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儿童无声溺水怎么回事

儿童无声溺水怎么回事

声溺水是指孩子在溺水时不会发出任何声音,即使家长在跟前可能都没法觉察到孩子已经溺水了。其实就如上面提到的,人在溺水时表现可能会很安静。在没入水中时我们会本能的屏住呼吸,大多数人在这种情况持续30秒到60秒后失去意识。

当然不排除孩子可能是惊慌过度导致没法表现出来就溺亡了,毕竟入水60秒后可能意识全无。也有情况是,孩子孩子呛水后大脑失去意识,随后出现“直立”的溺水现象,刚呛水时可能也曾经扑腾多,但因为时间太短,加上周围人也没留意到,孩子就“直立”溺亡了。

另外一种情况是,长时间闭气,但如果对自己的能力判断失误,时间过长就会造成脑中缺氧,从而没有意识。虽然孩子们一般不会这样做,但家长也要提醒一番。

小孩意外急救指南

跌倒

昏迷时一定要侧卧

清醒后,还要继续观察其是否有疼痛、嗜睡表现

世界范围内,跌倒是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儿童非致命伤害和残疾的首要原因。世卫组织200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跌倒占全球0—17岁儿童致死性伤害原因构成比的4.2%,是0—5岁和13—15岁儿童的第一位伤害原因。

在我国,跌倒也是造成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其中1岁以下婴儿跌倒死亡率最高。由于头部重量相对较大,很容易从童床、童车等处坠落。1—3岁的儿童,运动和平衡能力不稳,很容易从楼梯、台阶、学步车、家具上坠落。5—9岁儿童刚刚脱离成人照看独自外出活动,缺乏安全与危险的体验,意识不到自己身处危险,容易在玩耍中滑倒、坠落。

安全提示:

1.家中有3岁以下儿童,要注意消除家庭内安全隐患。将家里的窗户安上有开关但儿童打不开的护栏;确保地毯没有起褶,地板上没有电线、网线等;保证孩子不在湿地板上行走;浴缸或淋浴间内装上扶手和铺上防滑垫,避免孩子滑倒;瓷器或玻璃器皿放在带锁的壁橱里,或孩子够不到的高处;包裹家具锐利的边角,以防儿童碰伤等。

2.5—9岁的儿童好奇心强、爱冒险,家长最好不要让孩子超出自己的视线,应时刻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特别是玩自行车、滑板、秋千和蹦床时。

救助

方法

1.孩子如果头部受伤,导致意识不清,就要立即叫救护车。同时,要将孩子侧卧,手放在头下。这种恢复姿势有助于减少舌头向咽喉部的滑落,预防舌头影响呼吸,危及生命。

2.如果怀疑跌倒后出现骨折,就不能随意移动。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孩子跌倒后有时会很快恢复,但有时头部损伤的反应表现得较晚。因此,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反应。如果他/她说某一局部部位疼痛,或有困倦表现,就应赶快就医。

车祸

别轻易动伤者

戴头盔,装安全座椅能将伤害减至最低

道路交通伤害是全球儿童的主要伤害死亡原因之一,全世界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伤害的儿童人数超过26万。2006年全国死因监测资料显示,我国儿童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为1.3万余人,位居我国儿童伤害死亡原因的第二位。

安全提示:

1.骑自行车、电动车或摩托车带孩子时,应给他们佩戴亮色头盔,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颅脑损伤。

2.乘坐汽车时,安全座椅很重要。对于10岁以下的儿童来说,正确安装和使用安全座椅,能在碰撞事故中降低70%的婴儿死亡率,1—4岁儿童死亡率减少54%。10岁以上或身高150厘米以上儿童,应使用普通安全带,它可以使儿童在碰撞中与车辆内结构分离,防止从车中弹射出去,并将碰撞的能量分散到身体最结实的部位,将严重致死性伤害的几率降低40%—65%。

救助

方法

如果发现儿童遭遇交通伤害,应立即拨打120、119或110。除非会威胁儿童生命,否则一定不要立即移动伤者。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查看伤情,确认有无意识、呼吸、脉搏、出血等情况。此外,从车内救出受伤人员的过程应根据伤情区别进行,对脊柱损伤者不能采用拖、拽、抱等方式,应使用脊柱固定板。

溺水

迅速实施人工呼吸

同时拨打急救电话,注意给孩子保暖

2005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1—14岁儿童溺水死亡率为10.28/10万,溺水死亡占该年龄组伤害死亡的44%。儿童溺水死亡率最高的年龄段为1—4岁组,占伤害总死亡的37%,这些儿童溺水多发生在家中或家附近的水塘。

安全提示:

1.5岁以下儿童家长或看护人应该做到:①绝不能将儿童单独留在浴缸、浴盆里,或呆在开放的水源边;②无论儿童在家里、室外或其他地点的水中或水旁,家长与儿童的距离要伸手可及,专心看管,不能分心,不要聊天、打电话、做家务;③儿童一定要由成人监管,不能将5岁以下的儿童交给未成年人看护;④在儿童乘船、嬉水、学习游泳时,家长应为儿童准备并使用合格的漂浮设备,如救生衣等。

2.中小学学龄儿童独立性增强,好奇、爱冒险,溺水的情况常发生在课余和假期,与同学结伴去江、河、水塘等开放性水体边玩耍或游泳时。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学校、社区都有责任告知学生“游野泳”的危险,并对以下这些危险行为进行制止:无成人陪同到非正规场馆游泳,单独去野外开放性水域捉鱼,在水边或泳池里与同伴打闹,在不知深浅的开放性水域跳水或潜水。

救助

方法

1.看见小孩溺水,如果有条件的话,救援时最好能采用船、救生筏、冲浪板或漂浮物等交通工具。救援者应尽可能快地接近溺水儿童,但同时要牢记自身安全。

2.对溺水儿童来说,最初和最重要的治疗是立即给予通气,迅速开始人工呼吸能增加患儿生存的几率。如果救援时,溺水儿童发生呕吐,要将患儿的头偏向一侧,用手指或布除去呕吐物。还要对病儿做好保暖护理。

3.即便有些溺水儿童,经过简单的复苏就能苏醒,但同样需要在监护下转送至医院作进一步评估。现场做初步心肺复苏的同时,应及时拨打120、119急救电话,以便做进一步救助及转运。

推介一首防溺水童谣

小编发现,这首童谣,其实是对教育部之前发布的防溺水“六不”要求的提炼。去年同期,教育部已发布《防溺水安全歌》:“游泳安全最重要,公共泳池去处好。私自游泳要杜绝,大人在旁安全保。动作规范不乱跑,高出绝不把水跳。伙伴遇溺不慌张,大声呼叫把警报。身边若有漂浮物,救人要紧水中抛。”

问题是这些童谣学校是否组织孩子们学习过,是否真正浸入孩子们心里。7月8日徐州俩学生泳池溺亡;7月15日新疆阿拉尔3名学生暑假避暑溺亡;7月20日北京通州区3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在潮白河溺亡。近期全国学生溺亡事故频发,更是折射学生安全教育“短板”。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要求“学校应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校的教育方式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难以树立起安全自救意识,更别说内化为自觉行动了。“安全教育不到位是造成学生溺水身亡的重要原因。”有专家指出,很多学校的安全教育课程都是“搞形式、走过场”。当下并不缺少防溺水安全教育,而是缺少入脑入心的防溺水安全教育。

有研究显示,不同年龄段,有关水的安全教育也不一样。比如,给幼儿做这样的游戏:地面上画一道河流,放上大水盆,然后带着孩子在“河”边,假设手里的玩偶也是其中一个小朋友,她一不小心越线掉进了河里,玩偶被投进水盆里,翻腾几下沉下去,“你们看,娃娃看不到了,她也看不到妈妈了”。游戏中,孩子们如果越线,将受到被禁闭一会儿的惩罚。这种体验式的教育方式,就很值得借鉴。

目前,溺水成为儿童伤害的首要死因。因此,在防溺水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社会和学校要努力寻求创新。这首童谣,学生背下来容易,要让他们内心自省、自觉遵守却很难。为此,学校可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让他们清楚私自下水玩耍的极端危险性,以提高安全意识和防溺水自救能力。另外,在湖塘边,明明立着警示牌,有的大人还是下水游泳,这对孩子将是一种不良暗示。所以,大人对防溺水安全更要入脑入心,做好榜样,让孩子们知道河湖水库是禁区。这样,对防止孩子溺水应该是很有益的。

如何防止儿童溺水

第一,作为我们家长,老师,要了解学校,村庄周围和孩子放学的路上的水塘,水池,河流,水库以及桥梁的情况,是否存在危险,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的池塘本来很浅,但是冬天水干了,有人因为各种原因在里面挖了一个坑,或者土井之类的,到了夏天,水满了,这些深坑或土井也看不见了,孩子去玩水,游泳,一旦掉到这些地方,是很危险的。

还有一些桥梁,特别是简易桥梁,平时可能没有事,但到了下大雨的时候,桥下水大,就很危险了。作为家长,老师,了解这些危险的存在,告诉自己的孩子或者学生,有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消除这些危险因素,对减少溺水的危害肯定是有用的。

第二, 要教育孩子知道溺水的危害性。家长应严禁孩子单独外出玩水、游泳。夏天孩子要游泳,家长可作一些适当的安排,一定要由家长带着到安全的水域游泳。现在有一些工程留下的取土坑,看起来水质又清又干净,但是这些大坑又深又陡。大人掉下去,都很难爬上来,是最危险的,

第三,孩子初学游泳时要带上游泳圈,农村有很多废旧的自行车,拖拉机内胎,补好以后,充上气,就是一个很好的救生圈。切记不能用脚盆,等代替,你想,小孩扒着一个大脚盆,游到水深的地方,一旦由于种种原因。把脚盆弄翻了,肯定是很危险的,有条件的家庭可送孩子到游泳学习班,在游泳池由教练辅导学习游泳。

第四、不要让儿童到池塘或沟渠周围玩耍。也不要把孩子一个人丢在水边,带孩子到有水的公园、游乐场玩耍时,一定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家里的水池、水缸一定要加盖。家庭使用的水井一定要加台、加盖。

第五,下雨天孩子上学、放学外出时,要教育孩子不要在马路边蹬水玩,以防失足跌入下水道中。应告诫孩子不要在沟渠边、池塘边行走,以免滑落入池塘或沟渠中发生意

第六、要教育孩子不要在冰面上滑冰、玩耍或行走,在冰面上行走。 第七、应教给孩子一些有关游泳的安全知识?

游泳前一定要做准备活动,下水前准备活动做得不足,下水后肌肉突然受凉不适应,冷刺激神经和肌肉兴奋性突然增高,导致肌肉痉挛。

刚吃饱饭以后和饥饿时不要游泳,因为刚吃饱饭以后体力较差,而且容易发生恶心、呕吐造成危险,肚子饥饿时体力下降,这样都很危险,也不要到水情不明的场所游泳,不要在水中游泳时间过长,时间长了,不仅体力不支,还容易抽筋。

关于游泳安全的标语

关于游泳安全的标语(一)

1 请各儿童监护人看管好自己的小孩。

2 场内不得追逐打闹,否则后果自负。

3 严禁在池内跳水、潜水、嬉戏打闹。

4 贵重物品请自行保管,否则后果自负。

5 物品只供存放,不作保管。

6 小心池壁,请勿碰撞。

7 地面湿滑,注意安全。

8 身高1米3以下的儿童不得到大游泳池游泳,初学者不得到深水区游泳。

9 请当面点清泳票,泳牌和现金,离场后概不负责。

10 雷雨天气,暂停开放。

11 地下室电房重地,危险!请勿靠近!

12 浅水区1.1米←→深水区1.6米

13 设备已坏,请注意安全,避免意外发生。

关于游泳安全的标语(二)

1、爱惜生命,请勿戏水。

2、安全第一,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从我做起。

3、安全第一位,不要让水带走你的生命。

4、安全健康游泳,畅享戏水快乐。

5、安全使用游泳池,照顾儿童勿忽视。

6、安全是生命的基础,安全是欢乐的阶梯。

7、安全小事不管,溺水丧生不远。

8、安全游泳,预防为主。

9、安全驻心间,健康永相伴。

10、不明水域,请不要下水游泳。

11、不为一丝清凉,丢了一生性命。

12、常伴儿童左与右,泳池畅泳乐无忧。

13、常在水边走,安全记心头。

14、池水无情人有行,请三思而后行。

15、此处发生溺水500起,至今未看溺水者上岸。

16、大人时刻顾孩童,泳池嬉水乐无穷。

17、大手牵小手,安全去游泳。

18、儿童使用游泳池,成人时刻要注意。

19、儿童戏水泳池乐,成人照顾伴在旁。

20、防范未成年人溺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21、高高兴兴游泳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22、关爱生命旅程,预防溺水,注意交通安全。

23、孩童泳池乐游游,成人伴实免忧愁。

24、孩子的贪玩,父母的伤痛。

25、河水湍急,小心溺水。

26、湖边之行,慎于足下。

27、湖水因为美丽,让人忘了危险。

28、加强安全教育,建设平安校园。

29、加强领导,切实落实预防溺水安全措施。

30、江河水下藏杀机,玩水游泳须注意。

关于游泳安全的标语(三)

1、畅游不忘安全,健身自当努力。

2、畅游无阻,游出健康好身体。

3、畅游无阻,游出快乐好心情。

4、畅游一夏,健康每天。

5、畅游一夏,清凉一夏。

6、从这里游向大海,从此刻积累健康。

7、滴滴山泉水,尽享健康游。

8、多游多健康,常来常欢乐。

9、健康从这里积蓄,游泳从现在开始。

10、健康生活游过来,美好人生泳(永)多彩。

11、就是这个感觉,一个机灵的邂逅。

12、开心游一游,健康多又多。

13、来绿道泳馆,享惬意人生。

14、来绿道游泳,放松享健康。

15、绿道,全家的选择。

16、绿道全民游泳馆,绿色休闲好泳馆。

17、绿道泳馆好,健康真需要。

18、绿水泳戏,道别一夏。

19、绿野无处寻,仙尊在绿道。

20、劈水斩绿,精彩人间。

21、亲情游,游出全家健康。

22、清凉水世界,自在泳向前。

23、清凉一下,健康一夏。

24、清凉一夏,就在绿道。

25、清凉一夏,绿道泳馆等你来。

26、全面健康,乐享游泳。

27、如鱼得水,享受惬意生活。

28、身边海滩,游出健康。

29、生命源于碧水,生命在于运动。

30、暑热怕什么?游泳凉一夏。

儿童溺水如何自救

每年夏天,溺水都是儿童的“头号安全杀手”。如果小朋友游泳时身边没有大人照看,再加上泳技不佳、安全意识差,在意外发生后往往会酿成悲剧。所以家长很有必要为孩子上一堂教育课,教会孩子在玩水时如何自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万一发生溺水,首先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另外,要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2、对于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3、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

4、要是大腿抽筋的话,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儿童恐惧症如何预防

一、不溺爱孩子。儿童心理学家认为溺爱对儿童心理发展是最有害的。对孩子溺爱的父母往往对孩子过度保护,看见孩子有一点恐惧表现就立即带孩子避开恐惧对象,使孩子失去了许多锻炼勇敢精神的机会。长此下去,对孩子坚强个性的塑造是绝无好处的。被溺爱的孩子大多胆怯,依赖性强,自信心不足,这样,其恐惧的发生率会更高。

二、对孩子不宜反复无常。有些家长一会儿说孩子应该这样,一会儿又要求孩子那样,孩子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做对做错都挨批评,就会形成行为恐惧的心理。因此,成人对孩子的教育要规范,前后要求要一致,父母双方对孩子的要求也要一致。

警惕儿童意外伤害

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大致可分以下三类:

一.物理性伤害:如意外窒息、溺水、割伤、摔伤、坠落伤、交通事故、烧伤、烫伤、鞭炮炸伤、电击伤以及洪 水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等造成的伤害。

二.化学性伤害:常遇到的有:强酸或强碱灼伤、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农药中毒和有毒物质中毒等。

三.生物性伤害:如狗、猫、蛇咬伤、蜂、蝎、毒虫蛰伤以及食物变质中毒等。

下面介绍三种常见的儿童伤害:

婴儿意外窒息:新生儿和小婴儿不会抬头或不会翻身,母亲与婴儿同睡一张床,甚至同睡一个被窝,这样很容易 由于被子堵塞婴儿口鼻而使婴儿发生窒息死亡,母乳养婴儿时,孩子边吃边睡,当母亲也入睡后,乳房易堵塞婴儿口鼻,亦可 致婴儿发生死亡。新生儿和幼小婴儿不会翻身,如果采取仰卧位睡眠,一旦孩子发生呕吐物流入气管,亦可引起窒息和死亡。

另外,为婴儿喂奶、喂水或喂药方法不当,容易赞成呛水或呛药,从而引起窒息死亡。

溺水:有些人喜欢到未开放的江、河、湖、溪、渠、海等水里游泳。由于这些水域深浅不一,水势复杂,又缺乏 必要的救护手段及人员,很容易发生溺水事故,在溺水者中,最多的是少年儿童,尤其是那些没有成人陪同的孩子们。冬初及 早春,冰层很薄,此时,儿童最易踏碎冰面而发生溺水事故。

幼儿因溺水而致死的事件也很常见。据统计,一九九一年我国一至四岁儿童因溺水死亡者就占十万分之三十四点 二,排在各种死亡原因的第三位。这些孩子主要不是由于游泳溺水,而是由于不慎跌入水中致死。

药物中毒:儿童药物中毒主要由于两种原因引起,一是家长不了解儿童用药注意事项,由药物引起中毒;另外最 多见的是儿童自行拿取药物误食而引起中毒。一至三岁幼儿好奇心强常趁大人不注意自取药片服用,造成中毒。

儿童溺水后有心跳无呼吸怎么回事

人的生命四大体征包括呼吸、体温、脉搏、血压,目前这四项只要其中一项还存在的话,就有希望的,相信现在的医疗水平一定可以的如果溺水的孩子呼吸已经停止了,那么我们就应该立刻给孩子做人工呼吸,直到恢复呼吸为止,做人工呼吸的时候要配合着胸外压按摩,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反复有节律地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儿童溺水如何自救

保持冷静的头脑至关重要

“遭遇溺水会自救,能为自己争取更多宝贵的获救时间,这时保持冷静的头脑至关重要。当人落水之后或发生淹溺时,会对自己沉入水中产生极大恐惧,本能地通过各种挣扎,如双手上举或胡乱划水等,试图使自己上浮,殊不知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急诊科专家认为,自己溺水后,保持冷静的头脑至关重要。

第一步:此时最重要的就是屏住呼吸,放松全身,去除身上的重物,同时要睁开眼睛,观察周围情况。如果身体沉入水中,就让它沉,因水有浮力,且浮力与水深有关,水越深浮力越大,故沉到一定程度,多数情况下,没有负重的人体就会停止下沉并自然向上浮起。

第二步:一旦身体停止下沉并上浮时,落水者应立即采取如下动作:双臂掌心向下,从身体两边像鸟飞一样顺势向下划水。注意划水节奏,向下划要快,抬上臂要慢;同时双脚像爬楼梯那样用力交替向下蹬水,或膝盖回弯,用脚背反复交替向下踢水,这样就会加速自身上浮。当身体上浮时应冷静地采取头向后仰、面向上方的姿势,争取先将口鼻露出水面,一经露面,立即进行呼吸,同时大声呼救。

第三步:呼气要浅,吸气宜深,尽可能保持使自己的身体浮于水面,以等待他人救护。还可实施踩水技术,以避免自己下沉。

第四步:不会游泳及踩水的人不要试图不让自己再次下沉,更不能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这样不但消耗体力,而且更容易使人下沉。如果再次下沉就照原样再做一次,如此反复。

第五步:一定要全身放松,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保存更多的体力,坚持更长的时间。

第六步:如果在水深2—3米的游泳池或在底部坚硬的水域或河床发生淹溺,由于底部坚硬,落水者可在触底时用脚蹬地加速上浮,浮出水面立即呼救,同样不要害怕再次下沉。如此反复,坚持到救援人员到来。

第七步:用踩水的方法防止下沉。

相关推荐

干性溺水的危害

要想了解干性溺水的危害,首先要了解其原因。干性溺水是指孩子因为受到强烈刺激而导致喉头痉挛,结果声门关闭而不能正常呼吸,从而导致缺氧,严重者会出现窒息甚至死亡。通俗一点说,干性溺水就是自己屏气时发生喉头痉挛,使得空气和水都无法进入,实际上是自己把自己憋死了。 所以干性溺水的巨大危害在于窒息。不同于二次溺水的肺水肿或肺泡功能障碍,干性溺水会让患者因喉部痉挛而不能呼吸,最终缺氧致死,其过程不可谓不痛苦。

儿童溺水6分钟急救知识

6分钟急救步骤 下水迅速救上岸 由于孩子溺水并可能造成死亡的过程很短,所以应以最快的速度将其从水里救上岸。 若孩子溺入深水,抢救者宜从背部将其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清除口鼻里的堵塞物 孩子被救上岸后,使孩子头朝下,立刻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再用手掌迅速连续击打其肩后背部,让其呼吸道畅通,并确保舌头不会向后堵住呼吸通道。 倒出呼吸道内积水 方法一:抢救者单腿跪地;另一腿屈起,将溺水儿童俯卧置于屈起的大腿上,使其头足下垂。然后颤动大腿或压迫其背部,使

9个措施预防儿童溺水

1、当您的小孩子在水边和水中时(包括水池、温水池、澡盆和水桶附近),要时刻注意看管,不要离开,当您去接电话或与别人聊天时,危险就有可能发生。 2、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私自到江河、湖塘岸边和水井四周玩耍或行走,不单独去水流湍急或水域情况不明处游泳。 3、勿让您的小孩子直接潜(跳)入水中;除非他已学会潜(跳)水的方法,但仍需在成人的监护下进行。 4、在泳池游泳时要严格遵守游泳安全规则。 5、在水中不要吃东西,因为小孩子有可能被呛噎。 6、当小孩子在船上、在海边或参加水上运动时,坚持让小孩子

儿童无故发烧怎么办啊

先物理退烧: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2、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睡冰枕: 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

游泳圈能防儿童溺水

裤式坐圈。虽然孩子不会掉出来,但如果波浪比较大,那么坐圈可能会侧翻,此时孩子的头部会掉进水里,发现不及时则容易酿造惨剧。 游泳圈太大。除非孩子比较大,否则即使给娃带个游泳圈也没什么L用,因为圈子大无法卡住腋窝。 半开放式泳圈。半开放式的泳圈也是看起来很美,但对于不会游泳的孩子来说,用这个没法掌握平衡,下水后孩子的重心容易向前或向后。

什么是干性溺水

溺水分为干性溺水和湿性溺水。所以,溺水死亡可以没有水。 关于干性溺死国内网上给的定义和韩国电视上说的不太一致,国内网上说是由于淹溺者突然受到冷水刺激与极度惊慌引起反射性喉痉挛及支气管痉挛导致窒息而死,肺部没有积水。 但韩国电视上说‘干性溺水”指的是进入肺部的水量少,当时没有任何生命危险,出水之后几个小时内死亡。一般多发生于游泳初学者,尤其儿童,不知不觉呛了少量水到肺里,初并不影响各项活动,随着时间推迟,肺功能越来越受到影响,开始出现乏力(非常),并且嗓子疼,咳嗽,呼吸困难症,接着会做出一些奇怪的行为,最后

儿童意外溺水预防的注意点

· 当您的孩子在水边和水中时,时刻注意看管,包括水池、温水池、澡盆、和水桶附近;不要离开孩子,因为当您去接电话,或与别人聊天时,危险就有可能发生。 · 不要在没有成人的陪同下,让孩子去水池或泳池游泳。 · 不要让您的孩子直接潜(跳)入水中;除非他已学会直接潜入的方法,并在成人的监护下进行。 · 要让孩子远离泳池排水口。 · 在泳池游泳时要严格遵守游泳安全规则。 · 在水中不要吃东西,因为孩子有可能被呛噎。 · 当孩子在船上,在海边,或参加水上运动,坚持让您的孩子穿上高质量的浮身物。 · 检查您的孩子经常去

发生溺水时如何自救 儿童溺水急救方法

由于孩子溺水并可能造成死亡的过程很短,所以应以最快的速度将其从水里救上岸。若孩子溺入深水,抢救者宜从背部将其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孩子被救上岸后,使孩子头朝下,立刻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再用手掌迅速连续击打其肩后背部,让其呼吸道畅通,并确保舌头不会向后堵住呼吸通道。 方法一:抢救者单腿跪地,另一腿屈起,将溺水儿童俯卧置于屈起的大腿上,使其头足下垂。然后颤动大腿或压迫其背部,使其呼吸道内积水倾出。 方法二:将溺水儿童俯卧置于抢救者肩部,使其头足下垂

什么措施可预防儿童溺水

溺水是急性事故,而缺钙是慢性不足。缺钙引起的抽筋通常只发生在一个下肢,因此只要心里不慌,其他肢体协调动作,就会使人保持在踩水或仰泳状态,不久抽筋就会停止。在水中用手拉抽筋的下肢或蹬直膝关节的办法虽有效,但若不是有娴熟泳技者是难以做到的。为防急性事故,就得从几个方面下慢功夫: 1.多吃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腐、骨头汤、肝类、鱼虾等食物。严重缺钙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鱼肝油丸和钙片。 2.平日常抽筋的人应慎入深水、冷水游泳。 3.学会仰泳、踩水和水中急救。这样才能遇事不慌,从容应对。

孩子溺水,其实不会挣扎喊叫!孩子溺水急救方法 如何预防儿童溺水

1、要去正规、合法的游水地点,配备有救生设施和救生员,例如游泳池、海滨浴场等。不能带孩子,也教育孩子不能私自去池塘、河边等非游泳地方玩水。 2、避免做出危险行为,例如跳水、在水里恶作剧等。 3、让孩子记住:不能自己或者和同伴结伴游泳,要在大人陪同下玩水。 4、下水前做好热身运动,可以先活动一下四肢,用冷水擦身,可先用水在身上拍打,并适当淋浴,以便适应水的温度。不要穿不适合游泳的的服装,例如牛仔裤、紧身裤等。 5、觉得疲劳或身体不舒服,则不宜下水游泳。 6、游泳前要关注天气情况,特别是在户外游泳,如果天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