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血糖的误区
检测血糖的误区
误区一:无症状就不测血糖、不上医院
很多糖尿病患者去医院测了血糖后才发现血糖控制不好。当医生问起有没有定期监测血糖时,很多“糖友”都表示去医院看病时才会测血糖,如果平时没有什么症状就不会测,算下来有时一年才测两次。专家认,如果患者偶尔去医院测血糖然后开药,会对医生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医生很可能会根据一次血糖指而增加药量,而一次的血糖指数并不能完全反映患者平时的血糖状况。
误区二:光测“手指血糖”
“糖友”在测血糖的时候不能光测“手指血糖”,还要测“糖化血红蛋白”,这样才能反映最近三个月来的平均血糖水平,这有利于医生判断病情。“手指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就好比一个班级的两个成绩,“手指血糖”反映了一次考试的成绩,而“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3个月来这个班级的平均成绩。
误区三: 只测空腹或早餐后血糖
如果患者次日去医院做检查、开药,部分“糖友”会在检查一天刻意少吃饭,且加强运动,第二天只测一下餐后血糖,血糖指数还可以,但却不是平常的状态。专家认为,如果一个月测一次血糖就等于没有测。还有一部分患者血糖高,本应在早餐前打胰岛素,可是如果第二天要测血糖,就不打胰岛素了,病人说想知道自己不打针不吃药时的血糖情况,其实这对医生的诊断很不利。
空腹血糖误区提示
有患者认为空腹就是要饿肚子,饿得时间越长指标越准;有的患者害怕指标会高,在抽血的前一天晚上不吃或少吃,或有意拖延等到10点以后才去抽血。但是人的机体有强大的自我调节功能,当身体处在饥饿状态时,体内各项机能指标都会发生变化,这样采集到的血样标本就会失真,从数字上看结果可能“正常”,但背后可能掩盖患者真实的病情。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糖尿病患者空腹时间太长,血糖化验结果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低于实际指标,容易被误认为血糖控制得很好;二是有些糖尿病患者自身血糖调节极其敏感,饥饿时间一长,会立即调动体内糖元以供急需,导致血糖水平反而比平时高出许多,这两种假象都会误导医生做出不正确的诊断而误诊误治,有的可能导致病情的恶化。更值得注意的是饿得时间太长,有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低血糖甚至昏厥而危及生命。
自测血糖注意七细节
1.注意清洁工作。测血糖之前,一定要先洗净双手,否则手上沾有的物质可能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在吃水果后没洗手就测血糖,测得结果很可能就会比实际值要偏高。手上如果涂了护手霜等也容易影响到测血糖结果。因此,在测血糖前宜用中性洗手液将双手洗净,并避免接触其他物质。除了要洗手,保持血糖仪的洁净也很重要,否则同样会使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2.消毒要做好。测血糖是有创伤的操作,因此扎手指之前必须先消毒。消毒可以选用酒精,不建议使用碘液,否则可能会使结果不准确。酒精消毒手指后,待其完全挥发再检测,避免酒精混入血液而将其稀释。
3.采血量要充足。有的糖友在测血糖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采血针扎破手指后只流出很少量的血,达不到血糖仪要求的最小采血量。不少人的解决方法是使劲挤手指,但这样并不可取。挤压手指会挤出组织液,与血液混在一起,血液就被稀释了,因此检测结果也会比实际偏小。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低温可使血管收缩,血液不易流出。出现这样的情况,糖友搓搓双手,或用温水泡泡手,可促进手部血液循环,便于采血。
4.试纸的保存。试纸的保存也很关键,通常试纸需要在阴凉、干燥处避光保存,阳光照射或潮湿环境可能会导致试纸中所含的有效化学成分变质。使用试纸前一定先看一下保质期,过期的试纸也会使测血糖结果不准确。糖友可以在试纸包装上贴上标签,标明其开封日期及最后使用期限,一旦过期应及时丢弃。此外,如果手指无意中接触到了试纸,同样会影响结果。
5.调节血糖仪代码。有些血糖仪在使用前需要先调整其显示的代码,与试纸盒的代码相一致才可以检测。每台仪器都有其各自对应的试纸条,不配套的试纸和仪器不可交叉使用。
6.注意操作方法。糖友在测血糖前还需要仔细阅读操作指南,由于操作不当而导致的检测结果不准也时有发生。常见的错误有:血液未覆盖整个测试区;血量过多,污染了仪器;试纸条未插到规定位置;滴血后未及时将试纸插入,等待时间过久;检测时挪动了试纸条,或血糖仪发生移动、倾斜等。
7.血糖仪的校准。新买的血糖仪第一次使用前通常需要先校准一下,且血糖仪每使用一段时间后也要重新校准。如果糖友认为测出的血糖值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偏差,比如在发生了低血糖反应时却测出血糖正常或偏高,这也可能说明血糖仪需要校准了。
怎样测血糖
1、有些血糖仪要在测试前调整血糖仪显示的代码,与试纸盒的代码相一致。
2、取血部位酒精消毒后,须等酒精挥发后再采血,以避免酒精与试纸条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血糖检测值不准确。
3、采血量必须能够完全覆盖试纸的整个测试区。血量不足会导致检测失败或测值偏低;如血量太多溢出测试区,不但会污染仪器,还会引起检测结果误差。
4、 应尽快检查,以保证血糖检测的质量。将滴血后的试纸条完全插入测试孔的底部。
尿糖检测能不能代替血糖检测呢
一般不能等同。尿糖检测只能大致反映血糖水平,且与葡萄糖的肾阈相 关,所以尿糖不能与血糖等同,但它比血糖检测损伤小且经济。在患儿难以 接受多次血糖检测时或经济状况等因素不能按时检测血糖时,应该坚持尿糖 检测或血糖、尿糖结合检测,以提供更多的信息指导胰岛素剂量。
血糖的检测方法
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家用血糖仪,按照现行的国际行业规范,血糖仪测量的血糖值与化验室测量的结果在+/-20%范围之内,都属于正常范围。
血糖控制比较稳定
①血糖监测的间隔可拉长一些,可以1周测定一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
②每隔2~3周安排一天测定全天7个点的血糖谱:即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必要时还可加测凌晨3点的血糖。
近期血糖波动较大
①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不稳定的I型糖尿病或在改变治疗方案时最好每日检测三餐前和睡前血糖,必要时测凌晨3时和餐后2小时血糖。
②当近期经常出现低血糖时,最好检测餐前血糖和夜间血糖,因为低血糖更常发生于餐前和夜间。
有特殊情况随机血糖监测
①运动前后和饮酒之后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这个时候检测血糖很有必要。
②驾车外出前也应检测血糖,因为低血糖状态下驾车是非常危险的。
③在感冒发烧,情绪波动,自我感觉不适时也需要加测血糖。
你会检测血糖吗
作为糖尿病患者,你是否会自我检测血糖呢?如果不会,请详看下文,我们将会教会你如何自我检测
20世纪70年代,糖尿病治疗领域一项最为重要的进展就是自我血糖监测(Self 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的出现,国外有学者将SMBG技术称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进展。SMBG是使用方便、快速、几乎无痛的技术,由糖尿病患者本人完成。血糖监测帮助血糖更容易、更安全地达到治疗目标,是保证糖尿病治疗达标的最基本的手段。
快速血糖测定注意事项
快速血糖测定仪的优点:
①取血量少,大约一滴血;
②所需的测定时间短,通常1min内出结果;
③价格便宜,每次测定需一条血糖试纸,约人民币5元。
快速血糖测定仪的不足:
采用的是毛细血管血,如指血,也就是全血,由于全血中含有有形的细胞成分,因此,快速血糖测定仪测得的血糖值一般要比血浆糖或血清糖的数值低15%左右。但血糖测定仪监测的是同一患者自身的血糖,这种全血与静脉血之间的系统误差已经得到了避免。诊断糖尿病要依靠静脉血糖,而不是快速血糖仪的测定值,所以,作为监测手段,这一点差别对指导临床用药的实际意义不大。另外,有的血糖仪制造商为了减少对血糖仪检测的血糖值与静脉血糖值的差异,在血糖仪计算系统中把结果进行了调整,使显示的数值为“血浆血糖值”。还有的血糖仪改进了试纸,增加一层滤膜,使检测数值即为血浆血糖值。所以在使用前应先了解该血糖仪的功能。
在快速血糖测定仪的可测定范围内(一般是3~20mmol/L),测得的血糖值比较准确可靠。超过这个范围,测定值与实际血糖值的差距很大,测定仪甚至不显示血糖值,而只显示L或H来表示低于或高于可测定值。此时,应该抽血送检以了解确切的血糖值。其他注意事项包括仪器的校正、血糖试纸是否过期和储存是否合适、试纸编号与仪器的密码是否配套、血样采集和滴血是否准确等。
血糖测定时间
测定血糖的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以一天测4次,也可以测7次,甚至8次。4次指的是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和晚上睡前,或者是空腹血糖和三餐后2h血糖;7次指的是三餐前后加睡前,必要时加测凌晨2:00~3:00的血糖。对于未用胰岛素的血糖相对稳定的患者,空腹和早餐后2h的血糖基本上可以代表全天的血糖。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主要受外源性胰岛素控制,不同时间的血糖变化很大。空腹血糖不能代表全天血糖水平,因此,要进行多点血糖监测。可先测定凌晨4:00的血糖,在此基础上调整胰岛素用量。三餐前和睡前血糖控制均较为满意了,再加测餐后血糖,使全天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如果患者白天血糖控制良好,而清晨有高血糖,则须测定夜间血糖,排除夜间高血糖(“黎明现象”)或夜间低血糖引起的高血糖(“苏木杰反应”),一般建议患者检测凌晨2:00左右的血糖。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的次数可以相对少一些,因为这些患者体内有一定量的胰岛素分泌,这些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在避免发生酮症和稳定血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我检测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必须要会的,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让你更好的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早期常见六大症状
哪些症状提示可能患有糖尿病
1、尿液异常:当发现尿中泡沫较多且难以消散;比较粘稠、有蚂蚁舔食尿液时,应到医院就诊检测血糖。
2、生活习惯改变:当无明显诱因出现口渴、多饮、多食、多尿并伴有体重减轻,或口中有甜味时应检测血糖。
3、伤口愈合慢:因血糖高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当出现皮肤破损而伤口不易愈合时,应检测血糖。
4、无原因倦怠:无故倦怠、乏力,即使处于休息状态,身体也感到疲倦。
5、视物模糊:当没有原因出现眼睛视物模糊等异常现象时。
6、手指发麻发凉:当手指无明显诱因出现对称性发麻时,可以检测一下血糖,因为糖尿病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和外周血管的病变。
预防糖尿病应注意什么?
管住嘴、迈开腿对糖尿病早期防治十分重要。
建议多样化、均衡性、多纤维的饮食结构:糖尿病防治一定要管住嘴,饮食要少油少脂,低盐低糖,多摄入高纤维食物,要补全维生素,远离烟草不饮酒。
对糖尿病有些认识误区:觉得患上糖尿病不吃甜食就没事,其实靠口味选择食物不正确,应根据生糖指数判断。生糖指数是反映食物引起人体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标。
同时提醒糖尿病患者:就算血糖正常也要记得持续服药,目前糖尿病尚不能根治。
糖尿病患者应如何检测血糖
现在很多糖尿病人都不能定期监测血糖,有的患者甚至一年才监测一两次,没有症状时干脆就不监测,这类患者约占到糖尿病患者的90%左右。其实,糖尿病人应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不仅要定期监测“手指血糖”,还要测量“糖化血红蛋白”,只有这样才能反映近三个月来的平均血糖水平。
误区一:不上医院、无症状就不测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去医院测了血糖后才发现血糖控制不好。当医生问起有没有定期监测血糖时,很多“糖友”都表示去医院看病时才会测血糖,如果平时没有什么症状就不会测,算下来有时一年才测两次。专家认为,如果患者偶尔去医院测血糖然后开药,会对医生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医生很可能会根据一次血糖指数而增加药量,而一次的血糖指数并不能完全反映患者平时的血糖状况。
误区二:只测空腹或早餐后血糖
如果患者次日去医院做检查、开药,部分“糖友”会在检查前一天刻意少吃饭,且加强运动,第二天只测一下餐后血糖,血糖指数还可以,但却不是平常的状态。专家认为,如果一个月测一次血糖就等于没有测。还有一部分患者血糖高,本应在早餐前打胰岛素,可是如果第二天要测血糖,就不打胰岛素了,病人说想知道自己不打针不吃药时的血糖情况,其实这对医生的诊断很不利。
误区三:光测“手指血糖”
“糖友”在测血糖的时候不能光测“手指血糖”,还要测“糖化血红蛋白”,这样才能反映最近三个月来的平均血糖水平,这更有利于医生判断病情。“手指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就好比一个班级的两个成绩,“手指血糖”反映了一次考试的成绩,而“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3个月来这个班级的平均成绩。
教“糖友”几个小窍门
医生建议每个糖尿病患者自己备个血糖仪,这样就能在家定期监测血糖;其次养成做日记的好习惯,备个血糖值记录本,记下每次测量血糖的数值,去医院复诊的时候带给医生看,更有利于调整用药;最后就是要定期监测手指血糖,即使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也要坚持测量,每三个月都要监测一下“糖化血红蛋白”,及时了解自己这个阶段血糖的控制情况。
测血糖能用碘伏消毒吗
测血糖不要用碘伏消毒。
因为用来检测血糖的血糖仪是通过试纸来测定的,而用碘伏消毒手指后,皮肤上会残留碘伏,血液和碘伏混合后,碘伏中的含碘物质会和测血糖的试纸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会使所测的结果产生误差,使得血糖值有一定的降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