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手指的原因 颜面变形
宝宝吃手指的原因 颜面变形
宝宝在吃手指时,手指在口腔内会产生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的外力。吮吸手指时间久了,上下颌的正常生长就会收到干扰,逐渐形成上颌前突、下颌后缩、噘嘴畸形等,导致上下前牙不能正常接触,影响切咬食物。更重要的是,还影响宝宝颜面的美观。
宝宝吃手指原因
宝宝吃手指有以下原因:
(1)吮手指是智力发展的信号:宝宝到了2到3个月时,随着大脑皮质的发育,婴儿学会了两个动作,一个是用小手在眼前摇动,眼盯着自己的小手看,这是看手游戏;另一个是吸吮手指,因宝宝最初是以舌头感知外界物体的,有些宝宝就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认识自己的身体各个部分。
(2)吮手指是宝宝的心理安慰剂。宝宝往往在自己的某种需求达不到满足时,如饿了却等不到奶吃时或宝宝需要妈妈的爱抚了却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开始吸吮手指作为安慰剂来稳定自己的情绪。这一时期的吮指并不需要纠正。
几乎所有的婴儿都有一段对手特别感兴趣的阶段。宝宝们会把手放到嘴里有滋有味的嘬,或者把所有够得着、拿得起的东西放在嘴里。许多年轻的父母认为这是极不卫生的坏习惯而去强行纠正。其实宝宝吃手、啃东西是一个十分自然的现象,是其神经系统发育的必然结果。
当宝宝吃手、啃东西时,父母有必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注意卫生。父母要勤为宝宝洗手,对玩具进行消毒处理。
(2)防止异物伤害孩子。在宝宝能够得到的地方,不要放纽扣、豆子等,防止异物堵塞宝宝的气管引起生命危险。
(3)注意宝宝“孤独”引起的吃手。有的宝宝由于缺少爱抚,以吃手的方式自我慰藉。所以当宝宝已可以伸手抓到玩具,并表现出对不同形状、响声有明显偏好的时候,仍有吃手、啃东西的习惯时,说明宝宝感到“孤独”,需要与大人交流了,这时应引起父母的注意。
这下子大家也都知道了2个多月宝宝吃手应该怎么办了,2个多月的宝宝还很娇弱,所以,家长只有通过了解宝宝当时的情绪来引导他,陪伴他,而不是直接阻止他。还有要注意在宝宝身旁,不要放置一些小的异物,以防宝宝吃手的时候,将其他物品放入口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宝宝吃手的害处
一、对手指的伤害
宝宝吃手,手指长时间被浸泡在口水中,皮肤会变得柔嫩脆弱,也就更容易被嘬破,那么感染的可能性就会增大,手指会变得肿胀、发红,长期“吸吮-破损”的循环也会使手指的皮肤形成粗糙的老茧;强力的吸吮还可能造成手指骨骼的变形,使手指关节弯曲,不能伸直。 >>婴儿吃手成瘾 妈妈需警惕五种情况
二、感染细菌
宝宝吃手时,可能把手上的细菌,一不留神,吃到肚子里,轻则引起腹泻,重则会感染一些传染病。而即便是在家“洗干净了手”再吃,被嘬破的手指也很容易感染,将细菌同时带进口腔,引起其他疾病,比如感冒或肠胃炎。
三、对牙齿的损害
宝宝到了一定年龄,吃手的行为会对牙齿排列形状的损害。
在吸手指的过程中,如果刚好遇到恒齿生长,因为吸手指时所用力的方向,会让牙齿照着不正确的方向生长,进而影响牙齿的排列、咬合,容易引发口腔问题。比如,由于吸吮的力度,会通过手指由内向外推上牙,从而造成门牙向外凸,或上颌牙弓由正常的“U”型变为“V”型。这种牙齿排列的变形,会对咬合、咀嚼造成一定的困难,同时,也使上部牙齿遭受撞击的危险增加。
父母多和宝宝交流能缓解吃手现象
四、影响发音、说话
吃手的行为太过严重的话,会进一步影响宝宝发音、说话。牙齿排列不整齐,讲话会漏风或咬字不清,造成讲话不清。当上下颌前牙不能正常咬合的时候,孩子就不可能准确地发出一些音节。比如“zi”“si”“shi”“chi”“po”“bo”等等。发音不准,就会造成说话口齿不清,进而日后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
宝宝半岁了,喜欢吃手指怎么办
宝宝吃手指是一种心理不满足的表现,母乳喂养的婴儿吃手指现象比用奶瓶喂养的婴儿少。
宝宝吃手指的时候可以给他一个小玩具,让他放在手里玩,可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减少宝宝吃手指的机会。宝宝吃手指先改正过来需要一点时间,妈妈不要太急躁了,但是应该注意宝宝小手的干净卫生,时常给宝宝洗干净手指,以免病从口入。
有的人还建议在宝宝的手指上涂黄连,宝宝吃手指的时候感觉很苦,就会减少吃手指了。
如何阻止宝宝吃手指
小宝宝喜欢吃手指,爸妈们担心手指中的细菌会造成宝宝健康受损,所以看到宝宝吃手指的现象,总是毫不犹豫地阻挠。但是,育儿专家指出,这种强制阻止的方式并不利于宝宝成长。
宝宝吃手
帮助宝宝戒掉手指“棒棒糖”,最需要的是爸爸妈妈的爱心和耐心。因为宝宝也有逆反心理,强行阻止宝宝的吃手习惯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反而强化这一行为。
在给予宝宝关爱的同时,爸爸妈妈应让宝宝明白小手除了吃之外还有更多的用途,多多鼓励宝宝探索小手的技能,鼓励他去触摸,去探索和去认识更多的新鲜事物。
2岁以下的宝宝吃手爸爸妈妈不用担心
恒牙出来前孩子吃手没事
4岁的晶晶爱吃手,白嫩的小手指开始脱皮。爸爸妈妈很着急,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妇儿科宋少俊主任却说,这是孩子自然的生理需求,在恒牙出来前,吃吃手没什么事。
吃手指能让宝宝舒服,降低焦虑情绪。而且宝宝本来就有吸吮的反射和需求。
至于卫生问题,其实这个阶段孩子拿到什么都会往嘴里塞,相比之下,吃手吃入的细菌还算少的呢,只要勤洗手就可以了。
往孩子手上涂有异味的东西等过度的反应,收效不大。在宝宝恒牙出来之前,即四五岁之前,吃手并不需刻意戒掉,只要不影响到牙齿生长、下腭变形等就行。小链接:
戒吃手三方法
忽略法:最有效的方法。父母反应太强烈,反而强化吃手。
奖励法:经常鼓励可帮宝宝戒掉吃手。
分散法:宝宝吃手时用小游戏转移他的注意力。
宝宝吃手好不好 宝宝吃手有哪些坏处
不少家长会不厌其烦地阻止宝宝吃手。的确,宝宝吃手发展到咬手会有一些可能的弊端:
1、卫生问题:如果手不干净,细菌会进入口腔。
2、生理问题:有些吃手很严重的孩子可能导致手指头破皮、变形,或者影响牙齿发育。
3、社会问题:比较大的孩子还在继续吃手,可能会不容易被社会接纳,不利于孩子的社会发展。
宝宝吃手分阶段护理指南奉上
2岁前宝宝吃手是正常的
一般情况下,处在婴儿早期的小宝宝吃手是非常正常的生理反射行为。对于这个阶段的小宝宝来说,嘴巴触动到的任何东西都会引起吸吮反应。
多数小宝宝一般从3~4月时开始吸吮手指,到了7~8月龄时达到高峰达。2个月龄左右的小宝宝四肢还非常柔嫩,无法主动张开手指。所以小宝宝吃手表现为吮拳,因为宝宝还不会把指头分开放到嘴里,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个时期的小宝宝甚至会把大半个拳头都放到嘴里。到了3个月左右,小宝宝就开始学着吮吸手指连,一般是大拇指。其实,宝宝是把自己的小手当成了游戏伙伴的,是宝宝探索新世界的行为。更重要的,吮手指的“进化”过程其实是宝宝智力发育的重要信号,这说明宝宝进入了手指功能分化和手眼协调准备阶段。同时,宝宝长牙也是吃手的一个原因,需要家长注意护理。
因此,家长看到宝宝吃手不用紧张和担心。只要及时帮宝宝把擦干净,并注意帮宝宝擦掉口水,保持口唇周围清洁干燥,就能减少手口疾病的发生,同时,也能预防湿疹。特别提醒家长不要因为过于“洁癖”,强行组织宝宝吃手。因为这反而容易起到负面强化作用,可能会“刺激”到宝宝,将无意识地吮手变成有意识的行为,以后想改就难了,而且不利于宝宝的健康发育。
2岁以后宝宝吃手要慢慢改正
大多数宝宝在7个月左右就不再吃手指了,一般来说,宝宝2岁后这种反射行为就会逐渐消退。7个月龄左右的小宝宝对妈妈等最亲近的人具有强烈的依恋心理,同时,又有了初步的独立要求。这样一来,小宝宝的情感就比较脆弱了,既想独立又害怕独立,所以宝宝一旦感受到离开熟悉的怀抱,或者感觉疲劳、紧张、情绪低落时,就会吸吮手指。这其实是宝宝的自我安慰。此时的宝宝吃手指一般比较“固定”,即总是吃一个手指头。家长要注意观察,及时回应宝宝的情绪,安慰宝宝,自然地帮宝宝放弃吃手指。
2岁左右的宝宝已经有了自己的意识,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小手也开始忙起来,因为有辣么多玩具可以玩。有些小宝宝遇到压力大的情况时,还会下意识地吃手,这一般只是宝宝在“思考”或“解压”。家长要注意观察,只要这不是常态行为,慢慢帮忙改正即可,不必过于担心。
4岁以后宝宝吃手必须及时矫正
如果宝宝4岁以后还在吮手指,那就可能是行为偏异了。这个年龄的宝宝之所以吃手,多数都是由于感到孤独、疲倦、沮丧、思睡、饥饿,同时,当宝宝生病时,或者遇到令自己非常焦虑的事情,比如分离时,吃手行为会更加严重。4岁以后的宝宝顽固性吸吮手指,容易影响下颌发育,导致牙列不齐,严重影响颜值啊。甚至,吃手可能还会影响宝宝的咀嚼、吞咽或发音。
因此,家长要及时对宝宝进行行为治疗。比如,看到宝宝吃手,就帮宝宝分散注意力,或者当宝宝不吃手时,家长及时表扬和鼓励这种行为。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建议家长带着宝宝去看医生,或者使用牙托帮助宝宝矫正这种行为。同时,家长也要注意反思自己是不是对宝宝足够关心,要注意了解宝宝的情绪和性格变化,及时引导。
宝宝吃手不吃奶怎么办
宝宝吃手的动作和表情都是非常可爱的。很多家长朋友看到宝宝吃手的时候都会不自觉的笑出声,但是,一些宝宝只吃手不吃奶,这可愁坏了不少家长。那么,宝宝吃手不吃奶怎么办呢?关键还是得找出宝宝吃手不吃奶的原因,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1、喂奶方式不当
母亲喂奶时的方法不正确,或速度太快,未能满足孩子吸吮的欲望,宝宝肚子虽然饱,但心理上还未满足,便会以吸吮手指来子的心理需要,了解吸吮手指的动机,这样才能帮助孩子纠正过来。
解决方法:奶嘴洞口的大小要适中,不可太大,要让婴儿有足够的时间,满足吸吮的需要。
2、消化不良引起的
解决方法:可以给宝宝换一款易消化的奶粉。
3、婴儿感到寂寞
有些婴儿并不爱整天睡觉,若母亲过分忙碌,或忽略了婴儿与外界交流的需要,婴儿便会自然地玩弄自己的手指和吸吮手指来解闷。
解决方法:当婴儿睡醒后,不要让他单独留在床上太久,以免孩子感到无聊而把手放进嘴里,因而养成吸吮手指的习惯。父母应利用空闲时间和他谈话,唱儿歌,玩积木或看图书等,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忘记吮手指。
4、维生素B、微量元素锌缺乏
B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锌的缺乏可引起宝宝味觉功能和胃粘膜消化功能的降低,使宝宝没有食欲和消化能力减弱。
解决方法:可以把黑芝麻剁碎,放在奶粉了让宝宝喝。
宝宝吃手指甲怎么办
弄清原因,对症下药。对宝宝,如属于喂养方式不正确,应培养宝宝有规律的进食习惯,做到定食定量、饥饱有节;如属于孤独、寂寞等原因,则要给宝宝一些有趣味的玩具,让他们有机会与成人或其他宝宝一起玩乐,培养其对环境、游戏的兴趣,以转移其注意力,逐渐纠正此类不良嗜好。也可能是体内缺少营养物质。吮手指和咬指甲,在幼儿时期是很自然的,因此不应简单地禁止,否则反而会强化这一行为,使他们感到更紧张。
发现宝宝吃手指甲,爸爸妈妈要引起重视,及时进行纠正。改正宝宝吃手指甲的习惯不是立竿见影的。所以爸爸妈妈们要坚持的去纠正宝宝爱吃手指甲的习惯。
婴儿吃手指原因
1、吸吮手指——表现为时间较长、神情专注、吸吮欲较强时
宝宝在婴儿期,正处于用嘴感知世界的阶段,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和照顾,长大以后,很容易出现咬指甲、吸烟等不良习惯,甚至容易产生脾气暴躁、心理焦虑、对人缺乏信任感等现象。
处理方法:
如果宝宝长时间专注地吃手指头,妈妈们一定要通过安抚的方法把宝宝的注意力从手指转移到玩具、画册等色彩鲜艳的东西上,使其能够更多的认知其它事物,对于大脑的发育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针对个别宝宝的吸吮欲望特别强烈,如果不能用怀抱、抚摸、玩具等方法来满足需求的话,建议各位妈妈们借用假奶嘴,有了它的帮助,一般能够避免宝宝吸吮手指。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假奶嘴永远不能代替来自父母的关爱,一旦发现宝宝吸吮手指,就不负责任的把奶嘴塞进宝宝的嘴里,而不去查找宝宝吸吮的真正需要,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宝宝遇事更加依赖奶嘴来自我安慰和调节情绪,从而防碍宝宝的正常成长。
2、吸吮手指——为了减轻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全感
婴儿时期的宝宝,往往对这个世界既好奇又惊恐,如果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如摔到地上,很容易使宝宝从此产生不安全感以及情绪焦虑等现象。
处理方法:
在宝宝独自耍玩一段时间后,如出现哭闹、烦躁的现象,应及时把宝宝抱在怀里,用手轻轻抚摸宝宝的后背,并轻声细语与其对话,这样会给宝宝带来亲切和愉快的感觉。
3、吸吮手指——妈妈喂奶方式不当
当我们在喂奶时,由于抱宝宝的姿势不当,不能使宝宝躺在臂弯里感到很舒服,或喂奶的方法不正确,喂食的速度太快,没能满足宝宝吸吮的欲望。即使宝宝的肚子吃饱了,但是在心理上还没能得到充分的满足,因此便会通过吸吮手指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处理方法:
这就需要妈妈在喂奶的时候不要心急,等宝宝主动吐出乳头的时候再离开。边喂奶边观察宝宝的表情,看他是不是有一种满足感,并且用胳膊来体会宝宝细小的身体变化,他是不是躺得很舒服。如果宝宝已经能够用奶瓶喝奶了,那么一定要注意奶瓶嘴口的大小一定要适中,过大容易使宝宝喝奶过程中得不到足够的满足,从而导致宝宝吃手指头。
宝宝一岁以后还吃手怎么办
吃手对宝宝的不良影响:
1.宝宝换牙后仍然咬指甲、吮拇指或造成宝宝牙列不齐,影响宝宝牙齿的健康生长。
2.宝宝吮吸拇指、咬指甲的行为过度频繁容易感染病菌或造成拇指及其它手指变形。
3.上幼儿园后的宝宝还常常吃手,容易遭到其它小朋友的嘲笑、捉弄。
4.过度咬指甲、吮拇指的行为还可能导致部分孩子发音不清晰。
面对宝宝吃手的行为,爸妈不要急于制止
吃手可能是宝宝缓解疲倦、无聊、紧张、放松心情的行为,尤其是在入睡前,所以面对一岁以上宝宝吃手的行为,爸妈不要强力制止,应该多陪陪宝宝,多加引导,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如跟宝宝玩游戏、让宝宝做家务等,当宝宝专注于其他事情就没时间吃手了。如果爸妈采用严厉的方式制止宝宝吃手,反而会引起他的反感,强化吃手的坏习惯。
当宝宝3岁时还有入睡前吃手的习惯,爸妈不必强制,但是要耐心的纠正,尝试多花点时间分散他咬指甲、吮拇指的习惯,比如睡前唱唱歌、讲一些小故事等。如果宝宝是不分场合时间的吃手并引起不良影响时,家长就要引起重视,及时纠正了。
对待宝宝吃手的行为,找出原因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是关键。父母不能采用强行制止、打骂的方式力求纠正宝宝这一行为,这会让咬指甲、吮拇指成为宝宝怕责骂、受冷若的表现。比如5岁以上孩子可以通过沟通、鼓励他改正吮拇指、咬指甲的坏习惯,并且订立适当的奖惩制度,提醒宝宝少吃手,这样随着时间流逝,宝宝吃手的习惯就改善至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