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从玩玩具来培养孩子的性格

从玩玩具来培养孩子的性格

儿童的天性是玩。通过玩,孩子们感触现实、认识世界,增长才智;而玩的时候是不能缺少玩具的。不同年龄的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不一,选择玩具及玩法自然不同。

比如:婴儿眼睛喜爱追逐色彩鲜亮的物品,手中摇动能发出响声的玩具。1岁的孩子不仅看,还要动手去拿,那是想亲自感觉一下物品,体会物品的质地、温度。2——3岁时开始对能活动的玩具感兴趣,似懂非懂之间什么都要摸摸。3岁以后的孩子更是喜欢自己动手摆弄玩具,摆弄甚至拆毁东西是因为他太好奇了。“这是怎么回事儿?我一定要弄明白。”于是,便出现了在大人看来的“破坏”行为。

·喜欢怀抱绒毛类玩具的孩子,有可能是一些感情丰富、细腻、依恋、温情的人。绒毛玩具常常是各种可爱的小动物,即可当做玩具,也可以视为伙伴;可以哄着它玩,也可以用它来发泄情绪,能满足孩子不同时刻的感情需要。另外,绒毛玩具特有的柔软质地,对性格孤独、胆怯,渴望关怀的孩子有安慰、稳定情绪的作用。

·喜欢拼装玩具的孩子,通常好奇心强,容易被吸引,注意力保持较久,做事比较有耐性。拼装玩具需要孩子脑、手、眼配合,锻炼其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塑料拼装玩具的色彩漂亮、反复拆装且较安全,是幼儿的必选玩具。3岁以内的儿童随搭配,到4——5岁时就可以要求他们根据图型安装成一个“命名”的物品,也可以鼓励他们发明创造“自编”图形。

·有的孩子喜欢运动性玩具,比如说:球、车、枪、剑、棍、棒等物。这些孩子从小好动,经常做出踢、跑、跳等动作,被家长认为“不安稳”。他们通常精力充沛、胆量较大,对内心的情绪不加掩饰,动作就是他们的“言语”,是一种表达方式。这样的孩子喜欢简单的玩具,他的快乐源于活动本身,玩具在其中只是一个“饰物”。

·还有的孩子喜欢电动玩具,一按电钮开关,玩具就可以让他们开心一刻,但这类玩具的缺憾是只能看到“表面热闹”,无法探知其内部秘密。也有的家长因为电动玩具价钱最贵易损坏,就只让孩子看着家长操作,而不让他亲手触摸。这样做的结果是只搏得孩子一乐,他对玩具的兴趣不会维持太久,更不要说培养探索精神了。

儿童户外玩具的优缺点

第一,孩子们在进行户外运动的时候,可以让自身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

第二,大部分的情况下孩子们都是成群结队地进行户外活动的,这就使得孩子们的合作意识有所提高了。

第三,到户外去进行玩耍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更好地基础大自然,让心情更加舒畅,这对于婴幼儿的性格培养是有着莫大的益处的。

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一看儿童户外玩具的缺点吧。

缺点

第一,毕竟是在户外进行玩耍,所以很容易受到环境和天气的影响,从而产生诸多的不便。

第二,孩子们一起在玩大型户外玩具的时候,难免出现推撞的情况才,从而造成一定的安全问题。

第三,这种户外玩具长期暴露在空气和外界中,难免会出现损坏,如果幼儿园条件有限或者是检查工作做得不到位,很可能会威胁到孩子们的安全。

由此看来,儿童户外玩具有利有弊,做为家长要敢于去让孩子接触这类型的玩具,因为它有着一般室内玩具所无法替代的优点,但同时,安全要做为考虑的第一要素,要督促幼儿园进行合理的检查工作,以便让孩子玩得更放心,更安全。

另外,在户外玩儿童玩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培养宝宝的自我保护意识,不要急于去玩儿忽视了一些客观存在的安全问题,尽量让孩子们养成互谦互让,井然有序的好习惯,当然,这主要就是幼儿园老师的工作了。

积木玩具好吗

对宝宝来说,玩就是一切,而且玩对他的成长确实至关重要。玩的过程中,宝宝知道了如何去探索世界,学会了如何掌握技能,比如:爬、走、说话、唱歌、画画,以及结交朋友。你有没有注意到,那些反复吸引宝宝注意力的玩具大多数是最基本的玩具,比如积木和球。

儿童心理学教授Steiner博士解释说:“现在的父母总觉得应该给宝宝买一些价格昂贵的带有学习性玩具,即使没有科学研究证明它们能提升宝宝的智商,父母也不惜花费重金购买。而真正经典的玩具大多是万能的、通用的,它们不要求宝宝在娱乐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成绩回报,就像一个机器人——宝宝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和它玩——玩具就是这样伴着宝宝成长的。”

有研究显示:经常使用儿童积木有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训练孩子手眼协调能力,积木中的排列,接合,环形,对称等都对孩子的智力有好处。搭积木时,孩子一定要涉及到比例,对称等问题,这就有利于孩子数概念的早期培养。积木有利于孩子发挥想象,利用到形象思维,开发大脑右半球。综合运用多种不同种类的积木共同搭建实物。有利于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儿童性格培养

第一,父母应尊重、顺应孩子的天性,使孩子的性格自然形成。为什么有的父母总怨孩子不听话、不服管,脾气暴躁呢?因为这些父母不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去做有违其天性的事情,才会使孩子变得暴躁、叛逆。父母顺着孩子的天性去培养教育,孩子心情舒畅、畅所欲言,还会与父母对着干吗?比如,孩子天生爱写、爱画,走到哪儿就想写到哪儿、画到哪儿,父母怕孩子把家里的地面、墙壁写乱、画脏,把孩子的写字、画画工具都没收了,孩子的天性找不到正常的发挥渠道,能不与父母对着干吗?如果孩子喜欢写字画画,父母就给他提供纸笔和场地,让他尽情地写、尽情地画。孩子心中的愿望通过正常渠道得以实现,还会性情暴躁地与父母对着干吗?!由此可见,给孩子的天性开辟一个自然通道,让孩子自由发挥,对他美好性格的形成是多么的重要。

第二,父母不能控制孩子,孩子也不能控制父母。看看当今中国,就会发现,多少家庭正在上演控制与反控制的悲剧。父母和孩子你方唱罢我方登台,家庭“战乱”不休,孩子成了最大牺牲品。为什么会上演这样的家庭悲剧呢?原因有二:一是父母生养了孩子,觉得自己有功,就想控制、命令孩子,而孩子不愿受人控制,便与父母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二是孩子自认为地位特殊,对家人颐指气使、发号施令,致使父母忍无可忍,与孩子发生激烈的“战争”。这种家庭成员地位不平等引发的“战争”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父母和孩子冲突不断,孩子能有好性情吗?要想孩子性情好,父母首先应当明白:孩子生而平等,地位不比父母高,也不比父母低;父母只有培养、教育孩子的义务,没有控制、命令孩子的权力。父母从小就充分倾听、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感到,他是家庭的一员,和父母一样,有说话、表态的权利。父母和孩子地位平等,谁都别想支配、控制谁,谁都需要尊重对方。孩子从小生活在这样温馨、民主的环境里,父母不对他发号施令,他也不对父母大呼小叫,孩子的性格能不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吗?

第三,不能强求孩子去做超越其年龄、能力的事情,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比。有的孩子发育、成熟早一点,抢在同龄人前,多学了一些东西,多做了一些事情,这样好学上进的孩子值得鼓励、肯定。但不能因为有这些早熟的孩子的存在,就否认、贬低普通的、晚熟孩子的存在价值。有的父母无视自己孩子的情况,一味要求孩子早学多学,并美其名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从小肩负超越年龄、能力的事情,能不怨恨父母、怨恨生活吗?孩子每天生活在怨恨中,能有好性情吗?要想孩子性情好,就要尊重孩子的生长、发展规律,在充分认识、把握孩子实力的基础上,给予孩子恰如其分的帮助、理解、支持,使孩子始终处于学有兴趣,学有成效,学有目标,学有余力的良好状态。爱学习、爱生活的孩子,能不拥有一个好性格吗?

第四,父母想要孩子有好性格,自己就得先有好性格。如果父母每天针尖对麦芒,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能有一个好性格吗?孩子的性格出了问题,首先得从父母身上找原因。孩子都是父母的“翻版”:父母性情温和,待人友善,孩子会性情暴躁、出言不逊吗?父母怨天尤人、吵闹不休,孩子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心里暗淡无光,能有阳光般的性格吗?父母要培养、教育孩子,先得反思、教育自己。

第五,要让孩子完整地做好一件事。孩子做事不完整,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什么事情都要别人给他收尾,这会使孩子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孩子说话、做事一板一眼,有头有尾,会给人可靠、可信任的感觉。怎么才能使孩子完整地做成一件事呢?首先应让孩子看到,父母做事都有一个完整的程序。比如,父母买菜做饭,先要上街买菜买米,再回家洗菜淘米,然后才是煮饭炒菜,最后还要洗刷碗筷、擦洗灶头——孩子做事也应像父母一样,有头有尾有顺序。再比如,从柜子里拿玩具,不能打开柜子,拉出自己想要的玩具,就把别的玩具撒一地。别小看拿玩具这么一件小事,这也是培养孩子耐性的好机会。孩子打开柜子,把别的玩具放到一边,取出自己想要的玩具,关上柜门,算是完成了一个程序。玩完之后,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来的地方,再把柜门关上,才算完整地做了一件事。孩子每做一件事,都是这样,有开头,有结尾,最终会形成一种很好的做事风格,这种做事风格延续下去,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做事性格。

第六,不能使孩子成为一个欺软怕硬的人。孩子在外受了气,可能会找父母、老人撒气,也可能会找比他弱小的孩子撒气。孩子见着强者就开躲,见着弱者就开欺,没有一点正义感、同情心,这会使孩子成为一个骨头软、嘴巴硬、既可怜又可恨的人。怎么才能不使孩子成为这样的人呢?首先要让孩子自己看得起自己,尊重自己。那些不懂事、不自尊的人很容易被人轻视,孩子说话、做事都有自己的尊严、分寸,是不会招到别人欺辱的。其次,孩子不能去欺辱那些比自己弱的人。一旦弱势群体联合起来,或者有更强悍的人出现,孩子就会成为别人欺辱、嘲弄的对象,最终自取其辱。最后,孩子再弱小,再不被人重视,也应该有正义感、同情心。孩子有正义感,会赢得别人的认可。孩子在同龄人中树立了一定的威信,见着“强人”不躲,面对“恶人”也不会胆小怕事。这样的孩子即使成不了公平、正义的守护神,也会成为一个让人礼让三分的人。孩子不畏强暴,不欺软怕硬,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令人称道的性格。谁不愿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好性格呢?

第七,让孩子说话、做事都要替别人着想。孩子生来是不会替别人着想的,孩子能替别人着想,是父母培养、教育的结果。怎么才能使孩子善解人意、替别人着想呢?这就要让孩子经常做换位思考:你喜欢这个玩具,别人也喜欢这个玩具。如果人人都只为自己着想,你争我夺,是不是都玩不成这玩具呢?如果你能让别人先玩一会儿,大家轮流玩,是不是都能玩上这玩具呢?孩子有这样的思想和品德,能不成为一个性格完美的人吗?

第八,既要孩子坚忍不拔、不服输,又要孩子灵活变通、不固执。不培养孩子坚忍不拔、不服输的性格,孩子遇着什么困难、挫折就打退堂鼓,这会使孩子成为一个意志薄弱、不堪重任、一事无成的人。孩子需要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同时也需要审时度势、灵活变通。孩子小,可塑性大,父母不固执己见,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是跟孩子分析利弊,讲清道理,让孩子坚持什么,放弃什么都了然于心,自有主见,就能使孩子既坚定又随和,既不轻言放弃,也不一意孤行,碰了南墙不回头。

孩子的性格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紧密相连的。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培养起来了,好的性格也就随之培养起来了。

人的性格是和人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性格好,预示着前途、命运会跟着好;性格出问题,预示着前途、命运也会随之出问题。由此而言,培养、造就孩子的美好性格不是一件可以往后推的小事,而是从小就应引起父母高度重视。性格决定命运,此话不能不当真。

培养孩子好性格的游戏

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性格

儿童正处于感知世界的阶段,有趣健康的游戏可以给予孩子无穷的快乐、给予他们对身边事物的一认知与体验,增长他们的学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健全的性格。

在游戏中,有些孩子不愿与别人分享自己心爱的玩具,由于这种不愿与人分享的心理,往往这些孩子在玩耍中总是不合群,难以与别人合作,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唯我独尊的孤僻性格。针对这种情况,在游戏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热情大方的品质,多组织一些集体协作性的活动,让孩子学会如何与别人良好的相处。

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一件玩具、一个游戏玩了不久就会失去兴趣,把它们扔在一边就跑去玩别的东西。这种情形除了是由于注意力不易集中以外,也有可能是由于孩子的畏难情绪,比如:积木砌的房子总是不到一半就跨了。所以在组织游戏中,也应适当的培养孩子有始有终的好习惯,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在设计游戏中,可以适当对孩子提出力所能及的目标。如:捏塑一只泥的小鸭子,砌一座小城堡等,并在游戏过程中多鼓励并作适当的帮助,使孩子们形成有恒心的好性格。

另外,强烈的好胜心理在孩子们的玩耍与游戏中也是十分常见的,这说明孩子们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同时他们也很希望自己在游戏中能够取得成功,能够有所成就并得到赞扬。在游戏中,应该多以鼓励为主,让孩子做一些不太难的事情,让其有所成就,增强自信心。但是也要注意,应该让孩子学会公平的去争取成就,不应以任性去要求别人迁就,让他们明白有成功就会有失败,即使失败了也不要灰心而放弃。

父母们重视宝宝创造能力么

1、鼓励孩子先天的创造性。

孩子天生有好奇心和创造力。不幸的是,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有时我们常挫败他们的这些能力:大人通常不喜欢或不同意孩子的爱好;总试图说服甚至逼迫孩子做我们喜欢的或我们认为他应该喜欢的事。

2、不要限制孩子对周围环境的探索爱好。

专家认为,当婴幼儿在探索周围环境时受阻拦或受挫,那么他做事就很容易放弃,这种性格甚至会贯穿其一生,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很听话、很顺从,遇事听天由命。对孩子天生的好奇心的约束也会影响他的学习劲头,因为好奇心是孩子获得扎实全面教育的基础。

3、寻找拓宽孩子好奇心的方法。

如果父母这样做的话,就给孩子未来的身体和智力的开发奠定了基石。

4、不要担心孩子的热情是否会长久。

做父母的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孩子的热情不会总是那么强烈。如果你的孩子从来就不想做任何别的事或不想与任何人玩,那么他的兴趣就失控了。

5、随着孩子的成长,接受孩子的兴趣转移。

人的创造力是随着自我意识的提高和对现实的越来越多的认识而发展的。

玩是孩子的天性,不会玩的孩子不可能是聪明的孩子。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进行探索性玩耍。积极鼓励,就是要创造条件,必要时,也可一道参与玩耍。探索性玩耍,就是要鼓励孩子玩出新的花样,尝试各种各样不同的玩法。父母可以通过带孩子亲近大自然、做游戏、玩智力玩具等孩子最喜欢的“休闲方式”,来培养孩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和动手能力。同时还要注意选择教育性比较强的能增长孩子智力的玩具。玩耍能够给予孩子一个发挥他们创造力、增强他们自信心的途径,他们能够通过玩耍学会自己探究尝试、掌控环境。总之,孩子不能不玩,因为玩不但可以增长智慧,还可以直接培养动手创造能力。

年轻父母请记住:孩子只有喜欢、擅长做某事,才能得到愉悦、满足。全面发展当然好,但当你的孩子确实有着迷的目标时,一定要悉心培养他的这份热情,开启他创造的能力。

玩动漫玩具的好处

为了不让爸爸妈妈们谈动漫玩具而色变,我们就来说说宝宝玩动漫玩具的好处,给宝宝们争取一下福利!

1、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2、培养孩子健康情感:玩具能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意志、毅力、耐力。

3、训练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发展孩子的大肌肉运动。

4、练习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发展孩子的小肌肉运动。

5、发展孩子的认知能力:在玩的过程中认识颜色、形状、学英语、学数学、练思维等。

6、发展孩子的感官,听觉、视觉、触摸觉及运动觉。

7、促进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力、和手的准确性,从而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毅力和耐力。

比起“玩物丧志”,似乎宝宝玩动漫玩具的好处更多一些,因此建议爸爸妈妈们还是多给孩子买一些玩具,锻炼宝宝各方面的能力。

再说了,孩子才多大啊,不能让他小小年纪就变成小老头、老学究吧,该玩的年纪就应该让孩子多玩乐一下,毕竟劳逸结合才是正确的。而且宝宝玩动漫玩具不一定就真的“丧志”了,说不定还大有作为呢!

良好记忆力的培养方法是什么

如果一个事物能够引起孩子的兴趣,使孩子感到惊奇、兴奋、印象深刻,那么,孩子记住它的可能性就大。不能引起孩子注意或者孩子不感兴趣的事物,就很难在孩子的大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记,孩子也就很难记住它。

记忆是人的有明确目的的、大脑积极思维活动的产物。培养孩子的记忆力首先是要适当组织孩子的合理活动。幼小孩子主要是在同成年人交往的过程中实现识记和再现,并且表现得较多的是再认行为。在3岁之前,孩子还不会有目的地识记和回忆,虽然由于通过大人与孩子的活动(游戏或学习活动),向孩了提出了一定的识记、再现的要求,但他们还不会有目的地进行识记和追忆。他们在各项游戏和学习活动中,认识和再现某一物体,一般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实现的,并没有经过有意识的努力,这种识记和再现主要和孩子的兴趣有关。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各种活动,为孩子提供体验“发现即或发明”的活动,认识行动的愉快,加上大人对孩子的表现显示出来的惊奇、赞美、满意等情感和孩子的这些愉快感觉的结合,有助于维持孩子对活动的兴趣,既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经验,也丰富了孩子知识,扩大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求知欲,使孩子的无意记忆得到很好的发展。

对孩子有意记忆的培养可以在孩子1岁到1岁半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培养孩子记忆力的最好办法是和孩子的游戏活动结合。从1到1岁半可以通过和孩子玩收藏玩具的游戏来培养孩了的有意记忆。例如让孩子把玩具藏在口袋里,然后很快地再现玩具的名称,问问孩子某某玩具放在哪里了,让孩子找找自己的物品等;和2岁以后的孩子玩寻找藏起来的玩具的游戏,例如先让孩子看1-4个玩具,然后把其中的一个藏起来,让孩子说出是哪个玩具被藏起来了;或者先给孩子看一个玩具,然后把这个玩具放到3-4个玩具之中去,过一会儿再让孩子从一堆玩具中把他刚才看过的玩具找出来等。如果孩子寻找正确,大人应该给孩子以称赞或表扬,以提高孩子的兴趣。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游戏中玩具的数最可以逐步地增加,例如3岁的孩子可以从7-8个玩共中寻找3-5个玩具,间隔时间也可以逐步延长。

记忆力并不都是天生的,很多都是后天进行培养的,良好记忆力的培养方法是什么?家长可以参考这些措施,都是很不错的方法。孩子的教导需要循循渐进,为了孩子以后的发展,从小的时候,家长在这方面就要付诸更多的耐心,从而保证孩子有个好的成长条件。

孩子玩具选择的误区

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一边玩耍一边对着玩具说话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但是如果家长过于宠溺孩子,给孩子买过多的玩具,孩子选择起来就会眼花缭乱,不利于孩子注意力的集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注意力要从小开始培养,让孩子从小形成专心致志的好习惯。

现在家长对孩子是百依百顺,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买什么。不仅滋生了很多小公主,小皇帝,还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养成。让孩子从小养成节俭的习惯,不要让孩子故意破坏玩具,要懂得爱惜自己的玩具。

另外过多的玩具,会限制孩子的创造力。孩子在专一的玩一种玩具时,往往会更用心,发明出很多和这个玩具相关的延伸,在创造新的事物的过程能让孩子获得成长和愉悦。

所以,家长们在给孩子准备玩具的时候一定不要一味的追求数量,反而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玩具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安全,家长们要注意孩子的安全保护,别让玩具伤害到了孩子。其次要考虑是否适应孩子的年龄。玩具的优劣不与它的价格成正比切勿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攀比玩具的习惯。

孤独症与性格孤独

专家指出:孤独症≠内向

很多家长由于对自闭症的知识了解不够全面或是不够彻底,会把自闭症当做是孩子性格内向。专家指出:自闭≠内向。内向只是孩子在性格反面表现出的不爱表达或是不擅长交流。并不会存在心里或是表达上的障碍,内向的孩子不存在生理功能上的缺陷,而自闭症患儿会存在生理上的缺陷。

孤独症的首要表现:言语障碍突出

多数的自闭症患儿言语匮乏,严重者甚至没有语言的表达和交流。自闭症患儿对外界的声音和事情不会产生任何兴趣,这是与性格内向的一个很本质的区别。自闭症患儿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你无法探究他们的内心世界。家长在于其进行交流或是沟通时,孩子时常会没有反应,仿佛没听到一样。另外自闭症孩子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言语障碍,严重者甚至会丧失语言表达的能力。

孤独症的其他表现:兴趣狭窄

爱玩玩具是孩子在生长期最普遍的一种现象,可是自闭症孩子就是例外。再多再新奇的玩具都不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一个不爱玩玩具的孩子该拿他怎么办?”这是一个自闭症患儿母亲的讲述,孩子不玩玩具,对外界的一切事物也没有兴趣,就连家人的呼唤都爱理不理,孩子一旦患上自闭症,其神经完善功能就出现停滞,如果发现迟,未进行有效的教育康复或错过最佳教育康复干预期,患儿的神经功能恢复就会差,表现出与正常儿童的差异性明显。自闭症还会影响孩子的语言能力,产生社会交往障碍,这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及时治疗很关键。

温馨提示:可见,性格孤独和孤独症的孩子还是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的。对于性格孤独的孩子,家长应该从改变孩子生活环境、教育模式等方面入手,改进孩子的性格特征;而对于孤独症的孩子就不同了,他们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对其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和治疗。

相关推荐

帮助宝宝从玩具迷恋中走出

别总把孩子总留在屋里玩玩具 当家长忙碌时,很可能就会想到给孩子多买几件玩具,让他自己一边玩去。长此以往,孩子没有机会接收其它信息,只有与玩具为伴了,当旧玩具吸引力的丧失,自然会渴求新的、更高级的玩具。所以,应避免把孩子经常留在屋子里玩玩具,一方面很可能导致孩子对玩具的不断需求和迷恋,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的孤独感、见识的狭隘性、交往的缺陷性通常就是这样引起的。 让孩子多融入集体活动之中 参加集体活动是孩子获取交往技能的重要课堂,也是把孩子从对玩具的迷恋中转移出的好办法。在集体活动中,孩子

玩具童车有必要买吗

1、调动孩子积极性 孩子身心的发展是在活动中实现的。玩具儿童车可以任意为幼儿自由地摆弄、操纵和运用,符合幼儿的心理爱好和能力水平,可以满足他们活动的需要,提高活动的积极性。 2、增进感性认识 玩具儿童车在发展感觉与运动能力的同时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感性知识,而且有助于巩固幼儿在生活中获得的印象,当幼儿未能广泛接触现实生活时,他们是通过玩具认识世界的。 3、引起积极思考、想象力 玩玩具儿童车,孩子要构思,要设想,要为实现既定的目的而选择材料;动手组装时,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幼儿在用玩具活动时还会遇到一些困难,

五岁宝宝的教育方法有哪些

方法一:让孩子自由玩耍。此时期的孩子求知欲强。对自然、社会的知识经验逐渐丰富。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对大人的依赖性减少,不喜欢受到过多的干涉和帮助。可以给孩子准备拼插玩具、计算玩具、识字玩具、拼图玩具和童话故事书、自然常识书、儿歌书等。根据孩子的爱好,可以给他准备一些绘图工具用具、音乐用具、科学玩具、运动玩具等。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找他的好朋友一起玩。 方法二:这个年龄是幼儿同伴意识开始萌芽的阶段。游戏之中的参与感,使得幼儿在同伴集体中能够有主张、并且相互协调、顺利地游戏一段时间。例如:过家家时,学各种角色及

亲子玩具挑选的误区

亲子玩具是一种强调家庭互动的玩具。传统玩具多是给小宝宝一个人排除空虚感或者用消磨时光的玩具。亲子玩具则是秉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这一理念而逐渐开发并被接受的玩具。这种玩具使得父母参与到游戏当中,以玩具为纽带启蒙认知,传达亲情,使孩子乐在其中。 可如今眼花缭乱、不够规范的玩具市场实在让妈妈们挑花了眼,哪些玩具是可以给宝宝玩的,而哪些又不可以呢? 了解宝宝的需要,学会挑选优质的亲子玩具 市面上的亲子玩具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拼图类、游戏类、工具类、玩偶类等等数不胜数,让妈妈们茫

孩子玩就是最好的家教

研究显示,每天陪孩子玩一会儿,能让他的性格更阳光。事实上,国外已有早教专家提出,陪孩子玩就是最好的家教。日前,据美国心理中心网报告,发表在《发育与精神病理学》期刊上的一项最新研究进一步显示,父母多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有利于其青少年期、甚至成年后的心理健康,减少他们出现人格障碍的风险。这项研究的负责人、美国宾翰顿大学神经科学及认知心理学特聘教授马克·伦岑韦格尔解释说,在与父母每天进行积极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会模仿大人的社交技巧与处世方法,学会从容处理自己面临的问题,从而提高心理承受力,性格会更加开朗、阳光。

育儿方式影响孩子性格

人的性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一旦形成就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说,3岁的孩子性格上已有了明显的个体差异,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改变的可能性越小。因此,培养孩子性格的关键取决于养育方式。 育儿方式影响孩子性格 孩子性格的形成与早期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这一点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常听到有的父母抱怨孩子天性胆小、娇气,殊不知,恰恰是自己无意中以错误的育儿方式养成了孩子的这种毛病。实际上,培养孩子性格品质要从小抓起,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着手,如饮食、睡眠、排泄安排、自理能力训练等,这些先入为主的习惯就是孩子

2-3岁孩子的教育方法

2-3岁宝宝教育方法如下: 整理玩具 家长要让宝宝学会整理自己的玩具,这是培养他们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一步。 益智玩具 为孩子购买一些益智类的玩具,比如说拼图、积木等。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能够锻炼自己的右脑,促进大脑的运作。 记忆培养 培养宝宝的记忆能力也是2-3岁宝宝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个阶段要让宝宝记住家里常的亲朋好友。 游戏早教 另外,在平时,要多给宝宝玩游戏,让他们在快乐中得到身体和大脑的锻炼。 最后,由于这个时期宝宝充满了好奇心,所以,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要给予孩子及时且合理的回答。2-3岁宝宝

玩动漫玩具的好处

1、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2、培养孩子健康情感:玩具能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意志、毅力、耐力。 3、训练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发展孩子的大肌肉运动。 4、练习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发展孩子的小肌肉运动。 5、发展孩子的认知能力:在玩的过程中认识颜色、形状、学英语、学数学、练思维等。 6、发展孩子的感官,听觉、视觉、触摸觉及运动觉。 7、促进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力、和手的准确性,从而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毅力和耐力。 比起“玩物丧志”,似乎宝宝玩动漫玩具的好处更多一些,因

如何指导孩子玩玩具

一、事先指导。玩具一买回,家长就应该先看说明,弄明白玩具的玩法,如上发条的玩具,应教会孩子向哪个方向旋转开关,旋到什么程度为好;电动玩具应教会孩子使用开关等。 二、观察指导。孩子有了新玩具一定乐滋滋地想自己玩,家长应放手让孩子玩,家长在旁边观察,发现孩子遇到困难或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当然家长应鼓励孩子自己动脑筋克服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弄坏玩具,不让孩子操作,由自己操作给孩子看,这就不是孩子的玩具而是家长的玩具了。 三、参与指导。家长和孩子一道玩玩具,在玩的过程中进行指导、示范,

宝宝成长教育不容错过的黄金学习期

1)语言上的学习: 家长要抓住时机与宝宝进行对话互动,在孩子表现得愉快时,引导孩子叫出ma-ma、ba-ba等。如果宝宝模仿得清晰准确,应该及时以笑语或亲吻表示鼓励。 2)行为上的专心: 对婴儿学习活动的时间要有意识、有计划地逐渐延长,切忌学一下马上去玩一下,玩不到一会儿,又学一点,然后又去玩。这样会使婴儿分心,不能专注地做好一件事。 3)练习运动独坐: 半岁的宝宝可以开始坐起了。父母先帮助婴儿靠着坐起,然后一点点地减少支撑点,最后撤去一切外力的支撑,使其学会独自坐稳,并慢慢加长独坐的时间。有时婴儿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