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肠俞怎么找 小肠俞常用配伍穴位

小肠俞怎么找 小肠俞常用配伍穴位

1.配关元,中极,三阴焦,复溜,针刺泻法,治疗小肠热盛之尿浊,尿赤,遗尿,尿闭等。

2.本穴清理下焦湿热,配阴陵泉,合谷,下巨虚,天枢,针刺泻法,治疗湿热泄泻;配合谷,大椎,天枢,上巨虚,治疗湿热痢疾;配下髎,带脉,中极,阴陵泉,行间,治疗湿热下注之带下;配次髎,大肠俞,长强,会阳,承山,二白,治疗湿热瘀滞之痔疾。

3.配肾俞,关元,中极,次髎,志室,三阴交,针刺补法,补肾益气,培元止遗,治疗肾气亏虚之遗尿,尿闭,带下,遗精等。

便秘刮痧刮哪里 冷秘刮痧疗法

取穴:大肠俞,小肠俞,天枢,肾俞,关元,气海,神阙。

刮痧顺序:先刮背部肾俞至大肠俞,小肠俞,再刮腹部从神阙至关元。刮拭方法:泻法。

方义:大肠俞,小肠俞,天枢如前所述,肾俞温肾助阳,关元,气海补益肾气,温煦下焦,神阙温肾阳祛寒邪。

支正的准确位置图 支正穴的功效主治

类属:支正穴为小肠经络穴。

功效:疏风清热,通经活络,清心宁神。

主治:1.头痛,目眩,热病,消渴。2.癫狂,好笑,善忘。3.项强,肘挛,手指疼痛。

常用配伍:头目疾患配伍风池,太阳;神志病配伍少海,神门,鸠尾,心俞;消渴配伍胆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循经病配伍完骨,小海,肩贞。

小肠俞的功效与作用 小肠俞的主治病症

遗精,遗尿,尿血,白带,小腹胀痛,泄泻,痢疾,疝气,腰腿疼,下腹部疼痛、脚部肿胀、夜尿症等。此外此穴和大肠俞穴配合可以明显改善男性早泄状况。

背部拔火罐的穴位

湿毒与肺、脾、肾、膀胱、三焦、小肠关系密切,所以要找与之相关的穴位。所以临床拔罐以背部俞穴为主:肺俞、脾俞、三焦俞、肾俞、小肠俞、膀胱俞。拔罐去湿一般多用背部膀胱经的穴位,主要是背俞穴,如肾俞、脾俞、肺俞、关元俞、大肠俞等,或用腹部督脉穴位如关元、气海等。中医上讲脾主运化,肾主水,肺主通调水道,拔罐去湿可以多用脾肾经的穴位,如阴陵泉,丰隆,天枢,及大腿后侧穴位等。

还可以选择薏仁红豆水配合拔罐治疗改善脾虚湿盛症状。其是以罐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湿重的话,膀胱经是要的,大致就是:丰隆,足三里,中脘,大横,水分,阳陵泉等切勿自己拔罐,除非你自己很了解全身经络穴位所在,平时多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大肠俞的功效与作用

1.大肠俞能够缓解治疗腹痛、腹胀、便秘、肠鸣、腰脊痛、坐骨神经痛、阑尾炎、肠出血、肾炎等。

第2步大肠俞穴人体穴位配伍:大肠俞穴配气海穴、足三里穴、支沟穴治便秘。

3.大肠俞穴的功效:理气降逆,调和肠胃。

4.大肠俞还具有健腰背、谓肠腑的功能,可以改善背部僵硬、腰足疼痛、腰部扭伤、坐骨神经痛。

5.也可代谢体内毒素,增加肌肤光泽。

坐骨神经痛艾灸有用吗 坐骨神经痛艾灸的部位

配穴:肾俞,志室,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上髎,次髎,秩边。

取穴方法:

肾俞:俯卧位,两腰骨高点平第四腰椎,向下数一个腰椎,向两侧排开两指即是。

大肠俞:两腰骨高点连线与脊柱交点向两侧旁开两指。

小肠俞: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开一横指半。

上髎:在骶部,当髂后上嵴与后正中线之间,与小肠俞相平。

次髎: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第二骶后孔处。

秩边:腰骶部两高骨连线平第四腰椎,向下数分别在五椎骨突出,向两旁四指处。

中膂俞怎么读 中膂俞常用配伍穴位

肠道病可配大肠俞,天枢;疝气可配归来,维道,肾俞,阳陵泉;消渴可配肾俞,关元俞,太溪,胰俞;腰脊强痛可配肾俞,委中。

针刺大肠俞的注意事项 大肠俞常用配伍疗法

1.配合谷,上巨虚,阴陵泉,天枢,针刺泻法,清热利湿,治疗大肠湿热之肠鸣,泄泻,痢疾等。

2.配长强,承山,曲池,阴陵泉,针刺泻法,清利湿热,治疗湿热下注之脱肛,痔疾。

3.配合谷,内庭,天枢,支沟,上巨虚,针刺泻法,清热泻火通便,治疗燥热内结便秘。

4.配中脘,梁门,足三里,天枢,气海,针刺泻法,消食导滞,治食滞肠胃之腹痛,泄泻。

5.配脾俞,位于,足三里,三阴交,关元,针刺补法,补气养血,益气通便,治疗气虚便秘。

6.配关元,针刺补法,关元加灸,培元固脱,涩肠止泻,治疗阳气不足之大便失禁。

7.配次髎,委中,肾俞,气海俞,腰阳关,针刺补法,补肾益精,通络止痛,治疗肾虚劳损之腰脊强痛。

8.配环跳,承扶,小肠俞,次髎,针刺平补平泻法,活血通络止痛,治疗经脉痹阻之腰腿痛。

便秘刮痧有效果吗 热秘刮痧疗法

取穴:大肠俞,小肠俞,天枢,肾俞,大椎,内庭。

刮拭顺序:先刮颈部大椎穴,然后刮背部肾俞至大肠俞,小肠俞,再刮腹部天枢穴,最后刮内庭穴。刮拭方法:泻法。

方义:大肠俞,小肠俞,天枢助大肠传导之力,肾俞补益肾气,大椎可清热泻火,内庭为胃经荥穴,荥主身热,可助清胃肠之热。

相关推荐

臑俞准确位置图 臑俞的作用主治

臑俞穴属手太阳小肠经,臑,肱骨上端;俞,穴位,穴在臑部,为经气所输之处,穴在肩胛突下缘,其处肉下有隙,可由胛突下通透而过,主要起舒筋活络,消肿化痰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肩臂酸痛无力,肩肿,颈项瘰疬,肩周炎,足跟痛,上肢神经痛等症。 配伍治疗 1.按摩治疗肩臂酸痛无力(配肩髃):以拇指指腹按揉穴位3-5分钟,垂直于穴位表面皮肤按压,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2.艾灸治疗瘰疬(配肩井,曲池,臂臑):采用艾条悬灸穴位5-10分钟,以局部有温热舒服的感觉为度。 3.刮痧治疗肩周炎(配肩贞,肩髃,肩前):用刮痧板自内向外

膀胱俞怎么 膀胱俞常用配伍疗法

膀胱疾患可配中极,水道,阴陵泉;阴部湿痒可配中极,血海,蠡沟;遗精阳痿可配志室,肾俞,秩边;瘕疾可配次髎,子宫,气血,腹痛泄泻可配天枢,阴陵泉;便秘配天枢,长强,支沟;循经病可配委中,悬钟。

宝宝贫血按摩哪里好 小儿贫血推拿取穴方解

中脘健脾养胃,降逆利水;足三里通络导致;三阴交通经活络,调和气血;脾经健脾养胃,调理肠道;脾俞健脾和胃,止吐止泻,胃俞和胃助运,消食化积。六穴配伍,长期按摩,有助于缓解小儿贫血。

颈椎病针灸怎么操作

针灸治疗颈椎能够通过对穴位的刺激有效的缓解颈椎不适等症状,有着治疗、缓解、保健的功效。治疗颈椎常用的主穴有颈夹脊、阿是穴、天柱穴、后溪穴、申脉穴。其中颈夹脊、阿是穴、天柱穴为局部取穴,可以疏通调节颈部气血,舒筋骨,通经络;后溪穴和申脉穴分别为手足太阳经穴,并且为八脉交会穴,后溪穴通于督脉,申脉穴通于阳跷脉,两穴上下相配,可以疏导颈部和肩胛部气血。上述穴位除阿是穴为疼痛点位置不定外,其他穴位均有固定的体表位置,具体穴位图如下: 颈夹脊:颈夹脊穴在第二颈椎到第七颈椎棘突间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 天柱穴

下脘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下脘的位置 科学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2寸的位置。 快速取穴法: 1.仰卧位,在上腹部,将神阙与胸剑结合点连线进行4等分,在连线的下1/4与3/4交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2.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向上量2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下脘的作用与好处 下脘为任脉经穴,足太阴脾经与任脉之交会穴,穴正当胃之下口处,故名下脘,本穴具有和肠胃,助运化,行气滞,消食积,化痰的作用,用于治疗胃疼,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呕吐,肠鸣,痢疾,腹痛肠鸣。 下脘应用配伍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消食导滞化积,

咳嗽按摩哪里可以止咳

肺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常用腧穴,按摩该穴位有清热理气,解表宣肺之功效,主治咳嗽,胸满喘逆,头项强痛,盗汗,自汗,肺痿,喉痹,呕吐等病症。配伍中府按摩可疏风解表,宣肺止咳。 中府穴为肺经之募穴,肺部若有疾患,此穴常可出现压痛,经常按摩刺激中府穴有平咳喘,调肺气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等病症。 尺泽穴为肺经之合穴,主治肺热引起的各种疾患,按摩刺激尺泽穴有清肺泻火,调理肠俯的功效,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肺炎,肺结核等病症。尺泽配肺俞按摩,可降气,止咳,平喘。 孔最穴位肺经的郄穴,

臑俞的准确位置图片 臑俞穴常用配伍

1.配伍肩井,肩髃,后溪,以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治疗风寒湿痹阻经脉之肩痛,活动不利等。 2.配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以疏经通络,治疗肩臂酸痛无力,上肢不遂等。 3.配风池,天宗,秉风,以疏风通络,治疗风寒入络之肩背疼痛等。 4.配扶突,以化痰散结,治疗痰瘀互结之瘰疬。

强直性脊柱炎怎么治疗 针灸疗法

取穴: 主穴:肝俞、肾俞、大抒穴、阳陵泉、三阴交 配穴:(风池、天柱、大椎、列缺)颈椎关节;(背部俞穴、夹背穴、委中、人中)脊柱关节;(关元俞、小肠俞、白环俞)骶髂关节;(环跳穴、阳陵泉)髂关节。 操作方法:将穴位皮肤常规消毒,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每日针刺1次,每次留针30-4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

背上有什么穴位

1、背部有什么穴位呢 背部主要的穴位有:风门穴、肝俞穴、肾俞穴、厥阴俞、小肠俞、肺俞穴、胆俞穴、膏肓穴、三焦俞、心俞穴、脾俞穴、志室穴、大肠俞、膈俞穴、胃俞穴、肩外俞、关元俞、膀胱俞。 2、背部穴位的主治疾病 2.1、肩井穴:肩酸痛、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 2.2、天宗穴:肩膀酸痛、五十肩、治疗肩部疾病等。 2.3、大椎穴: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2.4、肺俞穴: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针刺中脘可治什么病 中脘穴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可灸,散寒除湿,理气和中,如配足三里,梁丘,合谷,胃俞,治疗寒积胃痛;配足三里,大横,公孙,合谷,治疗寒积腹痛;配脾俞,胆俞,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治疗寒湿阴黄;配关元,神阙,天枢,足三里,治疗寒湿霍乱;配大椎,外关,合谷,治疗外感风寒之呕吐。 2.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调理肠胃,消积导滞,如配天枢,内庭,治疗饮食停滞之纳呆,泄泻,便秘;配足三里,内关,治疗饮食停滞,胃气上逆之嗳气,恶心,呕吐;配丰隆,内庭,神门,通里,治疗宿食停滞,胃气不和之失眠,心烦。 3.本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