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风门的针刺方法

风门的针刺方法

取穴法:在背部,平第2,3胸椎棘突间水平背正中线外侧1.5寸,即旁开2横指。

简易取穴:俯卧,大椎穴往下推2个椎骨,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指,中指)处是穴。

进针方向:从背后向腹侧直刺,与背面成90°。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向周围。

外关针灸位置图和作用 外关常用配伍疗法

1.配风池,太阳,侠溪,悬颅,头维,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少阳风热头痛。

2.配丘墟,太阳,风池,针刺泻法,宣通少阳,通络止痛,治疗邪热循经上扰之偏头痛。

3.配耳门,丘墟,听会,翳风,会宗,中渚,侠溪,针刺泻法,清宣少阳,开通耳窍,治疗三焦邪上扰之耳鸣,耳聋。

4.配睛明,风池,太阳,太冲,侠溪,针刺泻法,清热明目,治疗三焦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

5.配丘墟,翳风,曲泽,针刺泻法,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疗邪热腹结,壅遏少阳之痄腮。

6.配列缺,大椎,风门,针刺泻法,祛风散寒,宣肺解表,治疗风寒感冒,头痛,咳嗽。

7.配风池,百会,曲池,大椎,针刺泻法,平肝熄风,治疗风阳上扰之头痛,眩晕,高血压。

8.配合谷,大椎,尺泽,曲池,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感冒,咳喘。

9.配内关,行间,中庭,肝俞,侠溪,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止痛,治疗肝俞胸胁胀满,疼痛。

10.配丘墟,针刺泻法,和解少阳,治疗疟疾,伤寒少阳证。

11.配大陵,原络相配,针刺平补平泻法,调气行血,治疗气血瘀滞之腹痛,肠痈等。

12.配曲池,针刺泻法,祛风散热,治疗风热外袭肌肤之扁平疣,寻常疣等。

13.配阳池,偏历,养老,针刺补法,健壮经筋,补益虚损,治疗经筋弛缓之手足痿弱无力。

14.配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后溪,阳谷,针刺平补平泻法,舒筋活络,治疗经脉痹阻之上肢不遂,肩臂肘痛,屈伸不利,腕下垂,手指疼痛等。

肺俞针刺手法 肺俞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宣肺止咳,为治疗咳嗽要穴。配列缺,合谷,外关,风门,针刺泻法,针后加灸,解表散寒,宣肺止咳,治疗风寒咳嗽,百日咳;配尺泽,曲池,大椎,外关,针刺泻法,解表清热,宣肺止咳,治疗风热咳嗽;配脾俞,丰隆,太白,列缺,合谷,针刺泻法,健脾化湿,止咳化痰,治疗痰湿咳嗽;配天突,丰隆,尺泽,合谷,列缺,针刺泻法,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治疗痰热咳喘;配太冲,尺泽,针刺泻法,平肝清肺,治疗肝火犯肺之咳嗽;配复溜,尺泽,太溪,太渊,针刺平补平泻法,滋阴清热,治疗阴伤咳嗽。

2.配列缺,风门,风池,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散寒解表,治疗风寒感冒。

3.配风池,风门,肺俞,足三里,气海,关元,针刺补法,益气解表,治疗气虚感冒。

4.配中府,太渊,足三里,针刺补法,调补肺气,治疗肺气虚弱之自汗。

5.配太溪,复溜,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滋阴清热,治疗阴虚潮热,盗汗。

6.配上星,印堂,阴虚,太渊,针刺补法,补益肺气,治疗肺气虚弱之鼻渊。

7.配太溪,鱼际,照海,针刺平补平泻法,滋阴降火,治疗阴虚火旺之咽喉肿痛。

9.配然谷,百劳,尺泽,鱼际,孔最,太溪,针刺平补平泻法,滋阴降火,宁嗽止血,治疗阴虚火旺之咯血。

10.配曲池,血海,肺俞,针刺泻法,散风消疹,治疗风邪外袭之风疹,皮肤瘙痒等。

素髎的作用 素髎穴常用配伍

1.配水沟,内关,神阙,关元,足三里,针刺补法,重灸神阙,关元,回阳固脱,醒脑开窍,治疗虚脱昏迷。

2.配百会,前顶,印堂,曲池,神门,针刺泻法,清热开窍,治疗热闭心包之小儿惊厥。

3.配风池,上星,迎香,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利窍,治疗风热鼻塞,鼻衄,酒糟鼻等。

4.配风门,迎香,印堂,列缺,针刺泻法,疏风散寒,治疗风寒鼻塞,鼻流清涕。

期门针刺方法

取穴:仰卧,乳头线与第9肋下缘交界处。

简易取法:

1.剑突下端旁开4寸,

2.男性可任取体位,女性取卧位,乳头直下,往下数两根肋骨处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前腹侧面向背侧面斜刺与腹前臂成45°。

进针深度:斜刺,0.3-0.5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微痛感,有时向腹后壁扩散。

耳门针刺深度

针刺耳门一般取正坐或侧卧位,微张口,可斜刺,从浅向后内0.5-1寸;或向下透听宫,听会,进针1-1.5寸,以局部出现酸胀感,有时可扩散至半侧面部为宜。

针刺命门 针刺命门 危害

针刺命门过深时,针尖阻力突然消失,下肢有强烈触电感,即刺入蛛网膜下腔,再进针可先后穿过硬脊膜,蛛网膜,而进入蛛网膜下腔,若刺及蛛网膜下腔的马尾后,可出现下肢的强烈触电感,针刺过深的话,容易损伤脊髓,发生蜷曲不能伸的佝偻之证。

针刺合谷的作用 合谷常用配伍疗法

1.配二间,牙痛穴,鱼际,中脘,颊车,足三里,曲池,针刺泻法,清泄阳明经热,治疗阳明热盛之牙痛龈肿,颈肿,口臭,便秘等。

2.配列缺,少商,鱼际,尺泽,内庭,少商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清热解毒,通络止痛,治疗邪热壅盛之喉痹,乳蛾。

3.配列缺,头维,通天,风门,风池,肺俞,针刺泻法,针后在肺俞,风门拔罐,疏风散寒,主治风寒感冒,头痛。

4.配翳风,列缺,上关,下关,颊车,针刺泻法,疏风泄热,治疗风火牙痛,颊肿痛等。

5.配列缺,风门,风池,针刺平补平泻法,调和因为,治疗营卫不和之自汗,热病无汗,先补合谷,后泻复溜;多汗,先泻合谷,次补复溜。

6.配上星,印堂,迎香,风池,列缺,针刺泻法,肺热清宣,通利鼻窍,治疗肺经蕴热之鼻衄,鼻渊,鼻塞,时流黄臭浊涕,头额胀痛等。

针刺神门针尖方向 神门针刺的作用主治

神门乃心经原穴,针之可补益心气,调整心神,疏通经脉,通络止痛的作用,以调气为主,主要用于治疗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癫狂,痫证,妇人脏躁,小儿抽疯,目黄,胁痛,掌中热诸症。

风门的针刺方法 针刺风门注意事项

1.针刺风门时,沿肋骨长轴向前内斜刺,不可与肋骨长轴垂直刺入,因其内侧的肌肉较丰厚,较为安全。

2.穴区生面及外侧部肌肉较薄,不可深刺,避免刺伤壁胸膜及肺,造成气胸。

3.忌进针过快,过猛,穴深部为肺脏,直刺过深,可损伤肺脏,造成气胸。

4.肺气肿,肺结核等肺病或风心病等心脏病患者,忌重刺本穴,这是由于长期肺病或心脏病患者抵抗力减弱,局部组织脆弱,重刺会损伤正气,且使组织损伤,不易修复,造成意外事故。

5.年老体弱患者,肌肉瘦薄,进针时,防治押手按压过重,使组织深陷,导致针刺过深,从而超过欲刺的深度,伤及肺脏。

血海的针刺方法 血海穴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清热凉血止血,善清血分之热。配气海,三阴交,水泉,针刺泻法,治疗血热崩漏;配合谷,足三里,委中,阿是穴,针刺泻法,治疗热入血分,郁于肌肤之丹毒;配关元,地机,行间,针刺泻法,治疗郁热月经过多。

2.配气海,太冲,三阴交,中极,地机,针刺平补平泻法,行气活血,通瘀调经,治疗气滞血瘀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

3.配风池,风门,曲池,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凉血,治疗风热客表之风疹。

4.配风门,膈俞,脾俞,气海,足三里,针泻风门,余穴均用补法,益气养血祛风,治疗血虚生风之瘾疹。

5.本穴清热利湿,祛风止痒。配曲池,委中,三阴交,针刺泻法,治疗湿热痒疹;配陶道,曲池,脾俞,阴陵泉,神门,针刺泻法,治疗湿疹;配阴陵泉,膀胱俞,中极,行间,太溪,针刺泻法,治疗小便淋涩。

6.配气海,关元,三阴交叫,针补气海,关元,余穴用平补平泻法,健脾摄血,治疗气虚崩漏。

7.配膈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针刺补法,健脾益气,统血调经,治疗脾虚紫斑,月经过多,甚或崩漏。

8.配犊鼻,阴陵泉,阳陵泉,阴谷,三阴交,针刺平补平泻法,舒筋活络,通利关节,治疗膝关节疼痛,小腿内侧痛等。

哑门针刺方向

取穴:坐位,俯头,背项 正中线,平第1与第2颈椎棘突间水平的凹陷。

进针方向:从项部成90°,直刺。

进针深度:针0.5-1.0寸,留针20分钟。禁艾炷灸,艾条温和灸3-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胀在附近。

相关推荐

华盖准确位置图 华盖穴常用配伍

1.本穴宣肺理气,止咳平喘,配肺俞,脾俞,丰隆,太白,合谷,针刺泻法,可加灸,治疗湿痰侵肺咳嗽;配大椎,中府,孔最,针刺泻法,治疗痰热咳嗽;配尺泽,列缺,风门,肺俞,针刺泻法,针后加灸,治疗寒饮停肺咳喘。 2.配支沟,日月,行间,阳陵泉,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解郁,治疗气郁血滞胸胁痛。 3.配膻中,内关,丰隆,巨阙,针刺泻法,化痰降浊,治疗痰浊胸痛。

哑门针刺方向 针刺哑门的功能主治

哑门为督脉经穴,直通于脑,并联系于舌根,有通经络,开神窍,清神志,利发音之功,以清上为主,用于治疗暴喑,中风,舌强不语,声音嘶哑,头痛,颈项强急,癫狂,痫证,鼻衄主证。

神门穴怎么针刺

神门的针刺方法 简易取穴:仰掌,豌豆骨(手掌小鱼际近腕部有一突起圆骨)的桡侧,掌后第1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边。 进针方向:从掌侧面刺向背侧与前臂掌侧面成90°。 进针深度:直刺0.3-0.5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有酸胀感,并可有向指端放射的触电感。 作用主治 神门乃心经原穴,针之可补益心气,调整心神,疏通经脉,通络止痛的作用,以调气为主,主要用于治疗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癫狂,痫证,妇人脏躁,小儿抽疯,目黄,胁痛,掌中热诸症。 注

针刺 阳池常用配伍治疗

1.配翳风,风池,耳门,角孙,合谷,侠溪,针刺泻法,疏散少阳风热,治疗少阳风火之偏头痛,耳聋,咽喉肿痛,口干等。 2.配风门,天柱,大椎,针刺泻法,清热散寒,调和气血,治疗邪在少阳之寒热头痛。 3.配大椎,后溪,液门,曲池,外关,针刺平补平泻法,和解少阳,治疗疟疾寒热往来。 4.配脾俞,肾俞,三阴交,照海,针刺平补平泻法,健脾补肾,治疗脾肾亏虚之消渴。 5.配外关,阳溪,腕骨,四渎,合谷,尺泽,曲池,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治疗经脉痹阻之肩臂痛,手臂拘挛,腕痛,腕下垂等。

手五里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手五里配伍治疗方法

1.配肩髃,曲池,手三里,少海,外关,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舒筋活络,通利关节,治疗经气不利之肩肘臂挛急,疼痛等。 2.配臂臑,扶突,曲池,支沟,针刺平补平泻法,舒豁痰化瘀散结,治疗痰瘀凝结之瘰疬。 3.配大椎,曲池,支沟,液门,针刺泻法,大椎点刺出血,退热截疟,治疗感受疟邪之疟疾。 4.配肺俞,中府,尺泽,孔最,针刺泻法,宣肺泄热,凉血止血,治疗肺热咳嗽,吐血等。 5.配大钟,照海,二间,针刺泻法,解困醒神,治疗阴盛阳虚之嗜睡。

神门的针刺方法 针刺神门注意事项

1.针刺神门出现电击样针感时,忌强刺激捻转;又是会出现触电样或灼热样的放射感走达手指,应立即提针向另一方向刺入,若继续捻针,会出现麻木,灼痛或运动障碍,轻者数小时自行消失,重者可持续数天。 2.针刺时应避开尺动,静脉,以免损伤血管,造成皮下瘀血,血中。 3.忌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注射或封闭,以防止损伤尺侧动脉而致坏死。 4.禁用直接灸,瘢痕灸。本穴内部有尺动,静脉,故不宜用化脓灸和艾炷直接灸,以防艾火灼伤。

期门针刺方法 针刺期门作用主治

期门为足厥阴肝经脉气汇聚的处所,肝脉布两胁,肝为藏血之脏,该穴具有疏泄肝胆,调和表里,清热散邪,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痞散结之功,用于治疗伤寒热入血室,过经不解,胸胁支满,胁肋胀痛,肝脾肿大,呕吐,呃逆,食欲不振,腹胀腹痛,乳痈,疟疾诸症。

肩井针刺方向 肩井常用配伍疗法

1.配期门,行间,内关,天池,乳根,足三里,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通络下入,治疗肝气郁结之乳痈,乳汁不下。 2.配合谷,三阴交,太冲,针刺泻法,理气活血,治疗气滞血瘀之滞产。 3.配章门,天井,足临泣,阳陵泉,大迎,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行滞,化痰散结,治疗气郁痰凝之瘰疬。 4.配丰隆,劳宫,太冲,水沟,针刺泻法,清热化痰,开窍醒神,治疗痰火扰神之中风。 5.本穴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配风池,风门,阳谷,后溪,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颈项强痛;配秉风,曲垣,天宗,肩贞,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肩背痹痛;配肩髃,肩

期门针刺方法 针刺期门注意事项

1.禁直刺过深,否则针尖可通过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膈肌,腹膜及腹膜腔而刺伤肝(右侧期门穴),横结肠或胃(左侧期门穴)。尤其是右侧期门穴,如针刺加提插和捻转,可损伤肝脏而引起肝出血,后果严重。 2.对右侧期门穴下内部因是肝脏右叶前缘,故进针时宜用指切押手法,使针尖沿爪甲缓慢刺入,这样一则取穴准确,二则能掌握一定针刺深度,可防治针刺过深伤及肝脏。 3.对体瘦者,忌用长针,年老体弱者,肌肉瘦薄,皮肤松弛,用长针直刺,进针虽浅,但在留针时由于患者体位移动,呼吸幅度加大,咳嗽等,针体会徐徐自行进入,所以宜用短针斜刺

魄户疼痛什么原因 魄户穴常用配伍

1.配肺俞,膻中,尺泽,中府,针刺泻法,清热止咳,治疗肺热咳嗽。 2.配太渊,肺俞,膏肓,足三里,三阴交, 太溪,针刺补法,养阴清肺,治疗阴虚肺痨。 3.配定喘,肺俞,太渊,脾俞,膏肓,针刺补法,补益脾肺,治疗肺气虚弱之气喘。 4.配风池,天柱,风门,肩井,秉风,曲垣,后溪,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经脉痹阻之项强,肩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