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糖尿病的遗传基率有多高

糖尿病的遗传基率有多高

遗传对1型糖尿病的发病有一定作用。对1型糖尿病单卵双胞长期追踪,发生糖尿病的双生一致率可达50%。然而,从父母到子女的垂直传递率却很低,如双亲中一人患1型糖尿病,其子女患病的风险率仅为2%~5%。

遗传学研究显示1型糖尿病是多基因、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迄今为止已发现与发病有关的基因位点至少有17个,分布在不同的染色体上,目前认为人组织相容性抗原(hla)复合物是决定1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最重要的因素。90%~95%的1型糖尿病病人携带hla-dr3、dr4或-dr3/-dr4抗原,二者高度相关;但hla-dr3、-dr4抗原携带人群只有0.5%发生1型糖尿病,提示hla-dr3、-dr4是1型糖尿病发生的背景条件。hla-dq位点位1型糖尿病易感性的主要决定因子。hla-dq b链57位是门冬氨酸,为1型糖尿病的抵抗基因,若不是门冬氨酸,而是缬氨酸、丙氨酸或丝氨酸等,则是易感基因;hla-dq a链52位是精氨酸,则对1型糖尿病易感。当细胞表面表达为hla-dq a52精氨酸及-dq b57非门冬氨酸,即dq a52arg+纯合子及dq b57asp-纯合子时,患病的相对风险最高。此外,近年来还发现hla某些其他位点的基因如tnfβ基因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基因,或某些非hla基因多态性也与1型糖尿病易感性有关。

遗传因素在2型糖尿病的病因中较1型糖尿病更为重要。单卵双胞患2型糖尿病一致率为90%,双亲中一人患2型糖尿病,其子女患病风险率为5%~10%,父母均患病者的子女中5%有糖尿病,12%有igt。

大多数2型糖尿病为多个基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的多基因多环境因素复合病(complex disease),有以下特点:①参与发病的基因在1个以上;②各参与基因的作用程度不同,起主要作用者为主效基因(major gene or master gene),作用较小者为次要基因(minor gene),即各个基因对糖代谢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而且各基因间可呈正性或负性交互作用;③不同患者致病易感基因的种类不同,非糖尿病者也可有致病易感基因,但负荷量较少;④各个致病易感基因作用于不同的糖代谢环节,赋予糖尿病的异质性。

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是2星糖尿病的基本特征,研究可能导致这两方面改变的候选基因的突变或表达异常,是探讨2型糖尿病遗传因素的重要途径。

1.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 与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有关的因素有:①葡萄糖激酶缺陷。②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2)数量减少或活性降低,肝葡萄糖摄取(肝胰岛素抵抗)减少,肝糖输出增加,同时降低b细胞胰岛素的分泌。③线粒体缺陷。④胰岛素原加工(proinsulin prosessing)障碍,胰岛素原在胰岛b细胞β颗粒内,在疾速原转化酶2和3以及羧肽酶作用下,脱去与胰岛素连接处c肽分子两侧的两个氨基酸残基(arg31-arg32和lys64-arg65),分解出等克分子的胰岛素和c肽。该加工过程障碍可致胰岛素生成减少及高胰岛素原血症,后者的生物学活性远远低于胰岛素。⑤胰岛素结构异常:一些学者发现有的家系有胰岛素基因(染色体11p)点突变,产生变异胰岛素(mutant insulin),其生物活性低下。⑥胰淀粉样肽(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iapp)又称胰淀素(amylin),是胰岛b细胞产生的一种激素,由3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与胰岛素共同存在于β颗粒内并共同分泌。40%~90%2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岛有淀粉样物质沉淀,从而影响b细胞合成与分泌胰岛素。

2.胰岛素抵抗 致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因素有:①葡萄糖转运蛋白。除前述glut2缺陷可致肝胰岛素抵抗外,glut4存在于肌肉和脂肪细胞,在胰岛素作用下转移到细胞表面,加速葡萄糖的易化转运过程。数量减少或活性降低可导致受体后胰岛素抵抗;②胰岛素受体。胰岛素与其受体α亚基结合后,激活酪氨酸激酶,刺激β亚基酪氨酸残疾磷酸化,从而传递胰岛素的多种生物效应。编码α和β亚基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19p,现已鉴定了近40种突变,造成不同部位的受体或受体后胰岛素抵抗。

现已基本阐明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有mody和变异胰岛素综合征。胰岛素基因点突变部位不同,所编码的变异胰岛素也不同(现已发现5种变异胰岛素),变异胰岛素生物活性显著低下,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糖代谢紊乱。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的遗传学病因目前并不明确。

糖尿病的病因

老年糖尿病的发病存在三方面因素:遗传、环境因素和生理性老化引起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作用不足。

1.遗传基因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糖尿病遗传方式以多基因遗传为主。

2.环境因素

促使有遗传基础的老年人发生糖尿病后天发病因素很多。

3.胰岛素原因素

人体逐渐衰老时,其总胰岛素量虽有一定水平,但其中胰岛素原相对增多。人类胰岛素原抑制肝葡萄糖生产作用的活性只有胰岛素的1/10,在相同的基础状态下,年轻人的胰岛素原总分泌数和老年人相同;但在葡萄糖负荷后,血液循环中可测知的胰岛素原老年人为22%,而青年人只有15%,胰岛素原较多,也可能是老年人糖尿病增多的原因之一。

4.基础代谢因素

人在逐渐衰老过程中,基础代谢率逐渐下降,参与人体活动的各级组织尤其是肌肉代谢下降,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下降。

5.人体组织改变因素

人体逐渐衰老过程中,即使不超重,由于体力活动减少,身体组织即肌肉与脂肪之比也在改变,脂肪相对增加则会使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糖尿病遗传吗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的家属中,糖尿病的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父母亲都是糖尿病患者,其子女约有5%会患糖尿病,若父母亲中只有一方有糖尿病,则子女得病的机会更少。也就是说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情况下,患糖尿病的几率要相对来说高一些,从而说明糖尿病具有遗传性。

但是糖尿病本身并不会遗传,遗传的是糖尿病的易患病体质。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糖尿病患者子女只是遗传了某些基因,而这些基因对糖尿病具有易感性。也就是说,在某种环境中就有可能发病,而避免这种环境,就可能不发病。

所以建议大家饮食上注意低糖、低脂、低热量,主食控制在八成饱即可,多食用蔬菜,定期复查空腹和餐后的血糖。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糖尿病遗传吗

糖尿病的发病因素除了遗传易感性外,还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在各种环境因素中,肥胖是ⅱ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发因素。过度肥胖的危险在于,你的体重越重,你就需要越多的胰岛素来维持你的血糖达到正常水平,你的胰岛素很可能会由于超负荷运作而变得失去功能。有一种向心性肥胖危险性更大,这是一种腰围与臀围的比例大于0.90的肥胖。因为这种肥胖是脂肪细胞体积的肥大,而不是脂肪细胞数量的增生,这种肥大的脂肪细胞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易发生胰岛素抵抗,是发生糖尿病的重要指征。

还有一种逐渐流行的都市化生活方式,将会把你推向糖尿病患者一列。比如饮食中的脂肪含量偏高,而碳水化合物(米、面等)和纤维(蔬菜、水果等)含量偏低,以及体力活动太少等等。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有些人出生时及婴儿期体重偏低,反映了生命早期的营养不良,可能会影响内分泌器官胰腺的发育而使胰岛素细胞体积较小,易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到底是不是遗传病

确实,糖尿病是具有遗传倾向,大夫问家族史,也是想了解家里是否有类似的患者,比如有些糖尿病,如MODY可能会有三代遗传。但是对于最常见的2型糖尿病,我们所说的遗传,确切的说是指遗传倾向,而不是真正的遗传病。是否患糖尿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环境因素,包括饮食、生活、精神等等。2型糖尿病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和环境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即使父母有糖尿病,后代如果有好的生活方式,也可能不会得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已被很多实践证实,有研究发现大约39%的2型糖尿病患者至少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在相同的环境下,不同的种族糖尿病的发病率是不一样的,比如在美国的华人的糖尿病的发病率较白人高,这也说明中国人或者说华人更易患糖尿病。另外有研究,在美国,非洲裔美国人、美国印第安人、Pima印第安人和西班牙裔美国人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是白种人的2-6倍。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的终生患病风险比年龄和体重相匹配且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高5-10倍。然而,即使在糖尿病遗传风险增加的人群中,环境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仍起主要作用。例如,在墨西哥Pima印第安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不到美国Pima印第安人的1/5。

糖尿病只是具有遗传倾向的一种慢性疾病,即使有糖尿病家族史,并不等于你一定会得糖尿病,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是可以避免发展为糖尿病的。因此具有糖尿病家族史朋友,可能从年轻的时候就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等到诊断糖尿病后再来注意,我觉得就有点晚了。

糖尿病遗传几率

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

1、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性,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的父母、兄妹、子女,很容易患糖尿病。

2、1型糖尿病患者的第一代亲属,指兄弟姐妹及子女,他们较一般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高10倍,但95%-97%可不发生糖尿病;另外胰岛素释放试验显示胰岛素释放减少者,也应预防1型糖尿病。

3.新生儿过瘦、过胖,将来都容易得糖尿病。

父亲患糖尿病后所生育的子女,先天畸形的危险并不增加;而母亲患糖尿病后妊娠、生育的子女,发生先天畸形的危险就要增加。但并不是说糖尿病妇女不能妊娠。在严格地监控下,大多数的糖尿病妇女都能有正常健康的孩子。

孕前要当心哪些疾病传染宝宝

高血压、高血脂

如果父母一方患高血压或高血脂,孩子患病几率是50%;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高血压或高血脂,几率将提高到75%。这种疾病的遗传性很大。即便是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仅一人患心脏病,或者在55岁之前曾被确诊心脏病,孩子得病率也非常高。

耳朵发炎

据估计如果父母长期耳朵发炎,遗传给孩子的可能性有60%到70%。因为父母很有可能遗传给孩子脸型或者耳咽管的结构,因此得到这种遗传基因的孩子更容易出现中耳炎。

肥胖症

父母一方是肥胖症,孩子超重的可能性是40%;如果父母双方都是肥胖症,可能性就会提高到70%。即便如此,只要孩子一直坚持健康饮食,锻炼身体,也能长成一个体重正常的孩子。

近视

近视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当爸妈均为高度近视时,宝宝近视的几率就会更大,即使不是一出生就近视,一旦受到环境的影响,就可能发展为近视。因为遗传因素而成为近视的人数仅占近视总人数的5%,后天环境和习惯的影响更加不容忽视。

糖尿病

糖尿病亲属发病率比非糖尿病亲属高17倍,Ⅱ型比Ⅰ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更显著。糖尿病遗传的不是它本身,是它的易感性。

传男不传女的疾病

某些遗传病,男性要比女性发病多,或者只是表现在男性身上,而女性却不发病。比如,秃头、红绿色盲、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蚕豆病、血友病等疾病,往往只见于男性患者,女性只是患病基因携带者。

宝宝糖尿病案例

小儿也可能得糖尿病吗?这是为什么呢?小宝宝得糖尿病了有什么治疗方法?糖尿病遗传还是传染的?下面具体说说。

糖尿病案例

“我5岁那年就被确诊糖尿病,一日三餐前必须注射胰岛素,糖果糕点全都不能碰,常常被低血糖困扰。”来自四川乐山的高三学生刘琳丹说。

目前中国主要城市的儿童糖尿病年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有1.6人,其中九成是1型糖尿病。

专家后最好8个月以后才进行牛奶喂养,否则患糖尿病的概率会增大,食物对婴幼儿糖尿病有一定影响。三是与基因有关,目前医学界认为新生儿糖尿病与遗传基因有关,父母可能有遗传基因,在自己身上并没有体现,却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

总之,小儿疾病要早发现早治疗,以免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糖尿病的遗传概率

经医学工作者多年的研究表明,无论是I型还是Ⅱ型糖尿病都与遗传因素有关。很多研究结果都说明糖尿病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且提示在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患者与遗传因素间的关系更密切。如果父母亲患有糖尿病的子女,其发生糖尿病的机会明显高于正常人,而且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在增加;在对同卵孪生子的研究中也证明了糖尿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同卵孪生的二人具有同样的遗传因素,如果其中一人患糖尿病,而另一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极大,研究的结果表明在5年内同卵孪生的二人先后患糖尿病的发生率,幼年为50%,成年可高达90%以上。

目前虽然确认糖尿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对遗传基因的特点及其遗传方式还未完全阐明。值得强调的是父母亲双方均患有糖尿病者其子女并非100%的发生糖尿病,也就是说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的“基础”,但是具有遗传“基础”的人不一定发生糖尿病,因为糖尿病的发生还需要有环境因素的存在,如肥胖、长期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感染等,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二者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才能诱发糖尿病。缺少任何一种因素都不能发病,因此减少或消除糖尿病的诱发因素就可以减少或避免糖尿病的发生,所以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应控制饮食,避免肥胖,这是预防糖尿病的最好方法。没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年龄超过40岁,也应控制体重的增长以防止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与什么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糖尿病的遗传性早已经为人们所认识,它是比较容易遗传的疾病,遗传容易得糖尿病的基因。比如1型糖尿病遗传的是胰岛容易遭受病毒侵害,并发生自身免疫性破坏的基因。对于2型糖尿病,一般认为此型为一种多基因的遗传病,遗传的是容易发胖、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基因。

2、后天环境因素。

后天可以引发糖尿病的因素是非常多的,尤其是人们的一些不良的日常生活习惯,对防治糖尿病来说也是更值得注意的因素。诱发糖尿病的环境因素包括热量摄取过多、活动量下降、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等。遗传与环境这两条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就易使人得糖尿病。最近几年数十家权威机构报道,胰淀素沉积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根本原因。

食用猕猴桃有助于阳痿康复

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老年病都可能导致阳痿,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导致年轻人承受的精神压力过大,所以现今很多壮年男性也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这成为中青年阳痿的致病因素之一,食用猕猴桃可辅助治疗这种类型的阳痿。

维生素C其作用是降低精子的凝集力,有利于精液的液化,精子性细胞中的遗传基因DNA通过维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得到保护,遗传基因被破坏可导致精子受精能力减弱,以致不育。猕猴桃中维生素C含量高达100~420g/100mg,是苹果、柑桔等水果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男性阳痿导致不孕的概率。另外,猕猴桃中还含有血清促进素,可以帮助患者稳定情绪、镇静心情,对于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的阳痿有缓解作用。猕猴桃中含大量的蛋白质、糖、氨基酸等多种有机物和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其所富含的精氨酸能够阻止血栓的形成,有效改善血液流动,对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降低作用,可辅助治疗这类器质性疾病导致的阳痿。

猕猴桃性酸,味甘寒,还具有生津润燥,解热除烦的功效,也是防上火的首选水果。

糖尿病遗传吗

糖尿病现在的发病率一直在增加,得这个病的人不仅仅是老年人,不少年轻人也患有此病,如今的社会,各种各样的病症是越来越多,好多人都得了糖尿病,那么糖尿病更是好多啊。那么,糖尿病会遗传吗?这就需要小编来告诉你们了,让你们好好了解一下糖尿病是如何到来的。那么,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好好介绍一下吧。

糖尿病遗传吗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的家属中,糖尿病的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父母亲都是糖尿病患者,其子女约有5%会患糖尿病,若父母亲中只有一方有糖尿病,则子女得病的机会更少。也就是说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情况下,患糖尿病的几率要相对来说高一些,从而说明糖尿病具有遗传性。

但是糖尿病本身并不会遗传,遗传的是糖尿病的易患病体质。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糖尿病患者子女只是遗传了某些基因,而这些基因对糖尿病具有易感性。也就是说,在某种环境中就有可能发病,而避免这种环境,就可能不发病。

所以建议大家饮食上注意低糖、低脂、低热量,主食控制在八成饱即可,多食用蔬菜,定期复查空腹和餐后的血糖。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糖尿病隔代遗传吗

糖尿病不是遗传病 所以不存在隔代遗传问题。

但是,糖尿病有家族基因倾向,家族中可以有糖尿病发病聚集,所以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糖尿病的概率相对无糖尿病家族史的为高。

1型糖尿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有研究报告双亲有糖尿病史,其子女1型糖尿病发病率为4%~11%;兄弟姐妹间1型糖尿病的家族聚集的发病率为6%~11%;同卵双生子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致性不到50%。

而2型糖尿病则是一种遗传倾向性疾病,常表现为家族聚集性。美国卫生和营养普查发现:约35%的2型糖尿病患者,报告其双亲中有1个或2个患有糖尿病; 先前无糖尿病,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符合糖尿病和糖耐量减退诊断标准的患者,分别有28%和27%报告其双亲1个或2个患有糖尿病;若用寿命表计算2型糖尿病累积患病率,假如全部活至80岁,其一级亲属将38%发生糖尿病,而非糖尿病一级亲属仅11%;若双亲均患糖尿病,则子代糖尿病患病率可达50%,可见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是发生糖尿病的最主要的高危人群。

1号糖尿病是否遗传

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目前还无法根治,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生活。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也就是说1型糖尿病具有遗传性,如果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糖尿病遗传吗 让你了解糖尿病

如果孩子的爸爸患有1型糖尿病,而且一直依赖胰岛素或者是他在青少年时期就确诊为糖尿病,那么遗传几率就是十七分之一。但如果是孩子的妈妈患有1型糖尿病,而且生孩子的时候还不满25岁,遗传几率只是二十五分之一。如果妈妈是满25岁以后才生的孩子,遗传几率就会降低到一百分之一。然而,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1型糖尿病,遗传几率将提高到四分之一。

除了与先天的遗传易感基因有关外,1型糖尿病的发病还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以及出生后婴儿期的喂养方式等。

防范措施

一些研究表明,一直给宝宝母乳喂养并且在他6个月以后才添加辅食可以略微降低1型糖尿病的患病几率。

为了预防I型糖尿病的发生,家长应为孩子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儿童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不要暴饮暴食,少喝糖分多的甜饮料,少吃高热量的快餐食物,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早春、秋冬时节,要注意保暖防护,避免受到病毒的侵袭和化学毒性物质的刺激。患了感冒及各类炎症时,要积极科学地进行治疗。

结语:虽然目前糖尿病还不能完全治愈,但只要大家多多了解这个病是可以控制的,通过上述的讲解,大家应该知道了好多关于糖尿病遗传的相关知识了吧。其实糖尿病还是挺可怕的,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防着自己的血糖的升降,一定要好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希望小编的介绍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吧

梨膏糖一天可以多少粒 长期吃梨膏糖会得糖尿病吗

吃糖并不一定会得糖尿病。

健康人群自身都有一套血糖控制系统,食物进入到体内之后就会迅速被分解,胰岛素也会相应的分泌,但对于有糖尿病遗传基因的人或者家族中间有糖尿病遗传基因的人,如果不控制饮食,糖分摄入过多确实有可能会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但是不一定吃多了就会出现糖尿病。

糖尿病的形成除了和糖分摄入过多有关之外,还跟胰岛功能下降有关,如果出现了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生物功能下降的情况,才有可能会导致糖尿病形成。

糖尿病会遗传吗

糖尿病能遗传,答案是肯定的。有20.%~30%糖尿病人具有家族史。

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都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只是2型糖尿病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1型糖尿病。据近代孪生学的研究,1型糖尿病中,共显性(即两个孪生子均患糖尿病)为50%,而1型糖尿病中达90%以上,说明后者发病有铰多遗传因素存在。许多糖尿病人担心会把自己的病遗传给下一代,其实并不是说糖尿病人的下一代一定都得糖尿病。双亲均是糖尿病者,其子一代约有5%得糖尿病,若双亲中只有一个有糖尿病,则于一代得糖尿病的机会更少,且常常隔代遗传。糖尿病的遗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对糖尿病的易感性。

俗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种子在土壤里,必须有适宜的阳光雨露,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糖尿病易感性就象是“种子”,必须有某些环境因素的作用,才能发生。所以糖尿病患者的子女如果注意节食、减肥及运动,则不易发生糖尿病,否则就容易发生糖尿病。值得注意的是,近亲结婚者得糖尿病的机会比较多。因为近亲结婚不仅使有糖尿病遗传基因的后代人数增多,而且也使遗传的作用增强。例如西太平洋的裴济、印度族盛行近亲结婚,糖尿病发生率很高,就是一个证明。

相关推荐

如何破解癫痫病遗传基因

如何破解癫痫病遗传基因! 癫痫病确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但并不是癫痫病都是是先天遗传的,也并非不治之症。癫痫很多不同的类型,大部分癫痫是后天获得性的。一部分癫痫确遗传倾向,但遗传性并不非常肯定。从临床上来说,遗传倾向的癫病一般比较容易治愈并较好的预后。 相反,后天获得性的癫痫如外伤、脑炎后遗症所致癫痫则相当顽固。除非男女双方均为癫痫病患者(其所生子女患癫痫的危险性为2%一4%),一般的癫痫病人应该都能结婚及生孩子。问题是在怀孕前后如何采取措施保证母子的安全。 遗传是癫痫发病的主要内因,从胚胎开始到发病

糖尿病遗传的吗

糖尿病是一种现代的流行的疾病,而且糖尿病的发病率还在逐渐上升。为什么糖尿病发病率这么高呢?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很大关系,另外遗传也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很多人是因为遗传而发病的。那么对于是否遗传的问题,哪些是属于遗传的问题你是否了解呢?下面来看一下遗传糖尿病的关系。 遗传糖尿病的病因之一,这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证实。欧美等国家白种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10%,而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印度及中国移民的患病率可达15%~20%。中国人可能属于易患糖尿病的种族。一般说来,2型糖尿病遗传性比1型糖尿病更明显,母亲2

7种想躲也躲不过的遗传疾病

过敏症和哮喘 发病率最高的孩子是:父母患哮喘或者对花生酱、花粉、尘埃等某一种物品过敏的孩子。如果父母中只一个患哮喘或者过敏症,孩子遗传的几率为30%~50%,但如果父母都患哮喘或者过敏症,那么几率就会提高到80%。 预防措施:最新的研究显示,母乳喂养能够防止哮喘和过敏性皮疹的发生。如果过敏症的家族遗传史,却没母乳喂养宝宝,或者需要添加奶粉喂养,那么一定要为宝宝选择过敏原很少的配方奶粉。过敏症家族史的孩子最好在1岁之前不吃奶制品,2岁之前不吃鸡蛋清,3岁之前不吃花生酱和海鲜品。另外,减少孩子与

糖尿病是否遗传

糖尿病能否遗传,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可以肯定地回答:糖尿病遗传因素关。 多年来经过对糖尿病的调查研究,父母患糖尿病者其子女发病率比正常人群的发病率高。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所增高。单卵孪生子女均患糖尿病者,幼年为50%,成年可高达90%以上。这说明不仅幼年发病的糖尿病遗传因素关,而且成年后发病的糖尿病遗传因素也密切关系。但是,糖尿病病人也并非都能找到明显的遗传现象,父母双亲均患糖尿病者,其子女的发病率也并非100%。这说明遗传因素是糖尿病的发病“基础”,但不一定都发生糖

高血压是遗传几代

早在三十几年前,京都大学冈本教授就开始了高血压白鼠交配试验,并分别于1969年和1974年成功培育出完全遗传型高血压白鼠和脑中风白鼠。这一实例证明了高血压和脑中风与遗传因子的关系。在这种百分之百遗传性的患病白鼠身上,人们就可以比较科学地找到促进和预防病发的原因所在。 这种试验也就正式揭开了高血压遗传因素的真相。 科学家已培育成功一种“遗传性自发高血压”老鼠。这种老鼠会把高血压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它们的子孙100%会发生高血压,这是高血压与遗传密切相关的最典型例子。 多数学者认为,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疾

儿童糖尿病是怎么得的

儿童糖尿病的原因按1型和2型不同的因素导致。糖尿病是血桨葡萄糖增高超过正常水平的一种慢性代谢异常的遗传异质性疾病。儿童糖尿病主要是1型糖尿病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在1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2型糖尿病的病因复杂,其发病的危险因素与肥胖、糖尿病家族史、不同民族、女性青春期、小于胎龄儿、母亲患妊娠糖尿病所生的儿童等因素关。肥胖是儿童发生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的病因

1.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 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

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

糖尿病遗传

糖尿病遗传性仍被很多人的不理解,接下来我们将为你进行解剖当中的病理,让你对他更加了解,更好的帮助你的治疗。 遗传因素在糖尿病发病机理方面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医学专家的关注。根据糖尿病遗传理论的最新进展,以下几点都和糖尿病遗传易感性关。 第一类是孟德尔遗传。目前已知四种单基因变异可引起Ⅱ型糖尿病:一种是胰岛素基因突变。由于密码区的点突变,导致胰岛素肽链上氨基酸密码的改变,产生氨基酸排列顺序异常的胰岛素分子。一种是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目前已发现40余种点突变,临床上可分为A型胰岛素抵抗、妖精容貌综合征

鱼鳞病遗传几率多大

目前来说鱼鳞病的遗传概率并没一个准确的数值,其大概为50%-80%, 当父母双方都患鱼鳞病时,遗传概率高达80%;当父母一方患鱼鳞病时,下一代遗传鱼鳞病的概率为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