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宝宝攻击行为的表现

宝宝攻击行为的表现

什么是攻击行为?据专家介绍,在儿童心理学上,宝宝所表现出来的“暴力”行为称为儿童攻击性行为。儿童攻击行为的表现,可分为三种,一是直接的身体伤害,如打人、推人等;二是语言伤害,如:骂人、嘲笑他人;三是间接的、心里上的伤害,如:背后说别人的坏话、造谣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攻击行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宝宝身上都或多或少有表现,但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其攻击性的行为方式也会产生变化。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宝宝具有攻击性行为时,一定要及时加以纠正,比如,当宝宝出现攻击行为时,家长可以用一种冷处理的方式来对付他的暴力行为——把他关在房间里,让他平静下来,再跟他讲道理。还有,家长平时要监控宝宝表现不好的行为,建立一套分数体系,当他做得好时,便可得到好分数、奖励或某些特许;做得不好时,就得不到这些奖励。

如何纠正宝宝的攻击行为

1、倾听宝宝,理解宝宝想要什么。当宝宝出现攻击行为时,家长要运用反映式倾听的策略,以发现宝宝出现攻击性行为的真正原因,应把焦点放在“宝宝究竟想要什么”,而不是仅仅探究“宝宝为什么出现这样的行为。

2、冷处理。当宝宝出现攻击行为时,家长可以用一种冷处理的方式来对付他的暴力行为——把他关在房间里,让他平静下来,再跟他讲道理,并教会他正确的处理方式。

另外,当宝宝出现攻击行为时,家长绝不能出现以下的做法:

1、别出手打宝宝。告诉宝宝不使用暴力的最佳策略就是父母以身作则,别用暴力来控制宝宝的行为,不论宝宝犯了何种过错,父母动手打他都是一个负面的影响远大于正面的效益的手段。

2、别制造宝宝的罪恶感。宝宝有攻击行为时,家长不能这样大声嚷嚷:“你让那小朋友受伤了。”这种说法或许有立即的效果,能让宝宝马上变得畏缩、安静,但同时也严重伤害到宝宝的自尊,让他对自己产生负面的看法。

家庭暴力会遗传吗 家暴如何遗传

家暴如果从遗传的角度来看的话,属于行为遗传学。家暴属于其中的反社会性人格遗传,容易产生反社会的攻击行为。从欧美所做的反社会行为研究中,发现反社会人格的遗传度是比较高的。而家暴遗传给下一代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1.基因遗传。我们都知道雄激素,雄心荷尔蒙带有一定的攻击性。这也是为什么现实中男性的攻击性比较强,家暴中的施暴者多为男性。而遗传基因决定,有的男性雄激素比较多,攻击性比较强。

2.暴力的环境。从小生活在暴力环境中的孩子,会把暴力行为习惯化,并且认为暴力行为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或者形成了暴力的行为模式。

儿童心理的压抑状态有什么表现

儿童心理乱扔东西爱打人

5岁的小威是个让人“头痛”的孩子:在幼儿园总是抢小朋友的玩具;做游戏只能赢不能输,否则就会耍赖;想要什么就大哭大闹,从不会好好说……小威妈妈深感无奈,只好带他到医院儿童心理科咨询。医生发现,小威的父母由于工作忙,很少带他出去玩,以致小威缺乏与人交流和相处的机会,父母的冷落也让他的心灵受到伤害,从而导致了“不合群”等表现。

一般而言,孩子的攻击性在2—3岁左右开始体现,比如没轻没重地随手把东西扔在地上,或莫名其妙地推别的孩子。这是因为,幼儿是不会约束自己的。对孩子的这些行为,有的家长觉得好玩而放任不管,反而会固化其攻击行为。据研究,攻击行为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倾向,但后天的养育也很重要,如果父母或家人过于粗暴,对孩子的关爱不够,更有可能固化其先天的攻击倾向。

对策

家长不要急着教训孩子,首先要了解导致攻击行为的事件始末和孩子内心的想法,弄清楚后再思考从何入手来教育孩子。切忌不分青红皂白就打孩子,以暴制暴只会强化攻击行为。对于只是偶然出现攻击行为的孩子,只需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引导,等孩子大一些,心理成长了,攻击行为自然就会消失。对于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家长可以安排一些简单、需要耐心的游戏,以确保他有足够的时间完成。

总是不愿意睡觉

上5年级的小洋晚上不愿意睡觉,整天无精打采,还常常无故乱发脾气。医生检查发现他并无躯体原因,经心理医生询问得知,小洋在学校目睹没写作业的同学被老师惩罚,这让他总担心作业做不完,会受到同样的惩罚,所以睡不着觉。

目睹同学被老师责罚,或许被责罚的人心里没当回事,可看到的孩子却被吓坏了。这其实与孩子天生的气质类型不同有关。有的孩子天生忧郁、敏感,情绪易受影响,容易受到创伤性事件的影响。有的孩子区分不开想象与现实的世界,会被想象中的怪物吓到,会因白天看到的动画片、听到的故事中有一个吓人的怪物,而认为怪物就在身边。还有的孩子对公平和温暖的要求很高,一旦老师和家长冷落了他们,或对他们有所不公,就会内心受伤。因此,家长一定要读懂孩子的心,关注孩子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有时候,许多困难在家长眼里不值一提,但却会让孩子受到伤害。

对策

睡觉前和孩子聊聊天,给他们关爱和安全感,也给他们机会说出心里话。如果是因为看了什么吓人的东西,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引导他们克服恐惧,同时要让孩子看积极快乐的动画片和图书。如果在学校出了问题,家长应该与老师沟通,并与老师达成共识,善待孩子,多给他们一些鼓励。

宝宝攻击行为的原因

宝宝和别人一起玩耍的时候,突然发起脾气,把别的小朋友一把推开。才一两岁就这么有攻击性,妈妈们一定很担心。那么为什么会宝宝有攻击行为?宝宝攻击行为有哪些表现?要怎么纠正宝宝攻击行为呢?

1.总遭遇挫折

当宝宝的要求不能被满足、总是面对失败或者被别人侵犯的时候,就非常容易出现攻击行为。比如一个人玩的很开心的时候,小伙伴出现打扰了宝宝,抢走了他的娃娃,那么他就可能通过语言或者肢体攻击这个小伙伴。

2.得不到关注

如果宝宝长时间得不到家长或者其他小朋友的重视,那么他很可能爆发攻击行为。比如宝宝长时间被家长忽视,那么他就会通过很多方式获得大人的关注以及自我满足。

3.获取成就感

如果宝宝感觉自己很失败,希望获得成就感,那么他就可能通过攻击别人来展示自己的强大,满足其追求成功的心理。比如宝宝得不到表扬或者关注,他就会通过打架而“出名”,博得大人的重视,让其他小伙伴畏惧,获得这种畸形的成就感。

宝宝为什么咬人 模仿引起

宝宝咬人也可能是模仿所致。如2岁左右的小孩,看到电视里的动物或者人互相咬对方学到了,这其实是一种交流并不是一种攻击行为;另外父母亲与他玩耍时玩咬手指或者脚趾的行为,他也会模仿。

对策:宝宝缺乏一定的是非观念,会由着自己的好奇心随意模仿,家长要净化孩子成长环境,避免孩子看不良及暴力视频。

宝宝看动画片的利与弊

就像我们成人爱看故事片、体育比赛一样,儿童爱看动画片,这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情。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理解 孩子们的喜好。那么,孩子们为什么爱看动画片呢?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在动画世界里,孩子们实现了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梦想,弥补了现实生活的缺憾。在现实生活中,儿童是最弱小的,在家里,他们要听命于父母,在学校,他们要听命于老师。可以说,他们面前的所有人都比他们强大,都比他们有经验、有权力。于是,他们渴望像“超人”那样强大,像“宇宙 英雄奥特曼”那样受到别人的拥戴和崇敬,以此来体验成功的快乐。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儿童观看动画片也一样,既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也可能产生消极的效果。从积 极的效果看,儿童观看动画片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第一,动画片可以满足儿童娱乐的愿望。大量具有美学、享乐、刺激、轻松等特性的动画片对儿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可以使儿童的情绪刺激需要得到满足。第二,动画片可以充当儿童暂时的 伙伴。当儿童从幼儿园或学校回到家里后,父母们往往不能长时间陪伴孩子游戏、交流,于是,动画片可以满足孩子们的交往 需要。第三,动画片可以为儿童提供有关社会和自我等方面的知识。优秀的动画片总是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儿童可以从中认识到什么样的人是好人,什么样的人是坏人,我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等等。第四,动画片可以帮助儿童培养自控能力和勇敢精神,养成良好的合作、共享和助人等行为习惯。许多优秀的国产动画片,如《舒克和贝塔》、《黑猫警长》、《金刚葫 芦娃》、《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都给儿童提供了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当然,也有一些动画片中含有暴力和色情等内容,儿童观看这类动画片后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如产生攻击行为。

应该指出的是,我这里用的是“可能”,而不是“必然”,因为:第一,并非所有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都会导致儿童产生攻击行为,只有那些在动画片里,暴力行为很少受到惩罚,反倒是男子汉的英雄表现,或者暴力行为作为解决冲突和达到个人目标的有效方法时,儿童才容易模仿攻击行为。第二,并非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对所有儿童都具有提高攻击行为的效果。对不同的儿童来说,暴力内容的影响是不同的,同一个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在促进一个儿童的攻击行为的同时,可能会抑制另一个儿童的攻击行为。例如,有的儿童不喜欢看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有的儿童只将暴力看作是一种单纯的娱乐,并不相信它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这些儿童一般不会模仿攻击行为。只有那些盲目崇尚暴力“英雄”,把观看暴力看作是一种精神寄托的儿童才会模仿攻击行为。

尽管如此,家长们还是应该采取措施帮助孩子免受或少受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的影响,以下两点建议也许能对家长们有所裨益。第一,尽量限制孩子观看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比如,含有残酷场面、惊险动作、战争、结伙凶杀、拳击等内容的动画片,应尽量限制儿童观看。第二,与孩子一起观看动画片。通过与孩子一起观看动画片并对内容进行适当的解释 ,父母可以调节或减缓暴力内容对孩子产生的不利影响,如告诉孩子,现实生活中的暴力并不像动画片中表现得那样普遍,而且,现实生活中的暴力行为通常要受到相应的惩罚,暴力并不是解决冲突的有效方法,等等。

总之,家长们对待孩子观看动画片,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严厉压制,而应该耐心引导。

孩子到了青春期会有什么问题

过度节食行为

青少年特别是女孩特别容易出现过度节食,甚至是导致厌食症的情况。

在青春期对于身体过度关注,特别在意他人对于自己的评价,希望自己有一个苗条的身材,从而让同学,朋友们羡慕。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过度节食这种不健康的瘦身方法。不正常的饮食习惯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以及身体发育,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矫正:

更客观的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注重内在美。

攻击暴力行为

攻击行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敌意性攻击行为,即以伤害他人为目的的攻击行为;二是工具性攻击行为,即通过攻击行为来得到其他东西。

青少年的情绪很不稳定,经常会出现情绪化行为,并且不考虑情绪行为的后果,常常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

矫正:

1.教会青少年情绪管理的能力,让他们知道情绪是可以控制的,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来表达情绪。

2.让青少年认识到攻击行为的危害性。

3.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共情和同情的能力。

自杀自伤行为

青少年容易出现自伤或者是自杀行为。当在生活中遭遇到挫折的时候,青少年会选择比较极端的方式来应对,实际上是幼稚性的表现。

矫正:

1.面对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式。

2.认识生命的价值,生命是最可贵的。

考试与升学压力

青少年还面临者巨大的学习压力,容易出现考试焦虑症,成天觉得压力大,导致学习,生活受到严重的干扰。

矫正:

1.正确认识考试,分数,并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

2.学会调节自己。可以通过跑步,打球来舒缓心理压力。

性心理问题

青少年的性意识开始觉醒,伴随着强烈的性冲动,如果没有接受科学,健康的性教育,学习性知识,也容易出现性心理问题。

矫正:

1.正确认识青春期的性冲动,是正常的现象。

2.拒绝早恋和婚前性行为,学会把爱情和性冲动分开。

情绪问题

青少年还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因为他们逐渐开始面对这个世界,脱离父母的保护,自然而然会遇到各种阻碍和挫折。在失败的时候会出现沮丧,抑郁,恐惧等问题。

矫正:

1.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能及时察觉,调整自己以及他人的情绪,培养情商。

2.学会寻求帮助,向亲人,朋友倾诉等方式来调节情绪。

相关推荐

老年痴呆患者如何护理 关注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异常行为

老年人患了痴呆症以后,会存在听力和视力下降问题,甚至出现幻觉,妄想症,情绪变得躁动。当患者感到身体不适或者自身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容易产生焦躁心理甚至攻击行为。因此,应注意避免一切容易刺激患者情绪的元素,让患者按照其患病前的习惯生活,尽量满足其需要。若是患者出现过激行为,立即想办法转移患者注意力,也能减少过激行为的发生。

儿童常喝碳酸饮料更好斗

美国一项最新调查发现,经常喝碳酸饮料的儿童,可能更容易出现攻击性、注意力不集中以及不合群等行为问题。 近些年来,碳酸饮料加剧青少年肥胖成为讨论较多的话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佛蒙特大学与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团队则评估了碳酸饮料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研究人员发现,儿童每天喝碳酸饮料越多,就更容易出现攻击性、注意力不集中以及不合群等行为问题,其中每天喝4杯或4杯以上的儿童,破坏别人东西、与人吵架或殴打别人的可能性是不喝碳酸饮料儿童的两倍。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莎基拉·苏利亚表示,每天每多喝一杯碳酸饮料,都会增加

治疗强迫症医生建议

面对强迫,我们首先要分清楚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是那些反复闯入、引起个体焦虑痛苦、个体主观意愿不想要的想法、意象和冲动,比如怕脏、担心丢失重要的东西、担心自己做出一些攻击行为等,而强迫行为是为了缓解这种焦虑痛苦而做出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如清洗、检查、脑子里确认回想、压抑那些攻击性想法和冲动等。 前国际上最受认可的是认知行为治疗,其中最新的是正念行为疗法。对强迫思维,区分想法和事实、知道它的存在、但不跟随它的指令,如我脑子出现了攻击他人的冲动,OK、仅此而已,这并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对强迫行为,要知道情

宝宝爱打人该怎么办

孩子教育方法:多点关心拒绝冷漠 当父母对孩子经常无视他的合理要求,而且也不会理会孩子经常出现的暴力倾向,并对孩子冷淡,那么这样的父母容易培养出带有攻击向的孩子。因为他们总是在挫伤宝宝的需求,在宝宝幼小的心灵中埋下莫不关心的种子。 在平时要多关心关心宝宝,尽可能地满足宝宝的合理要求。生病、不适、伤心、疲惫、饥饿等生理问题尽量替宝宝解决好。还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提高他的能力。由于能力差,做不好一件事,比如:拼图拼不上、踢球踢不准等。这时可以帮助他做好这些事情。并在以后着意训练。他能力强了,事情做好了,高兴了,

癫痫发作时怎么救治 注意观察

发作停止后,病人需要过几分钟,或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才能恢复正常,这个时间有些病人会出现昏迷状态,这种情况只需要让其安静、舒适的休息即可。 对于一些处于朦胧状态的患者,可能存在无意识的攻击行为,所以要注意防止受伤。

青少年多动症症状

一、注意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在青少年多动症的症状表现中仍然很明显。常常表现为心烦、坐不住、内心不安宁,上课听不进,有时虽然眼睛盯着黑板,但是却不知自己在想什么。小动作过多,在较太的空间允许其活动时,活动过度的表现较明显,干扰他人。 二、行为很幼稚 虽然已是青少年,大多也都进入了中学,但在语言、行为上显得很幼稚,喜欢和低年级的学生玩。他们容易兴奋,作弄别人时不顾他人的感受,和别人开不起玩笑,给人不成熟的感觉。这些孩子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可言行与正的孩子很不相称。 三、情绪问题多 仍然存在克制力差、容易激惹、冲

青少年多动症有什么症状

1、注意不集中:注意力不能专注在青少年患者的多动症的症状中仍然十分的明显。症状的表现为坐不住、心烦以及内心不安宁、上课听不进等,另外小动作也太多,在比较大的空间允许其活动时,活动过度的表现较明显,干扰他人。 2、行为幼稚:虽然患者已经是青少年,大多数也都进入了中学,但是在语言以及行为上显得十分的幼稚,通常喜欢和低年级的学生玩。他们比较容易兴奋,戏弄他人的时候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不能和别人开玩笑,给人一种不成熟的感觉。 3、情绪问题比较多:仍然存在这克制力太差、容易急躁、冲动等症状表现。受到外界的刺激后的反应

各种情绪对健康分别有哪些影响 恐惧

恐惧会干扰人的神经系统,出现耳呜、耳聋、头眩、阳窟,甚至还可致人死亡。恐惧会使人缺乏安全感,扰乱人的正常思维,使入陷入极度焦虑和痛苦状态中,使入自我封闭,产生攻击行为,使人犹豫不决等。

这6种行为会打击宝宝免疫力

一、滥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首先会杀灭体内的有益菌,这些有益菌的存在能抑制致病菌的繁殖,从而起到防病作用。如果有益菌被大量杀灭,身体的防御功能就会下降。 免疫力是人体在与疾病斗争中锻炼和提高的,滥用抗生素就等于剥夺了提高免疫力的机会;同时,致病菌却得到了锻炼,导致细菌耐药,最终陷入抗生素越用越多、越用越高级的恶性循环中。 那么,什么才算滥用抗生素? 不该使用抗生素时使用、选择抗生素种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不正确,都属于滥用抗生素。 二、过于干净 讲究卫生是必要的,但要过于干净,反而令宝宝接触微生物的机会少

孕妇怎样与宠物和平共处

饲养宠物常见问题 1.寄生虫问题 基本上寄生虫可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外寄生虫和内寄生虫。外寄生虫,顾名思义就是寄生在动物身上,像是跳蚤、壁虱、疥癣虫等,皆有可能透过宠物传染给人类,虽然在人体上的病徵较不明显,但还是有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 2.传染疾病 皮肤病;猫抓热;狂犬病;莱姆病。 3.攻击行为 正常情况下,宠物因为长时间与人类相处,所以不太可能出现攻击行为,除非是宠物本身缺乏行为规范,才可能出现失控状况。曾文丁兽医师说到,若是宠物有攻击行为,一般来说,猫咪的攻击性会比狗来得危险,主要是因为猫咪的唾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