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公孙的针刺方法 公孙的位置和功效

公孙的针刺方法 公孙的位置和功效

位置: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地的前下方。

功效:公孙为足太阴脾经腧穴,络穴,别走足阳明胃经,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通过阴维脉与心包络经的内关相联系,具有调气机,理升降,扶脾胃,调血海,和冲任,理下焦之功。

主治病症: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痛,泄泻,痢疾,痞积,头面浮肿,水肿,黄疸,足心发热,或痛难履地,癫痫,狂言,失眠诸症。

陷谷穴的定位在哪里

陷谷的定位

科学定位:在足背,第2,3跖骨间,第2趾跖关节近端凹陷中。

快速取穴法:

1.正坐位,足尖着地在足背第2,3跖骨间结合部之前可触及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2.正坐位,在足背第2,3趾跖关节后,可触及一凹陷处,按之有酸胀感。

陷谷穴作用主治

陷谷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注,为俞木穴,穴下陷如深谷,故名陷谷,本穴具有清热渗湿,泻火明目,通络止痛,理气和胃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虚湿盛,气化不利之面目浮肿,胸胁支满,水肿,肠鸣腹痛;经脉痹阻之足背肿痛;胃痛,疝气诸症。

陷谷穴常用配伍

1.配脾俞,肝俞,胃俞,冲阳,公孙,针刺补泻兼施,温阳化气,健脾利水,治疗脾虚湿盛之胸胁支满,心下痞闷,呕吐清涎,头昏目眩,心悸短气等。

2.配大肠俞,天枢,下脘,太白,公孙,针刺平补平泻法,健脾和胃,理气止痛,治疗脾胃失和之腹胀,肠鸣,腹痛等。

3.配肺俞,三焦俞,阴陵泉,合谷,偏历,针刺泻法,疏风消肿,治疗外感风邪之风水。

4.配下关,颧髎,列缺,合谷,公孙,针刺泻法,疏风消肿,治疗风邪入络之面目浮肿。

5.配解溪 ,内庭,太冲,针刺平补平泻法,通经活络,止痛消肿,治疗经脉痹阻之足跗肿痛。

补脾艾灸哪里 艾灸公孙穴补脾安神

公孙位于人体脚内侧,第1跖骨基地前下方的凹陷中,赤白肉际处。

艾灸方法:将艾条点燃后悬灸公孙穴,离皮肤2-3厘米,每次灸5-7分钟,以穴位感觉不烫,胃部有暖和感为宜。经常胃胀的人每周可以灸2-3次

艾灸功效:公孙穴位于脾经上,且联络足阳明胃经,通冲脉,是八脉交会的要穴。具有补脾和胃,调心安神的作用,同时对舒筋,引血,行瘀有重要作用。

针刺公孙穴怎么操作正确

公孙的针刺方法

取穴:坐位,第一跖骨与第一楔骨关节内侧(黑白肉交界处)

简易取法:由足大趾内侧后有一关节(第1趾跖关节)往后用手推,有一弓形骨,弓形骨后端下缘的凹陷(第1跖骨基地内侧前下方)即是公孙穴。

进针方向:从足内侧向外侧直刺与足内侧垂直面成90°。

进针深度:直刺,透向涌泉,针0.5-0.8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觉向脚底放射。

公孙的位置和功效

位置: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地的前下方。

功效:公孙为足太阴脾经腧穴,络穴,别走足阳明胃经,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通过阴维脉与心包络经的内关相联系,具有调气机,理升降,扶脾胃,调血海,和冲任,理下焦之功。

主治病症: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痛,泄泻,痢疾,痞积,头面浮肿,水肿,黄疸,足心发热,或痛难履地,癫痫,狂言,失眠诸症。

注意事项

公孙穴穴下皮肤,肌肉浅薄,深部有血管,肌腱,故不宜使用粗的针具针刺,以防损伤血管,肌腱。

公孙的位置图和作用 公孙的保健按摩方法

1、正坐,将左足翘起放在右腿上。

2、用右手轻握左足背,大拇指弯曲。

3、指尖垂直按揉穴位,有酸,麻,痛的感觉。

4、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次揉按1-3分钟。

针刺内关的作用 内关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心俞,膈俞,巨阙,通里,阴郄,针刺泻法,活血化瘀,通痹止痛,治疗心脉痹阻之胸痹,心痹。

2.配心俞,厥阴俞,关元,神门,合谷,针刺补法,灸关元, 温阳救逆,益气复脉,治疗心阳虚之心痛,胸闷,心悸等。

3.配心俞,复溜,太冲,针刺补泻兼施,育阴潜阳,活血通络,治疗阴虚阳亢之心悸,心痛等。

4.配百会,水沟,丰隆,三阴交,太冲,针刺泻法,熄风化痰,醒脑开窍,治疗风痰阻络之中风闭证,晕厥。

5.配水沟,大椎,劳宫,丰隆,太冲,针刺泻法,泄热涤痰,清心安神,治疗痰火扰心之癫狂。

6.配膻中,神门,大陵,丰隆,三阴交,针刺泻法,豁痰宁心,治疗痰浊蒙窍之癫痫。

7.配神门,中脘,丰隆,厉兑,针刺泻法,和胃安神,治疗胃腑不和之失眠。

8.配中脘,阴陵泉,丰隆,公孙,针刺补泻兼施,健脾化痰,治疗痰浊中阻之眩晕,呕吐等。

9.配中脘,足三里,行间,公孙,针刺泻法,和胃降逆,理气止痛,治疗胃失降和之胃痛,嗳气,呕吐等。

10.配膻中,膈俞,合谷,足三里,针刺泻法,宽胸利膈,治疗胃气上逆之呃逆。

11.配肝俞,期门,膻中,太冲,针刺泻法,疏肝理气止痛,治疗肝气郁结之胸胁疼痛。

12.配膻中,乳根,少泽,太冲,针刺泻法,疏肝通乳,治疗肝郁气滞之乳少。

外陵在天枢下几寸 外陵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气海,关元,太冲,三阴交,阳陵泉,理气活血,通经止痛,治疗气滞血瘀之痛经,月经不调。

2.配滑肉门,血海,足三里,疏风解表,活血通络,治疗气血虚弱复感风邪之瘾疹。

3.配天枢,上巨虚,足三里,内庭,泄热通腑,活血消痈,治疗热结大肠之肠痈。

4.配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公孙,针刺补法,针后加灸,补虚散寒,治疗下焦虚寒之腹胀,腹痛,泄泻。

5.配足三里,大横,公孙,合谷,天枢,神阙,温中散寒,治疗寒积腹痛。

6.配三阴交,太冲,理气止痛,治疗气郁疝气痛。

公孙的位置图和作用 公孙穴穴名解析

公孙,即公之辈与孙之辈。指此处穴位内的气血物质与脾土之间的关系。在五行中,脾经物质属土,其父为火,其公为木,其子为金,其孙为水。此穴物质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太白穴传来的天部之气;二是地部孔隙传来的冲脉高温经水。脾经与冲脉的气血在此穴相会后化成了天部的水湿风气。

公孙的位置和功效 公孙常用配伍疗法

1.配内关,行间,中脘,足三里,阳陵泉,针刺平补平泻法,调理脾胃,理气止痛,治疗脾胃气滞之胃脘疼痛,脘腹胀满。

2.配期门,阳陵泉,太冲,梁丘,神门,内关,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治疗肝气犯胃之胃痛,呕吐,嗳气。

3.配下脘,梁门,足三里,天枢,内庭,针刺泻法,健脾化湿,和中消积,治疗食滞腹痛之饮食不下,腹胀,胃痛,吐酸。

4.配中脘,足三里,梁丘,胃俞,合谷,针刺泻法,针后加灸,温中散寒,治疗寒积胃疼,腹痛。

5.配大都,脾俞,章门,太白,足三里,针刺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并加灸,温阳健脾化湿,治疗脾胃虚寒之脘闷纳呆,腹胀便溏甚或完谷不化,四肢不温,小便清长等。

6.配商丘,脾俞,章门,中脘,针刺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健脾和胃,理气化湿,治疗湿邪中阻之脘腹胀痛,嗳气食少,二便不利。

7.配内关,针刺平补平泻法,或用泻法,为八脉交汇八穴配穴法,宽胸理气,和胃降逆,治疗心,胸,胃部疾患,如心脉痹阻之胸闷,心痛等。

8.配膈俞,内关,公孙针刺补法,余穴针刺泻法,泻肝清胃宁血,治疗肝胃郁热之呕血,便血。

9.配天枢,合谷,阴陵泉,上巨虚,下巨虚,大肠俞,针刺泻法,清热利湿,治疗湿热泄泻,痢疾,霍乱吐泻。

10.配长强,次髎,承山,上巨虚,针刺泻法,清热利湿,止血,治疗大肠湿热便血。

11.配丰隆,中魁,膻中,针刺平补平泻法,健脾化痰,治疗痰湿壅盛之呕吐痰涎,眩晕。

12.配灵道,郄门,水沟,劳宫,丰隆,大陵,厉兑,针刺泻法,清热化痰,治疗痰火扰心之失眠,心烦,发狂妄言。

陷谷的定位和主治 陷谷穴常用配伍

1.配脾俞,肝俞,胃俞,冲阳,公孙,针刺补泻兼施,温阳化气,健脾利水,治疗脾虚湿盛之胸胁支满,心下痞闷,呕吐清涎,头昏目眩,心悸短气等。

2.配大肠俞,天枢,下脘,太白,公孙,针刺平补平泻法,健脾和胃,理气止痛,治疗脾胃失和之腹胀,肠鸣,腹痛等。

3.配肺俞,三焦俞,阴陵泉,合谷,偏历,针刺泻法,疏风消肿,治疗外感风邪之风水。

4.配下关,颧髎,列缺,合谷,公孙,针刺泻法,疏风消肿,治疗风邪入络之面目浮肿。

5.配解溪 ,内庭,太冲,针刺平补平泻法,通经活络,止痛消肿,治疗经脉痹阻之足跗肿痛。

公孙的针刺方法 针刺公孙注意事项

公孙穴穴下皮肤,肌肉浅薄,深部有血管,肌腱,故不宜使用粗的针具针刺,以防损伤血管,肌腱。

相关推荐

办公族养生防病的按摩方法

肠胃不适—按压公孙穴 白领吃饭常常不规律,十有八九有肠胃病。有空多按摩公孙穴,对脾胃有帮助。 穴位位置公孙穴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足三里位于外膝眼向下量四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一横指。 按摩方法:在办公室取坐姿,两手拇指分别按住该养生穴位,深呼吸渐渐用力揉按20~30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 颈椎酸胀—揉捏风池穴 颈椎病可以称之为办公族最无言的痛,缓解颈椎不适的穴位是风池穴。 穴位位置: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 按摩方法:揉穴的同

痛经针灸扎哪里

承山穴 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血尖角凹陷中。 刺法:患者俯卧,以6寸亳针针刺双侧承山,徐徐捻转进针,以有强烈针感为度。 作用:承山是足太阳膀胱经穴,挟脊抵腰中,和带脉相会,绕带脉又冲击任,督二脉,可驱除胞宫之寒滞,运行气血温煦下焦。 三阴交穴 定位: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取穴。 刺法:常规针刺,针尖略偏向足心方向,快速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针感向上传导为佳,留针30分钟。 公孙穴 第1跖骨基地前下缘,赤白肉际处,距太白穴1寸。 刺法:直刺。 作用:公

膈关的准确位置图片 膈关穴的作用

类属:属足太阳膀胱经。 作用:理气和胃,降逆止呕,舒筋活络,宁心安神,活血通络。 主治病证: 1.胃失和降之饮食不下,消化不良,呕吐,呃逆,嗳气,胃痛诸病证。 2.经脉痹阻之脊背强痛,胸胁胀满,肋间神经痛诸症。 常用配伍 1.配下脘,璇玑,足三里,公孙针刺平补平泻法,消积导滞,治疗食积饮食不下,胃痛。 2.配天突,内关,胆俞,心俞,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降逆止呕,治疗胃失和降之呕吐,嗳气,呃逆等。 3.配膻中,巨阙,内关,天突,针刺平补平泻法,宽胸理气,治疗气郁胸中之噎膈。 4.配三阴交,肺俞,针刺泻法,

针刺神门针尖方向 神门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心俞,膻中,气海,内关,太渊,针刺补法,振奋心阳,治疗心阳不足之心悸气短,心痛,自汗肢冷等。 2.配心俞,膈俞,巨阙,内关,针刺泻法,活血通络,安神定治,治疗心血瘀阻之胸痹心痛,心悸不宁等。 3.配印堂,大陵,丰隆,公孙针刺泻法,清热化痰,和胃安神,治疗痰火扰心之心悸,失眠等。 4.配膈俞,内关,少府,劳宫,腕骨,针刺泻法,清心凉血,治疗心火上炎之心烦口渴,口舌生疮,重舌,吐血,小便短赤,尿血等。 5.配阴郄,劳宫,丰隆,照海,井穴,针刺泻法,井穴点刺出血,清心泻火,豁痰开窍,治疗痰火扰心之癫狂,

上班族常按这养生穴位

肠胃不适—按压公孙穴 白领吃饭常常不规律,十有八九有肠胃病。有空多按摩公孙穴,对脾胃有帮助。 穴位位置公孙穴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足三里位于外膝眼向下量四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一横指。 按摩方法:在办公室取坐姿,两手拇指分别按住该养生穴位,深呼吸渐渐用力揉按20~30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 颈椎酸胀—揉捏风池穴 颈椎病可以称之为办公族最无言的痛,缓解颈椎不适的穴位是风池穴。 穴位位置: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 按摩方法:揉穴的同

针灸治疗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

一 体针疗法 1.处方:取穴分为三组,第一组取上肢与脾脏相关的部分穴位,如合谷、中渚、后溪、内关 、中脘、建里等;第二组取下肢与脾脏相关的部分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公孙、内庭 、下脘、水分、天枢等。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次选用双侧14~16个穴位。 另外,第三组穴位应根据受累关节或受累器官情况,选用受累关节附近的穴位或受累器官相 关神经节段区内的穴位,并与上述两种处方配合使用。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选用28~30号毫针,直刺合谷、内关1.2±0.2寸,直刺后溪0.8± 0.2寸,直刺中渚0.6

章门怎么下针 章门常用配伍疗法

1.配期门,肝俞,侠溪,内关,阳陵泉,中庭,针刺平补平泻法, 疏肝理气止痛,治疗肝气郁结,气滞胁络之胁痛。 2.配间使,三阴交,膈俞,针刺泻法,疏肝理气,活血散瘀,治疗气血瘀滞之胁肋痛。 3.配期门,中脘,足三里,太冲,内关,公孙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呕,治疗肝气犯胃之胃痛,呕吐,呃逆。 4.配期门,石门,三阴交,针刺泻法,活血祛瘀,消积散痞,治疗腹部血瘀痞块。 5.配间使,神门,通利,针刺泻法,疏肝理气,降气醒神,治疗肝气郁滞,气机逆乱之郁证,气厥。 6.配痞根,承满,间使,三阴交,针刺泻法

大都的意思和作用 大都常用配伍

1.配中脘,胃俞,足三里,上巨虚,内庭,合谷,针刺泻法,清泄胃热,和胃通腑,治疗脾胃蕴热之胃痛,便秘等症。 2.配脾俞,天枢,中脘,上巨虚,针刺补泻兼施,健脾利湿,治疗脾虚泄泻,体重肢肿等症。 3.配中脘,丰隆,神门,隐白,针刺平补平泻法,和胃安神,治疗胃腑不和之心烦不得卧。 4.配中脘,丰隆,内关,公孙针刺泻法,化痰降浊,降逆止呕,治疗痰饮呕吐。 5.配膻中,巨阙,心俞,丰隆,太白,针刺泻法,化痰降浊,通痹止痛,治疗痰浊厥心痛。 6.配经渠,针刺泻法,疏风解表清热,治疗热病汗不出。 7.配肾俞,横骨,

公孙的作用与好处

公孙位于人体足部,在地球重力下,冲脉流至公孙穴的物质为下行的水液,流行的通道是冲脉的体内经脉,所以冲脉气血出公孙穴后就会快速气化。公孙也是足太阴络穴,因为此穴物质为天部水湿风气,并横行疏散至脾胃二经,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按摩公孙有健脾和胃,调理冲任之功,能有效调理脾胃,冲脉,主要用于治疗胃痛,腹痛,呕吐,腹泻,痢疾等疾病;对女性生理性疼痛,月经不调,足踝痛,颜面浮肿,食欲不振,胸闷,腹胀都具有很好的调理保健作用。

公孙在人体的哪个位置

公孙穴的位置,位于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足背静脉网及跗内侧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