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产后注意事项 产后坚持母乳喂养
妊娠期糖尿病产后注意事项 产后坚持母乳喂养
鼓励妊娠期糖尿病产后最好坚持母乳喂养,除与普通孕妇同样受益外,还可以减少后代患糖尿病的风险。有研究表明,哺乳可以增加能量消耗,特别是糖的消耗,不仅能预防肥胖,还能有效降低产后血糖。母乳喂养超过3个月以上的儿童,其发生肥胖、糖尿病的几率明显降低。
坚持母乳喂养的原则
1、建议纯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4个月内婴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所以宝宝4个月前不必添加任何食物、水及其他饮料,建议用纯母乳喂养。
2、按需喂养:母乳喂养时,尤其是前1个月,按需哺乳非常重要。
3、及时添加辅食,为宝宝提供全面的营养:宝宝满4个月后,不论母乳量分泌多少,单纯母乳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宝宝的发展需要,必须按照婴儿辅食添加原则,开始及时为宝宝添加辅助食品,如蛋黄、菜泥、淀粉类食物等,以预防贫血和其他问题。
辅食的添加不是可有可无,要把它与哺乳等同起来。比如泥糊,它在人类饮食从液体过渡到固体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辅食种类及分量的不断增加,不仅是宝宝获取全面营养的保证,而且可以使宝宝逐渐进入离乳期,为以后完全断奶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
4、哺乳期妈妈要注意自身全面营养和健康:妈妈应该坚持补钙和维生素A、D,为宝宝提供优质奶源”。如果妈妈缺钙,为保证乳汁中钙含量的恒定,就要动用妈妈本身的骨钙,会造成乳母骨软化、骨质疏松、腰腿疼痛等。
母乳的成分会随产后时期的不同有所改变,有些外在的因素还会暂时影响乳汁的分泌量,在注意正确哺喂的同时,还要注意劳逸结合、心情舒畅,不要过早节食,这样才能保证乳汁的正常分泌,且营养及免疫成分不会下降。
5、职场妈妈要保证乳汁分泌量不下降:可以将奶挤出来储存在奶瓶里,白天让看护人喂给宝宝,早、晚坚持哺乳;短期出差的妈妈可以提早把奶挤出来,储存在冰箱冷冻室里,由看护人喂给孩子;妈妈在工作及出差中,要注意及时挤奶。
6、断奶应循序渐进:一般情况下,如果选择8个月完全断奶,可以从宝宝6个月开始,逐渐减少哺乳次数,并以辅食等代替。当然母乳不足者,可提前断乳,尽量做好衔接,便于宝宝生理和心理的适应。
7、注意断奶的季节:断奶的季节最好是春、秋季节,气温不高不低,避免夏季断奶。
(1)宝宝体弱或生病时,尤其有过敏体质或肠道有问题的宝宝,建议哺乳至1岁以上。
(2)给宝宝喂奶时,可以用乳头保护罩,避免乳头炎症带来的疼痛,还能防止宝宝咬伤妈妈乳头。
(3)吃母乳的宝宝,如果临床检查缺钙,可以不额外补钙。这时宝宝缺钙实际上是缺乏维生素D,钙、磷转化出现问题。
糖妈妈可以母乳喂养吗
提起母乳喂养的好处,很多新妈妈如数家珍:母乳喂养能为宝宝提供正常发育所需的营养,能提高宝宝免疫力,增进母子感情,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减少母亲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生几率等。不过,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不合理的营养结构和生活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孕妇受到妊娠期糖尿病的困扰。但别担心,这些糖妈妈们在分娩后也可给自己的宝宝喂上母乳。
其实,坚持母乳喂养,还可以降低糖妈妈们的血糖,减少胰岛素的应用,降低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葡萄糖,母乳喂养女性体内的葡萄糖大量应用于提供产生乳汁所需要的能量和提供乳汁的最主要成分即乳糖合成的基质,因而母乳喂养可使血糖降低,可以减少分娩后胰岛素的用量。现有的研究多显示妊娠期糖尿病女性产后哺乳可能对2型糖尿病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另有研究发现,对于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坚持母乳喂养两个月可将其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减半。
而对宝宝来说,母乳喂养还可降低日后发生肥胖、超重及糖尿病的风险。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妊娠期糖尿病女性异常的宫内环境可以增加子代肥胖、超重及糖代谢异常的风险;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儿童期及青春期肥胖、超重及糖尿病的风险。
值得提醒的是,母乳喂养会降低血糖,要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在喂奶前后可以适当吃一些小点心。另外,要定期去医院复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胰岛素的使用量。
坚持母乳喂养有多难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一转眼就要迎来儿子两周岁的生日。回首长达两年母乳喂养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充斥着泪水、痛苦、笑容、欢乐、挣扎、纠结……现在我甚至不太敢回看那时洋洋洒洒写下的上万字的记录,害怕自己会忍不住抹眼泪。
乳头皲裂、涨奶、堵奶、乳腺炎甚至发烧,期间不乏走过许多的弯路,有曾在一开始纠结喂与不喂间平衡利弊,有痛定思痛后在乳头的创口还未愈合时继续坚持哺乳,还有疼得边掉眼泪边把乳头一次又一次送到儿子的嘴里,那个钻心的疼啊,至今回忆起来仍忍不住打颤。
在每个妈妈颇有些曲折的母乳时光中,自己的痛和累都能咬牙坚持住,但是一遇到外界的质疑和不屑就反而会有些动摇了,且看如下:
“啊?都两岁了还在喂啊,六个月以后就都没营养了……”
“听姐姐一句劝啊,再喂下去你的乳房就垂到地上了。”
“你看喂母乳弄得孩子大人休息不好,孩子怎么长个长身体啊!”
“这当妈的真是不顾颜面了,这地铁上这么多人直接就喂上了。啧啧。”
“谁啊,占个卫生间这么长时间?啊,挤奶呀,挤奶怎么能来这种地方啊。”
当妈的不管听到哪句,内心都是无比崩溃的,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反而被嫌弃、被歧视,甚至被说三道四,想必每个坚持母乳喂养的妈妈都是一把辛酸泪吧。
2016年8月1日--7日是第24个“世界母乳喂养周”, 今年的活动主题是 “职场妈妈,‘喂’爱坚持”。作为一个标准的职场妈妈,我在休完不到4个月的产假后便回归工作,就此开始了“背奶族”的漫漫长路。每天不厌其烦地吸奶、盥洗、消毒、烘干、背奶、冻奶。有时遇到出差一天在外,时间紧张得来不及挤出来,晚上到家乳房涨成两块硬石头一般;有时还得冒着可能引发乳腺炎的风险加班工作,实在扛不住了,到卫生间去手挤两下,缓解缓解。现在想来真是有些不堪回首,这样的艰辛谁人可知?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不久前一位母亲在北京地铁上哺乳的照片被发到微博上,引发各方不小争议。而作为一个经历过母乳喂养的妈妈,我实在太能理解当事妈妈的行为了,面对孩子饥饿难耐哭闹不止,有几个当妈的可以做到袖手旁观?!这时公众舆论不去拷问公共哺乳设施的不足,反而去嘲讽一个无辜的母亲,那些所谓的“文明人士们”,你们可知道坚持母乳喂养的妈妈们是多么的难得和伟大!
值得欣喜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妈妈们加入到母乳喂养的行列中来,更有很多妈妈亲力亲为践行自然离乳。母乳喂养的好处数不胜数、不胜枚举,单从建立母子关系互动方面就有很多值得推崇之处。
首先,接受母乳喂养的孩子普遍安全感建立得十分完善。婴儿出生以后,眼睛对光线、颜色的感知很薄弱,在他模糊的视觉范围内第一个能找到就是妈妈粉红色的乳房。可见婴儿与母亲的联结在哺乳那一刻就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哺乳时,母亲与婴儿的肌肤之亲、目光交流、心意相通,如此的情感联结能够建立起最亲密的亲子关系,孩子的安全感就会随之饱满起来。有些孩子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分离焦虑、啃手指等心理引发的行为问题,其实可能就是在最初的安全感没有建立好。
有些初为人母的妈妈,生产以后却当起“甩手掌柜”,把最初的抚养权和喂养权交给了月嫂或者老人,当婴儿嗷嗷待哺时,第一时间抱起他的人,总是陪伴他的人却不是最亲爱的妈妈。试问,这种情况下,对婴儿幼小的心灵难道没有影响吗?
其次,母乳喂养对孩子的语言、智力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每当妈妈带着满满的爱意怀抱着一个柔弱的小生命并给予他乳汁的时候,必然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她的喜悦。妈妈温柔的话语、婉转的歌声都会在那一刻缓缓流淌出来。因为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最熟悉的便是母亲的气息与声音,而在接受母亲哺育时,他听着妈妈熟悉的话语和歌声,此刻他大脑中的神经元链接就会不断地被激发,这极好地促进了婴儿脑部的发育,他的智商的优势也会越来越显著。
最后,母乳喂养对妈妈产后的情绪调节也极有裨益。由于产后激素水平的突然下降,极大地影响到妈妈的情绪和心理状况,很多妈妈甚至患上了“产后抑郁症”。这时如果妈妈将产后的时间花在开展母乳喂养的“伟大事业”中来,会消耗很大一部分精力,大大的转移了注意力。当妈妈静心于哺育婴儿、享受亲密的哺乳时光时,妈妈的情绪必定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其实,妈妈们只想安安静静哺育好一个幼小的生命,尽最大的努力,给予他最多的爱,提供最好的养育,看到他健康茁壮地长大就是我们最欣慰、最骄傲的时刻。为母则刚、为母则强,让我们漠视周遭的“闲言碎语”,守护好珍贵的母乳时光,漂漂亮亮打响一场“母乳时光保卫战”。
宝宝要健康不要胖
一般情况下,人体脂肪细胞从乳儿期开始逐渐增加,到了成人期细胞数再不增加,但脂肪数不断堆积,就能形成肥胖。
当前,我国人工喂养的宝宝逐渐多起来,乳儿期、儿童期肥胖也越来越明显。要预防和控制肥胖,必须注意做到:
预防新生儿出生体重过重。孕妇在妊娠期需增加营养,但并不是营养摄入越多越好。
尽最大可能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宝宝发生肥胖的风险显著低于人工喂养宝宝,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宝宝未来发生肥胖的概率越低。
不要过早给宝宝添加固体食物,从而降低肥胖的几率。
鼓励宝宝动起来。尽量带宝宝到室外多玩游戏、多做运动,增加能量消耗、防止肥胖。
培养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不要让宝宝过量进食。
孕妇糖尿病日常生活注意什么
孕妇糖尿病指的是女性在怀孕前并没有出现糖尿病,但是孕期却出现异常高血糖的情况。孕妇糖尿病的出现可能与家族糖尿病史、高血压、体重超重等因素有关,妊娠期糖尿病影响孕妇的身体健康,及时控制,从以下几个方面跟大家提几个建议。
1在饮食方面,要控制饮食,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比如面包,饼干还有一些含糖量较高的水果等,夏季也要少吃西瓜。一日三餐的含糖量要有限制。根据自身的发病情况,饮食也有差异,要遵医嘱。高血压的孕妇也要少油腻,少盐膳食。
2通过运动的方法,帮助孕妇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水平。运动可以促进心血管的功能,对于同时有高血压的孕妇来说,也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的心血管疾病并发症。运动可以适当的消耗多余的脂肪,减轻体重
3孕妇糖尿病的妈妈要注意最好每天监测血糖,及时检测血糖,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如果疾病控制不好,还要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建议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鼓励采用母乳喂养。
注意事项:孕妇糖尿病患者,尽量坚持饮食治疗对,如果饮食治疗不能控制糖尿病,需要采用胰岛素药物治疗
母乳喂养可降低妈妈患糖尿病风险
据美国“糖尿病健康”网站报道,该研究是由美国最大的健康维护组织凯泽永久(Kaiser Permanent)开展,研究收集了有关这些女性的生活方式、怀孕情况、一般健康状况等诸多信息,研究人员通过这些信息分析母乳喂养与2型糖尿病发病之间的关系。
一项历时20年、针对704名女性的研究发现,母乳喂养1年的母亲,其在接下来的15年中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非母乳喂养的母亲低15%,且每增加一次母乳喂养,其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就会降低15%。
在研究开始时,这些女性中没有一个人患有糖尿病。20年后,其中120名研究对象出现了糖尿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血糖、高胆固醇、腹部肥胖等。研究者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母乳喂养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女性今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与完全不进行母乳喂养的女性相比,母乳喂养时间在 1—5个月的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39%;喂养时间超过9个月,则患病风险能降低56%。
另外,妊娠期糖尿病很容易转化成2型糖尿病。研究发现,根据母乳喂养的时间的长短,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转化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在44%—86%。
至于母乳喂养能降低糖尿病风险的原因,研究发现,母乳喂养的妈妈与非母乳喂养者相比,其更容易减掉怀孕所带来的体重增加。研究者认为,母乳喂养有利于减掉腹部的脂肪,而腹部脂肪的堆积,正是导致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糖妈妈母乳喂养安全吗
由于近年来,妊娠糖尿病妈妈越来越多,妈妈们担心糖尿病或胰岛素会影响乳汁而不敢给宝宝喂母乳。然而专家表示,糖妈妈给宝宝喂母乳,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好处之外,还能降低妈妈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同时还能降低宝宝将来肥胖及患糖尿病的风险,好处多多。
一位黄女士生完孩子后,一直想给宝宝喂母乳,但家人阻止了她,原来黄女士在怀孕时患上了妊娠期糖尿病,并接受胰岛素治疗,虽然血糖控制得还不错,但对于宝宝能否母乳喂养这个问题,家人顾虑重重:乳汁会不会因糖尿病代谢改变而发生成分上的改变呢?胰岛素会不会通过乳汁进入到宝宝体内而影响其健康呢?一旦哺乳的话,已经控制平稳的血糖会不会出现波动呢?
提起母乳喂养的好处,很多新妈妈们如数家珍:母乳喂养能为宝宝提供正常发育所需的营养,能提高宝宝免疫力,增进母子感情,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减少母亲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生几率等等。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不合理的营养结构和生活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孕妇受到妊娠期糖尿病的困扰。那么,这些“糖妈妈”们在分娩后是否也可以像其他妈妈那样,给自己的宝宝喂上母乳呢?
答案是肯定的。
除了以上广为人知的好处以外,“糖妈妈”们坚持母乳喂养还具有以下意义:
1.可以降低“糖妈妈”们的血糖,减少胰岛素的应用,降低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葡萄糖,母乳喂养女性体内的葡萄糖大量应用于提供产生乳汁所需要的能量和提供乳汁的最主要成分即乳糖合成的基质,因而母乳喂养可使血糖降低,可以减少分娩后胰岛素的用量。现有的研究多显示妊娠期糖尿病女性产后哺乳可能对2型糖尿病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一项研究发现,对于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坚持母乳喂养两个月可将其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减半。
2. 降低宝宝日后发生肥胖、超重及糖尿病的风险。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妊娠期糖尿病女性异常的宫内环境可以增加子代肥胖、超重及糖代谢异常的风险;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儿童期及青春期肥胖、超重及糖尿病的风险。
此外,令“糖妈妈”担心的还有打胰岛素会不会影响宝宝的健康,这一点可以完全不用担心,对宝宝不会造成不良影响的。值得注意的是,母乳喂养会降低血糖,要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在喂奶前后,可以适当吃一些小点心,同时,定期去医院复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胰岛素的使用量。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可使隐性糖尿病显性化,使既往无糖尿病的孕妇发生GDM,使原有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加重。孕早期空腹血糖较低,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孕妇如果未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糖。随妊娠进展,抗胰岛索样物质增加,胰岛素用量需要不断增加。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较大,进食量少,若不及时减少胰岛素用量,容易发生低血糖。产后胎盘排出体外,胎盘分泌的抗胰岛素物质迅速消失,胰岛素用量应立即减少。由于妊娠期糖代谢的复杂变化,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孕妇若未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血糖过低或过高,严重者甚至导致低血糖昏迷及酮症酸中毒。
糖妈妈能母乳喂养宝宝吗
我在怀孕时患上了妊娠期糖尿病,并接受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得还不错。产后我很想给宝宝喂母乳,可我很担心:不知道乳汁会不会因糖尿病代谢改变而发生成分上的改变?另外,一旦哺乳的话,已经控制平稳的血糖会不会出现波动?
提起母乳喂养的好处,很多新妈妈如数家珍:母乳喂养能为宝宝提供正常发育所需的营养,能提高宝宝免疫力,增进母子感情,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减少母亲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生几率等。不过,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不合理的营养结构和生活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孕妇受到妊娠期糖尿病的困扰。但别担心,这些糖妈妈们在分娩后也可给自己的宝宝喂上母乳。
其实,坚持母乳喂养,还可以降低糖妈妈们的血糖,减少胰岛素的应用,降低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葡萄糖,母乳喂养女性体内的葡萄糖大量应用于提供产生乳汁所需要的能量和提供乳汁的最主要成分即乳糖合成的基质,因而母乳喂养可使血糖降低,可以减少分娩后胰岛素的用量。现有的研究多显示妊娠期糖尿病女性产后哺乳可能对2型糖尿病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另有研究发现,对于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坚持母乳喂养两个月可将其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减半。
而对宝宝来说,母乳喂养还可降低日后发生肥胖、超重及糖尿病的风险。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妊娠期糖尿病女性异常的宫内环境可以增加子代肥胖、超重及糖代谢异常的风险;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儿童期及青春期肥胖、超重及糖尿病的风险。
值得提醒的是,母乳喂养会降低血糖,要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在喂奶前后可以适当吃一些小点心。另外,要定期去医院复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胰岛素的使用量。
婴儿缺铁:坚持母乳喂养
初生婴儿到六个月的宝宝,补铁最好的就是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铁的吸收率要高于牛奶。母乳中铁的吸收率高(50%),是牛乳(10%)的5倍,妈妈在孕后期及哺乳期都应多食富含铁的食物,如果发现自己贫血要及时就医治疗,不然会直接影响到宝宝对铁的摄入。
断母乳后的宝宝,应选用强化铁配方奶喂养可在牛奶、谷类、面粉中加入硫酸亚铁。如在1000ml牛奶中加硫酸亚铁0.06g等于纯铁12mg,就能满足婴儿的需要。
2
宝宝补铁:加点水果好吸收
给孩子补铁,鼓励你的孩子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这是一个好主意,因为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补铁的水果有葡萄,樱桃,猕猴桃,龙眼,香蕉等,人体铁缺乏会导致贫血现象。水果的含铁不是很高,主要作用是帮助铁元素的吸收,水果可以做成果汁给宝宝喝,既给宝宝补充了营养,又增加了宝宝的食欲
绿叶蔬菜也是补铁好“助攻”
植物性食品中铁的吸收率不高,但儿童每天都要吃它,所以蔬菜也是补充铁的一个来源,叶菜类含铁量较高,其中最高的是油菜,达到了5.9毫克/100克;其次是荠菜和苋菜;人们普遍认为含铁多的菠菜,铁含量只有2.9毫克/100克,还不足油菜的一半。因为膳食中的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意:叶子菜中还含有大量的草酸,会影响铁的吸收。植物中的草酸、鞣酸、茶碱、植物纤维等成分还会与铁形成不溶性铁盐,影响铁的吸收,吃叶子菜时,先用开水焯一下,去掉大部分草酸,可以让宝贝吸收更多的铁。
卵巢保养的方法 母乳喂养
产后尽量坚持母乳喂养能够帮助卵巢保养,很多女性朋友怕母乳喂养导致胸部下垂而放弃了这一行为是不对的。有条件的妈妈都坚持母乳喂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