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哮喘怎么治疗可以抑制病情
急性期哮喘怎么治疗可以抑制病情
1、对症治疗哮喘:
对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祛痰药及镇咳药物,以改善症状。迁延期哮喘病人尤应坚持用药,以求消除症状。常用药物有氯化铵合剂、溴已新、维静宁等。中成药止咳也有一定效果,对老年体弱无力咳痰者或痰量较多者,应以祛痰为主,协助排痰,畅通呼吸道。应避免应用强的镇咳剂如可待因等,以免抑制中枢及加重呼吸道阻塞和产生并发症, 导致哮喘病情恶化。
2、气雾疗法治疗哮喘:
气雾湿化吸入或加复方安息香酊,可稀释气管内的分泌物,有利排痰。如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目前超声雾化吸入有一定帮助,亦可加入抗生素及痰液稀释剂。
3、控制感染治疗哮喘:
在急性期哮喘,遵照医嘱,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治疗无效时,也可以选用哮喘病人未用过或少用的药物,如麦迪霉素、螺旋霉素、先锋霉素等。在急性感染控制后,及时停用抗菌药物,以免长期应用引起副作用。
哮喘的治疗
1、控制期:患者入院后,我们首先通过适当的检查评估哮喘患者的病情程度,然后施以一系列控制病情的治疗措施,其中背针注射、雾化吸入、呼吸机是我们独具特点、快速有效的治疗哮喘方式,再配合一些口服和静脉点滴药物,通过这些方式几乎使所有病人病情得以快速控制。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3天。
2、调理期:哮喘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下一步我们的目标便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开始应用治本的药物,比如吸入倍氯米松胶囊、舒利迭、信必可等,以及高压氧、氦氧、理疗、脱敏治疗,这些措施能尽早地减少治标的药物,从而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并且能更快的提高肺功能。本过程需要1-2周。
3、维持期:我们对哮喘治疗的境界不仅是做到住院期间不喘,而是使大多数患者与正常人的生活质量无异。只要没有并发症,遵从治疗方案,几乎都能达到这个目标。出院后三个月内的治疗仍很重要,期间治本的药物要维持使用,一些调理的药物如爱吸美、磁疗贴、柴朴颗粒、顺尔宁、氯雷他定等可选择性的应用。三个月后,大多数哮喘患者病情会控制良好,很多药物可停用,但喘净片和吸入激素一定要继续维持。
哮喘药物治疗方法
1、茶碱类:茶碱类除能抑制磷酸二脂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浓度外,同时具有腺苷受体的拮抗作用。是目前常用的治疗哮喘的药物之一。
2、抗胆碱药物:吸入抗胆碱药物,主要应用于单独应用β2激动剂未能控制症状的哮喘患者。
3、β2激动剂:β2激动剂主要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2-受体,活化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环磷腺苷(cAMP)含量增加,游离Ca2+减少,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症状的首选药物。
4、抗炎药或称作控制病情的药物:由于哮喘的病理基础是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的,所以控制慢性气道炎症,是哮喘的基本治疗,对哮喘长期理想的控制起到重要的作用。
临床治疗哮喘最好的方法是哪个?以上就是对哮喘治疗方法的介绍。目前临床上许多医生仍然把哮喘病的气道炎症误为气道细菌感染而滥用抗生素治疗。由于哮喘病是一种气道过敏性炎症,这种炎症与细菌性炎症截然不同,应用各种抗生素皆无效,需要患者重视起来。
临床治疗哮喘最好的方法是哪个
哮喘分期治疗方法
1、控制期:患者入院后,我们首先通过适当的检查评估哮喘患者的病情程度,然后施以一系列控制病情的治疗措施,其中背针注射、雾化吸入、呼吸机是我们独具特点、快速有效的治疗哮喘方式,再配合一些口服和静脉点滴药物,通过这些方式几乎使所有病人病情得以快速控制。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3天。
2、调理期:哮喘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下一步我们的目标便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开始应用治本的药物,比如吸入倍氯米松胶囊、舒利迭、信必可等,以及高压氧、氦氧、理疗、脱敏治疗,这些措施能尽早地减少治标的药物,从而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并且能更快的提高肺功能。本过程需要1-2周。
3、维持期:我们对哮喘治疗的境界不仅是做到住院期间不喘,而是使大多数患者与正常人的生活质量无异。只要没有并发症,遵从治疗方案,几乎都能达到这个目标。出院后三个月内的治疗仍很重要,期间治本的药物要维持使用,一些调理的药物如爱吸美、磁疗贴、柴朴颗粒、顺尔宁、氯雷他定等可选择性的应用。三个月后,大多数哮喘患者病情会控制良好,很多药物可停用,但喘净片和吸入激素一定要继续维持。
哮喘药物治疗方法
1、茶碱类:茶碱类除能抑制磷酸二脂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浓度外,同时具有腺苷受体的拮抗作用。是目前常用的治疗哮喘的药物之一。
2、抗胆碱药物:吸入抗胆碱药物,主要应用于单独应用β2激动剂未能控制症状的哮喘患者。
3、β2激动剂:β2激动剂主要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2-受体,活化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环磷腺苷(cAMP)含量增加,游离Ca2+减少,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症状的首选药物。
4、抗炎药或称作控制病情的药物:由于哮喘的病理基础是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的,所以控制慢性气道炎症,是哮喘的基本治疗,对哮喘长期理想的控制起到重要的作用。
临床治疗哮喘最好的方法是哪个?以上就是对哮喘治疗方法的介绍。目前临床上许多医生仍然把哮喘病的气道炎症误为气道细菌感染而滥用抗生素治疗。由于哮喘病是一种气道过敏性炎症,这种炎症与细菌性炎症截然不同,应用各种抗生素皆无效,需要患者重视起来。
过敏性哮喘诊断标准
一、 临床诊断依据:
1、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用平喘药能明显缓解症状。或上述症状可自行缓解。
4、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至少应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2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3 )昼夜PEF变异率大于等于20%符合1-4条或4 5 条者可以诊断支气管哮喘。通过随诊治疗后的反应符合哮喘的规律,可以确定诊断。
二、协助哮喘确诊的检查:
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和体征),应按具体情况选择下列检查,至少应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阳性,结合平喘治疗能明显缓解症状和改善肺功能,可以确定诊断。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常采用组织胺或乙酰甲胆碱吸入法。吸入组织胺累积剂量7.8?mol或乙酰甲胆碱浓度8mg/ml以内,肺通气功能(FEV1)下降?20%者为气道高反应性,是支持支气管哮喘的有力证据,一般适用于通气功能在正常预计值的70%或以上的患者。
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2激动剂后15分钟,或强化平喘治疗(包括激素的使用,故亦称激素试验)1-2周后,EFV1增加15%以上,且绝对值增加>=200ml为阳性,适用于发作期,EFV1<60%的正常预计值者;
3、PEFR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三、支气管哮喘的分期和严重度分级:
根据临床表现支气管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急性发作期是指在4周内哮喘的症状间有发作。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
支气管哮喘病情的评价:哮喘患者的病情评价应分为两个部分:
1、非急性发作期病情的总评价:许多哮喘患者即使就诊当时没有急性发作,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总是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咳嗽、胸闷),因此需要依据就诊前一段时间的发作频率、严重程度、需要用药物和肺功能情况对其病情进行总的估价。
2、哮喘急性发作时严重程度的评价:哮喘急性发作是指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加重,常有呼吸困难和喘鸣,伴有呼气流量降低。对病情严重程度作出正确评估,是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的基础。对重症哮喘的认识,是避免哮喘引起死亡的关键。
不要走进治疗哮喘的三大误区
不喘不治,喘了再治
长期以来部分患者和家属,只注意对发作期的治疗,哮喘症状一旦缓解,就误判为治愈而停止治疗,结果造成了哮喘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严重者还会发展成为肺 气肿、肺心病而失去劳动能力。哮喘加重是发作性的,但气道炎症是长期存在的。哮喘发作期的治疗是一个短期的过程,但哮喘的治疗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旦哮喘被控制,应至少维持吸入治疗3-6个月,然后请医生根据情况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对哮喘病情及严重程度的正确评价是哮喘治疗中非常关键的一环,肺功能检查是诊断哮喘、评价哮喘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吸入激素治疗副作用大
哮喘的本质是气道炎 症,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气道炎症最有效的药物。口服、静脉注射等全身用药虽然当时可取得效果,但是长期应用会对身体产生许多副作用。正确的哮喘治疗应是首选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根据病情程度加用吸入长效Β激动剂,仅仅在有急性症状时吸入短效的Β激动剂,血液里基本吸收不到,并且应用剂量很小,一般每天不到1毫克。
所以,即使是终生规范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也不会发生明显的副作用。通过规范治疗,患者完全可以达到没有哮喘症状、没有急性发作、没有夜间憋醒、不需看急诊,没有运动限制、没有治疗所产生副反应的效果。
重吃药轻护理
也有些家长片面追求使用苭物来控制哮喘的发作,而对哮喘的护理却重视不够。患儿发病时急急火火地治疗,不喘之后就不再管了,平常吃饭穿衣也不加以注意。 其实,哮喘儿童的家庭护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护理得法,此病就恢复得快,甚至有可能痊愈;护理不当,就会促使此病复发或导致病情加重。建议家长要为孩子创 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尽可能避免接触过敏原。属于特异性体质的婴儿接触过敏原越早,时间越长,其发病就可能既早又重。
哮喘病怎么办
长期原则
哮喘是一种长期慢性病,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治疗目标是以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和减轻急性发作为主。有些哮喘患者不了解哮喘治疗的艰巨性,总希望用一种药物、一种疗法短期内将哮喘治愈,这是不现实的。
有些病人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憋气、呼吸困难而痛苦不堪,希望医生迅速缓解哮喘带来的痛苦,所以在接受治疗时积极配合,而一旦病情缓解就不能坚持治疗,甚至完全停止治疗。殊不知,只有重视平时的预防和治疗,才能大大减少急性哮喘发作的次数,从根本上减轻痛苦,减少死亡的危险。同时也因就诊次数的减少,减轻医疗费用的支出。
个体化原则
很多患者对于疾病之间的信息交流也非常常见,他们会将各种药物使用的体会进行交流。往往可以看到一些患者,在等待门诊就诊时互相交流:你用什么药、效果怎么样等等。但是很少有患者在交流时会谈及具体剂量:你用多少喷、什么时候加量的、什么时候减量的。其实,这往往是哮喘的治疗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有别于其他慢性疾病的一部分--个体化治疗方案。
规范化原则
这种规范化不是由某一医院或个人制定的,而是基于许多临床实践和严格设计进行的全球多中心研究的结果。目前全球早已制定了有关哮喘治疗的指南,并不断更新和完善。我国呼吸学界也根据我国的实情制定了哮喘防治指南。
只要患者按照哮喘防治指南进行规范化的治疗,哮喘虽不能治愈,但可获得良好的控制,哮喘患者完全可能像正常人那样生活。所以建议哮喘患者到正规的医院,特别是呼吸专科门诊、哮喘专病门诊,保证你得到的是正确、适当的治疗,不要迷信所谓的“偏方”、“秘方”.
上文中的3个治疗原则是专家通过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所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执行这3个原则,以帮助病情恢复。哮喘病虽然难以根治,但只要坚持治疗,是能够把病情控制住,尽量使其不再复发的,希望大家能够坚持长期治疗。
孕期哮喘用什么药
哮喘是一种不能根治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现有的哮喘治疗药物能够很有效地预防哮喘发作。如果不规律使用这些药物,在遇到发病诱因例如接触过敏原、呼吸道感染或情绪波动时,哮喘极易发作。哮喘发作时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喘息、咳嗽、呼吸苦难等症状,对成年人的危害不大,但对子宫内的胎儿危害很大,可能造成宫内窒息,甚至影响胎儿发育。所以孕期哮喘必须治疗,如何治疗,最好规律地使用药物。
哮喘病的治疗误区
1、不喘不治,喘了再治
长期以来部分患者和家属,只注意对发作期的治疗,哮喘症状一旦缓解,就误判为治愈而停止治疗,结果造成了哮喘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严重者还会发展成为肺气肿、肺心病而失去劳动能力。哮喘加重是发作性的,但气道炎症是长期存在的。哮喘发作期的治疗是一个短期的过程,但哮喘的治疗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哮喘被控制,应至少维持吸入治疗3-6个月,然后请医生根据情况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对哮喘病情及严重程度的正确评价是哮喘治疗中非常关键的一环,肺功能检查是诊断哮喘、评价哮喘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2、吸入激素治疗副作用大
哮喘的本质是气道炎症,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气道炎症最有效的药物。口服、静脉注射等全身用药虽然当时可取得效果,但是长期应用会对身体产生许多副作用。正确的哮喘治疗应是首选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根据病情程度加用吸入长效β激动剂,仅仅在有急性症状时吸入短效的β激动剂。吸入激素仅考,试大网站收集在气道局部起作用,血液里基本吸收不到,并且应用剂量很小,一般每天不到1毫克。
所以,即使是终生规范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也不会发生明显的副作用。通过规范治疗,患者完全可以达到没有哮喘症状、没有急性发作、没有夜间憋醒、不需看急诊,没有运动限制、没有治疗所产生副反应的效果。
3、重吃药轻护理
也有些家长片面追求使用苭物来控制哮喘的发作,而对哮喘的护理却重视不够。患儿发病时急急火火地治疗,不喘之后就不再管了,平常吃饭穿衣也不加以注意。其实,哮喘儿童的家庭护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护理得法,此病就恢复得快,甚至有可能痊愈;护理不当,就会促使此病复发或导致病情加重。建议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尽可能避免接触过敏原。属于特异性体质的婴儿接触过敏原越早,时间越长,其发病就可能既早又重。
支气管哮喘症的诊疗
诊断了支气管哮喘要到呼吸科门诊定期进行正规治疗,治疗原则包括:
尽量脱离致敏环境,避免接触诱发因素、变应原。如果患者能找到引起哮喘的因素,要尽量避免接触。
药物治疗:治疗哮喘的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缓解哮喘发作的药物和控制或预防哮喘发作的药物。前者是用于急性发作期的快速有效缓解症状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茶碱类药物等扩张支气管药物;后者为控制或预防哮喘发作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激动剂等,此类药物主要是抑制哮喘病人的气道炎症,起到长期控制和预防哮喘再发作的作用。
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除上述方法外,根据严重程度还包括氧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呼吸支持(无创及有创呼吸机),支气管镜灌洗。
如何处理妊娠期哮喘
妊娠与哮喘互相影响
由于妊娠后机体免疫功能发生了变化,对外界的易感性增加,特别是在妊娠前哮喘未能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在妊娠后将会进一步加重哮喘的病情,甚至引起哮喘发作。
妊娠期哮喘加重或哮喘急性发作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很大。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是引起早产、发育不良、生长迟缓、过期产和低体重儿等。对孕妇的影响是会发生先兆子痫、妊娠高血压、妊娠毒血症、阴道出血和难产等。严重的哮喘发作甚至会危及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控制病情用药侧重安全
妊娠期哮喘的治疗主要是控制哮喘,使孕妇顺利度过孕期至分娩,同时避免药物对胎儿可能造成的危害。有些哮喘患者在怀孕后担心药物对胎儿会造成不良影响,就停止用药,这样在怀孕后反而进一步加重了哮喘病情。
有哮喘病史的女性在怀孕前,应该请呼吸科医生进行哮喘病情的评估,包括做一次肺功能检查。根据哮喘病情严重度选择不同方案的治疗药物,达到稳定病情的目的。
在妊娠期治疗哮喘的药物主要有吸入激素,如布地奈德;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以及口服抗白三烯药物,如孟鲁司特。这些药物对于孕妇和胎儿都是比较安全的。
急性发作必须入院治疗
在妊娠期一旦哮喘急性发作,应到医院进行治疗。给予吸氧,使用药物有静脉给予甲泼尼龙,雾化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以及静脉给予氨茶碱等。轻中度哮喘发作时给予口服强的松以及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
预防也是一种治疗手段
患有哮喘的孕妇要避免接触有害刺激物和致敏物质,如油漆、花粉、动物皮毛、尘螨等。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这些措施能有效预防妊娠期哮喘的发作,并能够减少哮喘的治疗用药。
哮喘治疗的三大误区是什么
哮喘治疗的三大误区:
哮喘治疗的误区一:哮喘是治不好的。由于哮喘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从根本上或者说是一劳永逸的根治还是很困难的。毕竟,哮喘是一种慢性病,想通过一时的治疗达到永不复发是不现实的。但是,患者和家属大可不必因此产生消极情绪,失去治愈信心,甚至产生绝望思想或只求治喘而不求治愈。实际上,随着近年来医学研究的进步,哮喘从症状上来讲是可以治愈的。现在国际公认的治疗目标是达到:没有(或最少)慢性症状,包括夜间症状;没有(或最少)哮喘急性加重;无急诊就医;尽少使用(或不使用)β2激动剂;无体力活动和运动受限;肺功能基本正常。通过正确有效的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像健康人一样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哮喘治疗的误区二:哮喘没有症状时不用治疗,什么时候喘了再治。哮喘有不同的类型,其治疗上也应采取个体化方案。间歇发作性哮喘患者(如典型的过敏性哮喘),发作时间短,可在哮喘发作时治疗;常年、频繁发作哮喘的患者,必须坚持长期、规律地治疗才行,此类患者如果不注意稳定期的治疗,很容易导致哮喘症状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久之就会发生支气管不可逆的变形损害,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应走出只治哮喘发作期,忽视缓解期,只治标不治本的误区。
哮喘治疗的误区三:哮喘症状得到控制后,就不用继续治了。长期以来部分患者、家属甚至临床医生,只注意对发作期的治疗,哮喘症状一旦缓解,就误判为治愈而停止治疗,结果造成了哮喘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严重者发展成为肺气肿、肺心病而失去劳动能力。哮喘加重是发作性的,但气管炎症是长期存在的。通过规范吸入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吸入长效β激动剂能良好的抑制气道炎症,比单纯治疗急性支气管收缩更能有效地控制哮喘。一旦哮喘被控制,应至少维持吸入治疗3-6个月,然后请医生根据情况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小儿哮喘的六大征兆
哮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导致哮喘的原因有很多,而治疗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患者容易反复发作,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对于小儿哮喘来说,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
过敏源是引起哮喘的主因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全球哮喘患者约3亿,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哮喘患者若出现严重急性发作,救治不及时可能致命。哮喘控制不佳,对日常工作及生活都会发生影响。哮喘反复发作可能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肺心病、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哮喘治疗是长期过程
专家提醒,儿童哮喘的预防和治疗应同时进行。哮喘虽较难根治,但如果患者能够接受正规治疗,多数病人可以长期控制且获得临床治愈的。根据哮喘病程的不同时期,哮喘的治疗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的治疗。
家长不仅要注意急性发作时的治疗,更要注意慢性持续期的治疗,才能使患儿病情得到很好控制。哮喘的治疗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治疗方案目前是根据哮喘的控制程度确定,医师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评估后选择个性化的给药方案,每3个月进行控制程度的评估,进行药物的调整。
哮喘病有先兆
儿童在冷热交替的时候比较容易患哮喘,因此在这个多发季节,家长要注意。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以下症状,就要警惕是否患上了哮喘。
1、咳嗽,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咳嗽,但并非所有哮喘的孩子每天都有咳嗽症状。
2、容易疲劳。活动的时候会减慢速度,停止玩耍或变得容易激怒。
3、哮喘或哮鸣。呼气的时候可听到胸部或发出“吱吱”的声音,医学上称为“哮鸣音”。
4、气短或呼吸急促,运动时或不运动时都可能发生。
5、胸痛或胸闷。
6、婴儿可能会有喂养障碍,吸吮时会发出“咕噜”声。
如果孩子容易出现哮喘,父母们更加要注意这些预兆,最好是家中要常备预防哮喘或者治疗哮喘的药,也要教会孩子出现哮喘的应对方法。
哮喘的最佳治疗方法
儿童哮喘一般可以通过药物来治疗,而儿童哮喘常用药有控制类药物和快速缓解类药物两类。控制类药物需长期使用,快速缓解类药物则用于哮喘发作时,能起到急救的作用。
哮喘控制药物又称为预防药物或维持药物,包括有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调节剂、缓释茶碱及色甘酸钠等;缓解药物常用的有短效β2受体激动剂、茶碱及抗胆碱能药物。
过去认为哮喘是由于过敏原引起支气管收缩,所以主要用支气管扩张剂来治疗哮喘,但无法解决哮喘的反复发作和病情的进行性恶化。近来研究已证明哮喘主要是气道的慢性炎症,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所以哮喘的治疗主要应该针对气道慢性过敏性炎症而进行抗炎治疗。此类炎症用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而最有效的抗炎药是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能阻断哮喘炎症反应的各个环节而起到抗炎作用,并且能增加β2受体激动剂扩张支气管的作用。
吸入疗法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治疗哮喘的首选疗法,它具有起效快、用药少、副作用小,治疗效果好的特点,一般分为平喘和抗炎两类。平喘药是在哮喘发作时使用,可在几分钟见效随着病情好转,改为按需使用,用得次数越少说明患儿的病情越稳定。抗炎药物即吸入激素是长期控制用药,发作时使用看不到效果,1周后才起到治疗作用。但是,它是修复气道炎症不可缺少的药物,要坚持长期使用。
从药物治疗学上来看,吸入治疗哮喘是最经典的靶位治疗。患者可以利用各种吸入装置,将药物成分送到病变部位,所以起效快、用药剂量小,相应副作用也会减少。只有通过规律吸入激素,才能达到抑制气道炎症、维持患者正常或大致正常的肺功能、预防哮喘发作、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只有坚持定时用药,这样才可延长儿童哮喘的缓解期,尽可能减少发作次数,即使有急性发作,也可使发作程度减轻。
儿童哮喘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应遵照医嘱积极用药,控制好儿童哮喘的病情,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才能减轻病症,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哮喘:规范用药最关键
我国至少有2000万以上的哮喘病人,其中85%的患者不知道规范性治疗是哮喘防治的关键,这也是我国哮喘病人复发率高的重要原因。虽然哮喘难以根治,但是接受正规医疗机构的规范化治疗,八成病人能实现临床治愈,和正常人一样健康生活。呼吸内科专家汤彦表示,哮喘之所以得不到规范治疗,主要是由于哮喘患者在治疗疾病时存在三个认知误区。
误区一:没症状不治,病加重才治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支气管中长期存在炎症是引起哮喘症状的根源。只有长期应用吸入型激素等药物才能抑制气道的变态反应炎症,从而预防发病。
临床观察发现,哮喘患者中儿童和老年人的依从性较好,中青年患者依从性最差,时有发生急诊入院或意外事件(包括死亡)。他们在治疗方面往往缺乏耐心,症状一经控制就擅自停药、减药。每次持续用药最多几个月,而按照规范治疗,哮喘临床控制后切忌停药,一次急性症状缓解后,需规范吸入糖皮质激素药物至少3个月才可考虑减量,并建议维持治疗。
误区二:治疗心切乱用药
门诊中,哮喘病人问得最多的问题是"这病能根治吗?""听说某某药吃一个疗程就能治愈,能吃吗?"
"我能理解患者的心情,但哮喘是不可能根治的,所谓根治的宣传绝不可信。"汤彦介绍,这些药的成分不明,很可能添加了一定量的激素,症状虽得到暂时缓解,但长期服用不仅会扰乱人体正常代谢功能,而且可能引起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疾病,比规范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大很多。
误区三:担心激素副作用擅自停药
许多患者对激素怀有恐惧心理,拒绝用药或擅自停药。当哮喘急性发作时,不少患者会通过服用激素和氨茶碱暂时控制气喘,但症状缓解后则不再持续正规治疗。这些不规范的治疗导致很多患者肺功能受损,形成难治性哮喘。"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有规律地坚持用药可以把急性发作几率降低到最小,从而有效避免急性发作。"
目前吸入类哮喘药物,剂量远小于口服药,副作用也相当微小。研究证实,吸入性皮质激素是安全的,患者完全可以长期使用。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减少哮喘的复发呢?
按照国际标准,哮喘的规范化治疗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应明确诊断,医生应根据哮喘患者的症状程度等给病人做出完全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三种程度的判断,再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建议患者维持治疗,以达到临床治愈。其次,在治疗上,首先应尽量寻找和避免过敏原,而治疗哮喘的经典方法是: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扩张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并常备急救药物,即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也应随身携带。近来,国外研究还报道了胆碱能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哮喘方面的作用,特别适用于对吸入糖皮质激素疗效欠佳或担心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患者,目前全球多中心的临床观察正在国内开展,希望为哮喘患者带来更多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哮喘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1 长期原则
哮喘是一种长期慢性病,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治疗目标是以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和减轻急性发作为主。有些哮喘患者不了解哮喘治疗的艰巨性,总希望用一种药物、一种疗法短期内将哮喘治愈,这是不现实的。
有些病人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憋气、呼吸困难而痛苦不堪,希望医生迅速缓解哮喘带来的痛苦,所以在接受治疗时积极配合,而一旦病情缓解就不能坚持治疗,甚至完全停止治疗。殊不知,只有重视平时的预防和治疗,才能大大减少急性哮喘发作的次数,从根本上减轻痛苦,减少死亡的危险。同时也因就诊次数的减少,减轻医疗费用的支出。
2 个体化原则
很多患者对于疾病之间的信息交流也非常常见,他们会将各种药物使用的体会进行交流。往往可以看到一些患者,在等待门诊就诊时互相交流:你用什么药、效果怎么样等等。但是很少有患者在交流时会谈及具体剂量:你用多少喷、什么时候加量的、什么时候减量的。其实,这往往是哮喘的治疗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有别于其他慢性疾病的一部分--个体化治疗方案。
3 规范化原则
这种规范化不是由某一医院或个人制定的,而是基于许多临床实践和严格设计进行的全球多中心研究的结果。目前全球早已制定了有关哮喘治疗的指南,并不断更新和完善。我国呼吸学界也根据我国的实情制定了哮喘防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