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关于失眠的治疗手段
中医关于失眠的治疗手段
一、从头到脚放松法
首先我们躺在床上要先放松头部,从头发开始,放松头发,然后放松眼眉(当你有意识地注意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常会发现,刚才的眉头都是锁紧)。眼眉放松后做深呼吸,慢慢地深呼吸。
然后慢慢地再放松肩膀。我们最不容易放松的地方就是肩膀,经常这个部位是抽紧的,现在我们要让自己的肩膀有意识地放松。
再然后是心、肾……就这么一直想下去,想到最后,每一根手指头和每一只脚趾头就都放松了。一般没等你想到脚呢,就已经进入到睡眠当中了。所谓的睡眠一定要先睡心的,你要先让你的心能够静下来,心能够先睡下。那么身体才能够听从心的安排,就是才能够睡下。
二、睡觉虎抱头法
我们在睡觉的时候要向婴儿学习。婴儿的睡眠姿势有一个特点——虎抱头,就是他的两只小手总是扬在上面,就好像老虎抱着头那样(见婴儿虎抱头图)。四仰八叉的睡眠姿势是最放松的。这其实是肺气足的一个象。
刚出生的婴儿睡觉是不用枕头的,一般垫个小毛巾在头底下就可以了。人老了以后,逐渐气虚,于是乎枕头就会越来越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成语“高枕无忧”的来历。
得哮喘的病人严重的连躺下都不可能,因为只要一躺下,他的肺叶全壅在上面,就会影响他的呼吸,是气越来越虚导致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的枕头在不自觉地不断加高的话,说明你的阳气虚了,要引起注意了。
三、心肾相交法
心肾相交法可以促进睡眠。动作很简单,用我们手心上的劳工穴去搓脚心上的涌泉穴。脚心上的涌泉穴是肾经的一个主穴,手心上的劳工穴是心包经上的一个穴位。假如我们晚上坐在沙发或床上看电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左手的手心去搓右脚的脚心,用右手的手心去搓左脚的脚心,这对促进睡眠非常有帮助,而且简单易行,自己在家里都可以做,有失眠症的人不妨尝试一下。
中医的治疗手段
中药
按治疗作用分为: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收涩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活血祛淤药、止血药、泻下药、驱虫药、芳香开窍药。
针灸
针灸按人体十四体表经脉循行常用穴位针灸,根据病情的不同和穴位的不同而选取不同的进针手法和深度及角度。十四经脉为:任脉、督脉、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拔火罐
拔火罐疗法是用罐状器,借火热的作用,使罐中产生负压,吸附在皮肤的穴位上,造成局部充血、瘀血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四诊
一、望诊
观察病人形体、面色、舌体、舌苔,根据形色变化确定病位、病性,称为望诊..形体观其形体,可知五脏盛衰,轩岐早有论述。《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按俯,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脑为元神之府,肾精生化之髓充实其中,才能神光焕发,思维敏捷。苦头往前倾,目睛内陷,是髓海不足,元神将惫现象。背为胸廓,心肺居于胸中,背曲肩随,是心肺已虚象征。腰为肾脏所在部位,不能转摇,是肾脏功能衰惫的表现。
二、闻诊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1、从病人发生的各种声音,从其高低、缓急、强弱、清浊测知病性的方法。① 声音高亢:是正气未虚,属于热证、实证。②语声重浊:乃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肺津不布,气郁津凝,湿阻肺系会厌,声带变厚,以致声音重浊。2、嗅气味可分为病人身体的气味和病室内的气味。① 病人说话有囗臭,多属消化不良、腐臭多属体内有溃疡。② 病室内有尸臭气味,多属腑脏败坏。有烂苹果气味,多属消渴病(糖尿病)危重患者。
三、问诊
问诊是询问病人及其家属,了解现有证象及其病史,为辨证提供依据的一种方法。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问诊“乃诊治之要领,临证之首务。”综观四诊所获证象,大半均由问诊得来,即知此言不谬。问诊范围甚广,我们仅将《景岳全书》所列十问加以增损进行研讨,余未备述。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疼痛四问便,五问呕眩六问悸,七苦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团,病机全从证象验。妇人尤必问经期,先后闭崩宜问遍,再添片语告儿科,外感食积为常见。
四、切诊
切诊是指用手触按病人身体,藉此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本节仅论切脉,余未备述。切脉又称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挠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正常脉象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在搏动,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从容和缓,柔和有力,流利均匀,节律一致,一息搏动四至五次,谓之平脉。切脉辨证,早在《内经》、《难经》就有记载,经历三千年来的不断总结,对于何证出现何脉已有详细论述。但对证象与脉象间的内在联系,却无明析的概念,不能令人一目了然,以致学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脉证间的内在联系,如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气血津液出现虚滞,五脏功能出现盛衰,才会出现不同脉证。只有弄清气血津液的生化输泄与五脏间的关系,才能将气血津液虚滞和五脏功能盛衰出现的证象与脉象联系起来,也才明白切脉能够察其五脏病变的道理所在。不同脉象的形成,与心脏、脉络、气血津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脉象的不同变化反映了心力强弱、脉络弛张、气血津液虚滞三个方面的变化。由于气血津液都需五脏协同合作才能完成其生化输泄,所以气血津液的虚滞也就反映了五脏功能的盛衰,从而反映于脉,形成不同的脉象。心脏搏动的强弱,脉络的弛张,是引起脉象变化的根源。心脏搏动有力,脉象随其病因证象不同而呈洪大滑数等脉;无力则脉象常呈迟细微弱等脉。心脏搏动与脉象起伏,都是肝系膜络交替收缩与舒张的反映。如果血络松弛则呈孺、缓;紧张则呈弦紧; 痉挛则呈结代等等。只有将固定的心脏、脉络和流动的气、血、津液连在一起分析,才能揭示脉象变化的本质,对于何证出现何脉才有理有据,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气血津液虚滞变化,可以反映不同的脉象。
中医调理失眠的七大手段
中医调理失眠的七大手段
1、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光线柔和,避免各种噪音,床铺应保持清洁、干燥、舒适。睡前遮挡床帘、关灯,并用热水泡脚。可在医生指导下针刺神门、三阴交等穴或用梅花针刺激脊柱两侧,或进行按摩,以镇静安神。或用酸枣仁12粒-25粒炒至半熟,研末睡前冲服。
2、嘱病人注意精神调摄,喜怒有节,心情愉快。每日应有适当活动,增强体质,可做气功、太极拳等。平日注意生活规律,按时作息。
3、服用中药时,实证宜凉温服用,虚证宜热服。服药后要观察效果和反应。饮食宜清淡可口,忌辛辣、服腻之品,晚餐不宜过饱,睡前不宜进食或饮浓茶、咖啡等。
(1)甘麦大枣汤:浮小麦60g,去核的大枣15枚。然后我们先将大枣淘洗浸泡,待浮小麦、大枣熟后去甘草、小麦,我们应该分2次吃枣喝汤。此方虽平凡,但养心安神功效很显著。
(2)采取珍珠层粉20克,丹参、白芍各15克,黄连、硫磺各10克,朱砂7克。共研细末,瓶装,勿泄气。每次取上述药面2克,一般用儿童尿液适量调为糊状,敷于脐内,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3~5日为一个疗程。多数2~3次见效。适用:重度失眠,中西药治之无效或欠佳者。
(3)葱白红枣汤:红枣20颗,选用良好的葱白8 根。把红枣泡发,洗净,加入250毫升的水,用中火煮20cm,加入葱白,继续用小火煮15cm即成。温服,每天1~3次,一定要注意每次150~200 毫升。可祛风散寒、健脾养心;一般都适用于神经衰弱所致的失眠、多梦、胸中烦闷等的辅助作用。
4、卧位气功法。取右侧卧位,枕头适中,全身轻松自然,双目闭合,舌尖顶上腭,意守丹田。由鼻孔慢慢吸气,使整个腹部膨胀,再从鼻孔徐徐呼出,至全腹收缩。连续坚持2周,一般失眠即愈。
5、拍打涌泉穴。每晚睡前洗脚后,端坐床上,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脚涌泉穴120次,再用左手掌拍打右脚涌泉穴120次,每次力度均以感到微微胀痛为宜。即可驱除失眠,安然入睡。
6、仰卧揉腹。每晚入睡前,仰卧床上,意守丹田(肚脐),先用右手按顺时针方向绕脐稍加用力揉腹,一边揉一边默念计数,揉计120次;再换用左手逆时针方向同样绕脐揉120次。笔者已坚持20多年,对上半夜进入深睡有良好作用。下半夜如再不能入睡,可按上述方法各揉腹60次,对睡眠也有一定作用。
7、踏豆按摩。用绿豆500克,置铁锅中文火炒热,倒入脸盆中,同时将双脚洗净擦干,借盆中绿豆余温,用双脚蹂踏绿豆,边踩边揉。每天睡前1小时开始蹂踏,每次30分钟左右。
失眠的中医治疗
1.保健疗法:每天按摩太阳穴,百会穴数次,用保健木梳梳头5分钟,从而保持心情舒畅,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
2.饮食疗法:取大枣,小麦,冰糖,先取大枣、小麦水煎去渣取汁,纳入冰糖烊化顿服。
3.药粥疗法:大枣,元肉,大米,砂糖适量。先取大米煮粥,待沸时加入大枣、元肉,煮至粥熟时,调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
4.脏器疗法:猪心,柏子仁,调料适量。将柏仁去壳杂,洗净备用。猪心洗净,切片,与柏仁同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沸后,调入葱、姜、椒、盐、味精、猪脂等,煮至猪心熟后服食。
5.填脐疗法:取酸枣仁,研为细末,置肚脐中,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
6.敷足疗法:取朱砂,加浆糊适量调匀,置于伤湿止痛膏上,贴敷于脚心涌泉穴上,包扎固定。
7.足浴疗法:磁石,菊花、黄芩、夜交藤各,水煎,去渣取汁,倒入浴盆中,趁热浸洗双足15~30分钟。
中医失眠治疗 心肝火旺型
常因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所致。火热内扰,神魂不安,可见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脉数。治以清热安神,方用四物安神汤加减。当归12g,川芎12g,白芍10g,熟地12g,栀子10g,何首乌10g,竹茹10g,黄连10g,乌梅6g,枣仁15g,鸡血藤15g。
贫血会引起女性失眠吗?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精神世界的水平却没有得到同等的提高,相反,强大的压力造成不少人心理上的疾病。有不少女性朋友有失眠的现象,除了精神的压力之外,自身的贫血也可能是造成女性失眠的原因之一。
中医中的血虚是贫血的另一种说法。中医专家也肯定地说,血虚(贫血)的人面色无华萎黄、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视物昏花、手足麻木、健忘心悸、精神恍惚,而且还常常失眠多梦。
除了以上贫血直接引起失眠的情况,专家还补充说,其引发的一些身体不适还会间接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甚至造成失眠。贫血影响呼吸系统,导致呼吸急促,影响循环系统造成心动过速,作用于消化系统造成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舌淡、口角皲裂……,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失眠的诱因。
可见,“贫血会引起失眠”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长期失眠找不到病因的患者可以从这一角度考虑采取治疗手段。不要认为失眠是小事,往往这样是导致大病的原因,不管什么病症的开始应该及时检查并合理把失眠治疗。
以上内容主要针对贫血引起女性失眠做了介绍,相信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对失眠这类“小病”引起重视,不要拖到引发其他疾病时在进行治疗。如果您还有疑问,欢迎咨询有问必答网的在线专家。
失眠的中医治疗
郁热失眠:证见失眠,心情烦躁,口苦口干,眼目红赤,恶心呕吐,嗳气,吐痰色黄等。多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使脾的运化功能减弱,酿成痰浊,蕴久化火,痰火互结,内扰心神。治以清心泻火,健脾化浊,方用清心化浊汤:黄芩12g,黄连12g,柴胡15g,郁金15g,佛手15g,香附15g,陈皮12g,半夏12g,桔梗15g,胆星12g,竹叶15g,天竺黄12g,远志15g,合欢花15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气滞失眠:证见失眠多梦,胸胁胀痛且走窜不定,胸闷,善叹息,口苦口干,食欲不振等。多是由于肝气不舒,抑郁或思虑使得情志不得疏泄,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以致肝气郁结。治以疏肝理气,解郁安神,方用疏肝解郁汤:柴胡15g,黄芩12g,杭芍20g,郁金15g,香附15g,木香12g,佛手15g,卜子15g,夜交藤30g,远志12g,珍珠母30g,丹皮12g,栀子12g,龙骨3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舒肝丸、朱砂丸口服。
脾虚失眠:证见长期不易入睡,多梦,睡中易醒,醒后再难入睡,可见心悸健忘,肢体倦怠,食欲不振,面色无华等。多由于劳累过度,耗心伤脾,或气血衰少,导致气血不足,无以濡养心神而致失眠。治以补益气血,养血安神,方用益气安神汤:党参30g,云苓15g,白术15g,杭芍20g,熟地20g,当归15g,山萸肉20g,枸杞子30g,五味子15g,珍珠母30g,枣仁30g,柏子仁12g,合欢花12g,鳖甲20g,龟板15g,甘草6g,水煎服。参乌丸、参松丸口服。
阴虚失眠:证见失眠,不能入睡,睡后多梦,易醒,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等。多由于素体阴虚,使肾阴亏耗,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济火,因而神志不宁,出现失眠。治以滋补肝肾,养血安神,方用补肾汤:熟地30g,山药20g,山萸肉20g,丹皮15g,云苓15g,泽泻12g,枸杞子30g,玉竹15g,黄精15g,鳖甲15g,龟板15g,鹿角胶10g,枣仁30g,五味子15g,夜交藤30g,合欢花12g,远志12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益肾丸、养心丸口服。
瘀血失眠:证见失眠,入睡困难,易于惊醒,经常做噩梦,肌肤甲错,舌质紫暗等。多由于头部外伤,或失眠日久,反复发作,久病入络入血,气机阻滞,气滞血瘀。治以活血化瘀,养血安神,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5g,川芎12g,赤芍15g,桃仁12g,红花12g,丹参30g,熟地20g,党参15g,云苓15g,坤草20g,黄精15g,枣仁30g,远志15g,珍珠母30g,五味子15g,夜交藤30g,甘草6g,水煎服。血府逐瘀丸、珠珀散口服。
中医失眠治疗 阴虚阳亢虚烦不寐型
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气郁不舒,郁而化火,火性上炎;或阴虚阳亢扰动心神,神不安宁以致不寐。常用酸枣仁汤加减:茯苓12g,川芎10g,甘草10g,柏子仁10g,知母10g,酸枣仁15g。其中知母滋阴清热,使相火不致妄动,枣仁、茯苓宁心安神。
中医失眠治疗 胆热或痰热内扰型
多由情志不遂,疏泄失职,生痰化火,内扰心神所致。临床心烦易惊,少寐多梦,口苦呕恶。治以清热化痰,和中安神。宜温胆汤加减。
陈皮10g,半夏10g,竹茹10g,枳壳10g,远志10g,胆南星10g,菖蒲10g,甘草10g。郭老认为:胆经不宜热,清热只用竹茹,即可以达到清热安眠的作用,肝胆相表里,胆热又多为虚火,因而治疗只使胆温而不能使胆寒。
中医失眠治疗 心阴血亏虚型
常由久病耗损阴血,或情志不遂,气火内郁。暗耗阴血所致。阴血亏虚,不能濡养心脏则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眩晕,舌淡红,脉细或数。宜用补心丹滋阴养血安神,药用:党参12g,远志10g,玄参12g,丹参15g,茯苓10g,桔梗10g,天门冬12g,麦门冬12g,当归12g,枣仁15g,五味子10g,生地10~15g。
中医治疗失眠
在这失眠患病率越来越高的社会中,治疗方法满天飞,其中不乏有一些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制造一些所谓能够治疗睡眠的药物。如果你对这些药物有所顾忌,那么,本篇文章将给你介绍有关失眠症的中医疗法。
原发性失眠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压力的加大,失眠患者越来越多,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失眠有一定的疗效,现介绍几种如下:
1. 保健疗法:每天按摩太阳穴,百会穴数次,用保健木梳梳头5分钟,从而保持心情舒畅,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
2. 饮食疗法:取大枣,小麦,冰糖,先取大枣、小麦水煎去渣取汁,纳入冰糖烊化顿服,每晚1次。
3. 药粥疗法:取大枣,元肉,大米,砂糖适量。先取大米煮粥,待沸时加入大枣、元肉,煮至粥熟时,调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4. 填脐疗法:取酸枣仁,研为细末,置肚脐中,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1日1换。
5. 敷足疗法:取朱砂,加浆糊适量调匀,置于伤湿止痛膏上,贴敷于脚心涌泉穴上,包扎固定,每晚1次。
6. 足浴疗法:磁石,菊花、黄芩、夜交藤,水煎2次,去渣取汁,倒入浴盆中,趁热浸洗双足15-30分钟,每晚1次。
中医治疗失眠症
疗法一:方药 中医把失眠分为7型,不同的类型,用不同的方药治疗。
疗法二:针灸 治疗失眠,所针的穴位包括:内关、神门、安眠、足三里、后溪。
疗法三:耳针 医师将按照失眠者的症状,用王不留行籽贴在耳穴的心、肾、神门、皮质下或脑的穴位。 失眠情况不严重者,可以在家自行用绿豆或凤仙花籽,以胶布贴在耳后的安眠穴,有助于安眠。
疗法四:食疗
◆ 参味汤材料:太子参20克、五味子30克。 做法:煎后加糖浆,每次服15毫升,一日两次。 功效:治失眠、心慌乏力
◆ 生百合汤材料:生百合100克 做法:生百合加水500毫升,文火煎煮后加适量白糖,分两三次服用。 功效:适用于病后余热未清,心阴不足的虚烦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