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骨质疏松补钙补多久

骨质疏松补钙补多久

骨质疏松的具体治疗时间要依据患者的患病情况而定;另外,骨质疏松患者需要定期复查骨密度,如果骨密度达标了,可以遵医嘱停药并定期接受检查,一旦出现反弹,需要及时就诊用药物治疗,所以骨质疏松的治疗时间相对较长,一般大约半年到一年,甚至更长。

​老人养生补钙误区谨记

一、老年补钙误区要谨记

1、补钙误区 —— 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

专家建议:老人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虾皮、青豆、黄豆、豆腐、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其次,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喝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这些都会造成骨量丢失。除此以外,晒太阳和户外运动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这些都是安全的补钙方法,老人们根本没有必要每天服用钙剂。

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方式是在日常饮食中加强钙的摄入量,而且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不会引起血钙过量。

2、补钙误区 —— 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是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期女性可补充雌激素等,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3、补钙误区 —— 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

钙是这样被人吸收的: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即血液中钙的含量),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不是说钙吃得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过量补钙,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比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以上就是对老年人补钙误区的介绍,温馨提示,老年人一定要对身体出现的症状引起重视,以免影响健康。

老人补钙最常犯的三个错误

1、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

专家建议:老人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虾皮、青豆、黄豆、豆腐、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其次,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喝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这些都会造成骨量丢失。除此以外,晒太阳和户外运动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这些都是安全的补钙方法,老人们根本没有必要每天服用钙剂。

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方式是在日常饮食中加强钙的摄入量,而且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不会引起血钙过量。

2、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

3、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是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期女性可补充雌激素等,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如何摆脱骨质疏松治疗的误区

骨质疏松治疗的三个误区!骨科医院在治疗这类疾病的时候总结出很多可贵的经验,那么,如何减轻这种疾病对患者的影响呢?

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逐渐增加,由于骨质疏松会带来疼痛,并容易引发骨质疏松性骨折,使得老人们对骨质疏松心存恐惧,使许多老年人开始盲目补钙。其实,老年人补钙过量,不但无益反而有害,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在认识上存在着三个误区。

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的三大误区:

治疗骨质疏松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一般在30~35岁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骨质就开始丢失。

治疗骨质疏松误区二:治骨质疏松不辩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

治疗骨质疏松误区三:钙补得越多越好

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

骨质疏松治疗的三个误区!骨科疾病是人们经常遇到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要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这种疾病,同时要积极的配合医院的医生的药物治疗,只要有信心,相信会有个比较理想的治疗结果的。

骨质疏松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认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骨质就开始丢失。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误区二:治骨质疏松不辩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针对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也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什么有效手段能治愈骨质疏松,能做到的只是预防和减缓。像某些广告上宣传的那样,吃了某种补钙制剂,就能治愈骨质疏松,这是没有道理的。

误区三: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危害老人健康。

老年人补钙常犯的误区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事实上,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至10年,男性在65至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30至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丢失”。

因此,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而要想老来骨头硬朗,35岁之前就要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

误区二:钙补得越多越好

不少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对身体就越好。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如果过量补钙,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易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误区三: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与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而由某些疾病或诱因(如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

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如果不加区分,一律补钙,极易出现并发症。专家称,继发性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

专家指出,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期女性可通过补充雌激素改善骨质疏松症状,盲目吃钙片收效不大。

专家:食补比药补更安全

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方式是在日常饮食中加强钙的摄入量,而且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不会引起血钙过量。

专家建议,老年人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虾皮、黄豆、青豆、豆腐、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同时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喝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常晒太阳和户外运动,这些都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

看看老人补钙的误区都有哪些

1、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

专家建议:老人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虾皮、黄豆、青豆、豆腐、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其次,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喝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这些都会造成骨量丢失。除此以外,晒太阳和户外运动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这些都是安全的补钙方法,老人们根本没有必要每天服用钙剂。

2、 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

钙是这样被人吸收的: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即血液中钙的含量),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不是说钙吃得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过量补钙,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3、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期女性可补充雌激素等,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老人补钙易走进的误区

1、补钙误区 -- 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

专家建议:老人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虾皮、黄豆、青豆、豆腐、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其次,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喝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这些都会造成骨量丢失。除此以外,晒太阳和户外运动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这些都是安全的补钙方法,老人们根本没有必要每天服用钙剂。

2、补钙误区 -- 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

钙是这样被人吸收的: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即血液中钙的含量),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不是说钙吃得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过量补钙,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3、补钙误区 -- 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期女性可补充雌激素等,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相关推荐

中老年人别踏入误区

骨质疏松症不仅带来全身骨痛,并容易引发骨质疏松性骨折,从而致残甚至致死。由此许多老年人开始盲目。最近,一些保健专家指出,老年人过量,不但无益反而有害,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在认识上存在着3个误区。 ■误区一:能治好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量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 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

骨质疏松有哪些生活疗法

随着骨质疏松发病率不断提高,该病带给人们的心理上造成了巨大压力。所以,患上该病我们要及时的进行治疗。我们大多数的人认为骨质疏松就可以。这个做法是不完全正确的,以下我会将我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1患者需要适当控制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应该从分钟开始,从10分钟逐渐增加至30分钟。每周锻炼三四次,这样的话对骨质疏松是有很大的缓解作用。 2许多老人误认为,钙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800左右毫克的钙。 3康复的患者最好在三个月内,

老年人误区

误区一:能治好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

老人的误区

■误区一:能治好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量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误区二: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

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警惕3个误区

误区一:能治好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认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骨质就开始丢失。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误区二: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误

猪鞭有什么作用和功效

猪鞭中的钙质含量较高,因此有很好的效果,而中老年人钙质流失比较严重,很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食用牛鞭还能够预防骨质疏松强身。

老人三大误区

误区一:能治好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人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 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中老年误区

1 能治好骨质疏松 不少中老年人错误地认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

明辨病因 避免走人骨质疏松治疗误区

一、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 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否则会出现并发症。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

骨质疏松患者方面的误区

误区一: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 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否则会出现并发 症。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