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独处老人怎样调理心态

独处老人怎样调理心态

老人长期独处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心理压力,甚至有可能引起内分泌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所以,人到了老年后要避免独处,尽量与子女住在一起或住在附近,子女要关心体贴老年人,多回家走走,问寒问暖,使老年人感到家庭氛围和亲情带来的幸福与快乐。但也不排除有儿女繁忙或是身处异地独处的老人,要独处首先要调理好良好的心态,心态是主要的心理疗法。

老年人要多笑,笑能降血压;笑1分钟可以起到划船10分钟的效果;笑还能释放压力,减轻沮丧感;笑可以刺激人体分泌多巴胺,使人产生欣快感。中老年人应多与有幽默感的人接触,多看喜剧、漫画,多听相声。

独处的老年人每星期至少与家人交流15个小时以上;夫妻之间每天至少交流两个小时,包括共进晚餐或是午餐。老人长期独处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心理压力,甚至有可能引起内分泌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朋友圈广的人平均延寿7年。所以,即使是离退休的老年人,也不要总憋在家里,要努力扩大生活圈子,多和老朋友聚聚,并试着主动向素未谋面的邻居问好。

独处的老年人要有宽容是调节阀。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不可避免。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很容易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而学会宽容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调节阀。

独处的老人要调理好心理的状态,以淡泊名利为乐趣,不要把事情想的过于复杂,凡事都往好的方面去想,每天快乐面对生活,不去计较太多的事,有利于延年益寿。

六种不良心态危害老年人

孤独心态

老年人离、退休回家后,由于无所事事,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孤独、空虚和被遗弃的心理。尤其是一些身边无子女或居住在独门独户单元房里的老年人,“水煤电气相通,老死不相往来”老人孤独的心态愈来愈明显。

忧郁心态

老年人离、退休后,离开了工作岗位,经济收入相应减少,社会地位和交往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离、退休以前担任一定职位的老年人,此时感到的反差更大,常常会回顾当年,多愁善感,导致忧郁心态的产生和发展。

急躁心态

老年人由于自身社会角色的改变,加之社会地位越来越差,不如在工作岗位时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再有一些不顺心、不如意之事接踵而来,就易产生急躁心理,遇事急躁,易动肝火。

忧虑心态

一些到了风烛残年的老年人,由于长期重病缠身,认为自己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在世的日子已经是屈指可数了,难免会对生命产生一种留恋之感,由此,就产生了忧虑悲观的心理。

多疑心态

这种心态大多产生在一些长期与他人缺乏沟通和来往的老人身上,他们对别人的关怀和帮助,常常会怀疑其是对自己不怀好意;对自己身体上某些不适之处,过分敏感,疑神疑鬼,产生种种疑病心理。

牵挂心态

此种心态表现在对自己的儿孙辈过分地牵肠挂肚,尽管他们都已经长大成人,但老年人对他们像过去那样,事事处处关心和挂念。

以上几种不良心态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尤为有害。所以作为晚辈平日里一定要多抽出空闲时间与老年人在一起聊聊,了解他们是否有不良心态,是哪种不良心态。然后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危机,引导他们摒弃不良心态,使他们过一个快乐幸福的晚年。

为什么老人不能独处

一是独处老人太过孤独

独处的老年人经常一个人呆在家中,许多老年人有早睡早起的习惯,有的老年人黎明时分再也睡不着觉,但起床后又无事可干,无话可谈,难免感到孤独和难过。

久而久之,老年人便在这种寂寞与孤独的环境中出现焦虑或抑郁症状,心灰意冷,情绪低落,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二是独处的老年人最担心自己生病

一旦生了病,自己动弹不了,身边又无人可以帮助,特别是缺少来自亲人的慰藉。这种情况下,独处的老年人会出现更多的心理反应,如紧张、焦虑、恐惧、担心、敏感等。

所以,人到了老年后要避免独处,尽量与子女住在一起或住在附近,子女要关心体贴老年人,多回家看看,问寒问暖,使老年人感到家庭氛围和亲情带来的幸福与快乐。

如果子女都不在身边而又丧偶的老年人,有条件再婚的,子女必须支持。如不想再婚或缺少再婚条件者,子女应将老人接到家中一起生活。如果老人要去养老院或老年之家生活,子女也应支持并给予经济上保障。

总之,老年人尽量少独处,以避免长期独处引起心理障碍或疾病。

老人独处也能养生

独处是人生难得的享受。独处之中,你可以尽情在记忆的海洋中游弋,重视那令人激动的场面;你可以挥毫泼墨,丹青描红;你可以博览群书,浮想联翩;你可以翻看日记、整理照片;你可以自斟自饮,静心品茗……在独处之中,你不必言不由衷地表白,更无需看周围人的脸色,可以独自品味“众鸟高飞尽,孤云独自闲”的宁静和乐趣。

独处也是一种养生之道。独处时,正襟端坐,双目闭合,意无所顾,思无所虑,心神潜入寂静状态。古人云,人老心静才是养生之本。元代罗天益在其所著的《卫生宝鉴》中指出:“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

学会独处,关键是调整好心态。有了良好的心态,独处就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老年独处如同一首至诚至美抒情浪漫的小诗。在没有喧嚣、没有烦恼之中,尽情地舒展疲惫的身躯,尽情地梳理那零乱的思绪,毫无顾忌地呈现出一个率真而洒脱的自我。

老年独处更有些像一篇意蕴深厚,情趣盎然的散文。老年独处之妙首先在于身上没有工作压力,没有既定的套路,不受任何人的指使和约束。任尔西东,想干啥就干啥。心理活动宽松自由,思绪犹如行云流水,爱怎么想就怎么想。

老年独处要培养自己的情趣和爱好,学会自得其乐,如读书、绘画、种花、养鱼等。养鸟,观其态,听其声,愉悦身心;种花,赏其色、闻其香,心旷神怡;练字、作画,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书中动人的故事,优美的语言,可使你如品香茗,如嚼橄榄。在“书山”、“报海”中,聆听着前朝的遗事轶闻和为人处世的教诲,探析伟人的胸怀、诗人的豪迈、勇士的悲壮、百姓的喜忧……光阴在不知不觉中度过。古人说:与艺为友,乐在其中;与物为友,陶冶情操;以物取乐,开心解闷。

老人独处还有许多好处:首先是独处适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老年人既怕孤独又怕喧闹,老年人和青年人的观念、生活经历不同,饮食习惯也有差异,在一起居住会发生摩擦与矛盾。子女可“常回家看看”,尽享天伦之乐。

其次可减轻老人的生活负担。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多为家务(如带孩子、买菜做饭等)而忙碌,在经济上也加重了老人的负担;而独处的老人,生活有规律,日子过得安逸,减少家务拖累及经济压力,有益身心健康。

再次,老人独处有利于子女成长。可减少子女对老人的依赖,增强自主意识,逐渐养成热爱劳动、勤俭持家等优良品德;孙辈们少了祖辈们的溺爱,从小养成“听父母话”的好习惯,有利于健康成长。

中老人怎样调理心气

一心气足,心静神安.心气足者两眼炯炯有神,信心十足,给人以美感;心气虚者,心悸,两目无光,兴致索然,重则厌世。

二心气足,面有光华.

心,“其华在面”。心气足者脸色白里透红,皮肤光滑柔软、细嫩;心气虚者面色苍白无光,毛孔见粗,因气锁不住毛孔而汗水自出;重者大汗亡阳。

老年消化不良能治愈吗

老年消化不良是可以治愈的,总的来说只要注意饮食,加强锻炼,病情不会再次复发。从胃病的角度来讲,三分治七分养,如果自己调养的好很多患者都不会再发展。

首先,心态要好。中医比较讲究调情志,情绪心情开朗,对这个病的愈合是非常的关键。朱莹教授还指出,有的人没有太多病,总觉得自己有病,一天到晚愁眉苦脸,那就没病也会愁出病来。老年人调理心态需要注意两点:一方面建议老年人正确认识老年消化不良这个病,这个病不是什么不治之症,只要及时就医的话;另外一方面的话,如果是实在解脱不出来的话,中药给他调情志的同时,可以建议他去心理门诊就诊。

中老年人孤独症的调理方法

1、护理

家庭及亲属每天与老人交谈,了解其饮食习惯以及爱好等;消除老人的紧张顾虑,让老人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尊敬老人、关系老人。老同志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每个人都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社会实践经验,人们尊敬他们;同时他们也需要人们的关心。

应对他们的生活提供一流的服务,给予必要照顾。做到有求必应,能办到的事情要热心尽力地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办,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便于他们安心生活。

亲切交谈,沟通思想。老人患病后往往担心别人远离自己,怕受到冷落、鄙视,心事重重,情绪低落或焦虑不安,希望周围的人关心自己。

开展娱乐活动,增添换了氛围。可以组织一些老人在一起进行思想交流,适当地下棋、打扑克、听音乐或打太极等。这样可以使他们心情舒畅、愉快。

2、心理指导

结合心理学知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教育。解释孤独情绪对恢复健康的危害,提高老人的自我保护意识。要向老年人宣传解释,说明衰老的程度差异很大,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可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延年益寿,以解除他们心理上的压力。

鼓励他们从心理上振作起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以例举一些疾病,介绍自我调整的心理措施,让他们相信愉快的心理状态有利疾病的康复,不良的情绪可以加重病情而延长疾病的痊愈时间。

秋分调神注意事项 去燥去躁

秋季环境十分干燥,人也容易心浮气躁,这时候需要注意调理心态,时刻保持平常心去对待大自然的变化,多喝水能时刻湿润口腔咽喉,对缓解秋季干燥十分有效,也能改善秋季的浮躁心情。

气血不足如何调理 心态很重要

人如果长时间心情压抑,会使肝气郁结,引起气血暗耗。平和的心态和良好的心情,是女人保养气血的首要条件,有利于身心健康,还可以旺盛造血机能,促进经血调节,从而精力充沛,面色红润。

相关推荐

人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外界环境

在提到致病因素的时候,一般都会提到三个因素即:生理,心理,社会上的。人是一种社会动物,社会的不健康也是不健康的。 如果没有正常的社会关系,长期独居,独处,脱离人群,造成社会功能的缺失,同时又遭遇了一些重大事件的刺激,比如说丧亲,丧偶,升学压力等等,都可能导致抑郁症。

人流前如何调整心理状态

首先焦虑是人流前的恐惧心理的主要表现,它是影响术中耐受力的主要因素。一是增强机体的应激反应程度,降低受术者的痛阈,致使术中痛苦增加;二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可引起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可致受术者心慌、心悸及头昏等。三是除让患者在术前感到不适和加重术中痛苦外,还可因交感神经异常兴奋而致阴道与宫颈平滑肌收缩,影响手术进程。 为了克服这一人流前的恐惧心理,一方面受术者要正确看待这一手术,看到在当前医疗条件下这一手术的痛苦越来越小,安全系数亦越来越高,因而不必顾虑太多,放宽心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虽然仍难免有些紧

​高考前调整状态的心理处方

注意力不集中不必过于自我苛求 可以采取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注意力不集中就不集中吧,只要集中的时候我能听好课就行”。不要因为所谓的注意力不集中,就过分关注这件事,强迫自己甚至为此而焦虑,不要使心理能量过分固着在这件事上,以致形成恶性循环。正确的态度是,带着这种注意力不太集中的感觉,该干什么干什么,尽力学就是了。 认识上课的重要性并适应老师的讲课方式 因为每堂课的内容都有它的重要性和意义,都有一部分新的知识要我们去掌握。而且老师常常会讲些书本以外的知识,有经验的教师还能教给学生怎样去学习知识和发展自己的

独身老人的性心理有哪些特点

1.性回忆增多独身老年人与同龄老年夫妻相比,性回忆增多。他们与配偶在几十年生活中建立的性爱和情爱关系已深深占据他们的心理。他们常常回忆与配偶共同生活的时光,在回忆中得到性的满足。 2.性兴趣转移由于独身,性生活缺乏,性兴趣已不再仅仅是与异性亲身的体验,而是通过电视、电影等性爱的镜头,满足精神上的性体验。性兴趣以乎更广泛了。 3.性情感复杂由于传统的观念影响,家庭、子女和社会对独身老年人性要求不予理解,故他们常常感到烦恼和压抑。既想得到新的伴恋对象,又怕因此造成家庭不和。因而,性情复杂,在生活中也常表现为无

空巢老人怎么应对心理危机

“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据来自北京市老龄委的调查,在该市城市和农村近170万个老年人家庭中,有34%是空巢家庭。孤独是这类家庭中老人的共性,由此还派生出各种身心疾病,例如抑郁、焦虑、失眠等。 分离焦虑和不适障碍都是空巢家庭成员最初的反应。还有些空巢家庭不但孩子已经独立生活,老伴儿也故去,家庭中只剩下一个人。这样的老人通常更容易感觉孤独,很可能出现抑郁症状:觉得生活没有意思,经常回想往事,感觉失落、悲观。一般人面对空巢情况都会进行自我调试,如果不适

健康老人的标准

(一)精神健康。老人一定要有良好的心理,心态要平和、宽容,切忌焦虑、疑心。用爱滋润身边的一切事物。 (二)躯体健康。这就是平时说的健康。老人易见的病有高血压、冠心病等,而且易出现中风。所以,老人一定要经常锻炼,保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三)日常生活的能力。即生活上自理能力,包括自己能照顾自己,自己理家等能力。 (四)社会健康。包括人际关系,社区参与程度,与子女的关系等。 (五)经济状况。当今的老人一部分靠退休金或养老金生活,也有一部分是由子女赡养。而老人在经济上若是独立,自己会更生活得有信心,更好地娱乐。

老人健康标准评价

世界卫生组织对老人健康的标准提出了多维评价。这种多维评价包括五个方面: (一)精神健康。老人一定要有良好的心理,心态要平和、宽容,切忌焦虑、疑心。用爱滋润身边的一切事物。 (二)躯体健康。这就是平时说的健康。老人易见的病有高血压、冠心病等,而且易出现中风。所以,老人一定要经常锻炼,保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三)日常生活的能力。即生活上自理能力,包括自己能照顾自己,自己理家等能力。 (四)社会健康。包括人际关系,社区参与程度,与子女的关系等。 (五)经济状况。当今的老人一部分靠退休金或养老金生活,也有一部分

全身发麻的小建议

.饮食生活调理:要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少吃油腻性食物、动物脂肪和腰花、肝、肾等动物内脏,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坚持每日1小时以上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散步等,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激动,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不要吸烟饮酒。全身发麻受神经支配,所以你的情况需要引起重视,做全面的检查来确诊,最好注意调理心情,不要生气。虽然现在的人们压力都很大,就需要学会适当的放松一下,比如空闲的时候去做一些健身,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彻底的放松自己,而且压力很大长时间熬夜都会出现全身发麻

老人丧偶要如何调理心理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在经过了几十年的沟沟坎坎和磕磕绊绊,两个人正应心手相携,安度幸福晚年的时候,倘若有一方“先走一步”,必定会给另一方在精神上造成巨大的创伤,甚至会丧失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据心理专家分析,丧偶老人的精神世界,往往要经历三个阶段: 1.自责阶段。与老伴洒泪告别之后,总觉得对不起逝者,甚至认为对方死自己负有主要责任,于是精神恍惚,心理负担沉重,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在言行上还会出现一系列反常现象。 2.怀念阶段。老伴逝世后,生者在剧烈的情感波涛稍稍平息之后,会进入一个深沉的回忆和思念

丧偶老人的心理调适

1、 震惊阶段。表现为拒绝接受现实,所有的心理活动集中指向新近的死者,许多人往往痛不欲生简直到了欲死不能的地步,有的老人可能整天哭涕甚至拒绝死者火化或下丧。 2、 情绪波动阶段。表现为对其他人发怒或带有敌意,容易无缘无故地和别人争吵,或要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由于失去配偶,旧的依恋关系已不复存在,悲伤的情绪开始向他人发泄,老人可能常常会不顾别人是否愿意听,就对一切人诉说自己的不幸,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3、孤独感产生阶段。表现为回忆往昔。死者已经不在,存留者常常会不自觉地反复回忆老伴在世的点点滴滴,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