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患者早期氨基酸代谢的变化
心肌缺血患者早期氨基酸代谢的变化
通过结扎家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对急性心肌缺血时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代谢进行研究发现,在14种游离氨基酸的检测中,缺血15~30分钟时,有7种氨基酸含量明显上升,这说明与心肌缺血早期细胞器破坏、蛋白质降解加速有关。
其中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和组氨酸含量在缺血15分钟即有明显增加,这可能与各种氨基酸的中间代谢及各自的转换有关。而苏氨酸、甘氨酸、精氨酸、丝氨酸含量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这四种氨基酸均属代谢活跃的生糖氨基酸,其含量的下降可能与缺血时糖异生的增强有关。
游离氨基酸总量在缺血15~480分钟逐渐下降,组织内游离氨主要来源于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是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产物。在缺血30分钟,心肌组织内游离氨含量增高,这可能是心肌缺血早期蛋白质分解增强所致。游离氨基酸总量、苏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及组氨酸含量的下降是缺血心肌氨基酸代谢的特征性变化,因此测定缺血心肌游离氨基酸及组氨酸含量有助于急性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
心肌缺血危害有多可怕
1、心肌缺血的危害首先是对心脏和全身都可能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氧是心肌细胞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完全依赖心肌血供,所以一旦心肌缺血,立刻会引起缺氧。心肌缺血、缺氧、缺能量,最终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功能。若有20%~25%的心肌停止收缩,心肌缺血患者通常会出现左室功能衰竭;若有40%以上的心肌不能收缩,就会有重度心泵功能衰竭。
2、心肌缺血的危害还会损害舒张功能。收缩不良和舒张不良结合起来,易导致心肌缺血患者的心室充盈压升高,引起肺充血,心肌缺血的危害还可引起复杂的物质代谢紊乱和心肌电活动失常。因此,一旦出现心肌缺血,应找准心肌缺血的病因对症治疗,才可避免潜在的严重后果。
对于心肌缺血的护理措施
心肌缺血这类的内科疾病,在生活中是很多人都易患有的疾病。当出现了心肌缺血后,护理工作需到位才可以帮助治愈。下面,我们就学习下如何做好心肌缺血的护理措施吧。
1、动静结合,劳逸适度,这是属于心肌缺血的护理措施之一。一天中,躺着或稍微抬起双腿坐着休息几次,每次15至20分钟。放松地平躺在地板或硬木床上非常有益。对于上班需要长时间坐着的心肌缺血患者来说,一天应该从桌旁站起来数次,每次3至5分钟。
2、心肌缺血的护理和预防要遵守每天的作息制度。心肌缺血患者一天的睡眠不应少于7—8小时。应该在晚上8点15分至8点30分就准备入睡。一个半至两个小时的午睡,可以维护心肌缺血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免于过度紧张。不要用任何活动形式来代替人所绝对需要的卧床休息。但是,心肌缺血患者的休息一定要与工作量成比例。这些都是在心肌缺血的护理中需注意的。
3、心理紧张时,心肌缺血患者不要在房内踱来踱去,最好是躺一会儿或干脆把双腿微抬,坐上15至20分钟。
心肌缺血的危害
心肌缺血的发病率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大而逐渐提高,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心肌缺血的人最容易出现心律异常,还会有比较严重的心绞痛,且伴有高血压。可见心肌缺血的危害有多大,到底会对身体产生哪些影响呢?
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脏自身供血不足,陈维主任介绍,临床上患者可以通过中药控制、缓解心肌缺血症状,患者要终身服药,完全治愈是不大可能的。另外要注意饮食,低脂肪高纤维。情绪上要注意不要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时排便,不能过度劳累。
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改善心肌缺血的状态,防止意外的发生。陈维主任表示,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是指检查上确实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症状。这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几乎都证实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有明显狭窄病变。
心肌缺血看起来比较普遍,但是还是有一点要时刻注意的。心肌缺血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可以没有任何征兆的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因此,就需要大家平时的身体诊查,弄不好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心机损伤。
心肌缺血不一定会胸痛
心肌缺血时间短、程度轻
根据临床上对心肌缺血的病理和生理变化观察结果发现,当患者的冠脉血液流量减少后,出现心室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异常和心电图变化后,即会诱发胸痛症状。短时间内,如果患者的症状程度较轻,可无任何胸痛感觉。
痛觉感受及神经传导系统异常
部分心肌缺血患者发病时间长,程度严重,但仍然无任何胸痛症状,这可能与患者的童珺神经异常有关,但这一理论尚缺乏有利直接的证据。
内源性镇痛物质水平差异
研究指出,无明显症状出现的心肌缺血患者,他们血浆内存有内源性镇痛物质,也就是说他们的内源性阿片类物质水平较高。但也有资料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些差异性可能与病例选择、测定方法缺乏统一等因素有关,因此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长期心肌缺血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脏自身供血不足,专家介绍,临床上患者可以通过中药控制、缓解心肌缺血症状,患者要终身服药,完全治愈是不大可能的。另外要注意饮食,低脂肪高纤维。情绪上要注意不要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时排便,不能过度劳累。
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改善心肌缺血的状态,防止意外的发生。专家表示,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是指检查上确实有心肌缺血 的客观证据(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症状。这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几乎都证实冠状动脉 主要分支有明显狭窄病变。
心肌缺血看起来比较普遍,但是还是有一点要时刻注意的。心肌缺血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可以没有任何征兆的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因此,就需要大家平时的身体诊查,弄不好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心机损伤。
心肌缺血不一定会胸痛
心肌缺血发作时是否有胸痛等症状和很多种因素有关,如患者疼痛阈值的高低,持续时间长短,心肌缺血的程度,是否有心脏神经系统损伤及患者的精神状态,是否有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如果患者的病变较轻或者有好的侧支循环,或者痛阈高,都可以在心肌缺血发作时没有胸痛症状,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心肌缺血时间短、程度轻
对心肌缺血病理生理变化的观察结果表明,冠脉血流减少后,胸痛症状通常是继心室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异常和心电图变化之后出现。因此短时间心肌缺血且程度较轻者,可以不发生胸痛症状。
痛觉感受及神经传导系统异常
有些心肌缺血患者发病持续时间较长、程度严重,但仍可以没有胸痛症状,可能与这些患者痛觉传入神经末梢或传导纤维发生变性而使疼痛阈值升高有关,但这个学说还缺乏更直接的证据。
内源性镇痛物质水平差异
有研究显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血浆内源性镇痛物质,即内源性阿片类物质水平较高,但也有许多资料得出相反的结论。这些结果的差异可能与在病例选择和研究测定方法上缺乏统一标准有关,所以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孕妇对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法
1、孕妇怀孕期间出现心肌缺血首先要明确缺血的原因,是由于代谢异常、病毒感染或是重度贫血,并进行个体化治疗。
2、出现心肌缺血的患者妊娠期间应多向妇产科医生咨询预防或应急措施,经过合理的功能锻炼,提高心功能。
3、心肌缺血患者选择分娩方式时要依据当时的心功能状态,经全面评估决定,如果心功能正常,可以在有经验的医生监护下选择阴道分娩。
4、对于大部分心肌缺血患者来说,提前数周进行剖腹产可减轻危险,虽然疼痛比较明显,但手术时间短,术中用药方便,且麻醉本身可以降低血压,对心肌缺血有一定好处,即使出现心肌缺血发作,也很方便用药。
5、心肌缺血患者在分娩后应密切监护,观察身体变化,及时做好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