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肝和甲肝有什么区别
戊肝和甲肝有什么区别
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根据其病毒的种类,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而在这五种病毒性肝炎中,甲型与戊型肝炎都是经粪——口传播的,在临床上也有一些相同之处。那么该如何区分这两类肝炎呢?
1) 首先,从症状上来看,戊肝多数病例症状较轻,黄疸没有甲肝重;
2) 从潜伏期来看,甲肝一般为15-45天,而戊肝潜伏期较长,多在2~9周,平均为6周;
3) 发病年龄不同,甲肝在儿童、青少年中发病率较高,而戊肝则以20岁以上成年人发病率最高;
4) 甲肝与戊肝均以急性黄疸型为主,但戊肝亚急性重型和急性淤胆型较甲肝多见,此外,皮肤瘙痒和灰白便也较甲肝多见。
5) 从病理损害的角度,戊肝叫甲肝明显,且恢复缓慢。其血清胆红素升高水平和持续时间均长于甲型肝炎。
因此,两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虽然都是经粪——口传播的,但在年龄、某些临床表现和肝功能改变以及预后方面都存在差别。
急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乙肝、甲肝、丙肝、戊肝、丁肝
1-1、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
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因为无法完全筛出,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乙肝、甲肝、丙肝病毒。
1-2、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
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病毒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
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肝病病毒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肝病病毒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与肝炎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病毒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者,感染的危险性更高。
2、母婴传播:乙肝、丙肝、丁肝
患急性乙肝或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可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尤其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为主要的感染类型。值一提的是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的阻止乙肝母婴或父婴的传播,有效率可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此外,母亲为丙肝感染者的婴儿,感染丙肝的几率约10%,而丁肝患者在围产期也会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3、性传播:乙肝、丙肝、丁肝
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能传播乙肝病毒,故乙肝病毒是血液病毒,在美国乙肝也是一种性病。乙肝病毒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之间的传播。
丙肝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但由于体液中丙肝含量较少,且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较低,其传播方式较乙型肝炎局限,传染力也较乙肝病毒为弱。此外,性乱者和男性同性恋者较易感染丁肝。
4、消化道传播:甲肝、戊肝
日常生活中接触是甲肝、戊肝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也叫间接传播。主要通过被甲肝、戊肝病毒污染了的手、食具、用具和玩具等,再污染食物后经口传入而感染。
注意:公用办公用品、交换钱币、公共用餐等,一般不会造成传播。
戊肝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戊肝HE既往称流行性或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原为戊型肝炎病毒(HEV);直径27-38nm球形颗粒;表面有圆形突起和缺口,无外壳。在蔗糖梯度中沉降系为183s,病毒基因组为正链单股RNA。本病毒不稳定。在4℃下保存易裂解。在镁或锰离子存在下可保存其完整性。在pH呈碱性的环境中较稳定。
春天是肝炎的多发季节。4月12日,市疾控中心发布预警,提醒市民应注意水源卫生、饮食卫生等,避免吃出甲肝、戊肝。
市疾控中心的专家介绍说,甲肝的发病季节为冬春季,戊肝为四季散发。甲肝、戊肝均与‘吃’密不可分,患者大多是因为“吃”而患上肝炎。在一般情况下,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因此在集体单位中如托幼机构、学校和部队中甲型肝炎的发病率特别高。饮用被污染的水则是戊型肝炎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
甲肝和戊肝在职业人群中发病者较多。专家分析,上班族在外吃饭往往求异求新,而时下流行的无论是生吃蔬菜、鱼或海鲜,都会让各种细菌病毒有可乘之机,使人致病。而在农村,由于较差的环境卫生、饮水卫生及不良的卫生习惯,使农民也非常容易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患上甲肝或戊肝。
医学资料显示,甲肝好发对象以青少年为主;戊肝以中年、老年、孕妇为主,一般散发性戊肝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孕妇患戊肝病死率则高达20%左右,而老年感染了戊肝后病情往往较重,所以戊肝对孕妇和老年人的危害往往更大。
预防甲肝和戊肝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保护水源,不要让粪便及污物污染水源。提倡饮用井水,并定期用漂白粉消毒,提倡喝开水,努力做到不喝生水。搞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具、茶具和生活用具等要经常消毒。注意饮食卫生,尽量不生吃海鲜、少吃凉拌菜,剩菜剩饭加热后再食用。及时注射甲肝疫苗,特别是周围有人患有甲肝时应及时注射甲肝疫苗,但目前还没有戊肝疫苗。
试用化妆品染上急性肝炎 警惕肝炎的传播途径
乙肝在我国的传染摔比较高,如果在生活中稍不注意一些细节,就有可能感染上乙肝病毒。那么,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呢?预防肝炎的传染从日常生活细节做起。
多人连续试用化妆品试用装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专家提醒大家,这样试用,引发各种传染疾病的可能在80%以上。
试用同一支口红,可通过口腔、消化道传播传染性肝炎;试用睫毛膏时则会通过睫毛刷传染结膜炎、沙眼、红眼病等疾病。与此同时,一些真菌、螨虫也很容易通过粉擦传染。
警惕不同肝炎的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乙肝、甲肝、丙肝、戊肝、丁肝
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因为无法完全筛出,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乙肝、甲肝、丙肝病毒。
2、母婴传播:乙肝、丙肝、丁肝
患急性乙肝或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可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尤其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为主要的感染类型。值一提的是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的阻止乙肝母婴或父婴的传播,有效率可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此外,母亲为丙肝感染者的婴儿,感染丙肝的几率约10%,而丁肝患者在围产期也会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3、性传播:乙肝、丙肝、丁肝
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能传播乙肝病毒,故乙肝病毒是血液病毒,在美国乙肝也是一种性病。乙肝病毒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之间的传播。
丙肝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但由于体液中丙肝含量较少,且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较低,其传播方式较乙型肝炎局限,传染力也较乙肝病毒为弱。此外,性乱者和男性同性恋者较易感染丁肝。
4、消化道传播:甲肝、戊肝
日常生活中接触是甲肝、戊肝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也叫间接传播。主要通过被甲肝、戊肝病毒污染了的手、食具、用具和玩具等,再污染食物后经口传入而感染。
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病毒性肝炎
1、加强饮食卫生管理,水源保护、环境卫生管理以及粪便无害化处理,提高个人卫生水平。
2、保护婴儿切断母婴传播是预防重点,对HBsAg阳性尤以HBeAg亦呈阳性的产妇所产婴儿,出生后须迅即注射乙型肝炎特异免疫球蛋白及(或)乙型肝炎疫苗。
3、若家中有人查到被乙肝病毒感染时,如没有条件住院或病情不重,在家中应实行分餐制,病人应有自己专用的碗、筷、茶杯、毛巾,、牙刷、牙缸和面盆,有条件者应单独居住一室或一隅,不宜乱摸食物和饮食器皿,被褥要勤晒,餐具面巾等要常煮沸,家中其他成员还应尽快去医院检查乙肝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如正常,应接种乙肝疫苗。
4、夫妻之间如一方有乙肝,应尽量使用避孕套性交,另一方如尚未感染乙肝,则应尽早注射乙肝疫苗。
5、如感染的是丙型,丁型或戊型肝炎,其预防方法与甲肝、乙肝的预防方法相同。空气是不传染病毒性肝炎的,因此,亦不必太忧虑,,只要按上述方法预防,病人积极治疗,就不致传播给家庭其他成员。
五种肝炎如何传播
1.血液传播:乙肝、甲肝、丙肝、戊肝、丁肝
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
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因为无法完全筛出,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乙肝、甲肝、丙肝病毒。
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
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病毒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
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肝病病毒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肝病病毒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与肝炎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病毒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者,感染的危险性更高。
2.母婴传播:乙肝、丙肝、丁肝
患急性乙肝或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可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尤其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为主要的感染类型。值一提的是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的阻止乙肝母婴或父婴的传播,有效率可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此外,母亲为丙肝感染者的婴儿,感染丙肝的几率约10%,而丁肝患者在围产期也会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3.性传播:乙肝、丙肝、丁肝
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能传播乙肝病毒,故乙肝病毒是血液病毒,在美国乙肝也是一种性病。乙肝病毒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之间的传播。
丙肝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但由于体液中丙肝含量较少,且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较低,其传播方式较乙型肝炎局限,传染力也较乙肝病毒为弱。此外, 性乱者和男性同性恋者较易感染丁肝。
4.消化道传播:甲肝、戊肝
日常生活中接触是甲肝、戊肝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也叫间接传播。主要通过被甲肝、戊肝病毒污染了的手、食具、用具和玩具等,再污染食物后经口传入而感染。
这样感冒其实是肝病
感冒和胃肠炎
大多数病人感染甲肝、戊肝后,会出现疲惫、腹泻等不适症状,误以为自己是胃肠炎,殊不知可能是感染上了肝炎。
感染肝炎后,病人首先会出现像感冒一样的症状:疲惫、胃口差、拉烂便,很多病人都是出现黄疸后才就诊的。据了解,甲肝病人中大约有一成会出 现黄疸,其余有一部分会自动痊愈,但戊肝多是重性肝炎,病情严重就会出现黄疸,占戊肝病人的四五成,验血会发现胆红素特别高。这种“黄”会蔓延到全身,导 致皮肤黯淡,呈现深绿色,而且持续时间可长达一个月之久。
值得注意的是,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都会加重病情,一般1~2周就会出现更严重的病症,如出现肝性脑病、肝坏死、肝衰竭等。戊肝病人的黄疸会越来越重,甚至脸色发黑,严重者甚至会因肝衰竭而死亡。
吃海鲜后不适早就诊
早期的肝炎病人感染甲肝、戊肝后,自己很难鉴定,从而错过了早期的诊治时间。周永健指出,普通市民很难区分是肝炎还是胃肠炎,吃海鲜后,身体突发异样,建议及时去消化专科就诊,医生会给患者进行大便常规、血清抗体的检查,鉴定是胃肠炎还是肝炎。
周永健指出,感染后最基本的还需要充分的休息。甲肝的自限性比较明显,补充一些维生素、保护肝脏的药物就可以恢复得很快。而戊肝会出现黄疸,病情严重的会出现脑死,需要用一些血浆、人工肝来支撑。
甲肝和戊肝都是通过粪-口传播,由于每个人体质不一样,有的人抵抗力较强,或者是以前感染过甲肝,那么第二次受到感染时身体内有抗体,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小,但也不能绝对地说得过一次甲肝下次就不会再得了,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是会减弱的。
杀不了病菌
除了甲肝、戊肝外,不洁食物的其他危害同样值得重视。人体吃了不洁食物如果受到像海洋弧菌、霍乱这类比较严重的细菌感染,一开始的症状跟一般的胃肠炎无 异,病人出现严重的腹泻,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就有可能导致死亡。最近,周永健就了解到这样一例因为吃海鲜导致中毒致死的案例。一名20来岁女孩突发腹 泻去某医院急诊,急诊医生以为病人是吃海鲜后引起的肠胃炎,给她开了些抗生素,后来晚上病人莫名其妙死亡。经过鉴定,病人是吃海鲜后受到一些特殊的细菌感 染致死。
认识甲肝和戊肝
病毒性肝炎按传播途径分为两类。一类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甲肝和戊肝。另一类通过血液、母婴、性接触传播,包括乙肝、丙肝和丁肝。
甲肝是一种由甲肝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潜伏期为15~45天,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无慢性携带者;人群对甲肝病毒普遍易感,5~14岁发病率最高。甲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的有经食物传播、经水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经食物传播 可以通过生食或半生食被甲肝病毒污染的贝类水产品(如蛤类、牡蛎、毛蚶、泥蚶、蟹等)而感染甲肝,造成传播。也可经产、供、销等环节污染的食物传播。如处于甲肝病毒感染的无症状或潜伏期的炊事员或其他饮食行业工作人员,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在采集、制作及销售过程中污染了食物,可引起甲肝暴发或散发。
经水传播 这是卫生条件较差地区甲肝流行的主要原因。在粪便和水源管理较差的地方,在雨季和暴雨后,易发生甲肝暴发。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手、食品、玩具、衣物及床上用品等,直接或间接经口传入,学校、托幼机构、工厂、部队常发生这种传播。
预防甲肝应采取以切断粪-口途径传播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对病人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饮食行业和保育人员中的甲肝患者须痊愈后方可恢复工作;广泛开展卫生宣教工作,改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或半生食贝类及其他水产品;搞好饮食、饮水和环境卫生,防止病从口入。接种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流行的重要措施。
戊肝是由戊肝病毒引起的经粪-口途径传播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潜伏末期和急性期病人,主要经水、食物及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人群对戊肝病毒普遍易感,高发年龄在15~35岁。在病毒性肝炎中,戊肝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孕产妇罹患率和病死率高。戊肝的防治措施与甲肝基本相同,但戊肝目前无特异性的预防方法,普通免疫球蛋白对其无预防作用。
孕期用检查甲肝吗
1、孕期用检查甲肝吗
用。有资料显示,在戊肝死亡病例中,孕妇占66%,孕妇戊肝早产率为55.2%,死胎率 31.2%,晚期妊娠合并戊肝者还容易引起肝肾综合征和产后出血,故应密切监护,必要时中止妊娠。必须指出,目前尚无戊肝疫苗可供预防注射,而戊肝在不少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小规模流行或散在病例出现,因此,喜欢旅游的孕妇每到一个新的旅游地区,应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2、日常要如何来预防甲肝
注意消灭苍蝇、蟑螂等害虫,避免疾病的媒介传播。不要到卫生设施不全的小型餐馆或路边流动摊贩处就餐。接种甲肝疫苗,可以提高人群免疫力,预防甲肝的发生和暴发流行。出现体温升高并伴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的人,应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便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一些自身易携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尤其是能富集甲肝的毛蚶等海、水产品,食用时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绝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后直接食用等不良饮食习惯。
3、甲肝的几大健康危害
对肝脏的损伤。这是甲肝的危害中最基本的一项,甲型肝炎致病机制是肝炎病毒在肝脏复制,造成肝细胞损害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发热、厌油、厌食、腹痛、腹泻、黄疸等。各型急性 病毒性肝炎患者大多在6个月内恢复,尤其是甲型和乙型肝炎。
甲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一、甲肝的传染源:
甲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传染源,甲型肝炎患者仅从粪便中排出病原体,血液中HAV主要出现在黄疸发生前14-21天,在此期患者的血液有传染性,有报道通过输血传播,但黄疸发生后患者血液通常无传染性。患者在起病前2周和起病后1周从粪便中排出HAV的数量最多,此时传染性最强。但至起病后30天仍有少部分患者从粪便中排出HAV。
二、甲肝的传染途径:
甲肝是主要是经粪口传播途径感染,即由病人的潜伏期或急性期粪便、血液中的甲肝病毒污染水源、食物、用具及生活密切接触经口进入胃肠道而传播。
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在起病前1~2周,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病毒由肝细胞的高尔基体然向毛细胆管,再通过胆管进人肠腔,从大便排出。在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潜伏末期和黄疽出现前数日是病毒排泄高峰。处在这个时期的患者,尤其是无症状的亚临床感染者,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他们的粪便、尿液、呕吐物中的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假如未经过很好消毒处理,就污染四周环境、食品、水源或健康人的手;另外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手(如潜伏期的炊事员)及带病毒的苍蝇,也能污染食品、饮水和用具。一旦易感者吃了含有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病毒的食品和未经煮沸或煮熟的污染饮水和食品,或生食用粪便浇灌过的蔬菜、草莓、瓜果等均可患甲型肝炎,引起暴发或散发感染。
甲肝病毒对各种外界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而能长期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通过各种污染物品(手、日常用品、衣物、被单等)以及水和食物传播,也可经苍蝇携带而传播。
这样感冒预示肝不好
甲肝戊肝初始症状像感冒;芥末酱油杀不了菌,应避免吃不熟或不洁海鲜
很多人喜欢吃海鲜,吃不干净的海鲜却可能会引发消化系统疾病。专家表示,因吃出问题来就诊的患者很多,特别是在卫生不干净的情况下,很容易经粪 口传播感 染上甲肝和戊肝。除此以外,还可能受到严重的细菌感染。专家提醒,芥末、酱油、醋等无法杀死海鲜中的病菌。吃海鲜,尽量选择来自深海的海鲜,不要贪口感, 吃一些半生或未煮熟的海鲜。
不干净的海鲜
可能传播甲肝戊肝
如今很多人喜欢吃海鲜,为追求口感,尤其喜欢吃半生不熟的海鲜或刺身。如果海鲜来源不好,受到污染,吃后容易传染消化系统疾病。甲肝和戊肝就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染的。
甲肝、戊肝病人的分泌物污染了水源或食物,健康人如果没有经过彻底的煮熟、杀菌而进食了这些被 污染的水 或物,就容易被感染。由于近海污染比较严重,近海的海鲜可能会受到污染而含有各类病毒、细菌。尤其是一些带壳类的海鲜,如生蚝、毛蚶、花甲等,它们的排泄 腺跟消化腺连在一起,排泄腺清理不干净,生食或未煮熟这些海鲜就有可能会染病。上世纪90年代,上海就曾因吃毛蚶而引起甲肝大流行。
甲肝通过粪-口传染得很快,容易流行,戊肝病毒生成的条件比较苛刻,流行性稍微差一点,但易导致一些重型肝炎。近期,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到的戊肝病例大部分就跟吃海鲜有关系。
初始症状类似
感冒和胃肠炎
大多数病人感染甲肝、戊肝后,会出现疲惫、腹泻等不适症状,误以为自己是胃肠炎,殊不知可能是感染上了肝炎。
感染肝炎后,病人首先会出现像感冒一样的症状:疲惫、胃口差、拉烂便,很多病人都是出现黄疸后才就诊的。据了解,甲肝病人中大约有一成会出 现黄疸,其余有一部分会自动痊愈,但戊肝多是重性肝炎,病情严重就会出现黄疸,占戊肝病人的四五成,验血会发现胆红素特别高。这种“黄”会蔓延到全身,导 致皮肤黯淡,呈现深绿色,而且持续时间可长达一个月之久。
值得注意的是,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都会加重病情,一般1~2周就会出现更严重的病症,如出现肝性脑病、肝坏死、肝衰竭等。戊肝病人的黄疸会越来越重,甚至脸色发黑,严重者甚至会因肝衰竭而死亡。
难与胃肠炎区别
吃海鲜后不适早就诊
早期的肝炎病人感染甲肝、戊肝后,自己很难鉴定,从而错过了早期的诊治时间。周永健指出,普通市民很难区分是肝炎还是胃肠炎,吃海鲜后,身体突发异样,建议及时去消化专科就诊,医生会给患者进行大便常规、血清抗体的检查,鉴定是胃肠炎还是肝炎。
感染后最基本的还需要充分的休息。甲肝的自限性比较明显,补充一些维生素、保护肝脏的药物就可以恢复得很快。而戊肝会出现黄疸,病情严重的会出现脑死,需要用一些血浆、人工肝来支撑。
甲肝和戊肝都是通过粪-口传播,由于每个人体质不一样,有的人抵抗力较强,或者是以前感染过甲肝,那么第二次受到感染时身体内有抗体,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小,但也不能绝对地说得过一次甲肝下次就不会再得了,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是会减弱的。
芥末酱油
杀不了病菌
除了甲肝、戊肝外,不洁食物的其他危害同样值得重视。人体吃了不洁食物如果受到像海洋弧菌、霍乱这类比较严重的细菌感染,一开始的症状跟一般的胃肠炎无 异,病人出现严重的腹泻,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就有可能导致死亡。最近,周永健就了解到这样一例因为吃海鲜导致中毒致死的案例。一名20来岁女孩突发腹 泻去某医院急诊,急诊医生以为病人是吃海鲜后引起的肠胃炎,给她开了些抗生素,后来晚上病人莫名其妙死亡。经过鉴定,病人是吃海鲜后受到一些特殊的细菌感 染致死。
有些市民觉得放醋、酱油腌一下海鲜会有杀菌作用,其实不然。某些酒类确实对病毒有清理作用,但是需是很高度数的酒才行。而芥末、酱油、醋等只是起到调味的作用,吃了后只是个“安慰剂”。
在饮食方面,尽量选择来源干净的食物,少围餐,尽量自己在家煮东西吃。如果是在外面餐馆吃海鲜,尽量选择来自深海的海鲜,不要贪口 感,吃一 些半生或未煮熟的海鲜。饮用干净水,生水、自来水一般需要烧开才能饮用。一般的病毒60度以上就能被慢慢杀死,持续100℃高温十分钟以上就能把病毒全部 杀死。
肝炎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乙肝、甲肝、丙肝、戊肝、丁肝
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
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因为无法完全筛出,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乙肝、甲肝、丙肝病毒。
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
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病毒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
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肝病病毒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肝病病毒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与 肝炎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病毒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者,感染的危险性更高。
2、母婴传播:乙肝、丙肝、丁肝
患急性乙肝或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可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尤其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为主要的感染类型。值一提的是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的阻止乙肝母婴或父婴的传播,有效率可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此外,母亲为丙肝感染者的婴儿,感染丙肝的几率约10%,而丁肝患者在围产期也会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3、性传播:乙肝、丙肝、丁肝
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能传播乙肝病毒,故乙肝病毒是血液病毒,在美国乙肝也是一种性病。乙肝病毒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之间的传播。
丙肝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但由于体液中丙肝含量较少,且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较低,其传播方式较乙型肝炎局限,传染力也较乙肝病毒为弱。此外, 性乱者和男性同性恋者较易感染丁肝。
4、消化道传播:甲肝、戊肝
日常生活中接触是甲肝、戊肝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也叫间接传播。主要通过被甲肝、戊肝病毒污染了的手、食具、用具和玩具等,再污染食物后经口传入而感染。
肝炎是传染病吗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甲肝和戊肝
甲肝和戊肝的传播途径相似,主要是粪口传播。即通过食用带该类肝病毒的食物、水源后感染该病毒。
乙肝、丙肝和丁肝
乙肝、丙肝和丁肝病毒的传播途径相似,主要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或性传播。
预防戊型肝炎 需把好病从口入关
我国是肝炎大国,提起甲肝、乙肝谁都再熟悉不过,可是你知道有一种肝炎叫戊肝吗?一旦发生传染,它不仅容易引起群体性暴发,而且合并乙肝后死亡率高达70%。日前,浙江省疾控中心传防所接嘉兴市疾控中心电话报告,嘉善县干窑镇社会福利养老服务中心发现疑似戊肝聚集性疫情,立刻电话核实疫情,并组织专业人员紧急出动,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置,迅速判定本起事件是一起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戊型肝炎暴发疫情。由此可见,预防戊肝可以说是迫在眉睫,尤其是夏秋两季正值消化道传染病高发季节。
什么是戊肝?
戊型肝炎简称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是全国法定乙类传染病。在常见的甲、乙、丙、丁、戊五型病毒性肝炎中,戊肝发现最晚,但危害性却远高于最早发现的甲肝,病死率为1%~5%,约为甲肝的10倍。戊肝症状同甲肝相似,呈急性肝炎表现,如: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厌食油腻等。戊肝与其他各型病毒性肝炎相比,更容易出现黄疸,表现为眼白、黏膜及皮肤组织黄染,小便呈茶褐色,重症患者会出现极度乏力、呕吐、意识不清、肝衰竭乃至死亡。
戊肝是怎样传播的
戊肝的传播途径有粪口传播、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传播和接触传播,与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一样的。
首先,戊肝会经粪口传播(消化道传播),病人或携带病毒的动物可以通过粪便将戊肝病毒排泄到体外,外环境中的病毒污染了水、食物、食具等引起传染。戊肝病毒能通过污染的饮用水、餐具、蔬菜水果、贝壳类海产品、手等,直接或间接经口传播。其中猪是戊肝病毒最主要的动物宿主,食用未煮熟的猪肉、猪肝、海产品等可感染戊肝。时下流行的生吃肉、鱼或海鲜,会让戊肝病毒有可乘之机。
其次,戊肝会通过血液和母婴垂直传播,输入带戊肝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可导致感染;孕妇感染戊肝后,可引起流产和宫内死胎,还可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导致新生儿感染戊肝。
另外,戊肝还会接触传播,即在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传染。
如何区别戊型肝炎和甲型肝炎?
戊肝在很多方面与甲肝相似,都是通过"粪—口"方式传播的,而且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也都有消化道症状,病程都为自限性,无慢性化症状。但和较为相似的甲肝相比,戊肝有以下6个特点:
1、戊肝的潜伏期约为2—9周,平均6周,较甲肝为长。
2、戊肝患者中青年以及老年居多,而甲肝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
3、孕妇更容易患戊肝,而且孕妇感染戊肝后容易发生肝功能衰竭,病死率和流产率高。
4、戊肝发热,出现肝肿大的情况较甲肝少见,但皮肤瘙痒和灰白便较甲肝多见。
5、戊肝病理损害较甲肝明显,恢复缓慢。其血清胆红素升高水平和持续时间均长于甲肝。
6、戊肝病情并不像原来认识的那样轻,特别是老年性戊肝的病情相当严重,病人多有非常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胆道系统损伤突出,黄疸多持续加深,且黄疸期长。
预防:卫生饮食最重要
为加强人们对戊肝病毒的了解,增加戊肝防治知识,特别要提醒大家,戊肝发病年龄以中年人、老年人为主,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预防戊型肝炎,需把好病从口入关。为了预防戊肝的发生,大家一定要做好以下几点:
1、一定要管理好病从口入关,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一些海鲜食物应煮熟烧透。尽量不吃路边上的半生不熟的羊肉串食品。不去不卫生的饭店吃饭等。
2、亲戚朋友在一起聚餐时最好使用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避免戊肝的感染。
3、防止戊肝的发生我们平时应该从小事做起,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具、生活用具要经常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