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临泣配外关 头临泣有足临泣的关系
足临泣配外关 头临泣有足临泣的关系
头临泣是足少阳胆经常用腧穴之一,位于目正视,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中点处,有降浊升清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痛、目翳、鼻渊等头面五官病证以及小儿惊痫,癫痫等症。头临泣与足临泣除了都属于足少阳胆经,并没有什么关系。
中医怎么针灸治疗偏头痛
偏头痛发作期的针灸治疗以近部与远部取穴来宣通清窍、祛邪止痛,近部取百会、风池、太阳、头维、角孙、率谷等穴以疏通患部经气,远部取外关、太冲、行间、足临泣等穴以通调本经经气。以上腧穴为治疗偏头痛的基本处方,临床还要结合中医辨证与辨经的方法治疗。辨证治疗:如属肝阳上亢者,加用中封、行间、涌泉以平肝潜阳;属痰浊上扰者,加中脘、丰隆、足三里、内庭、厉兑、太白以运中祛痰;属气滞血淤者,加膈俞、血海、少冲、三阴交以活血化淤。辨经治疗:疼痛以前额为主者,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选用头临泣、头维、印堂、阳白、合谷、阳溪、曲池、足三里、解溪、内庭;疼痛以侧头部为主者,取手、足少阳经穴为主,选用率谷、风池、太阳、曲鬓、头临泣、外关、中渚、足临泣、侠溪;疼痛以后头及项部为主者,以取手、足太阳经穴为主,选用天柱、玉枕、风池、脑户、后溪、少泽、昆仑、京骨、至阴;疼痛以颠顶为主者,取督脉、足厥阴、少阴等经穴为主,选用百会、前顶、后顶、通天、太冲、行间、涌泉。以上腧穴,每次可选5~9穴,用毫针刺施以泻法,一般不灸,但多用电针,选择高频连续波,予以中强刺激。
足临泣回奶的具体位置 足临泣回奶需要多久能回
足临泣对胆经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胆经循行于人体躯干侧面,主要作用与乳房,肝胆,女性胞宫等脏腑器官,能疏肝利胆,消胀回乳,一般来说刺激足临泣最好在上午进行,坚持3-5天,即可见效。
针灸改善偏头痛
偏头痛是头痛常见的类型,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可见于任何年龄。首次发病常于10~30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偏头痛的主要表现为:1.头痛起病初期往往先为一侧头痛,自颞部开始,出现胀痛、钻痛或搏动性痛,然后扩展至整个半侧头部或全头部,或头沉、紧压、麻木感,但每次头痛可只局限于一侧,亦可左右两侧交替发生。发作前可有幻视和偏盲的先兆,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冷,持续数小时或数日。头痛的程度逐渐加重,弯腰、俯首或用力时头痛加重,并且烦躁不安,怕吵声,怕强光。2.多在青春期前后发病。呈周期性发作,每次发作相似,发作间歇期如正常人。3.可有家族史,可于紧张、劳累、睡眠不足、经期前后或期间、或某种饮食后发病。
针灸的治疗原则是:发作期以控制头痛为主,缓解期着重预防发作。
偏头痛发作期的针灸治疗以近部与远部取穴来宣通清窍、祛邪止痛,近部取百会、风池、太阳、头维、角孙、率谷等穴以疏通患部经气,远部取外关、太冲、行间、足临泣等穴以通调本经经气。以上腧穴为治疗偏头痛的基本处方,临床还要结合中医辨证与辨经的方法治疗。
辨证治疗:如属肝阳上亢者,加用中封、行间、涌泉以平肝潜阳;属痰浊上扰者,加中脘、丰隆、足三里、内庭、厉兑、太白以运中祛痰;属气滞血淤者,加膈俞、血海、少冲、三阴交以活血化淤。
辨经治疗:疼痛以前额为主者,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选用头临泣、头维、印堂、阳白、合谷、阳溪、曲池、足三里、解溪、内庭;疼痛以侧头部为主者,取手、足少阳经穴为主,选用率谷、风池、太阳、曲鬓、头临泣、外关、中渚、足临泣、侠溪;疼痛以后头及项部为主者,以取手、足太阳经穴为主,选用天柱、玉枕、风池、脑户、后溪、少泽、昆仑、京骨、至阴;疼痛以颠顶为主者,取督脉、足厥阴、少阴等经穴为主,选用百会、前顶、后顶、通天、太冲、行间、涌泉。
以上腧穴,每次可选5~9穴,用毫针刺施以泻法,一般不灸,但多用电针,选择高频连续波,予以中强刺激。
按摩足临泣的作用 足临泣的其他功用
艾灸足临泣轻松回奶。
刺激足临泣穴能疏肝利胆,消胀回乳,从而抑制乳汁的分泌,治疗断奶或乳汁郁积的乳房胀痛。
具体操作方法:取仰卧位或坐位,将艾条点燃后放于足临泣上方,距离皮肤约两三厘米左右施灸,使温热感向深处,远处扩散,无灼痛为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日2-3次。
足临泣按摩手法 按摩足临泣主治疾病
足临泣上通于目(足少阳胆经在头部有一头临泣穴,位于目上入发际五分处),按摩足临泣穴具有疏肝熄风,化痰消肿的功效, 治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瘰疬,胁肋痛,中风偏瘫,痹痛不仁,足跗肿痛。现代常用本穴治疗高血压,失眠,头痛,中风,胆囊炎,肠结石,乳腺炎,月经不调等症。
足临泣回奶的具体位置 足临泣回奶怎么按
用拇指指腹揉按足临泣穴,头临泣穴,做圈状运动,力度以产生酸胀,微痛感觉为宜,每次按揉3-5分钟,长期坚持按摩,不但能帮助回奶,对乳房也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足临泣配外关 足临泣怎样找方法简单
采用仰卧或屈腿坐的姿势,用手在足背外侧的第四趾以及小趾中间触摸,感觉两脚趾跖骨夹缝中的位置即为足临泣。
按摩足临泣的作用有哪些
足临泣为胆经腧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带脉。胆经循行于人体,其中,头面部分主要联系眼耳等器官;躯干部分,主要联系乳房,肝胆,子宫等;下肢也有部分循行。本穴通带脉,故可起到疏肝气,清头目,利胸胁,祛风,泻火的作用。按摩足临泣穴具有疏肝熄风,化痰消肿的功效, 治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瘰疬,胁肋痛,中风偏瘫,痹痛不仁,足跗肿痛。现代常用本穴治疗高血压,失眠,头痛,中风,胆囊炎,肠结石,乳腺炎,月经不调等症。
按摩足临泣可采用以下手法:
1.祛痛法:一面缓缓吐气,一面轻轻按摩足临泣穴,左右各按多次就能祛除疼痛。
2.保健法:用两手拇指指面着力分别置于足临泣穴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然后缓慢屈伸活动足脚趾,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持续20-30秒后,逐渐放松,再轻揉局部,如此反复操作。
足临泣的具体位置 足临泣配伍疗法
1.配三阴交穴,治疗痹症。
2.配三阴交,中极穴,治疗月事不利。
3.配丘墟,解溪,昆仑穴,具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能够治疗足跗肿痛。
4.配风池,太阳,外关穴,有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能够治疗偏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