佳、疲劳产生体力差
外因:准备活动不够、场地滑、器材使用不当、教练、内容不好(动作速度快、转、跳多)
预防:准备活动充分、了解设备使用、循序渐进,让教练或自己速度放慢。
表现:心悸、心动过速,运动后血压、脉搏恢复慢,内脏不适、血尿等。:人发冷,多汗、脸色白或红、头痛、晕、虚、筋疲力尽。
原因:训练方法不对、不循序渐进、系统训练,运动量大、训练时间多长、休息不充分等。
预防:安排合理的训练时间、计划,注意劳逸结合。
处理:调整锻炼计划,运动量,循序渐进、进行系统训练、全面训练。
冰敷有什么作用
消肿
冷敷可以使血管通透性降低,让受伤部位的血管收缩,使局部充血减轻,从而令局部渗出减少,肿胀减轻。 减少继发性损伤 冷敷能使患处局部温度下降,减低细胞代谢,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可以减轻组织细胞的继发性损伤。
止痛
冷敷可以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神经终板兴奋减少,疼痛阈值提高,因而可以起到减轻或解除疼痛的作用。冰敷除了可以缓解运动损伤的疼痛外,对牙疼也有很好的止痛功效。
抑制炎症反应
冰敷使局部血管收缩、血循减少,因而降低组织新陈代谢率,抑制炎性反应,这对运动伤害,急性软组织损伤造成的的疼痛有缓解作用,因为冷敷能减轻受伤后人体对发炎的反应,对缓和疼痛也有帮助。
上班族切忌周末恶补运动
“运动损伤有很多种,按照时间性可分为急性运动损伤和慢性运动损伤。”郭舒亚表示,“急性运动损伤包括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慢性运动损伤主要是过度使用导致的,有网球肘、滑膜炎等。”据郭舒亚的介绍,慢性运动损伤常见于运动员,而普通市民在做健身运动时常见的多是急性运动损伤。
济南市中心医院骨关节及运动损伤科主治医师丁远景告诉记者,不同年龄段常见的运动损伤也有所不同。“老年人最多的是因爬山和上下楼梯引起的关节损伤。很多老年人平时感觉到膝关节疼痛,就去爬山或者爬楼梯锻炼。殊不知,这种反复性的蹲起动作会对老年人关节造成进一步的伤害。”据介绍,我们身体各关节一般在40岁左右开始出现退变,50岁以后退变会变得非常明显,因此老年人最好不要选择爬山等会造成关节屈伸度较大的活动。
“对于年轻人来说,最常见的就是由于剧烈运动引起的肌肉和韧带拉伤,例如打篮球、踢足球等,这种拉伤往往是由于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够充分,运动过程又过于激烈导致的。”丁远景说道。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创伤外科主任医师韩建波告诉记者,“像蛙跳这种动作,由于重复做出半蹲动作,股骨和髌骨的软骨压力增大,就容易造成髌股关节的扭伤;再比如踢球的时候,射门时膝关节用力过度,容易造成膝关节三连伤。”
此外,也有不少外部因素会带来运动损伤,郭舒亚介绍道:“体育比赛或体育课教学活动组织不当,不遵守比赛原则,缺乏保护,运动场地器材不合要求,保护服装的损坏等等,都可能导致各种运动损伤;不良的气候因素或突变的环境因素,如雨后路滑,光线不足,气温过高或过低,时差因素,海拔高度变化等。这些都是带来运动损伤的隐患。”
◎对付运动损伤牢记“大米原则”
据专家介绍,对于运动损伤的治疗主要依据“大米原则”,即英文单词RICE。“大米原则”主要是在处理急性运动损伤时进行急救使用的,例如撞伤、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骨折等。“大米原则”可以帮我们记住如何适当地处理运动造成的骨骼肌肉的伤害,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个字母R代表Rest(休息),要求停止受伤部位的运动,进行制动,可避免进一步损伤,促进较快地康复;
第二个字母I代表Ice(冰敷),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冰敷袋置于受伤部位,受伤后48小时内,每隔2-3小时冰敷20-30分钟,冰敷时皮肤的感觉有四个阶段:冷→疼痛→灼热→麻木,当变成麻木时就可以移开冰敷袋;
第三个字母C代表Compression(压迫),压迫使受伤区域的肿胀减轻,可用弹性绷带包扎受伤部位,如足、踝、膝、大腿等部位,来减少内部出血;
第四个字母E代表Elevation(抬高),抬高伤部加上冰敷与压迫,减少血液循环至伤部,避免肿胀。伤处应高于心脏部位,且尽可能在伤后24小时内一直抬高伤部。当怀疑有骨折时,应先用夹板固定后再抬高。
山东男篮队医韩文仪提醒大家:“平时遇到运动损伤的时候,首先应该判断损伤的情况。如果不了解急救知识,我们就不能随便乱动伤者,尤其是有骨折、心梗、脑血管意外的时候,可能会好心办坏事。这个时候应该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送到医院,不要耽误了治疗。”
“除参照‘大米原则’处理外,最好到医院关节外科诊治”,郭舒亚表示,“现在很多人对运动损伤不够重视,来医院拍个片子发现没骨折就不当回事儿。但是,如果运动损伤没有得到恰当的治疗的话,容易带来一些后遗症。尤其韧带损伤一定要正规治疗,否则会残留关节不稳,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
对于运动损伤后的锻炼,韩文仪表示:“我们不主张康复后就一味休养,这样容易造成全身机能的减退。尤其是对于我们这种专业搞运动的来说,一般是局部休息,也就是说只让受伤的部位休息,身体的其他部分还要保持锻炼,这样彻底恢复后,身体机能才能跟得上后面的训练。”
◎急性运动损伤后不能热敷
冷敷和热敷都是在医疗护理中常常用到的手段,在家庭生活中易于操作,但是两者的用途各有不同,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加以区别。
冷敷可用于急性运动损伤,“冷敷主要是在运动损伤后48-72小时内进行,这个时候进行冷敷可以消除肿胀、止血和镇痛。冷敷可将小毛巾在冷水或冰水中浸湿,拧成半干,敷于局部,也可用冰袋裹上毛巾进行冷敷。”韩文仪表示,冷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同时由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冷敷常常适用于扁桃体摘除术后、鼻出血、早期局部软组织损伤、高热病人及中暑者、牙痛及脑外伤病人。
韩文仪说:“热敷主要是用于促进药物的吸收、活血化注淤。比如使用中成药或者温盐水对损伤处进行护理时,应该使用热敷。”热敷能使肌肉、肌腱和韧带等组织松弛,解除因肌肉痉挛、强直而引起的疼痛,如腰肌劳损、扭伤等。热敷还可用于婴幼儿、老年人及末梢循环不良的患者或危重病人,以促进其血液循环。
韩建波提醒大家:“热敷主要是针对慢性运动损伤,不能在急性损伤期间使用。因为急性损伤期间身体以炎症反应为主,常有充血水肿的情况。这个时候热敷会使得受伤部位更加肿胀,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选择健身项目前先“查”体
韩文仪认为:“在开始健身前我们都应该对自己的身体有个正确的评价,从而找到一项适合自己的运动,切不可盲目跟风,看别人做什么运动我们就跟着做什么运动。”尤其是身体状况特殊者,例如心脏功能不稳定、关节发育畸形、腰椎间盘突出等人群,一定不可随意运动,防止进一步加重损伤。韩文仪提到:“身体状况特殊又想健身的,可以找专业人士先咨询一下,例如医生或者我们运动队的队医,以确定根据自身情况适合从事什么运动,运动过程中该注意什么。”
很多运动损伤都是由于运动前未做足准备活动引起的,韩文仪表示:“在做大量运动前,热身活动特别重要。”热身活动包括很多种,例如慢跑、拉拉韧带、活动一下各关节等,“一般做20分钟的热身活动就差不多了。”
韩建波表示:“市民进行健身活动的时候,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循序渐进,突然加大运动量的话特别容易造成活动损伤。”韩文仪认为,如果突然开始高强度的运动,由于运动时间过于集中,运动量又大,差不多50%的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
因此,专家建议,如果城市上班一族平时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运动,周末大可不必突然来一场高强度运动“弥补”,只要每天都能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就可以,即使每天的运动量都不大。在刚开始运动健身的时候可选择一些力度比较缓和的项目,例如从慢跑开始,俯卧撑、跳绳、仰卧起坐等项目也是不错的选择,持续性运动20天左右,就可以慢慢加大运动量。
郭舒亚说道:“运动时有恰当的装备也很重要。比如舒适的运动服,特别是鞋子,有些人会穿着皮鞋去运动,这样肯定会造成运动损伤。还有一些运动项目可以佩戴相应的护具,例如护腕、护膝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我们身体的脆弱部位,减轻运动损伤。”
多位专家均表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对于少年儿童来说,由于身体发育不完全,不适宜从事剧烈的对抗性运动,否则会发生运动意外,造成身体后期发育的不平衡。韩建波表示:“小孩的话,跑步和引体向上都是很好的运动项目,可以锻炼四肢的力量,同时又能训练心肺功能。”
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身体各部位比较脆弱,平衡能力差,尤其是有骨质疏松的情况,更应该选择比较和缓的运动,例如散步、太极等。应尽量避免出现摔倒等意外,否则极易发生严重骨折,给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韩文仪表示:“我就遇到过这种情况,一个70多岁的老人,平时身体特别好,也没有高血压心脏病,有一次一高兴连续做了不少俯卧撑,就出现了脑血管崩裂,导致脑溢血。”因此专家提醒,运动时一定不可超过自身的承受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