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胸痛的诊断

胸痛的诊断

1、发病年龄青壮年胸痛,应注意结核性胸膜炎、自发性气胸、心肌炎、心肌病、风湿性心瓣膜病,40岁以上者还应注意心绞痛、心肌梗死与肺癌。

2、胸痛部位包括疼痛部位及放射部位。胸壁疾病特点为疼痛部位局限,局部有压痛:炎症性疾病,尚伴有局部红、肿、热表现。带状疱疹是成簇水疱沿一侧肋间神经分布伴剧痛,疱疹不越过体表中线。

3、疼痛性质带状疱疹呈刀割样痛或灼痛,剧烈难忍;食管炎则为烧灼痛;心绞痛呈绞窄性并有重压窒息感;心肌梗死则疼痛更为剧烈并有恐惧、濒死感;纤维素性胸膜炎常呈尖锐刺痛或撕裂痛;早期肺癌患者感胸内闷痛不适,多较轻微。

4、持续时间平滑肌痉挛或血管狭窄缺血所致疼痛为阵发性:炎症、肿瘤、栓塞或梗塞所致疼痛呈持续性。如心绞痛发作时间短暂,而心肌梗死疼痛持续时间很长且不易缓解。

头痛诊断鉴别

一、诊断

1.询问病史

(1)一般信息:包括职业、年龄、性别。50岁以上首次出现头痛的则不大可能为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及精神性头痛;小儿偏头痛时头痛往往不严重而眩晕症状明显;女性患者头痛与月经有关考虑偏头痛可能;而劳累过度亦可引起头痛。

(2)既往史:包括既往其他病史、家族史、用药史、外伤史、手术史、中毒史、月经史、类似发作史。

(3)症状情况:头痛部位、时间、性质、程度、发生速度、影响因素、伴随症状等。

1)头痛的部位:疼痛部位局限于眼眶、枕后、三叉神经分布区要考虑神经痛,分别为眶上神经痛、枕神经痛及三叉神经痛可能;后颅凹病变常出现枕项区疼痛;而幕上病变的头痛常位于前额颞部和顶区;颅内压增高或急性颅内感染多出现弥漫性头痛;而颅内占位性病变首发头痛有定位意义。

2)头痛的时间:突然发生、持续时间极短,多为功能性疾病,如神经痛;慢性反复发作的头痛往往考虑血管神经性头痛可能,如偏头痛、肌收缩性痛、三叉神经痛等;持续性进行件头痛考虑颅内压增高、颅内占位病变可能:丛集性头痛多发生在夜间;晨起头痛加重考虑颅内占位病变或鼻窦炎症。

3)头痛的性质:搏动性头痛首先考虑血管性头痛;发作性电击样疼痛为三叉神经痛;眼耳鼻疾病引发的头痛往往是钝痛或胀痛;神经官能症引起的头痛为隐隐作痛;劳累所致头痛为肌紧张性头痛,常有紧箍感。

4)头痛的程度:头痛的程度除了与疾病有关外,还与人的耐受程度有关。一般而言,剧烈疼痛常见于神经痛、偏头痛、恼膜炎等:中度疼痛常见于颅内占位病变、慢性炎症;轻度疼痛多见于神经官能症、部分血管性头痛等。

5)头痛的发生速度:急性突发头痛多为血管性头痛.另外还有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感染等;缓慢发生的且进行性加重并有颅内压增高表现的考虑为颅内占位性病变:无颅内高压症状的也可出现于紧张性头痛。

6)头痛的影响因素:咳嗽或头部转动可使颅内压增高患者的头痛加剧;直立位可使肌紧张性头痛加剧而使丛集性头痛减轻:压迫颞额部动脉可使血管性头痛减轻。

7)头痛的伴随症状:头痛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心悸等自主神经症状见于偏头痛;头痛剧烈并进行性加剧的恶心、呕吐为颅内压增高表现;伴有短暂视力障碍的考虑偏头痛;伴眼痛、眼压增高的考虑由青光眼等引起;伴视乳头水肿或出血常为颅内压增高或高血压脑病;伴精神症状多考虑额叶病变。

2.体格检查

(1)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体温、呼吸。对于头痛患者来讲,体温与血压尤为重要,因为血压高可直接引起头痛,而体温升高则要考虑感染引起的头痛,生命体征极不稳定的要进行及时抢救,马上进入在重急诊处理流程进行紧急处理,同时监护,待生命体征稳定后方可进入下一步骤。

(2)一般检查:主要为皮肤面色和气味检查等。

1)皮肤面色检查:面色发红考虑高热或高血压引起头痛;醉酒貌者要考虑酒精中毒引起;有头部外伤痕迹考虑外伤所致;高热而无汗者头痛考虑中暑可能;有机磷农药中毒者有大量出汗;樱桃红色皮肤结合病史考虑一氧化碳中毒可能。

2)气味检查:酒精中毒可间及酒味;有机磷农药中毒可闻到蒜味等。

(3)相关系统的检查:主要是指神经系统的检查,包括神志、瞳扎和病理征、脑膜刺激征、四肢肌力、肌张力的检查。如果神经系统体征阳性往往考虑颅内疾病,如果没有神经系统体征则考虑全身性疾病。倘若考虑有五官科疾病则应进行五官科系统的检查。

3.辅助检查

通过以上两步对头痛患者病史以及体征的了解,应该有一个大致的诊断方向,是颅内疾病(常见于神经系统体征阳性者)还是颅外疾病(常见于神经体征阴性者)。

(1)考虑颅内疾病的应马上给予头颅CT或者头颅MRT检查。考虑为颅内疾病者予头颅CT或MRI检查不易发现,经家属同意可予脑脊液检查;而考虑癫痫者可用脑电图检查。

(2)考虑颅外疾病的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1)急性中毒:应结合病史、体检同时进行毒物的检查即可确定。

2)全身感染:应进行血常规和有关抗体的检查,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上升则要考虑感染。有关抗体检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传染病进行的。

4.初步诊断

对于头痛的诊断可以有两种方法。

结合以上的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可以按以下几步进行。

1)首先确定是颅内疾病还是颅外疾病。

2)确定是颅内疾病,则要确定具体是哪一种疾病。一时难以确定的,应先排除较为严重的疾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面积脑梗死、脑炎、脑膜炎(以上疾病头颅CT或MRI均可确诊)。尔后再考虑是不是由以下几种常见病所致的: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神经性头痛、上呼吸道感染等。

3)颅外疾病则要考虑是中毒还是全身感染。若是中毒,要诊断是何种中毒;若是全身感染,则要诊断是何部位感染。

二、鉴别诊断

1.头痛同时伴剧烈呕吐者提示为颅内压增高,头痛在呕吐后减轻者可见于偏头痛。

2.头痛伴眩晕者见于小脑肿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3.头痛伴发热者常见于全身性感染性疾病或颅内感染。

4.慢性进行性头痛伴精神症状者应注意颅内肿瘤。

5.慢性头痛突然加剧并有意识障碍者提示可能发生脑疝。

6.头痛伴视力障碍者可见于青光眼或脑瘤。

7.头痛伴脑膜刺激征者提示有脑膜炎或蛛网膜下隙出血。

8.头痛伴癫痫发作者可见于脑血管畸形,脑内寄生虫病或脑肿瘤。

9.头痛伴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者可能是神经功能性头痛。

10.丛集性头痛多见于中年男性,发作前无先兆症状,突发于夜间或睡眠时,疼痛剧烈呈密集性发作而迅速达到高峰,从一侧眼部周围或单侧面部开始而快速扩展,甚则波及同侧肩,颈部,呈跳痛或烧灼样痛,站立可减轻,伴同侧眼面潮红,流泪,鼻塞,流涕等,疼痛持续数10分钟至2小时,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必要时作组胺试验可协助诊断。

11.鼻窦炎疼痛常位于前额及鼻根部,晨起加重,伴鼻塞,流脓涕等,部分患者因继发性肌肉收缩而出现颈部疼痛和后头痛,检查鼻腔可见有脓性分泌物,病变鼻窦部位压痛明显。

胸痛的鉴别诊断

有许多人总会出现胸痛的现象,有的是经常性的胸痛,有的是胸部阵发性的刺痛,多数人对于出现胸痛的原因都不太很了解,也不知道该怎么去诊断这种病状,其实引起胸痛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那么胸痛该如何快速诊治呢?一起来看看吧!

胸痛的鉴别诊断:

妊娠期胸痛: 妊娠期出现的胸痛多数以心前区疼痛或心绞痛为临床表现。是妊娠性心肌梗死所引起的。妊娠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罕见的妊娠并发症。(1)症状:活动耐受性降低,呼吸困难。(2)体征:周围性水肿,颈静脉怒张,心尖搏动异位。(3)心脏听诊:分裂的第1和第2心音增量,第3心音(S3)奔马律,胸骨左缘的喷射性杂音,连续性杂音(来自乳房静脉杂音),非病理性的舒张期杂音已达10%。

不典型胸痛:其胸痛症状不典型,临床上胸痛,胸部不适是常见的症状,其临床表现各异。比如胃疼、脖子疼、牙疼、嗓子疼等等。这种疼痛,有一个共同特征――在运动时发生,休息几分钟很快就好了。

咯血伴胸痛: 可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梗塞、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应详细检查肺部。当胸部X线检查尚未能进行时,为尽早明确出血部位,可用叩诊法,如咯血开始时,一侧肺部呼吸音减弱,对侧肺野呼吸音良好,常提示出血即在该侧。物理检查也能支持一些特异性的诊断,如二尖瓣舒张期杂音有利于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在限局性肺及支气管部位出现喘鸣音,常提示支气管腔内病变,如肺癌或异物。肺野内血管性杂音支持动静脉畸形。杵状指多见于肺癌、支气管扩张症及肺脓疡。锁骨上及前斜角肌淋巴结肿大,支持转移癌。

心源性胸痛:是由心脏疾病引起的疼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及损伤的各种疾病均可引起,典型的心源性胸痛为冠心病心肌缺血所致的心绞痛。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临床可由心电图,心肌酶学及冠脉造影检查确诊。

冠心病心绞痛,是最常见的胸痛原因,多在劳累、饱餐、情绪激动后发作。一般表现为左胸压榨痛、闷痛、隐痛等。常常向后背、左臂内侧、牙齿等处扩散,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一般不超过30分钟。如果发作后经过休息或口服硝酸甘油能缓解,基本上就能诊断了。

胸大肌疼痛一般都为胸大肌附着处无菌性炎症病变,胸大肌紧张劳损,椎管外软组织损害等。

食管炎、食管裂孔疝、弥漫性食管痉挛、食道肿瘤引起的胸痛常于吞咽时发作或加剧。

胸痛伴有胸闷、心悸,与此同时或在此之前,出现发热、身体酸痛、咽痛、腹泻等症状,可见于急性心肌炎。

饱食后胸痛是自发性食管破裂的一个主要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和上消化道出血。

看了上面的介绍,相信你对胸痛的症状有了很多的了解,一般来说,胸痛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如果出现生理性的胸痛的话,大多数不需要处理,比如女性的妊娠期的胸痛。但如果属于病理性的胸痛的话,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查明原因,对症治疗比较好。

腹痛诊断鉴别

诊断

腹痛常是患者就诊的原因,其病变性质可为器质性,也可为功能性,有的腹痛起病急骤而剧烈,有的起病缓慢而疼痛轻微,由于发病原因复杂,故对腹痛患者必须细致的询问病史,认真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合理的辅助检查,全面分析,才能确定病变的部位,性质,对病因作出正确的诊断。

1.病史:询问既往有无类似的发作,有无手术史及过敏史等,对育龄期妇女要询问月经情况,此外还应了解过去及本次发病用药情况及对治疗的反应等。

2.病程:包括腹痛发生的时间,急缓,是持续还是间歇发作等等,腹痛发生的时间结合患者的健康状况,对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至关重要。

3.诱发因素:如饮酒或进油腻,生冷,不洁食物等;胆囊炎或胆石症发作前常有进食肥腻食物史;急性胰腺炎发作前则常有酗酒或暴饮暴食史。

4.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要重视全身情况,观察患者的神志,精神状况,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姿势,体位,活动情况,有无贫血或黄疸等;此外还应检查心肺,脊柱等。

(2)腹部检查:

①有无膨隆,有无弥漫性或局限性胀气,有无肠型,胃型及蠕动波。

②触诊: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若可扪及包块应了解其部位,大小,形态,边界,质地,活动度及有无压痛等。

③叩诊:有无移动性浊音,鼓音,肝浊音界如何等。

④听诊:要注意肠鸣音是否增多,亢进,减少或消失,对肠鸣音的改变应作多次长时间观察。

(3)直肠,阴道检查:对于下腹痛,有排便异常者要作肛检,对已婚妇女疑有盆腔病变者应由妇科医师做盆腔检查。

5.手术探查:对诊断不明,内科治疗无效且病情危重者,可考虑剖腹探查。

鉴别诊断

1.急性腹痛:急性腹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病因复杂多样,但其共同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和病情重,需迅速准确的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1)腹腔脏器的急性炎症:

①急性肠胃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多以进食不洁食物或饮用污染水或暴饮暴食后出现持续性和阵发性腹痛,伴恶心,呕吐,腹泻,便后腹痛可减轻或缓解,可伴有畏寒,发热等,上腹部及脐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听诊肠鸣音亢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②胆囊炎,胆石症: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以20~40岁最多,感染细菌以大肠埃希杆菌为主,多因进食多脂食物或受凉而诱发,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右上腹剧痛,间歇性加重,向右肩及右背部放射,伴有寒战,发热,恶心呕吐等,有40%~50%的患者出现皮肤黏膜黄染,大多数患者有右上腹压痛与局部肌紧张,有1/3的患者可在右肋缘下触及肿大的胆囊,Murphy征阳性,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B超及CT检查可发现肿大和充满积液的胆囊及结石征象即可明确诊断。

③急性胰腺炎:起病急,多有饮酒,暴饮暴食,高脂餐及精神激动等诱因,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持续性中上腹或左上腹剧痛,并向左后腰部放射;疼痛在弯腰或起坐前倾时减轻,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呕吐于腹痛发作不久出现,较剧烈,但不持久;少数出现黄疸;重症者出现呼吸及循环衰竭,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及局限性肌紧张,以左上腹部为明显,有时可有移动性浊音;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清,尿淀粉酶升高,另外,血糖增高,血钙下降,B超CT检查可见胰腺肿大,有时腹腔穿刺可抽出黄色或血性腹水,腹水淀粉酶增高等均可有助于诊断;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肠梗阻,胆囊炎,胆石症等,也可有轻度的血,尿淀粉酶增高,而血钙及血糖多无改变,反复多次检测尿淀粉酶后可与上述疾病相鉴别。

④急性阑尾炎: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20~50岁多见,临床表现为脐周或中上腹部隐痛,逐渐加重,并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或突然导致全腹剧痛,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严重者可出现发热,体检: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及局部腹肌紧张,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若为盲肠后阑尾可出现腰大肌试验阳性,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急性阑尾炎需与急性非特异性盲肠炎鉴别,因其临床表现与急性阑尾炎大致相同;女性急性阑尾炎还需与急性右侧输卵管炎,右侧异位妊娠破裂,卵巢囊肿扭转,卵巢黄体或滤泡破裂等鉴别。

⑤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以儿童及少年居多,起病急,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产生B毒素的C型产气荚膜芽孢杆菌感染有关,临床表现突然发生急性腹痛,疼痛多位于脐周及上腹部,可漫延到全腹,多为持续性呈阵发性加剧,伴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及血便;重症可出现中毒性休克,肠麻痹,肠穿孔等;腹部膨隆,腹肌紧张,脐周及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早期肠鸣音亢进,后期肠鸣音减少;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达(2~30)×109/L,粪隐血强阳性或血性便;腹部X线可见小肠胀气,大小不等的液平面或小肠壁增厚,黏膜不规则等。

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但以8~12岁的少年儿童多见,有人认为是病毒感染所致,临床表现:腹痛常随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多呈持续性右下腹或脐周疼痛,短时间腹痛可减轻或消失,伴有发热,恶心呕吐,有部分患者出现腹泻或便秘;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轻度肌紧张,压痛点较广泛,不固定;白细胞总数轻度增多,此病需与急性阑尾炎鉴别。

(2)腹腔脏器破裂,穿孔:

①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常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或多年反复发作的胃痛史,疼痛绝大多数突然发生,疼痛性质不一致,通常表现为突发剧烈的上腹痛,继而为持续性或阵发加剧的全腹痛,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心慌,脉弱,血压下降或呈休克状态等,体检全腹压痛,反跳痛及板状腹,以中上腹或右上腹为重,腹部可有移动性浊音,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腹部X线摄片及透视见膈下游离气体,对疑有本病且诊断不清者可行腹腔穿刺检查。

②急性肠穿孔:急性肠穿孔可发生于肠溃疡,肠坏死,外伤,肠伤寒,炎症性肠病,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及阿米巴肠病等,急性肠穿孔常突然发生,腹痛呈持续性刀割样剧痛,多位于中下腹或波及全腹,其疼痛常常不能忍受,并在深呼吸及咳嗽时加剧,常伴有发热,腹胀及中毒性休克;体检腹部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全腹压痛及反跳痛,腹肌紧张,可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腹部X线摄片或透视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③肝破裂:多在腹压增高或外伤等诱因下发生,表现为突然发生剧烈腹痛,由右上腹漫延至全腹,呈持续性胀痛,若为外伤性肝破裂或肝脏血管瘤破裂者,多伴有失血性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脉搏迅速,血压下降等;肝癌破裂也有失血性休克表现,体检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腹式呼吸受限,腹部有移动性浊音;血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总数升高;腹部X线检查左膈抬高,运动受限,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及胆汁,腹腔穿刺发现血性腹水有利于与胃肠道穿孔相鉴别,有时须经手术探查才能确定有无肝破裂。

④脾破裂:脾破裂多发生于脾脏肿大的基础之上,外伤是其直接原因,表现为剧烈腹痛,从左上腹扩散至全腹,有时向左肩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心慌,出汗,面色苍白等失血性休克的症状,体检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叩诊有移动性浊音;血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降低;腹部X线检查左侧膈肌抬高,运动受限,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有助于诊断。

⑤异位妊娠破裂:发病年龄多在26~35岁,异位妊娠破裂约80%发生在妊娠2个月内,其主要症状为腹痛,阴道流血及停经,多为一侧下腹部突发的剧烈疼痛,然后扩散至全腹,呈持续样胀痛,有时为撕裂样痛,约有80%的患者阴道不规则流血,大多数量少,暗褐色,呈点滴状,持续很久,伴有心慌,出汗,面色苍白等休克征象,有的患者可出现肛门处胀感,腹部检查下腹或全腹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出血量大时腹肌紧张可不存在,叩诊有移动性浊音;阴道检查发现宫颈后穹隆饱满膨出,触痛明显;妊娠试验阳性,腹腔或后穹隆穿刺可抽出不凝固的血液,腹部B超,子宫内膜病检及腹腔镜检查等均有助于诊断。

⑥卵巢破裂:多发生于14~30岁女性,多因挤压,性交,穿刺等因素诱发,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一侧下腹部剧烈疼痛,并波及全腹,伴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重症者可出现休克,但较少见;腹部检查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部分患者可无腹肌紧张表现,一侧附件压痛明显,可有移动性浊音;阴道检查发现子宫颈坚实,无触痛,妊娠试验阴性,本病须与急性阑尾炎,异位妊娠破裂等疾病鉴别。

(3)腹腔脏器阻塞,扭转及血管病变:

①急性肠梗阻:急性肠梗阻从病因角度分为机械性,麻痹性和自发性3种;从局部病理改变方面又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两种,仅有肠腔不通畅而无血液供应障碍者属单纯性,如兼有血液供应障碍则为绞窄性,临床上以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其主要原因为:扭转,套叠,蛔虫,肿瘤,结核,疝嵌顿等,其中以肠粘连最为多见,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腹痛和阵发性绞痛,伴有腹胀,恶心呕吐,便秘或排气停止;腹部检查常为膨胀的肠轮廓,甚至可见肠型,有时全腹压痛,肠鸣音亢进,肠胀气时肠蠕动音呈高调的金属音;腹部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机械性肠梗阻的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狭窄性肠梗阻:

A.腹痛发作急而剧烈,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并伴持续性呕吐。

B.病程进展较快,早期出现休克症状,治疗效果欠佳。

C.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腹部两侧不对称,腹部触诊或肛门指检触到有触痛的肿块,体温,脉搏,白细胞有增高的趋势;X线检查发现有持续不变,单独突出胀大的肠襻。

D.呕出或自肛门排出血性液体,腹腔诊断性穿刺吸出血性液体,经胃肠减压等治疗,虽腹胀减轻,但腹痛无明显改善。

②卵巢囊肿蒂扭转:以20~50岁最为多见,多发生于体积小,活动度大,蒂长的囊肿,体位改变为其诱因,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一侧下腹部剧烈疼痛,呈持续状,伴有恶心呕吐,有时自觉腹部包块肿大;腹部检查患侧腹部压痛,腹肌紧张;阴道检查可触及一圆形,光滑,活动的有明显触痛的肿块,有时可扪及有触痛的扭转蒂部对诊断有确定意义;B超可见子宫一侧圆形液性暗区,边界光滑,CT检查,腹腔镜检查等均有助于诊断。

③胆道蛔虫:多见儿童及青少年,蛔虫钻入胆道是本病的原因,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上腹部或剑突下阵发性绞痛,伴有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症状,间歇期疼痛完全缓解,部分患者有大便排出蛔虫的病史,腹部检查:腹软,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B超,X线静脉胆管造影,ERCP检查等均有助于诊断,十二指肠胆汁引流检查发现蛔虫卵,粪便中发现蛔虫体黄染或有环形压痕,均是蛔虫曾钻入胆道的佐证。

④肾,输尿管结石: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其发生与尿路感染,梗阻,异物,饮食,菌物,高钙尿,高草酸尿有关,临床表现为患侧腹部,上腹部或下腹部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绞痛发作,常向下腹或外阴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脓尿及发热等,体检患侧肾区,输尿管区有压痛及叩击痛;X线检查可发现肾区或输尿管结石阴影,B超可发现X线不能显示的阳性结石,尿路造影可发现结石部位和肾积水程度,凡肾区或输尿管区发现有结石阴影均可确定诊断。

(4)胸部疾病:

①急性心肌梗死:少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甚至可有腹肌紧张,上腹压痛等,这类患者容易误诊,因此对老年人,尤其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或过去有心绞痛发作史者应高度重视,发作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清酶学检查有确诊价值。

②急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以青壮年多见,其原因为非特异性,风湿性,化脓性,结核性及恶性肿瘤,心肌梗死后遗症等,临床上可出现上腹部疼痛,腹肌紧张,压痛,出汗,面色苍白等表现;腹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多位于中上腹部,有时位于右下腹或全腹,体检:颈静脉怒张,肝大,奇脉,心包摩擦音及心音遥远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血沉增快;X线检查心脏呈三角形态或梯形;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包积液,心包穿刺抽出液体及心包镜检查等均有助于诊断。

③肺炎球菌性肺炎:青壮年多见,以上呼吸道感染,劳累,雨淋等为诱因,临床表现为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向患侧肩部放射,伴有高热,寒战,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及咳铁锈色痰等,体检:患侧胸部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增强,可闻及病理性呼吸音;腹部可有压痛及腹肌紧张;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痰和血痰涂片,培养可确定致病菌;X线检查病变早期为肺段分布的阴影,以后呈大片状均匀致密阴影等可确定诊断。

2.慢性腹痛:慢性腹痛起病缓慢,病程长,疼痛多为间歇性或为急性起病后腹痛迁延不愈,疼痛以钝痛或隐痛居多,也有烧灼痛或绞痛发作,慢性腹痛的病因较复杂,常常与急性腹痛的病因相互交叉,引起诊断及鉴别诊断上的困难。

(1)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的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以30岁以后者多见,其主要诱因包括妊娠后期,肥胖,剧烈咳嗽,紧扎腰带,频繁呕吐,大量腹水,巨大腹内肿瘤,慢性便秘,食管炎,食管溃疡等,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中上腹部不适感或灼痛,疼痛向肩背部放射,伴嗳气,反酸,反食等症状;食后卧位易诱发症状,尤其睡前饱食,食后散步可使症状缓解,此病确诊主要依靠特别体位时的X线钡餐检查及胃镜检查。

(2)食管下段贲门部癌:以中年及老年人多见,其发病因素目前尚不清楚,主要表现为早期进食时胸骨后或剑突下疼痛,呈烧灼痛,针刺样或牵拉样,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晚期出现吞咽困难,呕血,黑粪等,体检:晚期病例上腹部常可扪及质硬,固定,表面不光滑且有触痛的包块;X线钡剂检查,食管黏膜脱落细胞学检查,胃镜及病变处活检发现癌细胞有确诊价值。

(3)消化性溃疡:上腹痛是溃疡病最突出的症状,其特点是:慢性上腹痛,反复周期性发作,有明显的节律性,胃溃疡疼痛位于上腹部正中或偏左,餐后0.5~1h发生,至下次餐前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位于中上腹部或偏右,餐后2~3h发作,呈饥饿痛或夜间痛,再次进餐疼痛可缓解;伴有反酸,恶心呕吐,嗳气,若无并发症发生,全身情况一般无明显影响,体检:胃溃疡在中上腹偏左有压痛,十二指肠溃疡在中上腹偏右处有压痛,均无反跳痛和肌紧张;胃液分析,粪便隐血试验均有助于诊断,X线钡餐检查或胃镜检查发现溃疡有确诊价值。

(4)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抽烟,饮酒,十二指肠液反流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其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隐痛,进食后饱胀,疼痛无明显的节律性,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腹泻,消瘦,甚至出现贫血,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胃镜检查和直视下胃黏膜活组织检查;其他辅助检查,如胃酸测定,Hp检查,血清胃泌素含量测定均有助于了解胃的功能状态以及确立病因。

(5)胃癌: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其临床表现为早期上腹部隐痛或不适,晚期出现剧痛,疼痛无规律性及节律性,伴乏力,食欲减退,腹胀,消瘦发热,贫血等,体检:上腹部压痛,1/3患者可触及质硬,不规则,有触痛的包块,诊断依据胃镜检查及活组织检查,发现癌细胞有确诊价值。

(6)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一组具有反酸,嗳气,厌食,恶心呕吐,上腹不适与疼痛等症状,而B超,X线钡餐,内镜,CT等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症候群,此外,患者还常伴有头晕,头痛,失眠,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检:上腹部有压痛,但部位不固定,诊断主要依靠B超,钡餐,胃镜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7)肠结核:多见于40岁以下者,可因肺结核,粟粒性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结核性附件炎引起,分为溃疡型和增殖型两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腹痛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呈钝痛,隐痛或阵发性疼痛,可因进食而加重,伴有低热,盗汗,消瘦,腹胀,贫血,食欲不佳等;增殖型可出现肠梗阻表现,体检:下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增殖型可扪及包块;血沉明显增快,粪便抗酸杆菌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等有助于诊断;X线钡餐检查可确立病变部位;结肠镜检查及病变处黏膜活检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8)克罗恩病(节段性肠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肉芽肿性肠炎,发病多在21~40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腹部包块,腹痛常在餐后发生,位于右下腹部或脐周,一般为痉挛性阵痛,有时呈持续性腹痛:初为间歇性,后为持续性,每天约大便2~6次,呈糊状便,常无脓血或黏液,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乏力,消瘦,腹胀,贫血等;腹部检查:全腹或右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有肠梗阻与瘘管形成时,右下腹部可扪及有触痛的包块,胃肠道X线钡餐透视或钡剂灌肠表现为:

①肠管狭窄,X线上呈线样征。

②病变肠段间有正常肠曲。

③病变肠段轮廓不对称,一侧僵硬凹陷,对侧肠轮廓外膨。

④多发结节样切迹和鹅卵石征。

⑤瘘管或窦道钡影等有助于诊断,结肠镜表现:

A.纵行的裂隙状溃疡。

B.周围黏膜正常或呈铺路石样不平。

C.肠袋消失变平呈水管状,狭窄,假息肉形成。

D.病灶呈节段性分布,组织活检发现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及大量淋巴细胞聚集有确诊价值。

(9)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好发年龄为20~3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泻为早期症状,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每天数次至十数次,多伴有里急后重,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有脓血和黏液;腹痛常位于左下腹或下腹部呈阵发性痉挛性绞痛,排便后减轻,在发作期腹痛加剧,缓解期可无腹痛或仅轻微腹痛,可伴有消瘦,贫血,体力下降;腹部检查有左下腹或全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降低;粪常规为血,脓和黏液便;X线钡灌肠检查:早期可发现黏膜呈颗粒样改变,后期出现肠管呈铅管样僵硬,短,结肠袋消失等;结肠镜检查可明确病变范围,严重程度,黏膜活检有诊断价值。

(10)大肠癌:发病年龄以40~50岁最多,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临床表现为左下腹或右下腹部持续性隐痛,进食后加重,排便后减轻,若发生肠梗阻或穿孔可引起急性腹痛;部分患者有腹泻或便秘,或两者交替出现,大便带血或黏液;直肠癌则伴有里急后重等;常伴有食欲不振,腹胀,消瘦,贫血,晚期可出现腹水,恶病质等,腹部检查早期无明显的阳性体征,晚期可触及包块,包块质硬,固定,有触痛;血清癌胚抗原,CAl9-9等肠癌相关抗原测定有筛选价值;X线钡剂灌肠可发现病变的部位范围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结肠镜,活组织检查发现癌细胞有确诊价值。

(11)慢性阑尾炎:多为急性阑尾炎缓解后,遗留下的病变的反复发作所致,也可因阑尾腔内有胃(肠)石,谷粒,虫卵等异物而引起,临床表现为右下腹部间歇性或持续性隐痛,常因剧烈运动,饮食不当引起或加重,伴有上腹不适,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便秘等;腹部检查右下腹有局限性,固定性压痛,急性发作期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有助于诊断。

(12)慢性胰腺炎:多发于30~50岁者,多由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病合并胆道感染导致胰腺炎的反复发作,也可由急性胰腺炎迁延所致,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与进食有关,反复发作的上腹部钝痛,胀痛或绞痛,可放射至腰背部,肩部,伴有嗳气,恶心呕吐,脂肪泻,有时可有黄疸,体检有时可触及肿块;患者在缓解期可无症状,或只有一般的消化不良症状,X线腹部平片检查可发现胰腺结石及胰钙化阴影;胃肠钡餐X线检查部分患者可发现邻近器官移位,变性等;B超可显示胰腺肿大,胰管护张,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主要根据反复发作的腹痛及伴有糖尿病,脂肪泻等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证据,另外腹部X线平片可见胰腺钙化或结石影等,B超及ERCP检查对诊断有很大帮助。

(13)胰腺癌:多发生于40~60岁者,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上腹部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剧痛,并向腰背部,前胸及右肩部放射,夜间及卧位时加重,坐位及前倾位时减轻,常伴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胀,消瘦等;有黄疸者多见于胰头癌,多数为进行性加深;腹部体检可有肝及胆囊肿大(Courvoisier征),上腹部压痛,部分体,尾癌压迫脾动脉或腹主动脉时,可在左上腹或脐周听到血管杂音,该体征提示胰体尾癌,B超是最理想的检查方法,在B超引导下经皮细针定位穿刺细胞学检查可提高诊断正确率;X线钡餐造影是间接反映癌肿位置,大小及胃肠受压情况,ERCP,CT,超声内镜均有助于诊断。

右胸痛诊断详述

诊断:

1.疼痛的地方只集中一点,病人能明确地指出来。

2.疼痛时间不长,每次通常只维持一、两秒,有机会复发。

3.病人深呼吸、咳嗽、打喷嚏或转身时,胸口即刺痛,甚至剧痛。

4.痛楚可能比其它疾病引起的胸痛更强烈,但大多数于数天至两、三星期内好转。

4.任何年龄皆会患上。

左胸痛:是急诊常见的症状,一般是由心血管,呼吸,胸膜疾病引起,胸痛的严重程度与引起胸痛的原因不一定有确切的关系。

胸大肌疼痛:一般都为胸大肌附着处无菌性炎症病变,胸大肌紧张劳损,椎管外软组织损害等。

胸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原因颇多,且胸痛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并不一定和病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相一致。外伤、炎症、肿瘤及某些理化因素所致组织损伤刺激肋间神经,膈神经,脊神经后根和迷走神经公分布在食管,支气管,肺脏,胸膜,心脏及主动脉的神经未梢,均可引起胸痛。鉴别时可先分析属于哪一大类,再在此大类中鉴别各个原因。

心源性胸痛:人们往往会想到中老年人容易患的冠心病、心绞痛,甚至是心肌梗死。其实,心源性胸痛并非都是由冠心病引起的。目前,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很多的青少年也会经常发生心源性胸痛。

胸壁疼痛为普遍胸口疼痛人群发病几率最高,要注意外伤引起的意外。

腹痛诊断鉴别

1.急性腹痛:急性腹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病因复杂多样,但其共同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和病情重,需迅速准确的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1)腹腔脏器的急性炎症:

①急性肠胃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多以进食不洁食物或饮用污染水或暴饮暴食后出现持续性和阵发性腹痛,伴恶心,呕吐,腹泻,便后腹痛可减轻或缓解,可伴有畏寒,发热等,上腹部及脐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听诊肠鸣音亢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②胆囊炎,胆石症: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以20~40岁最多,感染细菌以大肠埃希杆菌为主,多因进食多脂食物或受凉而诱发,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右上腹剧痛,间歇性加重,向右肩及右背部放射,伴有寒战,发热,恶心呕吐等,有40%~50%的患者出现皮肤黏膜黄染,大多数患者有右上腹压痛与局部肌紧张,有1/3的患者可在右肋缘下触及肿大的胆囊,Murphy征阳性,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B超及CT检查可发现肿大和充满积液的胆囊及结石征象即可明确诊断。

③急性胰腺炎:起病急,多有饮酒,暴饮暴食,高脂餐及精神激动等诱因,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持续性中上腹或左上腹剧痛,并向左后腰部放射;疼痛在弯腰或起坐前倾时减轻,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呕吐于腹痛发作不久出现,较剧烈,但不持久;少数出现黄疸;重症者出现呼吸及循环衰竭,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及局限性肌紧张,以左上腹部为明显,有时可有移动性浊音;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清,尿淀粉酶升高,另外,血糖增高,血钙下降,B超CT检查可见胰腺肿大,有时腹腔穿刺可抽出黄色或血性腹水,腹水淀粉酶增高等均可有助于诊断;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肠梗阻,胆囊炎,胆石症等,也可有轻度的血,尿淀粉酶增高,而血钙及血糖多无改变,反复多次检测尿淀粉酶后可与上述疾病相鉴别。

④急性阑尾炎: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20~50岁多见,临床表现为脐周或中上腹部隐痛,逐渐加重,并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或突然导致全腹剧痛,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严重者可出现发热,体检: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及局部腹肌紧张,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若为盲肠后阑尾可出现腰大肌试验阳性,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急性阑尾炎需与急性非特异性盲肠炎鉴别,因其临床表现与急性阑尾炎大致相同;女性急性阑尾炎还需与急性右侧输卵管炎,右侧异位妊娠破裂,卵巢囊肿扭转,卵巢黄体或滤泡破裂等鉴别。

⑤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以儿童及少年居多,起病急,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产生B毒素的C型产气荚膜芽孢杆菌感染有关,临床表现突然发生急性腹痛,疼痛多位于脐周及上腹部,可漫延到全腹,多为持续性呈阵发性加剧,伴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及血便;重症可出现中毒性休克,肠麻痹,肠穿孔等;腹部膨隆,腹肌紧张,脐周及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早期肠鸣音亢进,后期肠鸣音减少;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达(2~30)×109/L,粪隐血强阳性或血性便;腹部X线可见小肠胀气,大小不等的液平面或小肠壁增厚,黏膜不规则等。

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但以8~12岁的少年儿童多见,有人认为是病毒感染所致,临床表现:腹痛常随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多呈持续性右下腹或脐周疼痛,短时间腹痛可减轻或消失,伴有发热,恶心呕吐,有部分患者出现腹泻或便秘;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轻度肌紧张,压痛点较广泛,不固定;白细胞总数轻度增多,此病需与急性阑尾炎鉴别。

(2)腹腔脏器破裂,穿孔:

①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常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或多年反复发作的胃痛史,疼痛绝大多数突然发生,疼痛性质不一致,通常表现为突发剧烈的上腹痛,继而为持续性或阵发加剧的全腹痛,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心慌,脉弱,血压下降或呈休克状态等,体检全腹压痛,反跳痛及板状腹,以中上腹或右上腹为重,腹部可有移动性浊音,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腹部X线摄片及透视见膈下游离气体,对疑有本病且诊断不清者可行腹腔穿刺检查。

②急性肠穿孔:急性肠穿孔可发生于肠溃疡,肠坏死,外伤,肠伤寒,炎症性肠病,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及阿米巴肠病等,急性肠穿孔常突然发生,腹痛呈持续性刀割样剧痛,多位于中下腹或波及全腹,其疼痛常常不能忍受,并在深呼吸及咳嗽时加剧,常伴有发热,腹胀及中毒性休克;体检腹部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全腹压痛及反跳痛,腹肌紧张,可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腹部X线摄片或透视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③肝破裂:多在腹压增高或外伤等诱因下发生,表现为突然发生剧烈腹痛,由右上腹漫延至全腹,呈持续性胀痛,若为外伤性肝破裂或肝脏血管瘤破裂者,多伴有失血性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脉搏迅速,血压下降等;肝癌破裂也有失血性休克表现,体检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腹式呼吸受限,腹部有移动性浊音;血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总数升高;腹部X线检查左膈抬高,运动受限,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及胆汁,腹腔穿刺发现血性腹水有利于与胃肠道穿孔相鉴别,有时须经手术探查才能确定有无肝破裂。

④脾破裂:脾破裂多发生于脾脏肿大的基础之上,外伤是其直接原因,表现为剧烈腹痛,从左上腹扩散至全腹,有时向左肩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心慌,出汗,面色苍白等失血性休克的症状,体检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叩诊有移动性浊音;血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降低;腹部X线检查左侧膈肌抬高,运动受限,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有助于诊断。

⑤异位妊娠破裂:发病年龄多在26~35岁,异位妊娠破裂约80%发生在妊娠2个月内,其主要症状为腹痛,阴道流血及停经,多为一侧下腹部突发的剧烈疼痛,然后扩散至全腹,呈持续样胀痛,有时为撕裂样痛,约有80%的患者阴道不规则流血,大多数量少,暗褐色,呈点滴状,持续很久,伴有心慌,出汗,面色苍白等休克征象,有的患者可出现肛门处胀感,腹部检查下腹或全腹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出血量大时腹肌紧张可不存在,叩诊有移动性浊音;阴道检查发现宫颈后穹隆饱满膨出,触痛明显;妊娠试验阳性,腹腔或后穹隆穿刺可抽出不凝固的血液,腹部B超,子宫内膜病检及腹腔镜检查等均有助于诊断。

⑥卵巢破裂:多发生于14~30岁女性,多因挤压,性交,穿刺等因素诱发,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一侧下腹部剧烈疼痛,并波及全腹,伴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重症者可出现休克,但较少见;腹部检查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部分患者可无腹肌紧张表现,一侧附件压痛明显,可有移动性浊音;阴道检查发现子宫颈坚实,无触痛,妊娠试验阴性,本病须与急性阑尾炎,异位妊娠破裂等疾病鉴别。

(3)腹腔脏器阻塞,扭转及血管病变:

①急性肠梗阻:急性肠梗阻从病因角度分为机械性,麻痹性和自发性3种;从局部病理改变方面又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两种,仅有肠腔不通畅而无血液供应障碍者属单纯性,如兼有血液供应障碍则为绞窄性,临床上以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其主要原因为:扭转,套叠,蛔虫,肿瘤,结核,疝嵌顿等,其中以肠粘连最为多见,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腹痛和阵发性绞痛,伴有腹胀,恶心呕吐,便秘或排气停止;腹部检查常为膨胀的肠轮廓,甚至可见肠型,有时全腹压痛,肠鸣音亢进,肠胀气时肠蠕动音呈高调的金属音;腹部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机械性肠梗阻的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狭窄性肠梗阻:

A.腹痛发作急而剧烈,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并伴持续性呕吐。

B.病程进展较快,早期出现休克症状,治疗效果欠佳。

C.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腹部两侧不对称,腹部触诊或肛门指检触到有触痛的肿块,体温,脉搏,白细胞有增高的趋势;X线检查发现有持续不变,单独突出胀大的肠襻。

D.呕出或自肛门排出血性液体,腹腔诊断性穿刺吸出血性液体,经胃肠减压等治疗,虽腹胀减轻,但腹痛无明显改善。

②卵巢囊肿蒂扭转:以20~50岁最为多见,多发生于体积小,活动度大,蒂长的囊肿,体位改变为其诱因,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一侧下腹部剧烈疼痛,呈持续状,伴有恶心呕吐,有时自觉腹部包块肿大;腹部检查患侧腹部压痛,腹肌紧张;阴道检查可触及一圆形,光滑,活动的有明显触痛的肿块,有时可扪及有触痛的扭转蒂部对诊断有确定意义;B超可见子宫一侧圆形液性暗区,边界光滑,CT检查,腹腔镜检查等均有助于诊断。

③胆道蛔虫:多见儿童及青少年,蛔虫钻入胆道是本病的原因,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上腹部或剑突下阵发性绞痛,伴有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症状,间歇期疼痛完全缓解,部分患者有大便排出蛔虫的病史,腹部检查:腹软,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B超,X线静脉胆管造影,ERCP检查等均有助于诊断,十二指肠胆汁引流检查发现蛔虫卵,粪便中发现蛔虫体黄染或有环形压痕,均是蛔虫曾钻入胆道的佐证。

④肾,输尿管结石: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其发生与尿路感染,梗阻,异物,饮食,菌物,高钙尿,高草酸尿有关,临床表现为患侧腹部,上腹部或下腹部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绞痛发作,常向下腹或外阴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脓尿及发热等,体检患侧肾区,输尿管区有压痛及叩击痛;X线检查可发现肾区或输尿管结石阴影,B超可发现X线不能显示的阳性结石,尿路造影可发现结石部位和肾积水程度,凡肾区或输尿管区发现有结石阴影均可确定诊断。

(4)胸部疾病:

①急性心肌梗死:少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甚至可有腹肌紧张,上腹压痛等,这类患者容易误诊,因此对老年人,尤其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或过去有心绞痛发作史者应高度重视,发作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清酶学检查有确诊价值。

②急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以青壮年多见,其原因为非特异性,风湿性,化脓性,结核性及恶性肿瘤,心肌梗死后遗症等,临床上可出现上腹部疼痛,腹肌紧张,压痛,出汗,面色苍白等表现;腹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多位于中上腹部,有时位于右下腹或全腹,体检:颈静脉怒张,肝大,奇脉,心包摩擦音及心音遥远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血沉增快;X线检查心脏呈三角形态或梯形;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包积液,心包穿刺抽出液体及心包镜检查等均有助于诊断。

③肺炎球菌性肺炎:青壮年多见,以上呼吸道感染,劳累,雨淋等为诱因,临床表现为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向患侧肩部放射,伴有高热,寒战,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及咳铁锈色痰等,体检:患侧胸部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增强,可闻及病理性呼吸音;腹部可有压痛及腹肌紧张;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痰和血痰涂片,培养可确定致病菌;X线检查病变早期为肺段分布的阴影,以后呈大片状均匀致密阴影等可确定诊断。

2.慢性腹痛:慢性腹痛起病缓慢,病程长,疼痛多为间歇性或为急性起病后腹痛迁延不愈,疼痛以钝痛或隐痛居多,也有烧灼痛或绞痛发作,慢性腹痛的病因较复杂,常常与急性腹痛的病因相互交叉,引起诊断及鉴别诊断上的困难。

(1)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的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以30岁以后者多见,其主要诱因包括妊娠后期,肥胖,剧烈咳嗽,紧扎腰带,频繁呕吐,大量腹水,巨大腹内肿瘤,慢性便秘,食管炎,食管溃疡等,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中上腹部不适感或灼痛,疼痛向肩背部放射,伴嗳气,反酸,反食等症状;食后卧位易诱发症状,尤其睡前饱食,食后散步可使症状缓解,此病确诊主要依靠特别体位时的X线钡餐检查及胃镜检查。

(2)食管下段贲门部癌:以中年及老年人多见,其发病因素目前尚不清楚,主要表现为早期进食时胸骨后或剑突下疼痛,呈烧灼痛,针刺样或牵拉样,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晚期出现吞咽困难,呕血,黑粪等,体检:晚期病例上腹部常可扪及质硬,固定,表面不光滑且有触痛的包块;X线钡剂检查,食管黏膜脱落细胞学检查,胃镜及病变处活检发现癌细胞有确诊价值。

(3)消化性溃疡:上腹痛是溃疡病最突出的症状,其特点是:慢性上腹痛,反复周期性发作,有明显的节律性,胃溃疡疼痛位于上腹部正中或偏左,餐后0.5~1h发生,至下次餐前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位于中上腹部或偏右,餐后2~3h发作,呈饥饿痛或夜间痛,再次进餐疼痛可缓解;伴有反酸,恶心呕吐,嗳气,若无并发症发生,全身情况一般无明显影响,体检:胃溃疡在中上腹偏左有压痛,十二指肠溃疡在中上腹偏右处有压痛,均无反跳痛和肌紧张;胃液分析,粪便隐血试验均有助于诊断,X线钡餐检查或胃镜检查发现溃疡有确诊价值。

(4)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抽烟,饮酒,十二指肠液反流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其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隐痛,进食后饱胀,疼痛无明显的节律性,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腹泻,消瘦,甚至出现贫血,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胃镜检查和直视下胃黏膜活组织检查;其他辅助检查,如胃酸测定,Hp检查,血清胃泌素含量测定均有助于了解胃的功能状态以及确立病因。

(5)胃癌: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其临床表现为早期上腹部隐痛或不适,晚期出现剧痛,疼痛无规律性及节律性,伴乏力,食欲减退,腹胀,消瘦发热,贫血等,体检:上腹部压痛,1/3患者可触及质硬,不规则,有触痛的包块,诊断依据胃镜检查及活组织检查,发现癌细胞有确诊价值。

(6)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一组具有反酸,嗳气,厌食,恶心呕吐,上腹不适与疼痛等症状,而B超,X线钡餐,内镜,CT等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症候群,此外,患者还常伴有头晕,头痛,失眠,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检:上腹部有压痛,但部位不固定,诊断主要依靠B超,钡餐,胃镜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7)肠结核:多见于40岁以下者,可因肺结核,粟粒性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结核性附件炎引起,分为溃疡型和增殖型两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腹痛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呈钝痛,隐痛或阵发性疼痛,可因进食而加重,伴有低热,盗汗,消瘦,腹胀,贫血,食欲不佳等;增殖型可出现肠梗阻表现,体检:下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增殖型可扪及包块;血沉明显增快,粪便抗酸杆菌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等有助于诊断;X线钡餐检查可确立病变部位;结肠镜检查及病变处黏膜活检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8)克罗恩病(节段性肠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肉芽肿性肠炎,发病多在21~40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腹部包块,腹痛常在餐后发生,位于右下腹部或脐周,一般为痉挛性阵痛,有时呈持续性腹痛:初为间歇性,后为持续性,每天约大便2~6次,呈糊状便,常无脓血或黏液,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乏力,消瘦,腹胀,贫血等;腹部检查:全腹或右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有肠梗阻与瘘管形成时,右下腹部可扪及有触痛的包块,胃肠道X线钡餐透视或钡剂灌肠表现为:

①肠管狭窄,X线上呈线样征。

②病变肠段间有正常肠曲。

③病变肠段轮廓不对称,一侧僵硬凹陷,对侧肠轮廓外膨。

④多发结节样切迹和鹅卵石征。

⑤瘘管或窦道钡影等有助于诊断,结肠镜表现:

A.纵行的裂隙状溃疡。

B.周围黏膜正常或呈铺路石样不平。

C.肠袋消失变平呈水管状,狭窄,假息肉形成。

D.病灶呈节段性分布,组织活检发现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及大量淋巴细胞聚集有确诊价值。

(9)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好发年龄为20~3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泻为早期症状,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每天数次至十数次,多伴有里急后重,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有脓血和黏液;腹痛常位于左下腹或下腹部呈阵发性痉挛性绞痛,排便后减轻,在发作期腹痛加剧,缓解期可无腹痛或仅轻微腹痛,可伴有消瘦,贫血,体力下降;腹部检查有左下腹或全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降低;粪常规为血,脓和黏液便;X线钡灌肠检查:早期可发现黏膜呈颗粒样改变,后期出现肠管呈铅管样僵硬,短,结肠袋消失等;结肠镜检查可明确病变范围,严重程度,黏膜活检有诊断价值。

(10)大肠癌:发病年龄以40~50岁最多,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临床表现为左下腹或右下腹部持续性隐痛,进食后加重,排便后减轻,若发生肠梗阻或穿孔可引起急性腹痛;部分患者有腹泻或便秘,或两者交替出现,大便带血或黏液;直肠癌则伴有里急后重等;常伴有食欲不振,腹胀,消瘦,贫血,晚期可出现腹水,恶病质等,腹部检查早期无明显的阳性体征,晚期可触及包块,包块质硬,固定,有触痛;血清癌胚抗原,CAl9-9等肠癌相关抗原测定有筛选价值;X线钡剂灌肠可发现病变的部位范围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结肠镜,活组织检查发现癌细胞有确诊价值。

(11)慢性阑尾炎:多为急性阑尾炎缓解后,遗留下的病变的反复发作所致,也可因阑尾腔内有胃(肠)石,谷粒,虫卵等异物而引起,临床表现为右下腹部间歇性或持续性隐痛,常因剧烈运动,饮食不当引起或加重,伴有上腹不适,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便秘等;腹部检查右下腹有局限性,固定性压痛,急性发作期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有助于诊断。

(12)慢性胰腺炎:多发于30~50岁者,多由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病合并胆道感染导致胰腺炎的反复发作,也可由急性胰腺炎迁延所致,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与进食有关,反复发作的上腹部钝痛,胀痛或绞痛,可放射至腰背部,肩部,伴有嗳气,恶心呕吐,脂肪泻,有时可有黄疸,体检有时可触及肿块;患者在缓解期可无症状,或只有一般的消化不良症状,X线腹部平片检查可发现胰腺结石及胰钙化阴影;胃肠钡餐X线检查部分患者可发现邻近器官移位,变性等;B超可显示胰腺肿大,胰管护张,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主要根据反复发作的腹痛及伴有糖尿病,脂肪泻等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证据,另外腹部X线平片可见胰腺钙化或结石影等,B超及ERCP检查对诊断有很大帮助。

肾痛诊断鉴别

根据临床症状、x线征象和实验室检查所见特点作综合分析,不难作出诊断。

根据骨骼转换速率,肾性骨病可分为4种类型。

一、高转换型骨病 病理上称纤维性骨炎,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增殖活跃及骨小梁周围纤维化为特征。

二、低转换型骨病 包括骨软化和非动力性骨病两种。前者指新形成类骨质矿化缺陷,常由铝沉积所致。后者指骨形成降低,多与高钙血症、使用1,25(OH)D3过度抑制PTH分泌及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三、混合性骨病 同时具有高转化及低转化骨病的特点,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骨矿化障碍引起,以类骨质增加和髓纤维化共存为特点,骨转化率变化不定。

四、β2-微球蛋白淀粉样变性骨关节病

以上就是专业人士为肾性骨营养不良的一些科学解释,所以说患者们遇到此疾病,不要过度的焦虑。平时我们要多注意保养,多吃一些有营养的物质,来保持身体有充足的营养。平时多注意休息,按时吃饭,这样才有利于病的好转。

牙痛诊断标准

症状表现:

牙龈鲜红或紫红、肿胀、松软,有时龈缘有糜烂或内芽组织增生外翻,刷牙或吃东西时牙龈易出血,但一般无自发性出血,病人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有时可有发痒或发胀感,口臭明显。

牙周炎是口腔常见病,其病因复杂。如牙垢、牙石、嵌塞的食物、不良修复体等局部因素的刺激,牙龈受到损害,加上细菌的作用,使牙周膜破环;维生素C的吸收、利用障碍;维生素D缺乏及各种因素导致的机体抵抗力下降,皆可引发牙周炎。

牙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早期,牙龈发痒、不适、口臭,继之牙龈红肿、松软,容易出血,疼痛,反复发作。日久牙龈与牙根部的牙周膜被破坏,形成一个袋子,叫牙周袋,袋内常有脓液溢出,炎症继续扩大,可成为牙周脓肿,病情加重,局部疼痛、肿胀,初为硬性,后变为软性,有波动感,可自行穿破,流出脓液,出脓后,疼痛可减轻,或反复发作,非常痛苦。

可致牙痛的口腔疾病:

龋齿

初龋一般无症状,如龋洞变大而深时,可出现进食时牙痛,吃甜食或过冷、过热的食物时疼痛加重。这时可先用防酸止痛牙膏,温水刷牙,必要时用民间验方止痛,但有效的治疗方法应是填补龋洞。

牙髓炎

多是由于深龋未补致牙髓感染,或化学药物或温度刺激引起,其疼痛为自发性,阵发性剧痛,可有冷、热刺激痛和叩痛。这种牙痛的应急处理,可用芬必得300mg口服,一日2次,止痛,或用民间验方止痛。根治的方法是在局麻下用牙砧磨开牙髓腔作牙髓治疗。

牙根尖周炎

多由牙髓炎扩散到根管口,致根尖周围组织发炎。表现为持续性牙痛。患牙有伸长感,触、压痛明显,不能咬食物。这时可服消炎止痛药,如先锋霉素四号0.5克,一日3次;灭滴灵0.4克,一日3次,消炎痛25毫克,一日3次;并吃软食。也可用民间验方应急止痛。待消炎后再作根管治疗。

牙外伤

如意外摔倒、碰伤或吃饭时咬到砂粒等致牙折或牙裂开,引起牙痛。可先服消炎、止痛药,也可用民间验方止痛。有条件者应到口腔科处理。

智齿冠周炎

智齿冠周炎:智齿萌出困难(阻生),加上口腔卫生不良,引起牙冠周围组织发炎、肿痛。可用口泰或口舒等含漱液漱口,服消炎、止痛药或用民间验方止痛。消炎后再拔除阻生牙。此外,流感、三叉神经痛、颌骨囊肿或肿瘤、高血压、心脏病,有时也会引起牙痛。所以对主诉牙痛,但牙齿又无任何病变者,切不可盲目滥用止痛药了之,应及时去医院专科诊治。

胸口痛的鉴别诊断

1、焦虑致胸口痛:由于焦虑过度导致胸口疼痛的症状。病人声称痛楚维持数小时、数日、数年,甚至十年以上;整个胸部任何位置都可能痛,通常病人感觉【翳】、【闷】;静止时,例如坐下、躺下或没有工作在手,病人便开始感到胸口不适 ;工作时或运动时却不会;病人看医生甫坐下,便急着说出多种「病征」:头晕、冒汗、恶心、气促、怕热、怕冷、手脚或嘴唇麻痹,很想医生快点「治」好他的病。

2、吸气时胸口痛:吸气时胸口痛是胸壁疼痛的临床表现之一

3、呼气时胸口痛:胸膜炎又称“肋膜炎”,是胸膜的炎症。胸膜炎最常见的症状为胸口痛。胸口痛常突然出现,程度差异较大,可为不明确的不适或严重的刺痛,可仅在患者深呼吸或咳嗽时出现,亦可持续存在并因深呼吸或咳嗽而加剧。

4、咯血伴胸痛:咯血(hemoptysis)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出血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咯血首先须与口腔、咽、鼻出血鉴别口腔与咽部出血易观察到局部出血灶。鼻腔出血多从前鼻孔流出,常在鼻中隔前下方发现出血灶诊断较易。有时鼻腔后部出血量较多,可被误诊为咯血如用鼻咽镜检查见血液从后鼻孔沿咽壁下流,即可确诊。大量咯血还须与呕血(上消化道出血)相鉴别前者常有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等病史,出血前有咳嗽、喉部痒感胸闷感,咯出血液为鲜红色,混有泡沫痰一般无柏油样便;后者常有消化性溃疡肝硬化等病史出血前有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呕出血液为棕黑色或暗红色、有时为鲜红色,混有食物残渣胃液,有柏油样便,可在呕血停止后仍持续数天。

胸疼别盲目自救

当胸痛持续不缓解时,应立即拨打120或在家人的陪同下去医院急诊,重点排查是不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或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的疾病。突发胸痛时,千万别相信网上流传的用力拍打胸背、立即嚼服阿司匹林、咳嗽自救、灌柠檬水等自救“偏方”,反而会耽误抢救。

一过性胸痛多半是压力过大所致,“特别是一些中青年骨干,工作压力大、熬夜、心情不舒畅的时候最容易出现一过性胸痛。中医认为,肝郁气滞,气机不畅就可以诱发胸闷痛”。另外,饱餐、排便、吸烟、寒冷等也是胸痛的常见诱发因素。患者也要警惕胸壁本身的一些病变,比如带状疱疹后遗留神经痛、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疼痛、胸肋关节炎等疾病。除此之外,食道病变、肺炎、气胸、肺部肿瘤等疾病也可以引起胸部刺痛。李荣介绍,心电图是胸痛诊断中的常规项目,其次是X线胸片。对于有一过性胸痛的人群,他建议最好做个心电图检查,或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

有的人以为一过性胸痛不要紧,持续胸痛才应该重视。李荣纠正说,胸痛作为一种症状,不同的人群、年龄及不同的基础疾病表现各不相同,不能简单地凭主观感觉自行判断,掉以轻心,而是应当尽早就医,进行专业诊断。“胸痛无小病”,李荣说,对急性胸痛患者,诊断的难点在于尽快识别出高危疾病,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气胸等,这些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如能早期快速诊断,及时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他指出,胸痛通常分为心源性胸痛和非心源性胸痛。其中心源性胸痛最为凶险,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胸痛时要警惕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可能。心绞痛常表现为胸部疼痛或不适,呈紧缩感、压迫感、压榨样、刀绞样痛,比如胸部心前区的疼痛就比较容易判断。可心绞痛的表现变化多端,“单不典型疼痛部位就有多个,不仅可能导致患者自己误判,有时就连医生都不可能早期及时判断,或判断延迟,这就大大增加了患者心血管严重不良事件的风险。”李荣说。

腰痛诊断

诊断依据1. 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起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常有明显的按压痛。2. 慢性腰痛,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腰部多隐痛或酸痛。常因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等因素而加重。3. 本病常有居处潮湿阴冷、涉水冒雨、跌仆挫闪或劳损等相关病史。

病证鉴别1. 腰痛与背痛、尻痛、胯痛腰痛是指腰背及其两侧部位的疼痛,背痛为背膂以上部位的疼痛,尻痛是尻骶部位的疼痛,胯痛是指尻尾以下及两侧胯部的疼痛。疼痛的部位不同,应予以区别。2. 腰痛与肾痹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肾痹是指腰背强直弯曲,不能屈伸,行动困难而言,多由骨痹日久发展而来。

相关检查腰痛是一种多病因疾病,进行血常规、抗溶血性链球菌O、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等检查,有助于风湿和类风湿等疾病的诊断;拍摄腰椎、骶髂关节X光或CT片有助于腰椎病变的诊断;部分内脏疾病也可引起腰痛,血、尿检查和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泌尿系统的诊断,妇科检查可排除妇科疾病引起的腰痛。

背痛诊断详述

一、单纯性腰背痛的诊断:

1、单纯性腰背痛是指无下肢疼痛或麻木的腰背痛。其鉴别诊断主要有以下几点。

1)年龄与性别

年龄和性别与腰背痛的病因有密切的关系。青少年易患结核,长期坐位可导致韧带炎或肌纤维织炎,若青少年男性且存在着凉史则易患强直性脊柱炎,青年女性下腰部疼痛,因妊娠,劳损而加重的多为致密性骼骨炎。中青年家务及工作多较繁重,且椎间盘。韧带、肌肉已开始退变,因而多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肌纤维织炎,韧带炎,脊柱滑脱,中老年则先考虑脊柱退行性骨关节炎、韧带炎,若女性则应注意骨质疏松和更年期综合征。

2)病史

腰背棘突两侧酸痛,弯腰或坐位 久后加重,卧床休息或稍活动后可减轻者多为肌纤维织炎。腰背中央痛,直立位无痛或减轻,前屈时痛加重,腰无力一直不能长时间弯腰工作,以胸腰段为主者多为棘上韧带炎,以腰骰段为主者多为棘间韧带炎。若腰痛在弯腰后伸直过程突然发生,并迅速加重,腰僵硬不敢活动,则多为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若痛以骰骼关节为主,有时也伴有膝或髓关节疼痛,着凉或阴天加重,腰背酸痛逐渐向上发展,脊柱僵硬,可伴有乏力、低热、食欲缺乏等,应考虑强直性脊柱炎。若腰背痛逐渐加重,以夜间痛甚则注意脊柱肿瘤,若逐渐加重出现后突成角畸形,伴有低热无力、盗汗等则可能为椎体结核,有的椎体结核患者腰背疼痛伴有无痛性寒性脓肿。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数日至数周再次出现腰 深部剧烈疼痛,首先考虑椎间隙感染。患者来自氟中毒流行区或长期饮用工业污染的水则应除外氟中素引起的氟骨症。

3)查体及检查

压痛部位及压痛的深浅是寻找病变部位的首要方法。拇指压痛为浅压痛,叩击痛为深压痛。浅压痛点在棘突者多为棘上韧带炎,在棘间者为棘间韧带炎,在棘突两侧肌肉者多为肌纤维织炎,在第3腰椎横突者为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浅压痛病灶多在浅表的韧带肌肉,故X线检查无阳性发现,无淡压痛者应检查深压痛,对于深压痛部位应行X线检查或CT检查X线显示椎体变扁呈楔形者若有外伤史多考虑压缩性骨折,椎体变扁无外伤者应考虑椎体肿瘤,若变扁的椎体呈鱼尾状并有骨质密度普遍减低应考虑骨质疏松症。脊柱有成角畸形X线示椎体有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或可见椎旁脓肿是椎体结核的特点,腰僵硬活动受限,能骼关节叩痛,“4”字试验或斜扳试验阳性水线可见骰骼关节特异性表现,其早期关节间隙模糊增宽,边缘不清呈虫咬蚀样破坏,发展为间隙变窄,边缘骨致密甚至可融合则为强直性脊柱炎表现,晚期X线可见脊柱呈竹节样改变,并有骨质疏松,狭部不连引起的脊柱滑脱可在腰骰部有一局限性后凸X线侧位片可见有脊柱滑脱,双斜位显示有狭部不连征X线 表现腰椎的增生退变与腰痛不一定有确切关系,若退变明显,且压痛深在,腰椎僵硬则可考虑腰椎增生性骨关节炎。反射性腰痛无明显叩 痛,腰椎活动正常。

2、伴有下肢疼痛或麻木的腰背痛

1)腰背痛伴有下肢的麻木或疼痛多是由于胸腰段脊髓或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干受到压迫刺激引起。第1腰椎水平以上压迫脊髓,患者可出现肋间神经痛,下肢张力高,股反射亢进及下肢出现病理体征阳性,第2腰椎以下压迫马尾或神经根,多出现马尾性间歇性破行,股神经或坐骨神经疼痛或麻木,相应的股反射减弱或消失,无病理体征。

背痛的鉴别诊断:

1)背脊痛:背脊痛看疼痛的范围,若仅以背脊部疼痛,考虑胸椎错位,需复位;若连带颈部或仅以肩胛骨内侧疼痛则考虑颈肩综合征,松解肌肉痉挛即可。

2)背部有隐约麻痛不适:背部有隐约麻痛不适考虑是由神经痛引起。疼痛是神经科常见症状之一,此种疼痛是指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条件下而感到的疼痛,又称为自发痛。自发痛的种类很多,按病变的部位可分为周围神经性痛和中枢神经性痛。

3)睡觉背部酸痛:睡觉背部酸痛是颈椎病压迫神经引起的。

4)腰背的持续隐痛:腰背的持续隐痛大多是由于腰背部的损伤而导致的,常见于腰肌劳损、腰背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5)右背部痛:右背部痛很可能是胆囊炎的症状,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在腹部外科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本病多见于35~55岁的中年人,女性发病较男性为多,尤多见于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妇女。

6)肩背部肌肉痛:肩背部肌肉痛可能是由颈椎病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腰背肌筋膜炎或痰湿引起的。

二、分类:

1、急性损伤急性损伤可使组织小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水肿,渗出。血肿可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H、 K、前列腺素、组胺、渗透压被认为是引起疼的主要因素。在骨折的血肿中pH值可达幼以下,呈酸性,具有较高的H浓度,因而引起疼痛。组织的水肿、渗出可使组织渗透膨高,同时组织细胞的破裂便细胞同谷物将撤呈酸性的溶菌酶释放,从而引起疼痛。急性损伤可使韧带及肌肉撕裂,关节囊损伤从而导近受损部位的疼痛,骨折脱位,血肿可压迫脊髓或神经而产生压迫症状引起远端疼痛或麻木,严重者可引起瘫痪。

2、慢性劳损及退行性变引慢性劳损及退变可使椎间盘、小关节突关节、韧带及肌肉发生一系列的改变而引起疼痛。

1)椎间盘的改变 成人椎间盘血液供应只有纤维环表层有少量血液供应,其营养主要依靠淋巴的渗透,又由于下腰椎间盘劳损多,负荷重,且位于活动段与固定段的交界处,在20岁左右即可发生退变。Nachemson的研究表明如果以站立位腰椎间盘内压力为100%,在坐位时为150%,若再向前倾斜则增为180%,站位稍前倾为150%,由此说明长期的坐位或站立有前倾位工作的人更易发生椎间盘退变,由于后侧纤维环退变的最明显,故易破裂而导致椎间盘突出,这样首先可刺激窦椎神经的在椎间盘后面的分支,引起腰痛,若压迫刺激神经根则引起静脉回流受阻,神经根水肿,发生无菌性炎症,也有人认为髓核内的糖蛋白在蛋白和组胺可引起神经根的化学性炎症,这些均提高了疼痛的敏感性,引起放射性坐骨神经痛。

2)小关节突关节的退变 此关节为典型的滑膜关节,由于椎间盘的退变,其内水分减少,椎间隙变窄,脊柱的压力就由关节突关节承担,由于超生理耐受的压应力,使软骨逐渐变为黄色不透明,继而出现粗糙不平,磨损脱落,压迫窦椎神经在其周围的分支而引起腰痛,小关节突关节的滑膜炎症也可引起腰部疼痛。

3、炎症引起的腰背疼痛炎症中的一些物质如H+、前列腺素、组胺、缓激肽等可作用于神经的痛觉感受器引起疼痛,组织渗透压的增高也可引起疼痛。组织缺血可使局部组织的酸性代谢物积聚,组织中H+浓度升高而引起疼痛。类风湿及创伤均可引起细胞损害和细胞解体,释放出酸性的溶酶体酶而产生疼痛。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其脓汁呈酸性,而无痛性结核性脓肿中呈中性。炎症还可引起组织充血、水肿,组织压升高而引起疼痛。

4、泪瘤引起的疼痛肿瘤的膨胀性生长可使周围的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受到压迫或刺激而产生疼痛,肿瘤的内部为酸性也可引起疼痛。脊柱肿瘤还可挤压神经根而引起沿神经走向的放射痛,压迫脊髓可引起脊髓压迫症而引起受压平面以下感觉运动障碍。

5、骨质疏松引起的腰背痛骨质疏松与疼痛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骨质疏松可能引起椎体压缩骨折从而引起腰背痛。

三、预防:

1、经常锻炼身体:工作或做家务避免长时间弯腰。如需经常参加重体力劳动应在裤带上加一条宽腰带。 生活和工作中采用正确的姿势。

2、坐:腰背坐直。双脚平放于地,使髋关节屈曲呈直角。应坐有靠背的椅子,可在腰后加一软垫,保持腰椎的生理前凸。

3、站:头平视前方,腰背挺直,挺胸收腹,腰后部稍向前凸。

4、卧:枕头不要太高。可用一软垫,置于后腰,使其保持生理弧度,用一小枕放于膝下,下肢微屈更利于腰背放松。

四、处理措施:

若脊椎侧弯或后彭等引起的背痛,通过传统中医正骨整脊疗法,就可以无手术有效减轻或消除疼痛症状。

胸痛鉴别诊断

妊娠期胸痛 妊娠期出现的胸痛多数以心前区疼痛或心绞痛为临床表现。是妊娠性心肌梗死所引起的。妊娠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罕见的妊娠并发症。(1)症状:活动耐受性降低,呼吸困难。(2)体征:周围性水肿,颈静脉怒张,心尖搏动异位。(3)心脏听诊:分裂的第1和第2心音增量,第3心音(S3)奔马律,胸骨左缘的喷射性杂音,连续性杂音(来自乳房静脉杂音),非病理性的舒张期杂音已达10%。

不典型胸痛,其胸痛症状不典型,临床上胸痛,胸部不适是常见的症状,其临床表现各异。比如胃疼、脖子疼、牙疼、嗓子疼等等。这种疼痛,有一个共同特征――在运动时发生,休息几分钟很快就好了。

咯血伴胸痛 可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梗塞、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应详细检查肺部。当胸部X线检查尚未能进行时,为尽早明确出血部位,可用叩诊法,如咯血开始时,一侧肺部呼吸音减弱或(及)出现?音,对侧肺野呼吸音良好,常提示出血即在该侧。物理检查也能支持一些特异性的诊断,如二尖瓣舒张期杂音有利于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在限局性肺及支气管部位出现喘鸣音,常提示支气管腔内病变,如肺癌或异物;肺野内血管性杂音支持动静脉畸形。杵状指多见于肺癌、支气管扩张症及肺脓疡。锁骨上及前斜角肌淋巴结肿大,支持转移癌。

心源性胸痛是由心脏疾病引起的疼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及损伤的各种疾病均可引起,典型的心源性胸痛为冠心病心肌缺血所致的心绞痛。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临床可由心电图,心肌酶学及冠脉造影检查确诊。

冠心病心绞痛,是最常见的胸痛原因,多在劳累、饱餐、情绪激动后发作。一般表现为左胸压榨痛、闷痛、隐痛等。常常向后背、左臂内侧、牙齿等处扩散,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一般不超过30分钟。如果发作后经过休息或口服硝酸甘油能缓解,基本上就能诊断了。

相关推荐

心绞痛诊断鉴别

鉴别诊断要考虑下列各种情况: 1、心脏神经官能症: 本病病人常诉胸痛,但为短暂(几秒钟)的刺痛或较持久(几小时)的隐痛,病人常喜欢不时地深吸一大口气或作叹息性呼吸,胸痛部位多在左胸乳房下心尖部附近,或经常变动,症状多在疲劳之后出现,而不在疲劳的当时,作轻度活动反觉舒适,有时可耐受较重的体力活动而不发生胸痛或胸闷,含用硝酸甘油无效或在10多分钟后才“见效”,常伴有心悸,疲乏及其他神经衰竭的症状。 2、急性心肌梗塞: 本病疼痛部位与心绞痛相仿,但性质更剧烈,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常伴有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

眼睛刺痛诊断详述

眼睛痛多伴有其他眼症状,应详细询问病史。要注意眼睛痛的部位及性质。如角膜病变的疼痛是磨痛,像眼里有沙子的感觉,并伴有刺激症状。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眼睛痛则是眼酸眼睛痛,伴同侧偏头痛,睫状部有明显压痛是其特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眼睛痛为眼球剧烈胀痛,伴同侧偏头痛,同时有视力障碍、虹视、雾视、恶心呕吐等。球后视神经炎则是眼球深部疼痛、眼球运动或压迫眼球时感到球后部钝痛。眶上神经痛者疼痛剧烈,夜间重,眶上切迹处有明显压痛点。屈光不正、调节疲劳时,眼睛痛多与视近物有关,闭目休息后好转。全眼球炎、眶蜂窝织炎等为全眼及

胸膜炎诊断

1.一般分为以下10型: ①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即“干性胸膜炎”,胸膜局部渗出少量纤维蛋白而无胸腔积液。多由肺部炎症蔓延至胸膜所致,多数无症状,少数病人有局限性针刺样痛。 ②浆液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即“渗出性胸膜炎”,为浆液和纤维蛋白渗出积聚于胸腔内,常由结核性胸膜炎、化脓性胸膜炎、肿瘤性胸膜炎所致。胸痛气急为主要表现。 ③结核性胸膜炎:由结核菌从原发综合征的淋巴结经淋巴管到达胸膜,或胸膜下的结核病灶蔓延至胸膜所致。临床主要有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常有胸痛,气急及结核中毒症状。 ④

腰骶部酸痛诊断详述

慢性盆腔炎主要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有时还可能伴有肛门坠胀不适,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这是因为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所引起。 慢性盆腔炎全身症状为有时低热,易感疲劳,部分病人由于病程长而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失眠、精神不振、周身不适等。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月经前后加剧。由于慢性炎症而导致盆腔淤血、月经过多,卵巢功能损害时会出现月经失调,输卵管黏连阻塞时会导致不孕症。 (1)分泌物直接涂片 取样可为阴道、宫颈管分泌物,或尿道分泌物,或腹腔液(经后

足跟痛诊断详述

一:诊断: 足跟痛,其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足跟或脚底部酸胀或针刺样痛,步履困难。多因跖筋膜创伤性炎症、跟腱周围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骨刺及脂肪垫变性引起,发病多与慢性劳损有关。临床上主要有: 1、跟腱周围炎; 2、跟骨骨刺; 3、跟骨骨膜炎; 4、跟骨下脂肪垫损伤; 5、跟骨骨折; 6、跟骨皮下滑囊炎; 7、跗骨窦软组织劳损; 8、跟骨结核、肿瘤等。 二、足跟痛的鉴别诊断: 1、足掌痛:强直性脊柱炎常见症状包括足跟痛、足掌痛、肋间肌痛等。 2、外踝前下方肿胀和疼痛 :踝关节急性韧带损伤大多有明确的外伤史。临

致命性胸痛诊断要点

胸痛是急诊内科经常面对的问题,急性胸痛病人是急诊内科最常见的病人群。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人口的老龄化,在急诊科因胸痛就诊的病人数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急性胸痛的临床表现各异,病情千变万化,危险性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相当数量的致命性疾患或可引起猝死的疾病都可有此症状,故识别出致命性胸痛患者,并给以相应处置是急诊医师的基本功之一。对这些预后不良的疾病,倘若误诊或漏诊就会导致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后果。 胸痛诊断首先也要快速识别高危患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并迅速采取有效

肌肉酸痛诊断详述

肌肉酸痛,在运动後数小时到24小时左右出现的肌肉酸痛现象,通常肌肉酸痛的持续时间在一至三天左右。肌肉酸痛的原因,不外是肌肉受伤、肌肉痉欒或结缔组织异常所引起,不过,一般认为结缔组织异常是引起肌肉酸痛的最大原因。 酒后四肢酸痛:酒精过量可以刺激身体的各个器官产生酸毒,尤其首先在肌肉产生的大量肌酸和乳酸导致四肢的肌肉酸痛全身的肌肉酸痛,并有肿胀的感觉很无力很难受。酒精中的大量酸性物质进入肌肉,引起肌肉和骨关节酸痛。 四肢长骨和肌肉无规律的酸痛:是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其主要表现为老年人全身不明原因的疼痛,脊椎

怎么样辨别头痛才正确

1)以发作性搏动性头痛为主,也可呈胀痛、钝痛、刺痛等。 2)以一侧头痛为主,也可为全头痛。 3)以间歇性发作为主,起止较突然,间歇期如常人,病程长。 4)常于青春期起病,女性较多。 5)有或无视觉性、感觉性、运动性、精神性先兆或伴随症状,多数有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症状。 6)有或无头痛家族史。 7)压迫颈总动脉、颞浅动脉、眶上动脉或短时休息可减轻发作。 8)条纹嫌恶实验多呈阳性。 无先兆头痛诊断标准:(1)符合(2)~(4)特征的至少5次发作。(2)头痛发作(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持续4~72小时。(3)至

坐骨神经痛诊断鉴别

一、腰椎间盘突出:病员常有较长期的反复腰痛史,或重体力劳动史,常在一次腰部损伤或弯腰劳动后急性发病,除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和体征外,并有腰肌痉挛,腰椎活动受限和生量前屈度消失,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椎间隙可有明显压痛和放射痛,X线摄片可有受累椎间隙变窄,CT检查可确诊。 二、马尾肿瘤:起病缓慢,逐渐加重,病初常为单侧根性坐骨神经痛,逐渐发展为双侧,夜间疼痛明显加剧,病程进行性加重,并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及鞍区感觉减退,腰椎穿刺有蛛网膜下腔梗阻及脑脊液蛋白定量明显增高,甚至出现Froin征(脑脊液黄色,放置后

头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头痛的部位系单侧或双侧,前头部或后头部,局限性或全头部,颅内或颅外等。颅外病变的头痛多局限而表浅,颅内病变的头痛多弥散而深在。小脑幕以上病变的头痛一般位于额、颞、顶区,小脑幕以下病变者通常位于枕部、耳后部和上颈部,也可放射至前额。 2.头痛和性质血管性头痛多为胀痛、跳痛或搏动性头痛;功能性或精神性头痛的性质多样且不固定;肌紧张性头痛多为头顶部的重压感、紧箍感和钳夹样痛;神经痛多呈电击样、刺痛样和火烙样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起病方式或临床经过头痛的发生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病情经过是波动性、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