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预防
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预防
1、预防好感冒。
2、避免劳累。
3、要密切配合医生诊治,尽早明确诊断。有条件者可作肾活检,从细胞结构水平确定疾病性质,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4、在方案制定后,患者要做的就是严格遵医嘱。
5、积极慎重应对感染。肾病综合症患者血液中的蛋白大量从尿液中流失,流失的物质中,就包括了构成我们免疫防线的重要成分,如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同时体内白细胞功能下降、锌等微量元素也丢失。这些都严重削弱了机体对外界致病因子的抵御能力。
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病因
(一)发病原因
增殖性或膜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脂性肾病,狼疮肾炎,家族性肾炎,糖尿病性肾病,梅毒,淀粉样变性,肾静脉血栓,重金属或药物中毒以及过敏等均可引起该综合征,发生于妊娠晚期的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的原因是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二)发病机制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结构基础是肾小球滤过膜,它有三层结构,即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其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有许多直径50~100nm的小孔称为窗孔,它可以防止血细胞通过,对血浆蛋白基本无阻挡作用,基膜层含有微纤维网,上面有直径仅4~8nm的网孔,这层是滤过膜的主要滤过屏障,肾小囊上皮细胞有足突相互交错形成裂隙,其小孔直径在4~14nm,上述结构组成对蛋白过滤起屏障作用,一旦此屏障作用遭受损害,蛋白滤过和丧失超过一定程度和时间时,临床上即可出现肾病的表现。
至于肾病产生高脂血症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血脂过高乃继发于蛋白代谢异常,尿蛋白大量丧失时,由于肝脏合成白蛋白增加,合成脂蛋白亦同时增加,成为高脂血症的原因,此外,脂蛋白脂酶活力下降使脂质清除力降低,亦为部分原因。
引产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因母亲或胎儿原因需要尽早终止妊娠且无引产禁忌症者。
1、母体方面:
① 妊娠高血压疾病,尤其重度先兆子痫,因其可以发生多种并发症,如心脏病、脑血管意外、肾功能不全、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及DIC等,严重威胁母儿安全,适时终止妊娠可减轻母儿危险。
② 各种妊娠合并症经药物治疗无效者,如妊娠合并肾病,继续妊娠将严重影响孕妇健康,需提前终止妊娠;某些妊娠合并症,妊娠达到一定时期,估计胎儿生后可能存活,继续妊娠对母儿不利者,如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糖尿病等。
③ 急性羊水过多出现压迫症状者。
④ 胎膜早破:破膜距临产时间越长,越易感染。
⑤ 过期妊娠:因过期妊娠胎盘功能减退,易发生胎儿窘迫,故应适时终止妊娠。
2、胎儿方面:
① 严重的胎儿畸形,如脑积水、无脑儿等。
② 胎儿宫内有缺氧威胁者,如延期妊娠或过期妊娠等。
③ 确诊为死胎者。
二、禁忌症:
1、明显头盆不称,不能阴道分娩者。
2、产道阻塞,如宫颈肌瘤、阴道肿瘤和宫颈异常者。
3、胎位异常,如横位、初产妇臀位估计经阴道分娩有困难者。
4、前置胎盘、血管前置、胎盘功能严重减退者。
5、宫颈恶性肿瘤。
6、对引产药物过敏者。
7、子宫有瘢痕或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尤其是剔除瘤较大、数目多,透过内膜者,引产方式视病情及住院条件谨慎选择。
如何预防肾病的出现
那么哪些是预防肾病综合征的方法呢?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肾小球病变为主的一组综合征。
预防肾病综合征第一步,肾病综合征患者应该适当加强自身保健,适当锻炼,增进体质。
预防肾病综合征第二步,保持良好心态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心理状态和饮食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住院治疗和预后养护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要给自己增加不良的心理暗示,不生气、易怒,要学会释然的对待事物。
预防肾病综合征第三步,积极慎重应对感冒、感染。从统计复发的诱发因素来看,感冒是最为主要的预防肾病综合症因素。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中的蛋白大量从尿液中流失,流失的物质中,就包括了构成我们免疫防线的重要成分,如免疫球蛋白、补体等。
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诊断鉴别
诊断
详细询问病史以确定病因,根据:①大量蛋白尿,每天在3.5g以上;②低蛋白血症,血浆总蛋白少于5g%,白蛋白少于3g%;③全身水肿;④高胆固醇血症(>300mg%以上);⑤脂质尿,可确诊为肾病综合征。
鉴别诊断
1.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好发于少年儿童,有典型的皮疹,可伴发关节疼痛,腹痛及黑便,皮疹出现1~4周以后出现肾损害,部分出现肾病综合征,但是典型的皮肤紫癜及束臀试验阳性有助于鉴别诊断。
2.狼疮性肾炎 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呈现多系统损害,血清补体C3持续降低,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出现多种自身抗体,肾脏病变部分呈肾病综合征表现,多系统损害,尤其是血清学,免疫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3.糖尿病肾病 好发于中,老年,患糖尿病数年后出现尿液改变,尿中出现蛋白,逐渐出现肾病综合征改变,原发病病史对鉴别诊断有意义。
4.肾淀粉样变性 好发于中,老年,淀粉样变性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前者病因不清,主要侵犯心,肾,消化道,皮肤及神经,后者常继发于慢性化脓性感染及恶性肿瘤,肾脏改变主要表现为体积增大,常出现肾病综合征,确诊需要组织活检病理检查,刚果红染色阳性为本病的特征性改变。
5.骨髓瘤肾病 好发于中,老年,男多于女,可出现骨痛,扁骨X线检查出现穿髓样空洞,血清中单株球蛋白增高,血浆蛋白电泳出现M带,尿凝溶蛋白阳性,本病累及肾脏时呈肾病综合征表现,确诊需要骨髓穿刺,可见大量骨髓瘤细胞。
妊娠合并肾病综合症的症状有哪些
1、水肿初多见于踝部呈凹陷性,继则延及到全身,清晨起床时面部水肿明显。水肿时常伴乏力、头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2、心血管系统症状患者血压偏低、脉压小,易昏厥。当不适当使用降压、利尿药时可出现明显低血压、甚至循环衰竭、休克等。
并发症:
1、感染与蛋白质营养不良、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下有关。在发现抗生素之前,本综合征病人主要死于感染。常见感染部位有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和原发性腹膜炎等临床表现常不明显(尤其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
2、血栓、栓塞性并发症与血液浓缩、高黏状态、抗凝因子缺乏和纤溶机制障碍有关。发病率10%~50%。多为肾静脉血栓,次为下肢静脉血栓,甚至冠状血管血栓。可伴发致死性肺栓塞。
3、营养不良除蛋白质营养不良引起的萎缩、儿童生长发育障碍外,尚有维生素D缺乏、钙磷代谢障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小细胞型(缺铁性)贫血、锌缺乏所致乏力、伤口愈合缓慢及铜缺乏等多方面的营养不良表现。
4、肾功能损伤可因严重的循环血容量不足而致肾血流量下降,发生一过性肾前性氮质血症。经扩容、利尿治疗后恢复。另可出现无低血容量表现、无任何诱因突发的肾功能急骤恶化,胶体溶液扩容后不能利尿反而引起肺水肿,常需透析治疗多能于7周左右自然缓解,称之为特发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另外也可引起真性肾小管坏死或近端肾小管功能紊乱。
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应该做哪些检查
1.尿检查 24h尿蛋白定量>3g/d,高者可达5g/d或以上,合并其他肾脏疾病时,尿中出现红、白细胞和(或)细胞与颗粒管型。
2.生化测定 胆固醇及血脂水平增高;白蛋白水平降低,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血尿素氮、肌酐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3.其他相关疾病的实验室所见 血糖水平增高、梅毒血清反应阳性、自身抗体或抗核抗体阳性等。
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如何预防?
保持居室空气新鲜,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皮肤损伤,预防感染,有感染及时诊治。进易消化、清淡饮食。注意身心劳逸结合,增强机体免疫力,注意锻炼身体。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
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
1.感染 与蛋白质营养不良、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下有关。主要原因有:
1)尿中丢失大量IgG。
2)B因子(补体的替代途径成分)的缺乏导致对细菌免疫调理作用缺陷;
3)营养不良时,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减弱,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受损
4)转铁蛋白和锌大量从尿中丢失。转铁蛋白为维持正常淋巴细胞功能所必需,锌离子浓度与胸腺素合成有关。在发现抗生素之前,本综合征病人主要死于感染。常见感染部位有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和原发性腹膜炎等。临床表现常不明显(尤其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
2.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与血液浓缩、高黏状态、抗凝因子缺乏和纤溶机制障碍有关。发病率10%~50%。多为肾静脉血栓,次为下肢静脉血栓,甚至冠状血管血栓。可伴发致死性肺栓塞。
3.营养不良 除蛋白质营养不良引起的萎缩、儿童生长发育障碍外,尚有维生素D缺乏、钙磷代谢障碍,肾病综合征时血循环中的VitD结合蛋白(Mw65000)和VitD复合物从尿中丢失,使血中1,25(OH)2VitD3水平下降,致使肠道钙吸收不良和骨质对PTH耐受,因而肾病综合征常表现有低钙血症,有时发生骨质软化和甲旁亢所致的纤维囊性骨炎。还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小细胞型(缺铁性)贫血、锌缺乏所致乏力、伤口愈合缓慢及铜缺乏等多方面的营养不良表现。
4.肾功能损伤 可因严重的循环血容量不足而致肾血流量下降,发生一过性肾前性氮质血症。经扩容、利尿治疗后恢复。另可出现无低血容量表现、无任何诱因突发的肾功能急骤恶化,胶体溶液扩容后不能利尿反而引起肺水肿,常需透析治疗,多能于7周左右自然缓解,称之为特发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另外也可引起真性肾小管坏死或近端肾小管功能紊乱。
5.内分泌及代谢异常 肾病综合征尿中丢失甲状腺结合蛋白(TBG)和皮质激素结合蛋白(CBG)。临床上甲状腺功能可正常,但血清TBG和T3常下降,游离T3和T4、TSH水平正常。由于血中CBG和17羟皮质醇都减低,游离和结合皮质醇比值可改变,组织对药理剂量的皮质醇反应也不同于正常。
6.除以上并发症外,还可能有腹水、肺水肿等。
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患者应注意饮食,纠正低蛋白血症,并适当应用利尿剂,改善病人一般情况。
2、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尿蛋白、血浆蛋白、胆固醇以及肾功能,如病情恶化必须考虑终止妊娠。
3、孕32周后
孕32周后应定期检查胎儿胎盘功能,积极防治妊高征。如经过治疗,妊娠达到36周时应考虑终止妊娠。
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虽然治疗效果好,但是却是对疾病有针对性的,例如你没有患这个病,而去经常吃,那就不好了,反之,如果你患有这种病,吃了这些药用蔬菜当然是极好的。
影响肾病综合征预后的因素
(1)年龄 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微小病变病占80%左右,而大于30岁成人中只占29%。因该型肾病综合征预后良好,因而有54%的儿童肾病综合征可以得到完全缓解,成人仅21%可完全缓解。但对小儿,发病年龄越小,病死率越高。
(2)血尿 血尿不明显的肾病综合征,病理上多为微小病变病或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预后较好。明显血尿的肾病综合征患者预后效果不好。
(3)蛋白尿 选择性蛋白尿病变轻,预后较好,非选择性蛋白尿预后差。如果早期有严重蛋白尿者,肾功能衰竭较早,预后差。
(4)开始治疗的时间 早确诊,早治疗,预后相对较好。成人肾病综合征起病后6个月以上才开始用皮质激素治疗者预后差。
(5)水肿出现的时间 有统计表明,成人肾病综合征在首次出现水肿后的第3-4年发生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人数最多。
(6)对激素的反应 肾病综合征病人一开始就对皮质激素治疗反应不良者,预示治疗困难,预后不良。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系统性红斑狼疮预后很差;糖尿病性肾病综合征预后也不好;由药物、动植物过敏、妊娠等引起的肾病综合征,当病因消除后便可自愈,病程一般都不长。
小孩肾病综合征的类型
一般而言肾病综合症分为三大类型,即先天性肾病综合症,原发性肾病综合症和继发性肾病综合症。
1、先天性肾病综合症
一般发生在出生1岁以内、特别在生后3个月内发病。这种小儿的母亲怀孕期间常有妊娠中毒症、早产、胎盘大或小儿在出生前已有病。对于先天性肾病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患这种病的小儿在出生后1年内死于感染。
2、原发性肾病综合症
原发性肾病病因不明,按其临床表现又分为单纯性和肾炎性肾病二型,其中以单纯性肾病多见。本病的临床特点是严重水肿、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常合并高凝状态,且易并发感染。
3、继发性肾病综合症
就是继发于其它疾病之后的肾病综合症,可见于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乙型肝炎、溶血尿毒综合征等等。90%以上小儿时期的肾病综合征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如何防治
肾病综合征预防措施如下:
1、在治疗的时候不要乱服药,一定要在医生的医嘱下用药,尽量不要使用肾毒性药物。
2、多注意休息,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不要太过劳累,多加休息,避免对肾脏造成负担。
3、要每时每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不要因为一些事情造成负面情绪,不要有悲伤的心情。保持好的心情可提高免疫力。
4、预防感冒、感染,换季的时候感冒和感染的人很多,所以要随时增加衣服,预防感冒和感染。
以上专家对于肾病综合征的预防常识的介绍,上文回答了:要怎样预防肾病综合征的出现呢?肾病综合征比较难治,治疗过程非常长,而且在治疗过程很容易恶化导致其他病情,所以患者一定要注意正规治疗,以尽早能恢复健康,重新回到正常生活中。
得了肾病能治疗好吗
综合看来,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有如下几种:
年龄: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微小病变肾病占80%,这一比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在大于30岁成人中只占20%。该型肾病综合征预后良好,有54%的肾病综合征患儿可完全缓解,但成人仅21%可完全缓解。
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表明病变轻,因此预后也较好,非选择性蛋白尿预后较差。此外,如果早期有严重蛋白尿者,肾功能衰竭出现较早,预后差。
开始治疗的时间:早发现、早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浮肿出现的时间:有统计显示,成人肾病综合征在首次出现浮肿后的第3~4年发生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人数最多。
肾病综合征能治好吗
肾病综合症是一种病情危险、预后较差的疾病。很多肾病综合征患者在确诊之后,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肾病综合征能治好吗?”其实,肾病综合征的预后受诸多原因的限制,也可由病因、病理类型的不同,是否得到合理治疗等因素影响,而存在较大差异。
综合看来,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有如下几种:
年龄: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微小病变肾病占80%,这一比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在大于30岁成人中只占20%。该型肾病综合征预后良好,有54%的肾病综合征患儿可完全缓解,但成人仅21%可完全缓解。
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表明病变轻,因此预后也较好,非选择性蛋白尿预后较差。此外,如果早期有严重蛋白尿者,肾功能衰竭出现较早,预后差。
开始治疗的时间:早发现、早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浮肿出现的时间:有统计显示,成人肾病综合征在首次出现浮肿后的第3~4年发生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人数最多。
肾病综合征预防与保健
肾病综合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出血浆蛋白自尿中丢失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群。临床特点:大量蛋白尿持续2周以上;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不同程度的浮肿。
(一)临床表现:
1、单纯性肾炎: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特点为: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水肿,开始眼睑、面部水肿,随后波及全身,呈凹陷性,逐渐加重且 随体位变化,严重者出现胸水、腹水、阴囊水肿,腹部及大腿内侧皮肤可出现紫纹。面色苍白,精神萎靡,食欲减退,腹泻,少尿等。
2、肾炎性肾病:除单纯性肾病的临床表现外,可有肉眼血尿和扶持性镜下血尿,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补体下降,肾功能减退并出现氮质血症。
(二)治疗:
严重浮肿伴合并症者应卧床休息,低盐限蛋白饮食,(这时若高蛋白饮食,则尿蛋白增多,肾小球高滤过,加速肾小球硬化)尿蛋白转阴后,可适当增加优质蛋 白;长期血脂升高者,应低脂饮食。不常规给口服利尿剂是因为肾病未缓解时,利尿越多,蛋白丢失越多,而且易造成电解质紊乱。高度浮肿时以速尿利尿,而且血 浆蛋白明显降低时可静脉输入白蛋白。适当补充维生纱A、D、C,钙及微量元素。适当应用抗凝治疗,如潘生丁等。
(三)预防与保健:
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积极预防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及其他系统感染。一旦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尽量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