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怎么预防宝宝乙肝感染 第二步:产妇为抗原双阳性宝宝接种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怎么预防宝宝乙肝感染 第二步:产妇为抗原双阳性宝宝接种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产妇为乙肝表面抗原及e抗原双阳性,宝宝出生24小时内,应接种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等到宝宝12个月大时,需抽血检验B型肝炎标记,确定是否遭感染或是具保护性抗体。

免疫球蛋白的作用

1.预防乙肝

免疫求蛋白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就是肝免疫球蛋白,这种免疫球是我们平时生活中最长听见的一种。

专家指出,这种免疫求蛋白的主要作用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现如今已经将这种免疫求制作成药,服用后便可起到预防乙肝的作用。

而且乙肝免疫球蛋白来自于经乙肝疫苗免疫的健康人血浆,经过高科技的提取以及灭活病毒,冻干制成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药品。

专家提示,如果服用免疫球蛋白的话,则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这样才能起到预防乙肝的作用。

尤其是一些没有注射乙肝疫苗的患者,更应该及时服用这种防感染药物。

2.阻断母婴传播

专家指出,免疫球蛋白还具有清除游离hbv的作用,也就是,阻断母婴之间乙肝感染等各种感染病的作用。

同时专家特别提醒一些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最好是从怀孕孕28周时间开始,每个月都应该注射一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这样可以有效的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在子宫内的传播以及感染,从而保护胎儿的健康以及健康生长发育。

同时新生儿在出生后也应该及时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除此之外还应该同时接种乙肝疫苗,这样才可以更好的阻断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并且还具有提高婴儿的免疫力的作用。

大三阳妈妈是否可以安全哺乳

“大三阳”妈妈可以安全哺乳吗?经常有乙肝患者会咨询这样的问题,一般来说,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即便接触了乙肝病毒也不会感染。那么,“大三阳”妈妈可以安全哺乳吗?

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母乳中乙肝病毒DNA的检出率偏高,更增加了人们对母乳喂养可能传播乙肝的恐惧和忧虑,乙肝大三阳妈妈如何安全哺乳的问题已经成为了我们众多乙肝患者不可逃避的问题。

“大三阳”妈妈可以安全哺乳吗?专家指出,但是 一般情况下,大多乙肝大三阳患者的体内携带病毒数量比较多,病毒活跃程度比较高,在患者的体内血液、体液、乳汁、唾液等都含有乙肝病毒。虽然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已有明确的规定,"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后,可接受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但是为了孩子的绝对安全起见,我们的专家是不建议乙肝大三阳妈妈哺乳的。如果要哺乳的话,乙肝大三阳妈妈如何安全哺乳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尽量预防传染:

其一、生育前后给宝宝做好预防阻断。在怀孕期间789月就应该采取阻断传染措施,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宝宝出生时再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016方案接种乙肝疫苗,这样等宝宝有抗体产生后,就可以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其二、哺育宝宝期间的注意事项。患者在哺育宝宝时,虽然乙肝病毒不能通过消化道传染,但由于患者体内血液、乳汁、唾液等都含有乙肝病毒,在哺育宝宝时,乳头、嘴唇或者是宝宝消化道等有皮肤和粘膜受损时,都可能造成乙肝病毒通过破损处进入血液,造成病毒感染。

“大三阳”妈妈可以安全哺乳吗?这个问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患有乙肝不可怕,因此,广大患者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选择正确的疗法,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到医院检查,及时摆脱疾病的干扰,做一位健康快乐的准妈妈。

大三阳患者可以安全哺乳吗

大多乙肝大三阳患者的体内携带病毒数量比较多,病毒活跃程度比较高,在患者的体内血液、体液、乳汁、唾液等都含有乙肝病毒。虽然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已有明确的规定,"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后,可接受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但是为了孩子的绝对安全起见,我们的专家是不建议乙肝大三阳妈妈哺乳的。如果要哺乳的话,乙肝大三阳妈妈如何安全哺乳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尽量预防传染:

生育前后给宝宝做好预防阻断。在怀孕期间789月就应该采取阻断传染措施,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宝宝出生时再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016方案接种乙肝疫苗,这样等宝宝有抗体产生后,就可以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免疫球蛋白的作用

1.预防乙肝

免疫求蛋白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就是肝免疫球蛋白,这种免疫球是我们平时生活中最长听见的一种。专家指出,这种免疫求蛋白的主要作用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现如今已经将这种免疫求制作成药,服用后便可起到预防乙肝的作用。而且乙肝免疫球蛋白来自于经乙肝疫苗免疫的健康人血浆,经过高科技的提取以及灭活病毒,冻干制成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药品。

专家提醒所有人群,在平时生活中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免疫球蛋白,以此来起到预防乙肝的目的。尤其是一些没有注射乙肝疫苗的患者,更应该及时服用这种防感染药物。

2.阻断母婴传播

专家指出,免疫球蛋白还具有清除游离hbv的作用,也就是,阻断母婴之间乙肝感染等各种感染病的作用。同时专家特别提醒一些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最好是从怀孕孕28周时间开始,每个月都应该注射一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这样可以有效的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在子宫内的传播以及感染,从而保护胎儿的健康以及健康生长发育。

同时新生儿在出生后也应该及时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除此之外还应该同时接种乙肝疫苗,这样才可以更好的阻断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并且还具有提高婴儿的免疫力的作用。

3.清除游离hbv

免疫球蛋白的作用还在于预防和防止感染的进一步扩散的作用,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免疫球蛋白可用于预防具有感染hbv危险的乙肝易感患者。尤其是一些防医务人员以及接触hbv感染人群,还有就是一些血清表面抗原滴度小于10iu/l的人群。比如像医生、护士和检验人员等人员,这些工作人员经常会在工作时皮肤破损,如果不慎接触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这个时候就很有可能会感染乙肝。

因此一旦出现皮肤破损的情况,就应该在12个小时之内给受感染人员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支,而等到一个月时间后还应该再重复注射一次,这样才能起到预防的作用。

肝炎妈咪对胎儿健康有影响吗 如何避免宝宝感染B肝

若母亲在生产时为e抗原阳性,则其新生儿约有95%会感染B型肝炎,且其中85%会成为带原者。

这是因为受感染者的年龄愈小,愈容易成为慢性带原者,新生儿感染约有八至九成会成为慢性带原者,5岁以下幼儿感染约有25~50%会成为慢性带原者,成人感染则只有5%~10%会成为慢性带原者。

为了避免宝宝受到感染,所有的婴幼儿于出生后2~5天、1个月、6个月,应该完成三剂B型肝炎疫苗接种;

若是母亲检验结果为高传染性B型肝炎带原者,其新生儿应于出生后尽速注射一剂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最迟不要超过24小时。

母亲e抗原为阳性时,其新生儿于出生时按时注射一剂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完成B型肝炎全程疫苗注射,其保护效益约为84%;

若母亲e抗原为阴性时,虽然传染力较低,也可自费在24小时内帮宝宝施打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来增加宝宝的保护力。

虽然现在已有疫苗可以降低宝宝感染到B肝的机率,但毕竟无法达到百分百的成效,宝宝还是有可能受到感染,新生儿感染B肝常没有症状出现,八至九成会成为慢性带原者。

建议母亲本身是B肝带原者,宝宝可在周岁时做一下B肝检验,若发现孩子有B肝,半年后再抽血检测,如果还是呈阳性反应,表示孩子为B肝带原者,可以与医师讨论是否要用药物治疗,或是以定期检查追踪的方式,来预防肝脏发生异常变化。

乙肝妈妈可以生健康宝宝吗

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是天下所有年轻夫妻共同的心愿,也是孕妇们在怀孕期间最为关心的问题。但是生活中相当一部分尚未结婚的乙肝女性患者又多了一份担心,担心结婚生育会加重病情,同时害怕将体内的乙肝病毒再传播给自己未来的宝宝,很多年轻的乙肝女性患者为此忧心忡忡。

但,年轻乙肝女性在怀孕前后只要预防措施得当,母体的乙肝病毒向宝宝传播是完全可以被阻断的。

病情处于活动期的乙肝患者结婚,过度的性生活会导致肝脏负担加重,使肝脏炎症活动更趋严重,而肝脏处于炎症活动期的妇女如果怀孕,容易导致孕妇肝脏负担加重,肝细胞坏死,演变成重型肝炎。乙肝孕妇生育的宝宝如不及时接种乙肝疫苗进行预防,宝宝几乎都会成为新的“小乙肝”,将来可能发展成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甚至肝硬化或肝癌。因此,许多带乙肝病毒的妇女不敢怀孕生小孩。

乙肝母婴传播并非100%

医学上把母亲有乙肝,再传给下一代的这种现象,称为“母婴传播”。所谓“母婴传播”,是指患有乙肝或体内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在怀孕期间或分娩过程中将乙肝病毒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是乙肝传播的最重要、最具威胁的传播方式。

“孕妇携带乙肝病毒,并不是100%都会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李亚磊认为,是否导致胎儿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首先取决于孕妇携带乙肝病毒的复制程度和母体的基因缺陷,如果孕妇为乙肝“大三阳”(乙肝病毒e抗原为阳性),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也为阳性,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高达 90%左右;但是如果孕妇乙肝病毒e抗原为阴性,乙肝病毒DNA也为阴性,其感染几率只有30%左右。这就是为什么有乙肝家族聚集倾向的家庭中有的人得乙肝、有的人不会得乙肝的原因。

阻止母婴传播最重要的办法是婴儿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疫苗,如果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合用效果更佳,阻断母婴乙肝病毒传播的有效率在90%以上。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注意产前、生产过程中以及孩子出生后的种种预防。

乙肝患者可以结婚生育

提醒要注意三点:

第一,如果女方是乙肝,又是“大三阳”患者,在怀孕的第7、8、9个月,要分别注射一支乙肝免疫球蛋白,以阻止孕妇宫内传播乙肝病毒给胎儿;待宝宝出生后,立即先注射一支乙肝免疫球蛋白,过一周后,再按第0、1、6个月免疫程序(出生后打第1针乙肝疫苗,1个月后打第2针乙肝疫苗,6个月后打第 3针乙肝疫苗),分别于婴儿前臂三角肌部皮下或肌肉接种乙肝疫苗,每次0.5毫升。

第二,如果女方为乙肝“小三阳”或男方患乙肝,宝宝出生后,立刻按“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可以使95%以上的新生儿免受上一代乙肝父母的传播。

第三,如果乙肝患者原先病情发作,身体不适,经过正规医院的正规治疗,获得临床治愈,病情稳定一年以上时间,身体没有任何不适,肝功能始终正常,这时也可结婚生育,宝宝一旦出生,必须及时按照“0、1、6方案”接种乙肝疫苗。另外,在新生儿出生满2个月、满7个月时,还要抽血查“两对半”和乙肝病毒DNA,了解宝宝的免疫是否成功。

乙肝抗体检测注意事项

1、首次检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应在1/2-2周后复查1次,同时查血清转氨酶、乙肝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核心抗体、e抗原、e抗体及表面抗体。如果有条件,还可检测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去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等。如转氨酶明显增高者应住院治疗。无转氨酸增高而其它指标有不同程度增高或阳性时应请医生对自己的转归和传染性作出初步评价。必要时应配合医生做肝活检,了解肝脏是否存在病理变化,有病理阳性发现者应按现症乙型肝炎处理。

2、查出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者,每3个月应复查1次。单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无e抗原阳性,且无症状者,可6个月至1年复查1次。因为表面抗原阳性者转变为肝炎的机会比一般人多好几倍。

3、乙肝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的妇女特别要注意经期卫生,严防经血污染手和日常生活用品,避免赤手触摸他人的开放性伤口,不当保育和饮食行业人员;已怀孕者如一定要求生育者应请医生定期检查肝功能及乙肝标记。她们的新生儿最好采用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预防注射,保护好下一代。

乙肝妈妈可以生健康宝宝吗

但,年轻乙肝女性在怀孕前后只要预防措施得当,母体的乙肝病毒向宝宝传播是完全可以被阻断的。

病情处于活动期的乙肝患者结婚,过度的性生活会导致肝脏负担加重,使肝脏炎症活动更趋严重,而肝脏处于炎症活动期的妇女如果怀孕,容易导致孕妇肝脏负担加重,肝细胞坏死,演变成重型肝炎。乙肝孕妇生育的宝宝如不及时接种乙肝疫苗进行预防,宝宝几乎都会成为新的“小乙肝”,将来可能发展成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甚至肝硬化或肝癌。因此,许多带乙肝病毒的妇女不敢怀孕生小孩。

乙肝母婴传播并非100%

李亚磊院长说,医学上把母亲有乙肝,再传给下一代的这种现象,称为“母婴传播”。所谓“母婴传播”,是指患有乙肝或体内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在怀孕期间或分娩过程中将乙肝病毒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是乙肝传播的最重要、最具威胁的传播方式。

“孕妇携带乙肝病毒,并不是100%都会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李亚磊认为,是否导致胎儿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首先取决于孕妇携带乙肝病毒的复制程度和母体的基因缺陷,如果孕妇为乙肝“大三阳”(乙肝病毒e抗原为阳性),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也为阳性,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高达 90%左右;但是如果孕妇乙肝病毒e抗原为阴性,乙肝病毒DNA也为阴性,其感染几率只有30%左右。这就是为什么有乙肝家族聚集倾向的家庭中有的人得乙肝、有的人不会得乙肝的原因。

阻止母婴传播最重要的办法是婴儿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疫苗,如果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合用效果更佳,阻断母婴乙肝病毒传播的有效率在90%以上。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注意产前、生产过程中以及孩子出生后的种种预防。

乙肝患者可以结婚生育

肝病专家李亚磊说,乙肝病毒携带者和经过治疗病情长期平稳者,可以结婚生育。

提醒要注意三点:

第一,如果女方是乙肝,又是“大三阳”患者,在怀孕的第7、8、9个月,要分别注射一支乙肝免疫球蛋白,以阻止孕妇宫内传播乙肝病毒给胎儿;待宝宝出生后,立即先注射一支乙肝免疫球蛋白,过一周后,再按第0、1、6个月免疫程序(出生后打第1针乙肝疫苗,1个月后打第2针乙肝疫苗,6个月后打第 3针乙肝疫苗),分别于婴儿前臂三角肌部皮下或肌肉接种乙肝疫苗,每次0.5毫升。

第二,如果女方为乙肝“小三阳”或男方患乙肝,宝宝出生后,立刻按“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可以使95%以上的新生儿免受上一代乙肝父母的传播。

第三,如果乙肝患者原先病情发作,身体不适,经过正规医院的正规治疗,获得临床治愈,病情稳定一年以上时间,身体没有任何不适,肝功能始终正常,这时也可结婚生育,宝宝一旦出生,必须及时按照“0、1、6方案”接种乙肝疫苗。另外,在新生儿出生满2个月、满7个月时,还要抽血查“两对半”和乙肝病毒DNA,了解宝宝的免疫是否成功。

婚前最好查e抗原e抗体

乙肝患者的对象需要积极防护。男女双方如果一方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那么婚前双方最好要查e抗原及e抗体,如果携带者e抗原阳性(“大三阳”),说明传染性强,健康一方更有必要做乙肝血清病原学(“两对半”)检查,如果乙肝表面抗体为阳性,其他都是阴性,表明已对乙肝病毒产生免疫力,不易受感染,可以不用打疫苗;如果乙肝“两对半”检查,各项指标均为阴性,表明未受过乙肝病毒感染,对乙肝病毒缺乏免疫力,此时健康一方需按“0、1、6”方案注射乙肝疫苗,待产生表面抗体后再结婚。如果乙肝患者的对象检查结果为核心抗体和(或)e抗体阳性,说明以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现在已经没事了,可以打疫苗。促使体内产生乙肝表面抗体。如果携带者e抗体为阳性(“小三阳”),表明病毒复制已减弱,传染性下降,或是e抗原的变异型,健康一方也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注射乙肝疫苗后结婚为好。注射乙肝疫苗后,一般可维持3--5年以上的免疫力,可在3年或5年后再重复接种,相当一部分人接种一次乙肝疫苗可以终身受益。

肝功能正常半年后适合怀孕

急性乙肝患者经过适当治疗和合理调养后,数月内即可获得痊愈,检查肝功能恢复正常,乙肝病毒抗原指标都已转阴,再休养一段时间,体力完全恢复,即可怀孕。

“慢性乙肝患者应该首先搞清自己病情的轻重程度,再决定是否怀孕,如果患者属于病毒携带者,长期随访检查肝功系列始终正常,B超检查不提示肝硬化,可以考虑怀孕。”,“如果乙肝患者病情正好处于炎症活动期,身体感觉不适(如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不适等),检查肝功异常(转氨酶、胆红素升高等),这时不适合结婚生育,应该前往正规医院接受正规治疗。”据了解,炎症活动阶段如果硬性怀孕,身体负担加大,肝细胞要完成更多的工作,肝炎不仅不易恢复,反而容易导致重型肝炎,危及孕妇生命,同时对胎儿的发育生长也不利。因此,李亚磊忠告,活动期乙肝患者应该首先接受包括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在内的正规治疗,待肝功能复常,病毒复制指标转阴或复制能力降低时再怀孕,这样对于母子均有利。疗程没有结束,正在用药期间,尤其是用干扰素、拉米夫定、恩替卡韦、阿迪福韦等西药治疗,不适合怀孕,这些药物可能对胎儿发育不利。

如果B超检查发现肝炎已经发展到肝硬化程度,最好不要怀孕,肝硬化如果处于失代偿阶段,怀孕对母体影响更为不利。对于活动性肝炎患者经治疗后,病情稳定,肝功能正常半年以上时间,怀孕较为安全。每年8~9月份怀孕,时机更佳,在此期间,水果、蔬菜种类繁多,孕期营养丰富,分娩时气候宜人,宝宝出生后,母子可以充分享受阳光,较少得病。

乙肝妈妈能否母乳喂养

专家指出,对新生儿施行乙肝联合免疫的阻断措施已使HBsAg阳性孕妇的婴儿母婴传播率降低了90%左右,但母婴传播未能完全阻断,预估每年仍有13万-19万的新生儿发生母婴传播而被乙肝病毒(HBV)感染,这些孩子今后发展成慢性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的几率较高。

母婴传播未实现完全阻断

在中国,每年约有110万-130万乙肝孕妇,每年有13万-19万新生儿感染乙肝,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为0.96%,其中大多数来自母婴垂直传播。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表示,一个患者被确诊感染乙肝常常会发现家庭的其他成员也有病毒感染。如果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E抗原(HBeAg)阳性的双阳性妈妈,没有采取预防措施,所生宝宝90%会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感染肝炎病毒的时间越早,今后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以致肝癌的几率就越高。有数据显示,因母婴传播而被HBV感染的婴儿,有1/4将来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母婴零传播可以实现

近年来,我国在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方面所进行的工作成绩显著,但即使注射了乙肝疫苗仍有许多妈妈和孩子存在风险。侯教授指出,通过对乙肝孕妇进行规范的妊娠期管理,并解决乙肝联合疫苗接种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全有可能实现乙肝母婴零传播。

母亲HBeAg阳性和母体内乙肝病毒载量高是免疫失败重要的危险因素,当病毒载量达到106拷贝/ml时,HBV母婴传播的可能性就会明显增高。他认为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策略首先是筛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及病毒高载量的孕妇,然后妊娠晚期对其实施抗病毒药物干预,结合婴儿出生后的乙肝联合免疫(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进一步减少母婴传播。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有选择地对高病毒载量孕妇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将乙肝母婴传播几率降到接近于零。

目前,在国内一些医院已经实现了乙肝母婴零传播,但在全国看来仍是任重道远,为此日前,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启动了“乙肝母婴传播零工程”的公益项目,该研究项目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协办,旨在利用医疗工具-“小贝壳APP”,对乙肝孕妇进行全程规范管理和必要的孕期干预,减少甚至完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联合免疫保护率在95%-90%

HBV母婴传播的途径有宫内传播,分娩时传播,以及产后密切接触传播。在分娩过程中婴儿的皮肤、黏膜擦伤或胎盘剥落时,母亲血液中的病毒通过破裂的胎盘,进入脐带血,从而进入新生儿体内。这一过程感染的可能性最大,这种情况也最为多见。羊水和阴道分泌物中也含有病毒,也可以传播乙肝病毒。此外,婴儿与母亲的亲密接触可以传播乙肝病毒。

目前有效的母婴阻断措施是新生儿出生后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12小时内、1个月、6个月分别注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μg。新生儿第一针必须在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接种时间越早越好;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新生儿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但目前,乙肝免疫球蛋白加乙肝疫苗的联合免疫之后,仍有5%-10%的失败率。

做不做羊水穿刺唐氏筛查有争议

临床上,“二孩”备孕妈妈不少属于高龄,年龄超过35岁的孕妇生出唐氏综合征孩子的风险较高,然而乙肝孕妇做羊水穿刺唐氏筛查会否增加宫内感染风险,目前存在一定争议。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乙肝感染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应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完整性,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几率。也就是说,为避免感染,HBsAg阳性的孕妇,特别是高病毒载量的孕妇不建议做羊水穿刺。

2014年乙肝病毒感染女性生育管理专家共识指出:如果乙肝病毒含量低或检测不出的情况下,在患者知情同意后可考虑穿刺;如果乙肝病毒高复制除非特殊原因,一般不建议行羊膜穿刺。

鼓励母乳喂养,为宝宝提供有效屏障

乙肝阳性妈妈的婴儿能否母乳喂养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香港一项对10年间63885名产妇的分析显示,因为担心母乳喂养把乙肝病毒传给宝宝,HBsAg阳性妈妈的母乳喂养率要低于平均值10%左右,母亲乙肝感染是影响母乳喂养率的最重要因素。

“作为医生肯定鼓励母乳喂养”,钟梅和刘志华均谈到,不管“大三阳”、“小三阳”,不管母乳中是否检测出病毒,都建议母乳喂养,因为联合免疫为婴儿提供了保护屏障。

虽然部分母乳中可检测出乙肝病毒,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母乳喂养确实会增加把乙肝病毒传给宝宝的风险。一些回顾性研究显示,HBsAg阳性妈妈母乳喂养宝宝的乙肝感染率和人工喂养儿没有区别。世界卫生组织(WHO)也推荐HBsAg阳性的妈妈进行母乳喂养。

当然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怀孕期间妈妈进行了预防性服药,建议分娩后停药,停药后可母乳喂养,乳汁中的药物含量会被逐渐代谢掉;还有孕妇进行了治疗性服药,也就是说,服药前孕妇已有肝炎活动,这种情况下,分娩后不能停药,也不建议母乳喂养。

相关推荐

乙肝患者孕育时的注意事项

第一,如果女方是乙肝,又是 “大三阳”患者,在怀孕的第7、8、9月份,要分别注射一只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以阻止孕妇宫内传播乙肝病毒给胎儿;待宝宝出生后,立即先注射一只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过一周后,再按第0、1、6个月免疫程序(出生后打第1针乙肝疫苗,1月后打第2针乙肝疫苗,6月后打第3针乙肝疫苗),分别于婴儿前臂三角肌部皮下或肌肉接种乙肝疫苗,每次0.5毫升。 第二,如果女方乙肝“ 小三阳”或者男方是乙肝宝宝出生后,立刻按“0、1、 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这样做,可以使95%以上的新生儿免受上

乙肝怀孕期间要打针吗

乙肝怀孕期间要打针吗根据乙肝病情而定。 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病毒数量不高,孕期一般不需要打针的,可以在宝宝出生以后的24小时内,及时的给宝宝注射一支乙肝免疫球蛋白,这样可以减少孩子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如果病毒数量较高,孕妇则需要在孕后期三个月每月接种一支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减少体内乙肝病毒的数量,避免生产时孩子感染乙肝怀孕什么时候打针乙肝怀孕后,需按时到医院检查肝功能,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在医生指导下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 大三阳孕妇 “大三阳”妈妈,在怀孕的第7、8、9个月,要分别注射一支乙肝免疫球蛋白

孕妇肝炎是怎么引起的 肝炎妈咪对胎儿健康有影响吗

A型肝炎不会经过胎盘将病毒传染给胎儿,不过若是在生产时刚好病情发作(这种状况相当少见),也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宝宝; 此外,有些孕妇也会因患有A型肝炎而发生早产的状况。而因C型肝炎目前没有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所以对于母亲及胎儿之间的传染研究不多,目前没有什么确定的答案或结果。 B型肝炎应该是三种肝炎中对胎儿及新生儿影响最大的,所以在例行性产检中,怀孕28至30周时会抽血做B型肝炎产前筛检。 做这个筛检主要是要看母体是否有带原,以及带原病毒的传染力强或弱,筛检会验出s与e两个抗原,s抗原若是阳性,表示母

怀孕后发现有小三阳怎么办

一、首先了解下,乙肝小三阳可以怀孕吗? 乙肝小三阳应该首先搞清自己病情的轻重程度,再决定是否怀孕。乙肝小三阳怀孕时要抓住最佳治疗时机,如果患者属于病毒携带者,长期随访检查肝功系列始终正常,B超检查不提示肝硬化,可以考虑怀孕。乙肝小三阳,如果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DNA阴性或者在正常范围(5100拷贝/毫升)之内,就可以怀孕。然而,怀孕会让产妇免疫能力下降,因而,乙肝小三阳怀孕期间要严密观察身体情况,并且定期上医院进行肝功能检查。 如果乙肝小三阳患者病情正处于活动阶段,检查肝功异常,自觉疲乏、食欲不振、腹胀等

乙肝孕妇能顺产吗

乙肝小阳患者是可以顺产的,如果在检查中发现乙肝病毒DNA是阴性的孕妇,母婴传播的几率不是很大。预防宝宝在出生后就感染乙肝病毒,可以在他出生后12小时内先打一针高效免疫球蛋白,并且同时在不同部位注射一支疫苗。 然后按照0、1、6方案进行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进入宝宝体内后,会立即发挥保护作用,使宝宝免于感染宝宝注射疫苗(不是高价免疫球蛋白)后,通常需要3个月,就能产生相应抗体。 要注意的是,乙肝小三阳的母亲,在孩子出生后最好不要进行母乳。这是因当孩子的口腔或者是到黏膜有破损时,或者母亲的乳头开裂或出血时

大三阳妈妈也能哺乳吗

一般来说,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即便接触了乙肝病毒也不会感染。“大三阳"是不是不能给宝宝哺乳喂奶?”经常有乙肝患者咨询类似的问题。记者了解到,我国乙肝携带者和患者很多,其中不少正处于婚育年龄,乙肝对婚姻和生育到底有多大影响,很多人不知究竟,并因此非常焦虑。 要预防母婴传播,最重要的手段是婴儿出生6小时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病毒不会通过乳汁传播! 乙肝妈妈能给宝宝喂奶吗?对于这个问题,肝病专家指出,只要宝宝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是完全可以的。这是因: 第一,迄今

不能接种卡介苗的新生儿

一般来讲,怀孕足月健康的新生儿出生后即可接种卡介苗。因卡介苗是一种减去毒性和致病性的牛型结核杆菌,它能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反应,提高人体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而起到保护作用。随着接种的细菌在体内逐渐减少,免疫力会逐渐降低,因此每隔6年应重复接种一次,以保证小儿体内有足够免疫功能。当新生儿有发热,体温超过37.5℃时,或者是早产儿、难产儿,宝宝有顽固性呕吐及显著消化不良时,或者小儿有湿疹、脓疱疹、流感等疾病时就不能接种卡介苗,应待病情治愈后再打预防针。如果怀疑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新生儿是不能打任何预防针的。 乙肝

女性生育前需要做哪些检查

1、常规血液学检查:及早发现贫血等血液体统疾病,因如果母亲贫血,不仅会出现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等并发症,还会殃及宝宝,给宝宝带来一系列影响,例如易感染、抵抗力下降、生长发育落后等。 2、梅毒血清检查及艾滋病病毒检验:这是2种性传染病的检查。梅毒会影响胎儿,但幸好梅毒可以治疗,只要完全治愈便可安心怀孕;艾滋病则麻烦了,但起码我们不要让这种成人的黑死病影响到下一代,不要让无辜的艾滋病宝宝来到这个世界。 3、麻疹抗体检查:怀孕时得麻疹会造成胎儿异常,所以没有抗体的准妈妈们,最好先去接受麻疹疫苗注射,但须注意的是

预防接种是每个宝宝的权利

预防接种的疫苗是如何起作用的? 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保护机体抵抗疾病及感染,当一种微生物(细菌或病毒)侵犯人体时,免疫系统发现这种微生物并产生抗体,抗体抵抗感染从而预防了疾病的发生。 抗体还能够预防宝宝将来不患特定的疾病,如果宝宝再次接触这种微生物,宝宝的免疫系统会迅速产生更多的抗体去杀灭微生物,从而有效的保护了宝宝;譬如,得过水痘的宝宝一般不可能再次得水痘,即使他和感染水痘的宝宝有过密切接触。 疫苗主要是刺激宝宝的机体产生抗体,但和细菌及病毒不同,疫苗一般不会导致宝宝得病。 预防接种疫苗的类型有哪些? (1

孕期患上乙肝该怎么办

乙肝患者需要考虑的事项: a、患急性乙肝的女性经适当治疗和合理调养后,几个月内即可痊愈。等所有指标正常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待到体力完全恢复,就可考虑怀孕。 b、慢性乙肝患者首先应弄清自己病情的轻重程度,再决定是否怀孕。 c、对于病毒载量很高,肝功能异常的孕妇,如不进行适当的治疗,妊娠可能难以继续,对此种病例可建议抗病毒治疗。 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妊娠妇女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可导致HBV免疫逃逸株的产生,如果该免疫逃逸株在人群中传播就会影响乙型肝炎疫苗的预防作用。 给HBsAg阳性的母亲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