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分流管及脑室镜介绍

分流管及脑室镜介绍

分流管分类及功能特点: 1 、按压力分:可分为:低压: 40 ~ 80mmH2O 分流压力在 40 ~ 80 毫米水柱间变动,主要用于蛛网膜囊肿引流,婴幼儿脑积水及个别用于正常压力脑积水。由于正常颅压为 100 ~ 200 mmH2O ,因此,临床应用低压分流管一定要要慎用。 中压: 80 ~ 120mmH2O ,分流压力变化在此范围之间,临床上较常用。 高压: 120 ~ 170 mmH2O 分流压力变化在此范围之间,临床上主要用于不能耐受中压管所出现低颅压反应及脑皮层长时间受压过度变薄的患者。

2 、按功能分: (1) 压力调节阀:分为静力压力调节阀和可编程的压力阀。压力调节阀的特点是通过颅内压力来控制脑脊液流出的量及速度。优点是降压迅速,可以很快将颅内压力降至所设定水平。缺点是有些患者难以忍受过快的颅压降低,或者会出现由于颅压降低过快导致的硬膜下积液或血肿。静力压力调节阀压力在一定范围变动,只能分极低压、低压、中压、高压四种,价格较便宜。体外可编程的压力阀可以通过一特殊装置在 30 ~ 200 毫米水柱间任意调节分流管的压力,来调节最需要的压力,是目前最先进的分流管,缺点是价格较贵。

(2) 流量调节阀:是通过控制脑脊液流出量来降低颅压。具有抗虹吸作用,降压平缓,分流后一般要在术后 1 ~ 2 周才能显示脑室缩小,可防止使用压力调节阀造成的过度引流所带来的并发症。缺点是流量调节阀的孔较小,易成为一个堵塞点,此外儿童使用时可出现皮下积液。 (3) 抗虹吸阀:常与其它功能阀门合用,主要用于防止患者站立出现过度引流导致的低颅压现象。 (4) 重力驱动阀等。通过重力作用来控制脑脊液流出量及速度。主要用于腰―腹腔分流。国内目前无此产品。

常见的脑积水的内镜手术治疗

(一)脑室‐腹腔分流术

1﹒适应证

脑室‐腹腔分流术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脑积水,包括梗阻性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正常颅压脑积水以及其他分流方法失败的患者。

2﹒禁忌证

(1)颅内感染尚未控制者。

(2)腹腔有炎症或腹水者。

(3)妊娠期的妇女。

(4)脑室系统有新鲜出血者。

(5)脑脊液蛋白含量过高(>5g/L)者。

(6)分流手术术野(头、颈、胸、腹部)有感染病灶者。

3﹒术前准备

(1)分流管的选择:脑室‐腹腔分流管分为普通管和抗虹吸管,临床常用的Phoenix普通分流管有超高压、高压、中压、低压、超低压型,其分流起始压力(分流管进液端的相应压力)为超高压管>1.32kPa(135mmH2O)、高压管>0.98kPa(100mmH2O)、中压管>0.69kPa(70mmH2O)、低压管>0.44kPa(45mmH2O)、超低压管<0.44kPa(45mmH2O)。Phoenix抗虹吸管是在普通型导管的基础上增加了抗虹吸功能,它可根据不同的颅内压力状况自动调节,以保持分流流量恒定,因此抗虹吸管各种脑压均适用,它不根据压力分型,只根据分流患者的年龄分为儿童型(适用于<3岁儿童)和成人型(适用于>3岁的患者)。不同品牌的分流装置其分流起始压力不完全相同,使用前应认真选择。

根据不同疾病特点选择不同的分流管是提高分流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高压阀门适用于长期伴有颅内高压的脑积水患者;中压阀门适用于先天性脑积水及常压性脑积水;低压阀门适用于原发性颅内囊肿腔的引流以及一些重度脑积水;超低压阀门适用于慢性硬膜下积液、炎性蛛网膜囊腔、硬脑膜下水瘤的引流。抗虹吸管可有效地避免因虹吸现象所致的分流过度,抗虹吸管还可用于普通分流管分流后出现的硬膜下血肿或水瘤,以及分流术后出现裂隙状脑室的患者。

(2)分流装置消毒:由于分流装置将作为异物长期植入体内,因此手术前应对其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以防止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已作好消毒处理并严格无菌包装的成品脑室腹腔分流管一般无需再次消毒。但使用前应注意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是否已超过消毒有效期。未作好消毒的分流产品,术前应该严格清洁消毒。具体方法:在手术的前1天,先将整套分流装置浸泡于3%的甲醛溶液中(注意整套分流装置要充满该溶液),4小时后取出分流装置并排空其中的全部液体,用无菌水将分流装置内外冲洗干净,然后再煮沸灭菌>4小时,保存在无菌状态下备用。应用前再次煮沸>1小时或高压灭菌消毒,也可术前用环氧乙烷气体熏蒸消毒。为避免分流术后出现感染等并发症,许多医师都推荐使用那些可靠厂家生产的已做好消毒处理并严格无菌包装的成品,尽量避免术前对分流装置进行繁杂的消毒处理。

(3)分流管测试:手术中分流管使用前还应对分流管进行下列测试:

1)分流阀门的测试:将阀门侵入无菌生理盐水挤压泵室排出气泡,再将阀门出口端向上露出液面,轻压泵室见出口处液滴形成后保持1分钟,如液滴不消失说明阀门无逆流,反之则提示逆流存在。在阀门充满生理盐水的状态下堵住其进液和出液口,按压泵室观察阀门是否漏液。

2)分流导管的通畅测试: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导管以确认导管是否通畅。此外,分流装置的准备过程中获使用时应避免或尽可能减少挤压分流阀门以免破坏阀门的流量规律。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分流装置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

小儿脑积水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儿童脑积水如进行手术治疗,可能出现以下并发症:

1.分流系统阻塞 为最常见并发症,可发生在从手术室到术后数年的任何时间内,最常见于术后6个月。

(1)分流管近端(脑室端)阻塞:可因血凝块阻塞、脉络丛粘连或脑组织粘连所致。

(2)分流管远端(腹腔端或心房端)阻塞:常见原因有:①导管头端位置放置错误(如位于皮下),未进入腹腔;②多次置换分流管及腹腔感染易形成腹腔假性囊肿,发生率为1.7%~4.5%。可出现腹痛、分流装置处皮下积液。③导管头端裂隙被大网膜、血凝块等堵塞。

(3)脑室内出血、脑室炎和脑手术后的脑脊液蛋白或纤维素成分增高,可阻塞分流管阀门;导管连接处脱落等也是分流阻塞的常见原因。

一旦发生分流阻塞,病人的脑积水症状、体征就会复发,CT检查示脑室再度扩大。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和嗜睡。起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可突然剧烈起病,也可缓慢起病,颅内压快速、严重升高可导致病人昏迷。慢性症状包括易激动、在学校的表现变差或生理发育期迟缓等。偶见新发癫痫或癫痫次数增加。

分流系统阻塞引起的体征与临床颅内压增高和分流管功能异常有关。对于脑室分流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脑室缩小的病人,复查显示脑室再次扩大时,提示分流系统阻塞。对于没有先期影像学资料的病人,虽然可能存在分流管阻塞,但脑室正常或轻度增大,此时判断是否存在分流系统阻塞较为困难。这种情况多见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病儿,由于先天畸形的因素,看似正常的脑室其实不正常。此时应先判断分流系统阻塞部位,再更换分流装置或加以矫正。判断方法:穿刺贮液囊抽不出脑脊液或压下阀门后不能再充盈,提示脑室端不通;若难于压瘪阀门,代表阀门本身或腹腔或心房端梗阻。对于因脑脊液蛋白及纤维素含量过高引起的分流系统阻塞应注意预防,如控制出血、炎症等,先进行脑脊液外引流,待化验正常后再进行分流术。疑有腹腔假性囊肿者,经腹部B超确诊后,应拔除引流管,切除假性囊肿,在腹腔其他部位重置引流管;若假性囊肿为感染所致,应在感染控制后再行分流术。

2.感染 感染仍然是脑脊液分流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感染可造成病人的智力损害、脑室内形成分隔腔,甚至死亡。尽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许多医疗中心报道的感染率仍为5%~10%。依据受累部位将感染分为:伤口感染、脑膜炎、腹膜炎、分流管感染。多数感染发生在分流术后2个月内。

临床表现与感染的部位有关,伤口感染有发热、切口或分流管皮下红肿,感染时间长时可有伤口流脓。对于慢性伤口感染,分流管可外露。婴幼儿皮肤薄,分流管易将皮肤磨破造成伤口感染。切口的脑脊液漏常引起污染,然后形成感染。脑膜炎或脑室炎的病人有发热、头痛、易激惹和颈强直。腹膜炎比较少见,典型的表现有发热、厌食或呕吐和腹部压痛。常规血液检查常为多形核白细胞增高。对于脑室外腹腔分流术的病人做血培养无明确的意义,但对发热的病人应做血培养,同时应做尿或其他感染部位如伤口的细菌培养。头颅CT或MRI检查可以明确脑室的大小,不仅可以判定分流管是否有阻塞,而且可以决定是否取出分流管或做脑室外引流。

对于所有没有伤口感染或皮下分流管外露的病人,应穿刺分流储液泵抽取脑脊液做细胞计数、革兰涂片或培养以明确感染的诊断。一旦确诊,应立即去除分流装置,改作脑室外引流,或经腰穿引流,并全身抗感染治疗或抗生素脑室内、鞘内用药。此外,还应考虑真菌感染可能。待感染控制后,重行分流术。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感染的关键环节。

3.分流过度或不足

(1)分流过度:儿童多见。病人出现典型的体位性头痛,立位时加重而卧位后缓解。CT扫描显示脑室小,脑脊液测压可低于 0.59kPa(60mmH2O)。此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将低压阀门更换成高压阀门(较原先高出 0.196~0.294kPa(20~30mmH2O)。

(2)慢性硬膜下血肿或积液:多见于正压性脑积水病人术后,原因多为应用低阻抗分流管导致脑脊液引流过度、颅内低压。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复查CT或 MRI时显示皮质塌陷和硬膜下血肿或积液。应用较大阻抗的分流装置或加装抗虹吸阀,避免过度引流,有可能预防本并发症。轻度硬膜下血肿或积液,可保守治疗;明显的或有症状的硬膜下血肿或积液,应进行手术治疗,前者可行钻孔引流,后者可行积液-腹腔分流术。

(3)分流不足:病人术后症状无改善,影像学检查发现脑室扩大依然存在或改善不明显。主要原因是使用的分流管阀门压力不适当,导致脑脊液排出不畅。需更换合适压力的阀门。术前判断病人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压力的阀门是预防本并发症的关键。

4.裂隙脑室综合征 裂隙脑室综合征(slit ventricle syndrome)发生率为0.9%~55%,可以发生在交通性或非交通性脑积水病人的术后。

裂隙脑室综合征是指分流手术后数年(平均为4.5~6.5年)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以及共济失调、反应迟缓、昏睡等,CT检查却发现脑室形态小于正常,检查分流管阀门为按下后再充盈缓慢,提示分流管脑室端阻塞。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由于脑脊液长期过度引流所致:当脑脊液大量引流后,脑室缩小,分流管脑室端发生功能性阻塞。在脑室顺应性较好时,脑脊液积聚可引起脑室的扩大,从而解除了阻塞,恢复分流管功能;长期反复的分流管功能性阻塞可导致脑脊液向脑室周围室管膜下渗出和沿分流管外渗,受损的室管膜纤维化、室旁充血和胶质增生等,使得患者的脑室顺应性逐渐降低,这时尽管脑脊液不断产生,颅内压不断增高,但脑室不再扩大,分流管阻塞不能解除,而导致高颅内压。使用抗虹吸装置、更换分流管对预防裂隙脑室综合征并无积极意义。有报道颞肌下减压可缓解病人的症状,减少其发生率。

5.其他并发症

(1)脑室端的并发症:分流管脑室端误插入视神经通路旁时,可引起单眼失明、同向偏盲或双颞侧偏盲等。也有脑室端移到视交叉背部和脑干等处的报道。应用神经内镜,在直视下放置分流管,可以避免误插。如分流术后出现视盘水肿等急性颅内高压征,或出现视野、视力改变,应考虑脑室端分流管移位可能。一旦明确诊断,需重置分流管脑室端。

(2)腹腔端的并发症:

①脏器穿孔:多为结肠穿孔,可引起腹膜炎、脑膜炎或脑脓肿;也可刺破胃、阴道、膀胱等,可以不表现腹膜刺激症,而仅表现为分流管堵塞,或由于脑脊液流失引起的水、电解质失衡。如发现脏器穿孔,应立即手术拔除分流管,并更换分流方式。

②分流管移位:可移位至胸、腹壁及颈部皮下,或头皮帽状腱膜下。偶见穿破横膈,移到胸腔、心包,引起胸腔积液,甚至刺破心脏,造成心脏功能障碍。分流管移到皮下或帽状腱膜下时,可致分流管堵塞,应更换分流管或行分流矫正术;若胸部X线平片证实分流管移到胸腔或心脏,需立即手术取管。为预防移位可在分流管易活动处加以固定。

③其他:脑脊液肚脐漏、分流管腹腔端缠绕并引起肠梗阻等。

(3)癫痫:发生率约为5%,额角穿刺者多于枕角穿刺者。应用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同时应排除颅内出血、炎症、脑积水复发颅内压增高等可能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脑积水能彻底治愈吗

药物疗法:是常见的治疗方法。药物疗法存在的不足可能有:①只能暂时缓解脑积水引起的颅高压等症状。②长期服药易引起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害等。药物治疗多选用:①脱水剂:如甘露醇;②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速尿;③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氟美松)、泼尼松(强的松);④碳酸酐酶抑制剂:如乙酰唑胺(醋氮酰胺);⑤脑细胞活化及营养剂:如脑活素、脑神经生长素等。

手术疗法:近20来,世界各国学者对脑积水的治疗均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但目前仍无突破性进展,手术治疗为其研究的主要途径,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种:①侧脑室-小脑延髓池分流术;②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作侧脑室-颈内静脉分流术;③脑室-胸导管分流术;④侧脑室-皮层静脉分流术;⑤侧脑室-横窦分流术;⑥侧脑室-淋巴管分流术;⑦中脑导水管插管术;⑧脑室-心房分流术;⑨脑室-上矢状窦分流术;⑩脑室-腹腔分流术;(11)脑室-膀胱分流术;(12)侧脑室引流术。但最为常用的是脑室-心房分流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

在实施手术治疗之前,需要掌握手术的指征。脑积水的手术指证:①先天性脑积水(交通性和非交通性):症状加重,中西医治疗无效,病儿无严重智力障碍和大脑皮层仍有一定厚度者;②后天性的阻塞性和交通性脑积水;③正常颅压脑积水。手术治疗虽有较好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手术失败率相对较高;(2)手术后感染相对较多,且不易控制;(3)术后分流系统反复阻塞;(4)分流不及;(5)分流太过致低颅压综合症;(6)水电解质紊乱;(7)分流管所采用的硅胶管的消毒、抗凝、抗衰变等问题难以解决;⑧随着年龄的增长,体格的发育,原分流管相对缩短,需要重新更换(一年半至2年更换1次)。

当孩子出现脑积水的时候对于任何家庭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打击,但是生活总还是在继续,我们应该做的是及时的给孩子进行治疗,希望了解了脑积水疾病的这些治疗方法,在以后的生活当中一旦出现了脑积水,我们不要忽视,要在患有这个疾病的情况之下科学的做好治疗,避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带来太多的危害。

小儿脑积水要怎么治疗

1、治疗

1.药物治疗

(1)抑制脑脊液分泌药物:如乙酰唑胺(醋氮酰胺),100mg/(kg·d),是通过抑制脉络丛上皮细胞Na+-K+-ATP酶,减少脑脊液的分泌。

(2)利尿剂:呋塞米,1mg/(kg·d)。

以上方法对2周岁以内有轻度脑积水者应首选,约有50%的病人能够控制病情。

(3)渗透利尿剂:山梨醇和甘露醇。前者易在肠道中吸收并没有刺激性,半衰期为8h,1~2g/(kg·d)。该药多用于中度脑积水,作为延期手术短期治疗。另外,除药物治疗外,对于脑室出血或结核和化脓感染产生的急性脑积水,可结合反复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的方法,有一定疗效。对任何试图用药物控制脑积水者,都应密切观察神经功能状态和连续检查脑室大小变化。药物治疗一般只适用于轻度脑积水,虽然有些婴儿或儿童没有脑积水症状,但病人可有进行性脑室扩大,这样一些儿童虽然有代偿能力,但终究也会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药物治疗一般用于分流手术前暂时控制脑积水发展。

2.非分流手术 1918年Dandy首先用切除侧脑室脉络丛方法治疗脑积水,但是,由于产生脑脊液并非只限于脉络丛组织,而且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脉络丛没有切除,手术效果不确切,故停止使用。第三脑室造瘘术是将第三脑室底或终板与脚间池建立直接通道用来治疗中脑导水管阻塞。有开颅法和经皮穿刺法,前者由Dandy首先施行。术中将第三脑室底部穿破与脚间池相通或将终板切除使第三脑室与蛛网膜下腔形成直接瘘口。经皮穿刺法是Hoffman等人(1980)首先用定向方法进行三脑室底切开,术中先做脑室造影显示出第三脑室底,在冠状缝前方的颅骨上钻直径10mm孔,用立体定向方法导入穿刺针,当第三脑室底穿开时可见造影剂流入脚间池、基底池和椎管内。由于这类病人蛛网膜下腔和脑池中缺乏脑脊液,因而手术不能使造瘘口足够大,常有术后脑脊液循环不充分,脑积水不能充分缓解,目前应用这种方法不多。

3.脑室分流术 Torkldsen(1939)首先报道用橡皮管做侧脑室与枕大池分流术,主要适用于脑室中线肿瘤和导水管闭塞性脑积水。以后对中脑导水管发育不良的患者施行扩张术,用橡皮导管从第四脑室向上插到狭窄的中脑导水管,由于手术损伤导水管周围的灰质,手术死亡率高。内分流术是侧脑室和矢状窦分流,这种方法从理论上符合脑脊液循环生理,但在实际中应用不多。

(1)脑室颅外分流:该手术方法原则是把脑脊液引流到身体能吸收脑脊液的腔隙内。目前治疗脑积水常用的方法有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心房分流术和脑室-腰蛛网膜下腔分流术,由于脑室心房分流术需将分流管永久留置于心脏内,干扰心脏生理环境,有引起心脏骤停危险及一些其他心血管并发症,目前只用于不能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病人。脊髓蛛网膜下腔-脑室分流只适用于交通性脑积水。目前仍以脑室-腹腔分流是首选方法。另外,既往文献报道,脑室-胸腔分流、脑室与输尿管、膀胱、胸导管、胃、肠、乳突和输乳管分流等方法,均没有临床应用价值,已经放弃。

(2)脑室分流装置由三部分组成:脑室管、单向瓣膜、远端管。但脊髓蛛网膜下腔-腹腔分流则是蛛网膜下腔管。近几年来一些新的分流管配有抗虹吸、贮液室和自动开闭瓣等附加装置。

(3)手术方法:病人仰卧头转向左,背下垫高,暴露颈部,头部切口,从右耳轮上4~5cm向后4~5cm,头颅平坦部切开2cm长口,牵开器拉开,钻孔,将脑室管从枕角插入到达额角约10~12cm长。一般认为分流管置入额角较为理想,其理由为额角宽大无脉络丛,对侧脑脊液经Monor孔流向分流管压力梯度小。将贮液室或阀门置入头皮下固定,远端管自颈部和胸部皮下组织直至腹壁。腹部切口可在中腹部或下腹部正中线旁开2.5~3.0cm或腹直肌旁切开。把远端侧管放入腹腔。另外用套管针穿刺腹壁,把分流管从外套管内插入腹腔。腹部管上端通过胸骨旁皮下组织到达颈部,在颈部与阀门管相接。

禁忌证:①颅内感染不能用抗生素控制者;②脑脊液蛋白过高超过50mg%或有新鲜出血者;③腹腔有炎症或腹水者;④颈胸部皮肤有感染者。

神经内镜治疗不同部位的脑积水

神经内窥镜是一种微侵袭性技术,头皮小切口,颅骨钻孔直接手术、痛苦小康复快、费用低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比较传统的治疗方式有着独特的优势。脑积水的治疗多采用脑室分流手术,脑室-腹腔并发症较,如分流管堵塞、分流管位置欠佳、感染、引流过度等。

需终身带分流管,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只需在颅骨上钻一孔,将内镜置入侧脑室内,用球囊导管在第三脑室底上开放一瘘口,使脑脊液能够从脑室通过瘘口流入蛛网膜下腔。

目前神经外二科已成功完成神经内镜治疗各类型脑积水300余例,手术效果良好,避免了行分流手术的诸多并发症,受到患者的广泛赞誉。

老人脑积水手术后遗症

脑积水的治疗是医学领域上的难题,传统上多采取脑室体腔分流和脑池分流,也就是将硅胶管的头端插入脑室内,通过导管经皮下将脑脊液分流至体腔或脑池内来降低颅内压力,如引流至腹腔、心房等等。

这是较为普遍采用的方法,它可以缓解病人的症状,但随之而来也造成了一些并发症:异物在体内的排斥反应造成病人难以耐受,最终不得不拔出分流管导致分流失败。分流管的堵塞导致分流失败。小儿患者随着身高的增加分流管不够长度,必要时还得再次换管,造成病人很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脑积水的治疗方法

脑积水的治疗是医学领域上的难题,传统上多采取脑室体腔分流和脑池分流,也就是将硅胶管的头端插入脑室内,通过导管经皮下将脑脊液分流至体腔或脑池内来降低颅内压力,如引流至腹腔、心房等等。这是过去较为普遍采用的方法,它可以缓解病人的症状,但随之而来也造成了一些并发症:

1、异物在体内的排斥反应造成病人难以耐受,最终不得不拔出分流管导致分流失败。

2、分流管的堵塞导致分流失败。

3、小儿患者随着身高的增加分流管不够长度,必要时还得再次换管,造成病人很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近年来随着脑室镜和微侵袭神经外科的发展,只需在头颅上开一个小孔,在脑室镜下打通三脑室底部,脑室系统与脑池相通便可以解决脑积水问题。此方法是人工形成脑室与脑池的内引流,无需安放分流管。手术时间短(20分钟左右)、创伤小、无异物反应,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也短,被认为是脑积水最佳的治疗方法。

脑积水怎么治疗

1、病因治疗:切除占位病变,Arnold-Chiari畸形可作后颅凹及上颈椎板减压术,第四脑室闭锁畸形可作四脑室正中孔切开解除梗阻,脉络丛切除或电灼术减少脑脊液分泌等。

2、脑脊液分流术:对不能纠正病因且药物治疗效果差者,可根据病变情况及阻塞部位选用脑脊液颅内或颅外分流术,颅内分流术常用脑室-小脑延髓池引流术及三脑室造瘘术等。颅外分流术中目前疗效以脑室-心房分流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为好,但有感染及再阻塞的可能。都可以达到治疗脑积水的效果,但是要选择正确的方法。

手术治疗先天性脑积水

各种原因形成的先天性脑积水是分流手术的绝对指征。分流手术的种类繁多,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的有脑室腹腔分流术和脑室心房分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若发生分流管端阻塞,仅需探察阻塞端。而脑室心房分流术后,若心房端阻塞或随患儿生长,心房端分流管滑脱,均必须寻找颈内静脉的分支置入分流管,寻找困难时仍需作脑室腹腔分流术,而且心房端分流管血栓阻塞率可达5%~8%。因此1983年Shut已有94%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仅6%因患各种类型的腹腔疾患,不适于置入分流管才行脑室心房分流术。

小儿脑积水会引发什么疾病

1.分流系统阻塞 为最常见并发症,可发生在从手术室到术后数年的任何时间内,最常见于术后6个月。

(1)分流管近端(脑室端)阻塞:可因血凝块阻塞、脉络丛粘连或脑组织粘连所致。

(2)分流管远端(腹腔端或心房端)阻塞:常见原因有:①导管头端位置放置错误(如位于皮下),未进入腹腔;②多次置换分流管及腹腔感染易形成腹腔假性囊肿,发生率为1.7%~4.5%。可出现腹痛、分流装置处皮下积液。③导管头端裂隙被大网膜、血凝块等堵塞。

(3)脑室内出血、脑室炎和脑手术后的脑脊液蛋白或纤维素成分增高,可阻塞分流管阀门;导管连接处脱落等也是分流阻塞的常见原因。

得了脑积水怎么办

一、病因治疗

对于阻塞性脑积水应解除梗阻原因,枕大孔先天畸形者行后颅窝及上颈椎减压,肿瘤阳塞者行肿瘤切除。

二、药物治疗

减少脑脊液分泌,增加机体水分排出。常用药物:利尿剂为呋塞米(速尿)、醋氯酰胺等。主要用于轻型病人。

三、手术治疗

(一)手术治疗的分类

1.减少脑脊液分泌的手术:

(1)脉络丛切除术:1918年由Dandy首次施行脉络丛切除术,但效果欠佳。

(2)内镜脉络丛电灼术:1922年Dandy改用内镜行脉络丛电灼术,由于手术损伤小,且能减少脑脊液形成,至今仍有人采用此法。

2.脑脊液分流术:

(1)颅外分流术:

1)分流到头颈部:①脑室帽状腱膜下分流术。只能起暂时作用,远期效果不佳。②脑室一颅内静脉窦分流术。1907年,Payr用颞浅静脉或大隐静脉将侧脑室与矢状窦连接,使脑脊液引流到矢状窦。术后病人在4个月内死亡,但尸检未发现血液逆流。③脑室一颈静脉分流术。1949年Nulson和Spitz用单流向导管为一婴儿做侧脑室一颈内静脉分流,取得良好效果。④脑室一乳突造瘘术。为1950年Nosik所提倡,但因术后并发脑膜炎和脑脊液痿而被废弃。⑤脑室-胸导管分流术。Yokogama于1959年做了3例,但均因近期内阻塞而死亡。

2)分流到胸腔:①脑室-心房分流术。1955年Rober和Pudenz进行了一系列的动物实验,确定将脑脊液分流到血液循环系统的可行性,并研制出带有活瓣的分流导管,用于脑室-心房分流术,取得良好效果,并被广泛采用。②脑室一胸膜腔分流术。1914年,Heile倡议做脑室一胸膜腔分流术,但常因导管阻塞而需做矫正术。

3)分流到腹部:①脑室-腹膜腔分流术。1898年,Ferguson首次将腰段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分流到腹部,以后又改为脑室一腹腔分流,取得较好效果且被广泛采用。②脊髓蛛网膜下腔-输尿管分流术。由Heile于1925年行首例手术,但要牺牲一个肾脏且有可能发生逆行性感染,未被采用。

(2)颅内分流术:

这类手术有①1920年Dandy的导水管内置管术。②1922年的第三脑室造瘘术。③1939年Torkildsen的侧脑室一枕大池分流术等。由于这些手术方法仅适用于脑室系统阻塞的病例。手术指征受到一定的限制。

3.解除阻塞病因的手术:这类手术有切除颅内占位病变、切除局限于第四脑室中孔处的粘连膜、切开中脑导水管的瓣膜等。

(二)常用手术技术

下面主要介绍脑室-心房分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

1.脑室一心房分流术

指征

1.先天性脑积水(交通性和非交通性):症状加重,中、西医治疗无效,病儿无严重智力障碍和大脑皮质仍有一定厚度者。

2.后天性的阻塞性和交通性脑积水。

3.正常脑压脑积水。

禁忌证

1.颅内感染,不能用抗菌药物控制者。

2.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或有新鲜出血者。

3.脑室空气造影后气体尚未完全吸收者。

4.行脑室非水溶性碘油造影者。

5.有严重循环、呼吸系统的先天或后天性疾患。

术前准备

1.X线检查:病儿仰卧拍前、后位胸部片,测量从颈静脉切迹至胸5~6椎间盘的距离,作为心房管插入深度的参考。

2.术前做头颅透视或拍片,以观察脑室系统中充气造影的气体是否完全吸收,以防气体进入血循环发生空气栓塞,并做心电图检查及有机碘过敏试验。

3.分流管及阀门装置高压灭菌消毒,消毒前检查裂隙瓣膜的功能:用消毒生理盐水灌注管腔并保持在垂直位;如活瓣功能良好,液柱的顶点应在30-60秒钟内达到活瓣上6~10cm间,否则不能应用(现有消毒的成套分流管出售)。

4.器械准备:除颅骨钻孔及颈静脉剥离器外,准备小弯虹膜剪、精细的鼠齿组织镊、注射用的16号针头、小的弹力钳、2ml及10ml注射器。

麻醉及体位

气管内气体麻醉。病儿仰卧,头部向左旋转40°~60°,肩下垫软垫使颈部伸展,胸部下面放x线片匣。用甲紫溶液在头皮及颈部划出切口,消毒巾缝在皮肤上,不要用手巾钳,以免出现附加阴影,干扰X线片上对分流管的观察。

婴儿脑积水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切除占位病变,Arnold-Chiari畸形可作后颅凹及上颈椎板减压术,第四脑室闭锁畸形可作四脑室正中孔切开解除梗阻,脉络丛切除或电灼术减少脑脊液分泌等。

2、脑脊液分流术:对不能纠正病因且药物治疗效果差者,可根据病变情况及阻塞部位选用脑脊液颅内或颅外分流术,颅内分流术常用脑室-小脑延髓池引流术及三脑室造瘘术等。颅外分流术中目前疗效以脑室-心房分流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为好,但有感染及再阻塞的可能。都可以达到治疗脑积水的效果,但是要选择正确的方法。

各种原因形成的先天性脑积水是分流手术的绝对指征。分流手术的种类繁多,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的有脑室腹腔分流术和脑室心房分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若发生分流管端阻塞,仅需探察阻塞端。而脑室心房分流术后,若心房端阻塞或随患儿生长,心房端分流管滑脱,均必须寻找颈内静脉的分支置入分流管,寻找困难时仍需作脑室腹腔分流术,而且心房端分流管血栓阻塞率可达5%~8%。因此1983年Shut已有94%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仅6%因患各种类型的腹腔疾患,不适于置入分流管才行脑室心房分流术。

脑积水术后并发症

1 、分流系统堵塞:最为多见,一般在 50 %~ 70%左右。

2 、感染:发生率为 7%~ 10%,在儿童中更高达 30%以上。主要为脑室炎或腹膜炎。

3 、分流过度或不足:

( 1 )过度分流综合征 儿童多见。病人出现典型的体位性头痛,直立时加重而平躺后缓解。 CT 检查显示脑室小。

( 2 )慢性硬膜下血肿或积液 多见于正常压力脑积水术后,多为采用低阻抗分流管导致脑脊液过度引流、颅内低压所致。

( 3 )脑脊液分流不足 病人术后症状不改善,检查发现脑室扩大仍然存在或改变不明显。主要原因是使用的分流管阀门压力不适当,导致脑脊液排出不畅。

4、裂隙脑室综合征: 通常指分流手术后数年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及共济失调、反应迟钝、昏睡等。但 CT 扫描却发现脑室形态小于正常,检查阀门通常按下后再冲盈缓慢,提示分流管脑室端阻塞。发病机制是由于长期脑脊液过度引流所致。

小孩头部脑积水怎么治

药物疗法:是常见的治疗方法。药物疗法存在的不足可能有:①只能暂时缓解脑积水引起的颅高压等症状。②长期服药易引起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害等。药物治疗多选用:①脱水剂: 如甘露醇; ②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速尿;③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氟美松)、泼尼松(强的松); ④碳酸酐酶抑制剂:如乙酰唑胺(醋氮酰胺);⑤脑细胞活化及营养剂:如脑活素、脑神经生长素等。

手术疗法:近20来,世界各国学者对脑积水的治疗均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但目前仍无突破性进展,手术治疗为其研究的主要途径,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种:①侧脑室-小脑延髓池分流术;②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作侧脑室-颈内静脉分流术;③脑室-胸导管分流术;④侧脑室-皮层静脉分流术;⑤侧脑室-横窦分流术;⑥侧脑室-淋巴管分流术;⑦中脑导水管插管术;⑧脑室-心房分流术;⑨脑室-上矢状窦分流术;⑩脑室-腹腔分流术;(11)脑室-膀胱分流术;(12)侧脑室引流术。但最为常用的是脑室-心房分流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

在实施手术治疗之前,需要掌握手术的指征。脑积水的手术指证:①先天性脑积水(交通性和非交通性):症状加重,中西医治疗无效,病儿无严重智力障碍和大脑皮层仍有一定厚度者;②后天性的阻塞性和交通性脑积水;③正常颅压脑积水。

手术治疗虽有较好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手术失败率相对较高;(2)手术后感染相对较多,且不易控制;(3)术后分流系统反复阻塞;(4)分流不及;(5)分流太过致低颅压综合症;(6)水电解质紊乱;(7)分流管所采用的硅胶管的消毒、抗凝、抗衰变等问题难以解决;⑧随着年龄的增长,体格的发育,原分流管相对缩短,需要重新更换(一年半至2年更换1次)。

相关推荐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相关知识

一、做好并发症的观察:脑室一腹腔分流术虽然疗效确切,但还是存在一些并发症,其以分流功能障碍及感染为常见,一旦发生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危及患儿的生命。所以出院后家属应掌握并发症的观察知识和一般处理。 1、分流功能障碍:主要包括分流系统堵塞、移位、脱节、折断、套叠、打结等机械故障和分流装置本身设计不完善导致的过分分流分流不足的功能障碍。(1)分流系统阻塞是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其表现多同术前,出现意识障碍、反应迟钝、语言含糊不清、步态不稳等症状。高颅压者多有头痛、呕吐、复视等。术前有癫痼发

哪些方法能够快速有效治疗脑疝

手术治疗脑疝之内减压术:在开颅手术中可能会遇到脑组织肿胀膨出,此时可将部分非功能区脑叶切除,以达到减压目的,称为内减压术。在开颅术中遇到脑组织大量膨出,无法关闭脑腔时,不得不作部分脑叶切除以达到减压目的。但这只能作为一种最后的方法来考虑。 手术治疗脑疝之脑脊液体外引流:侧脑室体外引流术经颤、眶、枕部快速钻颅或锥颅,穿刺侧脑室并安置硅胶引流行脑脊液体外引流,以迅速降低颅内压,缓解病情。特别适于严重脑积水患者,这是常用的颅脑手术前的辅助性抢救措施之一。 手术治疗脑疝之腹腔分流术:脑脊液分流术脑积水的病例可施

流行性脑炎介绍

流行性脑炎或甲型脑炎是一种非典型的脑炎,又称为嗜睡性脑炎(但不是由采采蝇传播的昏睡症)。此病影响大脑,令一些病人不能说话,甚至不能移动。在1915年到1926年间,该疾病曾经发生全球性的大流行;而之后只有零星个案而没有再爆发。 流行性脑炎的症状为发高烧、喉咙痛、头痛、重影、动作及思想迟缓、日夜巅倒, 紧张症和疲劳 一些急症病人可能进入类似昏迷的状态 。病人的眼也可能出现不正常的运动、巴金森症候群、上半身无力、肌肉痛、手震、颈部僵硬和行动变异(如思觉失调)。患者可能会在短至一年后患上脑炎后型巴金森症。 (1

脑室炎有哪些治疗方法

细菌性脑室炎的治疗与脑膜炎相似,应尽早查清致病菌及药物敏感试验,以便选用能透过血脑屏障的强效抗生素及药物,尽快投给。同时,应立即将先前置入脑室的引流分流拔除,因为附着在壁上的细菌具有更大的耐药性。如果脑室系统没有梗阻,选用的抗菌药物有效,感染常能得以控制,随之脑脊液细胞数即减少,病情亦迅速改善。设若是脑室系统存在阻塞,或敏试有效的药物透过血脑屏障较差时,则应在全身用药的同时,反复行脑室穿刺引流,并经脑室内给药。此时由于梗阻已变为脑室积脓,则需用置引流或行双冲洗引流,以4~8万u庆大霉素溶在50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日常生活护理

1、切口和导所经处皮肤护理。由于婴幼儿不配合,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常搔抓伤口、污染敷料造成感染,在发现敷料污染、脱落后,应及时用酒精或碘伏消毒切口及周围皮肤、更换敷料,保持切口干燥及皮肤清洁,必要时可行一定的肢体约束。若切口有红肿、压痛等感染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2、婴幼儿由于皮肤较薄,分流系统可使皮肤受压坏死发生感染。要求定时更换体位,避免长时间压迫手术部位。 3、合理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注意合理摄入热量,促进正常生长发育,但要注意避免形成肥胖,增加对引流的挤压。让患儿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

有效治疗脑积水的方法有哪些

对脑膜炎等颅内感染引起的脑积水,可用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或口服,对近期脑积水病人可能有效。限制饮水,试用醋氮酰胺、双氢克尿噻、氨苯蝶啶等药物,以减少CSF分泌和增加水排泄,对暂时性脑积水有帮助。包括中西药利尿剂、脱水剂等,适用于不能手术治疗的病例,或作为术前准备。 通过内服中药、外贴膏药等多位一体用药调节脏腑功能、重新建立内外微循环,对不同类型的脑积水患者进行治疗。不论治本、治标都须通过平衡水液代谢,调整相关脏腑功能,疏通经络、宣通气道、水道,因势利导等方法使水液各行其道,达到恢复脏腑、经络功能使其各司其职,

患上脑室炎要怎么治疗

1、查清致病菌及药物敏感试验,用能透过血脑屏障的强效抗生素及药物,尽快投给。立即将先前置入脑室的引流分流拔除。 2、设若是脑室系统存在阻塞,或敏试有效的药物透过血脑屏障较差时,则应在全身用药的同时,反复行脑室穿刺引流,并经脑室内给药。此时由于梗阻已变为脑室积脓(Pyocephalus),则需用置引流或行双冲洗引流,以4~8万u庆大霉素溶在500ml生理盐水中,由一缓慢持续滴入,经另一等量引流至封闭的瓶或袋中,每分钟30~40滴保持出入平衡,直到引流液转清,症状好转,细菌培养阴性及白细胞数正常

如何警惕脑疝的发生

1.脑室外引流术:可在短期内有效地降低颅内压,暂时缓解病情。对有脑积水的病例效果特别显著。 2.减压术:小脑幕切迹疝时可作颈肌下减压术,枕骨大孔疝时可作枕下减压术。这种减压术常造成脑组织的大量膨出,对脑的功能损害较大,故非迫不得已不宜采用。 3.脑脊液分流术:适用于有脑积水的病例,根据具体情况及条件可选用①脑室脑池分流术;②脑室腹腔分流术;③脑室心房分流术等。 4.内减压术:在开颅术中遇到脑组织大量膨出,无法关闭脑腔时,不得不作部分脑叶切除以达到减压目的。但这只能作为一种最后的方法来考虑。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仍然脑积水怎么办

脑积水是迟发脑病,不能正确治疗恢复神经功能,脑积水就不能自行代谢,少量的脑积水分注减可以,但大量型积水手术也不能根本性减除积水,长期不能恢复脑压增高必加速脑萎缩导致痴呆症和痉挛性瘫痪速度。故治疗恢复本病必须多方面考虑从神经出发才能获早日康复。提供资料只能提供理论性治疗方案:中西复合治疗消除原发性和继发性血水肿对神经的损害,增强改善神经受伤局部血液循环以养神经,软化瘢痕预防受损神经组织变性导致不能恢复,并兴奋激活麻痹休克的神经才能获得各种功能的最佳恢复。需帮助发来术前后磁共振照片为你指导。

先天性脑积水该怎样治疗

1. 手术治疗 (1)病因治疗:解除阻塞病因,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导水狭窄者可行导水扩张术或置术;第四脑室正中孔粘连可行粘连松解、切开成形术,枕大孔区畸形合并脑积水者行枕下减压及上颈椎减压术等。 (2)减少脑脊液生成:主要用于交通性脑积水,如侧脑室三角区脉络丛切除或电灼术,因这种手术效果不理想目前已少采用。 (3)脑脊液分流术:是利用各种分流装置与通路将脑脊液分流到颅内、颅外其他部位,包括:①颅内分流术:适用于脑室系统内梗阻性脑积水。现最常用侧脑室-枕大池分流术,导一端放入侧脑室,另一端置入小脑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