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学做父母请把自己想象成孩子

学做父母请把自己想象成孩子

这是来自教育一线的老师的感慨,我们的成人太缺乏想象力,太缺乏创造力,太缺乏创新精神。这样的家长在教育自己孩子时就是让孩子进入应试教育体制,进入了一种由教育专家设定好的程序和规定好的价值观标准中前进,一个个性格各异的孩子进入了标准化的打造过程,他们被鼓励要用超强的逻辑思维、运算方法、记忆本领、应试技巧来面对各种各样的竞争,而这样的习惯一旦形成,往往终身无法改变。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局限的、片面的,我们对孩子的管理是应试的,我们甚至都没有时间去关注他们的内心、他们真正的需求,因为我们都是这样应试教育流水线产品。我们希望孩子具有创造力,鼓励创新,可是我们却没有这样的能力,因为我们是流水线产品。

我们和孩子都太具应试智慧了。我们害怕这样的状态,却又不知如何改变。

这样的应试智慧在未来是不受关注和欢迎的,我们从国家教育政策面看到改革的决心和切实的行动力,在这样的政策导向基础上,我们看到我们的孩子应该更全面才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竞争,我们就要鼓励孩子更注重全学科的学习能力、更符合自身特质的专长的学科学习、更综合的素质能力要求、更强的体能、更高的艺术素养,对孩子要求更高……

而要让孩子具备更全面的发展,我们就得“对症下药”,我们得了解孩子的需求、了解孩子的潜能、了解孩子的个性特质,我们要走进孩子。

而走进孩子太难了,他们是单纯的孩子,我们是标准化的成人,“势利”的成人。从上学开始到大学毕业到参加工作,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适应性学习能力一直在退化,当我们开始管教和约束自己的孩子时,我们带着自己从类似“工业流水线”上得来的应试教育智慧,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要求、指使、命令。

爸妈不能随便对孩子说的话

请不要再说:别人家的孩子……

民办小学公布名单,小张(网名)的孩子落榜了。“为了让孩子能顺利考进民办小学,从三年前开始,就积极参加同龄人的活动比赛,有针对性地锻炼孩子。”在中国式妈妈眼中,有一种奇特的生物叫“别人家的孩子”。“考试前一天,我们在家让他们俩做自我介绍和讲故事,她完成得更棒,表哥断断续续说了半天。得知表哥被录取后,女儿哭得更凶了,她说,是不是她不够优秀,而我只能抱着她一起哭……”

一定程度上,“中国式妈妈”已经成了国际性的贬义词。在美国高中校园里,中国式妈妈是个管孩子很严的家长;在纽约房产商眼中,中国式妈妈是为了2岁女儿读大学而买豪宅的焦虑者;在新西兰,当地妈妈们发起奶粉保卫战试图对抗中国妈妈的疯狂扫货……中国式妈妈最大的共性还有爱攀比,口头禅是“你看别人家的孩子谁谁谁,哪哪比你好。”

这样的教育方法能让孩子做出我们期待的事,但杭州一位早教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比较也给了孩子一个暗示“你不够优秀”,于是,常常被比较的孩子,会变得自卑,长大后容易嫉妒。“父母可以说孩子做的事对或者不对,但不能说他这个人是好还是不好。此外,不攀比不等于不为孩子设立教育目标。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挖掘他的潜能。”

请不要再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80后的跳跳妈是两个混血男宝宝的妈,他们全家目前生活在挪威。她告诉记者,3岁多的跳跳一个字不认识,在国内早被比下去了。“北欧家家两三个孩子,普遍采取是接触大自然式的慢养育,有钱有闲时带孩子旅游,7岁前不教文化,顶多踢踢球。”跳跳妈说。

难以拒绝攀比的其实是父母急切的心态。育儿专家林怡发现,习惯了快餐文化的80后焦虑妈妈喜欢直奔主题:7个月了怎么还不会爬?不问原理,直接说怎么做就行,不灵就继续到处求答案。事实上,养育孩子不像生产产品,孩子的个体差异很大,怎么会有一种解决所有家长的问题的方法?

焦虑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会影响正常的判断力。妈妈们不相信自己,只好转而互相比较。其实,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在懂孩子的基础上变通出来的。全国十佳心理教师、《孩子妈妈陪你慢慢找长大》作者吴文君告诉记者:“资讯大爆炸的社会,妈妈们必须学会拒绝过多的育儿信息,否则就会陷入焦虑的泥沼。”吴文君说,放手养育,陪伴成长,在孩子遭遇困境与挫折的时候,给予安慰与支持,孩子的欢笑,才是我们得到的最实际的回报。

请不要再说:为什么付出这么多,你却不明白

“爱攀比”、“焦虑”竟然成了“只要孩子学有所成,大人吃点苦无所谓”的中国妈妈的标签,爱孩子难道有错吗?

首先问自己,你对孩子的爱是不求回报的吗?你接纳了孩子真实的自我吗?吴文君说,做父母的大多都不愿承认自己心里的那点小虚荣,而一旦孩子没有如己所愿,做父母的就从山上跌落到谷底,得不到回报的爱会变得偏执焦躁:为什么我付出那么多,孩子却一点都不明白?为什么给了孩子最好的,而他却对我们这样?以后如果孩子对我们没有我对他那么好,该怎么办?

吴文君告诉记者,尤其当下的不少年轻全职妈妈,她们把妈妈当成一种职业,要求回报的爱其实是对孩子的控制。在专家眼中,当妈妈是要学习的。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留一些时间来爱自己、关注自己,让自己更有力量去面对挑战,这样才能放下许多焦虑。否则,我们会下意识地从孩子那里需求爱,对孩子的期待会多于爱。“爱应该是自由的,是给对方所需要的,而不是把自己的无力转嫁到孩子身上。”

请不要再说:少废话,照我说的去做

五岁的毛毛手工不太好,每次妈妈都要教许多遍,毛毛还是笨手笨脚,每一次做手工时都要问这问那,因为不太熟练,做事就有点消极,不肯做,毛毛妈妈又是急性子,动辄就是巴掌上前,并且狠狠批评:“少废话,照我说的去做。”搞得毛毛每到做手工,就是泪涟涟的,做手工对他来说,一点快乐也没有,成了一桩最不愿意做的事。

男孩动手能力略比同龄女孩要差一些,动枪动棒可能要比女孩子强得多,细活的手工真的是有点勉为其难。家长不妨换个方式教育孩子,不要抱着一个死鱼头啃,或是过一段时间再进行学习,不能因为是弱项,就不停地进行训练,这样孩子会彻底失去兴趣的。

请不要再说:滚吧,滚吧,滚得越远越好

这句话也是很多父母的“口头禅”。一不顺心,就让孩子“滚”。当自己的孩子是什么东西呀?如此简单一个字,你想想,有多少侮辱、蔑视和嘲讽的成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样的责骂不是太过分了吗?

还有的孩子比较黏人一点,有时喜欢赖着父母。这个时候家长不耐烦了,就会一把推开孩子说:“你知不知道,你很讨厌!”你不愿意陪着孩子玩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说这样的话来伤害他的自尊心?这会令孩子因为父母厌恶自己而忧虑。他未必知道父母讨厌自己什么,也不懂分析父母只是不喜欢他黏人这个行为,而非讨厌他本人。如果父母不加以解释,就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

请不要再说:给我记着,你是老子养大的

听听这话吧,简直就是一种“威胁”。孩子听到,心里会怎么想?也许他还没有关于“自尊”意识,可是这话会让他感到自己是个没用的人,是个累赘,可又无力改变这个现实。这种矛盾的心理会让孩子惶恐和无所适从。这样的情绪压抑得太久,必定会化为愤怒,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来。那时,很可能会有严重的后果了

有些孩子太小,也许就乖乖顺从了父母,但并不表示他认同了父母的话,而是因为内心的恐惧,害怕被父母抛弃。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孩子很难健康成长。

事实上,未成年的孩子被父母抚养,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父母却把它当作是一种负担,当作一种向孩子炫耀和示威的借口。这种行为很可耻!想想,谁不是由自己的父母抚养成人的?

小孩子往往依靠父母来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从父母那里获得关于人和人生的认识,所以父母给予孩子信心和信赖,非常重要。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将来有出息,那就谨慎自己的言辞吧。贬损的话,一句也别说。时刻记住:孩子是你的,但是你无权伤害。

让孩子懂礼貌

一个没有礼貌、举止粗俗、不尊重他人的人,在工作中很难获得尊重和同事的友好协作。在生活中也不易获得友谊和自信,因此往往缺乏幸福感。要想使孩子成长为有所作为的人,父母应就让孩子从小懂礼貌,讲友谊。

让孩子懂礼貌,最早便是让孩子学会同人“打招呼”。问候语虽然都很简单,但要让孩子养成习惯并主动说出,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如果孩子主动叫人或使用文明用语,做父母的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知道懂礼貌的孩子是人人喜爱的。

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懂得尊重长辈尤其是老年人。这点当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如果当父母的对长辈就不尊敬,不孝顺,孩子就不可能学会尊敬老人。

带孩子到别人家做客时,要教育孩子不要大声喧哗,不要狠抓主人递过来的糖果,和主人家小朋友要友好相处。在做客处一定不可去拉别人家的抽屉或翻别人的柜子,也不要到主人家的卧室特别是床上打打闹闹。

在公共场合,要守秩序,说话文明,乘公共汽车时,如果有人起来让座,一定要让孩子说谢谢。如果当你们下车时,让座者仍然站着,就要打声招呼请那人回坐。有些年轻的父母,抱孩子上车后,见到有人让座,吭都不吭一声就坐下,这给孩子的印象就是上车后,就应该有人站起来,如果没有人站起来,就会又哭又叫。

在公共场所要教育孩子不要大声喧哗,养成平静回答及表述自己意见的习惯。

有礼貌,表现在遵守各种社会公德,当父母的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他人的态度和所做所为,常常影响孩子以后对人的态度和行为举止。此外,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日后的为人。比如,父母粗鲁,孩子就往往不会文静,父母不尊重孩子,孩子也往往不会尊重他人。

为了孩子今后的幸福,教育孩子成为有教养、有礼貌的人是十分重要的。记住这要在3岁前就开始。

家庭教育对孩子很重要

1.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2.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的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3.成绩好的孩子,妈妈通常是有计划而且动作利落的人。父亲越认真,越有条理,越有礼貌,孩子成绩就越好。

4.贫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但并非越贫穷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做父母的,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资料,不让孩子陷入人穷志短的自卑深渊。

5.富裕是另一种更高级的教育资源,西方人的经验是:“培育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阶层是会遗传的。”但是,更高级的教育资源需要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如果没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富

裕的家庭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灾难。

6.不要做有知识没文化的家长。有些人有高学历,但不见得有文化。如果家长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无论他拥有多高的学术水平,他也是没有文化的人。

7.父母可以把孩子作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过独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围绕孩子转而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题,这样的父母常常会以爱的名义干扰孩子的成长。有时侯,并不是孩子离

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8.父母需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过,也不要因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闲生活。“没有责任感伤害别人,太有责任感伤害自己。”(吴稼祥语)

9.如果孩子一哭闹父母就赶紧抱起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利用父母的这个特点经常纠缠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闹,不要着急把孩子抱起来,父母最好让自己有事情做,让孩子看着自己动

作麻利地做事。

10.夫妻关系影响孩子的性格。一个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么,他的儿子就学会了在学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学。一个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么,她的女儿就学会了在学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学。

11.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长相。家长和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孩子逐步对自己的精神长相负责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种子”,让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气,让人可以扬眉吐气。

12.有修养的父母是“伏尔泰主义者”,“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他们从孩子出生的那天就开始跟孩子讲道理,耐心的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要指望打骂孩子就能让孩子学会服

从。杀鸡给猴看的结果是:猴子也学会了杀鸡。

13.让孩子成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没有激情,任何伟业都不可能善始,没有理智,任何壮举都不能善终。”

14.让你的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有教养从守时,排队,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轻易发怒开始。

15.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厚道,请不要嘲笑他的软弱。喜欢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亏,因为他被别人厌恶。愿意吃小亏的人,将来会占大便宜,因为他被人喜欢。

16.身体的活力能够带来精神的活力。身体好的人,性格阳光。身体不好的人,做事犹犹豫豫,躲躲闪闪,说话吞吞吐吐。

17.不要以为孩子1到6岁只是长身体的年龄。如果父母让孩子1到6岁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度过,等到孩子6岁时父母再把孩子接回来上小学,那么,这个孩子在小学要么成为默默无语的沉默者,要么

成为无法无天的捣乱者。

18.经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进餐,二是邀请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家具或衣物,偶尔邀请孩子帮忙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三是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

19.如果没有特别困难,父母最好每天赶回家和孩子一起进餐。家庭的共同价值观,就在全家人围着一张桌子吃饭的过程中建立起来。

20.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让孩子从听故事开始建立阅读和写作习惯,让孩子尽早学会独立阅读,尽早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只要还在读书的人,就不会彻底堕落,彻底堕落的人是不读

书的。”从来不给孩子讲故事的父母,是不负责任的父母。

21.孩子的成长有三个关键期:第一个在3岁前后,第二个在9岁前后,第三个在13岁前后。如果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后患无穷。

避免孩子出现社交恐惧症 推荐4种方法

1、让孩子学习与陌生人说话。有的父母怕孩子单独外出会闯祸,而吓唬孩子,孩子变得胆小,怕见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外出受到别人的欺侮,怕吃亏、学坏,认为还是关在家中好;有的怕孩子与人接触传染疾病,情愿将孩子闭门独处。

事实是,只有与不安全的陌生人交往才是不安全的。所以父母应该创设外出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条件,放手鼓励孩子和周围的小朋友玩耍,让孩子在和陌生的小朋友的交往中自然地提高交往能力。譬如:和经常左邻右舍打个招呼,问个好;和熟悉的、性情温和的、年龄稍大几岁的小朋友一起游戏;再慢慢过渡到走亲访友,去公园和同伴嬉戏,利用乘车、散步的机会和陌生人接触等。

2、鼓励自己的孩子到小朋友家去做客。孩子的交往也如同成人的交往,既可以请进来,也可以走出去,两者同样重要。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给别人添麻烦,您可以让孩子带些小礼物去小朋友家,这样既周到、也礼貌,还能让孩子学会分享。

3、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现代父母常有一个误区,就是想时刻保持一个整齐完好的家。所以,父母们不太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邀请左邻右舍的小朋友来家玩,最多也是在小区里简单交往。如果父母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孩子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处理游戏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纠纷。

4、引导孩子购物。3至7岁的孩子完全可以在父母的引导下购物。例如让他买自己喜欢的小玩具、小卡片、文具、零食等。孩子在与售货员交流的时候,也学习了与人沟通的技巧。如果孩子一开始有困难的话,妈妈可以在一边鼓励,教孩子说“请售货员阿姨拿一下那个玩具狗”、“请问要付多少钱”、“谢谢”等话,渐渐地让孩子自己能开口说。

常挨打的孩子智商低

为人父母者请注意:常挨打、挨骂的小孩不但身心受创,智商也会比其他幸福儿童低。

新罕布什尔海大学研究员斯特劳斯说:“常挨打的小孩不是变得比较笨,而是认知能力的发展会较迟缓。”

斯特劳斯和帕斯查尔是该大学家庭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他们共同撰写的报告指出:从小常挨打、挨骂的小孩在智商测验中平均得分为98分,不常挨打或几乎不曾挨骂的小孩平均得分为102分。这4分之差可能来自于不打小孩的父母亲花较多的时间讲理、解释。有些父母认为这岂不白费时间?但研究显示,语言上的亲子互动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

时常在暴力、威胁下成长的孩子会出现“拼或逃”的反应机制,这种好斗或逃避心理会冲击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而创造力、想象力都会影响一个人的智商。

什么时候开始教宝宝学习礼貌

再小的宝宝也会模仿大人的行为,6个月大的宝宝已经开始模仿成人的举止和面部表情了:1周岁的宝宝已懂得在陌生环境下观察父母的表情,作出适当的反应。所以,年轻的父母,请检点自己言行,多说“请”和“谢谢”,并用愉悦的声音对宝宝说话。这些将为孩子未来的礼貌培养开个好头。因此,在宝宝6个月左右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已经要开始有培养宝宝学礼貌的准备咯。

根据年龄特点逐步教宝宝学礼貌

第一阶段:言传身教。适合年龄段:出生至2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譬如走路、说话、吃饭、穿衣、游戏等,这个阶段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因此,父母可通过亲身示范的方法,教会孩子懂礼貌,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孩子一时不理解“尊敬”、“谦让”等概念的确切含义,但只要父母每天都用尊敬、谦让的态度对待别人,孩子就会注意进行模仿,这些都是孩子今后形成良好家教的基础。

第二阶段:明确告诉孩子该怎么做。适合年龄段:2-4岁

家长要明确告诉三四岁的孩子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并用他能听懂的简单语言告诉他“为什么这样做”和“该怎样做”。譬如,在幼儿园门口遇见老师时,如果孩子“嗨”一声就想敷衍过去,父母就该叫住孩子,鼓励他认认真真地说声:“老师,早上好!”并告诉孩子,正式的问候和随便打个招呼带给别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第三阶段:纠正孩子的不礼貌行为。适合年龄段:4-5岁

当孩子不够礼貌时,父母应适当暗示他改正,应该在对孩子强化“礼貌”概念的同时,告诉他每种礼节背后的道理。要让孩子知道,他的行为可以带给别人快乐也可能会伤害他人。

当听到孩子说出不礼貌的话,父母应与孩子好好聊一聊,告诉他,如果他不明白一些词语的含义,在说出来之前应先问问父母,而不应该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以免伤害对方。

没那么复杂 孩子最想要这些

1.睡前的一个吻请给我

孩子如果是独自睡自己的房间的话,他们希望父母能在睡前给他们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吻,这样他们带着爱和幸福甜蜜入睡,更有安全感,睡得更香,也许在梦里还梦到了他们和妈妈爸爸一起玩耍。如果父母总是在孩子睡着之后才回来,甚至从来不到孩子的房间看孩子一眼,那对孩子来说,给他们买最好的书包,最漂亮的裙子也不如父母的一个吻来得重要,他们很渴望妈妈爸爸在睡前给他们一个爱的亲吻。

2.睡前讲一个小故事

如果有时间,请在睡前给孩子讲一个小故事吧!很多父母不习惯给孩子讲睡前故事,早早地要求孩子回房间睡觉,孩子在床上翻来翻去睡不着,还被父母批评,真的是难过极了,可能带着委屈的泪水入睡。睡前故事有助于孩子言语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亲子感情的培养,孩子听着故事觉得很开心,也就有了良好的睡眠氛围,带着故事里的美好情节,孩子甜蜜地睡着了。

3.多一点时间陪伴我

现在很多家庭因为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导致很多父母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每天孩子没起床父母就出门了,等到父母加班回来,孩子又睡着了。一天之中,孩子和父母甚至见不上面,孩子每天都很想父母,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一下,可父母们总是在忙碌之中,孩子不想要高档的衣服和鞋子,只想和爸爸妈妈去一下动物园看一下表演,不知道父母们有没有知道孩子心中的渴求。

4.请爸爸妈妈尊重我

在有些家长的眼中,孩子就是孩子,不能由着他们来,也就从来没有把孩子当成一回事,什么都大人说了算,不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发言权等各方面的权力。家长这样子做,孩子很伤心难过。孩子想学三棋,父母却要选择给孩子上英语辅导,这对孩子多么地不公平啊!父母们最好是蹲下身来听一听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毕竟童年是他们的,父母们不能剥夺孩子的权力和快乐啊!

孩子的不希望

当我们在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时,是否注意到孩子也在向我们说“YES”和“NO”呢?

父母们似乎每天都在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而实际上,孩子们在成长中也会形成自己的意念,心理学家们把他们这种没有用语言表达的心里话归纳为“摇头的心意”。

请不要听见我哭泣而不理睬我。

在孩子哭的时候,大人往往觉得很烦,但如果只是拿个玩具或食物给他,并不能满足孩子的真正需要,年幼的孩子需要成人在身旁陪他玩,和他说话。成人了解孩子,就得付出观察的时间,您不妨在喝斥孩子“不许哭”“老实点”之前,也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他的伤心情绪。

请不要只在我做你不喜欢的事情时,才注意到我的存在。

当孩子处在安静的状态中,成人经常不闻不问;而孩子表现出顽皮或多动时,却会马上引起父母的注意。由此孩子发现:“只有在我调皮的尝试中,父母亲才注意到自己。”这会引起孩子层出不穷的负面行为,令成人觉得如今的孩子更加调皮。

请不要指责我“笨蛋”“愚蠢”,而不告诉我应该怎样做。

“真笨!”是一些父母指责孩子的口头禅,即使心中并非真的那样想,却经常随口而出。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显现出的自我评价是从周围人的反应中建构出来的,如果他常听到“差劲”“笨拙”等字眼,使得他对自身的价值不够乐观,而在尝试新能力的表现上大打折扣。

请不要把我留在陌生的地方。

如果儿童对养育的环境并不熟悉,又不了解照顾他的人,这种经验对幼稚的心灵无疑是一种创伤。因为孩子无法理解父母去那里了,更担心父母一去不回。怕生、黏人、常有恐惧感的孩子大多经历了这样的早期生活。

请不要常给我糖果、玩具、书籍来代替你自己。

父母们在家里经常做一些儿童不能参与的工作,或者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忽略孩子。然而,孩子最需要的是和父母共同交流的时间,糖果、玩具等物品都不能取代善讲故事的妈妈和能够与自己游戏的爸爸。

请不要强迫我吃你认为好吃、该吃的东西。

中国人非常注重饮食,觉得孩子的吃比其他问题都重要。饮食,原本为了健康,使人更有活力;如果在孩子的三餐上花过多的时间精力,而使丰富的环境尝试相对减少,对于孩子生活目标就显得本末倒置了。

请不要今天亲我、赞美我,明日打我、责备我。

有的父母情绪起伏很大,心情好的时候对孩子百依百顺;情绪恶劣时,就会一巴掌打在孩子身上,孩子经历了这种强烈的外界情绪感受,会产生很大的不安。

请不要在我过多任性、无理表现时,反而放松给我的约束。

孩子有时会表现出任性、无理取闹,如果成人不坚持已经告知孩子的原则,以后孩子就会用各种方式争取他想要达到的目标,从而带来育儿上的困扰。要知道,安静的孩子是来自权威式的家庭。这里的权威不是指专制,而是允许孩子表达意愿,而最后的决定权是在父母的一致决定上。研究表明,这种形式的家教对孩儿的社会适应能力颇为有效。

请不要哄我、威胁我,给我不能实现的诺言。

有的父母觉得:“反正孩子不懂,哄哄他就算了。”或是恐吓孩子:“再不老实我就把你交给警察!”这些做法都会导致孩子对父母言行的不信任感。

请不要只问我为什么打架,为什么哭,而仍忙于你的工作。

孩子发生自己的小问题时,成人容易马上做出指责的反应。然而,家长生硬的态度,常令孩子感觉自身问题的渺小,往往出现自卑心态。所以,留心观察孩子犯错误的原因,检讨亲子之间相处的各种可能,是现代父母应该用心的地方。

孩子晚上几点睡觉最好!不要让你的习惯毁了孩子! 要想孩子长得高,身体棒,睡眠原则不能忘

很多父母以为孩子玩累了,自然就会乖乖去睡觉了,还省去了艰难的哄睡环节。其实让孩子玩累了再睡对他们的健康十分不利。

有时候孩子玩得过于兴奋,睡眠质量就会下降,即使进人了睡眠状态,但精神活动还在继续,睡眠时也会出现咬牙、踢被、尿床等现象,从而影响孩子的大脑与身体发育,严重时还会造成睡眠时间的混乱。所以父母最好帮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到时间了就必须去睡觉,形成一个固定的睡眠时间。

有些父母,自己晚上到很晚才睡觉,却整天督促孩子早睡,怪不得孩子说什么也睡不着呢。如果想让孩子早睡觉,那父母最好到了睡觉时间,就能放下手里的事情,给孩子讲个晚安故事,让孩子安心地睡着。如果父母手里还有事情没忙完,那也请忍一忍,等到孩子睡熟了,你再起来忙活也不迟。

总之孩子到了睡觉时间,家里就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适合睡眠的环境,这需要全家的配合。为了孩子的身体,请父母一定要做到。

中医学说“肝主谋略”,意思是说肝的运作是否健康关系到一个人的思考力,以及解决事情的能力。在晚上11点到次日凌晨1点之间,必须达到熟睡阶段,才能有好的休息效果。如果是孩子的话,入睡时间可能还要提前一些。

孩子如果睡得不好,或者经常晚睡的话,变得虚弱,进而使孩子的身体软弱无力,没有精神头。所以孩子小时候,尤其是对于学龄期孩子来说,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才可以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使孩子有良好的记忆力和行动力。

宝宝上幼儿园后父母必须做三件事

1、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长进

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一点长进,如学会一首歌,一支舞,父母应及时鼓励。鼓励形式能是送他一个小礼品,在家人面前大声夸奖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

2、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抱歉”等。孩子说话时,教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譬如,当孩子想去厕所时,应该说“我想去厕所”的完整句子,而不要让他用意义含糊的习惯语代替。

3、在孩子面前正确评价老师

父母首先应该信任教师,才能协同教师工作。老师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父母应该维护教师形象。所以,当孩子对父母说:“今天,我们画菠萝啦!我画得可好了,但老师没有让我‘上墙’。”明智的父母应该说:“那是因为老师认为你能够画出比这一次更好的菠萝,他等着你下一次的菠萝呢!”然后,私下里再与教师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情绪。

宝宝早教9大习惯受益终身

好习惯之一——积极选择

1.经常对孩子讲事情的两面性,让孩子懂得任何事情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2.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赏识他们的长处,并告诉孩子积极看待问题的好处,让他们对积极的选 择有切身体会。

3.对孩子存在的短处,要客观看待,甚至积极看待,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

4.当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告诉他用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

5.在家里营造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

好习惯之二——独立是前提

1.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

父母们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能够独立的,同时又要在生活中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们去发现自己的能力。您可以制定一些小的、容易实现的目标,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独立的快乐。

2.能放手的时候尽量放手。

天冷的时候,父母们不要先对孩子说“该穿大衣了”,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在感受中学会加衣服。为了孩子的独立,有时候父母不要对孩子无微不至。

3.尊重孩子的选择是让孩子独立的前提。

篮球健将乔丹的母亲曾经深有体会地说,最棘手、最不放心的问题,是允许儿女不按我为他们确定的发展道路而独立决定自己的梦想。“这也恰恰是天下多数父母都担心的问题。可是,要想让孩子真正独立,父母一定要冲破这一关,这是孩子独立的关键所在”。

4.让孩子有独立的思想。

独立的行为来自独立的思想,孩子的想法与父母不同时,父母不要急于否定他们的想法,而是要问他们为什么这样想。仔细听听他们的陈述,让孩子独立表达自己的见解。

好习惯之三———强烈的责任心

1.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在家庭中有意识地给孩子布置一些适当的、力所能及的任务,如打扫卫生、负责给花草浇水等,看他能否完成,完成了立即加以鼓励。

2.听取孩子对家庭生活的建议。

经常和孩子讲讲家里的花销添置、人事来往,并请孩子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者请孩子出主意想办法。当父母经常聆听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的有价值的建议的时候,孩子就会心中油然而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3.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你还小。”“你不懂。”“你不行。”而要给孩子一定的锻炼机会。

孩子们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远远超出成年人的想象。成年人认为孩子不能做的事,可能孩子已经完全有能力驾驭。因此,父母们要尽量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这样孩子便可以在自我服务中增强责任心。

4.强调做事的结果,使孩子养成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认真、做得出色、做得卓越的自我要求。

5.父母不要轻易给孩子许诺什么,给孩子提出的要求要符合他的年龄特点,否则孩子容易养成说了不算,算了不说的坏习惯。

好习惯之四———持之以恒的毅力

1.给孩子订立一些具体的目标,每天坚持去做,并及时鼓励他们。

2.当孩子坚持做一件事取得一定成效时,给他们一个奖励。奖励未必是物质的,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者给孩子做一个进步记录。

3.从容易培养的习惯开始,逐渐培养孩子的毅力,这样慢慢就可以达到持之以恒。

有的父母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长性,做事不够坚持,也有的父母认为毅力就是天生的东西,是没有办法培养的,因此只能“望孩子兴叹”。其实,毅力完全可以培养出来,而培养习惯正是增强毅力的好办法,可以说,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毅力会在习惯的培养过程中逐步产生、增强;逐步产生、增强的毅力反过来又可以强有力地促进习惯的培养。

好习惯之五———充满自信

1.自信和自卑往往一念之差。

如果一个人善于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自己,就容易自信;如果总是用消极的心态去看自己,则容易自卑。因此父母要在这方面多引导,帮助孩子看到事情的积极一面。

2.自信在于积累。

把一件事做成功就容易增加自信,把一件事做失败,就容易增加自卑。所以,建议父母们不要给孩子设立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那样非但不能帮助孩子成功,反而会打击孩子的自信。

3.培养孩子的钉子精神。

钉子之所以能钉在坚硬的墙里,一是因为它很尖,也就是目标不很大;二是因为钉钉子的时候,我们使用的是榔头,就是用的力很大。如果我们不是用榔头钉钉子,而是用拳头砸擀面仗,就一定钉不进去,因为目标太大,用力太小。父母也要给孩子讲些类似的道理和故事,让孩子懂得做事的目标和力量之间的关系,并用钉子精神去处理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故。

4.要让孩子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世界上的每样东西,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用处,因此而组成了大千世界。父母要给孩子讲这样的道理,也可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看看山水花草。告诉孩子山有山的伟岸,水有水的潺潺,花有花的芬芳,草有草的绿茵。父母也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及与众不同的特点,并及时发扬光大他们的特点。

好习惯之六———懂得尊重

1.尊重的重要特点是给人发展的机会,张扬每个人的个性。

因此,无论是自尊还是尊重他人,都需要我们不用固定的模式去看待人,要求人。相信每个人的行为都有自己合适的理由。

2.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总是把孩子看成被教育的对象,给孩子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这样,就意味着父母在给孩子做出榜样,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尊重。

3.尊重别人的劳动。

尊重人,不仅要尊重每个人的想法、人格,还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比如,当他人把地扫干净时,你是否懂得爱惜;当朋友请你吃饭时,你是否懂得感谢……

4.尊重不同阶层的人。尊重强调的是每个人的生命体验,既然是每个人的,就说明每个生命都可以有不同的体验。因此,在面对弱势群体的时候,要告诉孩子平等地看待他们,以心和他们交流,而不仅仅是怜悯和施舍。

5.尊重的前提是民主,因此父母要尽可能地在家庭中创造民主的环境,这是无声的培养。

好习惯之七———保持诚信

1.父母以身作则,言行如一,对同事,对朋友,对邻居,对孩子讲究诚信,讲话要诚实、有信用。

2.如果出现了问题,父母不要推卸责任,也不要教孩子推卸责任。

责任其实是和信誉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责任在孩子身上,抓住这个教育机会,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3.给孩子建立一个“信誉存折”,每次孩子做了诚信的事,都要在上面记上一笔,这样就相当于给孩子一些鼓励。时间久了,诚信的习惯就会慢慢养成。

4.不存侥幸心理,不贪小便宜。

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要告诉孩子不贪小便宜,任何一次小便宜都会毁掉你的信誉。诚实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身边的人也会同样以诚信来回报你。

好习惯之八———利人利己

1.父母在家里尽量找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事情做,大家有兴趣,对大家都有利,做得高兴,玩得快乐,让孩子体会“利人利己”的价值。父母不要仅仅考虑孩子的兴趣,还要把自己的兴趣加进去,让孩子学会考虑父母的爱好和利益。

2.找一些损人利己、损人害己的报道拿给孩子看,及时与孩子讨论,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孩子说说怎样做人最适合。

3.到市场上买了一件孩子喜欢的东西,就要让孩子明白买卖成功的原则就是利人利己,我们得到了喜欢的东西,商人赚了钱。如果让商人赔钱,他肯定不会把东西卖出去。

4.在孩子和朋友交往的过程中,鼓励孩子为他人考虑。可以先从身边人做起,比如为父母着想,为爷爷奶奶着想,为同学着想等等。

好习惯之九———善待他人

1.善待他人就要学会了解人。

有的父母常常说:“我实在不了解我的孩子,因为他太不听我的话了!”实际上,这样的话在逻辑上是不通的。应该说,父母要了解孩子,首先要听孩子的话,听多了就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他希望什么,埋怨什么,需要什么。因此,建议父母蹲下来和孩子平等对话,同时也要教孩子学着去了解周围的人,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周围和自己生活环境不同的人。

2.善待他人就要学会欣赏人。

一位专家曾经谈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他说有一次中外孩子举行测验,测验后的分数让孩子分别拿回家给各自国家的父母看,结果中国的父母看了孩子的成绩后,有80%不满意,而外国的父母则有80%表示满意。而实际成绩怎样呢?实际上,外国孩子的成绩还不如中国孩子。这说明中国的父母习惯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看待别人和世界。而外国的父母习惯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看待别人和世界。所以,建议父母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并教会孩子要发现别人的长处,真诚赞赏他人。

3.善待他人就要学会关爱人。

这是善待他人最重要的一点。教育的重要秘诀也是爱,我们常常说要爱得孩子不好意思犯错误,也是这个意思。父母要让孩子懂得怎样去爱长辈,爱同学,爱老师。

孩子早恋家长有责

据最新心理学研究发现,早恋的孩子中大多缺乏家庭的关爱,比如来自单亲家庭,或者父母关系不和睦,父母不能给孩子足够的关注等,如果给孩子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成长环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孩子早恋。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孩子早恋是有象征意义的,早恋意味着过早的成熟和走进社会,意味着在家庭以外寻找在家庭中满足不了的心理需求。如果孩子有一个温馨的家,有足够关爱自己的爸爸妈妈,那孩子躲在安乐窝里享受还来不及,就不太容易过早到家庭以外去寻求温暖。

那么,早恋的孩子性格上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和他们的家庭环境有哪些关系呢?他们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特点,就是感到空虚和无聊。我们知道中学的课业很重,如果他们在学习之余,甚至在家庭中也找不到可以倾吐心声的环境,就会逐渐积累大量的压力,而这些压力需要找地方抒泄。另外,如果他们成绩不好或者从学习中找不到乐趣,就更容易感到空虚无聊,于是找小恋人就成了他们排解压力、倾吐心声、排遣无聊的好办法。中学生恋爱有很大成分是在找知心朋友,如果爸爸妈妈能够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孩子就未必一定要通过恋爱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要避免孩子早恋,家长首先做到,父母之间的问题,需要父母自己去解决,不要把过多的压力传递给孩子,尽量帮孩子减压。其次,父母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多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而不是只问学习成绩。第三,如果孩子真的早恋了,父母也不要一味指责孩子或者拆散他们,而是要多想想,父母自己有哪些地方没有做好,以致孩子非要到家庭以外去寻求温暖?这样想一想,有助于父母更加理解孩子,并理性地处理好孩子早恋的问题。

中国式养娃:这些法子真心不靠谱

1.中国式喂饭

好多中国的父母总是担心孩子没有吃饱,在孩子饭碗里塞满了饭菜。当孩子吃不下离开餐桌时,总是拿碗追在他的身后,对他说:“孩子,再吃一点,把这点吃完”。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喂饭。

这种喂饭方法会让孩子对吃饭失去兴趣,也不利于良好的吃饭习惯的养成。还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那就是让孩子认为浪费是理所当然的,不懂得珍惜粮食。

因此,中国式喂饭可以休矣,请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中国式说“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父母这样对孩子说:“这个你不能动,那个你不能碰,你不能那样做!”比如,孩子想玩沙子,父母会说:“沙子很脏会弄脏衣服,不能玩!”;孩子想玩水,父母会说“水很凉别冻着,你不能玩”等等。

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认知这个世界,发展自己的能力。父母经常说“不”会让孩子的天性得不到发挥,好奇心、冒险精神和创新能力受到抑制。长此以往,孩子性格容易变得含羞、胆小。

中国式说“不”看上去是对孩子的保护,但实际上对孩子很不利。在父母过度的保护下,孩子不能知道危险在哪里,失败是什么,以后如何能够独立?

所以,父母请放手吧,让孩子在自由愉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3.中国式打招呼

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带着孩子参加饭局,大家的通常做法是让孩子表现自己。一见面,父母一般让孩子叫人,如果孩子不愿意,很可能被指责孩子不懂礼貌。

还有一些父母有“炫娃”的心理,会强力要求孩子当着很多人的面表演节目:“宝宝,给大家跳个舞吧”“乖女儿,给大伙唱首歌吧”假如孩子表现的不如自己预想,父母会感觉很没面子。

逼孩子叫人或表演才艺,是很多父母常做的事。这里告诉大家,这些行为往往伤孩子很深。父母的逼迫是对孩子的一种不尊重,而且会让孩子失去自尊和自信,变得自卑,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大家不妨换种方式,鼓励孩子向别人介绍自己。

小编提醒各位父母,跟人问好、表演才艺都要让孩子自愿去做。逼迫孩子,是得不到理想结果的。

相关推荐

儿童孤独症预防

首先是孩子在同龄群体中活动,绝大部分都是未经事先安排和计划的,孩子在这种活动中,往往是十分自然、无意中完的,与在家庭中父母的安排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绝然不同。 第二,孩子在同龄群体中所处的位置与在家中所处位置有本质的不同。在家中,父母面前孩子始终处在被教育者、被指导者、被管理者和服从者的位置,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而在同龄群体中,则获得与旁人平等交往的地位和关系。孩子们相互之间的这种平等地位和关系,也许十分幼稚、十分简单、十分可笑,但在孩子们眼里却十分真实、十分慎重、十分神秘。在这种交往中逐渐会遵守

5点让孩子会孝顺行为

1、多少说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是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孩子的榜样。为父母者不一定是高官巨贾,文人士,用自己的丰功伟绩,家财万贯来孩子的榜样。但可以一个善良,有爱心,负责任,勤奋踏实的人。 不必用语言教育孩子要孝敬老人,你孝敬父母公婆,孩子看见了,他将来就会有样样,反之亦然。路边的玻璃,你弯腰捡去垃圾堆,那么你这个行为就是“善举”,在孩子的心里种下“善”的种子。 或许你的工作不是高尚,但你兢兢业业去了,你就给了孩子认真的品格,带着认真品格的孩子无论是习还

怎样减轻考前焦虑症

良好的作息: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考试了,因而这段时间不要再进行满负荷的练习,把身心弄得过于疲劳反而会影响考试的状态。休息不好,睡不好,会加重焦虑。早晨起床时间要准时,起床时间不规律会扰乱体内生物钟,引起失眠。午睡1小时左右最为合理,睡得太多则夜晚很难入睡。可以多听听音乐,经常运动等。 提高自信心:考前的焦虑常源于自信心不足,担心自己还没准备好,考不出好的绩。因此,父母和老师应多肯定、多鼓励焦虑的孩子,多指出他的优势所在,这样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容易焦虑的孩子也容易看到负面的东

民主的父母也权威

还记得前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吗?8月,几乎每天在电视上都能看到美国两党候选人忙碌的身影,或唇枪舌战,或游走各地拉选票,双方的“交战”可谓热火朝天。就在这时,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突然停下了征战的步伐,带着妻子女儿去海滩度假了!奥巴马对此的解释是:每年暑假带着妻儿去度假是他对两个女儿的承诺,现在又到了践约的时间了。美国的媒体并没有批评奥巴马置民主党的利益和公众的期待于不顾,而是追踪他们的愉快假期,拍摄了很多一家人在海边悠闲玩耍的镜头。 这一切让我这个正在美国访的中国人看不懂,于是去和有有的美国小朋友的父母交流。居

家长获得孩子尊重的三秘诀

一:多商量,少命令。 比如提醒孩子作业了,可以这样说:“到时间了,你是不是该作业了?”而不要直来直去地说:“别看电视了,快去作业!”再比如孩子给家长一件事情,可以这样说:“你能帮我把那件衣服拿来一下吗?”而不要说“把那件衣服给我递来。 ”如果孩子帮你了,你还要记得说一声“谢谢”。这样,孩子就会感觉你很尊重他,心情会很愉快,而且也很愿意听家长的话。 二:多引导,少训斥。 家长对待孩子,要像对待人一样,不要有一点错就总是板着脸指责他,而是应该委婉地指出来,尽量避免伤害他的自尊心。其实家长越是尊

父母最容易形的一种偏见

我的所作所为都是为孩子的前程着想。 每当孩子不听话时,大部分父母都会习惯地说这样的话:“这都是为了你好啊!你看看妈妈说的有哪一点是错的?” 教训孩子后,有哪个父母心里会好受呢?他们也会对孩子有歉疚感,看到无精打采的孩子,心里也会不好受。“我是不是太过分了?”当父母们有这样的想法时,很快就会给自己找借口,使自己的行为更加合理。“我说得也没错啊!”“等孩子长大后总会明白我的一片苦心的。”“最后他们还会感谢我的。”等等。 因为父母都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孩子的前程着想,所以大部分父母认为孩子必须遵守自己规定的人

宝宝入园后必知的技巧

1、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 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一点进步,如会一首歌,一支舞,会写自己名字……父母应及时鼓励。鼓励形式可以是送他一个小礼品,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 对不容易适应的孩子父母应该尽量避免问他“今天在幼儿园老师对你好吗?”“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唱歌了吗?”等等,避免让孩子的记忆一直停留在不良的情绪体验中。如果孩子说不喜欢幼儿园,或者不喜欢老师,父母应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避免与他谈幼儿园的事。 2、教给孩子一定

父母应该怎样克服自身阻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1)不要将父母的不良情绪传染给孩子 专家研究表明,即使是一个月大的婴儿,也能主动感觉母亲的精神状态。如果母亲感到焦虑,孩子也会感到焦虑;如果父母情绪不稳定,孩子的情绪也会不稳定;如果母亲经常有恐惧感和不安全感,每天晚上总在窗户、门关好之后又小心翼翼的检查,这种恐惧和不安全感也会在无形中转移给孩子,使他经常处于一种恐惧,不安全的气氛中。久而久之,这些不良氛围自然便会使孩子胆小怕事、容易紧张、冲动、恐惧等心理情绪,最终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长。因此,父母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总是疑神疑鬼,遇事时应表

说谎不是坏小孩

不要轻易将谎言与孩子的品质划等号,因为谎言有时只不过是幻想,或者孩子小小的如意算盘。 很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懂事了,不再是个小宝宝了,所以孩子们应该很明白自己说的话是事实还是谎言。其实不然!事实上,说谎是孩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相信看完以下对孩子说谎问题的分析和解释之后,父母们就会松一口气了。 5岁以下的孩子常常说大话,因为他们不能把事实和幻想区分开来,说大话完全不同于说谎;5岁以上的孩子不再有说大话的情况存在了,他们会因为种种原因而说谎。 2~

孩子父母疏远的三大原因

一、不尊重孩子的思考和想法。 父母的以为所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正是这个“为孩子好”,让孩子吃尽了苦头。一位高中生在日记中写道:“他们对我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什么也不让我干,但是我真正想要的、想干的,他们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他们只是希望我好好念书,除了念书什么也不让。”而这种法恰恰伤害了孩子,因为孩子已经长大了,有了独立的思想、意识、渴望,而父母孩子的想法、法每每抱以不尊重、轻视甚至呵斥,这很容易刺伤那些正在长大、渴望熟的心。 二、忽视孩子业之外的需求。 在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加大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