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年人健康之用药误区有哪些

老年人健康之用药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副作用多的药不可用

有些药的说明书中,除了详细写上各种适应症外,还详细地标明该药的各种副作用,哪怕是百万分之一可能发生的也写出来。实际上这样的药品如果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准确使用,往往是真正的治病好药,且安全系数更高。

因为这样的药是经过长期的研究、动物实验和大量的临床观察,且又不回避才写在说明书上的。这样的药经医生指导,是可以避免或很少发生毒副作用的。

误区二:吃药跟着广告走

“药到病除”“特效药灵灵灵”……老年人十分容易被此类广告语忽悠。其实老年人的身体往往各方面机能都在减退,所以,对于一些多发疾病,如果选择合适的药物服用可以达到缓解、控制疾病发展的目的,但根本不可能治愈。

那些过度宣传某药用几盒、用几个月就可以“去根”的说法是根本不可信的。

误区三:药只治疗不致病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但很多老年人只注意用药去治疗疾病,而忽略了或压根不知道某些药物大量、长期使用或多种药物一起使用会造成新的疾病。

比如以老年人胃粘膜病变为例:有的老年人长期服用心脑血管药、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风湿关节药、补钙药等,而这些药大多对胃有刺激,结果导致胃炎、溃疡病等急、慢性粘膜等疾病的发生。

误区四:就医前停止用药

不少老年人认为,去看医生或去体检前,如果不停药会使检查结果不准确,其实这是绝不可取的做法。有些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是终生用药的,必须每天用一定的药量来控制,如果突然停用会导致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误区五:保健品也能治疗

现在市面上的保健品名目甚多,有的确实在某些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有些保健品滥竽充数,甚至声称能治疗疾病,根本不可信。

好的真正的保健品也只能对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不能当药用,如果一味地抱着保健品当药吃,往往会耽误病情,错过治疗时机。

误区六:同一时期多种药一起吃

老年患者往往是同时身患多种疾病,每种病有不同的药治,那么针对每一种病都必须吃药。于是,不少老年人凭着经验,分门别类买各种对症的药来吃,这就形成在同一时期多种药物同时服用的现象。

这样服药的方式实质上忽视了药与药之间的相互影响,事实上各种药物之间有的是相互增加疗效,有的是会相互降低疗效,有的是相互增加毒副反应或是降低毒副反应。因此,盲目吃药是不对的,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科学用药。

如何摆脱骨质疏松治疗的误区

骨质疏松患者在治疗过程的误区有哪些?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的危险日益加重,骨质疏松会带来疼痛、骨折,使得老年人对骨质疏松存在着一些惧怕心理。治疗骨质疏松有一定不要听信广告夸大宣传,中老年人并不一定要补钙,钙过量反而会适得其反,下面我们来看看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的三个误区。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认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骨质就开始丢失。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误区二:治骨质疏松不辩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针对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也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误区三: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危害老人健康。

骨质疏松患者在治疗过程的误区有哪些?就为您讲解到这里了,如果您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您及时的联系我们网站的在线专家,我们会为您详细的讲解,祝您早日康复。

老年人降血压用药三项注意

1、防首剂反应

也就是第一次使用某种降压药物的老年人,可能由于机体一时不适应,会产生心慌、晕厥等现象,甚至感到服药后血压反而升高,这又叫首剂综合征。

2、防看价吃药

有一些老人在选用降压药物时,会认为药的价格越高的药物降压效果越好。其实,药品的价格和效果并不成正比,一些价格便宜的大众降压药也有不错的疗效,服用得当是有效降压的关键。

3、防擅自停药

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一般需终身服药,也就是说血压降至正常值也要吃药,否则很快就会回到治疗前的水平,引起“停药综合征”,严重时还会诱发严重的心、脑等并发症。老年人吃降血压药物可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的减少药物的摄取量。

温馨提示:老年人降血压用药注意什么呢?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现在对此也有一定了解了吧。对于高血压老人而言要掌握降血压用药的方法,避免走入用药误区,这样才能有效的降血压。

老人补钙的误区

老人补钙的误区有两个

误区一:药物补钙比较好

专家建议:老人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虾皮、青豆、黄豆、豆腐、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其次,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喝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这些都会造成骨量丢失。除此以外,晒太阳和户外运动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这些都是安全的补钙方法,老人们根本没有必要每天服用钙剂。

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方式是在日常饮食中加强钙的摄入量,而且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不会引起血钙过量。

误区二: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

老年人用药误区有哪些

很多老年人在用药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这些误区主要有六点。

求新:我国每年批准上市的新药并不多,而广告宣传中的“新药”并不具有新药的成分。即便是新药,老年人也不应该随便使用,因为老年人的各项机能开始下降,使用新药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因为,产生药物不良反应三分之二的因素都是在上市的前四年被发现,如老年人盲目使用,很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所以,老年人不要轻易跟着广告走。

求洋:国外一些药物在生产工艺上可能会比我们稍微先进点,但这些“洋药”都是参考外国人的身体状况生产的,跟我们必定存在着种族上的差异。如服用没有经过我国卫生部检测的“洋药”,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求多:很多老年人都是综合有几种病症,经常去一次医院要拿十几种药。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服用药物的品种是成正比的,用药越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就越大。一项调查显示,老年人平均用药七八种,最多的可达24种。现在很多老年科的大夫都提出5种药以下的用药原则。5种药以下的药物不良反应是10%以下,如果吃到10种以上,药物不良反应将达到80%。

求贵:药品的有效性不是能用价格高低来衡量的,宁可用对的,不要用贵的。

多吃补药:药补不如食补,即便是补也应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否则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中药无毒:经卫生部检测发现,中草药中有毒的有一百多种,中成药中有毒的有五十多种。所以,对于中药也要科学合理的服用。

感冒药不是人人能吃

感冒用药误区1、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有的患者因感冒症状较重,就擅自一次服用几种感冒药,如这几种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话,就很容易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药物的毒副作用也会累加。专家提醒,要避免两种以上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合用。

感冒用药误区2、服药时间过长。一般来说,退热治疗一般不超过3天;镇痛治疗一般不超过5天,疼痛缓解即可停药,最长疗程不宜超过10天。如果患者对用药者特别敏感或肝功能不全时,即使在对乙酰氨基酚的常规用量时也会出现肝损害。

感冒用药误区3、吃感冒药期间酗酒。长期过量摄入酒精,可提高对乙酰氨基酚的毒性。因此,服用含乙酰氨基酚的药物期间应禁酒。另外,空腹也可能提高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风险,所以服药前需谨记要饱肚服药。

感冒用药误区4、与肝药酶诱导药物合用。由于药物相互作用,对乙酰氨基酚合并使用肝药酶诱导药物如异烟肼(抗结核病)、苯妥英钠(抗癫痫作用)、巴比妥(催眠镇静药)等可导致中毒风险提高。因此,需尽量避免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与上述药物合用。

高血压患者的用药误区有哪些

1、间断服药

一些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的时候没有坚持定期服用,而是自作主张根据血压的升降自行随意调节剂量,甚至是间断服药,这是非常不可取的。有的患者总是间断服用降压药,血压高的时候就吃几片,血压降下来的时候立刻停止,这种做法不仅不能够控制病情,而且还可能加重病情。

2、擅自乱用药物

现在降压药不断推陈出新,所以一些高血压患者就急于采用新出的降压药,认为治疗效果好,殊不知这样乱服药对健康是非常不利的。降压药的种类有很多,每种药物的用途也不一样,很多患者在服用降压药一段时间后,发现并不是很管用,于是就换用其他的降压药,这样来回换药只会耽误病情的最佳治疗时间。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吩咐,坚持服用适合自己的降压药。

3、无症状不服药

根据高血压临床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症状轻重与血压的高低不是成正比例关系的。所以在症状不明显的时候,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不一定是处于正常状态。高血压的症状一般不明显,很多患者在服用降压药以后出现头昏、头痛不适,索性停药。久不服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引发严重的高血压并发症,危及生命。

老年人应走出的用药误区

用药误区一 跟着“经验”走。

一些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往往凭着自己长期吃药的“老经验”,每当病情复发时,便自己去药店买药来吃。即使到医院也是不顾自身的具体情况,向医生 点名要药,有时甚至责备医生给开的药“不管用”。在疾病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用药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病情复发时,最好是请医生检查后,根据处方用药。

用药误区二 跟着广告走。

有些老年人很迷信医药广告上介绍的新药和“特效药”,往往“慕名”用药。而医药广告多宣传药品的疗效,对于副作用和禁忌症则很少提,如果老人忽视了这些,用药时难保不出现问题。

用药误区三 认为用药品种越多效果越好。

有很多的老年人会身上患有很多的疾病,为了能够使身体能够恢复的更快一些,有时候会拜托医生开药的时候能够每个病都兼顾到,认为同时吃的药越多,治疗疾病的效果也就更好,而多种药物不适当地同时使用, 有时不但不会增加治疗效果,反而有可能因药物之间的互相拮抗作用而降低疗效,有的还会因为违反配伍禁忌而出现副作用,增加药物的毒性。

用药误区四 崇拜“贵重药”。

有些老年人常把药物的价格和货物的价格相提并论,容易受“一分价格一分货”心态的误导。认为价格贵的药物疗效一定比价格低廉的药物“力量”大,见效快。实际上,药物的效果是不以价格而定的。无论价格高低,对症下药才是好药。

用药误区五 滋补药吃不坏身体。

不少老年人以为滋补药能强身健体,多吃有益无害。但是如果所患的疾病并非“虚症”,滥用补药反而会违背祖国医学“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用药原则。如血压偏高及血粘度高的老年人长期服用人参、鹿茸之类的补品,反而会引起血压升高,甚至鼻衄不止,无异于火上浇油。

常见的用药误区有哪些

1.不遵医嘱,自己「加减」药量

不少老年朋友治病心切,会要求医生给自己多开药,或者存在超医嘱剂量服药的现象。

忘了服药,或者忘记了有没有吃药,于是在下一顿吃双份儿的药物,把之前的补上。

与此相反,有人却坚信「是药三分毒」,总是减量服药,或病情刚有好转就私自降低药量甚至停药。

其实,这都对身体很不好。

随意改变降压药、降糖药的用量,很容易造成血压血糖的波动。这种波动自身察觉不到,却在不知不觉中加重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损伤。而一旦出现高血压危象或是危险的低血糖,可都是要命的事情。

2.吃错药或者重复服药

有些中老年朋友,在刚开始服药时,还能记得服药方法和注意事项,但不久就忘了或记混淆了。

加上有些药片的大小、颜色等外观差不多,扔掉了外包装后,很难区分。一些人却不经确认,就自己凭印象服药。因此而发生吃错药或重复用药的问题。

3.多种药「搓堆儿吃」

不少中老年朋友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要吃多种药。

为了图省事儿,或者为了避免漏服药,他们养成了搓堆儿吃药的习惯,却忘记了早中晚、饭前饭后、药物搭配禁忌等要求。

一方面,药物要发挥最大的功效,需要用对时间。肠胃中的内容物,也有可能影响药效的发挥。

另一方面,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可能因共同服用而降低效果或增强了副作用。

这样图方便的行为,对健康并不利。

4.盲目轻信偏方

有的朋友不加鉴别地相信广告宣传或所谓的民间「偏方」「秘方」。也不咨询医生,就买来药物或保健品吃。

而这些宣传中疗效好的不像话的药,却常常并不可靠。不起作用,浪费点钱还则罢了,万一因此而延误病情、药物中毒,可真就得不偿失了。

对中老年患者来说,生理功能逐渐衰退,药物的不良反应概率高于青年人,且用药种类更多。这就更需要重视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并让药物发挥最大的效果。

1.吃药对症、避免自开处方

坚持到正规医院医生就诊后对症吃药,不求新药、贵药,只吃对的药,杜绝自行诊断、自行服药,不信广告、不信偏方秘方、不信经验用药。

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要告知医生,让医生判断所用药物是否存在相互「打架」、影响药效的情况。

2.剂量适当,勿随心所欲

老年人肝肾生理功能多有不同程度减退,或合并有多种疾病,医生会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后开具效益最大、副作用最小化的处方,治疗过程中切忌擅自增减药量。

3.遵从医嘱、规律服药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通常需要长期服药。而不同的药物均有各自的最佳吸收和作用的时间及部位,按规律服药效果更好。

4.妥善保管药物

不同药物对存放都有不同的要求,如干燥通风、避光、防潮的地方存放。

在服用药物前还要看外观、形状等是否改变,以防误服过期、变质药物。

定期检查药箱,清理过期变质或已不用的药物。

老年人健康之用药误区有哪些

老年人为了让自己的身体免受疾病的侵扰,常常会依赖一些药物,来对抗身体的不适,当然,药物治疗的动机还是老年人健康的需要,那么,用药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呢?

误区一:副作用多的药不可用

有些药的说明书中,除了详细写上各种适应症外,还详细地标明该药的各种副作用,哪怕是百万分之一可能发生的也写出来。实际上这样的药品如果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准确使用,往往是真正的治病好药,且安全系数更高。

因为这样的药是经过长期的研究、动物实验和大量的临床观察,且又不回避才写在说明书上的。这样的药经医生指导,是可以避免或很少发生毒副作用的。

误区二:吃药跟着广告走

“药到病除”“特效药灵灵灵”……老年人十分容易被此类广告语忽悠。其实老年人的身体往往各方面机能都在减退,所以,对于一些多发疾病,如果选择合适的药物服用可以达到缓解、控制疾病发展的目的,但根本不可能治愈。

那些过度宣传某药用几盒、用几个月就可以“去根”的说法是根本不可信的。

误区三:药只治疗不致病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但很多老年人只注意用药去治疗疾病,而忽略了或压根不知道某些药物大量、长期使用或多种药物一起使用会造成新的疾病。

比如以老年人胃粘膜病变为例:有的老年人长期服用心脑血管药、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风湿关节药、补钙药等,而这些药大多对胃有刺激,结果导致胃炎、溃疡病等急、慢性粘膜等疾病的发生。

误区四:就医前停止用药

不少老年人认为,去看医生或去体检前,如果不停药会使检查结果不准确,其实这是绝不可取的做法。有些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是终生用药的,必须每天用一定的药量来控制,如果突然停用会导致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误区五:保健品也能治疗

现在市面上的保健品名目甚多,有的确实在某些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有些保健品滥竽充数,甚至声称能治疗疾病,根本不可信。

好的真正的保健品也只能对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不能当药用,如果一味地抱着保健品当药吃,往往会耽误病情,错过治疗时机。

误区六:同一时期多种药一起吃

老年患者往往是同时身患多种疾病,每种病有不同的药治,那么针对每一种病都必须吃药。于是,不少老年人凭着经验,分门别类买各种对症的药来吃,这就形成在同一时期多种药物同时服用的现象。

这样服药的方式实质上忽视了药与药之间的相互影响,事实上各种药物之间有的是相互增加疗效,有的是会相互降低疗效,有的是相互增加毒副反应或是降低毒副反应。因此,盲目吃药是不对的,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科学用药。

以上这些都是老年人用药的误区总结,老年朋友们切不可过分依赖药物,药物并不是最好的救命稻草,保持愉快的心情、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当的运动才是对老年人健康最有效的。

老年人健康的几大误区

误区1:人老不服老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会发生很多退行性变化,肌肉及骨骼功能都会退化。

老年人必须清楚这一点,锻炼要适当,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打太极、散步等。

退休后“发挥余热”是好事,但如果患有慢性病,还是建议安心享受晚年生活,不可做太多运动。

误区2:腰酸腿疼不得了

老年人关注身体健康是正常的,但不必太过敏感,我们要明白,疾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惧疾病的心理。

人老了难免腰酸腿疼,不要因为出现某些小症状就吓自己。

就算就医后确诊为疾病,也要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心态好才有利于康复。

误区3:晨练越早越好

早晨6点前,植物尚未进行光合作用,空气中积存大量二氧化碳。

此外,早晨冠状动脉张力高,交感神经较兴奋,容易突发心血管疾病。

医生建议,老年人的晨练时间应在6点后,晨练前吃点东西、喝点水,防止低血糖,地点最好选择公园或宽阔的广场。

误区4:油盐不进降压降脂

过度限盐会导致钠摄入缺乏,机体细胞渗透压会失衡,导致水分进入细胞中,诱发脑水肿。轻者出现意识障碍,重者还会出现心率加快、恶心呕吐等症状。

因此,老年朋友要学会正确地控油和减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低于6克,食用油用量控制在25克-30克。

误区5:勤俭节约太会过

剩饭最好在一天内吃完,剩菜在5-6个小时内吃完,绿叶菜、凉菜不要隔顿。

吃剩饭剩菜前,一定要高温加热杀菌。

误区6:多吃补药能长寿

老年人进补要视身体情况而定,不分体质和症状乱补可能适得其反。

一般来说,平衡的膳食足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不需额外进补。

即使进补,首选山药、红枣等药食同源的食物,或征求医生建议。

误区7:老了补牙是浪费

牙齿缺失会让咀嚼功能下降,增加消化负担,不利于身体所需营养的获取。

而不注意口腔卫生还会诱发龋齿、牙槽骨萎缩等问题,间接引起大脑、心脏、肾脏等器官的病变。

医生建议,老年人更加要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如果有缺牙情况,一定要及时修补。

误区8:钙补得越多越好

60岁以上老年人,建议每日摄入1000mg钙。过量补钙不但对强壮骨骼无益,还会损害健康。

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来源还是食物,适当多吃豆腐干、奶制品、小白菜等富含钙质的食物,还要戒烟、适量运动。

皮肤过敏用药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部分患者以为如果对一样事物以前没有过敏的现象,以后就不会过敏,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很多药物过敏是在第一次服用的时候,会刺激到患者的机体,从而产生抗体,所以患者再次服用药物的时候,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作为抗原激发免疫应答,从而导致过敏反应。

误区二:有部分皮肤过敏患者认为如果是对某种物品过敏会在接触以及服用之后,当时就会出现过敏的现象,这样的想法也是错误的,因为皮肤过敏分为速发型以及迟发性,而迟发型不良反应多数发生在用药后的第2~10天,甚至部分有是三天的时间才会出现过敏的反应。

误区三:很多人都以为中药是纯植物的,所以不会有任何的过敏状况,这样的想法也是错误的,重要中含有蛋白、淀粉、鞣质、色素等这些因素也是可能会引起过敏的现象的,如果服药后不注意观察,一旦发现,可能症状已经很严重了。

误区四:很多患者都以为在出现了皮肤过敏症状的时候,就只有皮肤有症状,这样的想法也是错误的,皮肤过敏现象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部分患者甚至会因为过敏现象,而引起发热、哮喘、呼吸困难,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肝、肾等器官受到损伤。

在出现了皮肤过敏现象的时候,患者应当从生活中加以注意,并且尽量减少接触能够导致过敏现象的过敏原,这样就能很有效的避免皮肤过敏的现象出现了。

老年人健康用药讲究4原则

1、同时最多服4种药

很多老年人身患多种慢性病,医生计算用药量不能简单地用“加法”,最好用“减法”。遵循“最少数量药物、最小有效剂量”的原则,一般不推荐同时4种以上配伍使用。

2、不可滥用保健品

不要迷信所谓名、贵、新药,轻信广告滥吃药,也不要大量服入延缓衰老药或保健品之类的东西。多数抗衰老药物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仅仅为了延年益寿而长期应用此类药物是不恰当的。

还有不少骗子盯上了老年人,推销所谓的“灵丹妙药”或“祖传秘方”,大家应提高警惕,到正规医院和药房拿药,以免上当受骗,危害健康。

3、看病记录别丢掉

老年人应该保存好自己完整的用药记录、药物过敏史。老年人就诊时要带好用药记录,并尽量看固定的医生,这样能让医生开处方时更准确地考虑到药物的相互作用。

4、小病尽量别吃药

比如遇到伤风感冒这样的小病,最重要的是休息,同时可以通过食疗促进康复。如风寒感冒喝些生姜红糖水,头痛、关节痛等慢性疼痛可以先做理疗、按摩、针灸等,不要依赖止痛药。

相关推荐

止咳用药误区

滥用抗生素 咳嗽最常见于感冒,而感冒的罪魁祸首多是病毒。抗生素类药物主要是针对细菌感染,对病毒无效。咳嗽时滥用抗生素非但改善不了症状,反而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当真正发生感染时,药物就可能失去疗效。 一药百治 引起咳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医学将咳嗽热咳、寒咳、伤风咳嗽、内伤咳嗽等,因此止咳中成药也寒、热、温、凉之分,不对证下药,则无法达到止咳的疗效。例如川贝止咳露、强力枇杷露偏寒,不适合风寒咳嗽者服用。 用药不及时 很多人认为咳嗽不用治疗,扛一扛就过去了。其实,如果在咳嗽发生的起始得不到及时效的治疗

老年人更要注意用药安全

了解药品和疾病 关于药品,首先是其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问题,这些一般在药品说明书上都明确标注,且每个不良反应都一定的发生率。其次,药品的效率。由于 个体差异的存在,同样的药应用于不同人的效果也不一样,也就是说,每一种药品都效人群。最后,所药品中,包括中药,益无害的药目前是不存在的, 不要幻想存在药效奇好的神药。 关于疾病,全世界目前已经发现的疾病6万多种,可治愈的疾病只占60%,34%的疾病是无术、无药可治的,是不能治愈的。关于死亡,说起来很 沉重,但它一定会发生,人没长生不老的。一方面

痛风的用药误区

误区之一:急性发生时单用降尿酸药医治 些痛风患者在急性发生时盲目加大降尿酸药物剂量,以期停止发生,缓解痛苦,反而拔苗助长。痛风利仙和别嘌呤醇在药典上属抗痛风药。前者可添加尿酸的肾分泌,后者可抑制尿酸的构成。其一起效果可下降血中尿酸的浓度,纠正高尿酸血症,防止痛风石、肾结石、痛风肾等痛风缓慢病变的发生,故首要适用于缓慢期痛风。但降尿酸药并无消炎止痛的效果,非但不能免除患者的痛苦,对停止急性发生也无效。 误区之二:长时间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为消除急性炎症影响,免除痛苦,消除病症,医师常给痛风急性发生患者开消炎

老年人健康之用药习惯摆正确

很多老年人这样的“通病”,那就是身体稍不适马上自己用药,其实这是老年人必须改正的一个用药习惯。老年机体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各个器官、组织是呈现退行性改变,各种功能也相应随之减退,这些改变大都是不可逆的,只是进展的速度和程度不同。如脑萎缩、骨关节的退行性改变等。而这些在临床上是没确切而效的药物去改变的。因此,诸如此类的退行性改变,一旦出现就马上用药物治疗,往往是弊多利少。 老年人用药还容易忽略药物毒副作用。俗话说“没包治百病的药”,“是药三分毒”。药物毒副反应的无是多方面因素的,如药物的成分,

老年人健身注意事项

老年人健身的时候强度不要过大,而且老年人健身要注意健身的方法,最好采用不行的方法来健身,此外老年人健身要注意健身的时间才行。 运动强度不宜过大 老年人健身时要考虑的问题比年轻时要多。首先是需要规避风险,注意安全,当然还要注意是否效。老年人往往是不顾天气和个人感觉而一味坚持锻炼,中年时候的运动方式、速度和强度保持到老年,这是不符合生理规律的。运动要随年龄的增长,适当减量减强度。喜欢拉韧带的老人,不能只拉韧带而不练习力量,可以在健身方式上增加腿部和上肢的肌肉训练。 喜欢球类运动的老人也要注意,些球类运

老年人健身莫入误区

一、认为起床越早越好 其实不然,起得太早,人体生物钟尚未调好,生物钟的“准备运动”还未做完,易造成生物钟磨损。 二、认为天不亮到树林里锻炼很好处 在一些公园、城市绿化广场或住宅小区花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老人天尚未亮时就赶到树下锻炼,其实这是不对的。绿色植物在一天中可发生两种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一般在夜间进行,排出二氧化碳,吸进氧气;而光合作用则必须要光照才能进行,此时吸进二氧化碳,排出氧气,也只此时,进树林或在树下锻炼对人体才益。 三、认为进行屏气锻炼利于提高老年人的呼吸功能事实上

老年人用药 别陷入误区

一是四五种药一起吃,注意分开吃,注意一些用药的方法 老年人往往患多种慢性病,需要服药的种类也不少。但在同一时间内用药种类越多,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越大。因此,开药时一定要问清医生,容易“打架”的药好在服用时间上尽量间隔开。 二是偏听偏信 注意疾病的护理,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许多老年人患病初期,都抱希望尽早治愈的急切心理,一旦短期内达不到预期疗效,便更换医院、更换药品,或者偏听偏信,根据别人用药经验进行治疗,甚至听信小广告的虚假宣传,滥用“祖传秘方”“灵丹妙药”。殊不知,很多慢性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只

小儿用药误区

宝宝各脏器都尚未发育成熟,体质别于成人,生病了不能乱吃药,妈妈最好遵医嘱给宝宝用药,同时,还要避开6大用药误区误区1:熟人推荐药物不会错 在宝宝生病时,一些缺乏经验的妈妈喜欢向其他妈妈询问治疗方法,甚至使用别人推荐的药品。但实际上,每个宝宝的生病情况是不一样的,病因也不一定相同,正确做法是按医生指导用药误区2:进口药比国产药好 国内药品安全问题频出,导致的妈妈在选购药品时专门购买进口药品,这也是错误的,因为进口药存在两大风险,一是监管力度没国产药品大,质量难保证;二是进口药物说明书多为英文,妈

老人健身计划哪些

老年人健身时要考虑的问题比年轻时要多。首先是需要规避风险,注意安全,当然还要注意是否效。老年人往往会不顾天气和个人感觉而一味坚持锻炼,中年时候的运动方式、速度和强度保持到老年,这是不符合生理规律的。运动要随年龄增长,适当减量减强度。喜欢拉韧带的老人,不能只拉韧带而不练习力量,可以在健身方式上增加腿部和上肢的肌肉训练。 喜欢球类运动的老人也要注意,些球类运动强度过大,容易导致心脏血管中的栓子破裂或脱落,堵住大血管,造成心肌大面积坏死,心脏停跳。所以老年人做球类运动时要调整心态,万不可求胜心切。如果在

老人日常补钙的误区哪些

我们生活中三大补钙人群,分别是老人儿童还女性,而且每种人群的补钙的方法其实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就要了解不同的补钙方法的同时,我们也要了解常见的补钙误区哪些,下面我们就给大家说说老人日常补钙的误区哪些吧。 误区一:治疗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