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治疗有哪些误区
哮喘治疗有哪些误区
一:拒绝使用激素治疗。一些哮喘患者认为支气管哮喘,是由气道平滑肌痉挛引起,治疗上仅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就行。这是一种很错误的想法。在上世纪80年代后,医学界逐渐认识到,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治疗上必须使用,吸入激素才能消除这种气道炎症,避免或减少哮喘大发作。
二:感到憋气就是哮喘。有的人一有憋气、气喘的症状就怀疑自己得了哮喘。其实,在医学上引起憋气、气喘的疾病很多。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常常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加之心脏功能不健全,很容易出现憋气和气喘,医学上称之为心源性喘息。
三:症状减轻后就停荮。还有一些哮喘患者经过几周治疗,喘息症状明显好转,以为病已痊愈,便自行停荮,结果喘息症状加重,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哮喘大发作。实际上,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需要数月或数年的治疗,才能控制病情,一定要遵照医嘱,长期坚持吸入激素,才能达到病情的良好控制。
四:长期咳嗽是得了哮喘。在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约有半数以上均有咳嗽的症状,有些患者咳嗽长达数月、数年之久,尤其在夜间或凌晨咳嗽剧烈,以至影响了本人和家人的睡眠。就医按哮喘治疗,使用了多种抗生素,也不见症状好转。这很可能是一种特殊的哮喘,医学上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如果患者咳嗽持续,和反复发作三周以上,并且常因上呼吸道感染、剧烈运动或吸入冷空气以后诱发,胸部影像学检查正常,服用抗生素及祛痰止咳荮物无效,就要考虑到,是否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应去大医院做支气管激发试验,以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哮喘治疗的三大误区是什么
哮喘治疗的三大误区:
哮喘治疗的误区一:哮喘是治不好的。由于哮喘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从根本上或者说是一劳永逸的根治还是很困难的。毕竟,哮喘是一种慢性病,想通过一时的治疗达到永不复发是不现实的。但是,患者和家属大可不必因此产生消极情绪,失去治愈信心,甚至产生绝望思想或只求治喘而不求治愈。实际上,随着近年来医学研究的进步,哮喘从症状上来讲是可以治愈的。现在国际公认的治疗目标是达到:没有(或最少)慢性症状,包括夜间症状;没有(或最少)哮喘急性加重;无急诊就医;尽少使用(或不使用)β2激动剂;无体力活动和运动受限;肺功能基本正常。通过正确有效的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像健康人一样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哮喘治疗的误区二:哮喘没有症状时不用治疗,什么时候喘了再治。哮喘有不同的类型,其治疗上也应采取个体化方案。间歇发作性哮喘患者(如典型的过敏性哮喘),发作时间短,可在哮喘发作时治疗;常年、频繁发作哮喘的患者,必须坚持长期、规律地治疗才行,此类患者如果不注意稳定期的治疗,很容易导致哮喘症状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久之就会发生支气管不可逆的变形损害,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应走出只治哮喘发作期,忽视缓解期,只治标不治本的误区。
哮喘治疗的误区三:哮喘症状得到控制后,就不用继续治了。长期以来部分患者、家属甚至临床医生,只注意对发作期的治疗,哮喘症状一旦缓解,就误判为治愈而停止治疗,结果造成了哮喘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严重者发展成为肺气肿、肺心病而失去劳动能力。哮喘加重是发作性的,但气管炎症是长期存在的。通过规范吸入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吸入长效β激动剂能良好的抑制气道炎症,比单纯治疗急性支气管收缩更能有效地控制哮喘。一旦哮喘被控制,应至少维持吸入治疗3-6个月,然后请医生根据情况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防治儿童哮喘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只要有喘息症状就是哮喘。
专家解析:喘息性支气管炎、反流性食道炎、心源性哮喘(如心衰)等,也会有喘息症状。
误区二:哮喘发作时才需要治疗,平时可以不管不顾。
专家解析:支气管哮喘有间歇性发作、轻度持续发作、中度持续发作、严重持续发作等。哮喘发作除了控制急性发作的症状之外,还需要遵从医嘱,在院外做到持续治疗和管理。
误区三:喘息不严重时可以不吃药。
专家解析:哮喘在间歇期有轻微喘息症状的,平时应口服一些支气管扩张剂或使用喷剂,以维持疗效。
误区四:症状加重时,应该加药。
专家解析:哮喘患者不应自行加药。支气管扩张剂和激素经常被应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但是,许多哮喘药物都有副作用,如果家长自行加药,可能会引发恶心、呕吐、心慌、心律失常等副作用;假如长期过量使用激素,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误区五:治疗哮喘,只要坚持用药,不需要检查肺功能。
专家解析:哮喘患儿平时除了坚持用药,还应定期检查肺功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疾病的演进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急性发作。
厌食症治疗有误区
1.孩子越瘦就越给孩子吃高热量的食物。家长往往认为,孩子吃得少,那就吃点好东西吧,其实,越是瘦弱的孩子越不能吃高热量的食物,因为高热量的食物消化需要的动力也高,瘦弱的孩子尤其是长期厌食的孩子,身高体重都不达标,其消化能力也非常弱,就更不能喂高热量的食物。
2.多喝牛奶好。现在,很多孩子三四岁了,每天还大量喝配方奶。不要认为牛奶是最好的东西,不管是配方奶,还是鲜牛奶,过多的高蛋白流质饮食对孩子的肠胃功能锻炼是非常不利的。侯江红举例说,大人吃硬食物消化能力肯定没问题,但一些住院病人或者因某种原因要限制普通食物摄入的人,只让吃流质蛋白,如喝牛奶,如果高蛋白流质饮食超过一星期,他再吃硬食物,肠胃都无法承受,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来适应。孩子也是如此,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高蛋白流质食物的数量应减少。
3.睡前喝牛奶好。人睡了,内脏功能处于一种代谢的最低状态,只能够保证生命的最基本需求,若人睡了胃肠还在工作,久而久之,就会对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不建议孩子睡前吃东西,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孩子不喝奶不睡觉,这就是家长长期给孩子养成的不好的习惯导致的。
4.吃到肚里就是“本”。比如午饭是面条,孩子不好好吃或吃得很少,可能是因为孩子这会儿的肠胃不太舒适,或者这时候积食了,可家长不知道这些,只看到孩子吃得少,就变着法让孩子喝牛奶或者吃些零食。家长的观点是,只要吃到肚子里总归是好事吧。其实这是错误的,孩子不想吃时,就不要勉强了。
5.多加功能性食品(保健类食品)好。很多家长都喜欢给孩子补锌、补钙或补充其他微量元素,其实,微量元素的检查只是一个参考,不能作为补不补的重要依据。微量元素少了不好,多了更不好。孩子正常吃饭,食谱广一点,多获取一些营养,既均衡又安全。
6.多喝酸奶利于消化。大量的酸奶会改变孩子胃肠道的酸碱平衡,造成孩子肠胃功能紊乱,尤其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大量喝酸奶是非常不好的。
7.餐前加水果好。建议还是餐后吃水果好,应该马上吃,食物与水果的混合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可对孩子的口腔起清洁作用,若在两个小时后再吃可能会影响下一顿的进食。
8.补锌能促进食欲。这也是个误区。孩子厌食很多家长都会说孩子可能缺锌,赶紧给孩子补锌。这都是广告给害的。缺锌是可以导致厌食症,但厌食症不一定都是缺锌引起的。缺锌往往是肠道功能不好、吸收差、长期厌食造成的,正常食物中所含的锌足够了,孩子有一个良好的肠胃功能,锌才能得到有效的吸收。
治哮喘五大误区
误区一:认为只要有喘息症状就是患了支气管哮喘。
专家解析:喘息性支气管炎、反流性食道炎、心源性哮喘(如心衰)等,也会有喘息症状。
误区二:认为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才需要治疗,平时可以不管不顾。
专家解析:支气管哮喘有间歇性发作、轻度持续发作、中度持续发作、严重持续发作等,每种发作的轻重程度不一,治疗上也有差异。因此,支气管哮喘患者平时决不可掉以轻心。生活中应注意杜绝支气管哮喘的诱发因素,如冷空气刺激、烟尘、刺激性气味、花粉、动物皮毛、尘螨等。
误区三:喘息不严重时就不吃药。
专家解析:支气管哮喘在间歇期还有轻微喘息症状的,平时应口服一些支气管扩张剂或使用喷雾,以维持疗效。
误区四:症状加重时,自行加药。
专家解析:患者不能自行加药。支气管扩张剂和激素经常被应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但是,有些支气管扩张剂有副作用,如果患者自行加药,可能会引发恶心、呕吐、心慌、心律失常等副作用;假如长期大量应用激素,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误区五:认为防治支气管哮喘,只要坚持用药就可以,而不去检查肺功能。
专家解析:支气管哮喘在严重时很危险,可能造成呼吸困难、加重心衰。而患者往往对病情不够了解,自行加减药,甚至也不定期去医院检查肺功能。这些都是误区。其实,支气管哮喘患者平时除了坚持用药,也应定期检查肺功能,了解肺功能的情况,以防引起急性发作。
哮喘的认知误区
认知误区一、很多患者对于哮喘的认知误区包括不喘不治,喘了再治,长期以来,很多患者和家属对于哮喘的认知误区就是只重视对发作期的治疗,哮喘症状一旦缓解,就误判为治愈而停止治疗,这样就容易导致哮喘疾病出现反复的发作,甚至出现久治不愈,可能会严重恶化,引发一些肺部的疾病的出现,所以治疗哮喘要彻底。
认知误区二、很多患者认为吸入激素治疗可以起到显著的效果,但是专家表示这类方法的副作用大,哮喘的本质实际就是气道炎症,患者可以通过口服或者静脉注射等方法使哮喘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长期应用会对身体产生许多副作用。正确的哮喘治疗应是首选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根据病情程度加用吸入长效β激动剂,这样可以使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的缓解,另外对于身体的副作用也相对较小。
认知误区三、很多患上哮喘的朋友认为吃药就可以康复,而忽略了日常的护理,很多人片面的认识通过不断的苭物来控制哮喘疾病的发作,这样就会导致对哮喘疾病的护理不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患者在发病时急急火火地治疗,但是发现病情缓解后,就放弃了继续治疗,这样就容易导致哮喘出现频繁的发作,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出现。
哮喘病的治疗误区
1、不喘不治,喘了再治
长期以来部分患者和家属,只注意对发作期的治疗,哮喘症状一旦缓解,就误判为治愈而停止治疗,结果造成了哮喘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严重者还会发展成为肺气肿、肺心病而失去劳动能力。哮喘加重是发作性的,但气道炎症是长期存在的。哮喘发作期的治疗是一个短期的过程,但哮喘的治疗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哮喘被控制,应至少维持吸入治疗3-6个月,然后请医生根据情况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对哮喘病情及严重程度的正确评价是哮喘治疗中非常关键的一环,肺功能检查是诊断哮喘、评价哮喘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2、吸入激素治疗副作用大
哮喘的本质是气道炎症,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气道炎症最有效的药物。口服、静脉注射等全身用药虽然当时可取得效果,但是长期应用会对身体产生许多副作用。正确的哮喘治疗应是首选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根据病情程度加用吸入长效β激动剂,仅仅在有急性症状时吸入短效的β激动剂。吸入激素仅考,试大网站收集在气道局部起作用,血液里基本吸收不到,并且应用剂量很小,一般每天不到1毫克。
所以,即使是终生规范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也不会发生明显的副作用。通过规范治疗,患者完全可以达到没有哮喘症状、没有急性发作、没有夜间憋醒、不需看急诊,没有运动限制、没有治疗所产生副反应的效果。
3、重吃药轻护理
也有些家长片面追求使用苭物来控制哮喘的发作,而对哮喘的护理却重视不够。患儿发病时急急火火地治疗,不喘之后就不再管了,平常吃饭穿衣也不加以注意。其实,哮喘儿童的家庭护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护理得法,此病就恢复得快,甚至有可能痊愈;护理不当,就会促使此病复发或导致病情加重。建议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尽可能避免接触过敏原。属于特异性体质的婴儿接触过敏原越早,时间越长,其发病就可能既早又重。
有关哮喘治疗的一些常见误区
哮喘治疗的误区一:哮喘是治不好的。由于哮喘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从根本上或者说是一劳永逸的根治还是很困难的。毕竟,哮喘是一种慢性病,想通过一时的治疗达到永不复发是不现实的。但是,患者和家属大可不必因此产生消极情绪,失去治愈信心,甚至产生绝望思想或只求治喘而不求治愈。实际上,随着近年来医学研究的进步,哮喘从症状上来讲是可以治愈的。现在国际公认的治疗目标是达到:没有(或最少)慢性症状,包括夜间症状;没有(或最少)哮喘急性加重;无急诊就医;尽少使用(或不使用)β2激动剂;无体力活动和运动受限;肺功能基本正常。通过正确有效的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像健康人一样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哮喘治疗的误区二:哮喘没有症状时不用治疗,什么时候喘了再治。哮喘有不同的类型,其治疗上也应采取个体化方案。间歇发作性哮喘患者(如典型的过敏性哮喘),发作时间短,可在哮喘发作时治疗;常年、频繁发作哮喘的患者,必须坚持长期、规律地治疗才行,此类患者如果不注意稳定期的治疗,很容易导致哮喘症状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久之就会发生支气管不可逆的变形损害,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应走出只治哮喘发作期,忽视缓解期,只治标不治本的误区。
哮喘治疗的误区三:哮喘症状得到控制后,就不用继续治了。长期以来部分患者、家属甚至临床医生,只注意对发作期的治疗,哮喘症状一旦缓解,就误判为治愈而停止治疗,结果造成了哮喘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严重者发展成为肺气肿、肺心病而失去劳动能力。哮喘加重是发作性的,但气管炎症是长期存在的。通过规范吸入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吸入长效β激动剂能良好的抑制气道炎症,比单纯治疗急性支气管收缩更能有效地控制哮喘。一旦哮喘被控制,应至少维持吸入治疗3-6个月,然后请医生根据情况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儿童哮喘治疗有5个误区
混淆“哮喘”和“感冒”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称。有流涕、打喷嚏、咳嗽等,与支气管哮喘的前驱症状类似,但哮喘主要与过敏体质、上呼吸道感染和空气污染等有关;感冒只是引起哮喘的外界诱因之一。
激素影响生长发育
据介绍,目前治疗哮喘一般采用止喘、抗炎、抗过敏,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在气道局部发挥强大的抗炎症作用,而不作用于全身。经过20多年严格临床研究,激素使用完全不影响孩子最后的身高。
哮喘儿不可食用海鲜
对有过敏体质的哮喘儿童来说,首先应到医院积极查找引发孩子哮喘发作的过敏原,比如:食物、动物皮毛、药物等。一旦明确患儿对某些食物或物品过敏,就要积极避免再次接触,以免加重过敏状态。
患儿不“喘”可停药
在接受治疗一段时间后,即使孩子病情稳定,家长也要带孩子上医院随访。此时,医生会根据病情,重新评估并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此外某些便携式的肺功能仪,也能帮助家长判断孩子的健康状况。若此时孩子的肺功能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则表示患儿有哮喘发作的可能。遇到上述情况,需及时就医,预防用药,避免哮喘急性发作,减少孩子痛苦。”
哮喘儿应少动为宜
其实,室外运动可促使肺功能发育,增强肺活量和呼吸道防御能力,有许多好处。相反,不“敢”动的孩子体质反而会变弱,病情加重。对于过敏性哮喘患儿,运动前可先预防性用药,即可有效预防哮喘发作。此外,运动前的热身,能使呼吸道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个逐步适应过程,也可减少哮喘发作。
小儿哮喘治疗有5个误区
儿童哮喘治疗有5个误区 哮喘如何治疗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但是孩子一般自身免疫力都比较低,很容易患上哮喘这种顽固的疾病。很多年轻的家长照顾孩子没有经验,在给孩子治疗哮喘的时候产生了很多误区,使孩子不能尽快恢复健康。下面就给大家讲解一下儿童哮喘都有哪些误区。
混淆“哮喘”和“感冒”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称。有流涕、打喷嚏、咳嗽等,与支气管哮喘的前驱症状类似,但哮喘主要与过敏体质、上呼吸道感染和空气污染等有关;感冒只是引起哮喘的外界诱因之一。
激素影响生长发育
据介绍,目前治疗哮喘一般采用止喘、抗炎、抗过敏,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在气道局部发挥强大的抗炎症作用,而不作用于全身。经过20多年严格临床研究,激素使用完全不影响孩子最后的身高。
哮喘儿不可食用海鲜
对有过敏体质的哮喘儿童来说,首先应到医院积极查找引发孩子哮喘发作的过敏原,比如:食物、动物皮毛、药物等。一旦明确患儿对某些食物或物品过敏,就要积极避免再次接触,以免加重过敏状态。
患儿不“喘”可停药
在接受治疗一段时间后,即使孩子病情稳定,家长也要带孩子上医院随访。此时,医生会根据病情,重新评估并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此外某些便携式的肺功能仪,也能帮助家长判断孩子的健康状况。若此时孩子的肺功能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则表示患儿有哮喘发作的可能。遇到上述情况,需及时就医,预防用药,避免哮喘急性发作,减少孩子痛苦。”
哮喘儿应少动为宜
其实,室外运动可促使肺功能发育,增强肺活量和呼吸道防御能力,有许多好处。相反,不“敢”动的孩子体质反而会变弱,病情加重。对于过敏性哮喘患儿,运动前可先预防性用药,即可有效预防哮喘发作。此外,运动前的热身,能使呼吸道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个逐步适应过程,也可减少哮喘发作。
哮喘的认知误区
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老年群体被疾病侵袭,其中,哮喘是一种相对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一旦患上哮喘疾病,大家就要及时的采取措施,防止哮喘疾病出现严重或者恶化。
认知误区一、很多患者对于哮喘的认知误区包括不喘不治,喘了再治,长期以来,很多患者和家属对于哮喘的认知误区就是只重视对发作期的治疗,哮喘症状一旦缓解,就误判为治愈而停止治疗,这样就容易导致哮喘疾病出现反复的发作,甚至出现久治不愈,可能会严重恶化,引发一些肺部的疾病的出现,所以治疗哮喘要彻底。
认知误区二、很多患者认为吸入激素治疗可以起到显著的效果,但是专家表示这类方法的副作用大,哮喘的本质实际就是气道炎症,患者可以通过口服或者静脉注射等方法使哮喘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长期应用会对身体产生许多副作用。正确的哮喘治疗应是首选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根据病情程度加用吸入长效β激动剂,这样可以使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的缓解,另外对于身体的副作用也相对较小。
认知误区三、很多患上哮喘的朋友认为吃药就可以康复,而忽略了日常的护理,很多人片面的认识通过不断的苭物来控制哮喘疾病的发作,这样就会导致对哮喘疾病的护理不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患者在发病时急急火火地治疗,但是发现病情缓解后,就放弃了继续治疗,这样就容易导致哮喘出现频繁的发作,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出现。
治疗哮喘的误区
治疗哮喘的误区1:症状减轻后就停药还有一些哮喘患者经过几周治疗,喘息症状明显好转,以为病已痊愈,便自行停药,结果喘息症状加重,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哮喘大发作。实际上,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需要数月或数年的治疗,才能控制病情,一定要遵照医嘱长期坚持吸入激素,才能达到病情的良好控制。
治疗哮喘的误区2:感到憋气就是哮喘有的人一有憋气、气喘的症状就怀疑自己得了哮喘。其实,在医学上引起憋气、气喘的疾病很多。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常常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加之心脏功能不健全,很容易出现憋气和气喘,医学上称之为心源性喘息。对于患有上述器质性疾病的老年人,特别是使用支气管扩张药物疗效不佳的病人,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做心电图、心脏超声、x线胸片、肺功能等各项辅助检查,以排除左心功能不全、自发性气胸、肺栓塞等疾病引起的憋气、气喘症状,才能获得正确的诊断。
治疗哮喘的误区3:拒绝使用激素治疗一些哮喘患者认为支气管哮喘是由气道平滑肌痉挛引起,治疗上仅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就行。这是一种很错误的想法。在上世纪80年代后,医学界逐渐认识到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治疗上必须使用吸入激素才能消除这种气道炎症,避免或减少哮喘大发作。
治疗哮喘的误区4:长期咳嗽是得了哮喘在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约有半数以上均有咳嗽的症状,有些患者咳嗽长达数月、数年之久,尤其在夜间或凌晨咳嗽剧烈,以至影响了本人和家人的睡眠。就医按哮喘治疗,使用了多种抗生素也不见症状好转。这很可能是一种特殊的哮喘,医学上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如果患者咳嗽持续和反复发作三周以上,并且常因上呼吸道感染、剧烈运动或吸入冷空气以后诱发,胸部影像学检查正常,服用抗生素及祛痰止咳药物无效,就要考虑到是否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应去大医院做支气管激发试验,以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哮喘治疗的误区
误区一:重药轻防
片面地追求使用药物来控制哮喘的发作,而对哮喘发作的预防方面重视不够。
哮喘发作常与接触花粉、霉菌、动物的皮毛,吸入一些异味气体,剧烈运动、紧张、兴奋或强烈情绪,药物以及受凉感冒有密切关系,所以其日常护理也格外重要,不能忽视。
误区二:缓解期不用药
缓解期不规律用药是哮喘严重发作甚至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在缓解期则不用任何药物,这样反复发作,久而久之会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不可逆的严重损害,导致肺气肿、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
误区三:缺乏系统治疗
许多患者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平时哮喘症状严重的时候,自行加药,觉得症状缓解了,自行减药。其实妄自加药存在很大的隐患,有些支气管扩张剂有副作用,如果患者自行加药,可能会引发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假如长期大量应用激素,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等并发症。所以,哮喘的治疗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系统用药,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
误区四:误诊
错误的认为只要有喘息症状就是哮喘。某些疾病如喘息性支气管炎、反流性食道炎、心源性哮喘(如心衰)等,也会有喘息症。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误区
支气管哮喘并不是什么稀罕的疾病,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类病人,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支气管哮喘的出现,要知道支气管哮喘同样会有致命的可能,为了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那么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误区。
误区一:哮喘患者偶尔有咳嗽和气喘,不算严重
哮喘轻微的症状也提示气道的炎症没有被控制。如果不经过规范的治疗,这种慢性的炎症会导致气道结构的破坏,造成永久性的肺功能损害。没有被控制的哮喘,无论平常症状轻还是重,由于哮喘急性发作引起死亡的患者比例是相同的,因此,偶尔的哮喘症状也应该重视
误区二:哮喘不能控制,肯定经常犯
目前尚无一种治疗手段或药物可以达到根治哮喘,但是,支气管哮喘不是无药可救。全球哮喘防治创仪指南指出,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长期坚持使用控制药物,绝大多数哮喘患者都可以控制哮喘。
上述内容为大家介绍了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误区,希望大家可以正确的对待疾病,千万不要小看的支气管哮喘,一旦病情没有得到控制,后果一定会让你后悔的。因此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才是上选之策。
治疗支气管哮喘疾病都有哪些误区
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误区1、反正也治不好干脆不治了由于支气管哮喘属于慢性呼吸道疾病,治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以前一直没有一种好的疗法能将支气管哮喘治愈且不会复发。都只能靠药物来进行控制,致使许多患者久治不愈,一断药又复发。但是许多药物的副作用又非常大。
所以许多患者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已经失去了信心,甚至许多患者已经放弃了治疗。专家提醒广大支气管哮喘患者这样做是不对的,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支气管哮喘现在是可以治愈的。
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误区2、喘息不怎么严重时候就不要吃药专家介绍,支气管哮喘如果还有轻微的喘息症状时,一定要口服一些支气管扩张剂或使用喷雾,以维持疗效。
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误区3、认为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才需要治疗,平时可以不管不顾。
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误区4、症状加重时,自行加药,而不去检查肺功能。
专家介绍,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是不能自行加药,因为自己对病情不够了解,如果患者自行加药,可能会引发心慌、呕吐、心律失常、恶心等副作用,假如长期大量应用激素,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等并发症,还要定期检查肺功能,了解肺功能的情况,以防引起急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