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要珍惜小儿求知欲
早期教育要珍惜小儿求知欲
对小儿的早期教育,要根据小儿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并且考虑到婴幼儿和个体差异,因人施教,不能千篇一律。
在具体实施早期教育时,可采取启蒙式或游戏式的方法让孩子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发展智力,切不可命令、包办和灌输。
1.锻炼孩子的感知觉
婴幼儿感知觉器官的功能,需有相当的刺激输入和锻炼,才能得以发展。因此,应从新生儿开始,利用声音、语言玩具、实物等刺激其听、视、触、嗅觉等,促使他们在看、听、闻、摸、尝的过程中,获得各种印象,这是人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第一步,对婴幼儿智力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小儿会走路时,应带其外出游玩,让孩子认识大自然和各种社会生活现象,帮助他们获得简单的知识,积累感情经验,发展知觉,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
2.训练语言和思维
小儿的语言发展,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从出生到1岁,是语言前期;从1岁到1岁半,是理解语言阶段;从1岁半到3岁末,是表达语言阶段。科学研究证实,婴幼儿1岁半左右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此时,小儿学说话最容易而且学得快,故应及早与孩子说话,不断与小儿进行语言交往,可以诱导、启发和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
3.珍惜小儿的求知欲
婴幼儿时期的小儿,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尤其是他们刚学会走路和说话的时候,求知欲和好奇心很旺盛,父母应珍惜小儿的这种求知欲望,一定要耐心而热情地倾听,认真简要而正确地回答小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从而满足他们的要求,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此时,决不能嫌麻烦而对孩子冷淡,甚至斥责或单纯应付性地解答,否则将对小儿心理及智力发展产生不良后果。
孕妇求知胎儿受益
怀孕后,许多孕妇往往容易发懒,什么也不想干,什么也不愿想。于是有人认为,这是孕妇的特性,随它去好了。殊不知,这正是胎教学说的一大忌。
我们知道,孕妇与胎儿之间有信息传递的。胎儿能够感知母亲的思想。如果怀孕的母亲既不思考也不学习,胎儿也会深受感染,变得懒惰起来。显然,这对于胎儿的大脑发育是极为不利的。而倘若母亲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则可使胎儿不断接受刺激,促进大脑神经和细胞的发育。
因此,怀孕的母亲要从自己做起,勤于动脑,勇于探索,在工作上积极进取,在生活中注意观察,把自己看到、听到的事物通过视觉和听觉传递给胎儿。要拥有浓厚的生活情趣,不断探索新的问题弄清根蒂。
总之,孕妇要始终保持强烈求知欲和好学心,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活动,使胎儿受到良好的教育。
早期教育什么时候开始最好
早期教育什么时候开始最好?很多家长这样问道。早期教育是现下非常火热的一个话题,很多家长以为学龄前教育就是早期教育也就是0-6岁,然而目前我们各大院校的早期教育系所规定的是0-3岁才是属于早教范畴,大家比较认可的归纳为对0-3岁的孩子教育称为启蒙教育或者小童教育,4-6岁孩子教育为大童教育。
1、早教应以安全第一
进行早期教育过程中,家长或教员应以安全为第一。不可为了达到某个课程目的而不考虑安全隐患。
2、早教需顺应孩子发展规律
进行早教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进行相关的教育,需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过早的早期教育开发只能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无端给孩子今后的发展增添压力。因此建议家长谨慎选择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模式。
3、早期教育不等同于教育训练
早教不是单纯的找老师给孩子上课额外强加给孩子训练,家长要做到“以情为先”、“以养为主、教养结合”,每天至少花一小时与孩子语言交流,与他们在生活和游戏中良好互动等。
早期教育什么时候开始最好?专家指出,婴儿从出生那刻起,就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家长要关注并培养其身体、情感、认知、社会活动能力等。
0~3岁宝宝的早教教什么
早期教育,简称早教。它不仅是指婴幼儿早期智力开发,更是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教育。它包括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认知、情绪与社会适应能力等五大能力的刺激、锻炼和养成。
大脑发展的关键时期是0~3岁的婴幼儿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的大脑迅速发展,形成今后智力、情感、运动、社会交往等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基础。出生时,小儿的脑重量是成人的25%;1岁时是成人的50%;3岁时的脑重量已相当于成人的80%,而这时,几乎每个幼儿都突破了语言和学习的关口。4岁前,你的宝宝可以达到相当于17岁时所测智力的50%,接受过早期教育的儿童比未接受早期教育的儿童智商平均高出17%左右。因此,贝因美成功生养教理论认为,教育必须从出生开始。
父母在孩子成长、教育过程中扮演着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角色。父母在对宝宝进行早期教育的时候,要注重对其行为习惯、性格意志、交往能力的培养,寓教于生活,寓教于游戏,寓教于交往,而不是以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在游戏中孩子模仿各种举动、言语和表情所积累的丰富印象,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当中形成了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爱好。
基于婴幼儿个体的特殊性,0~3岁的早教有别于儿童教育,应以游戏为主,让宝宝在游戏中获得知识、积累经验、养成习惯。
家长对上早教班的误区
早教班是很多家长的共同选择,但是很多家长对于早教的认识却是错误的,不同年龄的孩子应该培养不同的能力,而且还要根据自己的孩子的兴趣和特点,针对性的培养,可见家长对上早教班的误区是很多的。
家长对上早教班的误区
早教广义指从人出生到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狭义主要指上述阶段的早期学习。一些国家出现提前开始学习读、写、算,提前开始正式教育的探讨和实验。但另有人主张早期教育应重在发展智力。还有人认为早期教育应向前延伸到出生以前的母亲怀孕期的胎教。家庭教育对早期教育有重大影响。其中“体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维平衡发展”理论最为科学,依据五万份孩子成长基准数据,提炼出孩子的九大成长目标:安全感、意志力、目标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平衡、力量、速度。
早期教育是全民终身教育的开端。大家对早教有一个错误的认知,早期教育以为学龄前教育就是早期教育,也就是0-6岁,4-6岁孩子教育为大童教育。是指孩子在0-6岁这个阶段,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敏感期的发展特点,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侧重开发儿童的潜能,促进儿童在语言、智力、艺术、情感、人格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对于儿童年龄的分界,学界有以下两种看法:早期教育广义指从人出生到6岁入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对0-6岁儿童进行的以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而一般幼儿在3岁进入幼儿园,所以3-6岁儿童的早期教育又称了幼儿教育。狭义主要指0-3岁幼儿阶段的早期学习。
天才不是教育出来的
天才不是教育出来的
“现在的孩子太忙了”,很多大城市的家长都发出这种感慨。孩子们的时间都被各种辅导课、兴趣班占据了,而且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不过,很多家长在督促孩子学习的同时,也心疼孩子,希望了解正确的教育方法。本报特别邀请丛中笑(早期教育专家、中华女子学院副院长)、施建农(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世界天才儿童研究协会亚太地区理事会前主席)谈儿童早期教育问题。
问:现在社会上的儿童早期教育普遍存在哪些问题?是智力开发过早吗?
施建农:家长重视早期教育没有错,因为孩子的智力在幼年时期发展最快,而且对将来影响深远,不可逆转。关键是开发智力的方式。
丛中笑:目前幼儿早期教育的问题,一是过急,违背了儿童智力发展的客观规律,给孩子的教育孩子接受不了。二是过偏,很多人狭隘地将智力等同于认知,偏重灌输知识。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多元的,包括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自我认识、人际关系、身体运动等7方面。另外,很多家长忽略了对孩子意志力、动机、兴趣、好奇心、习惯、条理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这些因素最终会影响知识的运用。第三就是过度。我们在6所幼儿园做了调查,平均每个孩子上了2.5—3个辅导班。家长们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一点也不考虑孩子的接纳能力。
问:知识教育应该从几岁开始?
丛中笑:一般5岁以后,儿童才开始抽象的逻辑思维。所以,家长要让孩子识字、算数,应该从5岁开始。太早了,他不能理解。
问:很多家长让孩子去上“兴趣班”,到底好不好呢?
施建农:家长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给孩子创造接触事物的机会,只要孩子喜欢,是有好处的。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家长的心态变了,开始希望孩子在每个项目上都出类拔萃。
问:很多家长希望通过早期教育发现或培养天才,有道理吗?
施建农:研究表明,天才或智力超常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靠后天教育是无法制造天才的。很多人鼓吹早期教育能培育天才纯粹属于误导。
问:不尊重儿童智力发展规律,盲目灌输知识技能,会有什么后果呢?
丛中笑:早期教育过偏、过急,会破坏孩子的兴趣,使智力发展出现僵化,比如认为兔子只有白色的,这就是机械训练的结果。强迫孩子学习,还会造成人格偏差,导致自卑、无求知欲。另外,很多家长忽略了情感发展,不让孩子接触大自然,不参加运动,会导致孩子情感剥夺和感觉剥夺,表现为呆滞、动作协调性差等。
问:是什么样的社会因素促使家长们盲目开发孩子智力呢?
丛中笑:我们的教育目前还是应试教育,整个社会把考试作为目的去追求,筛选人才只看成绩,最终导致素质教育以应试教育为导向。
施建农:现在社会上就业压力大,以学历取人的现象严重,生存压力摆在面前,所以社会价值观产生了偏差。其实,教育的目的不是抹煞差异,而是彰显差异。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愿望,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我相信,随着社会进步,价值逐渐多元化,对个性的容忍度更高,盲目开发智力的现象会有所缓解。
宝宝早期教育要得法
现在一般说早期教育,指的是0~3岁的教育,3岁以后叫学前教育,0岁之前叫胎教。0~3岁的教育非常受重视,而且很多的关注点都放在这里,因为这个教育是今后一生教育的基础。
在这个教育过程中有几个核心的问题。因为在这三年当中,孩子的身心发展非常快,要上几个台阶,就是几个关键期。家长应该让孩子把每一个关键期的能力掌握到手,如果过了3岁之后,还有基本能力掌握不够的话,今后的发展就会出问题。
不追求超前从分类来讲,早教内容分几个方面,一个是身体运动的能力,一个是动手的能力,一个是语言的能力,一个是交往的能力,还有一个是要养成基本的生活习惯。这些方面,我们并不指望要超前,说2岁达到3岁,3岁达到4岁的水平,是有些超前,但我们不追求。是3岁该掌握的本领应该非常熟练地掌握到手就行了。
实际能力有差别举例说明。3岁之前要把基本的能力掌握到手,包括很多形成的习惯。比如语言,要掌握说完整的句子,有思维能力,如果这时候没掌握好,就会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的宝宝天生是超常的孩子,非常优秀的孩子,你别耽误他,要保证他有很好的发展。
发展尽量全面一般来讲,不要刻意追求他把能力很好地掌握到手。3岁之内的发展实际上是和大脑结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发展要全面均衡。从出生时的370克脑重,到3岁时的1200克,这期间长了800多克,就可知这3岁是非常重要的,脑子的发育在这时候基本完成,这时候的发展是做什么活动,脑子就往哪个方向发展,都是功能和结构的相互关系。这时候发展要全面,才能为以后学知识打下全面的基础。
早教的根本在于过渡孩子在三年当中要学会和人交往、生存的方式,包括生存能力,即要教给他各种和周围环境发生联系的方法,并理解一些最基本的社会行为的原则。孩子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过渡要经过三年,就要走向社会了,要上幼儿园了,要遵循秩序了,这都是过渡。所以这是早期教育的根本。
评价早教看后期怎样评价早期教育好不好?换个角度来说,如果一个个问题解决了,其后就有本能发展的冲动,他很爱学习,他的生活很有规律,这样就成功了。如果到后期的话,还有很多的问题,他不好好吃饭,出门胆小,不爱看书,别人对他有要求的话,他就反着来,所以这就需要解决了。
家长怎么做可防止儿童自闭症
不要溺爱孩子。成人对孩子过分溺爱,不能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孩子,一般是造成孤僻的主要原因。有的父母可能太忙,见孩子的时间不多,所以每次见孩子都会溺爱孩子,这是不好的。
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可塑性大,求知欲强,是人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不能事事由成人来做而抹煞了幼儿的求知欲,失去了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利时机。多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不要局限于特别的事。
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要包办代替孩子能做的事。有时候,孩子也是需要自己的空间的,给他一个自学的时间,他会记得更牢靠。
爱孩子、关心孩子、亲近孩子,经常和孩子进行感情上的交流,了解孩子,激发孩子说话的愿望,有意识地解除幼儿的心理障碍。
多鼓励孩子,不要让孩子把你当敌人。要知道如果你和你的孩子达成朋友的关系,那么对于你的教育和孩子的学习都是很有好处的,这样孩子有什么事都会想到跟你讲,也不会存在自闭症了。
怎样实施生态胎教
生态胎教是笔者首次提出的胎教新概念,它立足于现代生态学,将生态美学和生态美育的理念引进审美胎教的理论和方法,要求准妈妈亲近自然生态美,让自然生态美感融入精神生活中,促使孕期生活生态化,对胎儿身心发育产生良好的影响。
准妈妈接受和实施生态胎教后,会有一种崭新的生态知识和生态智慧,懂得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后代,要爱护和珍惜地球的每一滴水、每一寸土地、每一片云彩,实现现代人的地球生态系统“完整、稳定、美”的期望。
为此,准妈妈在孕期生活中,通过莺飞草长、鸟啼蝉鸣之类自然景色,获得生态美的认识,感受人与自然之间和和美美的情调,认识大自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产生真、善、美的生命状态的源泉。
早期教育要培养孩子的运动智能
1岁前:大运动发展关键期
1岁前是婴儿大运动能力中力量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年中力量素质有5个发展阶段,如果家长抓住这5个发展关键期进行训练宝宝必定会获得最佳发展。
1个半月左右肩颈部力量发展的关键期;
3个月左右腰背部力量发展的关键期:
5个月左右腰部、背部、颈部力量综合发展的关键时期;
6个月左右腰部、四肢力量综合发展的关键期;
10—12个月左右腿部力量综合发展的关键期。
大运动训练有道
◆调动宝宝的运动兴趣
有目的地训练宝宝的运动能力是有必要的,但不要把运动当成单调的技能训练。如果像运动员那样枯燥、严肃,宝宝肯定不喜欢。运动锻炼游戏化才能吸引宝宝,宝宝才会积极配合。
◆合理安排宝宝的运动量
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和身体素质现状,选择合适的运动量。运动量太小,身体锻炼的效果不大;运动量过大,则会影响身体健康。究竟多大的运动量合适,需要家长慢慢观察。以运动后宝宝没有明显的疲倦感,饮食和睡眠正常为宜。
◆不要拔苗助长
宝宝的运动发展顺序是人类进化的结果,从抬头、坐、爬、站到走,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不可逾越的独特发展意义。家长不要一味地追求快,错误地认为某种技能掌握得越早越好,比如还不会爬就让宝宝学站、学走。拔苗助长往往适得其反。
建议:过度保护可能导致宝宝感统失调
这一时期需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宝宝发展大运动。如果父母不是很专业,可以在不让宝宝感到不舒服的情况下做些抚触。但需要提醒的是,每个宝宝的发育时间表是不同的。父母要根据宝宝发育的信号,给宝宝创造运动机会,在宝宝想翻身、学爬行、学走路等关键时期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宝宝尽情去尝试。不要总是抱着宝宝,也不要因为怕宝宝摔着、碰着就限制宝宝的行动,否则就会剥夺宝宝成长的权利。