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跟不上身体发育的速度,导致身心发展失衡。他们身体的成熟使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而心理发展却还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儿童水平,处于半成熟状态。比较常见的表现是:反抗性和依赖性,闭锁性和开放性,勇敢和怯懦,即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心理充满矛盾。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问题矫正 性心理问题
青少年的性意识开始觉醒,伴随着强烈的性冲动,如果没有接受科学,健康的性教育,学习性知识,也容易出现性心理问题。
矫正:
1.正确认识青春期的性冲动,是正常的现象。
2.拒绝早恋和婚前性行为,学会把爱情和性冲动分开。
孩子变成青少年了,心理有哪些特点
生理发育高峰人的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直接相关,青少年期是身体发育的一个黄金时期,而心理发育比较慢,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青少年特殊的心理状态。比较明显的现象就是:
1.身体外形的变化,身高快速增长,体重快速增重,头面部也向成人体貌特征发展。发际线提高。
2.性的发育和成熟。性的成熟是人体最晚的,性的成熟一般就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青少年期性器官明显发育,第二性征出现。
性意识觉醒随着生殖系统的发育,性器官逐渐成熟,伴随而来的是逐渐觉醒的性意识。青少年开始萌发对异性的兴趣,想要接近异性,却又由于害羞以及社会因素反而导致两性之间的距离拉远,进入高中后情况缓解。
心理发展的矛盾性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跟不上身体发育的速度,导致身心发展失衡。他们身体的成熟使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而心理发展却还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儿童水平,处于半成熟状态。比较常见的表现是:反抗性和依赖性,闭锁性和开放性,勇敢和怯懦,即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心理充满矛盾。
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1.自我意识的发展。青少年开始强烈的关注自己外貌和体型;非常总是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成绩,认为这是自己的价值;重视自己的个性发展,凸显自己的个性。
2.情绪不稳定,常常难以自控,容易躁动,经常会出现抑郁,沮丧等负面情绪。
人际关系的发展1.同伴关系。在青少年期,开始形成各种各样的小圈子,要好的朋友只有一两个,一般都是同性别的,与自己相似的人。男女同学关系也是先疏远,后接近的行为模式。
2.与父母的关系。青少年的独立意识发展,不再完全以父母为榜样,不会完全顺从父母,反抗的情况越来越多。对人的评价越来越客观,慢慢能够看到父母的优缺点。
3.与教师的关系。青少年不再像小时候,把老师看成是权威,不再盲目接受一切的老师,会选择哪些自己喜欢的老师,并好好学习相应的科目,对于不喜欢的老师他们还会取外号等方式来嘲笑。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问题矫正 过度节食行为
青少年特别是女孩特别容易出现过度节食,甚至是导致厌食症的情况。
在青春期对于身体过度关注,特别在意他人对于自己的评价,希望自己有一个苗条的身材,从而让同学,朋友们羡慕。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过度节食这种不健康的瘦身方法。不正常的饮食习惯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以及身体发育,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矫正:
更客观的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注重内在美。
青少年的性心理发展变化
鉴于大家的接受程度,吕老师从比较好讲的青少年的性开始。当然她其实最感兴趣的却是银发一族的性。这个让大家很好奇,银发一族该下垂的都下垂了,该不举的也不举了,如果可以有一次性活动,那也可能是此生的最后一次了,而且他们还伴随着身体上的各种疾病,所以大家一般地认为老年人是不应该去谈性的,他们与性已经没有关系了。当然在当今的社会中,很多夫妻在中年就已经没有性了,那么到了老年更没有必要去谈这个话题了。
而银发一族的性却是人生中最纯粹的性。当性与性功能、性表现完全没有关系时,这时女性已经没有任何外在的性魅力,男性也不用再为自己的尺寸、硬度以及时长而焦虑时,夫妻双方可以从对方对皮肤的抚慰中获得亲密,这是最深层最真诚的身体上与心理上的陪伴。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拥有这样美好的性,或许也是人生的圆满了。
当然上面只是吕老师抛出的一个引子。她的工作对向是0-100岁的人群,这个跨度的确有点大,实际上反映的是性是人类的一个基本需求,也是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当我们谈成年人的性时,总是那么难以启口,考虑到大家的接受程度,吕老师将本次讲座的重点放在了青少年上。
话题是从吕老师青春期的女儿开始谈起的。作为一个青春期女儿的家长,的确会有很多的焦虑,这个时期的孩子无论在生理还是在心理上都有着极大的冲击。孩子在身体上的发育有着很多的困惑,这让做家长的也会措手不及。所以吕老师提到了一个家长的“亲职”的性生涯发展,也就是配合孩子性的发展,家长需要有一个长期的生涯规划,一个持续学习的态度来应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种性心理的问题。
女孩子胸部发育后,要不要戴胸罩?什么时候适合戴胸罩?这些问题都是吕老师自己女儿身上发生的事情。女儿比同龄人要发育的快,胸部开始丰满,在这个问题上,妈妈跟女儿谈要不要戴胸罩,孩子认为不到时候,妈妈接纳了孩子的选择。妈妈给女儿买了小背心打底,衣服是胸前有一些比较深色的卡通,这样可以避免那么暴露。我们在这里能够看到妈妈可以跟女儿很坦诚地谈到这些问题,并且尊重孩子的决定,最重要是妈妈表现出来的淡定与不焦虑。
当妈妈很淡定时,班级的其他妈妈却坐不住了。她们用了非常委婉的方式给吕老师说,我们班级的女生会一起去买胸罩,你女儿要不要参加?后来征得了女儿的意见,女儿愿意跟同学一起去买。当时吕老师正在大陆出差,那些好心的家长还说如果需要买的话,她们可以先垫付费用。这似乎是一场有“预谋”的活动,但正好也是孩子接纳戴胸罩的第一步,而且还关系到对于一个群体的认同感。
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如果发育过早,也可能会被排挤。对于这样的新鲜事物,其他孩子还没有接触到,他们的不接受会导致早发育的孩子变成异类,而这个孩子也会对于身体的变化产生羞耻感。我们常常会发觉有些女孩子这时候不敢挺胸,长此以往还可能有些驼背。所以家长对于孩子提前的性方面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青春期有什么性心理表现
一、什么是青春期
青春期是指青少年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我国,一般把12~18岁这一年龄段看作是青春期。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生理上发生巨大变化,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各脏器如心、肺、肝脏功能日趋成熟,各项指标达到或接近成人标准。一般情况下,女孩青春期要早男孩一年左右,从乳房开始发育到月经初潮,大约需2~3年,继而腋毛、阴毛长出,骨盆变大,全身皮下脂肪增多(尤其胸部、肩部等),形成女性丰满的体态。男孩胡须长出,喉结突出,声音低沉,肌肉骨骼发育坚实,形成男性的魁伟体格。
伴随着青春期的性发育,青少年朋友的性心理发展也发生了质的飞跃。他们这个时期性意识和性行为的发展特点是:由源俄走向明朗,由贫乏走向丰富,由幼稚走向成熟。
二、青春期性心理的特点
(一) 正常性心理
青春期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情窦初开”,出现强烈的性意识和性幻想,男性阴茎自动勃起的次数增加,少女阴道分泌液增多,自慰行为的频率上升。出现各种各样的与性欲有关的心理活动,他们努力表现自己的心理特质,对异性产生兴趣,越来越喜欢与异性交际,如在集体活动中,男生总希望并设法引起异性对自己的注意,往往喜欢在所钟情的异性面前逞能,以展示自己的才华。他们开始注意修饰仪表,讲究发式、服装等;留心自己被异性怎样评价,观察异性对自己的反应;开始注意、倾听、理解、揣摩自己所钟情对象的言谈、举止、心情和情绪,总希望能为对方做点什么,不愿意在异性面前受人批评、指责。
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特点
(一)异性疏远期
发生于青春前期。由于生理上发生了明显差别,少男少女之间会产生一些不安的和害羞的心理,对待异性产生陌生感和畏惧感,不知如何处理,因而引起对异性的彼此疏远,男女之间泾渭分明。
这时男的一群,女的一伙,彼此不相往来。即使心烦接触和交往,也非常勉强而不自然。有时必须坐在一起,相互间也保持一定距离,井水不犯河水。即使是童年时代很要好的异性玩伴,也会明显减少往来,在来往时也表现得很不自然。同性接近,志同道合,情趣相投,快活无忧。异性疏远期是人类青春期正常的心理状态,它既短暂,又是异性相吸心理的前奏。
(二)异性接近期
发生于青春期中期。随着心理发育日趋成熟,思维不断开阔,见闻日益增多,对性已有初步了解,出于人性本能,异性间就产生彼此接近的欲望,少男少女彼此怀有好感,彼此间愿意接近。表现为少男少。
一般随着性心理的发展,青少年大多数表现出一系列性心理行为,如对性知识的爱好,对异性的好感,性 欲望,性冲动,性幻想和自慰行为等。概括起来青春期性心理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考试与升学压力
青少年还面临者巨大的学习压力,容易出现考试焦虑症,成天觉得压力大,导致学习,生活受到严重的干扰。
矫正:
1.正确认识考试,分数,并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
2.学会调节自己。可以通过跑步,打球来舒缓心理压力。
青少年心理问题出现的家庭根源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础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人类生活中最主要、最普遍的社会组织。家庭生活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个人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家庭在社会中履行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家庭教育的重要功能是发展人的心理,这是因为:首先,家庭是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一个人的智力、体力的成长,道德品质的发展,个性特征的形成产生全方位的影响。第二,孩子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家里度过的,他们最初的道德观念、价值观正是在家庭中形成的。个人的各种心理态度、心理品质、心理特点、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第三,家庭中教育的观点、方式和方法,家庭成员的作风、习惯、品德修养,家长的心理品质、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性格特征都深深地影响孩子的心灵。人的心理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先天遗传和生理发展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
家庭关系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中国目前的家庭关系主要表现为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这是当今中国最为普遍的家庭关系。这两种家庭关系的好坏,对于青少年心理的正常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夫妻间的人际关系,他们之间的合作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就预定了家庭的基础特征,特别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家庭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父母的相互关系是建立在互爱、互敬、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体贴的基础之上,那么就会培养出孩子待人接物中的人道主义、诚实、忠厚等品质。相反,如果孩子在父母关系中看到的是冷漠、疏远、互不信任,那么将对孩子的道德成长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会让孩子变得冷酷、自私,会妨碍他们培养爱和友情这类重要的道德品质。夫妻冲突对孩子心理和性格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家庭的心理气候对孩子来说是最为接近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造就着孩子的素质,培养他们的某些性格特点。孩子生长在充满矛盾、父母成天吵闹的环境里,家庭气氛里缺乏宁静、和平、幸福、安定,缺少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所必需的一切条件,结果会使孩子受到心理创伤和不良情绪的影响,甚至有可能造成神经系统的紊乱。
亲子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为稳固的关系,因为它具有不可解除性,现代的夫妻关系的稳定性正受到越来越有力的冲击,而亲子关系因其血缘关系而不可替代。同时,亲子关系一经产生,就具有永久性,这是任何外力也无法改变的。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相互理解与正确相处,亲子关系处理不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是学会具体人际交往形式和技巧的第一个社会群体,父母对他们采取热情、温和、尊重抑或冷漠、急躁与轻视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与人的交往。亲子间不同的交往方式对孩子的个性、道德与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无数的研究结果证明,孩子的道德品质与家庭中的亲子交往方式有直接的关系,人的许多重要的品质,如同情心、自尊心、独立性等,在许多方面都取决于父母与子女良好的相互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爱的关系,缺乏精神上的亲近,则常常是孩子心理发育不全或教育缺陷的根源。
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在家庭教育中,采取何种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影响很大。有学者指出,目前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良的教养方式。
从现实情况来看,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这两种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危害最大。过分溺爱的教养方式主要体现在父母在同孩子相处时缺乏爱的分寸,视孩子为掌上明珠,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使孩子在家中处于特殊地位,事事都替孩子操办。这对于孩子的个性、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实践证明,在溺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中会形成压抑、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的稳定性差等特点,还可能养成自制力差、感情脆弱、不合群、动手能力差等特点。
严厉粗暴型的教养方式同样会导致孩子严重的心理问题。这种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要求过分严厉,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丝毫不顾忌孩子的自尊心。它容易使孩子产生一种父母是否爱自己的想法,令孩子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对于孩子确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极为不利。同时,还会使孩子形成有缺陷的个性,如自我中心、冲动、冷酷、淡漠、好斗、压抑、胆怯、自卑、孤僻等问题。严重的会导致孩子神经错乱,心理失常。
家庭教育内容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内容决定形式,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内容如何,往往也决定了他们自己所采取的教养方式。青少年人格的确立、习惯的形成和兴趣的培养,无不受到家庭教育的内容的制约。总体而言,现代的家庭教育内容包括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品质教育、立身处世的基本规范、生活习惯养成、消费观念、劳动态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但现实中,目前的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多误区,表现在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身体素质培养,轻心理素质培育;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这使得青少年中体壮如牛却胆小如鼠、意志薄弱;身材高大却自私自利、心胸狭窄;知识丰富却能力低下。从特定角度看,我国青少年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理想失落、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问题无不与此密切相关。科学的家庭教育应涵盖孩子身、心、智、德等诸多方面,应是对孩子全方位、立体性的培养和开发。
家庭教育内容的缺陷,不仅表现在家长有意识的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内容方面,而且某些时候表现在家长无意识对孩子进行了不良影响。比如,家长在遇到不顺心的时候,经常在家中发泄对他人、对社会的不满情绪。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包括孩子在内的所有的家庭成员对现实的阴暗面看得太重,导致心理失调,信念迷失,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往往有一种迷茫无助的感觉,不良的心理就此形成。
青少年为什么会产生厌学心理
1、心理发育不成熟,欠缺沟通
由于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不成熟,学校和家长又给予过大的压力,将会使孩子出现一些情绪和行为的改变。生长在应试教育严重的今天,属于青少年学生的自由空间少,导致不会沟通,把各方面的困难压抑在自己心理,造成性格内向,注意力偏差而导致厌学。
2、强迫症
在极度焦虑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强迫症。如不由自主地去想、去做某些事,明明知道没有必要去想,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想摆脱也摆脱不了,非常苦恼,使注意力无法集中。有时候,自己做的事情自己都毫无主见,就像被思维控制一样,昏晕而过,迷茫糊涂,而这种强迫症,是不会贴附在学习上的。
3、抑郁症是青春期比较突出的情绪问题
在整个儿童期到成人以前,是抑郁症的第一个高峰,很多孩子都有消极、轻生的念头。孩子们对个人的未来,对前途悲观、绝望,有自卑心理。由于现在的家长老师多不注意孩子的性情变化,导致本就少沟通的孩子,心理矛盾到极点,抑郁而轻生,更别说厌学。
4、青春期性心理冲突
调查发现,发生厌学与一些孩子初入青春期有关,当女孩出现初潮和男孩首次遗精时,由于神经、内分泌的作用,他们的警觉性增强,害怕学校其实是一种移花接木的转换防御机制,通过弃学暂缓了“不被人发现”、“不知如何是好”这种潜在的性心理压力。
5、没有学习目标
学生本身也会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不求上进或学习方法不当,考试遭受失败而产生的厌学心理。
温馨提醒青少年厌学心理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心理上的内外冲突而造成的。而且青少年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厌学心理的出现,对他们生理、心理的健康有着相当大的危害性。所以家长和老师应做好青少年心理的引导工作。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人际关系的发展
1.同伴关系。在青少年期,开始形成各种各样的小圈子,要好的朋友只有一两个,一般都是同性别的,与自己相似的人。男女同学关系也是先疏远,后接近的行为模式。
2.与父母的关系。青少年的独立意识发展,不再完全以父母为榜样,不会完全顺从父母,反抗的情况越来越多。对人的评价越来越客观,慢慢能够看到父母的优缺点。
3.与教师的关系。青少年不再像小时候,把老师看成是权威,不再盲目接受一切的老师,会选择哪些自己喜欢的老师,并好好学习相应的科目,对于不喜欢的老师他们还会取外号等方式来嘲笑。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攻击暴力行为
攻击行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敌意性攻击行为,即以伤害他人为目的的攻击行为;二是工具性攻击行为,即通过攻击行为来得到其他东西。
青少年的情绪很不稳定,经常会出现情绪化行为,并且不考虑情绪行为的后果,常常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
矫正:
1.教会青少年情绪管理的能力,让他们知道情绪是可以控制的,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来表达情绪。
2.让青少年认识到攻击行为的危害性。
3.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共情和同情的能力。
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特点
(一)性心理的朦胧性和神秘感。
青少年的性心理起初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基本上还是一种生理急剧变化带来的本能作用,好象鬼使神差似的对异性发生兴趣、好感与爱慕。
但是这种性爱的萌动,似乎披着一层朦胧的轻纱,其中不少男女青年并不了解多少有关性的知识,只是对性有较浓厚的神秘感。
这时他(她)们对异性的兴趣、好感和爱慕,主要由于异性的吸引,正是在此基础上,在朦胧纷乱的心理变化中,性意识会逐渐强烈和成熟起来。
(二)性意识的强烈性和表现上的文饰性。
青春期心理上显著的特点是它的闭锁性和强烈的求理解性,这也导致了他们性心理外显方式的文饰性。
一方面他们十分重视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印象与评价,另一方面却又表现得拘谨、羞涩和冷淡;他们内心对某异性很感兴趣,但表面上却又有意无意地表现得好像无动于衷,不屑一顾,或作出回避的样子;
他们有时表现得十分讨厌那种男女亲昵的动作,但有时实际上又很希望自己能体验体验……。这些矛盾心理的表现,使他(她)们往往产生种种冲突与苦恼。
(三)性心理的动荡性和压抑性。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性能量最旺盛的时期。但由于这时不少青年的心理不够成熟,还没有形成稳固的性道德观和恋爱观,加上自我控制的能力很弱,因而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动荡不安。
现实生活丰富多采,五花八门的性信息,不良的影视镜头,黄色的淫秽书刊,特别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性解放”和“性自由”的思想影响,极易使个别青年的性意识受到错误的强化而沉醉于谈情说爱之中,甚至发生性过失,性犯罪。
与此相反,另一部分青年由于性的能量得不到合理的疏导、升华而导致过分的压抑,有少数人还可能以扭曲的方式、变态行为表现出来,如“厕所文学”、同性恋、窥视或恋物等。
(四)男女性心理的差异性。
青春期的性心理由于不同的性别也有明显的差异。在对异性感情的流露上,男性表现得较为明显和热烈,女性表现得含蓄和深沉;在内心体验上,男性更多的是新奇、喜悦和神秘。
女性则常常是惊慌、羞涩和不知所措;在表达方式上,男性一般较主动,女性往往采取暗示的方式。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问题矫正 自杀自伤行为
青少年容易出现自伤或者是自杀行为。当在生活中遭遇到挫折的时候,青少年会选择比较极端的方式来应对,实际上是幼稚性的表现。
矫正:
1.面对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式。
2.认识生命的价值,生命是最可贵的。
精神洁癖是什么意思 怎样预防精神洁癖
强迫症(精神洁癖)是一种非常隐蔽的心理疾患,其发病时间可以长达7年左右。要避免青少年出现这类心理问题,家长和学校都要注意青少年在各个成长阶段的心理发展情况,既要发展智力因素,也要发展非智力因素,既要注重理性思维的训练,也要注重非理性思维的培养,要使他们保持心理发展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